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6753U - 空调器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6753U
CN215336753U CN202121770672.2U CN202121770672U CN215336753U CN 215336753 U CN215336753 U CN 215336753U CN 202121770672 U CN202121770672 U CN 202121770672U CN 215336753 U CN215336753 U CN 215336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outdoor unit
casing
cavity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06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勇华
陈培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06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6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6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6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机壳内形成有腔室;压缩机;换热器;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设置于腔室外且包括:贯流风机和风道件,贯流风机竖直设置于风道件,贯流风机位于换热器的内侧,风道件在机壳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将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压缩机位于第一腔室外,换热器和贯流风机位于第二腔室。由此,通过机壳宽度方向的风道件将机壳内的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压缩机设置于第一腔室,并且使换热器和贯流风机设置于第二腔室,如此,风道件可以将压缩机与换热器和贯流风机分隔开,从而可以防止第一腔室中的风流入第二腔室中,导致风不能及时地流向室外,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以其可以调节室外温度,使室外的用户更加舒适的特点得到人们的认可,已经逐渐得到普及。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送风组件和压缩机在机壳中间隔设置,并且相互之间没有设置分隔的部件,这样会导致被换热器处理过的风除了进入送风组件,被送风组件加速处理,并且从室外机的风道出口流出之外,还有一部分流向压缩机,造成串风,流向压缩机的风将无法快速直接地吹向室外,这样会降低空调器室外机的出风效率,从而会降低空调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该空调器室外机的风道件可以将换热器和贯流风机与压缩机分隔开,可以避免串风,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的出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腔室;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腔室外;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外;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腔室外且包括:贯流风机和风道件,所述贯流风机竖直设置于所述风道件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内侧,所述风道件在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将所述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外,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贯流风机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由此,通过机壳宽度方向的风道件将机壳内的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压缩机设置于第一腔室,并且使换热器和贯流风机设置于第二腔室,如此,风道件可以将压缩机与换热器和贯流风机分隔开,从而可以防止第一腔室中的风流入第二腔室中,由于进入第二腔室的风无法快速直接地吹向室外,会降低出风效率,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包括:风道主体和挡板,所述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具有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风道进口的一侧且朝向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一端延伸,所述风道出口对应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一端且设置有端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相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二换热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一端,所述第二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一端,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相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二换热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另一端,所述第三换热部和所述风道出口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换热部和所述风道出口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总和不大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主体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相较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邻近所述压缩机,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且相对所述第二侧板弯折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α满足关系式:0°≤α<7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主体和所述挡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或所述风道主体和所述挡板为分体的结构件,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风道主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底座,所述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扇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贯流风扇竖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上部且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外机;
10-机壳;11-腔室;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2-底座;
20-压缩机;
30-换热器;31-端板;32-第一换热部;33-第二换热部;34-第三换热部;
40-送风组件;41-贯流风机;411-贯流风扇;412-电机;42-风道件;421-风道主体;4211-风道进口;4212-风道出口;4213-第一侧板;4214-第二侧板;42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压缩机20、换热器30和送风组件40,机壳10内形成有腔室11,压缩机20、换热器30和送风组件40均设置于腔室11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压缩机20、换热器30和送风组件40在腔室11内安装设置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使机壳10将压缩机20、换热器30和送风组件40与外界隔开,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和外力的冲击损坏压缩机20、换热器30和送风组件40,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送风组件40可以主要包括:贯流风机41和风道件42,贯流风机41竖直设置于风道件42,贯流风机41位于换热器30的内侧。具体地,将贯流风机41竖直设置于风道件42,可以在保证贯流风机41的体积的前提下,降低机壳10的体积,从而可以方便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应用。进一步地,将贯流风机41设置于换热器30的内侧,如此经过换热器30换热处理过的风将直接进入贯流风机41中,并且通过贯流风机41的加速处理后进入风道件42中,风道件42最后将风从空调器室外机100中导向室外,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出风效率。
结合图1-图3所示,风道件42在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将腔室11分隔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压缩机20位于第一腔室111内,换热器30和贯流风机41位于第二腔室112。具体地,将风道件42在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可以将机壳10内部的腔室11分隔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在机壳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保证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长宽相对均匀,可以使空调器室外机100中的结构布置更加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器室外机100整体的体积。
结合图1-图3所示,风道件42将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分隔开,可以防止第一腔室111中的部件与第二腔室112中的部件相互干涉,其中,换热器30和贯流风机41位于第二腔室112,由于工艺需求,风先要经过换热器30的换热处理,再进入贯流风机41中,被贯流风机41加速处理后,从空调器室外机100中流出,将换热器30和贯流风机41均设置于第二腔室112中,可以使被换热器30处理过的风快速直接地进入贯流风机41中,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将压缩机20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内,由于风道件42可以将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分隔开,所以当被换热器30换热处理过的风存在一部分没能第一时间进入贯流风机41时,这部分的风也不会流向第一腔室111中,而是将一直处于第二腔室112中,等待进入贯流风机41被加速处理,以快速直接地流向室外,这样可以防止风进入第一腔室111中后,无法快速直接地流向室外,导致空调器室外机100出风效率的降低,从而降低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由此,通过机壳10宽度方向的风道件42将机壳10内的腔室11分隔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使压缩机20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并且使换热器30和贯流风机41设置于第二腔室112,如此,风道件42可以将压缩机20与换热器30和贯流风机41分隔开,从而可以防止第一腔室111中的风流入第二腔室112中,风不能及时地流向室外,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风道件42可以主要包括:风道主体421和挡板422,贯流风机41设置于风道主体421,风道主体421具有风道进口4211和风道出口4212。具体地,贯流风机41设置于风道主体421,并且贯流风机41可以与风道进口4211相连通,风在从换热器30进入贯流风机41中,被贯流风机41加速处理后,可以使风加速进入风道进口4211中,使风流过风道主体421后从风道出口4212流出,这样可以使风流动的路程较短,并且风的流动相对较直接,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出风效率。
进一步地,挡板422连接于风道进口4211的一侧,并且朝向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一端延伸,风道出口4212对应设置于机壳10的宽度方向另一端。具体地,由于风道出口4212与机壳10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相应部分相连通,这样可以使从风道出口4212中流出的风直接通过机壳10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相应部分向室外,因此,将挡板422连接于风道进口4211的一侧,并且朝向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一端延伸,可以使挡板422与机壳10宽度方向的一端相抵接,如此设置,挡板422可以与风道件42一起,可靠地将腔室11分隔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这样可以使挡板422充分利用风道件42的结构,从而可以优化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30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一端,并且设置有端板31,挡板422连接于端板31。具体地,将换热器30的一端与机壳10宽度方向的一端对应设置,可以使从机壳10宽度方向一端的风直接进入换热器30的一端中,进行换热处理,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进风速度,从而可以间接地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出风效率。进一步地,通过在换热器30的一端上设置端板31,并且使端板31与挡板422相连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挡板422和风道主体421将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隔开的可靠性,而且还提升挡板422在机壳10内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1-图3所示,换热器30可以主要包括:第一换热部32和第二换热部33,第一换热部32和第二换热部33相连接,并且相对第二换热部33弯折设置,第一换热部32设置于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一端,第二换热部33设置于机壳10的长度方向一端,端板31设置于第一换热部32的端部。具体地,将第一换热部32设置于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一端,第二换热部33设置于机壳10的长度方向一端,并且使第一换热部32相对第二换热部33弯折设置,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换热部32和第二换热部33在占用腔室11中较少空间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将端板31设置于第一换热部32的端部,可以在保证挡板422与端板31的连接固定稳定可靠的前提下,防止端板31的设置影响换热器30的换热,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1-图3所示,换热器30还可以主要包括:第三换热部34,第三换热部34和第二换热部33相连接,并且相对第二换热部33弯折设置,第三换热部34设置于机壳10的宽度方向另一端,第三换热部34和风道出口4212在机壳10的长度方向上排布。具体地,将第三换热部34设置于第二换热部33远离第一换热部32的一侧,并且将第三换热部34也相对第二换热部33弯折设置,这样也可以使第三换热部34顺应腔室11的形状进行设置,从而也可以降低第三换热部34所占用的腔室11的空间。进一步地,如此设置的换热器30整体呈U形,这样不仅可以使换热器30内可以容置贯流风机41,从而不仅可以使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使从换热器30中流出的风可以更快更多地直接进入贯流风机41中,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出风效率。
进一步地,将第三换热部34和风道出口4212在机壳10的长度方向上排布,这样可以使第三换热部34和风道出口4212的设置更加紧凑,由于换热器30和送风组件40均设置于第二腔室112内,这样可以使第二腔室112在保证足以稳定牢固地安装设置换热器30和送风组件40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降低第二腔室112的体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空调器室外机100的体积。
结合图3所示,在机壳10的长度方向上,第三换热部34和风道出口4212在机壳10的长度总和不大于第一换热部32的长度。具体地,将第三换热部34的长度设置地小于第一换热部32的长度,并且在第三换热部34的一侧设置风道出口4212后,使风道出口4212和第三换热部34的总长度不大于第一换热部32的长度,这样可以使第二腔室112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长度均匀,从而间接地使第一腔室111的结构均匀,从而可以使空调器室外机100结构分布更加合理,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风道主体421可以主要包括:第一侧板4213和第二侧板4214,第一侧板4213和第二侧板4214相对设置,相较于第一侧板4213,第二侧板4214邻近压缩机20,挡板422连接于第二侧板4214的一端,并且相对第二侧板4214弯折设置。具体地,将第一侧板4213与第二侧板4214相对设置,并且使挡板422连接于更加接近压缩机20的第二侧板4214,这样可以在挡板422将压缩机20与风道主体421整体隔开,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挡板422的分隔效果的前提下,防止挡板422影响风道主体421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3所示,风道出口4212的出风方向与机壳10的宽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α满足关系式:0°≤α<75°。具体地,使风道出口4212的出风方向与机壳10的宽度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并且使夹角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此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地工艺需求选择性地在上述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可以在使送风组件40的设置满足结构分布的需求的前提下,使风道出口4212的出风效率更高。其中,α可以为0°、15°、30°、45°、60°和75°,包括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主体421和挡板42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风道主体421和挡板422连接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而且还可以简化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生产流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道主体421和挡板422为分体的结构件,挡板422固定连接在风道主体421上,如此设置,在保证挡板422在风道主体421上的安装设置稳定可靠地前提下,可以方便挡板422在风道主体421上的安装或拆卸,如此,当挡板422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拆卸时,无需更滑整个风道主体421,只需将挡板422拆卸更换,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风道主体421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2所示,机壳10可以主要包括:底座12,贯流风机41包括:贯流风扇411和电机412,电机412设置于底座12,贯流风扇411竖直设置于电机412的上部,并且与电机412传动连接。具体地,先通过将电机412设置于底座12,可以保证电机412在机壳10中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再将贯流风扇411设置于电机412的上方,并且使贯流风扇411与电机412传动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使贯流风机41整体在机壳10上的安装设置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使电机412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机壳10的体积,从而可以方便空调器室外机100的设置与应用。另外,贯流风扇411的出风相对更加均匀,并且贯流风扇411的出风噪音更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贯流风机41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腔室;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腔室外;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外;
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腔室外且包括:贯流风机和风道件,所述贯流风机竖直设置于所述风道件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内侧,所述风道件在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将所述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外,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贯流风机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包括:风道主体和挡板,所述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具有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风道进口的一侧且朝向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一端延伸,所述风道出口对应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一端且设置有端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相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二换热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一端,所述第二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一端,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相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二换热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另一端,所述第三换热部和所述风道出口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换热部和所述风道出口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总和不大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主体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相较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邻近所述压缩机,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且相对所述第二侧板弯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α满足关系式:0°≤α<7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主体和所述挡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或
所述风道主体和所述挡板为分体的结构件,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风道主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底座,所述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扇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贯流风扇竖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上部且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CN202121770672.2U 2021-07-29 2021-07-29 空调器室外机 Active CN215336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0672.2U CN215336753U (zh) 2021-07-29 2021-07-29 空调器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0672.2U CN215336753U (zh) 2021-07-29 2021-07-29 空调器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6753U true CN215336753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4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0672.2U Active CN215336753U (zh) 2021-07-29 2021-07-29 空调器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6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85609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110671746A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300237U (zh) 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336753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7715177U (zh) 立式空调器
JP710006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33675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4887929U (zh) 蜗壳、新风动力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1374701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336752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372725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144845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570857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336755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06244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6200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227231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88515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72366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688516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951651U (zh)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CN21374701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882558U (zh) 新风模块、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