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8711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8711U
CN215268711U CN202121310664.XU CN202121310664U CN215268711U CN 215268711 U CN215268711 U CN 215268711U CN 202121310664 U CN202121310664 U CN 202121310664U CN 215268711 U CN215268711 U CN 215268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display device
vibrating
display area
exci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06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06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8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8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871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417 priority patent/WO2022193934A1/zh
Priority to US18/469,052 priority patent/US20240004228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和振动部,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非显示区固定相连,所述振动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与所述非显示区相对应的位置处;激励器,所述激励器与所述背板相连,通过所述背板带动所述显示屏振动发声。本申请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发声。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以及堆叠在显示屏后方的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板,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源,背光源可以设置在导光板和反射板之间,以使背光光源发射的光线朝向显示屏一侧射出。其中,为了降低制作成本,显示屏、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板之间均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组装,也就导致显示屏、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板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具有空气层。由于空气层不能传递相邻两者之间的振动,该显示装置不能实现显示屏振动发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可以通过显示屏振动发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和振动部,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非显示区固定相连,所述振动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与所述非显示区相对应的位置处;激励器,所述激励器与所述背板相连,通过所述背板带动所述显示屏振动发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励器包括振动件,所述振动件与所述背板的振动部相连,所述振动部可在所述振动件的振动下发生变形,并相对所述背板本体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激励器之间,以增加所述振动部的阻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为蜂窝夹芯板、泡沫夹芯板、木夹芯板或亚克力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上设有减强部,所述减强部沿所述背板的垂向贯穿所述背板,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减强部延伸方向两侧的部分构成所述振动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部所在区域的宽度为所述减强部宽度的2倍-3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强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减强部并列设置,且所述减强部的并列方向与所述减强部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件和所述减强部其中一端的距离为所述减强部延长长度的0.2-0.8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部为等宽度的板状结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振动部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且可在所述振动部的带动下发生弹性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振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振动部相连,每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背板本体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本体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振动部和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容置在所述避让缺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励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激励器沿所述显示屏的周向间隔设置。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多个激励器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时设置扬声器和激励器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6为图1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为图6中背板与激励器相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4为图6中振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3中显示装置的系统架构图;
图16-图18为图3中扬声器、激励器以及扬声器和激励器叠加后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屏;11:显示区;12:非显示区;
20:背板;21:背板本体;22:振动部;23:减强部;24:连接部;25:避让缺口;
30:激励器;31:振动件;32:激励器本体;
40:缓冲件;50:第一粘接件;60:后壳;70:扬声器;80:电路板;
90:显示模组;X:并列方向;Y:延伸方向;Z:垂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多个激励器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时设置扬声器和激励器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6为图1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图10为图6中背板与激励器相连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设置有激励器,激励器与显示装置的背板相连,背板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相连,这样激励器可带动非显示区振动发声,显示装置的声音可以具有较大的声压级。参考图1至图10,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10,显示屏10包括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背板20和激励器30,激励器30包括振动件31,振动件31与背板20相连,振动件31的振动可传递到背板20上,以通过背板20带动非显示区12振动发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后壳60和显示模组90,显示模组90包括反射片(未示出)、导光板(未示出)、光学膜片(未示出)以及位于背板20一侧的光源(未示出)。显示区11用于显示图像,非显示区12围设在显示区11外,背板20与非显示区12固定相连。示例性的,非显示区12通过第一粘接件50与背板20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一粘接件50可以为泡棉、双面胶等。光源以灯条形式提供,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80以及位于电路板80上的多颗LED灯,光源发出的光线从一侧进入。反射片固定于背板20的表面。反射片具有白色的反射面,反射片的材质为PET。导光板包括入光侧和出光侧,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利用导光板的折射和全反射作用将从入光侧进入的光线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射出,由此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出光侧,用于对光线进行增亮。激励器30用于带动发声件振动发声,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30为电磁激励器、磁致伸缩激励器和压电激励器中的任意一种。激励器30包括振动件31,其中,当激励器30为电磁激励器时,振动件31可以为音圈,当激励器30为磁致伸缩激励器时,振动件31可以为磁致伸缩棒。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声件为显示屏10。其中,非显示区12与背板20的边缘相连。这样,振动件31与背板20,振动件31振动时,可带动背板20振动,背板20的振动传递至非显示区12,即可带动非显示区12振动发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件31与背板20的边缘相连,这样,背板20的振动可直接传递至非显示区12,背板20的振动的传递路径较小,振动能量损失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钢等。当显示屏10的尺寸较小时,背板20可以使用铝合金材质或者使用厚度较小的钢。当显示屏10尺寸较大时,背板20可以采用钢,且背板20的厚度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件31还可以与背板20间接相连。考虑到背板20的阻尼较小,振动件31与背板20可以设置阻尼件,以增大背板20的振动件31相连接位置处的阻尼,也就是提高了非显示区12的阻尼,扩大非显示区12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避免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产生明显峰谷和失真而影响听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件可以为蜂窝夹芯板、泡沫夹芯板、木夹芯板或亚克力板,成本低易获取。阻尼件也可以为聚氨酯等材质的发泡材质件。
可以理解的,不同材质的背板20以及不同厚度的背板20均具有不同的杨氏模量,即不同材质的背板20以及不同厚度的背板20具有不同的抵抗变形的能力。那么,可以通过减小背板20的厚度或者采用易于变形的材质,例如铝合金等,以降低背板20的杨氏模量,提高背板20的边缘的变形能力。为易于带动背板20的边缘发生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包括背板本体21,背板本体21与非显示区12固定相连;振动部22,振动部22设置在背板20的与非显示区12相对应的位置处,振动部22与振动件31相连,振动部22可在振动件31的振动下发生变形并相对背板本体21往复移动。
即背板20由背板本体21和振动部22两部分结构构成,背板本体21通过第一粘接件50与非显示区12相对固定,背板本体21与非显示区12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较小。而振动部22与非显示区12之间未相对固定,振动部22的杨氏模量较小,振动部22与非显示区12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移量。激励器30工作时,振动部22可随振动件31相对背板本体21往复移动,而背板本体21不会发生变形,背板本体21与非显示区12之间仍然可以具有较为稳固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振动部22自身发生变形,以实现振动部22与背板本体21之间的相对移动。背板20上设有减强部23,减强部23沿背板20的垂向贯穿背板20;背板20的位于减强部23延伸方向两侧的部分构成振动部22。
其中,减强部23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且减强部23沿不同的方向延伸。请参阅图4,当减强部23沿背板20的边缘延伸时,振动部22指的是图4中虚线围成的区域。请参阅图5,沿减强部23的延伸方向与背板20的边缘垂直设置时,背板20的位于延伸部两侧的部分指的是图5中虚线部分围成的区域,且该区域的宽度可以为减强部23宽度的2倍-3倍。
减强部2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且两个减强部23的并列方向X与减强部23的延伸方向Y垂直设置,其中,背板20的位于两个减强部23之间的部分构成振动部22。这样,振动部22的整体可以具有较大的变形量,振动件31振动时,振动部22在振动件31的带动下发生变形并凸出背板20侧壁面,以带动非显示区12振动发声。
其中,并列方向X和延伸方向Y可以分别沿背板20的相邻的两侧边延伸,此时,并列方向X和延伸方向Y分别与垂向Z垂直设置。示例性的,图11-图14为图6中振动部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和图11,延伸方向Y为背板20的边缘延伸方向。
可以理解的,当振动部22位于两个减强部23之间时,振动部22依靠自身的变形发生相对背板本体21的相对移动,且越靠近减强部23的端部,振动部22的变形量越小。因此,振动件31可设置在振动部22的沿延伸方向Y的中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件31与减强部23的其中一端的距离可为减强部23延伸长度的0.2-0.8倍。
其中,振动部22可以为等宽度的板状结构件。为有助于振动部22在振动件31的带动下发生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振动部22位于两个减强部23之间时,请参阅图6和图11,振动部22两端的沿并列方向X的宽度小于振动部22其他位置的沿并列方向X的宽度,即振动部22中部的尺寸较大且振动部22两端的尺寸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振动部22,请参阅9,振动部22的沿排列方向的尺寸可以为渐变式,这样,振动部22的强度较高,避免振动部22在振动过程中出现破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对于减强部23,沿减强部23的延伸方向Y,减强部23可以为等宽度的条形孔。当然,请参阅图11,减强部23两端的宽度可以大于减强部23中部的宽度,本实施例不对减强部23和振动部22的形状进行限制。
参考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部22与背板本体21之间可以设置弹性连接结构,通过弹性连接结构的伸缩,实现振动部22与背板本体21之间的相对移动。具体的,背板20包括多个连接部24,多个连接部24沿振动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连接部24的第一端均与振动部22相连,每个连接部24的第二端均与背板本体21相连;连接部24可在振动部22的带动下以第二端为支点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4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连接部24可以为弹簧等。这样,通过连接部24的往复伸缩变形,可实现振动件31带动振动部22朝向靠近或远离显示屏10的方向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4可以为条状结构件,以通过自身的弯折变形,实现振动部22与背板本体21之间的相对移动。此时,请参阅图6,连接部2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振动部22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4沿自身长度方向弯折设置。这样,连接部24易于发生变形,振动件31的振动幅度可以有效的传递至振动部22上,避免振动件31的振动能量损失。其中,振动部22与背板本体21可以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件,振动部22设置在背板本体21的朝向显示屏10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4,背板本体21上设有避让缺口25,振动部22和多个连接部24均容置在避让缺口25内。
这样,背板本体21与非显示区12通过第一粘接件50粘接固定时,避免出现因振动部22或者连接部24凸出背板本体21,导致背板本体21与非显示区12相互分离而粘接不牢的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部22、连接部24可以与背板本体21一体成型。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至图14,振动部22、连接部24可以通过在背板20上冲孔形成,此时振动部22以及连接部24的侧壁面与背板本体21的侧壁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激励器30还包括激励器本体32,振动件31与激励器本体32相连,且可相对激励器本体32往复移动;其中,激励器本体32可与振动部22相连,并依靠激励器本体32自身的重量带动振动部22振动。这样,相当于增大了振动部22的等效重量和等效密度,这样,有助于振动部22激发出低频音,满足显示装置的低频音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本体32与背板本体21固定相连,例如,激励器本体32可以通过螺接、铆接、粘接等方式与背板本体21固定相连。这样,激励器本体32与背板本体21相对固定。激励器30工作时,振动件31可相对激励器本体32伸缩,并带动振动部22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缓冲件40,缓冲件40设置在振动部22与非显示区12之间。缓冲件40可以与振动部22和非显示区12中的至少一者固定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件40可同时与振动部22以及非显示区12固定相连,以避免振动部22振动过程中,振动部22、缓冲件40、非显示区12之间出现碰撞噪音。缓冲件40可以为橡胶、硅胶等材质件,并通过第二粘接件与振动部22以及非显示区12固定相连。当然,缓冲件40本身也可以为泡棉、双面胶等具有粘性的部件,以缓和非显示区12受到的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件40可以具有较大的刚度,示例性的,缓冲件40的刚度大于第一粘接件50,这样,振动部22的振动幅度可以有效的传递到非显示区12上,减小振动件22的振动能量在缓冲件40处的损失量,以使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具有预设的声压级。同时,第一粘接件50具有较小的刚度,非显示区12振动过程中,可以允许非显示区12与背板本体2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避免非显示区12的与缓冲件40、第一粘接件50相对应的两部分之间发生剪切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30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激励器30沿显示屏1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多个激励器30可以构成立体声系统,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人体对面振动发出声音的声像感知较为不敏感。因此,多个激励器3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周向的任意位置处,用户感知到的声像中心近似位于显示屏10的中心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非显示区12的宽度较大时,例如宽度为20mm-30mm,非显示区12可以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的音质较好。当非显示区12的宽度较小时,例如,宽度为3mm-5mm,非显示区12振动幅度较小,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较小,且低音效果较差。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扬声器70,扬声器70和激励器30沿显示屏1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通过扬声器70与激励器30配合使用,可以将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以及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进行叠加,叠加后的声音在低频段具有较大的声压级。
图15为图3中显示装置的系统架构图。图16-图18为图3中扬声器、激励器以及扬声器和激励器叠加后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请参阅图15至图18,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滤波器,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限幅器,限幅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和激励器30的输入端相连;第二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扬声器70相连;第三滤波器,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且当激励器30的输入信号大于预设值时,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相连。
其中,曲线B1为非显示区12发出声音的频响曲线,曲线C1为扬声器70发出声音的频响曲线。考虑到扬声器70可以发出全频段的声音,而非显示区12发出声音的高频段音量较大,例如图17所示的大于1000Hz的频段,小于1000Hz低频段声音音量较小。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叠加的声音具有较为平坦的频响曲线,可以通过第二滤波器对扬声器70发出声音的大于1000Hz的频段进行衰减,同时通过第一滤波器对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的低于1000Hz的频段进行衰减,这样,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以及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叠加后可以具有较为如曲线D1所示平坦的频响曲线。
考虑到激励器30通过振动部22带动非显示区12振动发声,当振动部22的振动幅度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非显示区12破裂。因此,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限幅器相连,以对激励器30控制信号的最高输出电压进行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幅器输出的激励器30控制信号还可以通过第一放大器后输出至激励器30。第二滤波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二放大器后输出至扬声器70。这样,叠加声音的大于1000Hz的频段内,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相对于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具有较大的比例。叠加声音的小于1000Hz的频段内,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相对于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具有较大的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70与激励器30的动态范围不同。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7和图18,当输入信号增大时,曲线B2和B3为非显示区12发出声音的频响曲线的变化示意图,曲线C2和C3为扬声器70发出声音的频响曲线的变化示意图。即当输入信号增大时,扬声器70发出声音的音量变化量近似为非显示区12发出声音的音量变化量的两倍。而由于在低于1000Hz的低频段,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相对于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比例较大,在高于1000Hz的高频段,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相对于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比例较大。这就导致音量增大后,高频段声音的变化较小,低频段声音的变化较大,如曲线D2所示,叠加后的高频段声音的音量低于低频段声音的音量,叠加后的声音的清晰度较差。因此,当显示装置具有较大音量时,可以通过第三滤波器对扬声器70发出声音的高频段进行补偿,以使叠加的声音仍然可以具有如曲线D3所示的较为平坦的频响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可以设置检测件,检测件用于检测激励器30输入信号的强度,当激励器30输入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值时,检测件可以连通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以对扬声器70进行补偿。当检测件检测到的输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值时,检测件可断开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具有上限值,且其小于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上述预设值可以为多个,例如,包括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其中,当激励器30输入信号的强度为第一预设值时,非显示区12发出声音的声压级为上限值。那么,激励器30输入信号的强度为第一预设值时,扬声器70具有第一补偿量,激励器30输入信号的强度为第二预设值时,扬声器70具有第二补偿量,第一补偿量小于第二补偿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值是动态变化的,其与激励器30输入信号的强度等相关,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叠加声音的低于1000Hz的低频段,扬声器70发出的声音相对于非显示区12发出的声音比例较大。而人体对小于1000Hz频段的声音的声像感知较为不敏感。因此,扬声器7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周向的任意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70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并设置在显示屏10的地侧。
由于人体对面振动发出声音的声像感知较为不敏感,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30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周向的任意位置处。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显示屏10天侧的中部可以设置一个激励器30,其可以作为中置扬声器70,通过解码器解码后发出对白人声。显示屏10的左侧和右侧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激励器30,以扩宽叠加声音的声场范围,增加声音的立体感。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和振动部,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非显示区固定相连,所述振动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与所述非显示区相对应的位置处;
激励器,所述激励器与所述背板相连,通过所述背板带动所述显示屏振动发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包括振动件,所述振动件与所述背板的振动部相连,所述振动部可在所述振动件的振动下发生变形,并相对所述背板本体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激励器之间,以增加所述振动部的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为蜂窝夹芯板、泡沫夹芯板、木夹芯板或亚克力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减强部,所述减强部沿所述背板的垂向贯穿所述背板,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减强部延伸方向两侧的部分构成所述振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所在区域的宽度为所述减强部宽度的2倍-3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强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减强部并列设置,且所述减强部的并列方向与所述减强部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和所述减强部其中一端的距离为所述减强部延长长度的0.2-0.8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为等宽度的板状结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振动部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且可在所述振动部的带动下发生弹性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振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振动部相连,每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背板本体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振动部和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容置在所述避让缺口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激励器沿所述显示屏的周向间隔设置。
CN202121310664.XU 2021-03-18 2021-06-11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268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0664.XU CN215268711U (zh) 2021-06-11 2021-06-11 显示装置
PCT/CN2022/078417 WO2022193934A1 (zh) 2021-03-18 2022-02-28 一种显示装置、激励器及音频信号播放方法
US18/469,052 US20240004228A1 (en) 2021-03-18 2023-09-18 Display device, exciter, and audio signal playback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0664.XU CN215268711U (zh) 2021-06-11 2021-06-11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8711U true CN215268711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7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0664.XU Active CN215268711U (zh) 2021-03-18 2021-06-1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87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4438A (zh) * 2022-03-21 2022-08-1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22193934A1 (zh) * 2021-03-18 2022-09-2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激励器及音频信号播放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3934A1 (zh) * 2021-03-18 2022-09-2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激励器及音频信号播放方法
CN114924438A (zh) * 2022-03-21 2022-08-1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23179444A1 (zh) * 2022-03-21 2023-09-2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23179445A1 (zh) * 2022-03-21 2023-09-2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4924438B (zh) * 2022-03-21 2024-02-1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68711U (zh) 显示装置
KR101262254B1 (ko) 확성기
KR101176667B1 (ko) 굴곡파 패널 확성기
CN217425893U (zh) 显示设备
CN112584288B (zh) 发声板及投影屏幕
CN112543398B (zh) 发声板及投影屏幕
CN115474135A (zh) 显示装置
CN112449287B (zh) 振动输出设备
CN216873392U (zh) 显示设备
WO2023179080A1 (zh) 显示设备
WO202219393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激励器及音频信号播放方法
CN116828138A (zh) 显示设备
CN216485960U (zh) 投影屏幕和显示设备
KR102227140B1 (ko) 음향 발생 액츄에이터
WO2022042515A1 (zh) 发声屏幕以及投影电视
CN116848837A (zh) 一种显示装置、激励器及音频信号播放方法
CN115884050A (zh)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CN118118834A (zh) 一种发声屏幕及投影电视
KR20190033009A (ko) 압전형 평판 스피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