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9811U -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49811U
CN215249811U CN202120886627.7U CN202120886627U CN215249811U CN 215249811 U CN215249811 U CN 215249811U CN 202120886627 U CN202120886627 U CN 202120886627U CN 215249811 U CN215249811 U CN 215249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vanized steel
steel pipe
biological carrier
carrier assembly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866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d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866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49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49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49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包括第一镀锌钢管、超细涤纶纤维束、第二镀锌钢管、连接柱、限位套和固定杆,所述第一镀锌钢管的中部设置有超细涤纶纤维束,且超细涤纶纤维束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泡沫塑料浮球,所述第一镀锌钢管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远离第一镀锌钢管垂直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镀锌钢管,所述第一镀锌钢管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异形槽。该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便于使得仿生生物载体组件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性能稳定,不受季节的影响,防止被水流冲击,避免影响水流的畅通,便于安装与维护,便于将组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组合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生生物载体组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背景技术
在河道和湖泊等水体的治理以及水生态修复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水体中构建一个微生物净化系统,来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氮和磷等进行降解吸收,为了提高净化效率,需要为微生物菌提一个附着、生长和繁殖的载体,所以需要用到一种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但是,一般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景观效果不好,性能不稳定,容易受季节的影响,容易发生死亡腐烂,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容易被水流冲击,影响水流的畅通,安装维护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景观效果不好,性能不稳定,容易受季节的影响,容易发生死亡腐烂,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容易被水流冲击,影响水流的畅通,安装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包括第一镀锌钢管、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多个泡沫塑料浮球及第二镀锌钢管;所述第一镀锌钢管与所述第二镀锌钢管形成基础框基,所述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竖直设置在基础框基上,所述多个泡沫塑料浮球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镀锌钢管的单体在第二镀锌钢管上呈等间距设置,且第一镀锌钢管在第二镀锌钢管上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镀锌钢管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异形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镀锌钢管的下端焊接有连接链,且连接链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夹,并且第二镀锌钢管的中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镀锌钢管远离第一镀锌钢管垂直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且连接柱左右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限位套。
优选的,所述第二镀锌钢管的单体通过连接链和连接夹相连接,且连接夹与第二镀锌钢管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左右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且连接柱的中部焊接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的单体关于连接柱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设置,且连接柱与第一镀锌钢管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与连接柱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限位套远离连接柱垂直中轴线的一端与第二镀锌钢管呈贴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第一镀锌钢管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镀锌钢管与第二镀锌钢管的连接方式为贯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便于使得仿生生物载体组件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性能稳定,不受季节的影响,防止被水流冲击,避免影响水流的畅通,便于安装与维护;
1、设有超细涤纶纤维束和泡沫塑料浮球,该组件超细涤纶纤维束采用一种比表面积很高的超细涤纶纤维材料制成的多根仿生人工水草,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不会死亡腐烂,不会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也不会形成少数水体生物过度繁殖泛滥的局面,性能稳定,同时通过泡沫塑料浮球的设置,方便将超细涤纶纤维束漂浮在水面上;
2、设有连接链和连接夹,在使用时,通过按动连接夹将连接夹卡进第二镀锌钢管的上端,通过连接链和连接夹对第二镀锌钢管的单体进行连接,方便对第二镀锌钢管的单体进行安装固定,避免被水流冲走,增加了该组件的稳定性;
3、设有连接柱、限位套和固定杆,通过将第一镀锌钢管插进安装槽中,然后转动连接柱,将固定杆卡进异形槽中,然后转动限位套,限位套推动第二镀锌钢管向靠近第一镀锌钢管垂直中轴线的一端进行移动,便于对第一镀锌钢管的单体进行组合安装,第一镀锌钢管和第二镀锌钢管组合成的框架为平面结构,平放在水底,占用空间很小,在水面上只能看到超细涤纶纤维束,景观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组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细涤纶纤维束与泡沫塑料浮球连接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镀锌钢管与固定杆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镀锌钢管;2、超细涤纶纤维束;3、泡沫塑料浮球;4、挡块;5、第二镀锌钢管;6、连接链;7、连接夹;8、通孔;9、异形槽;10、连接柱;11、限位套;12、安装槽;13、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包括第一镀锌钢管1、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2、多个泡沫塑料浮球3及第二镀锌钢管5;所述第一镀锌钢管1与所述第二镀锌钢管5形成基础框基,所述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2竖直设置在基础框基上,所述多个泡沫塑料浮球3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2上。
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21作为生物载体,其比表面积,可达8000m2/m3以上,超细纤维之间具有微细的孔隙,形成毛细管构造,具有高吸水性和极强的吸附能力,更有利于微生物的负载增殖。超细涤纶纤维有极强的抗老化性,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强度高,耐热,耐酸碱,纤维束不掉毛、不流失、不缠绕,使用期间不需补充,避免经常填补和定期更换的麻烦,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环保节能。
每支超细涤纶纤维束的下端设置在第一镀锌钢管1上,以确保它不会被水流冲走;其上端设置泡沫塑料浮球3,以确保它能在水体中立起来,发挥最佳的效果。在基础框基的基础上连接成一个整体组件,装拆、移动、维护均较方便。
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第一镀锌钢管1、超细涤纶纤维束2、泡沫塑料浮球3、挡块4、第二镀锌钢管5、连接链6、连接夹7、通孔8、异形槽9、连接柱10、限位套11、安装槽12和固定杆13,第一镀锌钢管1的中部设置有超细涤纶纤维束2,且超细涤纶纤维束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泡沫塑料浮球3,第一镀锌钢管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块4,且挡块4远离第一镀锌钢管1垂直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镀锌钢管5,第一镀锌钢管1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异形槽9。
如图1中第一镀锌钢管1的单体在第二镀锌钢管5上呈等间距设置,且第一镀锌钢管1在第二镀锌钢管5上呈垂直设置,便于对第一镀锌钢管1和第二镀锌钢管5进行安装,组合成框架结构沉入水底,达到好的景观效果。
如图3中第二镀锌钢管5的下端焊接有连接链6,且连接链6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夹7,并且第二镀锌钢管5的中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8,便于对第二镀锌钢管5进行组合安装。
如图3中第二镀锌钢管5远离第一镀锌钢管1垂直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10,且连接柱10左右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限位套11,便于将第二镀锌钢管5与连接柱10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3中第二镀锌钢管5的单体通过连接链6和连接夹7相连接,且连接夹7与第二镀锌钢管5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便于对第一镀锌钢管1和第二镀锌钢管5进行组合安装,增加组件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连接柱10左右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12,且连接柱10 的中部焊接有固定杆13,便于通过连接柱10对组件进行组合安装。
如图3中限位套11的单体关于连接柱10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设置,且连接柱10与第一镀锌钢管1贯穿连接,便于对第一镀锌钢管1的单体进行组合安装。
如图3中限位套11与连接柱10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限位套11远离连接柱10垂直中轴线的一端与第二镀锌钢管5呈贴合设置,便于对第一镀锌钢管1的单体进行限位,对组件进行组合安装固定。
如图3和图4中固定杆13与第一镀锌钢管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镀锌钢管1与第二镀锌钢管5的连接方式为贯穿连接,使得第一镀锌钢管1和第二镀锌钢管5之间的连接更加便捷,同时便于后期的维护。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时,首先将第一镀锌钢管1插进连接柱10中部的安装槽12中,如图3所示安装槽12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3,然后转动连接柱10,如图4所示将固定杆13卡进异形槽9 中,转动限位套11,限位套11与连接柱10螺纹连接,使得限位套11推动第二镀锌钢管5向靠近第一镀锌钢管1垂直中轴线的一端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挡块4对第二镀锌钢管5进行限位,便于对第一镀锌钢管1的单体进行组合安装,第一镀锌钢管1和第二镀锌钢管5组合成的框架为平面结构,平放在水底,占用空间很小,在水面上看不到该框架结构,只能看到超细涤纶纤维束2,景观效果好;
然后通过按动连接夹7,如图3所示将连接夹7卡进第二镀锌钢管5的上端,通过连接链6和连接夹7对第二镀锌钢管5的单体进行连接,方便对第二镀锌钢管5的单体进行安装固定,避免组件被水流冲走,增加了该组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泡沫塑料浮球3的设置,方便将超细涤纶纤维束2漂浮在水面上,同时该组件超细涤纶纤维束2采用一种比表面积很高的超细涤纶纤维材料制成的多根仿生人工水草,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不会死亡腐烂,不会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也不会形成少数水体生物过度繁殖泛滥的局面,性能稳定,这就是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使用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镀锌钢管(1)、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2)、多个泡沫塑料浮球(3)及第二镀锌钢管(5);所述第一镀锌钢管(1)与所述第二镀锌钢管(5)形成基础框基,所述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2)竖直设置在基础框基上,所述多个泡沫塑料浮球(3)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超细涤纶纤维束(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镀锌钢管(1)的单体在第二镀锌钢管(5)上呈等间距设置,且第一镀锌钢管(1)在第二镀锌钢管(5)上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镀锌钢管(1)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异形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镀锌钢管(5)的下端焊接有连接链(6),且连接链(6)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夹(7),并且第二镀锌钢管(5)的中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镀锌钢管(5)远离第一镀锌钢管(1)垂直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10),且连接柱(10)左右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限位套(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镀锌钢管(5)的单体通过连接链(6)和连接夹(7)相连接,且连接夹(7)与第二镀锌钢管(5)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左右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12),且连接柱(10)的中部焊接有固定杆(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11)的单体关于连接柱(10)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设置,且连接柱(10)与第一镀锌钢管(1)贯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11)与连接柱(10)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限位套(11)远离连接柱(10)垂直中轴线的一端与第二镀锌钢管(5)呈贴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3)与第一镀锌钢管(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镀锌钢管(1)与第二镀锌钢管(5)的连接方式为贯穿连接。
CN202120886627.7U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Active CN215249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6627.7U CN215249811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6627.7U CN215249811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49811U true CN215249811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11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86627.7U Active CN215249811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49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9212A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
CN111747539A (zh) 碳纤维人工水草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5249811U (zh) 一种用于河湖治理的仿生生物载体组件
CN21105680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
CN106495327A (zh)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组合式生态沉床
CN210133937U (zh)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用便携式浮床
CN205917063U (zh) 一种河道水体修复装置
CN204727655U (zh) 生化池中的生态组合单元
CN216997823U (zh) 一种用于硬质河道的生物-生态净化系统
CN101767864B (zh) 植株型鸟巢式生物载体
CN207738525U (zh) 一种用于缓流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立体修复装置
CN213265890U (zh) 人工水草装置
CN209098318U (zh) 一种新型强化脱氮除磷双层人工浮岛
CN209798659U (zh) 一种水下生态挡墙
CN113321305A (zh) 一种微动力曝气水体净化装置
CN212403542U (zh) 一种新型石墨烯光催化网的布设装置
CN216445084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组合填料
CN101549901A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纤维模块式生物填料及其布置方法
CN220116349U (zh) 一种新型生态浮床
CN111573849A (zh) 一种提升石墨烯光催化网水质处理效率的装置
CN210017316U (zh) 一种快速种植人工水草的装置
CN201634494U (zh) 植株型鸟巢式生物载体
CN110790398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
CN220951422U (zh) 一种富营养水体生态治理装置
CN219907213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人工水草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