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29100U -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29100U
CN215229100U CN202121079984.9U CN202121079984U CN215229100U CN 215229100 U CN215229100 U CN 215229100U CN 202121079984 U CN202121079984 U CN 202121079984U CN 215229100 U CN215229100 U CN 215229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warming
temperature
gas heating
hot gas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99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书林
司高潮
姚永杰
戴圣龙
王庆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10799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29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29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29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复温装置,包括体外复温装置和体内复温装置,体外复温装置和体内复温装置具有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还与气体加热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气流通道将气体加热装置加热的气体分别传输至体外复温装置和体内复温装置,实现对低温症伤员体内和体外的联合复温,提高低温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背景技术
若人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而无法采取有效保暖措施时,会迅速造成体温下降,引发低体温症。特别地,海军部队人员、海员、渔民等人员意外掉入海水后,由于海水温度较低,一旦落入海水中可能会导致人体体温迅速下降,造成全身性冷伤或冻僵。人体的失温容易导致身体疲倦、反应迟钝和肌肉痉挛等症状,甚至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及时复温作为最关键的抢救措施应被立即实施以实现对低温症伤员的救治。现有的人体复温装置大多通过单独的体外复温装置复温,但是若只进行体外复温,虽然复温处的身体部位的温度会上升,但是人体内的低温血液仍会流向心脏,使核心体温继续下降,容易损伤内脏,甚至导致伤员心脏骤停等而引发伤亡,即,只进行体外复温容易导致体温后降效应。因此,应注重体内外联合复温,以提高低温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对低温症伤员复温时使用体外复温装置复温的救治效果有限、救治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复温装置,可实现体内体外联合复温,提高低温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人体复温装置,包括体外复温装置和体内复温装置,体外复温装置和体内复温装置具有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还与气体加热装置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低温症伤员进行体内体外联合复温,提高低温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进一步地,体外复温装置包括热气体加热服,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用于连通热气体加热服与气体加热装置,第一气流通道靠近热气体加热服的一端设有测温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气流通道在热气体加热服内延伸分布,用于将热气体输送至热气体加热服的加热位置。
进一步地,热气体加热服由内而外包含导热散热层、包覆层和保温层,其中,第一气流通道在包覆层内延伸分布。
进一步地,体内复温装置包括呼吸面罩,气流通道包括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用于连通呼吸面罩与气体加热装置,第二气流通道靠近呼吸面罩的一端设置有热气体湿化器和测温装置,其中,测温装置相对于热气体湿化器更靠近呼吸面罩。
进一步地,热气体湿化器连接有湿控装置,测温装置连接有温控装置和气体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气体加热装置设有两个出风口,分别连通至体外复温装置的第一气流通道和体内复温装置的第二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气体加热装置为热空气鼓风机。
进一步地,气体加热装置设有温控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气流通道出口,2-体外复温装置,3-气流通道,31-第一气流通道,32-第二气流通道,4-测温装置,5-温控装置,6-出风口,7-气体加热装置,8-进风口,9-热气体湿化器,10-体内复温装置,11-固定带,12-湿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复温装置,包括体外复温装置2和体内复温装置10,体外复温装置2用于恢复人体体表的温度,体内复温装置10用于实现体内各器官的复温,保障各器官的正常工作,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复温装置能够同时进行体内和体外的联合复温。具体的,体外复温装置2和体内复温装置10具有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3,气流通道3还与气体加热装置7连通。气体加热装置7将加热后的气体通过气流通道3分别输送至体外复温装置2和体内复温装置10,用于为人体体温的恢复提供热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气流通道3包括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其中,第一气流通道31与体外复温装置2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2与体内复温装置10连通,被气体加热装置7加热后的热气体能够进入气流通道3内,也即,能够通过第一气流通道31进入体外复温装置2,对人体体表进行复温,热气体最终从气流通道出口1流出。同时,气体加热装置7加热后的热气体也能通过第二气流通道32进入体内复温装置10,对体内各器官进行复温,保障各器官的正常工作,实现体内和体外的联合复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体外复温装置2包括热气体加热服,可以穿戴在低温症伤员的身体上,并能够与低温症伤员的身体躯干部、四肢部等身体各部位接触,对低温症伤员的身体各部位的体表皮肤进行充分加热,为低温症伤员提供热量并使其体温达到人体的正常体温,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复温的效果,提高低温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第一气流通道31靠近热气体加热服的一端设有测温装置4,测温装置4用于测量随第一气流通道31进入热气体加热服的热气体的温度,防止出现热气体的温度较高而对低温症伤员造成烫伤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通道31在热气体加热服内延伸分布,用于将热气体输送至热气体加热服的加热位置,为低温症伤员相应的身体部位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气体加热服不限于连体式衣服状、分体式衣服状等衣服的形状,还包括其他能够对低温症伤员进行包覆并通过第一气流通道31提供热量的任何形状,如睡袋状、毯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气体加热服由内而外包含导热散热层、包覆层和保温层,内层为导热散热层,便于第一气流通道31中热气体的温度传递到低温症伤员的体表皮肤,更好更快的实现体外复温;同时,当低温症伤员的体表温度恢复至人体正常体温时,为防止低温症伤员的体表温度超出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值时,可以通过温度差由高温向低温传递热量的方式实现散热。导热散热层可以由既透气又舒适的材料制成,如纤维材料或者聚乙烯材料。中层为包覆层,用于包覆位于热气体加热服中延伸分布的第一气流通道31,包覆层可由既能有效传递热量又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的材料制成,避免过硬的第一气流通道31对人体造成的不适感。外层为保温层,可以由防止热量散失且具有防水效果的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体内复温装置10包括呼吸面罩,第二气流通道32能够连通呼吸面罩与气体加热装置7,呼吸面罩在固定带11的作用下稳定地佩戴在低温症伤员的口鼻部以使低温症伤员吸入加热加湿的热气体,有效地实现体内复温。第二气流通道32靠近呼吸面罩的一端设置有热气体湿化器9和测温装置4,热气体湿化器9用于对通过第二气流通道32输送的热气体进行加湿,防止低温症伤员吸入过干的热气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其中,测温装置4相对于热气体湿化器9更靠近呼吸面罩,测温装置4用于测量随第二气流通道32进入呼吸面罩的热气体的温度,防止低温症伤员吸入过高温度的热气体对呼吸道等体内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气体湿化器9连接有湿控装置12,热气体湿化器9湿化后的热气体的湿度能够通过湿控装置12控制经过进行调控热气体湿化器9湿化后的热气体的湿度,调控使得热气体的湿度能够达到最适宜人体吸入的状态,同时,湿控装置12还能够显示经热气体湿化器9湿化后的热气体的湿度。测温装置4连接有温控装置和气体加热装置7,测温装置4能够对气体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气体进行测温,当热气体的温度高于或低于人体正常的吸入气体的温度时,则温控装置能够调控气体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气体的温度,直至将热气体的温度调整到人体正常的吸入气体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7设有两个出风口,其中一个出风口与第一气流通道31连通,另一个出风口与第二气流通道32连通,气体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气体能够通过出风口分别进入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并经过第一气流通道31进入体外复温装置2,经过第二气流通道32进入体内复温装置10,提供复温所需的热量。也即,其中一个出风口6与第一气流通道31相连接,通过第一气流通道31与体外复温装置2连通;另一出风口6与第二气流通道32相连接,通过第二气流通道32与体内复温装置10连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7也可以设置一个出风口6,出风口6同时与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相连通,分别通过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连通至体外复温装置2和体内复温装置10。
在其他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与气流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只要能够确保气体加热装置产生的热气体通过气流通道进入体外复温装置和体内复温装置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7可以是电加热装置、风道式加热装置、气体管道加热装置和蒸汽加热装置等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7为热空气鼓风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7设有温控装置5,用于控制并测量气体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气体的温度,防止因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气体温度过高给低温症伤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7的每个出风口6上均设有温控装置5,其中,设置在与第一气流通道31连通的出风口6上的温控装置5用于控制进入体外复温装置2的热气体温度;设置在与第二气流通道32连通的出风口6上的温控装置5用于控制进入体内复温装置10的热气体温度,通过温控装置5分别控制第一气流通道31的热气体温度和第二气流通道32的热气体温度,实现对体外复温装置2和体内复温装置10内热气体温度的控制,确保整个人体复温装置能够为低温症伤员提供最适宜的温度,避免在对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进行温度调节过程中出现互相干扰的问题,确保体外复温装置2和体内复温装置10的热气体温度能够进行独立调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温控装置为调节阀。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复温装置和体内复温装置,所述体外复温装置和所述体内复温装置具有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还与气体加热装置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复温装置包括热气体加热服,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热气体加热服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靠近所述热气体加热服的一端设有测温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在所述热气体加热服内延伸分布,用于将热气体输送至所述热气体加热服的加热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体加热服由内而外包含导热散热层、包覆层和保温层,其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在所述包覆层内延伸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复温装置包括呼吸面罩,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呼吸面罩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靠近所述呼吸面罩的一端设置有热气体湿化器和测温装置,其中,所述测温装置相对于所述热气体湿化器更靠近所述呼吸面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体湿化器连接有湿控装置,所述测温装置连接有温控装置和所述气体加热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设有两个出风口,分别连通至所述体外复温装置的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体内复温装置的第二气流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为热空气鼓风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设有温控装置。
CN202121079984.9U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Active CN215229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9984.9U CN21522910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9984.9U CN21522910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29100U true CN21522910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9984.9U Active CN21522910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29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13626A (en) Heat transfer blanket for controlling a patient's temperature
EP1881776B1 (en) Heating system to alleviate hypothermia
JP4191384B2 (ja) 患者の体温を管理するための熱伝達ブランケットとその方法
EP2611399B1 (en) Prewarming gown
US6375673B1 (en) Heat transfer blanket f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atient's temperature
US806675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body core temperature
US4412537A (en) Fresh air breathing mask with exterior heat exchanger
Lenhardt Monitoring and thermal management
US974407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on-invasive anatomical and systemic cooling and neuroprotection
US20050126578A1 (en) External pressure gar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a complementar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or for pulmocardiac assistance
US10893709B2 (en) Garment for preventing redistribution hypothermia
JP2008246196A (ja) 血液循環を調整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514283A (ja) 患者の体温を調節する装置
US11234861B2 (en) Respiratory therapeutic electric heat source face mask
JP2017505185A (ja) 経皮的熱伝達の方法、並びにこの方法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US20080093356A1 (en) Portable hypothermia treatment pad and kit
CN215229100U (zh) 一种人体复温装置
Morrison et al. Influence of respiratory heat transfer on thermogenesis and heat storage after cold immersion
SE526612C2 (sv) System och förfarande för sjukvårdsutrustningar
CN216821924U (zh) 一种放疗保暖服
CN219332186U (zh) 一种尺寸自适应的石墨烯术中加温设备
CN108743000A (zh) 风寒感冒鼻塞治疗装置
CN217472210U (zh) 一种压力暖风背心
US20220338566A1 (en) Clinical garment with a convective device
CN217409126U (zh) 术中用加温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