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29929U -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29929U
CN215229929U CN202120865066.2U CN202120865066U CN215229929U CN 215229929 U CN215229929 U CN 215229929U CN 202120865066 U CN202120865066 U CN 202120865066U CN 215229929 U CN215229929 U CN 215229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fixedly connected
handle
crutch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650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8650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29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29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299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行走时会造成拐杖对腋窝的冲击,长时间的训练会造成腋窝处十分的不适,现有的拐杖不能够合理有效的减震,并且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臂长的人,不方便调节恢复拐的长度的问题,包括拐体,所述拐体的下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伸缩杆,拐体的上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拐体的内部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握把,握把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握把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同时向内侧和外侧移动,拐体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凹槽,凹槽可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握把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弯杆。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下肢骨骼创伤的患者在行走康复训练时需要使用拐杖,传统型拐杖不能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长进行量身配备拐杖,这样选用的恢复拐不能够调节手握支撑杆的高度,造成用力不协调,使得患者疲惫感增强,恢复训练效果不好,另外,在使用恢复拐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行走时会造成拐杖对腋窝的冲击,长时间的训练会造成腋窝处十分的不适,现有的拐杖不能够合理有效的减震,并且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臂长的人,不方便调节恢复拐的长度,这样的装置显然不符合现有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行走时会造成拐杖对腋窝的冲击,长时间的训练会造成腋窝处十分的不适,现有的拐杖不能够合理有效的减震,并且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臂长的人,不方便调节恢复拐的长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拐体,所述拐体的下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伸缩杆,拐体的上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拐体的内部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握把,握把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握把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同时向内侧和外侧移动,拐体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凹槽,凹槽可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握把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弯杆。
优选的,所述拐体的下端后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前端和伸缩杆的后端滑动连接,螺纹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握把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的前端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的右端和第二滑块固定连接,齿轮的后端啮合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的左端和第一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齿轮的下端同轴固接有旋块。
优选的,所述齿轮的上端同轴固接有卷簧,卷簧的另一端和握把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左右对称,两个弹簧的下端和拐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行走时会造成拐杖对腋窝的冲击,长时间的训练会造成腋窝处十分的不适,现有的拐杖不能够合理有效的减震,并且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臂长的人,不方便调节恢复拐的长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和伸缩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支撑板;2、弹簧;3、凹槽;4、弯杆;5、握把;6、旋钮;7、伸缩杆;8、螺纹杆;9、拐体;10、第一滑块;11、第一齿条;12、齿轮;13、旋块;14、第二齿条;15、第二滑块;16、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拐体9,所述拐体9的下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伸缩杆7,拐体9的上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1,拐体9的内部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握把5,握把5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0,握把5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可同时向内侧和外侧移动,拐体9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凹槽3,凹槽3可与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滑动连接,握把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弯杆4。
当患者需要实用恢复拐的时候,此时患者将支撑板1卡在腋下,而后调节伸缩杆7的长度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不同臂长的患者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调节握把5的高度,拐体9内设有两排的凹槽3,握把5内的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可以同时向外侧或者内侧移动,在日常情况下,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在对应的凹槽3内卡紧,当需要调节握把5的高度的时候,此时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同时向内侧移动,从而解除和凹槽3的约束,而后进行高度的调节,调节完成后,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从握把5内伸出,此时和新的凹槽3开始卡紧,完成高度的调节。
所述拐体9的下端后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前端和伸缩杆7的后端滑动连接,螺纹杆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旋钮6。
转动旋钮6带动固定连接的螺纹杆8转动,当螺纹杆8转动的时候此时会随之向前侧移动,进而对伸缩杆7进行夹紧,防止伸缩杆7在受力的时候缩进拐体9内。
所述握把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12,齿轮12的前端啮合有第二齿条14,第二齿条14的右端和第二滑块15固定连接,齿轮12的后端啮合有第一齿条11,第一齿条11的左端和第一滑块10的右端固定连接,齿轮12的下端同轴固接有旋块13。
转动旋块13带动上端同轴固接的齿轮12进行转动,当齿轮12转动的时候会带动啮合的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4同时向内侧或者外侧而移动,进而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同时向内侧或者外侧移动。
所述齿轮12的上端同轴固接有卷簧16,卷簧16的另一端和握把5固定连接。
当齿轮12转动的时候,此时卷簧16会被压缩,当不再对齿轮12施加力的时候,此时卷簧16会带动齿轮12进行自行反转,而后可以保持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和凹槽3卡紧。
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2,两个弹簧2左右对称,两个弹簧2的下端和拐体9的上端固定连接。
支撑板1下端的两个弹簧2,可以减轻患者在下压的时候,拐体9对患者的腋下产生压力,从而使患者的腋下产生疼痛感。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患者需要实用恢复拐的时候,此时患者将支撑板1卡在腋下,而后调节伸缩杆7的长度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不同臂长的患者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调节握把5的高度,拐体9内设有两排的凹槽3,握把5内的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可以同时向外侧或者内侧移动,在日常情况下,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在对应的凹槽3内卡紧,当需要调节握把5的高度的时候,此时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同时向内侧移动,从而解除和凹槽3的约束,而后进行高度的调节,调节完成后,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从握把5内伸出,此时和新的凹槽3开始卡紧,完成高度的调节,方便患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行走时会造成拐杖对腋窝的冲击,长时间的训练会造成腋窝处十分的不适,现有的拐杖不能够合理有效的减震,并且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臂长的人,不方便调节恢复拐的长度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包括拐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拐体(9)的下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伸缩杆(7),拐体(9)的上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板(1),拐体(9)的内部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握把(5),握把(5)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0),握把(5)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可同时向内侧和外侧移动,拐体(9)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凹槽(3),凹槽(3)可与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5)滑动连接,握把(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弯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其特征在于,所述拐体(9)的下端后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前端和伸缩杆(7)的后端滑动连接,螺纹杆(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旋钮(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12),齿轮(12)的前端啮合有第二齿条(14),第二齿条(14)的右端和第二滑块(15)固定连接,齿轮(12)的后端啮合有第一齿条(11),第一齿条(11)的左端和第一滑块(10)的右端固定连接,齿轮(12)的下端同轴固接有旋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2)的上端同轴固接有卷簧(16),卷簧(16)的另一端和握把(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2),两个弹簧(2)左右对称,两个弹簧(2)的下端和拐体(9)的上端固定连接。
CN202120865066.2U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229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5066.2U CN215229929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5066.2U CN215229929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29929U true CN215229929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1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6506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229929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29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52588B (zh) 骨科辅助牵引装置
CN104644379A (zh) 一种腰背康复牵引床
CN215229929U (zh) 一种中医骨伤恢复拐
CN204684100U (zh) 一种腰背康复牵引床
CN210144986U (zh) 一种整形外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3217988U (zh) 一种医疗骨科用的牵引架
CN213822380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CN208611072U (zh) 一种骨科牵引床
CN112603626A (zh) 一种组合式骨科用牵引装置
CN212940103U (zh) 一种骨科临床康复用牵引架
CN209595984U (zh) 一种脊柱牵引减压装置
CN209500196U (zh) 一种偏瘫护理训练装置
CN112294597A (zh) 一种骨科术后康复用手臂锻炼同步驱动腿部屈伸训练设备
CN113143701A (zh) 一种神经疾病患者康复助行装置
CN219332146U (zh) 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装置
CN220293718U (zh) 一种胸腰椎撑开支具
CN213373598U (zh) 一种颈部康复治疗支撑装置
CN220124924U (zh) 一种骨关节护理恢复带
CN213822359U (zh) 一种骨科术后康复用手臂锻炼同步驱动腿部屈伸训练设备
CN218652404U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下肢康复器
CN219783064U (zh)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CN215425363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拼接式骨折固定带
CN219271438U (zh) 一种美式整脊床
CN220824335U (zh) 一种脊柱康复辅助装置
CN215875129U (zh) 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