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5472U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5472U
CN215305472U CN202023345886.3U CN202023345886U CN215305472U CN 215305472 U CN215305472 U CN 215305472U CN 202023345886 U CN202023345886 U CN 202023345886U CN 215305472 U CN215305472 U CN 215305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st
air outlet
shell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58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世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58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5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5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5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尘器。其中,该吸尘器包括:吸风部件和尘盒。所述尘盒包括外壳和挡片,所述外壳与所述吸风部件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吸风部件围合形成储尘腔,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储尘腔并行设置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吸风部件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邻近所述吸风部件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储尘腔连通,所述挡片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本实用新型吸尘器避免尘埃从储尘腔内漏出,提高存储尘埃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小型吸尘器的进风口和尘仓之间是直通结构;或者,进风口和尘仓连接处设置有挡片。当采用进风口和尘仓之间是直通的结构,在不使用时,尘埃容易从尘仓内漏出。另一方面,当采用进风口和尘仓连接处设置有挡片的结构下,尘仓里面存储了一定量的尘埃垃圾后,尘埃容易压住挡片,导致挡片闭合进风口,导致无法实现吸尘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尘器,旨在提高吸尘器存储尘埃的稳定性,避免尘埃漏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尘器包括:
吸风部件;和
尘盒,所述尘盒包括外壳和挡片,所述外壳与所述吸风部件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吸风部件围合形成储尘腔,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储尘腔并行设置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吸风部件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邻近所述吸风部件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储尘腔连通,所述挡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其中,所述吸尘器工作时,所述挡片打开,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储尘腔导通;在吸尘器闲置时,所述挡片关闭,所述挡片遮盖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储尘腔密闭隔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挡片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挡片覆盖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道的轴向方向平行;
且/或,所述挡片包括弯折部和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遮挡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遮挡部呈夹角设置,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遮挡部的侧边设有所述限位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径向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内壁面设置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风道的内径逐渐减小;
且/或,所述进风口的孔径大于所述出风口的孔径;
且/或,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
且/或,所述风道的内壁面呈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物料槽和贯穿所述物料槽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远离所述物料槽的一端形成所述进风口;和
管道,所述管道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容纳于所述物料槽,所述管道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流道配合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二流道背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形成所述出风口。
所述吸风部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吸风部件盖合于所述物料槽的槽口,并与所述管道的外壁面及所述物料槽的内壁面围合形成所述储尘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周侧向外延伸形成安装筋,所述安装筋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壳体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设置有所述物料槽和贯穿所述物料槽的通孔,所述筒体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通孔间隔设置;和
吸尘头,所述吸尘头设置有所述第一流道和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一流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定位销连接,以使所述管道、所述筒体以及所述吸尘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吸风部件可拆卸连接,并夹设于所述吸风部件和所述尘盒之间,所述滤芯组件的中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存储尘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吸风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所述容置槽和连通所述容置槽的侧壁的避位孔,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对应所述吸风部件的吸风口设置;
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并覆盖所述避位孔;及
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覆盖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并夹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吸风部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外壳与吸风部件连接,以形成储尘腔;同时,在外壳形成有风道,风道的进风口位于外壳远离吸风部件的一端,风道的出风口位于外壳邻近吸风部件的一端,有效延长风道在外壳的延伸长度,减少尘埃从储尘腔内漏出的概率。另一方面,将挡片设于外壳,在吸风部件不工作时,能够密闭风道,避免尘埃漏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避免尘埃从储尘腔内漏出,提高存储尘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尘器的截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尘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管道与挡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芯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吸风部件 357 定位销
11 吸风口 36 管道
2 尘盒 361 第二流道
3 外壳 362 安装筋
31 风道 363 第一安装孔
32 进风口 4 挡片
33 出风口 41 限位筋
37 限位槽 42 弯折部
34 凹弧面 43 遮挡部
35 壳体 5 储尘腔
351 物料槽 6 滤芯组件
352 第一流道 61 安装支架
353 筒体 611 容置槽
354 通孔 612 避位孔
355 第二安装孔 62 第一滤网
356 吸尘头 63 第二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尘器。具体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图1中吸尘器的截面图;参考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尘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为图4中管道与挡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芯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吸尘器,包括吸风部件1和尘盒2;尘盒2包括外壳3和挡片4,外壳3与吸风部件1可拆卸连接,并与吸风部件1围合形成储尘腔5,外壳3设置有与储尘腔5并行设置的风道31,风道31具有进风口32和出风口33,进风口32位于外壳3远离吸风部件1的一端,出风口33位于外壳3邻近吸风部件1的一端,出风口33与储尘腔5连通,挡片4可拆卸的设置在出风口33处;其中,挡片4为弹性材质。
其中,吸尘器工作时,吸风部件1工作,挡片4打开,出风口33和储尘腔5导通;在吸尘器闲置时,吸风部件1停止工作,挡片4关闭,挡片4遮盖出风口33,出风口33与储尘腔5密闭隔离,风道31与储尘腔5隔离。
在本实施例的应用中,尘盒2具有吸尘状态和闲置状态;在吸尘状态下,吸风部件1工作,储尘腔5产生负压,风道31产生气流,使得挡片4相对于出风口33远离;在闲置状态下,吸风部件1停止工作,挡片4遮盖出风口33,以密封风道31,避免尘埃漏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外壳3与吸风部件1连接,以形成储尘腔5;同时,在外壳3形成有风道31,风道31的进风口32位于外壳3远离吸风部件1的一端,风道31的出风口33位于外壳3邻近吸风部件1的一端,有效延长风道31在外壳3的延伸长度,减少尘埃从储尘腔5内漏出的概率。另一方面,将挡片4设于外壳3,并为与出风口33处,在吸风部件1不工作时,挡片4具有恢复原始状态的趋势,使得挡片4能够覆盖并密闭风道31,避免尘埃漏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避免尘埃从储尘腔5内漏出,提高存储尘埃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挡片4可拆卸的设置在出风口33处,是指:挡片4与外壳3可拆卸连接,并邻近出风口33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风道31可为盘绕在储尘腔5;也就是说,风道31可为具有一定的弯曲区域,以外壳3的中轴线为基准,风道31可为部分环绕中轴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风道31可为直线设置。也就是说,以外壳3的中轴线为基准,风道31的设置方向可与中轴线平行或重合;或者,风道31可为倾斜设于外壳3,风道31的设置方向至中轴线的投影线段与中轴线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进风口32设于风道31的一端;也就是说,进风口32的位置可位于风道31的径向侧壁;或者,进风口32的位置可位于风道31的轴向侧壁。其中,以风道31为直线的圆柱型流道为例,径向侧壁为圆柱型流道的侧壁;轴向侧壁为圆柱型流道的端面,该端面与圆柱型流道的中轴线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进风口32所在的平面与风道31的轴向方向垂直或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出风口33设于风道31的一端;也就是说,出风口33的位置可位于风道31的径向侧壁;或者,出风口33的位置可位于风道31的轴向侧壁。其中,以风道31为直线的圆柱型流道为例,径向侧壁为圆柱型流道的侧壁;轴向侧壁为圆柱型流道的端面,该端面与圆柱型流道的中轴线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外壳3可为一个独立的结构,例如: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一个独立的外壳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外壳3可为多个结构装配而成,例如: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成多个独立的结构,多个独立的结构之间通过插销连接、螺钉固定或螺纹连接实现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吸风部件1包括安装壳、电路板和风机,电路板和风机设置在安装壳上,电路板与风机电连接,安装壳与外壳3连接,并围合形成储尘腔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吸尘器还可括电池,电池设于安装壳,并与风机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吸尘器还可括导电线缆,导电线缆与电路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外壳3还设置有限位槽37,限位槽37邻近出风口33设置,挡片4设有限位筋41,限位筋41插设于限位槽37内,以使挡片4覆盖出风口33。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挡片4覆盖出风口33,使得挡片4位于容置腔处,当吸风部件1工作时,储尘腔5内的气体被抽离,在储尘腔5内形成负压区,以使得进风口32周缘的空气被吸入到风道31内,以形成气流;此时,气流可冲击挡片4,使得挡片4相对于出风口33展开,以便于将尘埃送入到储尘腔5内;另一方面,采用将挡片4设置在出风口33,避免尘埃堆积在风道31内,进一步避免尘埃从风道31漏出到进风口32。另一方面,采用限位筋41与限位槽37的插接配合结构,使得挡片4与外壳3之间实现快速拆卸和安装,以便于尘盒2的清洗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进风口32处也可设置有挡片4,进一步避免尘埃泄漏到尘盒2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风道31沿外壳3的轴向方向设置,限位槽37的延伸方向与风道31的轴向方向平行。也就是指,风道31呈直线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风道31沿着尘盒2的轴向方向设置,可减少风道31占用储尘腔5的体积,提高存储尘埃的量。另一方面,采用风道31呈直线排布与外壳3上,减少风道31的内部弯折区域,减少风道31内形成的反向气流,进而提高气体在风道31内的流速,使得尘埃更容易被吸入到储尘腔5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挡片4包括弯折部42和与弯折部42连接的遮挡部43,弯折部42与遮挡部43呈夹角设置,弯折部42远离遮挡部43的侧边设有限位筋41。即是指,以限位筋41与限位槽37作为中心,在吸风部件1的作用下,使得弯折部42和遮挡部43以中心为基准点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挡片4包括弯折部42和遮挡部43,弯折部42的延伸方向与遮挡部43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以使得弯折部42和遮挡部43之间配合形成相对于出风口33为弹性复位的结构;当吸风部件1停止工作时,遮挡部43与弯折部42配合,使得遮挡部43和/或弯折部42可覆盖至出风口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挡片4为弹性材质,例如:弹性材质可为硅胶材质、塑胶材质及橡胶材质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及图5所示,出风口33位于风道31的径向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出风口33位于风道31的径向侧壁,使得出风口33输出的气流可吹向储尘腔5的侧壁,相比较于出风口33设于风道31的轴向端壁,且出风口33对应吸风部件1而言,出风口33位于风道31的径向侧壁的结构,可以增加气流的流动行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储尘腔5的侧壁可为弧形面。也就是说,出风口33输入气流吹到储尘腔5的内壁面后,可在储尘腔5内形成环形循环的气流,提高气流的流动行程,快速降低风速,使得气流中的尘埃更易沉积在储尘腔5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风道31的内壁面设置有凹弧面34,凹弧面34对应出风口33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面向出风口33的内壁面设置为凹弧面34,有效将风道31内的气流导向到出风口33,使得气流平缓从出风口33输出,避免在风道31向出风口33的方向形成反向气流,提高吸尘器的吸尘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风道31自进风口32向出风口33的方向,风道31的内径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风道31自进风口32向出风口33的方向,风道31的内径逐渐减小,即是在风道31邻近出风口33的一端的内径较小,可增大风道31内的气体流速,提高吸尘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进风口32的孔径大于出风口33的孔径,采用进风口32的孔径大于出风口33的孔径,可增大进风口32与尘埃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进风口32所在的平面与外壳3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以便于进风口32所在的平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当进风口32靠近到需要吸附尘埃的平面时,进风口32与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孔隙,便于气流携带尘埃进入到风道3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风道31的内壁面呈弧形过渡,使得气流可平滑进入到风道3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外壳3包括壳体35和管道36,壳体35设置有物料槽351和贯穿物料槽351的第一流道352,第一流道352远离物料槽351的一端形成进风口32;管道36与壳体35连接,并容纳于物料槽351,管道36具有第二流道361,第二流道361的一端与第一流道352连通,并与第一流道352配合形成风道31,第二流道361背离第一流道352的一端形成出风口33。
在本实施例中,吸风部件1与壳体35可拆卸连接,吸风部件1盖合于物料槽351的槽口,并与管道36的外壁面及物料槽351的内壁面围合形成储尘腔5。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壳体35与管道36之间可拆卸的结构,可实现单独拆卸管道36,以便于进行壳体35和管道36之间的清洗。另一方面,当损坏壳体35或管道36时,可单独进行更换壳体35或管道36,有效提高尘盒2的可维护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流道352的内径小于第二流道361的内径,以便于第一流道352可部分伸入到第二流道361内,并与第二流道361的内壁面抵接,实现第一流道352和第二流道361连接处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管道36的周侧向外延伸形成安装筋362,安装筋362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63;
壳体35包括筒体353和吸尘头356,筒体353设置有物料槽351和贯穿物料槽351的通孔354,筒体353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55,第二安装孔355与通孔354呈间隔设置;吸尘头356设置有第一流道352和定位销357,定位销357与第一流道352间隔设置,第一流道352与通孔354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固定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63和第二安装孔355,并与定位销357连接,以使管道36、筒体353以及吸尘头356固定连接,第一流道352与第二流道361连通。其中,固定件为螺钉或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固定件固定管道36、筒体353以及吸尘头356,以提高管道36、筒体353以及吸尘头356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采用管道36、筒体353以及吸尘头356之间为单独独立的结构,有效的减小壳体35的复杂性,使得管道36、筒体353以及吸尘头356之间可拆,实现提高尘盒2的可维护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通孔354设于筒体353的偏心位置。也就是说,管道36设于筒体353上时,使得管道36靠近筒体353的侧壁设置,避免管道36居中位于物料槽351中部,避免管道36占用过多的物料槽351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及图6所示,吸尘器还包括滤芯组件6,滤芯组件6与吸风部件1可拆卸连接,并夹设于吸风部件1和尘盒2之间,滤芯组件6的中部设置有容置槽611,容置槽611用于存储尘埃。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滤芯组件6中部设置有容置槽611,在滤芯组件6实现过滤流向吸风部件1中气流夹杂的尘埃的同时,再采用容置槽611作为缓冲区域,容置槽611容纳部分没有被完全格挡的尘埃,避免尘埃进入到吸风部件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及图6所示,滤芯组件6包括安装支架61、第一滤网62及第二滤网63。安装支架61与吸风部件1可拆卸连接,安装支架61设置有容置槽611和连通容置槽611的侧壁的避位孔612,容置槽611的槽口对应吸风部件1的吸风口设置;第一滤网62与安装支架61连接,并覆盖避位孔612;第二滤网63覆盖于容置槽611的槽口,并夹设于安装支架61与吸风部件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安装支架61设置有多个吸风口,多个吸风口连通容置槽611的侧壁,第一滤网62覆盖于多个吸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滤网62可为金属网罩、滤纸或HEPA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滤网63为HEPA滤网,其中HEPA滤网是指高效空气过滤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
吸风部件;和
尘盒,所述尘盒包括外壳和挡片,所述外壳与所述吸风部件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吸风部件围合形成储尘腔,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储尘腔并行设置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吸风部件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邻近所述吸风部件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储尘腔连通,所述挡片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其中,所述吸尘器工作时,所述挡片打开,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储尘腔导通;所述吸尘器闲置时,所述挡片关闭,所述挡片遮盖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储尘腔密闭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挡片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挡片覆盖所述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径向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内壁面设置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道的轴向方向平行;
且/或,所述挡片包括弯折部和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遮挡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遮挡部呈夹角设置,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遮挡部的侧边设有所述限位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风道的内径逐渐减小;
且/或,所述进风口的孔径大于所述出风口的孔径;
且/或,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
且/或,所述风道的内壁面呈弧形过渡。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物料槽和贯穿所述物料槽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远离所述物料槽的一端形成所述进风口;和
管道,所述管道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容纳于所述物料槽,所述管道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流道配合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二流道背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形成所述出风口;
所述吸风部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吸风部件盖合于所述物料槽的槽口,并与所述管道的外壁面及所述物料槽的内壁面围合形成所述储尘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周侧向外延伸形成安装筋,所述安装筋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壳体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设置有所述物料槽和贯穿所述物料槽的通孔,所述筒体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通孔呈间隔设置;和
吸尘头,所述吸尘头设置有所述第一流道和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一流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定位销连接,以使所述管道、所述筒体以及所述吸尘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吸风部件可拆卸连接,并夹设于所述吸风部件和所述尘盒之间,所述滤芯组件的中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存储尘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吸风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所述容置槽和连通所述容置槽的侧壁的避位孔,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对应所述吸风部件的吸风口设置;
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并覆盖所述避位孔;及
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覆盖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并夹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吸风部件之间。
CN202023345886.3U 2020-12-31 2020-12-31 吸尘器 Active CN215305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886.3U CN215305472U (zh) 2020-12-31 2020-12-31 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886.3U CN215305472U (zh) 2020-12-31 2020-12-31 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5472U true CN215305472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1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5886.3U Active CN215305472U (zh) 2020-12-31 2020-12-31 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5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117229A (en) Vacuum cleaner with noise suppressor
CN215305472U (zh) 吸尘器
CN215305463U (zh) 吸尘器
CN209172191U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吸尘器主机
CN209172198U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4231207U (zh) 双层风道的扫地机器人
CN110801176A (zh) 一种吸尘器
CN212701025U (zh) 碳罐用高效过滤器
CN113693482A (zh) 一种手持无线集尘吸尘器
CN115468226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20655493U (zh) 洗地设备
CN213713233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4791641U (zh) 一种雾气密封结构及加湿风扇
CN212213637U (zh) 一种真空吸尘器
CN21655725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580049U (zh) 一种空气净化加湿器
CN20995244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12591887U (zh) 外接电源式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CN217380892U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的消声结构
CN217137913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4536509U (zh) 新风机
CN213116500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空气滤清器
CN217873486U (zh) 一种轴流风机的防尘外壳
CN215874452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8390944U (zh) 一种除尘舱装置及集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9

Address after: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B, Beisi intelligent park, 2008 Xuegang Road,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is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B, Beisi intelligent park, 2008 Xuegang Road,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