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3780U - 角夹 - Google Patents

角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3780U
CN215333780U CN202120481814.7U CN202120481814U CN215333780U CN 215333780 U CN215333780 U CN 215333780U CN 202120481814 U CN202120481814 U CN 202120481814U CN 215333780 U CN215333780 U CN 215333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liding seat
cam
bidirectional cam
bi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818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少江
闵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ame Tools Shanghai Import & Expo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ame Tools Shanghai Import & Ex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ame Tools Shanghai Import & Ex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ame Tools Shanghai Import & Ex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818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3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3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3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角夹,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滑动座、压台及双向凸轮;底座的一端设有两夹板;压台安装于滑动座靠近夹板的一端,双向凸轮安装于滑动座背离夹板的一端;滑动座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压台及双向凸轮均可随着滑动座在底座上沿着滑动方向平移,双向凸轮进一步可相对滑动座做旋转运动;滑动座的两个固定板的相对内侧均设有引导结构,双向凸轮在对应引导结构下方处设有被引导结构,双向凸轮的被引导结构旋转至引导结构处,被引导结构受到引导结构的引导,使得双向凸轮在旋转的同时下沉。有效引导双向凸轮的下压轨迹,进而防止双向凸轮不自动发生下压,造成失效。

Description

角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夹。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第CN111503094A号公开了一种双向凸轮式角夹,底座的一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块固定夹板,底座还具有底座锁紧部;滑动座与底座滑动连接,靠近和/或远离固定夹板移动;压台与滑动座连接,可随着滑动座移动,且位于固定夹板和滑动座之间;滑动座上具有长圆孔,长圆孔的方向与滑动座滑动方向垂直;双向凸轮的旋转轴设置在长圆孔内,双向凸轮的回转面在底座上转动;双向凸轮的回转面上具有锁紧端和解锁端;锁紧端到双向凸轮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大于解锁端;锁紧件与双向凸轮的旋转轴可旋转连接;双向凸轮旋转,驱动锁紧件与底座的底座锁紧部分离或锁合。其不足在于,双向凸轮存在无法驱动锁紧件下沉的可能,致使锁紧件与底座无法分离而无法前后滑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更实用的角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角夹,其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滑动座、压台及双向凸轮;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两夹板,所述夹板呈一个固定的角度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侧;所述压台安装于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夹板的一端,所述双向凸轮安装于所述滑动座背离所述夹板的一端;所述滑动座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台及所述双向凸轮均可随着所述滑动座在所述底座上沿着滑动方向平移,所述双向凸轮进一步可相对所述滑动座做旋转运动;所述滑动座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内侧均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双向凸轮在对应所述引导结构下方处设有被引导结构,所述双向凸轮的被引导结构旋转至所述引导结构处,所述被引导结构受到所述引导结构的引导,所述双向凸轮在旋转的同时下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包括框型底座、设置于所述框型底座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固定板及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顶侧的连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凸轮包括两平行间隔的凸轮部、连接两所述凸轮部的同侧的操作手柄;所述凸轮部位于所述框型底座及所述固定板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引导结构位于所述凸轮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的连接位置,且位于面向所述固定板的边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且为一段临近所述连接板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前端为圆滑的导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引导结构为抵接于所述弧形凸起下方的圆形凸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夹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枢接于所述双向凸轮;所述双向凸轮相对所述滑动座旋转时,所述锁紧件相对所述底座上移或下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凸轮被操作旋转时,所述被引导结构受到所述引导结构的下压力带动所述双向凸轮下沉,所述双向凸轮进一步带动所述锁紧件下压,允许所述锁紧件沿着滑动方向平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夹包括一旋转轴,所述锁紧件、所述双向凸轮与所述滑动座共同枢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双向凸轮围绕所述旋转轴做旋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引导结构及所述被引导结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角夹设有分体式压台,可增加压台的适用度;压台的滑动凸台可遮蔽滑动座的长圆孔,进而覆盖其内的旋转轴,防止其向两侧脱落;滑动座与双向凸轮配对设有引导结构与被引导凸点,以带动凸轮下沉,进而带动锁紧件下压,允许锁紧件前后滑动;锁紧件的前后面均对应设有限位结构,以防止其倾斜。
附图说明
以上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附图实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角夹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角夹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双向凸轮式角夹1000包括:底座100、滑动座200、双向凸轮300、锁紧件400和压台500。本实施例中,滑动座200沿底座100的滑动方向为前后方向,活动压台510相对固定压台520的活动方向为左右方向。本实施例中,底座100、滑动座200、双向凸轮300及锁紧件400均为对称结构,对称轴重合在一条直线上,锁紧件400也称压紧结构,其与双向凸轮300共同构成锁紧结构,用以实现角夹1000的锁紧与解锁。
继续参图3-4所示,底座100的前端在其两侧设有两块竖直的夹板110,夹板110可与底座一体成型也可单独成型再组装在一起。两块夹板110对称设置,两块夹板110的压面与底座100的上表面垂直。本实施例中的两块夹板110的压面两者呈90度,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双向凸轮式角夹1000可用于90度的两个边框(未图示)的固定。两块夹板110的压面(未标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其他的角度。底座100的中间位置具有沿滑动方向设置的中心槽120。在底座100上还具有设置于中心槽120的两相对侧且沿所述滑动方向设置的滑动导轨140。如图2所示,底座100的底面具有底座锁紧部130,本实施例中,底座锁紧部130为两条底座齿130,对称地设置在中心槽110的两侧。
压台500位于底座100上,且可随着滑动座200在底座100上沿着滑动方向移动。压台500为分体式设计,其包括固定压台520及活动压台510,活动压台510可相对固定压台520向两侧沿左右方向平移,进而调整压台500分别相对两块夹板110的间隙,从而增加压台500的适用度,降低因为左右两个边框的尺寸厚度不一样而造成的压紧力分布不适应问题。具体地,活动压台510包括两个压面511及一个斜面512,两个压面511在靠近所述夹板110的一端相互连接,一个斜面512连接两个压面511的另一端,两个压面511及一个斜面512为活动压台510的外侧面且为平整的矩形面,它们共同围设形成三角结构的活动压台510。两个压面511分别配合两块夹板110的压面以固定上述边框(未图示),而固定压台520则面对所述斜面512。活动压台510包括与压面511和斜面512垂直的上表面,上表面在与斜面512的交界处设有一侧开放的凹槽513,即为第二卡持部,固定压台520的上表面的上边缘朝向凹槽513内延伸有第一卡持部521,所述第一卡持部521固定在凹槽513内,且可于凹槽513内滑动。凹槽513内设有台阶部514,第一卡持部52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凹槽513及台阶部514的宽度,第一卡持部521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卡持在台阶部514,而沿左右方向第一卡持部521可在凹槽513内滑动。在本最佳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持部521与凹槽513为卡槽配合形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局限于这种卡持方式,旨在二者中的其中之一提供一滑动空间,另外一个提供相对滑动结构以允许固定压台520和活动压台510相互之间可发生横向方向的滑动,进而调整横向方向的相对夹板110的位置。
固定压台52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时,易造成上下两端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不一致,进而引起固定压台520的倾斜,而造成底部上翘,故而固定压台520底部需设置一个防止翘起的定位结构。具体地,固定压台520的下方设有圆柱体523,滑动座200对应圆柱体523处设有圆柱槽250以收容并定位圆柱体523。所述圆柱体523的中心轴平行滑动方向,圆柱体523的圆周侧面的一侧延伸形成连接部524以连接固定压台520。滑动座200对应圆柱体523处设有具有平行中心轴的圆柱槽250以收容并定位圆柱体523,所述圆柱槽250的内圆周侧面的一侧开设开槽251以允许连接部524伸出。在本申请最优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柱槽250和所述圆柱体523均为圆柱状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二者的外轮廓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调整。安装时,圆柱体523可于滑动方向上插入圆柱槽250,安装完成后可阻止固定压台520的垂直于底座100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进而防止固定压台520的底部在滑动过程中抬起。
滑动座200包括框型底座201、设置于框型底座201的左右两侧的两平行间隔的固定板202及连接于两固定板202的顶侧的连接板203。每一固定板202分别开设长圆孔210以供锁紧件400的旋转轴600的两端分别穿过,进而实现对锁紧件400的上下方向的支撑和导引作用。固定板202于长圆孔210外侧凹陷形成有矩形的限位槽220。固定压台520在其两个侧面分别朝向所述滑动座200方向延伸有滑动凸台522,滑动凸台522收容并限位于限位槽220内,可实现滑动座200与固定压台520的滑动方向的锁定,且同时滑动凸台522可以部分遮蔽长圆孔210内的旋转轴600,以防止其因轴向窜动而引起脱落。滑动座200的两个侧壁上方设有引导结构240,引导结构240具体为滑动座200内侧面的一段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的前端为圆滑的导角,旋转轴600位于引导结构240下方。
所述双向凸轮300包括两平行间隔的凸轮部301、连接两凸轮部的同侧的操作手柄302,两凸轮部301之间形成收容槽303。双向凸轮300于左右方向贯穿地设置穿孔以允许旋转轴600穿过两凸轮部301。两凸轮部301通过旋转轴600与所述滑动座200枢接,并围绕旋转轴600相对滑动座200旋转。两凸轮部301的回转面310在底座100上转动。双向凸轮300的回转面310具有锁紧端320和解锁端330,二者之间平滑过渡。锁紧端320到双向凸轮30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大于解锁端330到双向凸轮30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所述双向凸轮300可提供一锁紧状态及一解锁状态,当处于锁紧状态时,旋转操作双向凸轮300以使锁紧端320平行并紧贴底座100,而解锁端330平行且抵压固定压台520,因锁紧端320距离旋转轴600距离较远,使得旋转轴600在长圆孔210内上移,带动锁紧件400上移与底座齿130啮合,此时滑动座200、双向凸轮300及压台500的位置相对固定,压台500将被锁紧件400压紧于夹板110;解锁状态时,旋转操作双向凸轮300以使解锁端330平行并紧贴底座100,因其距离旋转轴600距离比锁紧端320近,使得旋转轴600在长圆孔210内下移,锁紧件400随之下沉,与底座100的底座齿130解除啮合并可以沿底座100相对滑动,此时可以调整滑动座200、锁紧件400和压台500相对底座100的滑动方向上的位置。
双向凸轮300凸轮部的边缘处设有被引导结构350,被引导结构350为圆形凸点,其可以被引导抵接在弧形凸起240的下方,旋转轴600位于被引导结构350及引导结构240的下方。在双向凸轮300被操作旋转时,圆形凸点350受到引导结构240的下压力可带动双向凸轮300下沉,进一步可以带动锁紧件400下压,允许锁紧件400前后滑动,因此,滑动座200的引导结构240可以有效引导双向凸轮300的下压轨迹,进而防止双向凸轮300不自动发生下压,造成失效。
所述锁紧件400呈倒T型,其包括竖直部401及板状的水平部402。竖直部401的上端开设旋转孔420,旋转轴600穿过旋转孔420自内而外依次与双向凸轮300的凸轮部301及滑动座200可旋转性地枢接。锁紧件400的竖直部401穿过底座100的中心槽110,嵌入双向凸轮300的收容槽303内。水平部402底部的两侧对称地设置锁紧齿410。锁紧齿410与底座100的底座齿130相配,两者啮合时,锁紧件400与底座100锁定,即上述锁紧状态。
角夹1000使用过程中,因为锁紧件400为相对旋转轴600的旋转固定,因此水平部402易在滑动方向上相对水平面发生倾斜,造成水平部402与底座100的底座齿130卡位不够稳固,不准确的问题,因此需要限定锁紧件400于滑动方向上的倾斜,故需设置滑动方向上的限位结构。具体地,滑动座200的框型底座201在所述竖直部401后方也即框型底座201的前棱上设有限位卡块260,限位卡块260抵接竖直部401的后表面;同时,双向凸轮300在竖直部401前方设有限位壁340,限位壁340面对锁紧件400的竖直部401的前表面,因此无论双向凸轮300如何相对旋转轴600旋转,锁紧件400的竖直部401的前后两侧均受限于滑动座200和双向凸轮300,不会发生倾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角夹,其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滑动座、压台及双向凸轮;
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两夹板,所述夹板呈一个固定的角度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侧;
所述压台安装于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夹板的一端,所述双向凸轮安装于所述滑动座背离所述夹板的一端;
所述滑动座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台及所述双向凸轮均可随着所述滑动座在所述底座上沿着滑动方向平移,所述双向凸轮进一步可相对所述滑动座做旋转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内侧均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双向凸轮在对应所述引导结构下方处设有被引导结构,所述双向凸轮的被引导结构旋转至所述引导结构处,所述被引导结构受到所述引导结构的引导,使得所述双向凸轮在旋转的同时下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包括框型底座、设置于所述框型底座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固定板及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顶侧的连接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凸轮包括两平行间隔的凸轮部、连接两所述凸轮部的同侧的操作手柄;所述凸轮部位于所述框型底座及所述固定板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引导结构位于所述凸轮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的连接位置,且位于面向所述固定板的边缘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且为一段临近所述连接板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前端为圆滑的导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引导结构为抵接于所述弧形凸起下方的圆形凸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夹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枢接于所述双向凸轮;所述双向凸轮相对所述滑动座旋转时,所述锁紧件相对所述底座上移或下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凸轮被操作旋转时,所述被引导结构受到所述引导结构的下压力带动所述双向凸轮下沉,所述双向凸轮进一步带动所述锁紧件下压,允许所述锁紧件沿着滑动方向平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夹包括一旋转轴,所述锁紧件、所述双向凸轮与所述滑动座共同枢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双向凸轮围绕所述旋转轴做旋转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引导结构及所述被引导结构下方。
CN202120481814.7U 2021-03-06 2021-03-06 角夹 Active CN215333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1814.7U CN215333780U (zh) 2021-03-06 2021-03-06 角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1814.7U CN215333780U (zh) 2021-03-06 2021-03-06 角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3780U true CN215333780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2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81814.7U Active CN215333780U (zh) 2021-03-06 2021-03-06 角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3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2294B (zh) 夾鉗及其製造方法
KR102235189B1 (ko) 용융 금속을 포함한용기의 주입구에 위치한 슬라이드 폐쇄부 및, 상기 슬라이드 폐쇄부내에 폐쇄 플레이트들을 설치하기 위한 방법
JP2004519343A (ja) キー切削の装置及び方法
CN215333780U (zh) 角夹
TW201718137A (zh) 鋸切機的鋸台定位裝置
CN215333775U (zh) 角夹
GB2406877A (en) Device for temporary connection of movable object to a track
JP2006504010A (ja) 引窓装置
CN113062905A (zh) 角夹
CN111503094A (zh) 双向凸轮式角夹
US20130333296A1 (en) Adjustable templat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template
CN214463349U (zh) 按压式自锁机构和锁合装置
KR102200070B1 (ko) 핸드백용 잠금장치
JP4206859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213017092U (zh) 双向凸轮式角夹
CN212171693U (zh) 带锁定夹纸功能的热敏打印机
CN111421963A (zh) 带锁定夹纸功能的热敏打印机
JPH0349277Y2 (zh)
CN110893530A (zh) 一种卸料门焊接定位装置
CN212171691U (zh) 快速安装与拆卸电池盖的热敏打印机
US3801789A (en) Cassette holder
CN220909367U (zh) 一种锁座及平开窗
JP3857175B2 (ja) 錠前装置
CN212021962U (zh) 一种印花台板快速更换机构
JP4229549B2 (ja) ロ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