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4407U -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64407U CN212864407U CN202021041974.1U CN202021041974U CN212864407U CN 212864407 U CN212864407 U CN 212864407U CN 202021041974 U CN202021041974 U CN 202021041974U CN 212864407 U CN212864407 U CN 2128644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edi
- pipe
- water pipe
- edi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以及连接在EDI模块与自来水管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与EDI模块的纯水进水口连通,EDI模块的极水进水口通过极水管与纯水管连通;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有增压泵;极水管上设有第二比例阀;所述EDI模块的产水出口连接有产水管,产水管上设有背压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EDI模块是通过在纯水进口和极水进口加调节阀,来调节进水流量而控制产水和废水的比例(纯水进口的流量决定产水出口的流量,极水进口的流量决定了废水出口的流量),从而得到比较好的产水。
然而,在EDI产水过程中自来水管路压力的波动会影响反渗透膜的产水流量,总的流量变小势必影响EDI膜的进水,纯水进口调节阀大于极水进水阀的(极水只需要很少的水量来产生离子供EDI电极正常工作,只占纯水进总流量的15~20%),阀门的开关大小决定了管路内部阻力大小,故水流会更多的流向阻力小的纯水进水口。因而,总的纯水总量小了极水进口很容易出现缺水而出现EDI模块发热烧毁(EDI模块工作时需要直流电供电工作)。并且,二个进水口非比例的流速的波动也会影响产水水质的好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以解决目前EDI产水过程中EDI模块的极水进水量容易受纯水进水量而影响EDI模块工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 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以及连接在EDI模块与自来水管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与EDI模块的纯水进水口连通,EDI模块的极水进水口通过极水管与所述纯水管连通;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之间连接有增压泵;所述极水管上设有第二比例阀;所述EDI模块的产水出口连接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上设有背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极水管上还设有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与自水管之间连接有PP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与PP过滤器之间通过清水管连通,所述清水管上并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两端分别与清水管连接,所述清洗管的两端之间的清水管上设有第一清水调节阀;所述清洗管上设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混合箱的进水端设有第二清水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膜过滤装置的污水口通过污水管与地漏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EDI模块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地漏,所述废水管上设有污水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控制阀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并联有第一比例阀。
进一步地,所述自来水管上设有自来水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产水出口设置背压阀,使得EDI模块的内部、纯水进水口、第二比例阀前端都为恒压,故进水的压力波动(纯水总量波动)不会影响这个3个管路节点的压力,管路中压力恒定通过第二比例阀的水流量为恒定的,当总的纯水总量变小时,背压阀的作用总能够优先让纯水进入极水进水口,EDI模块就不会出现电极缺水发热烧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自来水管;11、自来水调节阀;2、PP过滤器;3、清水管、31 清洗管;32、混合箱;4、增压泵;5、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1、纯水管;52、污水管;521、污水控制阀;522、第一比例阀;6、极水管;61、第二比例阀; 62、流量计;7、EDI模块;71、纯水进水口;72、极水进水口;73、产水出口; 74、废水出口;8、产水管;81、背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 模块7以及连接在EDI模块7与自来水管1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51与EDI模块7的纯水进水口71 连通,EDI模块7的极水进水口72通过极水管6与所述纯水管51连通;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1之间连接有增压泵4。所述自来水管1上设有自来水调节阀11;所述极水管6上设有第二比例阀61;所述EDI模块7的产水出口73连接有产水管8,所述产水管8上设有背压阀81;所述渗透膜过滤装置的污水口通过污水管52与地漏连通,所述污水管上设有污水控制阀521,所述污水控制阀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并联有第一比例阀522;所述 EDI模块7的废水出口74通过废水管连接至地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产水出口73设置背压阀81,使得EDI模块7的内部、纯水进水口71、第二比例阀61前端都为恒压,故进水的压力波动(纯水总量波动)不会影响这个3个管路节点的压力,管路中压力恒定通过第二比例阀61 的水流量为恒定的,当总的纯水总量变小时,背压阀81的作用总能够优先让纯水进入极水进水口72,EDI模块7就不会出现电极缺水发热烧毁。
所述极水管6上还设有流量计62,通过流量计62可以监测极水管6中的水流量。在产水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流量阈值,当流量计62监测到极水管6 中的水流量小于阈值时,通过切断EDI模块7电源,以防止EDI模块7发热烧毁。
所述增压泵4的进水口与自水管之间连接有PP过滤器2。在产水过程中,可通过PP过滤器2将自来水中的细菌和微粒,实现初步过滤,以提高后续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的过滤效率。
所述增压泵4与PP过滤器2之间通过清水管3连通,所述清水管3上并连接有清洗管31,所述清洗管31的两端分别与清水管3连接,所述清洗管31 的两端之间的清水管3上设有第一清水调节阀;所述清洗管31上设有混合箱 32,所述混合箱32的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混合箱32的进水端设有第二清水调节阀。通过设置清洗管31以及混合箱32,可以在反渗透膜清洗时,通过将需要用的清洗剂加入混合箱32中,然后关断第一清水调节阀,打开第二清水调节阀,使经PP过滤器2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混合箱32与清洗剂混合,然后再通过增压泵4泵入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中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以及连接在EDI模块与自来水管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与EDI模块的纯水进水口连通,EDI模块的极水进水口通过极水管与所述纯水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之间连接有增压泵;所述极水管上设有第二比例阀;所述EDI模块的产水出口连接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上设有背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水管上还设有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与自水管之间连接有PP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与PP过滤器之间通过清水管连通,所述清水管上并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两端分别与清水管连接,所述清洗管的两端之间的清水管上设有第一清水调节阀;所述清洗管上设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混合箱的进水端设有第二清水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膜过滤装置的污水口通过污水管与地漏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DI模块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地漏,所述废水管上设有污水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控制阀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并联有第一比例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来水管上设有自来水调节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1974.1U CN212864407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1974.1U CN212864407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64407U true CN212864407U (zh) | 2021-04-02 |
Family
ID=75208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41974.1U Active CN212864407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64407U (zh) |
-
2020
- 2020-06-08 CN CN202021041974.1U patent/CN2128644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04966U (zh) | 净水系统和净水机 | |
CN204625367U (zh) | 净水设备 | |
CN203922880U (zh) | 一种净水机 | |
CN105540894A (zh) | 反渗透净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129915A (zh) | 一种纯水机及其提高重新开机时水质的方法 | |
CN105036391B (zh) | 净水设备 | |
CN108083467A (zh) | 净水设备 | |
CN108975543A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
CN203461893U (zh) | 一种自动节水型反渗透水机 | |
CN206447663U (zh) | 热水器 | |
CN212864407U (zh) |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 |
CN107459157A (zh) | 带有回流装置的智能节水型反渗透净水器及其净水方法 | |
CN206692496U (zh) | 净水系统 | |
CN202988859U (zh) | 一种无电的纳滤或ro膜净水机 | |
CN205838709U (zh) | 一种反渗透膜净水系统 | |
CN204625366U (zh) | 净水设备 | |
CN208995242U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
CN105776621A (zh) | 一种万能过滤纯净机 | |
CN207726907U (zh) | 具有加热装置的净水设备 | |
CN213112890U (zh) | 超纯水系统 | |
CN208995239U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
CN208995243U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
CN206843216U (zh) | 一种双水源切换净水器 | |
CN208471721U (zh) | 可降低废水排量的净水机 | |
CN208995241U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