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17918U -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17918U
CN215317918U CN202121903424.0U CN202121903424U CN215317918U CN 215317918 U CN215317918 U CN 215317918U CN 202121903424 U CN202121903424 U CN 202121903424U CN 215317918 U CN215317918 U CN 215317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positioning
clamp
side groove
half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034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黄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Technology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Technology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Technology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Technology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034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17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17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17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包括夹具及抛光棒,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分别开设有与手表面板形状相匹配的收容槽,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相互连接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中的两手表面板上的半侧槽围成抛光圆孔;所述抛光棒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半侧槽所需求半径相同,且能沿轴线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与所述半侧槽表面接触抛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能良好的对手表面板的半侧槽进行抛光打磨,让半侧槽的表面粗糙度更低,并且也能提高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表盖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表玻璃面板行业大部份都是采用传统的双平面、2.5D、3D镜面;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对手表面板产品设计的独特性、保密性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需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手表面板1在加工生产时会利用热弯机将玻璃平面3D侧壁上加工成型U型的半侧槽2,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半侧槽2进行抛光。
然而,现有技术中对半侧槽2的抛光工艺采用的是扫磨平面抛光,毛刷无法良好的伸入半侧槽2内,不能良好的对产品的半侧槽2进行抛光,使得半侧槽2的表面粗糙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良好的对手表面板的半侧槽进行抛光,导致半侧槽的表面粗糙度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良好的对半侧槽进行抛光,从而让半侧槽的表面粗糙度更低,表面更光滑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一种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包括:
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分别开设有与手表面板形状相匹配的收容槽,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相互连接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中的两手表面板上的半侧槽围成抛光圆孔;
抛光棒,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半侧槽所需求半径相同,且能沿轴线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与所述半侧槽表面接触抛光。
优选的,所述抛光棒安装于抛光机的主轴上。
优选的,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还包括:
固定装置,固定于抛光机的机台上,并位于所述抛光棒的下方,且所述固定装置中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夹具的容纳腔。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盒,固定于抛光机的机台上,且具有所述容纳腔;
固定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上,用以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
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固定盒的两侧,并固定于所述抛光机的机台上。
优选的,所述夹具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销孔,且所述第一定位销孔中安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一定位销孔,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还包括:
定位块,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匹配的第二定位销孔以及与所述抛光圆孔相匹配的定位凸起,且当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二定位销孔时,所述定位凸起对应插入所述抛光圆孔中对手表面板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包括:
第一定位块,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销孔,且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
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块相邻设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销孔,并设置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相互对应形成的所述定位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具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夹具对应所述定位凸台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通过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凹槽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抛光棒上贴有磨皮,所述磨皮为抛光革。
优选的,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还包括用于辅助所述抛光棒抛光的抛光液,所述抛光液为氧化铈抛光液。
优选的,所述抛光液中氧化铈微粒直径为:0.8~1.2微米,所述抛光液的浓度为1.25g/m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设置有所述夹具及所述抛光棒,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分别开设有与手表面板形状相匹配的收容槽,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相互连接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中的两手表面板上的半侧槽围成抛光圆孔;所述抛光棒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半侧槽所需求半径相同,且能沿轴线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与所述半侧槽表面接触抛光。通过所述夹具能同时收容两个手表面板,并且两手表面板收容于所述夹具中能相互围成所述抛光圆孔,从而通过所述抛光棒的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能良好的对所述抛光圆孔内进行四周抛光,达到圆孔抛光原理,有效确保了对所述半侧槽的表面进行抛光打磨,使得所述半侧槽的表面粗糙度更低,表面更光滑。同时,在一次打磨过程中能实现同时对两个手表面板的半侧槽进行打磨抛光,也进一步的增加了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所需加工的手表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述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包括夹具及抛光棒,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分别开设有与手表面板形状相匹配的收容槽,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相互连接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中的两手表面板上的半侧槽围成抛光圆孔;所述抛光棒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半侧槽所需求半径相同,且能沿轴线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与所述半侧槽表面接触抛光。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能良好的对手表面板的半侧槽进行抛光,让半侧槽的表面粗糙度更低,并且也能提高加工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100,其包括夹具10及抛光棒(图未示),所述夹具10包括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所述第一夹具11与所述第二夹具12上分别开设有与手表面板1形状相匹配的收容槽13,具体的,所述收容槽13包括槽底131及槽孔132,所述槽底131与所述手表面板1的外表面3相对应,所述槽孔132与所述手表面板1的半侧槽2相对应,所述槽孔132略大于所述半侧槽2,从而所述手表面板1能良好的收容在所述收容槽13中,同时所述槽孔132能良好的对所述半侧槽2进行避让。
所述第一夹具11与所述第二夹具12相互连接后,所述第一夹具11、所述第二夹具12中的两所述手表面板1上的半侧槽2围成抛光圆孔。即当所述第一夹具11与所述第二夹具12相互连接固定后,位于所述第一夹具11中的所述手表面板1与位于所述第二夹具12中的所述手表面板1能相互对应,使得两所述手表面板1的所述半侧槽2能相互围绕形成一个完整的抛光圆孔。
所述抛光棒的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半侧槽2的所需求半径相同,且所述抛光棒能沿轴线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与所述半侧槽2的表面接触抛光。从而通过驱动所述抛光棒转动,并驱动所述抛光棒移动至所述抛光圆孔中能实现对所述手表面板1的所述半侧槽2接触打磨,达到圆孔抛光原理,可以更好的伸入所述半侧槽2中进行打磨抛光。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对所述半侧槽2的打磨抛光是采用扫磨平面抛光,毛刷无法良好的伸入至所述半侧槽2内,所述半侧槽2内未透,导致所述半侧槽2的表面粗糙度高,打磨效果不佳。而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所述夹具10配合所述抛光棒,通过所述抛光棒的转动并伸入所述半侧槽2中,能良好的与所述半侧槽2的表面进行接触,保障打磨效果,让所述半侧槽2的表面粗糙度更低。并且通过所述夹具10配合所述抛光棒能同时对两个所述手表面板1进行打磨抛光,也有效的提高了打磨抛光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抛光棒安装于抛光机的主轴上,从而通过所述抛光机上主轴正反转,并通过所述抛光机带动所述抛光棒上下移动,对所述手表面板1侧壁U型的所述半侧槽2位置抛光,保障抛光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抛光机为光孔抛光机。
优选的,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100还包括固定装置30,所述固定装置30固定于所述抛光机的机台上并位于所述抛光棒的下方,且所述固定装置30中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夹具10的容纳腔31。从而所述夹具10能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30中,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0能对所述夹具10进行限位,让所述抛光棒能更好的对所述手表面板1进行打磨抛光。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30位于所述抛光棒的下方,且所述夹具10收容于所述固定装置30中后,所述抛光圆孔正对所述抛光棒设置,更优的,所述抛光圆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抛光棒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更好的保障打磨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30包括固定盒32、固定件33及固定块34,所述固定盒32固定于抛光机的机台上,且所述固定盒32具有所述容纳腔31。所述固定件33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盒32上,用以将所述夹具10固定于所述容纳腔31中。所述固定块34设置于所述固定盒32的两侧,并固定于所述抛光机的机台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固定件33将所述夹具10的位置固定,从而可以有效的保障打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并且通过在所述固定盒32两侧设置所述固定块34也能进一步的保障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保障打磨精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3具体为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与所述固定盒32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螺丝顶端为平面并能伸入所述容纳腔31中抵接所述夹具10的侧壁表面。
优选的,所述夹具10上表面14开设有第一定位销孔141,且所述第一定位销孔141中安装有定位销20,所述定位销20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一定位销孔141。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100还包括定位块40,所述定位块40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20匹配的第二定位销孔41以及与所述抛光圆孔相匹配的定位凸起42(整体可略小于所述抛光圆孔直径或与所述抛光圆孔直径相当),且当所述定位销20插入所述第二定位销孔41时,所述定位凸起42对应插入所述抛光圆孔中对所述手表面板1进行定位。即所述夹具10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40相匹配的定位结构,通过该定位结构能实现对所述定位块40与所述夹具1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使得所述定位凸起42能正对并插入所述抛光圆孔,从而通过所述定位凸起42能实现对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3内的所述手表面板1进行定位调节,确保所述手表面板1能位于所述收容槽13中的对应位置,从而保障后续的加工精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销孔14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定位销孔141位于呈矩形分布于所述上表面14,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销20与所述第二定位销孔41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40包括第一定位块43及第二定位块44,所述第一定位块43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销孔41,且所述第一定位块43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431。所述第二定位块44与所述第一定位块43相邻设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销孔41,所述第二定位块44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441,所述第一定位凸起431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441相互对应形成所述定位凸起42(即所述第一定位凸起431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441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呈类圆形的所述定位凸起42)。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凸起431与所述定位凸起441可以更好的分别抵接所述夹具10中的两所述手表面板1,从而更好的保障定位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具11上设置有定位凸台111,所述第二夹具12对应所述定位凸台111设置有定位凹槽121,所述第一夹具11与所述第二夹具12通过所述定位凸台111与所述定位凹槽121相互卡接,从而更好的收容两所述手表面板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定位凸台11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凸台111位于所述第一夹具11的内表面的四个端部,所述定位凹槽121对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凹槽121位于所述第二夹具11的内表面的四个端部,从而更好的保障了卡接效果。
优选的,所述抛光棒上贴有磨皮,所述磨皮为抛光革。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棒整体直径为2mm,并且抛光磨皮为软性,从而更好的适配两所述手表面板1所围成的所述抛光圆孔,同时可以起到柔性抛光,进而可以完全接触半侧槽2的直身位置,让所述抛光棒与所述半侧槽2更为吻合。
优选的,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还包括用于辅助所述抛光棒抛光的抛光液,所述抛光液为氧化铈抛光液。更优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液采用抛光粉为粒径0.8~1.2微米的氧化铈,所述抛光液的浓度为1.25g/ml。
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100的具体工作流程:将制作好的所述抛光棒安装于光孔抛光机的主轴,调试抛光液:抛光液浓度为1.15~1.2g/ml;将所述固定块34固定到光孔抛光机下接头上,同时把所述固定盒32固定到机台连接装置中心;将所述手表面板1放入收容槽13内,并将所述第一夹具11、所述第二夹具12相互连接,使用所述定位块40对所述收容槽13内的所述手表面板1进行定位,定位好产品所要抛光位置,定位完成后,两所述手表面板1的所述半侧槽2相接成圆形的所述抛光圆孔;将定位好的所述夹具10放入所述固定盒32中,并使用所述固定件33固定所述夹具10;第五步、设置好光孔抛光机加工参数:加工时间、加工压力、主轴转速,启动所述光孔抛光机带动所述抛光棒自转,同时上下移动,对所述半侧槽2位置进行打磨抛光,其中所述加工时间分为相等的主轴正反转加工时间两段,总加工时间为460s:所述光孔抛光机的主轴1200r/min。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100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良率可高达98.5%,并且不受场地限制,因此实用性较好,易于推广应用,实用价值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设置有所述夹具及所述抛光棒,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分别开设有与手表面板形状相匹配的收容槽,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相互连接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中的两手表面板上的半侧槽围成抛光圆孔;所述抛光棒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半侧槽所需求半径相同,且能沿轴线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与所述半侧槽表面接触抛光。通过所述夹具能同时收容两个手表面板,并且两手表面板收容于所述夹具中能相互围成所述抛光圆孔,从而通过所述抛光棒的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能良好的对所述抛光圆孔内进行四周抛光,达到圆孔抛光原理,有效确保了对所述半侧槽的表面进行抛光打磨,使得所述半侧槽的表面粗糙度更低,表面更光滑。同时,在一次打磨过程中能实现同时对两个手表面板的半侧槽进行打磨抛光,也进一步的增加了加工的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分别开设有与手表面板形状相匹配的收容槽,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相互连接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中的两手表面板上的半侧槽围成抛光圆孔;
抛光棒,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半侧槽所需求半径相同,且能沿轴线旋转,并伸入所述抛光圆孔中与所述半侧槽表面接触抛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棒安装于抛光机的主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装置,固定于抛光机的机台上,并位于所述抛光棒的下方,且所述固定装置中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夹具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盒,固定于抛光机的机台上,且具有所述容纳腔;
固定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上,用以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
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固定盒的两侧,并固定于所述抛光机的机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销孔,且所述第一定位销孔中安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一定位销孔,所述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还包括:
定位块,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匹配的第二定位销孔以及与所述抛光圆孔相匹配的定位凸起,且当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二定位销孔时,所述定位凸起对应插入所述抛光圆孔中对手表面板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包括:
第一定位块,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销孔,且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
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块相邻设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销孔,并设置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相互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2、3、4、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夹具对应所述定位凸台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通过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凹槽相互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棒上贴有磨皮,所述磨皮为抛光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辅助所述抛光棒抛光的抛光液,所述抛光液为氧化铈抛光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液中氧化铈微粒直径为:0.8~1.2微米,所述抛光液的浓度为1.25g/ml。
CN202121903424.0U 2021-08-13 2021-08-13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Active CN215317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3424.0U CN215317918U (zh) 2021-08-13 2021-08-13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3424.0U CN215317918U (zh) 2021-08-13 2021-08-13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17918U true CN21531791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03424.0U Active CN215317918U (zh) 2021-08-13 2021-08-13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17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07952U (zh) 狭高工件磨削专用夹具
CN215317918U (zh) 手表面板半侧槽抛光装置
CN204819075U (zh) 砂光机
CN212420984U (zh)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多功能夹具
CN216442197U (zh) 一种大口径异径管直边端加工设备
CN215470488U (zh) 一种顶杆加工镜面磨床用轴心夹具
CN211638448U (zh) 一种用于减速机体表面加工的双面铣床装置
CN210968170U (zh) 一种生产线路板的磨边机
CN211103439U (zh) 一种用于同步器齿套的磨削夹具
CN210282001U (zh) 一种电机夹持分度锁紧机构
CN212683554U (zh) 一种用于磨床砂轮的夹持机构
CN220613694U (zh) 一种加工用多角度定位夹具
CN218194379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工具
CN212527240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磨料磨具
CN218194448U (zh) 一种弯曲类异形件表面抛光设备
CN213889576U (zh) 一种磨槽夹具
CN216422073U (zh) 一种机械用弧形工件打磨机
CN216178976U (zh) 一种磁力研磨机
CN108942614A (zh) 优化的手机壳抛光装置
CN213647072U (zh) 一种机械配件生产用打磨设备
CN218534001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打磨器
CN214445483U (zh) 一种用于3d仿形的抛光毛刷轮及抛光装置
CN218194287U (zh) 一种电磁阀铁芯固定旋转打磨器
CN201677217U (zh) 蓝宝石晶体端面磨平装置
CN217800695U (zh) 一种水泵加工用端口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