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3050U - 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 - Google Patents
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3050U CN215283050U CN202121553104.7U CN202121553104U CN215283050U CN 215283050 U CN215283050 U CN 215283050U CN 202121553104 U CN202121553104 U CN 202121553104U CN 215283050 U CN215283050 U CN 2152830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iron core
- mould
- die cavity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及下模,中模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左模腔与右模腔;上模对应左模腔与右模腔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进胶孔;下模对应左模腔与右模腔分别设有插装轴。本实用新型的中模具有左模腔与右模腔,上模对应在左右两侧开设进胶孔,下模对应在左右两侧设置定位结构,通过一套模具可以同时对左旋铁芯及右旋铁芯进行注胶成型,即左旋铁芯及右旋铁芯共用一套模具,降低了开模成本,双铁芯同时注胶,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
背景技术
在老化油回收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转子泵输送粘度较高、含有杂质的老化油,老化油中含有H2S(硫化氢)气体、水、固体杂质、沥青质等重组分,容易对转子造成磨损,降低转子泵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转子的耐磨性,提高转子泵的使用寿命,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在金属的转子铁芯外包覆一层橡胶层。
中国发明专利“CN102423913B-一种转子泵的橡胶转子生产工艺”中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橡胶转子生产工艺的模具,该模具具有一个模腔,一次只能对一个铁芯进行注胶成型;而转子泵内具有左旋铁芯及右旋铁芯,因此需要针对左旋铁芯及右旋铁芯分别开模,开模成本高,而且每个铁芯需要单独注胶成型,生产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效率较低。而且这种模具包含的零部件较多,组装较繁琐,组装时间较长、人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转子泵生产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模具具有双模腔,可以同时对左旋铁芯及右旋铁芯进行注胶成型,降低开模成本及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及下模,中模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左模腔与右模腔;上模对应左模腔与右模腔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进胶孔;下模对应左模腔与右模腔分别设有插装轴,插装轴上具有平键部,使用时,平键部可与铁芯中心孔内的键槽配合实现定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中模的左模腔的内轮廓形状与左旋铁芯的外轮廓形状相仿;右模腔的内轮廓形状与右旋铁芯的外轮廓形状相仿;左旋铁芯、右旋铁芯分别插装到左模腔、右模腔内后,左模腔、右模腔内表面与左旋铁芯、右旋铁芯外表面之间具有填胶间隙。
上模的顶面上开设有注胶口,注胶口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直流道,直流道的外端部开设若干分流道,若干分流道以直流道的端部为中心呈向多方向朝外辐射状分布,每条分流道的外端部开设进胶孔。
直流道的外端部开设四道呈“X”形分布的分流道。
下模的插装轴的外径与铁芯下部的外径相匹配;插装轴包括有下轴部与上轴部,下轴部的外径大于上轴部的外径,下轴部的高度高于铁芯中心内的台阶面至铁芯底面的距离,铁芯插装到插装轴上后,铁芯的台阶面抵紧到下轴部上,铁芯底面至下模顶面之间具有填胶间隙。
中模的左模腔与右模腔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上沉孔与下沉孔,上模底面对应设有上凸台,下模顶面对应设有下凸台;模具组装时,上模的上凸台插入中模的上沉孔内,下模的下凸台插入中模的下沉孔内。
上模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上定位销,中模顶面对应设置若干上定位销孔;下模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下定位销,中模底面对应设置若干下定位销孔;模具组装时,上定位销插入上定位销孔内,下定位销插入下定位销孔内。
上模的左右两侧具有上模提手;中模的左右两侧具有中模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中模具有左模腔与右模腔,上模对应在左右两侧开设进胶孔,下模对应在左右两侧设置定位结构,通过一套模具可以同时对左旋铁芯及右旋铁芯进行注胶成型,即左旋铁芯及右旋铁芯共用一套模具,降低了开模成本,双铁芯同时注胶,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模具包含的零部件少,组装时,只需要将上模、中模、下模依次进行组装,组装工序简单,花费时间短,人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将混炼胶料加温后从注胶口注入,由直流道分流到若干分流道上,通过分流道均匀分流到各个部位,确保铁芯各部位注胶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胶模具的爆炸图。
图2为注胶模具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脱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11、注胶口;12、直流道;13、分流道;14、进胶孔;15、上定位销;16、左上凸台;17、右上凸台;18、上模提手;
2、中模;21、左模腔;22、右模腔;23、左上沉孔;24、左下沉孔;25、右上沉孔;26、右下沉孔;27、上定位销孔;28、下定位销孔;29、中模提手;
3、下模;31、左下凸台;32、右下凸台;33、左插装轴;331、左下轴部;332、左上轴部;34、右插装轴;341、右下轴部;342、右上轴部;35、平键部;36、下定位销;
4、左旋铁芯;41、第一中心孔;42、第一台阶面;5、右旋铁芯;51、第二中心孔;52、第二台阶面;6、橡胶层;7、脱模组件;71、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转子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铁芯处理,首先将加工好的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的表面进行抛丸处理;然后将抛丸处理后的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放入到60℃的烘箱中,60℃保温一小时后,将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取出,待自然冷却;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冷却至室温后,用气枪将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外表面吹干净,然后在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外表面均匀涂抹胶水,胶水涂抹完成后,将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放置在干净的工作台上,待自然干透后进行烘干固化处理。
S2:铁芯预热,将胶水固化处理后的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放入60℃的烘箱内,烘30分钟,进行预热。
S3:模具预热,将模具装入橡胶注射成型机中,预热至160℃。
S4:注胶成型,将预热好的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装入模具对应的模腔中;手动射出过硫胶料后,切换到自动挡入模;注射橡胶、硫化的时间大约为6000秒钟。
S5:脱模,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的橡胶层6硫化好后,采用脱模组件7将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顶出模具。
如图1、图2所示,在步骤S3至S5中所述的注胶模具包括方形的上模1、中模2及下模3。
如图1、图2所示,上模1的顶面上开设有注胶口11,注胶口11为盲孔,注胶口1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直流道12,直流道12的外端部开设若干分流道13,若干分流道13以直流道12的端部为中心呈向多方向朝外辐射状分布,本实施例中,开设四道呈“X”形分布的分流道13,每条分流道13的外端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进胶孔14;将混炼胶料加温后从注胶口11注入,由直流道12分流到若干分流道13上,通过分流道13均匀分流到各个部位,确保铁芯各部位注胶的均匀性。上模1底面朝下凸起有左上凸台16与右上凸台17,左上凸台16与右上凸台17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分流道13的正下方。上模1的底面、位于左上凸台16与右上凸台17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上定位销15。上模1的左右两侧具有上模提手18,便于上模1的上下模。
如图1、图2所示,中模2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左模腔21/右模腔22的内轮廓形状与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的外轮廓形状相仿,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插装到左模腔21/右模腔22内后,左模腔21/右模腔22内表面与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外表面之间具有填胶间隙。左模腔2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左上沉孔23与左下沉孔24,左上沉孔23的内径及高度与上模1的左上凸台16的外径及高度相匹配;右模腔22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右上沉孔25与右下沉孔26,右上沉孔25的内径及高度与上模1的右上凸台17的外径及高度相匹配。中模2的顶面与底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上定位销孔27与下定位销孔28,上定位销孔27与上模1的上定位销15相对应。中模2的左右两侧具有中模提手29,便于中模2的上下模。上模1装到中模2上时,上定位销15插入上定位销孔27内,左上凸台16、右上凸台17分别插入左上沉孔23、右上沉孔25内,上模1左右两侧的进胶孔14分别导通中模2的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
如图1、图2所示,下模3顶面朝上凸起有左下凸台31与右下凸台32,左下凸台31/右下凸台32的外径及高度与中模2的左下沉孔24/右下沉孔26的内径及高度相匹配。左下凸台31/右下凸台32的顶面中央沿轴向向上伸出有左插装轴33/右插装轴34,左插装轴33/右插装轴34的外径与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的第一中心孔41/第二中心孔51下部的外径相匹配;左插装轴33/右插装轴34包括下部的左下轴部331/右下轴部341与上部的左上轴部332/右上轴部342,左下轴部331/右下轴部341的外径大于左上轴部332/右上轴部342的外径;左下轴部331/右下轴部341的高度高于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的第一中心孔41/第二中心孔51内的第一台阶面42/第二台阶面52至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底面之间的距离;左上轴部332/右上轴部342的圆周壁面上凸起有平键部35;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插装到下模3的左插装轴33/右插装轴34上,平键部35与第一中心孔41/第二中心孔51内的键槽配合实现定位,如图2、图3所示,第一台阶面42/第二台阶面52抵紧到左下轴部331/右下轴部341上,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底面至左下凸台31/右下凸台32顶面之间具有填胶间隙。下模3的顶面上、位于左下凸台31与右下凸台32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下定位销36,下定位销36与中模2的下定位销孔28相对应。中模2装到下模3上时,下定位销36插入下定位销孔28内,左下凸台31、右下凸台32分别插入左下沉孔24、右下沉孔26内。
如图4所示,在步骤S5中所述的脱模组件7具有两根竖直的顶杆71,通过顶杆71将左旋铁芯4与右旋铁芯5同时从中模2的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中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中模2具有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上模1对应在左右两侧开设进胶孔14,下模3对应在左右两侧设置定位结构,通过一套模具可以同时对左旋铁芯4及右旋铁芯5进行注胶成型,即左旋铁芯4及右旋铁芯5共用一套模具,降低了开模成本,双铁芯同时注胶,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模具包含的零部件少,组装时,只需要将上模1、中模2、下模3依次进行组装,组装工序简单,花费时间短,人工成本低。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8)
1.一种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及下模(3),其特征在于:中模(2)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上模(1)对应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进胶孔(14);下模(3)对应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分别设有插装轴,插装轴上具有平键部(35),使用时,平键部(35)可与铁芯中心孔内的键槽配合实现定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中模(2)的左模腔(21)的内轮廓形状与左旋铁芯(4)的外轮廓形状相仿;右模腔(22)的内轮廓形状与右旋铁芯(5)的外轮廓形状相仿;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分别插装到左模腔(21)、右模腔(22)内后,左模腔(21)、右模腔(22)内表面与左旋铁芯(4)、右旋铁芯(5)外表面之间具有填胶间隙。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的顶面上开设有注胶口(11),注胶口(1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直流道(12),直流道(12)的外端部开设若干分流道(13),若干分流道(13)以直流道(12)的端部为中心呈向多方向朝外辐射状分布,每条分流道(13)的外端部开设进胶孔(14)。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直流道(12)的外端部开设四道呈“X”形分布的分流道(13)。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3)的插装轴的外径与铁芯下部的外径相匹配;插装轴包括有下轴部与上轴部,下轴部的外径大于上轴部的外径,下轴部的高度高于铁芯中心内的台阶面至铁芯底面的距离,铁芯插装到插装轴上后,铁芯的台阶面抵紧到下轴部上,铁芯底面至下模(3)顶面之间具有填胶间隙。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中模(2)的左模腔(21)与右模腔(22)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上沉孔与下沉孔,上模(1)底面对应设有上凸台,下模(3)顶面对应设有下凸台;模具组装时,上模(1)的上凸台插入中模(2)的上沉孔内,下模(3)的下凸台插入中模(2)的下沉孔内。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上定位销(15),中模(2)顶面对应设置若干上定位销孔(27);下模(3)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下定位销(36),中模(2)底面对应设置若干下定位销孔(28);模具组装时,上定位销(15)插入上定位销孔(27)内,下定位销(36)插入下定位销孔(28)内。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的左右两侧具有上模提手(18);中模(2)的左右两侧具有中模提手(2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53104.7U CN215283050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53104.7U CN215283050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3050U true CN215283050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21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53104.7U Active CN215283050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3050U (zh) |
-
2021
- 2021-07-09 CN CN202121553104.7U patent/CN2152830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09352A (zh) | 一种橡胶制品一次性注射、中空以及硫化成型生产方法 | |
JPH11507300A (ja) | 鋳造金属射出成形用キャビティ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5283050U (zh) | 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 | |
CN106079245A (zh) | 多色产品瞬时冷热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 | |
CN102423913A (zh) | 一种转子泵的橡胶转子生产工艺 | |
CN210061858U (zh) | 一种橡胶密封圈注塑成型模具 | |
CN113320081A (zh) | 弹性转子的注胶模具及弹性转子的生产工艺 | |
CN207643766U (zh) | 硫化轮胎冷却机 | |
CN203599478U (zh) | 砂芯、金属型模具及金属型铸造设备 | |
CN108284560B (zh) | 一种全自动圆盘式单色pvc吹气拖鞋射出成型机 | |
CN108819107A (zh) | 一种电机转子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 |
CN107335786B (zh) | 一种用于铁型上平面高低不等的射砂板装置及方法 | |
CN109318439A (zh) | 一种气门芯侧置的中空防爆轮胎模具和基于模具的中空防爆轮胎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8529614U (zh) | 一种拉环生产模具 | |
CN209063413U (zh) | 一种气门芯侧置的中空防爆轮胎模具和基于模具的中空防爆轮胎 | |
CN207481003U (zh) | 吸盘成型模具 | |
CN206011529U (zh) | 电动车轮胎多片模具 | |
CN111873448A (zh) | 一种复合材料轮毂的制作方法以及产品 | |
CN109202759B (zh) | 一种立式砂布轮生产模具及生产工艺 | |
CN205324640U (zh) | 一种新型覆砂铸造结构件 | |
CN221809558U (zh) |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注塑模具 | |
CN116728859B (zh) | 一种轮胎模具、及其冷却系统和方法 | |
CN110509505A (zh) | 一种复杂长条类家电面板用的多口注塑成型工艺 | |
CN204036765U (zh) | 注射模压式轮胎胶囊模具 | |
CN212736714U (zh) | 一种用于瓶盖模具打磨的修模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