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4707U -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4707U
CN215284707U CN202120768436.0U CN202120768436U CN215284707U CN 215284707 U CN215284707 U CN 215284707U CN 202120768436 U CN202120768436 U CN 202120768436U CN 215284707 U CN215284707 U CN 215284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rear row
automobile
gas generator
pro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84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介
胡耀
刘自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684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4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4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4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属于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其中,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包括后排座椅、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后排座椅与汽车的顶棚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气囊具有折叠状态和填充容纳间隙的展开状态。气体发生器安装于后排座椅上,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气囊内充气,以使气囊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能够在汽车发生后碰或追尾时通过气囊填充后排座椅与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以防止汽车的后风挡玻璃、行李箱饰板等部件在受到巨大的撞击时因发生碎裂而产生硬质飞溅物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降低了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在事故中的受伤害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安全性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关注的属性之一,因此,汽车被动安全是当今汽车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汽车的驾驶舱内常常设置安全气囊对乘客进行保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常常忽视了汽车在受到后碰或追尾时乘客的安全,在汽车发生后碰或追尾时,后风挡玻璃、行李箱饰板等部件受到巨大的撞击力容易发生碎裂并产生硬质飞溅物,从而极容易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造成伤害,进而容易加重乘客的受伤害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以改善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在发生后碰时受伤害程度极容易加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包括后排座椅、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后排座椅与所述汽车的顶棚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所述气囊具有折叠状态和填充所述容纳间隙的展开状态;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后排座椅上,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所述气囊内充气,以使所述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设置有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安装在后排座椅上且气体发生器能够在汽车发生后碰或追尾时向气囊内充气,以使气囊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从而通过气囊填充后排座椅与汽车的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进而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进行保护。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能够在汽车发生后碰或追尾时通过气囊填充后排座椅与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以防止汽车的后风挡玻璃、行李箱饰板等部件在受到巨大的撞击时因发生碎裂而产生硬质飞溅物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降低了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在事故中的受伤害程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气袋和第二气袋;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所述第一气袋和所述第二气袋充气,当所述气囊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第二气袋沿所述汽车的前后方向堆叠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设置有彼此独立的第一气袋和第二气袋,且第一气袋和第二气袋均能够被气体发生器充气,也就是说,气囊为双腔的气囊,且第一气袋和第二气袋在展开时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堆叠设置,从而通过第一气袋能够吸收和缓解硬质飞溅物的大部分动能,减小第二气袋的受损程度,且在第一气袋破损后还能通过第二气袋对乘客进一步保护,进而采用这种结构的气囊进一步提高了对乘客的安全保护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顶棚和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所述气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组件能够在气囊填充后排座椅与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时将气囊与顶棚进行连接,以保证气囊在展开后处于展开状态的固定,从而实现了后排座椅上的乘客与后面碰撞环境的隔绝,提高对乘客的保护性能,以防止气囊晃动而无法对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所述魔术贴公贴和所述魔术贴母贴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顶棚,另一者连接于所述气囊的顶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作为连接组件实现气囊和顶棚之间的连接,这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成本较低。当气囊在气体发生器的作用下展开并填充后排座椅与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时,气囊的顶部能够抵接于顶棚,以使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相互粘接,从而实现了气囊与顶棚之间的连接,稳定牢靠,且便于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连接于所述座椅本体并位于座椅本体的后侧,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靠背骨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气体发生器安装于后排座椅的靠背骨架上,从而无需在座椅本体上设置对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进行隐藏和安装的容纳空间,便于装配。此外,在发生碰撞且气体发生器对气囊进行充气时能够避免气囊或气体发生器对座椅本体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后期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靠背骨架的顶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气体发生器设置在靠背骨架的顶部,以减小气囊填充后排座椅与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的行程和空间,从而在发生碰撞时使得气囊能够更快的填充后排座椅与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加大对乘客的保护。此外,通过这种结构还能够减少气囊的使用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还设置有固定支架,气体发生器通过固定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靠背骨架上,以便于将气体发生器安装于靠背骨架上,稳定性更好,且实现了气体发生器的快速拆装和更换,从而在发生碰撞事故后便于对气体发生器进行拆卸和更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这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的车辆能够在发生后碰或追尾时通过气囊填充后排座椅与顶棚之间的容纳间隙,以防止后风挡玻璃、行李箱饰板等部件在受到巨大的撞击时因发生碎裂而产生硬质飞溅物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降低了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在事故中的受伤害程度,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在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在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的右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在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在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后排座椅;11-座椅本体;12-靠背骨架;20-气囊;21-第一气袋;22-第二气袋;30-气体发生器;31-容纳腔;40-顶棚;50-容纳间隙;60-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其能够改善现有的汽车在发生后碰或追尾时后风挡玻璃、行李箱饰板等部件受到巨大的撞击力产生的硬质飞溅物极容易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造成伤害,从而容易加重乘客的受伤害程度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汽车的后排座椅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后排座椅为一个整体,整体一起能够进行比例放倒)和分体式结构(后排座椅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能够独立进行比例放倒)。以下以一体式结构的后排座椅为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包括后排座椅10、气囊20和气体发生器30。后排座椅10与汽车的顶棚40之间具有容纳间隙50。气囊20具有折叠状态和填充容纳间隙50的展开状态。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后排座椅10上,气体发生器30用于为气囊20内充气,以使气囊2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
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设置有气囊20和气体发生器30,气体发生器30安装在后排座椅10上且气体发生器30能够在汽车发生后碰或追尾时向气囊20内充气,以使气囊2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从而通过气囊20填充后排座椅10与汽车的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进而对后排座椅10上的乘客进行保护。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能够在汽车发生后碰或追尾时通过气囊20填充后排座椅10与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以防止汽车的后风挡玻璃、行李箱饰板等部件在受到巨大的撞击时因发生碎裂而产生硬质飞溅物对后排座椅10上的乘客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降低了后排座椅10上的乘客在事故中的受伤害程度。
其中,后排座椅10包括座椅本体11和靠背骨架12。靠背骨架12连接于座椅本体11并位于座椅本体11的后侧,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靠背骨架12。通过将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后排座椅10的靠背骨架12上,从而无需在座椅本体11上设置对气体发生器30和气囊20进行隐藏和安装的容纳空间,便于装配。此外,在发生碰撞且气体发生器30对气囊20进行充气时能够避免气囊20或气体发生器30对座椅本体11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后期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靠背骨架12的顶部。通过将气体发生器30设置在靠背骨架12的顶部,以减小气囊20填充后排座椅10与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的行程和空间,从而在发生碰撞时使得气囊20能够更快的填充后排座椅10与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加大对乘客的保护。此外,通过这种结构还能够减少气囊20的使用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固定支架60。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固定支架60上,固定支架60可拆卸地连接于靠背骨架12。
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还设置有固定支架60,气体发生器30通过固定支架60可拆卸地连接在靠背骨架12上,以便于将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靠背骨架12上,稳定性更好,且实现了气体发生器30的快速拆装和更换,从而在发生碰撞事故后便于对气体发生器30进行拆卸和更换。
其中,固定支架6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比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支架60为两个。
示例性的,固定支架60为C型卡扣,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固定支架60的C型槽内,固定支架60通过螺栓螺接于靠背骨架1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支架60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靠背骨架12。
本实施例中,气囊20通过折叠布置,使得气囊20在被气体发生器30充气是能够向汽车的高度方向延展。且气囊20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拉带,拉带能够在气囊20被气体发生器30充气时起到导向作用,限制气囊20的两侧向汽车的宽度方向延展。拉带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气体发生器30具有容纳气囊20的容纳腔31,气囊20在处于折叠状态时,气囊20折叠于气体发生器30的容纳腔3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囊20也可以折叠于后排座椅10内。
示例性的,气体发生器30可以为双级气体烟火式气体发生器、双级储存气体式气体发生器、增力式气体发生器等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气体发生器30通过控制模块与汽车的碰撞信号传感器电连接,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汽车的碰撞信号传感器发出的碰撞信号对气体发生器30进行控制,以控制气体发生器30的启动。当汽车发生后碰或追尾时,碰撞信号传感器会生成碰撞信号,控制模块能够接收该碰撞信号并进行处理,当碰撞信号不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模块不对气体发生器30发送启动指令,不启动气体发生器30;当碰撞信号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对气体发生器30发送启动指令,启动气体发生器30,以使气体发生器30对气囊20进行充气。碰撞信号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控制模块为安全气囊控制器(ACU)。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气囊20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气袋21和第二气袋22。气体发生器30用于为第一气袋21和第二气袋22充气,当气囊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气袋21与第二气袋22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堆叠设置。其中,第一气袋21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气袋22的后侧。
气囊20设置有彼此独立的第一气袋21和第二气袋22,且第一气袋21和第二气袋22均能够被气体发生器30充气,也就是说,气囊20为双腔的气囊20,且第一气袋21和第二气袋22在展开时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堆叠设置,从而通过第一气袋21能够吸收和缓解硬质飞溅物的大部分动能,减小第二气袋22的受损程度,且在第一气袋21破损后还能通过第二气袋22对乘客进一步保护,进而采用这种结构的气囊20进一步提高了对乘客的安全保护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袋21和第二气袋22还可以是结构,比如,第二气袋22设置于第一气袋21内,第一气袋21包裹于第二气袋22的外侧,以使第一气袋21和第二气袋22内外重叠布置,从而使得第一气袋21能够吸收和缓解硬质飞溅物的大部分动能,减小第二气袋22的受损程度,且在第一气袋21破损后还能通过位于第一气袋21内的第二气袋22对乘客进一步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连接顶棚40和处于展开状态的气囊20。通过连接组件能够在气囊20填充后排座椅10与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时将气囊20与顶棚40进行连接,以保证气囊20在展开后处于展开状态的固定,从而实现了后排座椅10上的乘客与后面碰撞环境的隔绝,提高对乘客的保护性能,以防止气囊20晃动而无法对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中的一者连接于顶棚40,另一者连接于气囊20的顶部。采用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作为连接组件实现气囊20和顶棚40之间的连接,这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成本较低。当气囊20在气体发生器30的作用下展开并填充后排座椅10与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时,气囊20的顶部能够抵接于顶棚40,以使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相互粘接,从而实现了气囊20与顶棚40之间的连接,稳定牢靠,且便于拆除。
示例性的,魔术贴公贴连接于气囊20的顶部,魔术贴母贴连接于顶棚40。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组件的结构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与第一磁铁配合使用的第二磁铁,第一磁铁连接于气囊20的顶部,第二磁铁连接于顶棚40。
此外,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以分体式结构的后排座椅10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后排座椅10包括两个座椅本体11和两个靠背骨架12,每个靠背骨架12连接于一个座椅本体11,每个靠背骨架12上均设置有气体发生器30和气囊20,每个气体发生器30用于为对应的气囊20充气,以使气囊2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从而使得两个气囊20能够配合填充后排座椅10与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进而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不会影响后排座椅10的比例放倒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分体式结构的后排座椅10上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气囊20和一个气体发生器30,气体发生器30安装于分体式结构的后排座椅10的两个靠背骨架12中的一个上。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采用这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100的车辆能够在发生后碰或追尾时通过气囊20填充后排座椅10与顶棚40之间的容纳间隙50,以防止后风挡玻璃、行李箱饰板等部件在受到巨大的撞击时因发生碎裂而产生硬质飞溅物对后排座椅10上的乘客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降低了后排座椅10上的乘客在事故中的受伤害程度,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与所述汽车的顶棚之间具有容纳间隙;
气囊,所述气囊具有折叠状态和填充所述容纳间隙的展开状态;以及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后排座椅上,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所述气囊内充气,以使所述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气袋和第二气袋;
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所述第一气袋和所述第二气袋充气,当所述气囊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第二气袋沿所述汽车的前后方向堆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顶棚和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所述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
所述魔术贴公贴和所述魔术贴母贴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顶棚,另一者连接于所述气囊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骨架;
所述靠背骨架连接于所述座椅本体并位于座椅本体的后侧,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靠背骨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靠背骨架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排保护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
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排保护装置。
CN202120768436.0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5284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8436.0U CN215284707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8436.0U CN215284707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4707U true CN215284707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8436.0U Active CN215284707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4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80620B1 (en) Airbag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with generous leg room
US10246043B2 (en) Overhead airbag assemblies
KR101219695B1 (ko)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장치
JP4057526B2 (ja) 頭上で使用するための薄型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デザイン
KR101219703B1 (ko)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장치
JP626362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988975B1 (en) Top tether for curtain airbag
JP6294963B2 (ja) 巻き付け型側面衝突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30341975A1 (en) Airbag arrangement for seats arranged in tandem
KR101091693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US20100230935A1 (en) Vehicle airbag module
US7144032B2 (en) Expandable pelvic side airbag
JP2017100685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4149906A1 (en) Fold over design for small overlap
EP1390236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flatable combination curtain fold
AU200230960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lded curtain air-bag
EP4094999A1 (en) Airbag device
EP1156950A1 (en) Inflatable protection apparatus
JP2992961B2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481857B1 (en) Occupant knee part protective device for vehicle
JP4576308B2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120041505A (ko) 후석 승객 보호를 위한 차량의 커튼에어백 장치
CN215284707U (zh) 一种汽车后排保护装置及车辆
JP3821076B2 (ja) 車両のエアバック装置
US11865991B1 (en) Overhead airbag cushions and relate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