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8260U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8260U
CN215298260U CN202121421229.4U CN202121421229U CN215298260U CN 215298260 U CN215298260 U CN 215298260U CN 202121421229 U CN202121421229 U CN 202121421229U CN 215298260 U CN215298260 U CN 215298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plate
identification modul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212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迪飞
徐贤强
潘连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212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8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8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8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指纹识别模块,胶框包括底板和围设于底板外周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围成有容置腔,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指纹识别模块收容于容置腔内;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光学膜片组层叠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反射片层叠设置于导光板的另一侧;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反射片和底板之间,且在导光板的长度方向上,指纹识别模块靠近底板的一端设置,底板上对应指纹识别模块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透光孔内设置有光源件,光源件的光线直射至指纹识别模块,提升了指纹识别模块的亮度,提高了背光模组的透光性,背光模组可应用于LCD屏幕中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功能。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需求升级,用户对智能手机屏幕视觉观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屏占比是用于表示屏幕和手机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的参数,屏幕面积相对手机前面板面积越大,则屏占比越高,手机的外观设计更易获得视觉好感,用户体验感更好,因此手机屏幕逐渐朝“全面屏”的方向快速发展;在目前的智能手机中,为了提高屏占比,采用屏幕下隐藏式指纹识别解锁手机的方式逐渐兴起,目前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主要是应用于OLED屏幕,因为OLED屏幕较薄,透光性较好,通过OLED屏幕自身发出的光线照亮指纹纹理,并将指纹纹理信息传输至指纹识别模块即可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功能,但是OLED屏幕经济成本较高,而对于价格较低廉的LCD屏幕来说,由于LCD屏幕的背光模组透光性差,指纹纹理信息传输困难,导致LCD屏幕难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或屏下指纹识别不灵敏、成功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旨在解决背光模组透光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指纹识别模块,所述胶框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外周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成有容置腔,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组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在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片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底板之间,且在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内设置有光源件,所述光源件的光线直射至所述指纹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透光孔呈圆形,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为0.40mm~0.50mm;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为圆形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直径为0.45mm~0.55mm。
优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边缘与所述底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15mm~25mm。
优选地,所述光源件为LED灯珠,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一侧,所述LED灯珠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组还包括第一增光膜和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一增光膜层叠设置于所述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增光膜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增光膜背离所述扩散膜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胶框上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遮光框,所述遮光框与所述胶框形状匹配。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条形灯带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条形灯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条形灯带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底板和侧板围成有收容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和指纹识别模块的容置腔,反射片层叠设置于底板上,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反射片和底板之间,且指纹识别模块在长度方向上靠近底板的一端设置,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和反射片从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底板上对应指纹识别模块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光源件位于透光孔内,光源件用于发出光源,光源件的光线通过透光孔直射至指纹识别模块上,提升了指纹识别模块的亮度,提高了背光模组的透光性,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可应用于LCD屏幕中,在用户进行指纹识别解锁时,光源件发出的光线照亮指纹识别模块,使得指纹识别模块能快速识别指纹纹理信息,不仅实现了LCD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而且识别灵敏度高,提高了屏下指纹识别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背光模组 40 光学膜片组
10 胶框 41 扩散膜
11 底板 42 第一增光膜
111 透光孔 43 第二增光膜
112 光源件 50 指纹识别模块
12 侧板 60 第一柔性电路板
13 容置腔 70 遮光框
20 反射片 80 条形灯带
30 导光板 90 第二柔性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2和图3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2和图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本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100,背光模组100包括胶框10、反射片20、导光板30、光学膜片组40及指纹识别模块50,胶框10包括底板11和围设于底板11外周的侧板12,底板11和侧板12围成有容置腔13,反射片20、导光板30、光学膜片组40及指纹识别模块50收容于容置腔13内;在导光板30的厚度方向上,光学膜片组40层叠设置于导光板30的一侧,反射片20层叠设置于导光板30的另一侧;指纹识别模块50设置于反射片20和底板11之间,且在导光板30的长度方向上,指纹识别模块50靠近底板11的一端设置,底板11上对应指纹识别模块50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111,透光孔111内设置有光源件112,光源件112的光线直射至指纹识别模块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背光模组100可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电脑或其他具有显示装置的终端中,本实施例中仅以背光模组100应用于智能手机中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胶框10的底板11和侧板12围成有收容反射片20、导光板30、光学膜片组40和指纹识别模块50的容置腔13,导光板30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导光板3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反射片20层叠设置于底板11上,指纹识别模块50设置于反射片20和底板11之间,且指纹识别模块50在长度方向上靠近底板11的一端设置,即指纹识别模块50靠近底板11的左端设置,光学膜片组40、导光板30和反射片20从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即光学膜片组40、导光板30和反射片20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上对应指纹识别模块50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111,透光孔111位于指纹识别模块50的下侧,光源件112位于透光孔111内,光源件112用于发出光源,光源件112的光线通过透光孔111直射至指纹识别模块50上,提升了指纹识别模块50的亮度,提高了背光模组100的透光性,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可应用于LCD屏幕中,在用户进行指纹识别解锁时,光源件112发出的光线照亮指纹识别模块50,使得指纹识别模块50能快速识别指纹纹理信息,不仅实现了LCD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而且识别灵敏度高,提高了屏下指纹识别的成功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透光孔111呈圆形,透光孔111的直径为0.40mm~0.50mm;指纹识别模块50为圆形模块,指纹识别模块50的直径为0.45mm~0.55mm;指纹识别模块50的边缘与底板1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15mm~25mm。
如图1至图3所示,指纹识别模块50为圆形模块,透光孔111为与指纹识别模块50形状匹配的圆形孔,透光孔111正对指纹识别模块50设置,指纹识别模块50的直径为D,D=0.45mm~0.55mm,透光孔111的直径为d,d=0.40mm~0.50mm,且D≥d,即指纹识别模块50的直径大于透光孔111的直径或指纹识别模块50的直径等于透光孔111的直径,确保安装在透光孔111内的光源件112发出的光线能直射至指纹识别模块50上,提升了指纹识别模块50的亮度,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安装方便快捷的优点;底板11沿长度方向延伸,指纹识别模块50在长度方向上靠近底板11的一端设置,即指纹识别模块50靠近底板11的左端设置,且指纹识别模块50的边缘与底板11的左端之间的距离为L,L=15mm~25mm,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块50的形状还可为椭圆形、矩形、条形或其他形状,透光孔111的形状与指纹识别模块50的形状匹配,指纹识别模块50的形状和透光孔11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另外,指纹识别模块50与底板11端部之间的距离也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光源件112为LED灯珠,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60,第一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底板11背离指纹识别模块50的一侧,LED灯珠与第一柔性电路板60电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底板11的下侧并起到连接导电的作用,光源件11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60电连接,光源件11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LED灯珠,LED灯珠用于发出光源,使光线直射至指纹识别模块50上,提高背光模组100的透光性,LED灯珠具有高亮及散热性好的优良性能,采用LED灯珠作为光源件112具有高光效、节能性好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40包括扩散膜41,扩散膜41层叠设置于导光板30背离反射片20的一侧;光学膜片组40还包括第一增光膜42和第二增光膜43,第一增光膜42层叠设置于扩散膜41背离导光板30的一侧,第二增光膜43层叠设置于第一增光膜42背离扩散膜41的一侧。
如图1至图3所示,光学膜片组4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增光膜43、第一增光膜42和扩散膜41,其中,扩散膜41层叠设置于导光板30的上侧,扩散膜41起到修正光线扩散角度的作用,扩散膜41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光源经扩散膜41扩散之后,具有面积大、均匀度好及色度稳定的优点;第一增光膜42设置于扩散膜41的上侧,第二增光膜43设置于第一增光膜42的上侧,第一增光膜42和第二增光膜4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提升光线辉度的菱形凹槽,使得第一增光膜42和第二增光膜43的表面形成有棱镜图案,第一增光膜42上的棱镜图案与第二增光膜43上的棱镜图案相互正交设置,起到提高背光模组100亮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组100的透光性。
如图1至图3所示,胶框10上远离底板11的一侧设置有遮光框70,遮光框70与胶框10形状匹配。遮光框70设置于胶框10的上侧,且遮光框70与胶框10的形状匹配,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遮光框70和胶框10均为矩形框,遮光框70起到遮蔽光线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光线从侧边发生逸散,进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组100的亮度。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还包括收容于容置腔13内的条形灯带8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90,条形灯带80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30和侧板12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90连接于侧板12上,且第二柔性电路板90与条形灯带80电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板30朝向侧板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90和与第二柔性电路板90电连接的条形灯带80,且第二柔性电路板90和条形灯带80位于靠近指纹识别模块50的一端,即第二柔性电路板90和条形灯带80位于底板11的左端,第二柔性电路板90连接于侧板12上并起到连接导电的作用,条形灯带80的两端通过胶条与导光板30和侧板12粘接,条形灯带80用于发出光源,导光板30用于吸取条形灯带80发出的光源,使得导光板30发出均匀的面光源,反射片20层叠设置于导光板30的下侧,反射片20用于将导光板30下侧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30中,提高了导光板30的亮度,进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组100的透光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指纹识别模块,所述胶框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外周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成有容置腔,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组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在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片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底板之间,且在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内设置有光源件,所述光源件的光线直射至所述指纹识别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呈圆形,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为0.40mm~0.50mm;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为圆形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直径为0.45mm~0.5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边缘与所述底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15mm~2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件为LED灯珠,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一侧,所述LED灯珠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还包括第一增光膜和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一增光膜层叠设置于所述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增光膜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增光膜背离所述扩散膜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上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遮光框,所述遮光框与所述胶框形状匹配。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条形灯带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条形灯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条形灯带电连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121421229.4U 2021-06-24 2021-06-24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215298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21229.4U CN215298260U (zh) 2021-06-24 2021-06-24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21229.4U CN215298260U (zh) 2021-06-24 2021-06-24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8260U true CN215298260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21229.4U Active CN215298260U (zh) 2021-06-24 2021-06-24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8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517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517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CN117555179B (zh) * 2024-01-11 2024-05-10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1650B (zh) Lcd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169452B (zh) 指纹模组、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994190B (zh) 无边框滑盖手机
EP0881426B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ortable telephone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employing the surface light source
US696110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788871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5298260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CN111650780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2341648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15730575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CN10871252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464675A (zh)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181626U (zh) 用于指纹识别的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34174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210156024U (zh)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698521U (zh) 一种可限位光学膜片的车载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10803918U (zh) 指纹识别背光模组
KR2015006455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0720949U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和背板
CN210241906U (zh) 显示组件和空调器
KR20140057126A (ko) 발광 가독성이 향상된 발광 케이스
CN215523029U (zh) Fpc胶结构和背光模组
CN213904367U (zh) 电子设备的发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2965296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7766902U (zh) 一种背光源、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