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35035U -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35035U
CN215235035U CN202121187705.0U CN202121187705U CN215235035U CN 215235035 U CN215235035 U CN 215235035U CN 202121187705 U CN202121187705 U CN 202121187705U CN 215235035 U CN215235035 U CN 215235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hell
main pipe
anod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77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仕宏
吴倩倩
张世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77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35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35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35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电除尘件,其设置在装置壳体上,所述电除尘件包括阳极件、阴极件和输电件,所述阳极件、所述阴极件和所述输电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冲刷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冲刷件包括液体喷刷件和气液分隔件,所述液体喷刷件和所述气液分隔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气液分隔件包括分隔固定圈、分隔板、阻气管、裙管、水封管和螺旋管,所述分隔固定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分隔固定圈上,所述水封管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阻气管和所述裙管均设置在所述阳极板上,所述螺旋管设置在所述水封管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对废气中酸碱性气体进行中和。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微细粉尘、酸雾、重金属等复合污染物危害环境及身体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新的排放标准要求微细颗粒物、酸雾、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更低,传统的烟气吸收装置对烟气中部分污染物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微细粉尘、酸雾等复合污染物仍是被重点关注且需急切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包括
电除尘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除尘件包括阳极件、阴极件和输电件,所述阳极件、所述阴极件和所述输电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冲刷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冲刷件包括液体喷刷件和气液分隔件,所述液体喷刷件和所述气液分隔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气液分隔件包括分隔固定圈、分隔板、阻气管、裙管、水封管和螺旋管,所述分隔固定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分隔固定圈上,所述水封管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阻气管和所述裙管均设置在所述阳极板上,所述螺旋管设置在所述水封管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呈管状,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有排气贯穿孔、输气贯穿孔和排浆贯穿孔,所述输气贯穿孔内嵌装有输气管。
优选的,所述阳极件包括阳极固定座、阳极固定杆和阳极板,所述阳极板设置在所述阳极固定座和所述阳极固定杆上,所述阳极板包括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所述阴极件包括阴极固定座和阴极网,所述阴极网设置在所述阴极固定座上,所述阴极网包括第一阴极网和第二阴极网。
优选的,所述液体喷刷件包括冲刷干管、冲刷头和冲刷总管,所述冲刷干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冲刷总管和所述冲刷头均设置在所述冲刷干管上;所述冲刷干管包括第一冲刷干管、第二冲刷干管和第三冲刷干管,所述第一冲刷干管、所述第二冲刷干管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冲刷干管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一端面后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冲刷干管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板和所述第一阴极网之间;所述第二冲刷干管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一端面后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二冲刷干管位于所述第一阴极网和所述第二阳极板之间;所述第三冲刷干管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一端后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三冲刷干管位于所述第二阳极板和所述第二阴极网之间。
优选的,多个所述冲刷头均匀贯通安装在所述第一冲刷干管、所述第二冲刷干管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上;所述冲刷总管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冲刷干管、所述第二冲刷干管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冲刷总管另一端与冲刷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隔固定圈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并且所述分隔固定圈位于所述阳极板另一端下方和所述输气贯穿孔上方;所述分隔板呈圆板状,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压槽,所述压槽包括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压槽位于所述分隔板中心处;所述分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隔固定圈上,所述阻气管为绝缘管,所述阻气管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阳极板另一端上,所述阻气管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分隔板上,并且所述阻气管与所述分隔板连接处位于所述压槽槽顶处。
优选的,所述水封管包括第一水封管和第二水封管,所述螺旋管包括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管和所述第二水封管上;所述第一螺旋管总体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一螺旋管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管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螺旋管总体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二螺旋管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封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二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螺旋管旋转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设置了电除尘件和冲刷件,所述冲刷件包括分隔固定圈、分隔板、阻气管、裙管、水封管和螺旋管,经螺旋管流向浆液池内的浆液能够推动浆液在所述壳体内旋转,进而对浆液池内的沉淀物施加离心力,使沉淀物集聚在壳体内壁附近,最终使所述雾化输液管能够导出无沉淀物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图1中A-A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图2中B-B方向剖面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图2中B-B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排气支管,3-排气干管,4-排气总管,5-输气管,6-文丘里管,7-雾化输液管,8-流量阀,11-排浆管,12-电磁阀,14-阳极固定杆,15-第一阳极板,16-第二阳极板,17-第一阴极网,18-第二阴极网,19-阳极输电支杆,20-阳极输电干杆,21-阴极输电支杆,22-阴极输电干杆,24-冲刷头,25-冲刷总管,26-第一冲刷干管,27-第二冲刷干管,28-第三冲刷干管,30-分隔板,31-阻气管,34-第一裙管,35-第二裙管,36-第一水封管,37-第二水封管,38-第一螺旋管,39-第二螺旋管,40-输气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根据图1-图5所示,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1、电除尘件和冲刷件,所述电除尘件和所述冲刷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壳体1呈管状,所述壳体1两端面均封闭。所述壳体1侧壁上设置有排气贯穿孔、输气贯穿孔和排浆贯穿孔,所述排气贯穿孔靠近所述壳体1一端面,所述排气贯穿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排气贯穿孔围绕所述壳体1周向均匀分布。每一个所述排气贯穿孔内均嵌装有排气支管2,四根所述排气支管2另一端均与排气干管3贯通,所述排气干管3上设置有排气总管4。所述输气贯穿孔靠近所述壳体1另一端侧,所述输气贯穿孔内嵌装有输气管5,并且所述输气管5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所述输气管5另一端上贯通连接有文丘里管6,所述文丘里管6自由端贯通连接有输气总管40,所述输气总管40用于向所述文丘里管6和所述输气管5内输送废气,废气进入所述文丘里管6后运动速度将增大。所述文丘里管6上设置有雾化输液管7,所述雾化输液管7与所述文丘里管6贯通处位于所述文丘里管6横截面最小处。所述文丘里管6自由端与所述壳体1另一端侧壁贯通连接,并且所述文丘里管6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轴线处。所述文丘里管6上设置有流量阀8。所述雾化输液管7能够将所述壳体1内浆液池中心处无灰尘的液体导入所述文丘里管6中,当遇到高度流动的废气时将会瞬间气化,以增加废气湿度和对废气中酸碱性气体进行中和。本案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中和液使用量,降低了废气净化成本和废气加湿部分成本。所述排浆贯穿孔位于所述壳体1另一端面处,所述排浆贯穿孔内嵌装有排浆管11,所述排浆管11上设置有电磁阀12,所述电磁阀12能够根据需要及时开启,以调节集聚在所述壳体1另一端处的浆液量。
所述电除尘件包括阳极件、阴极件和输电件,所述阳极件、所述阴极件和所述输电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阳极件包括阳极固定座、阳极固定杆14和阳极板,所述阳极固定座和所述阳极固定杆14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阳极板设置在所述阳极固定座和所述阳极固定杆14上。所述阳极固定座呈圆环板状,所述阳极固定座为绝缘板,所述阳极固定座外径小于所述壳体1内径,所述阳极固定座一端面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一端面上,并且所述阳极固定座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所述阳极固定杆14为绝缘杆,所述阳极固定杆14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一端面上,所述阳极固定杆14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阳极固定杆14围绕所述壳体1轴线均匀分布,并且所述阳极固定杆14至所述壳体1轴线间距小于所述阳极固定座内径。所述阳极板包括第一阳极板15和第二阳极板16,所述第一阳极板15呈管状,所述第一阳极板15长度小于所述壳体1长度,所述第一阳极板15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阳极固定座上,并且所述第一阳极板15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阳极板16呈管状,所述第二阳极板16半径小于所述第一阳极板15内径,所述第二阳极板16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阳极板15长度。所述第二阳极板16一端固定设置在四根所述阳极固定杆14另一端上。废气由所述第二阳极板16另一端进入所述第一阳极板15内,并且从所述第二阳极板16一端进而所述第一阳极板15内,最终由所述第一阳极板15另一端进入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一阳极板15间距内,由所述排气贯穿孔排出,有效增加了废气的电离时间和增加了废气与阳极板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废气电离效率和灰尘吸附效率,降低了废气电离成本。
所述阴极件包括阴极固定座和阴极网,所述阴极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阴极网设置在所述阴极固定座上。所述阴极固定座呈圆环板状,所述阴极固定座为绝缘座,所述阴极固定座包括第一阴极固定座和第二阴极固定座,所述第一阴极固定座外径小于所述阳极固定座半径,所述第一阴极固定座内径大于所述阳极固定杆14至所述壳体1轴线间距。所述第一阴极固定座一端面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阴极固定座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阴极固定座外径小于所述阳极固定杆14至所述壳体1轴线间距。所述第二阴极固定座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二阴极固定座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所述阴极网总体呈网状管道状,所述阴极网由电晕线编制构成。所述阴极网包括第一阴极网17和第二阴极网18,所述第一阴极网17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阴极网18半径,所述第一阴极网17长度与所述第一阳极板15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阴极网17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阴极固定座上,并且所述第一阴极网17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阴极网18长度与所述第一阳极板15长度相同,所述第二阴极网18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阴极固定座上,并且所述第二阴极网18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
所述输电件包括阳极输电件和阴极输电件,所述阳极输电件和所述阴极输电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阳极输电件包括阳极输电支杆19和阳极输电干杆20,所述阳极输电支杆19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阳极板15和所述第二阳极板16上,所述阳极输电干杆20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一端后与所述阳极输电支杆19电连接,并且所述阳极输电干杆20与所述壳体1贯穿处做绝缘处理,同时所述阳极输电干杆20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阴极输电件包括阴极输电支杆21和阴极输电干杆22,所述阴极输电支杆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阴极网17和所述第二阴极网18连接,所述阴极输电干杆22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一端面后与所述阴极输电支杆21电连接,并且所述阴极输电干杆22与所述壳体1贯穿处做绝缘处理,同时所述阴极输电干杆22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阳极输电件用于向所述阳极板输送正电,所述阴极输电件用于向所述阴极网输送负电。
所述冲刷件包括液体喷刷件和气液分隔件,所述液体喷刷件和所述气液分隔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液体喷刷件包括冲刷干管、冲刷头24和冲刷总管25,所述冲刷干管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冲刷总管25设置在所述冲刷干管上,所述冲刷头24设置在所述冲刷干管上。所述冲刷干管包括第一冲刷干管26、第二冲刷干管27和第三冲刷干管28,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一端面后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并且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延伸至所述壳体1长度大于所述阳极固定杆14长度,同时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板15和所述第一阴极网之间,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围绕所述壳体1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一端面后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并且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延伸至所述壳体1长度大于所述阳极固定杆14长度,同时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位于所述第一阴极网17和所述第二阳极板16之间,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围绕所述壳体1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一端后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并且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延伸至所述壳体1长度大于所述阳极固定杆14长度,同时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位于所述第二阳极板16和所述第二阴极网18之间,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围绕所述壳体1轴线均匀分布。
所述冲刷头24设置有三十二个,三十二个所述冲刷头24均匀贯通安装在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上。所述冲刷总管25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冲刷干管26、所述第二冲刷干管27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28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冲刷总管25另一端与冲刷泵连接。所述冲刷泵能够通过所述所述冲刷总管25、所述冲刷干管和所述冲刷头24向阳极板上喷射冲刷液,以冲刷吸附在阳极板上灰尘。
所述气液分隔件包括分隔固定圈、分隔板30、阻气管31、裙管、水封管和螺旋管,所述分隔固定圈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分隔板30设置在所述分隔固定圈上,所述水封管设置在所述分隔板30上,所述阻气管31和所述裙管均设置在所述阳极板上,所述螺旋管设置在所述水封管上。所述分隔固定圈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分隔固定圈呈圆环状,所述分隔固定圈外径与所述壳体1内径相同,所述分隔固定圈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壁上,并且所述分隔固定圈位于所述阳极板另一端下方和所述输气贯穿孔上方。所述分隔板30呈圆板状,所述分隔板30上设置有压槽。所述压槽包括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压槽位于所述分隔板30中心处,所述第二压槽呈环状,所述第二压槽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所述分隔板30固定设置在所述分隔固定圈上,所述分隔板30能够将所述壳体1两端分隔。所述阻气管31为绝缘管,所述阻气管31呈管状,所述阻气管31半径与所述第二阳极板16半径相同,所述阻气管31长度与所述第二阳极板16至所述分隔板30间距相同。所述阻气管31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阳极板16另一端上,并且所述阻气管31轴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所述阻气管31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分隔板30上,并且所述阻气管31与所述分隔板30连接处位于所述压槽槽顶处,所述阻气管31能够阻止废气由所述第二阳极板16另一端直接进入所述第一阳极板15内,以增加废气在所述第一阳极板15和第二阳极板16内流动行程。所述裙管包括第一裙管34和第二裙管35,所述第一裙管34和所述第二裙管35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阳极板16上。所述第一裙管34呈喇叭管状,所述第一裙管34长度不小于所述阻气管31长度,所述第一裙管34小头内径与所述第二阳极板16外径相同,所述第一裙管34小头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阳极板16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裙管35呈喇叭管状,所述第二裙管35长度不小于所述阻气管31长度,所述第二裙管35大头外径与所述第二阳极板16内径相同,所述第二裙管35大头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二阳极板16另一端上。所述第一裙管34和所述第二裙管35位于所述阻气管31内外侧,当冲刷液由所述第二阳极板16向下流动时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裙管34和所述第二裙管35流向所述压槽内,防止所述分隔板30爬电,以使所述第二阳极板16与所述分隔板30保持绝缘,所述分隔固定圈进一步确保所述壳体1与所述阳极板绝缘。
所述水封管包括第一水封管36和第二水封管37,所述第一水封管36和所述第二水封管37均设置在所述分隔板30上。所述第一水封管36呈U形管状,所述第一水封管36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分隔板30中心处,并且所述第一水封管36一端侧壁与所述输气管5一端贯通连接。使第一压槽内冲刷液能够由所述第一水封管36流入所述壳体1另一端的浆液池中,同时能够使输气管5通过所述第一水封管36一端向所述第二阳极板16内输送废气。所述第二水封管37呈U形管状,所述第二水封管37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槽上。所述第二水封管3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水封管37在所述第二压槽上均匀分布。所述螺旋管包括第一螺旋管38和第二螺旋管39,所述第一螺旋管38和所述第二螺旋管3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管36和所述第二水封管37上。所述第一螺旋管38总体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一螺旋管38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管36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螺旋管39总体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二螺旋管39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封管37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二螺旋管39与所述第一螺旋管38旋转方向相同,使得经第一螺旋管38和第二螺旋管39流向浆液池内的浆液能够推动浆液在所述壳体1内旋转,进而对浆液池内的沉淀物施加离心力,使沉淀物集聚在壳体1内壁附近,最终使所述雾化输液管7能够导出无沉淀物的液体,输送至文丘里管6。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除尘件,其设置在装置壳体上,所述电除尘件包括阳极件、阴极件和输电件,所述阳极件、所述阴极件和所述输电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冲刷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冲刷件包括液体喷刷件和气液分隔件,所述液体喷刷件和所述气液分隔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气液分隔件包括分隔固定圈、分隔板、阻气管、裙管、水封管和螺旋管,所述分隔固定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分隔固定圈上,所述水封管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阻气管和所述裙管均设置在阳极板上,所述螺旋管设置在所述水封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管状,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有排气贯穿孔、输气贯穿孔和排浆贯穿孔,所述输气贯穿孔内嵌装有输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件包括阳极固定座、阳极固定杆和阳极板,所述阳极板设置在所述阳极固定座和所述阳极固定杆上,所述阳极板包括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所述阴极件包括阴极固定座和阴极网,所述阴极网设置在所述阴极固定座上,所述阴极网包括第一阴极网和第二阴极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刷件包括冲刷干管、冲刷头和冲刷总管,所述冲刷干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冲刷总管和所述冲刷头均设置在所述冲刷干管上;所述冲刷干管包括第一冲刷干管、第二冲刷干管和第三冲刷干管,所述第一冲刷干管、所述第二冲刷干管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刷干管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一端面后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冲刷干管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板和所述第一阴极网之间;所述第二冲刷干管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一端面后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二冲刷干管位于所述第一阴极网和所述第二阳极板之间;所述第三冲刷干管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一端后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三冲刷干管位于所述第二阳极板和所述第二阴极网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冲刷头均匀贯通安装在所述第一冲刷干管、所述第二冲刷干管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上;所述冲刷总管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冲刷干管、所述第二冲刷干管和所述第三冲刷干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冲刷总管另一端与冲刷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固定圈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并且所述分隔固定圈位于所述阳极板另一端下方和所述输气贯穿孔上方;所述分隔板呈圆板状,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压槽,所述压槽包括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压槽位于所述分隔板中心处;所述分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隔固定圈上,所述阻气管为绝缘管,所述阻气管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阳极板另一端上,所述阻气管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分隔板上,并且所述阻气管与所述分隔板连接处位于所述压槽槽顶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管包括第一水封管和第二水封管,所述螺旋管包括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管和所述第二水封管上;所述第一螺旋管总体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一螺旋管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管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螺旋管总体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二螺旋管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封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二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螺旋管旋转方向相同。
CN202121187705.0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5235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7705.0U CN21523503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7705.0U CN21523503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35035U true CN215235035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74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7705.0U Active CN21523503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35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38817U (zh) 高效湿式静电除尘器
CN215235035U (zh)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和除酸碱性气体一体化装置
CN106237772B (zh) 协同脱除多种污染物的湿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CN113275126B (zh) 一种节能高效型湿式电除尘装置
CN208340390U (zh) 用于烟道出口的烟气净化环保设备
CN203235567U (zh) 一种高效湿法静电除尘器
CN206660960U (zh) 一种炒药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10304125U (zh) 一种节能型湿式静电除尘装置
CN210434224U (zh) 一种带有静电除尘空气净化装置
CN212663138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水资源的喷涂废气净化喷淋塔
CN215197590U (zh) 一种高浓度废气湿式电除尘装置
CN210543917U (zh) 一种加热炉烟尘回收系统
CN217550065U (zh)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
CN217092876U (zh)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发电的烟气处理装置
CN220736919U (zh) 一种发电机组烟气净化装置
CN215692876U (zh) 一种用于有机物好氧发酵罐的粉尘气体处理装置
CN214106235U (zh) 一种滤筒除尘器
CN217247628U (zh) 一种设有降噪机构的除尘器
CN220126544U (zh) 一种高压湿电油烟净化设备
CN210751894U (zh) 一种废气净化用喷淋装置
CN218653512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用空气除尘过滤组件
CN21271338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焦油净化分离装置
CN214486366U (zh) 一种除尘脱硫净化塔
CN217795295U (zh) 一种具有对处理后废气检测的净化装置
CN210646830U (zh) 适用小风量卧式湿高压静电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