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8224U -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8224U
CN215288224U CN202121290097.6U CN202121290097U CN215288224U CN 215288224 U CN215288224 U CN 215288224U CN 202121290097 U CN202121290097 U CN 202121290097U CN 215288224 U CN215288224 U CN 215288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pipe
reverse osmosis
water
water inlet
inlet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00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
赵文祥
周金余
陈龙
满化林
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Nanj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Nanj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Nanj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Nanj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00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8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8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8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零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第一进水支管的一端与主进水管连通,第一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二进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二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一产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三进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三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第四进水支管连通,第四进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第四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三产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实现提高反渗透膜的产水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零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技术自1960年工程应用以来,在苦咸水、海水淡化领域已逐渐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污水回用、零排放技术的不断发展,膜技术也在发展更新以适应工艺需求。零排放技术的关键环节在于脱盐及其预处理工艺,脱盐工艺通常采用反渗透、电渗析、蒸发结晶、正渗透等,工程上尤以反渗透应用居多,反渗透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膜污染,膜污染有三大来源,悬浮物、胶体污堵,生物污堵和化学结垢。
目前工程上反渗透膜技术多采用两段式或三段式,由于结垢等原因,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两段或第三段的膜结垢堵塞相比第一段更为严重,表现为第一段膜的产水率过高,第二段或第二段的产水率过低,导致整体系统的工况不均衡,降低了整体系统的产水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的产水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包括主进水管、第一反渗透模块、第一进水支管、第二进水支管、第一产水支管、第二反渗透模块、第三进水支管、第四进水支管、第二产水支管、第三反渗透模块、第五进水支管、第六进水支管、第三产水支管、浓水出水管和产水主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一产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第四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四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二产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五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和所述第六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第六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连通,所述第六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三产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浓水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第一产水支管、所述第二产水支管和所述第三产水支管分别与所述产水主管连通。
其中,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三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五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阀门与所述第六进水支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七阀门,所述第七阀门与所述浓水出水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一监测仪表、第二监测仪表和第三监测仪表,所述第一监测仪表与所述第一产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监测仪表与所述第二产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监测仪表与所述第三产水支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通过待处理原水经保安过滤器后自高压泵加压进入所述主进水管,通过自主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水量,一部分原水通过所述第一进水支管进入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另一部分原水通过所述第六进水支管进入第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的产水通过所述第一产水支管汇入所述产水主管,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的浓水接入所述第三进水支管,进入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的产水通过所述第二产水支管汇入所述产水主管,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的浓水接入所述第五进水支管和所述第二进水支管,通过自主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水量,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第五进水支管进入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另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支管进入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的产水通过所述第三产水支管汇入所述产水主管,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的浓水接入所述浓水出水管和所述第四进水支管,通过自主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水量,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浓水出水管排出,另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第四进水支管进入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设置了所述第二产水支管、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设置了所述第四进水支管、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设置了所述第六进水支管,将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组成了一个闭环式的系统,便于实现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出水流量及进水水压的动态平衡。当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中单个膜元件的水流、水压能够长期相对稳定均衡,才能可持续地提高反渗透膜的产水率、脱盐率和运行寿命,实现了提高反渗透膜的产水率、脱盐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流向反渗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主进水管、2-第一进水支管、3-第一阀门、4-第一反渗透模块、5-第一监测仪表、6-第一产水支管、7-第二产水支管、8-第三产水支管、9-产水主管、10-第二监测仪表、11-第三监测仪表、12-第二反渗透模块、13-第三反渗透模块、14-第六阀门、15-第六进水支管、16-第四进水支管、17-第四阀门、18-第二阀门、19-第二进水支管、20-第三阀门、21-第三进水支管、22-第五阀门、23-第五进水支管、24-第七阀门、25-浓水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包括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模块4、第一进水支管2、第二进水支管19、第一产水支管6、第二反渗透模块12、第三进水支管21、第四进水支管16、第二产水支管7、第三反渗透模块13、第五进水支管23、第六进水支管15、第三产水支管8、浓水出水管25和产水主管9,所述第一进水支管2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1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2的另一端与第一反渗透模块4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1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连通,第一产水支管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管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管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连通,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连通,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连通,所述第二产水支管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连通,所述第五进水支管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19和所述第六进水支管15连通,所述第六进水支管15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1连通,所述第六进水支管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连通,所述第三产水支管8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连通,所述浓水出水管25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连通,所述第一产水支管6、所述第二产水支管7和所述第三产水支管8分别与所述产水主管9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待处理原水经保安过滤器后自高压泵加压进入所述主进水管1,通过自主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水量,一部分原水通过所述第一进水支管2进入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另一部分原水通过所述第六进水支管15进入第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的产水通过所述第一产水支管6汇入所述产水主管9,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的浓水接入所述第三进水支管21,进入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的产水通过所述第二产水支管7汇入所述产水主管9,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的浓水接入所述第五进水支管23和所述第二进水支管19,通过自主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水量,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第五进水支管23进入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另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支管19进入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的产水通过所述第三产水支管8汇入所述产水主管9,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的浓水接入所述浓水出水管25和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通过自主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水量,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浓水出水管25排出,另一部分浓水通过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进入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其中,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设置了所述第二产水支管7、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设置了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设置了所述第六进水支管15,将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组成了一个闭环式的系统,便于实现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出水流量及进水水压的动态平衡。当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12、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中单个膜元件的水流、水压能够长期相对稳定均衡,才能可持续地提高反渗透膜的产水率、脱盐率和运行寿命,实现了提高反渗透膜的产水率、脱盐率。
进一步地,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18,所述第一阀门3与所述第一进水支管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18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19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20和第四阀门17,所述第三阀门20与所述第三进水支管2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阀门17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22和第六阀门14,所述第五阀门22与所述第五进水支管23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阀门14与所述第六进水支管1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七阀门24,所述第七阀门24与所述浓水出水管2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一监测仪表5、第二监测仪表10和第三监测仪表11,所述第一监测仪表5与所述第一产水支管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监测仪表10与所述第二产水支管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监测仪表11与所述第三产水支管8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在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中,所述第一阀门3及所述第二阀门18分别包含在线压力表及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监测仪表5包含在线流量计、温差变化仪,根据运行实际的调试情况,通过对所述第一监测仪表5的反馈,建立所述第一阀门3与所述第二阀门18的开启关系,将低浓度、高水量的所述第一进水支管2与高浓度、低水量的所述第二进水支管19进行水量、水质的均衡;其中在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4中,所述第三阀门20及所述第四阀门17分别包含在线压力表及电动阀门,所述第二监测仪表10包含在线流量计、温差变化仪,根据运行实际的调试情况,通过对所述第二监测仪表10的反馈,建立所述第三阀门20与所述第四阀门17的开启关系,将低浓度、高水量的所述第三进水支管21与高浓度、低水量的所述第四进水支管16进行水量、水质的均衡;其中在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13中,所述第五阀门22及所述第六阀门14分别包含在线压力表及电动阀门,所述第三监测仪表11包含在线流量计、温差变化仪,根据运行实际的调试情况,通过对所述第三监测仪表11的反馈,建立所述第五阀门22与所述第六阀门14的开启关系,将低浓度、高水量的所述第五进水支管23与高浓度、低水量的所述第六进水支管15进行水量、水质的均衡;其中所述第三产水支管8安装有所述第三监测仪表11,所述浓水出水管25安装有所述第七阀门24,根据运行实际的调试情况,通过对所述第三监测仪表11的反馈,建立所述第七阀门24的开启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包括主进水管、第一反渗透模块、第一进水支管、第二进水支管、第一产水支管、第二反渗透模块、第三进水支管、第四进水支管、第二产水支管、第三反渗透模块、第五进水支管、第六进水支管、第三产水支管、浓水出水管和产水主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第一产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第四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四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二产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五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和所述第六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第六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连通,所述第六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第三产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反渗透模块连通,所述浓水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第一产水支管、所述第二产水支管和所述第三产水支管分别与所述产水主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三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第四进水支管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五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阀门与所述第六进水支管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七阀门,所述第七阀门与所述浓水出水管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向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向反渗透系统还包括第一监测仪表、第二监测仪表和第三监测仪表,所述第一监测仪表与所述第一产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监测仪表与所述第二产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监测仪表与所述第三产水支管固定连接。
CN202121290097.6U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Active CN215288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0097.6U CN215288224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0097.6U CN215288224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8224U true CN215288224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0097.6U Active CN215288224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8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G173594A1 (en) Spiral type seawater desalination apparatus
JP2013126636A (ja) 逆浸透処理装置
CN210313850U (zh) 电厂制水设备浓水利用系统
CN215288224U (zh) 一种双流向反渗透系统
CN205556171U (zh) 一种多级超滤膜节水净化系统
CN210710878U (zh) 分体式反渗透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CN111003765A (zh) 一种纯废水比例恒定的净水系统及净水器
CN210710877U (zh) 一种双膜式反渗透滤芯装置及一种净水机
CN110498478B (zh) 分体式反渗透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CN211896191U (zh) 一种纯废水比例恒定的净水系统及净水器
CN217264884U (zh) 净水器
CN211896169U (zh) 一种双膜双出水的滤水净化系统及净水器
CN211896190U (zh) 一种多档位控制纯废水比例的净水系统及净水器
CN211255364U (zh) 一种分体式反渗透滤芯装置及一种净水机
CN210905691U (zh) 一种反渗透滤芯的纯水正向冲洗系统
CN210885301U (zh) 一种卤水精制系统
CN210410224U (zh) 一种分体式膜过滤滤芯装置及一种大通量净水机
CN113526698A (zh) 一种组合式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CN110498479A (zh) 一种双膜式反渗透滤芯装置及一种净水机
CN208161375U (zh) 离线膜清洗装置
CN210635767U (zh) 一种反渗透系统
CN210410225U (zh) 一种分体式膜过滤滤芯结构及一种大通量净水机
CN215712336U (zh) 一种具有热水功能的电渗析净水系统
CN217398591U (zh) 反渗透浓水动态回收二次利用装置
CN212864407U (zh)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