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4711U -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4711U
CN215284711U CN202121150864.3U CN202121150864U CN215284711U CN 215284711 U CN215284711 U CN 215284711U CN 202121150864 U CN202121150864 U CN 202121150864U CN 215284711 U CN215284711 U CN 215284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irbag
airbag device
surface portion
side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508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原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1508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4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4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4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该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具有配置在车辆用座椅上的面向驾乘人员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在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接触面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

Description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保护乘坐在碰撞侧的相反侧的驾乘人员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已被广泛采用。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展开,以保护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朝着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驾乘人员。
中间侧安全气囊呈袋状,具有配置在车辆用座椅的面向驾乘人员一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与该第一侧面部相反的第二侧面部。在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然而,该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在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方面尚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该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具有配置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面向驾乘人员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在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坐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优点在于,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朝着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驾乘人员的头部被接触面所承接而被定位在中间侧安全气囊上,因而,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中,较佳为,在所述中间侧安全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系带,该系带被构成为,当所述中间侧安全气囊展开后所述接触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中,较佳为,所述系带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部连接的第一侧端部、和与所述第二侧面部连接的第二侧端部,所述第一侧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中间侧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的车辆座椅150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50具备座垫151、座椅靠背152、和头枕153。座垫151供驾乘人员坐。与座垫151的后端部连接的座椅靠背152供坐着的驾乘人员靠背。在座椅靠背152的内部设置有作为座椅靠背152的骨架的侧框架152a。一对侧框架152a在车宽方向上左右相向而对。与座椅靠背152的上端部连接的头枕153是为了支撑坐着的驾乘人员的头部而设置的。
车辆用座椅150例如是右侧前座椅,设置有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图1中示出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的后述的中间侧安全气囊2展开后的状态。另外,图1中示出作为模拟驾乘人员的假人200坐在车辆用座椅150上的状态。图1中,箭头X1的方向表示车辆前方,箭头X2的方向表示车辆后方,箭头Y1的方向表示车辆左方,箭头Y2的方向表示车辆右方,箭头Z的方向表示上下方向。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被设置在座椅靠背152的车宽方向内侧(Y1方向)的侧框架152a上。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具备气体发生器1和中间侧安全气囊2。气体发生器1被构成为,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产生气体。中间侧安全气囊2被构成为,以折叠状态被收纳的袋体,通过气体发生器1产生的气体使其膨胀而展开。具体而言,中间侧安全气囊2膨胀后使得座椅靠背152的座椅表皮破裂,从而中间侧安全气囊2从座椅靠背15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朝着车辆前方侧(X1方向)和上侧展开。
即,正常状态下,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被收纳在座椅靠背152的内部,只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中间侧安全气囊2以与车前门(图示省略)相向的状态展开。因此,当车辆受到左侧碰撞时,能够使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向车宽方向内侧(Y1方向)移动的假人200受到中间侧安全气囊2的保护。
图2是用于说明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的中间侧安全气囊2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间侧安全气囊2具有被配置在车辆用座椅150上的面向假人200一侧(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一侧面部21、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21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22。在第一侧面部21的上侧设置有与假人200的头部201相抵接的接触面21a。该接触面21a被配置在假人200的头部201的左侧、且高度与假人200的头部201相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图2是包含有接触面21a的水平截面的俯视示意图。
并且,在中间侧安全气囊2的内部S,设置有系带23。该系带23是为了保持中间侧安全气囊2膨胀后的形状而设置的。例如,在内部S的与接触面21a相对应的区域,在上下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条系带23。通过这些系带23,接触面21a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即,接触面21a在车长方向的中间部位比两端部(前端部和后端部)更靠近车宽方向的内侧。具体而言,接触面21a在水平截面上的形状为弯曲的圆弧形。另外,系带23与第一侧面部21和第二侧面部22一样,均采用布质材料。
系带23被构成为,当中间侧安全气囊2膨胀后,系带23俯视呈扇形。系带23具有与第一侧面部21连接的第一侧端部23a和与第二侧面部22连接的第二侧端部23b。第一侧端部23a的宽度小于第二侧端部23b的宽度。即,第一侧面部21上的与第一侧端部23a缝合的缝合处在车长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二侧面部22上的与第二侧端部23b缝合的缝合处在车长方向上的长度。
<有益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接触面21a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驾乘人员的头部(假人200的头部201)能够被接触面21a承接而被定位在中间侧安全气囊2上,从而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侧端部23a的宽度小于第二侧端部23b的宽度,能够容易地使接触面21a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
<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的示例,不构成限定性解释的依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能仅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来解释,而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界定。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包括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等同的所有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被应用于右侧前座椅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也可被应用于左侧前座椅等其它的车辆用座椅。

Claims (3)

1.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具有配置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面向驾乘人员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在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坐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面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侧安全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系带,该系带被构成为,当所述中间侧安全气囊展开后所述接触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带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部连接的第一侧端部、和与所述第二侧面部连接的第二侧端部,
所述第一侧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的宽度。
CN202121150864.3U 2021-05-26 2021-05-26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215284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0864.3U CN215284711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0864.3U CN215284711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4711U true CN215284711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4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50864.3U Active CN215284711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4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40945B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
US10836343B2 (en) Airbag device
US9434344B2 (en)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bag device
US11498512B2 (en) Airba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of a motor vehicle
JP2020501971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る車両シート
JP6299710B2 (ja)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12066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30341975A1 (en) Airbag arrangement for seats arranged in tandem
KR20200092449A (ko) 자동차의 에어백 장치
CN114901520B (zh) 安全气囊装置
KR20110012751A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에어백장치
KR20160014634A (ko) 성형 에어백
US11958428B2 (en)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CN111491830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具备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US11858448B2 (en)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US20210261086A1 (en) 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US20210039579A1 (en) Airbag apparatus
KR102167457B1 (ko) 자동차의 에어백 장치
CN215284711U (zh)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KR102408036B1 (ko) 에어백 장치
JP2019077216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4034375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3282017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4196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8661717U (zh) 副驾驶气囊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