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4654U -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4654U
CN215344654U CN202122068734.1U CN202122068734U CN215344654U CN 215344654 U CN215344654 U CN 215344654U CN 202122068734 U CN202122068734 U CN 202122068734U CN 215344654 U CN215344654 U CN 215344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sitioning
light sensor
mounting mechanism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687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聪
谢仁贵
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687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4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4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4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装机构,用于定位光感器组件,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撑架及定位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收容框,所述收容框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光感器组件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定位架覆盖所述光感器组件,且所述定位架定位于所述收容框的收容空间,以使所述光感器组件被定位于所述定位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本申请的安装机构的定位架与支撑架的配合用于定位光感器组件,所述光感器组件通过导线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于主板,因此,在主板上安装其他电子器件时不会碰撞到光感器组件,避免损坏光感器组件,且光感器组件不占用主板的外表面,有利于主板的外表面上电子器件的布局。本申请还提供设有安装机构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机构及设有所述安装机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一般包括环境光感应器、红外发射器和接近传感器等光感器件。现有的光感器件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子装置的主板上,再在光感器件上安装用于起保护作用的覆盖架,所述覆盖架在红外发射器与接近传感器之间设有隔离板以防止窜光。然而,当光感器件焊接于主板上后,再在所述主板上安装其他电子器件或者将所述主板至电子装置的壳体内时,容易碰撞到所述主板上的光感器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免在安装过程中损坏光感器件的安装机构,以及设有所述安装机构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机构,用于定位光感器组件,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撑架及定位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收容框,所述收容框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光感器组件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定位架覆盖所述光感器组件,且所述定位架定位于所述收容框的收容空间,以使所述光感器组件被定位于所述定位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
本申请安装机构的定位架与支撑架的配合用于定位光感器组件,所述光感器组件通过导线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于主板,即所述光感器组件没有安装在主板上,因此,在主板上安装其他电子器件时不会碰撞到光感器组件,避免损坏光感器组件,且光感器组件不占用主板的外表面,有利于主板的外表面上电子器件的布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架与所述收容框之间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框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架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于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接于所述定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框包括支撑板及设于所述支撑板相对两端的端板,所述定位槽开设于其中一端板;所述定位架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定位框,所述定位框设于穿通所述定位框的容置通孔,所述光感器组件的光感器件定位于所述容置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架还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定位框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定位所述光感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收容框,所述连接框用于连接中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框设有线槽,所述线槽连通所述收容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中框、设置于所述中框的主板、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光感器组件,以及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用于将所述光感器组件安装于所述中框。
本申请的安装机构用于将光感器组件安装至中框,在安装主板至中框时,先将光感器组件安装于中框后,再将主板安装于中框中即可;因此,在安装所述主板至所述中框的过程中不会碰撞到所述光感器组件,以防止光感器组件的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连接板及围设于所述连接板周围的周壁,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周壁围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板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周壁的相交处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周壁而形成插接槽,所述安装机构的部分支撑架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正面邻近安装槽处设有若干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定位所述支撑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感器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的至少一光感器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于邻近所述安装槽处对应至少一所述光感器件设有穿光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正面邻近所述安装槽设有容置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中部定位于所述容置槽。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部分中框、安装机构及光感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部分中框与安装机构和光感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部分中框、安装机构及光感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部分中框与安装机构和光感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安装机构及光感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安装机构及光感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至图10是光感器组件与安装机构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安装机构及光感器组件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6,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10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部分中框20、安装机构40及光感器组件5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部分中框20与安装机构40和光感器组件5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部分中框20、安装机构40及光感器组件50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部分中框20与安装机构40和光感器组件5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中框20、设置于中框20中的主板30、安装机构40、电连接于主板30的光感器组件50、设置于中框20正面的显示屏60,以及设置于中框20背面的电池70,光感器组件50通过导线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于主板30,安装机构40 用于将光感器组件50安装于中框20,电池70用于给主板30、光感器组件50及显示屏60供电。光感器组件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光感应器、红外发射器及接近传感器等,所述环境光感应器用于通过监测环境光的强弱而自动调节屏幕背光的亮度,或者控制按键灯的点亮和关闭;红外发射器用于向电子装置外发射红外,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侦测所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通过外界阻挡反射回来的红外能量的多少来判断接近或者离开,如接近传感器监测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来判断手机是否贴近用户脸部,若贴近时可以关闭屏幕背光,起到省电、防误触等作用。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需要设置光感器件的全面屏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为全面屏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机构40用于将光感器组件50安装至中框20,光感器组件 50通过导线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于主板30。由于光感器组件50通过安装机构40 安装于中框20而非焊接在主板30上;因此,在主板30上安装其他电子器件时不会碰撞到光感器组件50,避免损坏光感器组件50,且光感器组件50不占用主板30的外表面,有利于主板30的外表面上电子器件的布局。在安装主板30至中框 20时,先将光感器组件50安装于中框20后,再将主板20安装于中框20中即可;因此,在安装主板30至中框20的过程中不会碰撞到光感器组件50,防止光感器组件50的损坏。
如图2-图4所示,中框20包括连接板22及围设于连接板22周围的周壁24,连接板22与周壁24围成安装空间25,主板30及显示屏60容置于安装空间25。连接板22与周壁24的相交处设有连通安装空间25的安装槽26,安装机构4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26。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2为矩形板,周壁24包括设置连接板22 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241及设置于连接板22相对两端的两个端壁243,两个侧壁 241与两个端壁243首尾相连以形成所述周壁24。连接板22包括正面221及背面 223,主板30安装于正面221,电池70位于背面223,安装槽26位于所述正面221 邻近其中端壁243处,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6位于所述正面221邻近顶部的端壁 243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6可以设于正面221邻近任意一侧壁241处。所述正面指与显示屏60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表面,所述背面指与显示屏60的出光面相背的表面。
优选地,安装槽26的一侧延伸至周壁24而形成插接槽262,在安装机构40安装至安装槽26时,部分的安装机构40插接于插接槽262中。具体地,安装槽26的一侧延伸至对应的端壁243。由于部分的安装机构40能插入插接槽262中,因此,能减少安装机构40占用中框20的内腔空间,方便其他电子器件的布局。连接板 22的正面221邻近安装槽26处设有若干固定部225,若干固定部225用于定位容置于安装槽26中的安装机构40。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25为设于连接板22的正面221 的固定孔。
所述连接板22的正面221于邻近安装槽26处设有穿光槽265,所述穿光槽265 靠近插接槽262处,即穿光槽265靠近周壁24的外周面。连接板22的正面221邻近安装槽26处设有容置槽226,所述容置槽226连通安装槽26,所述容置槽226用于安装柔性电路板。连接板22于容置槽226的表面设有避位槽227,所述避位槽227 用于避位柔性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连接板22的正面221邻近容置槽226处凸设若干定位块228,若干定位块228围成定位空间229。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是图4中的安装机构40及光感器组件5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安装机构40及光感器组件50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安装机构40用于定位光感器组件50,安装机构40包括支撑架42及定位架44,支撑架42包括收容框421,所述收容框421具有收容空间4210,光感器组件50容置于收容空间4210。定位架44用于覆盖光感器组件50,且定位架44定位于收容框421的收容空间4210,以使光感器组件50被定位于定位架44与支撑架42之间,光感器组件50通过导线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于主板30。定位架44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卡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于收容框421,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2为硬质塑胶架,定位架44为硅胶架,定位架44与收容框421之间过盈配合,以使定位架44 固定连接于收容框421。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架42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硬质橡胶、硬质金属等材料制成,定位架44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软质塑料、软质橡胶等材料制成。
收容框421设有定位槽4211,定位架44包括第一定位部440,所述第一定位部440插接于定位槽4211,以使第一定位部440卡接于定位槽4211。具体地,收容框421包括支撑板4212及设于支撑板4212相对两端的端板4214,支撑板4212及两个端板4214围成收容空间4210,定位槽4211开设于其中一端板4214。进一步地,所述其中一端板4214于所述定位槽421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接柱 4216及第二卡接柱4217。定位架44包括定位框442,第一定位部440设于定位框 442,所述定位框442设于穿通定位框442的容置通孔443。本实施例中,定位框 442包括相对的两个侧板4421及相对的两个端板4423,两个侧板4421与两个端板4423首尾相连接以形成所述定位框442,第一定位部440设于其中一端板4423。光感器组件50包括柔性电路板51及设置于柔性电路板51一端的至少一光感器件,柔性电路板51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当光感器组件52安装至中框20时,至少一所述光感器件正对所述中框20的穿光槽265。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51 上设有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第三光感器件56;光感器组件50还包括垫高板57及第一定位板581,定位框442的容置通孔443用于定位第二光感器件55和第三光感器件56。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也可以设置于收容框421,定位架44设有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定位槽,当定位架44容置于收容框421的收容空间4210时,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于所述定位槽。
如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51包括第一板体511、第二板体512及第三板体513,第一板体511与第二板体512通过柔性连接部514电连接,第三板体513与第二板体512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514电连接,第二板体512位于第一板体511与第三板体513之间,第一板体511用于承载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第二板体512用于承载其他电子器件5121,第三板体513用于电连接于主板30。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511为矩形的柔性电路板体,第一定位板581 承载于第一板体511的一侧面,第一板体511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片5112,第一定位板581的端部对应第一凸片5112设有第二凸片582,第一凸片5112与第二凸片582 一并卡接于收容框421的定位槽4211中,以定位第一板体511至收容框421。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通过SMT贴焊于第一板体511背离第一定位板581的侧面,第二光感器件55和第三光感器件56设置于一体,第一光感器件53与第二光感器件55和第三光感器件56的整体之间具有间隔531。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感器件53为红外发射器,第二光感器件55为环境光感应器,第三光感器件56为接近传感器,所述红外发射器通过垫高板57电连接于第一板体 511远离第一凸片5112的一端,所述环境光感应器和接近传感器一并焊接于第一板体511靠近第一凸片5112的一端。由于第一光感器件53与第一板体511之间设有垫高板57,因此,所述红外发射器能减少与导光柱之间的距离,方便红外光的射出。
优选地,第一定位板581背离第一光感器件53的一侧通过胶体59连接于支撑板4212。
第二板体512的一侧设有若干电子器件5121,第二板体512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板584,第二定位板584背离第二板体512的一侧设有胶体(图中未示),第二定位板584用于支撑第二板体512。若干电子器件5121与第一光感器件53位于柔性电路板51的同侧。第三板体513的一侧设有用于电连接于主板30的连接器 (图中未示),第三板体513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定位板586,第三板体513背离第三定位板586的一侧设有胶体(图中未示),所述第三板体513上的第三定位板586与第一光感器件53位于柔性电路板51的同侧。
如图7及图8所示,定位架44还包括第二定位部445,所述第二定位部445设于所述定位框442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部440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部445用于定位所述光感器组件50的第一光感器件53。具体地,第二定位部445是自定位框442 远离第一定位部440的端板4423突出的压块,所述压块位于远离第一定位部440 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445用于抵压至垫高板57以定位第一光感器件53。优选地,定位架44设有第一定位部440的端板4423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接槽 4425及第二卡接槽4426。
支撑架42还包括连接框423,所述连接框423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收容框421,连接框423包括连接部4232,所述连接部4232用于卡接至固定部225,以定位安装机构40至中框20。具体地,连接框423包括连接板4231,所述连接板4231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收容框421的两个端板4214,连接板4231上设有连接部4232;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231上设有两个连接部4232,优选地,每一连接部4232为连接柱。连接框423设有线槽4235,所述线槽4235连通收容空间4210,线槽4235 用于收容柔性电路板51的柔性连接部514。连接板4231的端部设有操作槽4236,所述操作槽4236方便用于操作安装机构40脱离中框20。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图9至图10是光感器组件50与安装机构40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安装机构40及光感器组件50的立体剖视图。安装光感器组件50至安装机构40时,将第一板体511及其上的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和第三光感器件56容置于收容框421的收容空间4210内,使第一凸片 5112与第二凸片582一并卡入定位槽4211中,且第一定位板581背离第一光感器件53的侧面通过胶体59连接于支撑板4212,第一板体511及第一定位板581相对的两端分别抵顶收容框421相对的两个端板4214,以使第一板体511定位于收容框421内,限定第一板体511及第一定位板581在平行于支撑板4212的平面上移动;此时,第一板体511与第二板体512之间的柔性连接部514容置于线槽4235中。将定位架44覆盖至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的整体上,具体地,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定位于定位架44的容置通孔443内,第二光感器件55 的出光口正对容置通孔443,定位架44的第一定位部440卡接于定位槽4211中并抵顶第一凸片5112,第一定位部440与定位槽4211的内壁过盈配合;第一卡接柱 4216及第二卡接柱4217分别卡接至第一卡接槽4425及第二卡接槽4426,且定位架44的其中一侧板4421与连接板4231的侧面过盈配合,以保证定位架44与支撑架42整体的可靠配合,能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不因刮擦导致掉落,且能省去采用背胶粘贴于定位架44与支撑架42之间的步骤,并具有密封功能。此时,定位架44固定连接于支撑架42,以限定第一板体511在垂直于支撑板4212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445抵顶在垫高板57的一端部,以定位光感器组件50至安装机构40;支撑架42与定位架44共同定位第一板体511及第一板体511上的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和第三光感器件56,且支撑架42和定位架44一并保护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和第三光感器件56,避免装配时这些光感器件被碰撞的风险;定位框442远离第一定位部440的端板4423位于第一光感器件53与第二光感器件55之间,从而隔断第一光感器件53与第二光感器件55之间的光线,即防止窜光。
如图3至图6所示,安装机构40安装至中框20时,将安装机构40容置于中框 20的安装空间25中,使支撑架42容置于安装槽26,并将收容框421插入中框20的插接槽262中,且连接框423的连接部4232卡接于对应的固定部225;此时,支撑架 42定位于中框20,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正对中框20的穿光槽265,因此,采用安装机构40定位光感器组件50至中框20适用于采用狭缝光感器件的全面屏移动终端。支撑架42和定位架44与中框20的插接槽262 的内壁过盈配合,对支撑架42与定位架44之间的光感器组件50具有密封作用。将第二板体512及第二定位板584一并容置于中框20的容置槽226,第二板体512 的电子器件5121位于避位槽227中,且第二板体512通过胶体连接于连接板22,此时,柔性电路板51的中部定位于所述容置槽226;将第三板体513及第三定位板586一并容置于中框20的定位空间229,并将通过胶体将第三定位板586定位于连接板22。由于收容框421插接于中框20的插接槽262中,连接框423容置于安装槽26中,第二板体512容置于容置槽226中,且电子器件5121位于避位槽227中,因此,安装机构40及光感器组件50占用中框20的安装空间25较少,有利于其他电子器件的布局,且有利于主板30安装至中框20,并有利于整体架构堆叠;另外,安装机构40对光感器组件50具有保护作用,即防止在装配其他元件过程中碰撞到光感器组件50,且有利于电子装置100跌落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组装主板30及显示屏60至中框20时,先按上述方法将光感器组件50通过安装机构40安装至中框20,再将主板30容置于中框20的安装空间25,并使主板30与连接板22固定连接;此时,第二板体512通过胶体29连接于主板30,且第三板体513电连接于主板30。再将显示屏60安装至中框20即可。由于在安装主板30至中框20前,光感器组件50的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通过安装机构40安装在中框20,因此,光感器组件50及主板30分别装配至中框20,装配的兼容性比较高,即在安装主板30至中框20的过程中,主板30不会碰撞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防止这些光感器件的损坏,也能降低主板30上的其他电子器件损伤概率;另外,第一光感器件53、第二光感器件55及第三光感器件56无需直接焊接在主板30上,可以降低电子装置100在跌落时的应力风险,可靠性更好。
本申请通过安装机构40定位光感器组件50至中框20,不仅能解决柔性电路板前置光感器件密封和组装的问题,且由于光感器组件50通过柔性电路板51电连接于主板30,因此,主板30靠近光感器件处无需加长,有利于中框20内腔中的其他器件的布局;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板30也可以采用侧边斜插方式组装,方便安装,提高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安装机构,用于定位光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收容框,所述收容框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光感器组件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以及
定位架,所述定位架覆盖所述光感器组件,所述定位架定位于所述收容框的收容空间,以使所述光感器组件被定位于所述定位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与所述收容框之间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框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架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于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接于所述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框包括支撑板及设于所述支撑板相对两端的端板,所述定位槽开设于其中一端板;所述定位架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定位框,所述定位框设于穿通所述定位框的容置通孔,所述光感器组件的光感器件定位于所述容置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还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定位框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定位所述光感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收容框,所述连接框用于连接中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设有线槽,所述线槽连通所述收容空间。
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设置于所述中框的主板、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光感器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用于将所述光感器组件安装于所述中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连接板及围设于所述连接板周围的周壁,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周壁围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板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周壁的相交处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周壁而形成插接槽,所述安装机构的部分支撑架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正面邻近安装槽处设有若干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定位所述支撑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器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的至少一光感器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于邻近所述安装槽处对应至少一所述光感器件设有穿光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正面邻近所述安装槽设有容置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中部定位于所述容置槽。
CN202122068734.1U 2021-08-30 2021-08-30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5344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8734.1U CN215344654U (zh) 2021-08-30 2021-08-30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8734.1U CN215344654U (zh) 2021-08-30 2021-08-30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4654U true CN21534465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8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68734.1U Active CN215344654U (zh) 2021-08-30 2021-08-30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4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039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indication effect
EP364433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hysical button structure
EP3349430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7612299B2 (en) Shield assembly with gaskets
JP6434656B2 (ja) 電子装置
US2008026761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mera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678006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hermal sensor
KR100387910B1 (ko) 부동 가이드 커넥터 및 방법
JP3932285B2 (ja) ランプ保持構造
CN215344654U (zh) 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11447307A (zh) 电子装置、外接接口部件以及电子系统
CN21681991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JP4661534B2 (ja) 電気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気回路ユニットの静電気除去方法
CN100377434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0944728Y (zh) 屏蔽装置及使用所述屏蔽装置的电子产品
CN210041925U (zh) 保护壳
JP2001250520A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
US4577286A (en) Solar energy-powered calculator or the like
CN219019287U (zh) 一种pcba板安装保护装置
JP3172721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CN213877866U (zh) 开关安装结构及智能插座
CN219737844U (zh) 光模块
CN219961071U (zh) 一种显示屏
CN218550039U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6979275U (zh) 测距传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