CN215345005U - 收纳盒 - Google Patents

收纳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5005U
CN215345005U CN202121081958.XU CN202121081958U CN215345005U CN 215345005 U CN215345005 U CN 215345005U CN 202121081958 U CN202121081958 U CN 202121081958U CN 215345005 U CN215345005 U CN 215345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member
groove
storage box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19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均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819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5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5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5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包括底壳、盖体以及磁组件;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及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侧壁围设形成收容槽;所述盖体连接所述底壳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转动,以使所述收纳盒能够呈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所述磁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底壳,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配合能够驱动所述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纳盒,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并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配合能够驱动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在收纳盒开合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开合盖临界力度手感体验。

Description

收纳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品盒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收纳盒。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应用的耳机设备,不需要与手机或者其他播放设备有线连接便能够正常使用。相比市场上的有线耳机,无线耳机可以让使用者免除连接线的束缚,可以更为自由方便的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或者收听音乐。
现有无线耳机一般配套有耳机充电盒,耳机充电盒一方面起到收纳耳机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为耳机充电的作用。常见的无线耳机充电盒一般为翻盖式结构,通过盖体的翻转实现充电盒的打开或关闭。但是目前的充电盒在打开或者闭合时手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包括底壳、盖体以及磁组件;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及由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侧壁围设形成收容槽;所述盖体连接所述底壳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转动,以使所述收纳盒能够呈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所述磁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底壳,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配合能够驱动所述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其中,所述收纳盒呈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朝向所述底壁的一端和垂直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纳盒,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并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配合能够驱动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占用空间较小,且在收纳盒开合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开合盖临界力度手感体验,手感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收纳盒闭合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收纳盒打开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的又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开合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6-图8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收纳盒开合过程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和图13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无线耳机”(或简称为TWS耳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蓝牙技术、红外技术、2.4G无线技术的装置。无线耳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声源,第二部分是接受器,第三部分是耳机部分,这部分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将手机或接收器传送来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再传到人的耳朵里。无线耳机一般配套有相应的无线耳机充电盒,该充电盒的内部可以存储有电能,在收纳无线耳机的同时为无线耳机充电。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收纳盒10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即收纳盒10闭合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收纳盒10打开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收纳盒10可用于收纳存放电子设备,例如无线耳机等;该收纳盒10还可用于收纳存放生活用品,例如药品等。当该收纳盒10用于收纳存放无线耳机时,收纳盒10可以作为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收纳盒10可用于收纳无线耳机且能够为无线耳机充电,以提升无线耳机收纳和充电的便捷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收纳盒10可以用于收纳其他电子设备或者其他物件,收纳盒10可以不具备充电功能。
其中,本申请收纳盒10以无线耳机的充电盒为例,该收纳盒10大致可呈矩形块状、圆柱状、棱柱状、椭球体状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收纳盒10内具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无线耳机,以及还可用于容置电路板、电池等。
具体而言,收纳盒10大致可包括盖体100和底壳200,盖体100连接底壳200且能够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以使收纳盒10能够呈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
其中,底壳200大致可包括底壁201及由底壁201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202,该底壁201和侧壁202围设形成底壳200的收容槽203。参考图3,在收纳和10呈打开状态时收容槽203外露,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将无线耳机等放置于收容槽203。参考图2,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盖体100覆盖收容槽203,以将收容槽203遮盖,以对收纳盒10内部收纳的物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盖体100靠近底壳200的一侧设有与收容槽203对应的放置槽101,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放置槽101连通收容槽203,放置槽101和收容槽203共同围设形成能够用于收容耳机等物品的收容空间。收容槽203的开口平面L临近于盖体100设置,耳机等物品可经由该开口平面L进行取放。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该收纳盒10还可包括转动机构300、电路板400以及电池500。其中,盖体100和底壳200可通过转动机构300翻扣式连接,即电路板400和电池500内置于底壳200,以实现收纳盒10的充电功能。
其中,盖体100大致可包括上盖体110和下盖体120,底壳200大致可包括下底壳210和上底壳220。上盖体110和下底壳210通过转动机构300翻扣式连接,以实现收纳盒10的开合功能。
收容槽203形成于下底壳210,即底壁201和侧壁202围设形成该下底壳210。放置槽101设置于上盖体110并与收容槽203相对应。当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放置槽101与收容槽203组成一个封闭空间,以用于收容诸如耳机等物品。通过下底壳210和上盖体110形成封闭空间,不仅可以提高收纳盒10的外观一致性,使得收纳盒10具有较好的外观表现力;还可以增强收纳盒10的密封性。
具体而言,上底壳220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203,且上底壳220在收容槽203内延伸形成有与耳机下端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放置槽2041。其中,下盖体120设于放置槽101内,并在放置槽101内延伸形成有与耳机上端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放置槽1021。当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放置槽2041和第二放置槽1021相连通,组成一个与耳机等物品的整体形状相适配的收容空间,以用于放置耳机等物品。
可以理解的,上底壳220可以部分收容于上述收容槽203,也可以全部收容于上述收容槽203,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00和底壳200可以均为塑料材质,其制作成本低,材质轻,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保护收纳于内部的无线耳机。例如,盖体100和底壳200均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此外,盖体100和底壳200可以为相同颜色,以提高收纳盒10的外观一致性。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盖体100和底壳200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以表现不同的外观效果。同时,还可以在盖体100或者底壳200上设置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观收纳盒1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进一步地,电路板400和电池500可以安装于收容槽203中。例如,电池500可以放置于收容槽203的底部,电路板400设置于电池500的上方并与电池500电性连接。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充电探针401,该充电探针401朝向盖体100方向设置,且充电探针401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第一放置槽2041内。当耳机放置于第一放置槽2041时,能够与充电探针401相接触,以实现对无线耳机的充电。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底壳210还可以设置有与电路板400连接的USB接口,该USB接口贯穿底壁201和/或者侧壁202,以用于连接外置电源以给电池500进行充电,以对收纳盒10内的电池500进行续航。
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收纳盒10还可包括吸附组件600,该吸附组件600大致可包括第一吸附件610和第二吸附件620。其中,第一吸附件610设于盖体100即可设于上盖体110或者下盖体120,第二吸附件620设于底壳200即可设于下底壳210或者上底壳220。当盖体100和底壳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吸附件610和第二吸附件620相互吸引,从而保持收纳盒的闭合状态,增强收纳盒的密闭性。
具体而言,在盖体100处于闭合状态下时,第一吸附件610可以设置于放置槽101内,且位于下盖体120远离底壳200的一面。第二吸附件620可以设置于收容槽203内,且位于上底壳220远离盖体100的一面。当盖体100处于闭合状态下时,第一吸附件610和第二吸附件620相对设置,使得两者可以产生相应吸附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610可以是磁铁或金属片,第二吸附件620也可以是磁铁或金属片,即第一吸附件610和第二吸附件620中的至少一者为磁铁即可。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10的又一结构拆分示意图,该收纳盒10的盖体100和底壳200可通过转动机构300翻扣式连接。其中,该转动机构300大致可包括转动槽310、转动部320以及转轴330,转动部320可通过转轴330相对于转动槽310转动。
具体而言,转动槽310开设于底壳200的侧壁上,即底壳200的侧壁设有转动槽310。转动部320设于盖体100临近转动槽310的区域,即盖体100临近转动槽310的区域设有转动部320。其中,转动部320设于转动槽310内并可相对于转动槽310转动。可以理解的,转动槽310可以设于下底壳210或者上底壳220,转动部320可以设于上盖体110或者下盖体120,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转动部320可以开设有第一通孔321,转动槽310的内侧壁上可开设有第二通孔312,转轴330穿设于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12。转动部320通过转轴330可相对于转动槽310转动,由此实现收纳盒10的开合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30可以固设于转动槽310的内侧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轴330可以固设于转动部320,即仅需转动槽310和转动部320中的任意一者可基于转轴330转动即可。
其中,在收纳盒10处于闭合状态时,转动部320背离转动槽310底壁的表面和收纳盒10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保持收纳盒10外观的一致性,如图2所示,转动部320背离转动槽310的表面和收纳盒10的外表面基本共面。在收纳盒10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部320抵顶于转动槽310侧壁,以限位收纳盒10的最大打开角度。如图3所示,转动部320抵顶于转动槽310的侧壁,以完全打开收纳盒10。
本实施例提供的收纳盒10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首先提供具有收容槽203以及转动槽310的底壳200,然后在底壳200内部布局诸如电源、电路板等器件;在提供具有放置槽101和转动部320的盖体100,并将转轴330穿设于转动部320,最后将转轴330的相对两端设于转动槽310的相对两侧壁,以此使得盖体100和底壳200可通过转轴330翻扣式连接。当收纳盒10处于闭合状态时,收容槽203和放置槽101相连通,组成能够收容耳机等物品的收容空间。
结合参阅图6至图8,图6至图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10不同开合状态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图6是收纳盒10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收纳盒10开合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收纳盒10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收纳盒10还可包括磁组件800,该磁组件800可包括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其中,第一磁性件810设于底壳200,第二磁性件820设于盖体100。盖体100相对于底壳20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820相对于第一磁性件810转动。
具体而言,第一磁性件810设于转动槽310的底壁,第二磁性件820设于转动部320临近转动槽310底壁的端部。当转动部320相对于转动槽310转动时,第二磁性件820相对于第一磁性件810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转轴330的同侧,即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转轴330靠近底壳200的底壁的一侧。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开口平面的下方。
如图6所示,在收纳盒10闭合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能够相互配合使得收纳盒10保持闭合状态。如图8所示,在收纳盒10打开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能够相互配合使得收纳盒10保持打开状态。在收纳盒10由图6所示的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至图8所示的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即在打开盖体100的过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一定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打开。在收纳盒10由图8所示的打开状态逐渐闭合至图6所示的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即在闭合盖体100的过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一定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闭合。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为磁铁或者电磁铁,且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配合驱动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的作用力为磁性相斥力。即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的同性磁极相互靠近设置,以使得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磁性相斥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的磁极N极相互靠近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可以是磁极S极相互靠近设置。
结合参阅图9,图9是图6-图8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以第二磁性件820绕转轴330转动为例。其中,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一位置w1对应于图6所示收纳盒10的闭合状态,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对应于图7所示收纳盒10的开合过程,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三位置w3对应于图8所示收纳盒10的打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第二磁性件820相对于第一磁性件810转动过程中,其运动行程依次经由第一位置w1、第二位置w2以及第三位置w3。具体而言,当收纳盒10由图6所示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至图8所示打开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的运动行程沿顺时针s方向依次经由第一位置w1、第二位置w2以及第三位置w3。当收纳盒10由图8所示打开状态逐渐闭合至图6所示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的运动行程沿逆时针n方向依次经由第三位置w3、第二位置w2以及第一位置w1。
进一步地,当第二磁性件820沿顺时针s方向运动时,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一位置w1运动至第二位置w2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增大;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二位置w2运动至第三位置w3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最小,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最大。同理,第二磁性件820沿逆时针n方向运动时,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三位置w3运动至第二位置w2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增大;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二位置w2运动至第一位置w1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减小。
在收纳盒10打开过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沿顺时针方向或者F3方向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打开。在收纳盒10闭合过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沿逆时针方向或者F1方向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闭合。可以理解的,当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沿F2方向作用于第二磁性件820,此时不会对盖体100施加继续运动的转矩,即可认为第二位置w2为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对盖体施加转矩的临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相对于收容槽203的开口平面L倾斜设置,当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至少部分共线。此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最大。在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二位置w2朝向第一位置w1或者第三位置w3运动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减小,进而使得收纳盒10打开或者闭合时具有较好的调节手感。
其中,当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沿转轴330的轴向交错设置时,在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部分重合。当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沿转轴330的周向正对设置,且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的端部等大时,在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完全重合。
其中,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和收容槽203的开口平面L之间的夹角α可以是初始定义值,可以依据设计需要具体明确。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α大致为20°~70°,夹角α优选为30°~50°,例如夹角α可以为30°、35°、40°、45°或者50°。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一定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开合。
再次参阅图6,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N和垂直于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M相交于第二磁性件820靠近底壁201的一侧。换言之,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N朝向底壁201的一端和垂直于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M相交。其中,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大体上垂直于开口平面L,应理解,除非关于特定上下文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术语“基本上、大体上”在数字量或其他可量化关系(例如,垂直度或平行度)方面的使用应理解为表明数量±10%。因此,例如,彼此大体上垂直的线可以彼此成81°和99°之间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开口平面L的下方,且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转轴330背离开口平面L的一侧。基于此,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N朝向底壁201的一端和垂直于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M的交点J位于转轴330背离开口平面L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手动将盖体100打开或者闭合至一定角度(如图7所示的角度β)时,即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当盖体100打开或者闭合角度超过β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相互配合产生与盖体100运动方向相同的磁力扭矩,从而驱动盖体100自动开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盖体100处于由手动开合状态转换至自动开合状态的临界点。此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至少部分重合,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由此可以得出β=90°-α,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磁性件810摆放时其内部磁感线和开口平面L之间的夹角α,可以明确得知当盖体100的开合盖角度超过β时,具有明显的开合盖临界力度手感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纳盒,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并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配合能够驱动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占用空间较小。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件摆放时其内部磁感线和开口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明确得知当开合盖角度超过β时,具有明显的开合盖临界力度手感体验,手感调节方便。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82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转动槽310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凹槽311,第一磁性件810固设于该第一凹槽311,且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凹槽311的底壁。转动部320开设有开口朝向转动槽310的第二凹槽322,第二磁性件820固设于该第二凹槽322,且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大体上垂直于第二凹槽322的底壁。
其中,第一磁性件810可以通过胶体粘接固定于第一凹槽311,第二磁性件820可以通过胶体粘接固定于第二凹槽3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还可通过卡扣、过盈配合等方式固设于第一凹槽311,第二磁性件820还可通过卡扣、过盈配合等方式固设于第二凹槽322。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件810背离第一凹槽311底壁的端面与第一凹槽311的开口面共面设置,第二磁性件820背离第二凹槽322底壁的端面与第二凹槽322的开口面共面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810背离第一凹槽311底壁的端面可以凸出于第一凹槽311的开口面,或者内凹于第一凹槽311的开口面。第二磁性件820背离第二凹槽322的端面可以凸出于第二凹槽322的开口面,或者内凹于第二凹槽322的开口面。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收纳盒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转动机构300的设置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00大致可包括转动槽310a、转动部320a以及转轴330a,转动部320a可通过转轴330a相对于转动槽310a转动。
具体而言,转动槽310a开设于盖体100的侧壁上,即盖体100的侧壁设有转动槽310a。转动部320a设于底壳200临近转动槽310a的区域,即底壳临近转动槽310a的区域设有转动部320a。其中,转动部320a设于转动槽310a内并可相对于转动槽310a转动。可以理解的,转动槽310a可以设于下底壳210或者上底壳220,转动部320a可以设于上盖体110或者下盖体120,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转轴330的同侧,即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转轴330背离底壳200的底壁的一侧。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开口平面L的上方。
第一磁性件810设于底壳200,第二磁性件820设于盖体100。盖体100相对于底壳20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820相对于第一磁性件810转动。其中,第二磁性件820设于转动槽310a的底壁,第一磁性件810设于转动部320a临近转动槽310a底壁的端部。当转动部320a相对于转动槽310a转动时,第二磁性件820相对于第一磁性件810同步转动。关于收纳盒10其他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结合参阅图14,图14是图12和图13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以第二磁性件820绕转轴330转动为例。其中,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一位置w1对应于收纳盒10的闭合状态,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对应于收纳盒10的开合过程,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三位置w3对应于收纳盒10的打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第二磁性件820相对于第一磁性件810转动过程中,其运动行程依次经由第一位置w1、第二位置w2以及第三位置w3。具体而言,当第二磁性件820的运动行程沿顺时针s方向依次经由第一位置w1、第二位置w2以及第三位置w3时,收纳盒10由闭合状态逐渐打开至打开状态。当第二磁性件820的运动行程沿逆时针n方向依次经由第三位置w3、第二位置w2以及第一位置w1时,收纳盒10由打开状态逐渐闭合至闭合状态时。
进一步地,当第二磁性件820沿顺时针s方向运动时,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一位置w1运动至第二位置w2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增大;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二位置w2运动至第三位置w3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最小,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最大。同理,第二磁性件820沿逆时针n方向运动时,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三位置w3运动至第二位置w2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增大;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二位置w2运动至第一位置w1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减小。
在收纳盒10打开过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沿顺时针方向或者F3方向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打开。在收纳盒10闭合过程中,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沿逆时针方向或者F1方向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闭合。可以理解的,当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沿F2方向作用于第二磁性件820,此时不会对盖体100施加继续运动的转矩,即可认为第二位置w2为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对盖体施加转矩的临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大体上垂直于开口平面L。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相对于收容槽203的开口平面L倾斜设置,当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至少部分共线。此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最大。在第二磁性件820自第二位置w2朝向第一位置w1或者第三位置w3运动的过程中,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磁性相斥力逐渐减小,进而使得收纳盒10打开或者闭合时具有较好的调节手感。
其中,当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沿转轴330的轴向交错设置时,在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部分重合。当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沿转轴330的周向正对设置,且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的端部等大时,在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完全重合。
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和开口平面L之间的夹角α可以是初始定义值,可以依据设计需要具体明确。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α大致为20°~70°,夹角α优选为30°~50°,例如夹角α可以为30°、35°、40°、45°或者50°。当第二磁性件820越过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盖体100施加一定的转矩,该转矩可驱动盖体100继续相对于底壳20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100的自动开合。
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N和垂直于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M相交于第二磁性件820靠近底壁201的一侧。换言之,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N朝向底壁201的一端和垂直于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M相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开口平面L的上方,且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位于转轴330背离开口平面L的一侧。基于此,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N朝向底壁201的一端和垂直于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M的交点J位于转轴330背离开口平面L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手动将盖体100打开或者闭合至一定角度(如图14所示的角度β)时,即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当盖体100打开或者闭合角度超过β时,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相互配合产生与盖体100运动方向相同的磁力扭矩,从而驱动盖体100自动开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盖体100处于由手动开合状态转换至自动开合状态的临界点。此时,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至少部分重合,第二磁性件820和第一磁性件8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由此可以得出β=90°-α,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收纳盒10呈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820摆放时其内部磁感线和开口平面L之间的夹角α,可以明确得知当盖体100的开合盖角度超过β时,具有明显的开合盖临界力度手感体验。
再次结合参阅图9和图14,第一磁性件810具有第一中心线Z1,该第一中心线Z1平行于第一磁性件810的内部磁感线。第二磁性件820具有第二中心线Z2,该第二中心线Z2平行于第二磁性件820的内部磁感线。进一步地,当第二磁性件820位于第二位置w2时,第一中心线Z1、第二中心线Z2以及转轴330的轴心线共面。
其中,当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沿转轴330的轴向交错设置时,在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一中心线Z1、第二中心线Z2以及转轴330的轴心线共面。当第一磁性件810和第二磁性件820沿转轴330的周向正对设置,在第二磁性件820运动至第二位置w2时,第一中心线Z1、第二中心线Z2以及转轴330的轴心线共面,且第一中心线Z1和第二中心线Z2共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纳盒,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并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配合能够驱动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占用空间较小。同时,通过在收纳盒呈闭合状态时第二磁性件摆放时其内部磁感线和开口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明确得知当开合盖角度超过β时,具有明显的开合盖临界力度手感体验,手感调节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及由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侧壁围设形成收容槽;
盖体,所述盖体连接所述底壳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转动,以使所述收纳盒能够呈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
磁组件,所述磁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底壳,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配合能够驱动所述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
其中,所述收纳盒呈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朝向所述底壁的一端和垂直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运动行程依次经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件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磁性件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收纳盒呈闭合状态,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收纳盒呈打开状态;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至少部分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越过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相斥力能够驱动所述收纳盒打开或者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翻扣式连接;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槽、转动部以及转轴,所述转动部可通过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转动槽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呈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转轴背离所述收容槽的开口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的延长线和垂直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的平面的交点位于所述转轴背离所述开口平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开设于所述底壳的侧壁,所述转动部设于所述盖体临近所述转动槽的区域;
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转动槽,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转动部临近所述转动槽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相对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与所述开口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7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开设于所述盖体的侧壁,所述转动部设于所述底壳临近所述转动槽的区域;
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转动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转动部临近所述转动槽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呈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相对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与所述开口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70°。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具有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所述第二磁性件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内部磁感线;其中,当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以及所述转轴的轴心线共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靠近所述底壳的一侧设有放置槽,在所述收纳盒呈闭合状态时,所述放置槽连通所述收容槽;其中,所述放置槽和所述收容槽共同围设形成能够用于收容耳机的收容空间。
CN202121081958.XU 2021-05-19 2021-05-19 收纳盒 Active CN215345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1958.XU CN215345005U (zh) 2021-05-19 2021-05-19 收纳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1958.XU CN215345005U (zh) 2021-05-19 2021-05-19 收纳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5005U true CN215345005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1958.XU Active CN215345005U (zh) 2021-05-19 2021-05-19 收纳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5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1930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和适配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
TWI739210B (zh) 具有充電系統之耳塞盒
CN106454587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收纳盒
CN213462204U (zh) 耳机充电盒
CN113543537A (zh) 电源适配器
CN215345005U (zh) 收纳盒
KR102241395B1 (ko) 무선 이어폰 및 이를 수납할 수 있는 전자기기
CN113079432A (zh) 用于无线耳机的保护壳及无线耳机充电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09218348U (zh) 一种迷你无线蓝牙耳机及其便携式充电仓
CN215344998U (zh) 耳机充电盒
CN213882134U (zh) 旅行盒及旅行组件
CN212278426U (zh) 耳机充电盒
WO2019014986A1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组件
WO2022006956A1 (zh) 耳机充电装置及蓝牙耳机
CN210093465U (zh) 移动充电设备以及蓝牙设备
CN221043195U (zh) 一种自发电式耳机仓
CN209949360U (zh) 耳机盒
CN218634210U (zh) 蓝牙耳机充电仓和蓝牙耳机组件
CN214069635U (zh) 一种自带线的磁吸式无线充移动电源
CN215072895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
US11877108B1 (en) Case for wireless earphones
CN216698840U (zh) 适配器
CN219578420U (zh) 一种耳机盒
CN220139602U (zh) 手机壳
CN214380999U (zh) 一种具有带线万向轴结构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