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6274U -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6274U
CN215306274U CN202023343278.9U CN202023343278U CN215306274U CN 215306274 U CN215306274 U CN 215306274U CN 202023343278 U CN202023343278 U CN 202023343278U CN 215306274 U CN215306274 U CN 215306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mechanism
pulling
base
binding clip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32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子
郭红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aiji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aiji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aiji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aiji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32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6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6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6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包括钳头组件,以及与钳头组件的近手端相连的牵拉组件;其中钳头组件包括钉仓套件和与钉仓套件相适配的钉砧;以及牵拉组件包括与钉仓套件或者钉砧的近手端相连的基座、与基座固连的多根牵拉丝,以及同时穿套多根牵拉丝的至少一个衔接座。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大钳头组件在各维度面下的弯折范围。

Description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背景技术
腔内切割吻合器是微创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器械,现有技术中考虑到提高腔内切割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部分的吻合器的钳头可相对于管身实现转动,例如公告号为CN102440813B公开的带有链条关节的腔镜外科切割吻合器,通过设置的由链条关节组成的关节来实现执行头相对于延伸管的弯折,从而实现吻合器在人体内操作环境下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但是经实际使用发现,该腔内切割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具体的执行头的弯折方向只能是随着链条关节的可弯折范围实现链条关节所在水平面的最大180度,即所能实现的弯折角度还是受限在一个平面内的,无法满足使用过程中对于不同平面内的弯折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钳头弯折机构,以解决扩大钳头组件在各维度面下的弯折范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腔内切割吻合器,以解决扩大钳头组件在各维度面下的弯折范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钳头弯折机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钳头弯折机构,包括:钳头组件,以及与所述钳头组件的近手端相连的牵拉组件;其中
所述钳头组件包括钉仓套件和与所述钉仓套件相适配的钉砧;以及
所述牵拉组件包括与钉仓套件或者钉砧的近手端相连的基座、与所述基座固连的多根牵拉丝,以及同时穿套多根所述牵拉丝的至少一个衔接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牵拉组件包括与所述基座的周向固连且间隔地均匀分布的6~10根牵拉丝;以及
所述牵拉丝采用镍钛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根所述牵拉丝与基座配接的端部适于围合形成圆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与钉砧的近手端相连;以及
所述钉仓套件与钉砧之间通过一对铰轴相连;
一对所述铰轴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铰接座与基座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钳头弯折机构还包括同时与多根牵拉丝的近手端相连以拉动牵拉丝的施力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施力结构包括同时与多根牵拉丝的近手端固连的拉盘,以及与所述拉盘配接的以拨动该拉盘的拨钮。
本实用新型的腔内切割吻合器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腔内切割吻合器,包括:所述的钳头弯折机构、与所述钳头弯折机构相连的管身,以及与所述管身的近手端相连的手柄结构;其中
多根所述牵拉丝均适于贯穿所述管身;以及
所述钳头弯折机构还包括在所述钉仓套件和钉砧上对应设有的推刀槽,以及适于沿着所述推刀槽移动的切割刀。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切割刀的近手端还连接有推刀杆;以及
所述推刀杆为采用弹性金属材质制成的空心管状结构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和衔接座上设有同轴分布的穿孔;以及
所述推刀杆适于贯穿穿孔后插入至管身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切割刀包括:刀片,以及设于所述刀片顶部的上刀座和设于刀片底部的下刀座;其中
在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适于转动的滚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牵拉组件包括的多根牵拉丝与基座的周向呈间隔且均匀的分布结构,如此,即可通过多根牵拉丝中部分的牵拉丝处于拉动同时另外部分的牵拉丝处于放松状态来实现钳头组件不同角度下的弯折,如此结构下使得钳头组件的弯折角度不局限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在各维度面下实现弯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腔内切割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钳头弯折机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钳头弯折机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钳头弯折机构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钳头弯折机构的拉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腔内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钉砧101、基座102、牵拉丝103、钉仓架106、钉仓107、衔接座108、铰轴109、铰接座110、手柄结构112、拉盘113、拨钮115、推刀槽116、推刀杆117、镂空槽118、穿孔120、管身121、刀片1、上刀座2、下刀座3、滚轮5、架体6、条形镂空槽7、横梁8、转轴9。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钳头弯折机构,包括:钳头组件,以及与钳头组件的近手端相连的牵拉组件;其中钳头组件包括钉仓套件和与钉仓套件相适配的钉砧101;以及牵拉组件包括与钉仓套件或者钉砧101的近手端相连的基座102、与基座102固连的多根牵拉丝103,以及同时穿套多根牵拉丝103的至少一个衔接座108。此处的钉仓套件包括适于配接相连的钉仓107架106和钉仓107。
更进一步详细来说,牵拉组件包括与基座102的周向固连且间隔地均匀分布的6~10根牵拉丝103;以及牵拉丝103采用镍钛金属材料制成。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仅仅以八根牵拉丝103的情况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钳头组件可以在360度范围内的各个维度面上实现弯折,本实施例的八根牵拉丝103适与基座102配接的端部适于围合形成圆形结构。此处可选的一种实施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基座102采用圆形结构体,当然此处的圆形结构体也可以替换为正方形结构体,但考虑到圆形结构体对于整体的吻合器在插入人体过程中使用时候更加顺畅,所以优选的情况是基座102采用圆形结构体。
对于本实施例的基座102来说,基座102可以与钉砧101相连,也可以是基座102与钉仓107架106相连,即本实施例的基座102只需要满足与钉砧101和钉仓107架106中的其中一个结构相连,以不影响钉砧101和钉仓107架106相对打开即可。还是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仅仅以基座102与钉砧101的近手端相连的情况为例,此种情况下,钉仓套件的钉仓107架106与钉砧101之间通过一对铰轴109相连;一对铰轴109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铰接座110与基座102相连。在一对铰接座110之间预留有适于吻合器的切割刀通过的间隙。
此外,本实施例的钳头弯折机构还包括同时与多根牵拉丝103的近手端相连以拉动牵拉丝103的施力结构。考虑到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问题,本实施例的施力结构具体是设置在腔内切割吻合器的手柄结构112上。
举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来说,本实施例采用的施力结构包括同时与多根牵拉丝103的近手端固连的拉盘113,以及与拉盘113配接的以拨动该拉盘113的拨钮11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牵拉丝103与拉盘113配接的端部来说,各牵拉丝103的端部在拉盘113上成圆周状分布结构。此处的拉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此处的拉盘113和拨钮115优选还是均采用圆形结构体,此种结构下,只需要通过医护人员手部握紧拨钮115后朝着不同方向拨动该拨钮115,即可使得拨钮115带动拉盘113实现对于多根牵拉丝103实现不同的牵拉效果,即由于多根牵拉丝103与拉盘113配接的端部呈圆周状分布,在拨动拨钮115的过程中,有的牵拉丝103呈拉动状态,而另一部分牵拉丝103呈松动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得牵拉丝103与钳头组件相连的端部产生对于钳头组件不同转动角度下驱动效果。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切割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内切割吻合器,包括:实施例1的钳头弯折机构、与钳头弯折机构相连的管身121,以及与管身121的近手端相连的手柄结构112;其中多根牵拉丝103均适于贯穿管身121;以及钳头弯折机构还包括在钉仓套件和钉砧101上对应设有的推刀槽116,以及适于沿着推刀槽116移动的切割刀。
本实施例的切割刀的近手端还连接有推刀杆117;以及考虑到推刀杆117可以随着多根牵拉丝103对于钳头组件产生不同角度弯折的状态下,推刀杆117可以产生随动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推刀杆117为采用弹性金属材质制成的空心管状结构体。此处的弹性金属材料可选例如但不限于弹簧钢。具体的,基座102和衔接座108上设有同轴分布的穿孔120;以及推刀杆117适于贯穿穿孔120后插入至管身中。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推刀杆117的随动变形效果,本实施例还可在推刀杆117的侧壁均匀开设镂空槽118,从而来降低推刀杆117随着钳头组件弯折过程中的变形阻力。
实施例3:
请参阅图8所示,在实施例2的腔内切割吻合器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内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包括:刀片1,以及设于刀片1顶部的上刀座2和设于刀片1底部的下刀座3;其中刀片1上成型有刀口结构。
对于本实施例的上刀座2和下刀座3来说,在上刀座2和下刀座3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适于转动的滚轮5。本实施例设计滚轮5的意义在于,使得滚轮5可以形成切割刀与腔内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槽11之间的滚动摩擦配合,因此基于该设计目的,本实施例的滚轮5的周向侧壁部分地凸起于上刀座2和下刀座3朝向刀片1的侧端面,如此才能有效保证上刀座2和下刀座3不会直接与切割刀槽11产生滚动摩擦的配合关系。滚动摩擦相对于滑动摩擦来说可以有效降低摩擦阻力,从而提高切割刀在推动过程中的顺畅度,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选的一种实施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在滚轮5的外表面涂覆有自润滑涂层,此处的自润滑涂层可采用例如但不限于公告号为CN104350134B公开的润滑剂涂层。此处通过在滚轮5表面涂覆的自润滑涂层可以进一步降低滚轮5与切割刀槽11的接触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来提高切割刀推动过程中的顺畅度。
再结合附图,以一种可选的情况来对本实施例的滚轮5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上刀座2和下刀座3对称设置;以及分别设于上刀座2和下刀座3上的至少一个滚轮5也呈对称结构,采用对称的结构便于加工生产。
再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上刀座2和下刀座3均包括与刀片1固连的架体6,以及设于架体6内通过横梁8分隔形成的两个条形镂空槽7;滚轮5装配在条形镂空槽中。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两个条形镂空槽7,并在两个条形镂空槽7中分别装配滚轮5,这样的设置可以一一对应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槽11的两个槽侧壁,从而确保整体的切割刀与切割刀槽11的两个槽侧壁之间均形成有效的滚动摩擦配合关系。此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分别位于两个条形镂空槽中的滚轮5呈对称分布结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分别位于两个条形镂空槽中的滚轮5呈错位分布结构。
最后,再结合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来说,在每个条形镂空槽中均设有三个滚轮5;且位于每个条形镂空槽中的三个滚轮5中每相邻的两个滚轮5之间存在间隙;以及。滚轮5通过转轴9与条形镂空槽配接。当然此处还可以在每个条形镂空槽中设置其它数量的滚轮5,对此本实施例附图仅仅以三个滚轮5的情况为例。
考虑到进一步提高推刀槽11与上刀座2和下刀座3配合过程中的顺畅度,可选的一种实施情况下,在推刀槽11朝向上刀座2和下刀座3的表面涂覆有自润滑涂层。此处的自润滑涂层可选与上刀座2和下刀座3分别朝向推刀槽11的表面涂覆的自润滑涂层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钳头弯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组件,以及与所述钳头组件的近手端相连的牵拉组件;其中
所述钳头组件包括钉仓套件和与所述钉仓套件相适配的钉砧;以及
所述牵拉组件包括与钉仓套件或者钉砧的近手端相连的基座、与所述基座固连的多根牵拉丝,以及同时穿套多根所述牵拉丝的至少一个衔接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头弯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组件包括与所述基座的周向固连且间隔地均匀分布的6~10根牵拉丝;以及
所述牵拉丝采用镍钛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钳头弯折机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牵拉丝与基座配接的端部适于围合形成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头弯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钉砧的近手端相连;以及
所述钉仓套件与钉砧之间通过一对铰轴相连;
一对所述铰轴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铰接座与基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头弯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弯折机构还包括同时与多根牵拉丝的近手端相连以拉动牵拉丝的施力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钳头弯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结构包括同时与多根牵拉丝的近手端固连的拉盘,以及与所述拉盘配接的以拨动该拉盘的拨钮。
7.一种腔内切割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钳头弯折机构、与所述钳头弯折机构相连的管身,以及与所述管身的近手端相连的手柄结构;其中
多根所述牵拉丝均适于贯穿所述管身;以及
所述钳头弯折机构还包括在所述钉仓套件和钉砧上对应设有的推刀槽,以及适于沿着所述推刀槽移动的切割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内切割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的近手端还连接有推刀杆;以及
所述推刀杆为采用弹性金属材质制成的空心管状结构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内切割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衔接座上设有同轴分布的穿孔;以及
所述推刀杆适于贯穿穿孔后插入至管身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内切割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包括:刀片,以及设于所述刀片顶部的上刀座和设于刀片底部的下刀座;其中
在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适于转动的滚轮。
CN202023343278.9U 2020-12-31 2020-12-31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Active CN215306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3278.9U CN215306274U (zh) 2020-12-31 2020-12-31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3278.9U CN215306274U (zh) 2020-12-31 2020-12-31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6274U true CN21530627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3278.9U Active CN215306274U (zh) 2020-12-31 2020-12-31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6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5673B2 (ja) 内視鏡装置
JP4137931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US9003859B2 (en) Bend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JP3911068B2 (ja) 外科器械用の関節運動伝達機構
CA2313671C (en) Curved laparoscopic scissor having two arcs of curvature
EP2359768A3 (en) Flexible wrist for surgical tool
CN103876799A (zh) 低位前切除术用90度器械
JP2012024574A (ja) 外科手術ステープル留めデバイス用アンビルアセンブリ
JP2001112763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15306274U (zh)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US20130325049A1 (en) Replaceable micro-surgical instrument
CN112690849A (zh) 钳头弯折机构及使用该钳头弯折机构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US11000302B2 (en) Grasping treatment instrument
US20040040108A1 (en) Rotating dish brush
JP2013526362A (ja) 静脈切除術のための外科用鉗子
JP5695835B2 (ja) 外科用処置具
JP3884046B2 (ja) 外科用器具
CN209734108U (zh) 一种夹钳及夹取装置
JP4633139B2 (ja) トルクレンチ
CN210541726U (zh) 角度可调式髓核钳
WO2020158586A1 (ja) 手術用鉗子
JP5083994B1 (ja) 熊手型除草器具
KR101033920B1 (ko) 치과용 드라이버
CN211609973U (zh) 一种可多角度弯曲的医用打孔器
CN215079298U (zh) 一种医用钳撑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