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1034U -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1034U
CN215271034U CN202121301458.2U CN202121301458U CN215271034U CN 215271034 U CN215271034 U CN 215271034U CN 202121301458 U CN202121301458 U CN 202121301458U CN 215271034 U CN215271034 U CN 215271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at insulation
wall
inner shel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14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鑫
刘拯
徐勇
龙冠军
聂列清
石绍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rgl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rgl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rgl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rgl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14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1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1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1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嘴结构和吹风机,其中,风嘴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具有第一通腔,内壳设于第一通腔内,并与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内壳具有第二通腔,第二通腔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每一隔热板与第二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一隔热腔。吹风机包括风嘴结构、壳体以及电热组件,壳体设有安装腔和与安装腔连通的出风口,风嘴结构可拆卸连接于壳体的出风口处,电热组件设于壳体的安装腔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优良。

Description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已非常普遍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吹风机通常作为干发器使用。吹风机出风端一般配置有可引导风向的风嘴,以便于干发和造型。
在相关技术中,吹风机出风端吹出的暖风或热风将加热风嘴,使风嘴的温度升高,当用户在使用吹风机时或在使用完吹风机的短暂时间内,风嘴上可能仍然具有较高的温度,这就导致用户接触到风嘴时可能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嘴结构,旨在改善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嘴结构,所述风嘴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腔,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通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
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每一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一隔热腔。
可选地,所述风嘴结构还包括隔热物,所述隔热物设于所述隔热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隔热腔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用于供所述隔热物通过。
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一隔热腔的腔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腔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朝向所述第一通口延伸,并连通所述第一通口;
所述隔热物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口,并卡接于所述第二通口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腔的侧壁具有两个第一弧段和两个第一直段,每一所述第一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直段,每一所述第一直段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段,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弧段和两个所述第一直段连接成环;
每一所述隔热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直段,并与两个所述第一直段和一所述第一弧段围合形成一所述第一隔热腔。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风嘴结构,所述风嘴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腔,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通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
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通腔,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每一所述隔热板与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二隔热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腔的侧壁具有两个第二弧段和两个第二直段,每一所述第二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直段,每一所述第二直段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段,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弧段和两个所述第二直段连接成环;
每一所述隔热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直段,并与两个所述第二直段和一所述第二弧段围合形成一所述第二隔热腔。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再一种风嘴结构,所述风嘴结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腔;
内壳,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通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通腔;及
多个隔热板,至少一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并与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至少一第一隔热腔;至少一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并与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围合形成至少一第二隔热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腔的腔壁设有连通所述隔热环腔的气流口。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吹风机,所述吹风机包括:
上述的任一风嘴结构;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和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嘴结构的外壳和/或内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嘴结构的第二通腔连通;及
电热组件,所述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向所述出风口处鼓风。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风嘴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具有第一通腔,内壳设于第一通腔内,并与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内壳具有第二通腔,第二通腔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每一隔热板与第二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一隔热腔。以此,当本风嘴结构连接于吹风机主体使用时,在第二通腔内流通有热气流,热气流与第二通腔内的至少一个隔热板接触,在隔热板的隔热作用下,同时借助于隔热板与第二通腔腔壁围合形成的第一隔热腔对热气流与第二通腔至少部分腔壁的隔离,内壳的升温将被减缓,进而实现本风嘴结构的第一重隔热效应。当内壳升温时,借助于内壳和外壳之间的隔热环腔,内壳上的热量更多地将以隔热环腔中的空气为介质向外壳热辐射,从而使内壳和外壳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大幅减少,外壳的升温将被减缓,进而实现本风嘴结构的第二重隔热效应。通过上述的双重隔热效应,提升了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使本风嘴结构在使用时,第二通腔内的热气流将不会导致外壳的温度过高,从而能够防止用户与外壳接触时被烫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嘴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风嘴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嘴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嘴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09740700000031
Figure BDA000310974070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风嘴结构,该风嘴结构包括外壳1和内壳2,外壳1具有第一通腔11,内壳2设于第一通腔11内,并与第一通腔11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3;内壳2具有第二通腔21,第二通腔21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5,每一隔热板5与第二通腔21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一隔热腔22。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2嵌套设置于外壳1的第一通腔11内,内壳2和外壳1之间可通过卡接、插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例如,内壳2的外侧壁设有卡扣,外壳1的第一通腔11的腔壁设有卡槽,内壳2位于第一通腔11内,卡扣卡接于卡槽内。
第一通腔11为贯通外壳1的通道结构,第二通腔21为贯穿内壳2的通道结构,内壳2设置于第一通腔11内并与第一通腔11的腔壁固定连接,或按照上述可拆卸方式连接,此时内壳2与外壳1之间形成隔热环腔3,隔热环腔3为环绕内壳2外周的腔体结构。隔热环腔3可为密闭的腔体结构,例如,内壳2外壁设有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与第一通腔11的腔壁连接,内壳2的外壁、第一通腔11的腔壁以及两个连接部围合形成上述的隔热环腔3;其中,连接部包括但不限于为与内壳2一体成型的凸起结构或单独连接于内壳2外壁上的连接块。此时,隔热环腔3可为真空腔室,以对阻隔内壳2与外壳1之间的热传递,避免第二通腔21内流通热气流时,外壳1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隔热环腔3也可为非密闭腔体结构,例如,隔热环腔3的腔壁开设有风口,该风口连通隔热环腔3和外界环境,以此,内壳2上的热量可通过隔热环腔3内的空气以及该风口向外界环境中辐射和转移,有利于内壳2和外壳1的散热,避免外壳1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
当有且仅有一个隔热板5设置在第二通腔21的腔壁上时,该隔热板5的形状可与第二通腔21内周壁的形状相适配,以使该隔热板5与第二通腔21的腔壁连接时,隔热板5与第二通腔21的腔壁围合形成环形空腔,上述隔热环腔3环设于该环形空腔的外周,此时通过该环形空腔和上述隔热环腔3两个环形腔室,可对第二通腔21内的热气流的热传导进行阻隔,从而避免外壳1的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当多个隔热板5设置于第二通腔21的腔壁上时,多个隔热板5可依次拼接或连接,并完全覆盖第二通腔21的内周壁设置,或者,多个隔热板5间隔设置于第二通腔21的腔壁上。每一隔热板5可与第二通腔21的腔壁配合并围合形成一第一隔热腔22。多个隔热板5以间隔且均匀设置于第二通腔21的腔壁上为宜,如此可通过多个隔热板5对第二通腔21内的热气流进行均匀阻隔,使内壳2和外壳1的各个部位的温度均衡,避免出现外壳1局部过热的情况,保证外壳1各部位都能够维持在较低温度状态,改善本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其中,隔热板5的材质可为塑胶、金属合金等导热材质,也可以为硅石、云母、真空板等阻热材质,以使隔离板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热和隔热作用,提升本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隔热板5可与内壳2一体成型,或隔热板5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与内壳2连接;例如,内壳2的第二通腔21内设有沿第二通腔21延伸方向设置的至少一插槽,每一隔热板5与一插槽插接,实现隔热板5与内壳2的可拆卸连接。
本风嘴结构连接于吹风机主体使用时,在第二通腔21内流通有热气流,热气流与第二通腔21内的至少一个隔热板5接触,在隔热板5的隔热作用下,同时借助于隔热板5与第二通腔21腔壁围合形成的第一隔热腔22对热气流与第二通腔21至少部分腔壁的隔离,内壳2的升温将被减缓,进而实现本风嘴结构的第一重隔热效应。当内壳2升温时,借助于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隔热环腔3,内壳2上的热量更多地将以隔热环腔3中的空气为介质向外壳1热辐射,从而使内壳2和外壳1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大幅减少,外壳1的升温将被减缓,进而实现本风嘴结构的第二重隔热效应。通过上述的双重隔热效应,提升了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使本风嘴结构在使用时,第二通腔21内的热气流将不会导致外壳1的温度过高,从而能够防止用户与外壳1接触时被烫伤。
可选地,如图2所示,风嘴结构还包括隔热物4,隔热物4设于隔热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物4用于阻隔第二通腔21内的热量传递至内壳2,具体地,第二通腔21在流通热气流时,热气流加热隔热板5,隔热板5本身可采用隔热材质制成,而使隔热板5能够对热气流携带的热量进行第一重阻隔,其次第一隔热腔22内的隔热物4可对热气流携带的热量进行第二重阻隔,从而能够避免热气流将热量过多地传递至外壳1,避免外壳1的温度过高。其中,隔热物4可为玻璃纤维、硅石块、云母块等具有隔热阻热作用的物体。
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一第一隔热腔22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口23,第一通口23用于供隔热物4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口23可供隔热物4通过,隔热物4可通过第一通孔放入第一隔热腔22内,并通过第一隔热腔22对隔热物4进行卡接限位,实现隔热物4的固定。在第一隔热腔22内不放置隔热物4时,第一通口23还可用于供第一隔热腔22内的热空气流通,以实现第一隔热腔22的散热。例如,第二通腔21可为贯穿内壳2的通道结构,第二通腔21具有两个开口,第一通口23可邻近并正对第二通腔21的其中一个开口设置,第一通口23连通于第一隔热腔22;如此,第二通腔21内的热气流使隔热板5和第一隔热腔22内的空气的温度升高时,第一隔热腔22内的热空气可通过第一通口23向外流出,给第一隔热腔22内与外界环境进行空气交换提供条件,避免第一隔热腔22内的空气过快升温。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每一第一隔热腔22的腔壁设有连通第二通腔21的第二通口24,第二通口24朝向第一通口23延伸,并连通第一通口23;隔热物4设有限位凸部41,限位凸部41穿过第一通口23,并卡接于第二通口24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口23和第二通口24连通,第一通口23所在的平面和第二通口24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比如呈直角设置。隔热物4在穿过第一通口23进入第一隔热腔22内时,限位凸部41沿第二通口24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卡接于第二通口24内;如此隔热物4容纳并限位于第一隔热腔22内,隔热物4上的限位凸部41卡接于第二通口24内,实现隔热物4在第一隔热腔22内的安装固定。限位凸部41可部分凸出于第二通口24,如此在将隔热物4从第二隔热腔12内拆除时,只需要拨动限位凸部41凸出于第二通口24的部分,使限位凸部41沿第二通口24移动,并带动隔热物4从第一隔热物4穿过第一通口23向外滑出即可。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通腔21的侧壁具有两个第一弧段211和两个第一直段212,每一第一弧段2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直段212,每一第一直段212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一弧段211,以使两个第一弧段211和两个第一直段212连接成环;每一隔热板5连接两个第一直段212,并与两个第一直段212和一第一弧段211围合形成一第一隔热腔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段212为第二通腔21侧壁上平直延伸的部位,第一弧段211为第二通腔21侧壁上弧形延伸的部位,两个隔热板5分别邻近两个第一弧段211设置,使两个第一隔热腔22形成于内壳2的相对两端,如此在内壳2的第二通腔21内流通热气流时,因为热气流可沿第一直段212水平流通和快速扩散,热气流沿第一弧段211流通时容易形成回流而不易扩散,两个第一隔热腔22邻近弧段设置,可避免热气流沿第一弧段211流动时汇集并加热内壳2的两端,而使内壳2的两端过多受热而发烫。
隔热板5可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位于两个第一直段212之间,并与该两个第一直段212连接。第二连接段连接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一弧段211,以使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一第一弧段211以及两个第二直段112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一隔热腔22,该开口形成于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二连接段连接的第一弧段211之间。若以第二通道内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气流涌入侧作为第二通道的入风侧,以第二通道内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气流的涌出侧作为第二通道的出风侧,则上述开口位于第二通腔21的出风侧,且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气流方向垂直,如此避免第二通腔21内的热气流通过开口流入第一隔热腔22内,使第一隔热腔22内的空气升温,影响第一隔热腔22的隔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风嘴结构,该风嘴结构包括外壳1和内壳2,外壳1具有第一通腔11,内壳2设于第一通腔11内,并与第一通腔11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3;壳具有第二通腔21,隔热环腔3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5,每一隔热板5与隔热环腔3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二隔热腔12。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将隔热板5设置于内壳2,本实施例中的隔热板5设置于外壳1或内壳2面向外壳1的一侧,每一隔热板5与外壳1中第一通腔11的腔壁围合形成一第二隔热腔12。其中,内壳2和外壳1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当有且仅有一个隔热板5设置在第一通腔11的腔壁上时,该隔热板5的形状可与第一通腔11内周壁的形状相适配,以使该隔热板5与第一通腔11的腔壁连接时,隔热板5将隔热环腔3分隔为两个环形腔室,通过该两个环形腔室可阻隔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热传递,从而避免外壳1的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当多个隔热板5设置于第一通腔11的腔壁上时,多个隔热板5可依次拼接或连接,并完全覆盖第一通腔11的内周壁设置,或者,多个隔热板5间隔设置于第一通腔11的腔壁上。每一隔热板5可与第一通腔11的腔壁配合并围合形成一第一隔热腔22。多个隔热板5以间隔且均匀设置于第一通腔11的腔壁上为宜,如此可通过多个隔热板5对内壳2辐射至外壳1的热量进行均匀阻隔,使外壳1上各个部位的温度均衡,避免出现外壳1局部过热的情况,改善本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其中,隔热板5的材质可为塑胶、金属合金等导热材质,也可以为硅石、云母、真空板等阻热材质,以使隔离板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热和隔热作用,提升本风嘴结构的防烫性能。隔热板5可与外壳1一体成型,或隔热板5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与内壳2连接;例如,外壳1的第一通腔11内设有沿第一通腔11延伸方向设置的至少一插槽,每一隔热板5与一插槽插接,实现隔热板5与外壳1的可拆卸连接。
本风嘴结构连接于吹风机主体使用时,在第二通腔21内流通有热气流,热气流内壳2接触并使内壳2升温,内壳2上的热量向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隔热环腔3辐射,在隔热板5的隔热作用下,同时借助于隔热板5与第一通腔11腔壁围合形成的第二隔热腔12将内壳2和外壳1隔离,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热传递大幅减少,避免外壳1温度过高,从而能够防止用户与外壳1接触时被烫伤。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通腔11的侧壁具有两个第二弧段111和两个第二直段112,每一第二弧段1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直段112,每一第二直段112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二弧段111,以使两个第二弧段111和两个第二直段112连接成环;每一隔热板5连接两个第二直段112,并与两个第二直段112和一第二弧段111围合形成一第二隔热腔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直段112为第一通腔11侧壁上平直延伸的部位,第二弧段111为第一通腔11侧壁上弧形延伸的部位,两个隔热板5分别邻近两个第二弧段111设置,使两个第二隔热腔12形成于外壳1的相对两端,如此在外壳1的第一通腔11内流通热气流时,因为热气流可沿第二直段112水平流通和快速扩散,热气流沿第二弧段111流通时容易形成回流而不易扩散,两个第二隔热腔12邻近弧段设置,可避免热气流沿第二弧段111流动时汇集并加热外壳1的两端,而使外壳1的两端过多受热而发烫。
隔热板5可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位于两个第二直段112之间,并与该两个第二直段112连接。第二连接段连接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二弧段111,以使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一第二弧段111以及两个第二直段112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二隔热腔12,该开口形成于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二连接段连接的第二弧段111之间。若以第一通道内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气流涌入侧作为第一通道的入风侧,以第一通道内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气流的涌出侧作为第一通道的出风侧,则上述开口邻近出风侧设置,且开口所在的平面与上述气流流向垂直,如此避免隔热环腔3内的热气流通过开口流入第二隔热腔12内,使第二隔热腔12内的空气升温,影响第二隔热腔12的隔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风嘴结构,该风嘴结构包括外壳1、内壳2以及多个隔热板5,外壳1具有第一通腔11;内壳2设于第一通腔11内,并与第一通腔11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3;内壳2具有第二通腔21;至少一隔热板5设于第二通腔21的腔壁,并与第二通腔21的腔壁围合形成至少一第一隔热腔22;至少一隔热板5设于隔热环腔3的腔壁,并与隔热环腔3的腔壁围合形成至少一第二隔热腔12。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隔热板5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隔热板5在第一通腔11内和隔热环腔3内均有设置,隔热板5设置于第一通腔11内时,可与壳体连接;隔热板5设置于隔热环腔3内时,可与外壳1连接或与内壳2连接,此时内壳2和外壳1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热板5,或者内壳2的内外两侧壁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热板5。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包含上述第一实施例和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此外,因为第一隔热腔22和第二隔热腔12的设置,第二通腔21内流通热气流时,热气流携带的热量将被第一隔热腔22、隔热环腔3以及第二隔热腔12进行三重阻隔,最终能够传递至外壳1上的热量将被进一步降低,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风嘴结构所能实现的隔热防烫效果也将优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
可选地,如图4所述,第一隔热腔22的腔壁设有连通隔热环腔3的气流口(图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口可为贯穿设置于内壳2的通孔结构,其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长条形、腰形、圆形、多边形,第二隔热腔12和隔热环腔3通过气流口连通,以此在内壳2受热升温后,内壳2上的热量将向第一隔热腔22内辐射,一方面,第一隔热腔22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并向隔热环腔3内流动,同时带走内壳2上的热量;另一方面,隔热环腔3内的空气与内壳2接触而升温,同时也带走内壳2上的热量;隔热环腔3内的空气循环流通时,不断带走内壳2上的热量,并通过隔热环腔3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流向外界,隔热环腔3内的空气能够与外界环境的空气保持对流,而持续地换热,从而使隔热环腔3内的空气的整体温度不至过高,以此避免隔离环腔内的空气向外壳1传递过多热量,有利于降低外壳1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吹风机,该吹风机包括壳体、电热组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风嘴结构,该风嘴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吹风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壳体设有安装腔和与安装腔连通的出风口,外壳1和/或内壳2可拆卸连接于出风口处,出风口与第二通腔21连通;电热组件设于安装腔内,用于向出风口处鼓风。外壳1和/或内壳2可通过螺接、卡接、插接等方式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外壳1和/或内壳2与壳体连接后,第二通腔21与出风口连通。电热组件可包括电阻丝和风机,电阻丝在接入电源时发热并加热空气,风机将被加热后的热空气从出风口出吹出,热空气沿第二通腔21向外流出,使本吹风机吹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腔,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通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
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每一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一隔热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结构还包括隔热物,所述隔热物设于所述隔热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隔热腔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用于供所述隔热物通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隔热腔的腔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腔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朝向所述第一通口延伸,并连通所述第一通口;
所述隔热物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口,并卡接于所述第二通口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腔的侧壁具有两个第一弧段和两个第一直段,每一所述第一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直段,每一所述第一直段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段,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弧段和两个所述第一直段连接成环;
每一所述隔热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直段,并与两个所述第一直段和一所述第一弧段围合形成一所述第一隔热腔。
6.一种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腔,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通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
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通腔,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设有至少一个隔热板,每一所述隔热板与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围合形成第二隔热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腔的侧壁具有两个第二弧段和两个第二直段,每一所述第二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直段,每一所述第二直段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段,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弧段和两个所述第二直段连接成环;
每一所述隔热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直段,并与两个所述第二直段和一所述第二弧段围合形成一所述第二隔热腔。
8.一种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结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腔;
内壳,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通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隔热环腔;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通腔;及
多个隔热板,至少一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并与所述第二通腔的腔壁围合形成至少一第一隔热腔;至少一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并与所述隔热环腔的腔壁围合形成至少一第二隔热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腔的腔壁设有连通所述隔热环腔的气流口。
10.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嘴结构;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和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嘴结构的外壳和/或内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嘴结构的第二通腔连通;及
电热组件,所述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向所述出风口处鼓风。
CN202121301458.2U 2021-06-10 2021-06-10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Active CN215271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1458.2U CN215271034U (zh) 2021-06-10 2021-06-10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1458.2U CN215271034U (zh) 2021-06-10 2021-06-10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1034U true CN215271034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5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1458.2U Active CN215271034U (zh) 2021-06-10 2021-06-10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1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16523A (zh) 充電連接件的散熱器以及散熱裝置和車輛
CN110370964A (zh) 端子防水散热机构和充电枪
CN113303582A (zh)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CN118224746A (zh) 热风组件和吹风装置
CN215271034U (zh)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CN105546815B (zh) 暖风机
WO2020022558A1 (ko) 헤어드라이어
CN220308606U (zh) 一种多功能高速吹风机
CN110403326B (zh) 一种干发器
US6901213B2 (en) Electric heater
CN217937455U (zh) 一种电动卷发器结构
CN217065611U (zh) 毛发护理器
CN216568807U (zh) 毛发护理器
CN213514069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晾衣结构的取暖器
CN210581447U (zh) 一种干发器
CN220852442U (zh) 热雾加湿装置和电器
CN216416322U (zh) 一种大功率电热吹风机的隔热内衬
CN213207983U (zh) 一种电磁采暖加湿二合一装置
CN218328678U (zh) 发热体组件及吹风机
CN110645618A (zh) 发热模块、发热模组及电暖气片
CN217013046U (zh) 一种高效定型卷发器
CN218571630U (zh) 吹风机
CN218355835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风道结构的烤箱
CN212339371U (zh) 一种双重加热取暖加湿装置
CN213931256U (zh) 一种脖戴调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