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9776U - 聚焦头 - Google Patents

聚焦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9776U
CN215309776U CN202121482383.2U CN202121482383U CN215309776U CN 215309776 U CN215309776 U CN 215309776U CN 202121482383 U CN202121482383 U CN 202121482383U CN 215309776 U CN215309776 U CN 215309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box
focusing head
rod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23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r Unite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ur Unite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r United Corp filed Critical Our United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4823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9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9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9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焦头,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聚焦头包括:屏蔽箱、匣体和屏蔽棒;匣体位于屏蔽箱内,匣体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放射源;屏蔽棒位于屏蔽箱内,且设置于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上,屏蔽棒具有至少一个准直通道,每个准直通道与一个放射源对应;其中,屏蔽棒与屏蔽箱活动连接,屏蔽棒被配置为:在屏蔽箱内进行转动,以使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或关源状态。该匣体位于屏蔽箱内,且位于屏蔽棒外,与屏蔽箱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也即,匣体是固定在屏蔽箱内的,无需采用厚度较大的屏蔽箱便能够对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使得该屏蔽箱的体积较小,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聚焦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焦头。
背景技术
伽玛刀是治疗癌症的一种大型医疗装备。伽玛刀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将颅内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钴-60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该靶点,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聚焦头是伽玛刀的核心部件,该聚焦头主要包括:匣体、屏蔽棒、驱动组件、屏蔽箱和准直器等。匣体内设置有多个放射源,该匣体位于屏蔽棒内,且与屏蔽棒固定连接。屏蔽棒可以安装在屏蔽箱内,驱动组件位于屏蔽箱外,且与屏蔽棒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屏蔽棒以及位于屏蔽棒内的匣体转动,以实现聚焦头在开源状态和关源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该开源状态是指匣体内的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经过准直器后出束;该关源状态是指匣体内的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线被屏蔽箱屏蔽。
然而,由于目前的匣体位于屏蔽棒内,在驱动组件带动屏蔽棒转动时,位于屏蔽棒内的匣体也会随之转动。且放射源的放射性是朝向四周的各个方向的。因此,需要保证屏蔽箱的厚度较大,以保证匣体在旋转至任一位置时,屏蔽箱均能够屏蔽匣体内的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如此,会导致聚焦头的体积较大,且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焦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屏蔽箱的厚度较大,导致聚焦头的体积较大,且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聚焦头,包括:屏蔽箱、匣体和屏蔽棒;
所述匣体位于所述屏蔽箱内,所述匣体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放射源;
所述屏蔽棒位于所述屏蔽箱内,且设置于所述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上,所述屏蔽棒具有至少一个准直通道,每个所述准直通道与一个所述放射源对应;
其中,所述屏蔽棒与所述屏蔽箱活动连接,所述屏蔽棒被配置为:在所述屏蔽箱内进行转动,以使所述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或关源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棒在所述屏蔽箱内转动,使所述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穿过相应的准直通道后聚焦,以使所述聚焦头处于所述开源状态;或者,所述屏蔽棒在所述屏蔽箱内转动,使所述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与相应的准直通道错位,以使所述聚焦头处于所述关源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箱包括:屏蔽箱本体,所述屏蔽箱本体具有用于承载匣体的第一容纳腔,以及用于承载屏蔽棒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箱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屏蔽箱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匣体与所述支撑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匣体的第一端抵接的第一卡钩,以及与所述匣体的第二端抵接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箱本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箱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匣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匣体包括:第一子匣体和第二子匣体,且所述第一子匣体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所述第二子匣体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棒包括:屏蔽棒本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的两个支撑轴,所述准直通道位于所述屏蔽棒本体内,所述支撑轴的衰减系数小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衰减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的材料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材料相同,所述支撑轴的直径小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直径;
或者,所述支撑轴的直径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直径相同,所述支撑轴的材料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材料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棒本体的每个端面上具有凹槽和多个螺纹孔;
每个所述支撑轴靠近所述屏蔽棒本体一端的侧壁上具有环状连接板,且每个所述支撑轴靠近所述屏蔽棒本体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台,其中,所述环状连接板具有与所述多个螺纹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通孔;
所述屏蔽棒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连接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螺钉,每个所述螺钉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通孔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焦头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屏蔽箱之间的轴承,所述支撑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屏蔽箱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焦头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箱外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两个支撑轴中的一个支撑轴远离所述屏蔽棒本体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屏蔽棒进行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聚焦头进行所述开源状态与所述关源状态的切换时,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屏蔽棒旋转9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箱本体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子屏蔽箱和第二子屏蔽箱,所述匣体位于所述第二子屏蔽箱内,所述第一子屏蔽箱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箱相对滑动,以将所述匣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子屏蔽箱内,或者,将所述匣体从所述第二子屏蔽箱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聚焦头包括:屏蔽箱、匣体和屏蔽棒。该匣体位于屏蔽箱内,且位于屏蔽棒外。与屏蔽箱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也即,匣体是固定在屏蔽箱内的。聚焦头中的屏蔽材料(例如,屏蔽箱和屏蔽棒)对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屏蔽效率较高,无需采用厚度较大的屏蔽箱便能够对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使得该屏蔽箱的体积较小,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图1示出的聚焦头的截面图;
图3是是图1示出的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是图3示出的聚焦头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示出的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示出的聚焦头的侧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聚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示出的聚焦头中的屏蔽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匣体的结构简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示出的屏蔽棒的爆炸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箱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焦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聚焦头的截面图。该聚焦头可以包括:屏蔽箱100、匣体200和屏蔽棒300。
匣体200位于屏蔽箱100内,且该匣体200位于屏蔽棒300外。该匣体200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放射源201。
屏蔽棒300位于屏蔽箱100内,且设置于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上。也即是,屏蔽棒300需要设置在放射源201所发出射线的射线路径上。其中,匣体200内的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能够从出束方向出射,而在其他方向上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均能够被屏蔽箱100屏蔽。这里,放射源201的出束方向通常也称为放射源201的聚焦方向。屏蔽棒300具有至少一个准直通道301,每个准直通道301与一个放射源201对应。在本申请中,屏蔽棒300上的准直通道301的数量可以与匣体200中的放射源201的数量相同。例如,当放射源201的个数和准直通道301的个数相同时,多个放射源201与多个准直通道301一一对应,且每个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能够穿过对应的准直通道301。可以理解的,源匣200中放射源201的数量与屏蔽棒300上的准直通道301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只需要保证准直通道301的数量大于放射源201的数量,且每个放射源201均有相应的准直通道301对应,以保证每个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能够穿过对应的准直通道301。
其中,屏蔽棒300与屏蔽箱100活动连接,屏蔽棒300被配置为:在屏蔽箱100内进行转动,能够使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或关源状态。在本申请中,屏蔽棒300在屏蔽箱100中可以绕第一方向自转,使得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屏蔽棒300在屏蔽箱100中还可以绕第二方向自转,使得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顺时针方向,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
示例的,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是图1示出的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3示出的聚焦头的侧视图。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在屏蔽箱100内转动,使匣体200内的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穿过相应的准直通道301后聚焦,以使该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在本申请中,屏蔽棒300中的准直通道301能够贯穿该屏蔽棒300,且该屏蔽棒300中的至少一个准直通道301与匣体200中的至少一个放射源201一一对应。如此,在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时,匣体200中的每个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能够穿过对应的准直通道301后,在聚焦头的等中心点O处聚焦。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是图1示出的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时的示意图,图6是图5示出的聚焦头的侧视图。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在屏蔽箱100内转动,使匣体200内的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与相应的准直通道301错位,以使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其中,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与相应的准直通道301错位是指: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与准直通道301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例如,该夹角可以为60度,70度或90度等。可以理解的,该角度可以为任意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中,屏蔽棒300中的至少一个准直通道301与匣体200中的至少一个放射源201一一对应。如此,在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时,匣体200中的每个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与对应的准直通道301错位,该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不会穿过对应的准直通道301,其可以被屏蔽棒300屏蔽。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匣体200是位于屏蔽棒300外的,在屏蔽棒300进行转动时,匣体200不会跟随屏蔽棒300一起转动。因此,该匣体200可以与屏蔽箱100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也即,该匣体200是固定在屏蔽箱100内的。这样,放射源201相对于屏蔽箱100是固定的,放射源201仅需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处通过聚焦头中的屏蔽材料(例如,屏蔽箱100和屏蔽棒300)对其进行有效的屏蔽即可,该聚焦头中的屏蔽材料无需在放射源201处于其他位置处对其进行屏蔽,使得聚焦头中的屏蔽材料对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屏蔽效率较高。如此,无需采用厚度较大的屏蔽箱100便能够对放射源201所发出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使得该屏蔽箱100的体积较小,制造成本较低。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聚焦头,包括:屏蔽箱、匣体和屏蔽棒。该匣体位于屏蔽箱内,且位于屏蔽棒外,与屏蔽箱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也即,匣体是固定在屏蔽箱内的。聚焦头中的屏蔽材料(例如,屏蔽箱和屏蔽棒)对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屏蔽效率较高,无需采用厚度较大的屏蔽箱便能够对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使得该屏蔽箱的体积较小,制造成本较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聚焦头的结构示意图。该聚焦头中的屏蔽箱100可以包括:屏蔽箱本体101。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屏蔽箱体本体101的结构,如图8所示,图8是图7示出的聚焦头中的屏蔽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屏蔽箱本体101可以具有用于承载匣体200的第一容纳腔101a,以及用于承载屏蔽棒300的第二容纳腔101b。其中,在本申请中,第一容纳腔101a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四边形,例如,第一容纳腔101a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二容纳腔101b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该第一容纳腔101a和第二容纳腔101b连通。在本申请中,聚焦头中的匣体200可以位于屏蔽箱本体101的第一容纳腔101a内,匣体200的侧面与第一容纳腔101a的内壁是紧密贴合的,以保证匣体200在第一容纳腔101a中的稳定性较好。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可以位于屏蔽箱本体101的第二容纳腔101b内,屏蔽棒300的侧面与第二容纳腔101b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保证屏蔽棒300在屏蔽箱100中自由转动。如此,可以保证匣体200位于屏蔽棒300外。又由于第一容纳101a与第二容纳腔101b是连通的,因此,匣体200内的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可以穿过屏蔽棒300中对应的准直通道301后出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该聚焦头中的屏蔽箱10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容纳腔101a内且与屏蔽箱本体101固定连接的支撑部102,聚焦头中的匣体200与第一容纳腔101a内的支撑部102抵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匣体200放置在支撑部102上,以将匣体200组装在屏蔽箱体本体101的第一容纳腔101a内。
示例的,该支撑部102的结构有多种,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该支撑部102可以包括:与匣体200的形状匹配的环状支撑部。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该支撑部102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01a内相对两侧的两个子支撑部。在又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该支撑部102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01a内间隔设置的多个子支撑部,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子支撑部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三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该支撑部102与屏蔽箱本体101均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为通过螺钉的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聚焦头中的匣体200与第一容纳腔101a中的支撑部102抵接,该匣体200与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如此,当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转动来实现聚焦头在开源或关源状态之间切换时,可以避免屏蔽棒300与匣体200发生接触,进而能够保证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在屏蔽箱100内自由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焦头中的匣体200可以有两种可实现的方式,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匣体200可以为一个整体。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匣体的结构简图。匣体200可以包括:第一子匣体200a和第二子匣体200b。且,该第一子匣体200a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第二子匣体200b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这样,匣体200中的单个子匣体的体积较小,便于运输。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均是一个匣体200为一个整体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聚焦头中的匣体200可以呈条状。第一容纳腔101a内的支撑部102可以包括:与聚焦头中的匣体200的第一端抵接的第一卡钩102a,以及与匣体200的第二端抵接的第二卡钩102b,该第一卡钩102a和第二卡钩102b相对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01a内。
示例的,该第一卡钩102a和第二卡钩102b可以为L型卡钩。该L型卡钩具有第一支撑片以及与第一支撑片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片。其中,该L型卡钩中的第一支撑片的一面可以与屏蔽箱本体101固定连接,该L型卡钩中的第一支撑片的另一面和第二支撑片的一面均与匣体200抵接。在这种情况下,该匣体200的第一端可以放置在第一卡钩102a中的第二支撑片上,该匣体200的第二端可以放置在第二卡钩102b中的第二支撑片上。如此,通过第一卡钩102a和第二卡钩102b的配合,可以对匣体200进行有效的支撑,以保证匣体200在第一容纳腔101a内的稳定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L型卡钩中的第一支撑片中与匣体抵接的一面可以为锥面,即,支撑部102远离第二容纳腔101b一侧的开口,大于支撑部102靠近第二容纳腔101b一侧的开口。另外,匣体200中与L型卡钩中的第一支撑片抵接的一面也为锥面,即,匣体200远离第二容纳腔101b的端面,大于匣体200靠近第二容纳腔101b的端面。如此,匣体200能够更加容易安装至第一容纳腔101a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屏蔽箱100中的屏蔽箱本体101还可以具有与第一容纳腔101a连通的通孔101c,该通孔101c位于第一容纳腔101a远离第二容纳腔101b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聚焦头中的屏蔽箱100还可以包括:支撑杆103。该支撑杆103贯穿屏蔽箱本体101中的通孔101c,且该支撑杆103的一端可以与匣体200抵接。其中,支撑杆103的长度可以大于通孔101c的长度。支撑杆103的横截面的形状与通孔101c的横截面的形状必须相同。例如,支撑杆103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通孔101c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必须为圆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聚焦头中的匣体200可以具有凹槽202,支撑杆103的一端可以位于该凹槽202内,以与匣体200抵接。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杆103可以将匣体200抵接在第一容纳腔101a中的支撑部102上,如此,能够实现将匣体200固定在第一容纳腔101a中。
示例的,如图7所示,聚焦头中的屏蔽箱100还可以包括:位于通孔101c内且与支撑杆103套接的屏蔽筒104。该屏蔽筒104可以与屏蔽箱本体101固定连接。示例的,屏蔽筒104与屏蔽箱本体10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该屏蔽筒104具有内螺纹,支撑杆103具有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这样,支撑杆103可以在屏蔽筒104中通过旋入的方式朝向匣体200移动,使得该支撑杆103将匣体200抵接在第一容纳腔101a中的支撑部102上;支撑杆103也可以在屏蔽筒104中通过旋出的方式远离匣体200移动,以解除支撑杆103与匣体200的抵接关系,以便后续将匣体200从屏蔽箱100中取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该屏蔽筒104还可以防止匣体200中的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从支撑杆103与通孔101c之间的间隙中漏射。如此,通过该屏蔽筒104可以有效的对发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进行屏蔽,提高了该聚焦头使用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棒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示出的屏蔽棒的爆炸图。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可以包括:屏蔽棒本体302,以及分别与屏蔽棒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的两个支撑轴303。其中,支撑轴303的衰减系数小于屏蔽棒本体302的衰减系数。由于屏蔽棒本体302的衰减系数较大,因此,该屏蔽棒本体302能够在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时,对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又由于衰减系数大的屏蔽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而衰减系数小的屏蔽材料的制造成本较低。因此,当屏蔽棒300中的支撑轴303的衰减系数小于屏蔽棒本体302的衰减系数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屏蔽棒300的制造成本。
示例的,两个支撑轴303与屏蔽棒本体302可以通过螺钉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屏蔽棒300中的屏蔽棒本体302与两个支撑轴303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因此,能够简化该屏蔽棒300的加工制造过程以及安装操作过程。
在本申请中,该屏蔽棒本体302和两个支撑轴303可以均呈圆柱形。屏蔽棒300中的准直通道301位于屏蔽棒本体302内。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两个支撑轴303和屏蔽棒本体302使用相同的材料制成时,例如,支撑轴303和屏蔽棒本体302的材料均为金属钨,每个支撑轴303的直径可以小于屏蔽棒本体302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个支撑轴303的直径比屏蔽棒本体302的直径小。因此,每个支撑轴303的体积小于屏蔽棒本体302的体积。如此,该屏蔽棒300的体积较小,有效的降低了屏蔽棒300的制造成本。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支撑轴303的直径可以和屏蔽棒本体302的直径相同,两个支撑轴303和屏蔽棒本体302则使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这样,屏蔽棒本体302可以使用屏蔽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钨;支撑轴303可以使用屏蔽性能较低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屏蔽性能较低的材料的成本低于屏蔽性能较好的材料的成本。因此,当支撑轴303使用屏蔽性能较低的材料制成时,也可以降低屏蔽棒300的制造成本。
示例的,屏蔽棒300中的两个支撑轴303的形状和大小均可以相同。这样,屏蔽棒300中的两个支撑轴303可以采用相同的制造工艺制造得到,简化了屏蔽棒300的制造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屏蔽棒300中的屏蔽棒本体302的每一端的端面上具有凹槽302a和多个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每个支撑轴303靠近屏蔽棒本体302一端的侧壁上具有环状连接板303a,且每个支撑轴303靠近屏蔽棒本体302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凹槽302a配合的凸台303b。其中,环状连接板303a具有与多个螺纹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通孔(图中未示出)。凹槽302a和凸台303b的横截面形状均可以为除圆形之外的任意形状。例如,该凹槽302a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时,凸台303b的横截面形状也为方形;该凹槽302a的横截面形状为五边形时,凸台303b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为五边形。
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还可以包括:与多个连接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螺钉(图中未示出),每个螺钉穿过对应的连接通孔与对应的螺纹孔连接。当支撑轴303与屏蔽棒本体30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时,该多个连接通孔可以呈圆周均匀分布,该多个螺纹孔也可以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当多个连接通孔与多个螺纹孔一一对应连通时,通过螺钉穿过连接通孔与螺纹孔可以将支撑轴303与屏蔽棒本体302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撑轴303与屏蔽棒本体302连接时,凸台303b可以位于凹槽302a内,该支撑轴300中的环状连接板303a上的多个连接通孔,与屏蔽棒本体302的一个端面上的多个螺纹孔一一对应连通。如此,可以采用螺钉穿过连接通孔与螺纹孔连接,以实现支撑轴303与屏蔽棒本体302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凹槽302a和凸台303b的横截面形状均可以为除圆形之外的任意形状时,在凸台303b位于凹槽302a内后,多个连接通孔即可与多个螺纹孔连通,无需进行额外的调试操作,以简化屏蔽棒本体302与支撑轴303之间的连接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焦头还可以包括:位于屏蔽棒300中的支撑轴303与屏蔽箱100之间的轴承400,该支撑轴303通过轴承400与聚焦头中的屏蔽箱100活动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屏蔽棒300中的支撑轴303与屏蔽箱100通过轴承400连接,且该支撑轴303与屏蔽棒本体302可拆卸连接。因此,在支撑轴303转动时,该支撑轴303能够带动屏蔽棒本体302在屏蔽箱100内自由转动以实现聚焦头的开源或关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聚焦头还可以包括:位于屏蔽箱100外的驱动组件500,该驱动组件500与两个支撑轴303中的一个支撑轴303远离屏蔽棒本体302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聚焦头中的屏蔽棒300进行转动。
示例的,聚焦头中的驱动组件500可以包括:齿轮组501、驱动电机502和减速机(图中未示出)。该驱动电机502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与齿轮组501连接,该齿轮组501和两个支撑轴303中的一个支撑轴303远离屏蔽棒本体302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502可以通过减速机和齿轮组501带动支撑轴303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屏蔽棒300转动以使聚焦头处于的开源状态或关源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驱动组件500中设置了减速机,因此,通过减速机可以降低齿轮组501的转速,进而提高齿轮组501的扭矩,使得屏蔽棒300可以稳定的在屏蔽箱100内件旋转。
例如,如图13所示,驱动组件500中的齿轮组501可以包括:第一驱动齿轮501a、第二驱动齿轮501b和过渡齿轮501c。过渡齿轮501c可以分别与第一驱动齿轮501a和第二驱动齿轮501b啮合。第一驱动齿轮501a可以与驱动电机502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驱动齿轮501b可以与两个支撑轴303中的一个支撑轴303远离屏蔽棒本体302的一端连接。在本申请中,如图7所示,两个支撑轴303中的一个支撑轴303远离屏蔽棒本体302的一端与第二驱动齿轮501b通过销钉501d进行定位,该第二驱动齿轮501b可以通过螺钉501e与两个支撑轴303中的一个支撑轴303远离屏蔽棒本体302的一端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在驱动电机502工作时,其可以依次带动第一驱动齿轮501a、过渡齿轮501c和第二驱动齿轮501b转动,以带动屏蔽棒300转动,以使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或关源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屏蔽箱100中可以具有多个射线通道105。该屏蔽箱100中的多个射线通道105与屏蔽棒300中的多个准直通道301一一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在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时,屏蔽棒300中的每个准直通道301与屏蔽箱100中的对应的射线通道105连通,使得匣体200中的每个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能够依次穿过对应的准直通道301和对应的射线通道105后聚焦。在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时,屏蔽棒300中的每个准直通道301与屏蔽箱100中的对应的射线通道105错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聚焦头还可以包括:准直器600,该准直器600上设置有多组准直孔。每组准直孔包括多个准直孔601,且不同组的准直孔的孔径不同。该准直器600中的每组准直孔中的多个准直孔601与屏蔽箱100中的多个射线通道105一一对应,且准直器600中的位于同一组准直孔中的每个准直孔601与屏蔽箱100中的对应的射线通道105连通。这样,在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时,匣体200中的每个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能够依次穿过对应的准直通道301、对应的射线通道105和对应的准直孔601后聚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聚焦头进行开源状态与关源状态的切换时,聚焦头中的驱动组件500带动屏蔽棒旋转90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聚焦头完成关源后,屏蔽棒300能够直接对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进行屏蔽,因此,只需要保证放射源201发出射线的出束方向与屏蔽棒300中对应的准直通道301的延伸方向错位即可。在聚焦头中的驱动组件500带动屏蔽棒转动90度使得聚焦头进行开源转态与关源状态切换时,旋转角度小,进一步减小了聚焦头的开源和关源所需的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箱的结构示意图。该聚焦头中的屏蔽箱本体101可以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子屏蔽箱101d和第二子屏蔽箱101e。其中,匣体200可以固定在第二屏蔽箱101e内。该第一子屏蔽箱101d被配置为:与第二子屏蔽箱101e相对滑动,以将匣体200安装在第二子屏蔽箱101e内,或者,将匣体200从第二子屏蔽箱101e取出。
示例的,屏蔽箱本体101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子屏蔽箱101d连接的拉环101f。当聚焦头需要进行装源时,可以采用拉环101f将第一子屏蔽箱101d从第二子屏蔽箱101e滑动拉开,使得匣体200的安装口(图中未示出)正对第二子屏蔽箱101e的开口(图中未示出),将匣体200装入到第一容纳腔101a后,将第一子屏蔽箱101d与第二子屏蔽箱101e滑动连接,完成装源。
示例的,第一子屏蔽箱101d与第二子屏蔽箱101e可以通过导轨的方式进行滑动连接,也可以为通过直线轴承的方式进行滑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聚焦头中的屏蔽箱100中的第一子屏蔽箱101d与第二子屏蔽箱101e可以是滑动连接的。因此,在聚焦头需要装源时,能够简化放射源201的安装操作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屏蔽箱本体101、屏蔽筒104及屏蔽棒300可以由屏蔽材料制成,例如,该屏蔽箱本体101、屏蔽筒104及屏蔽棒300的材料可以包括:铅合金、金属钢和钨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为其他屏蔽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屏蔽棒300的材料可以为钨合金时,该屏蔽棒300通常也被称为钨屏蔽棒。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聚焦头,聚焦头中的驱动组件500中的驱动电机502驱动齿轮组501转动,该齿轮组501转动以带动屏蔽棒300转动,当匣体200中的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依次经过屏蔽棒300中的准直通道301、屏蔽箱100中的射线通道105和准直器600中的准直孔601后聚焦,即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当匣体200中的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与屏蔽棒300中的准直通道301错位后,即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其中,聚焦头处于关源状态时放射源201发出的射线被屏蔽棒300能够有效的屏蔽,进而达到减小屏蔽箱100的体积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聚焦头,包括:屏蔽箱、匣体和屏蔽棒。该匣体位于屏蔽箱内,且位于屏蔽棒外,与屏蔽箱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也即,匣体是固定在屏蔽箱内的。聚焦头中的屏蔽材料(例如,屏蔽箱和屏蔽棒)对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屏蔽效率较高,无需采用厚度较大的屏蔽箱便能够对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使得该屏蔽箱的体积较小,制造成本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伽玛刀,包括:旋转机架以及设置在旋转机架上的聚焦头。该聚焦头可以为图1或图7示出的聚焦头。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聚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箱、匣体和屏蔽棒;
所述匣体位于所述屏蔽箱内,所述匣体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放射源;
所述屏蔽棒位于所述屏蔽箱内,且设置于所述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上,所述屏蔽棒具有至少一个准直通道,每个所述准直通道与一个所述放射源对应;
其中,所述屏蔽棒与所述屏蔽箱活动连接,所述屏蔽棒被配置为:在所述屏蔽箱内进行转动,以使所述聚焦头处于开源状态或关源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棒在所述屏蔽箱内转动,使所述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穿过相应的准直通道后聚焦,以使所述聚焦头处于所述开源状态;
或者,所述屏蔽棒在所述屏蔽箱内转动,使所述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的出束方向与相应的准直通道错位,以使所述聚焦头处于所述关源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箱包括:屏蔽箱本体,所述屏蔽箱本体具有用于承载匣体的第一容纳腔,以及用于承载屏蔽棒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箱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屏蔽箱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匣体与所述支撑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匣体的第一端抵接的第一卡钩,以及与所述匣体的第二端抵接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箱本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
所述屏蔽箱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匣体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匣体包括:第一子匣体和第二子匣体,且所述第一子匣体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所述第二子匣体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棒包括:屏蔽棒本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的两个支撑轴,所述准直通道位于所述屏蔽棒本体内,所述支撑轴的衰减系数小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衰减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的材料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材料相同,所述支撑轴的直径小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直径;
或者,所述支撑轴的直径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直径相同,所述支撑轴的材料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材料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棒本体的每个端面上具有凹槽和多个螺纹孔;
每个所述支撑轴靠近所述屏蔽棒本体一端的侧壁上具有环状连接板,且每个所述支撑轴靠近所述屏蔽棒本体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台,其中,所述环状连接板具有与所述多个螺纹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通孔;
所述屏蔽棒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连接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螺钉,每个所述螺钉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通孔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头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屏蔽箱之间的轴承,所述支撑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屏蔽箱活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头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箱外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两个支撑轴中的一个支撑轴远离所述屏蔽棒本体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屏蔽棒进行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聚焦头进行所述开源状态与所述关源状态的切换时,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屏蔽棒旋转90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聚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箱本体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子屏蔽箱和第二子屏蔽箱,所述匣体位于所述第二子屏蔽箱内,所述第一子屏蔽箱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箱相对滑动,以将所述匣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子屏蔽箱内,或者,将所述匣体从所述第二子屏蔽箱取出。
CN202121482383.2U 2021-06-30 2021-06-30 聚焦头 Active CN215309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2383.2U CN215309776U (zh) 2021-06-30 2021-06-30 聚焦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2383.2U CN215309776U (zh) 2021-06-30 2021-06-30 聚焦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9776U true CN215309776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6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2383.2U Active CN215309776U (zh) 2021-06-30 2021-06-30 聚焦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9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6850B (zh) Neutron beam irradiation system
JP5154255B2 (ja) 中性子線照射装置
CN102473470B (zh) 用于电子束用途的方法和系统
US11759654B2 (en) Radiotherapy device and contro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2014705A1 (ja) 荷電粒子線照射装置
JP2005080945A (ja) 粒子線治療装置,レンジモジュレーション回転装置及びレンジモジュレーション回転装置の取り付け方法
WO2012153599A1 (ja) 荷電粒子線照射装置
JP2012187269A (ja) 荷電粒子線照射システム、及び中性子線照射システム
CN215309776U (zh) 聚焦头
WO2012147414A1 (ja) 荷電粒子線照射装置
CN115531738A (zh) 聚焦头
CN105705201B (zh) 放射源组件及具有该放射源组件的治疗头及伽玛刀
CN211561617U (zh) 放射治疗设备
JP2002263090A (ja) 検査治療装置
EP3831446A1 (en) Device for concentrating ionising radiation fluence, which focuses electrons and x-ray photons and is adaptable
US3032661A (en) Teletherapy head having shielding carrier for radioactive source
CN216258764U (zh) 载源体及聚焦头
JPH10326699A (ja) 荷電粒子照射装置
CN217794122U (zh) 辐射单元及放疗设备
KR101900835B1 (ko) 다중빔 발생장치용 로터리 조인트
CN218248157U (zh) 钴源治疗头以及双头放射治疗设备
CN214209190U (zh) 放射治疗装置及放疗设备
CN220046869U (zh) 一种适形治疗头及放射治疗设备
KR101930017B1 (ko) 다중빔 발생장치
CN219842813U (zh) 用于中子散射谱仪的旋转切换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