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26975U -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26975U
CN215226975U CN202023198683.6U CN202023198683U CN215226975U CN 215226975 U CN215226975 U CN 215226975U CN 202023198683 U CN202023198683 U CN 202023198683U CN 215226975 U CN215226975 U CN 215226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machine
blade
cook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86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飞
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86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26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26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26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包括机体和锅体,锅体中配置有刀组件,用于对烹饪食料进行搅拌、铲翻、切割或研磨;机体包括并列配置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锅体可拆地设置在第一机体的顶部;第二机体中固定有能够驱动刀组件双向旋转的、转速可调的动力件。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动力件驱动刀组件正转或反转,从而能够对锅体内的烹饪食料进行搅拌、铲翻、切割或研磨。本申请能够将多种现有厨房小家电的功能一体化,同时克服了在烹饪过程中频繁更换刀件的缺陷;大幅地降低了对厨房小家电进行清洗、维护和储放的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各种生活小家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包括有如料理机、榨汁机、搅拌机、炒锅等多种厨房小家电。随之而来的是对厨房小家电操作的不断复杂化、清洗及储存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烹饪一种食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设备或在某个设备上频繁更换刀件协作完成,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大了对厨房小家电进行清洗、维护和储放的难度。
基于此,亟待设计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能够通过动力件驱动刀组件正转或反转,从而能够对锅体内的烹饪食料进行搅拌、铲翻、切割或研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包括机体和锅体,锅体中配置有刀组件,用于对烹饪食料进行搅拌、铲翻、切割或研磨;机体包括并列配置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锅体可拆装地设置在第一机体的顶部;第二机体中固定有能够驱动刀组件双向旋转的、转速可调的动力件;其中,刀组件可拆地装于锅体的底部。
优选的,第一机体中设置有用于匹配连动刀组件的插配件;动力件与插配件间采用带传动。
优选的,动力件的输出转速为200-24000rpm;动力件与插配件间的传动比为3:1-5:1。
优选的,插配件包括旋转设置的插配转轴;和连接在插配转轴的顶部并与其同转的耦合套;其中,部分刀组件插配在耦合套中。
优选的,动力件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转轴支架以及第二转轴支架;其中,转子组件旋转配置在定子组件中,第一转轴支架和第二转轴支架分别固定在定子组件的前后侧,用于支撑转子组件。
优选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分别固定在定子铁芯前后端的两个定子骨架;以及缠绕在定子骨架上的定子绕组;其中,第一转轴支架和第二转轴支架均固定在定子铁芯上;转子组件包括输出轴;两个固定在输出轴上的转子端板;固定在两个转子端板间的转子铁芯;缠绕在转子端板上的转子绕组;以及固定在输出轴上的换向器;其中,动力件还包括触接在换向器上的两个碳刷件,用于向两个转子绕组供电。
优选的,转子绕组通过两个碳刷件连接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两个定子绕组串联配置,其连接出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
优选的,动力件还包括与火线电性连接的第一继电器和与第三接线端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可选择地与第一接线端或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第四接线端与零线电性连接。
优选的,锅体包括容器和固定于容器底部的锅座,锅体底部开设有贯穿容器和锅座的通孔,用于部分穿过刀组件;其中,容器的底部截面基本呈圆形,部分刀组件旋转设置在容器的内侧底面。
优选的,刀组件包括固定配置在通孔中的刀座;旋转配置在刀座中的刀组转轴;固定在刀组转轴顶部且旋转配置在容器中的旋刀组;以及固定在刀组转轴底部的耦合体;其中,耦合套上配置有套孔,耦合体能够插配在套孔中,以随插配件同转。
优选的,旋刀组包括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俯视视角下,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呈中心对称的十字型四叶刀;其中,四片刀叶的同一侧设置成刀刃部,另一侧设置成刀背部。
优选的,第二刀片的一端向上倾斜配置,另一端向下倾斜配置;第一刀片的两端基本呈水平设置;旋刀组与容器底部的最小距离为2.5-5mm,旋刀组端部与容器侧壁的间距为2.5-5mm。
优选的,第二刀片的两端分别以第一折弯角度水平向上和第二折弯角度水平向下折弯构成第一刀叶和第二刀叶;其中,第一折弯角度和第二折弯角度的弯折角度不相同,第一折弯角度为25-35°,第二折弯角度为30-40°。
优选的,第一刀片的两端配置成第三刀叶和第四刀叶;其中,第四刀叶设置为低于第三刀叶。
优选的,刀组转轴上配置有能够从底部支撑旋刀组的转轴凸缘;螺杆部上连接有螺母;螺母能够从顶部按压旋刀组,以沿刀组转轴的轴向将其固定。
优选的,刀座通过卡扣固定在通孔中;刀座设有能够卡压在通孔上部的卡压面,并设有能够穿过通孔的承压块,卡扣配置在通孔下部,能够拉住承压块,以使刀座与锅座固定。
优选的,承压块的数量为多个,其沿周向均匀地设置在刀座的侧部;卡扣包括环体,环体的内径尺寸不小于通孔的尺寸,环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承压块数量和位置均对应的卡块;多个卡块间设置有能够对应嵌入承压块的间隙。
优选的,承压块具有拉压顶面和嵌入底面,卡块具有能够与拉压顶面对应压接的导向面、到位面;其中,导向面和到位面间平滑对接,导向面用于将拉压顶面导送至到位面处。
优选的,到位面远离导向面的一端配置有到位块。
优选的,导向面与水平面配置有一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为18-30°;其中,到位面与水平面基本平行。
优选的,环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纵截面呈弧形的按压板;其中一个按压板上设有拇指压板;其中,按压板的两侧对称地呈渐近线形或弧形,按压板与环体相连的根部尺寸大于按压板的尖部尺寸。
优选的,通孔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承压块相对应的嵌槽;刀座上设有能够对应插嵌在嵌槽中的多个定位块,以使刀座在锅座中沿周向能够被固定。
优选的,多个定位块的外侧面形成的圆周与多个承压块的外侧面形成的圆周基本重合;其中,定位块的宽度大于承压块的宽度。
优选的,在俯视视角下,承压块与定位块均匀地相间隔设置。
优选的,承压块、定位块及嵌槽的数量均为3个。
优选的,机体中固定有成型为一体的电机支撑板;动力件固定在电机支撑板上,插配件旋转配置在电机支撑板上。
优选的,机体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机支撑板的支撑柱;支撑柱呈阶梯状,每个支撑柱的阶梯面上设置有一个减振件;其中,减振件配置在支撑柱和电机支撑板间。
优选的,电机支撑板基本呈长方形,其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包括配置在电机支撑板中心处的第一安装孔和分别配置在电机支撑板四角处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的,减振件包括能够嵌在安装孔中的颈部、配置在安装孔下部的下凸缘部以及配置在安装孔上部的上凸缘部;其中,减振件上开设有贯穿上凸缘部、颈部及下凸缘部的插孔。
优选的,所述上凸缘部包括四个沿减振件周向配置的凸块;任一凸块和与其相邻的两个凸块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不同于第二间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能够通过动力件驱动刀组件正转或反转,从而能够对锅体内的烹饪食料进行搅拌、铲翻、切割或研磨。本申请能够将多种现有厨房小家电的功能一体化,同时克服了在烹饪过程中频繁更换刀件的缺陷;大幅地降低了对厨房小家电进行清洗、维护和储放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机的整体结构等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机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机的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与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与刀座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与刀座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与锅座的拆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的等轴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的侧视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的侧视示意图之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与刀座的连接示意图之三;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与刀座的拆分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与机体的配装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撑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件的等轴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件的接线原理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件的继电器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具有蒸煮炖绞等多种功能,可用于制作汤类、粥类、果汁、豆浆、刨冰、肉馅等,还可用于和面、炒菜等。
如图1-3所示,烹饪机包括机体1和锅体2,锅体2中配置有用于对食料进行搅拌、铲翻、切割、研磨等操作的刀组件4;为便于彻底清理、维护锅体2或刀组件4,限定锅体2可拆地座于机体1上,且刀组件4可拆地装于锅体2的底部。
具体的,机体1包括并列配置的第一机体11和第二机体12,锅体2可放置在第一机体11的顶部;第二机体12中固定有能够驱动所述刀组件4双向旋转的、转速可调的动力件3,第一机体11中设置有用于匹配连动刀组件4的插配件14。
传统的用于食料处理的烹饪机的锅体和动力件均沿竖向排布,导致传统烹饪机的上下尺寸较大、重心较高;在其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振动,从而容易导致烹饪机倾倒,严重的还会砸伤使用者。
而基于本申请并列排布的设置,调整了烹饪机沿竖向的尺寸,使得烹饪机整体重心较低,在工作时重心较稳,不易发生晃动倾倒;从而有效提高了烹饪机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该动力件3可采用链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旋转插配件14,综合考虑烹饪机的整机质量和静音效果,优选动力件3与插配件14间采用带传动。
进一步地,该动力件3可采用磁阻电机、无刷电机或串激电机,为保证烹饪机工作中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并为了控制生产成本,优选串激电机为动力源。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动力件3的输出转速可选择为200-24000rpm,动力件3与插配件14间的传动比可选择为3:1-5:1间;特别的,优选传动比为4:1,以使刀组件4能够以50-6000rpm的转速进行正转或反转,从而能够较好地辅助烹饪。
参照图19和图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机体1中固定有成型为一体的电机支撑板13,电机支撑板13上固定有动力件3,并旋转配置有插配件14;
其中,一体成型能够提升电机支撑板13的整体强度,并能够简化组装性。
具体的,插配件14包括旋转设置在电机支撑板13上的插配转轴140和连接在插配转轴140的顶部并与其同转的耦合套141,部分所述刀组件4插配在所述耦合套141中,以随插配件14同步转动。
其中,电机支撑板13上成型有一轴套环台131,用于限定上述插配转轴140,从而加强保证了插配转轴140工作时的竖向状态。
动力件3和插配件14间连接有传动件15,以传递旋转力;所述传动件15包括固定在动力件3输出轴上的主动轮151、固定在插配转轴140上的从动轮152以及连接在主动轮151、从动轮152间的传动带153。
为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打滑现象,限定主动轮151、从动轮152为同步带轮,传动带153为同步带。
如图21所示,机体1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机支撑板13的支撑柱16;支撑柱16呈阶梯状,每个支撑柱16的阶梯面上设置有一个减振件17。可理解的是,减振件17配置在支撑柱16和电机支撑板13间,用于吸收动力传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感。
具体的,电机支撑板13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图中未示),支撑柱16的最顶段为能够插装在安装孔中的外螺纹柱;通过在外螺纹柱上螺接有螺母(图中未示),能够将电机支撑板13、减振件17以及支撑柱16稳定地固定起来。当然,支撑柱16的最顶段还可以是能够插装在安装孔中的内螺纹柱160;通过在内螺纹柱160上螺接有带法兰面的螺钉,也能够达到可拆装的固定效果。
本申请中,电机支撑板13基本呈长方形,由于电机支撑板13需横跨第一机体11和第二机体12,为保证电机支撑板13的安装稳定性以及防止电机支撑板13中部发生塌陷,限定上述安装孔包括配置在电机支撑板13中心处的第一安装孔133和分别配置在电机支撑板13四角处的第二安装孔132;多个支撑柱16与第一安装孔133、第二安装孔132位置对应地固定在机体1中。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减振件17可以为弹性垫,弹性垫在支撑柱16和电机支撑板13间实现较好减振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电机支撑板13实现稳定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如图22所示,减振件17包括能够嵌在安装孔中的颈部171、配置在安装孔下部的下凸缘部172以及配置在安装孔上部的上凸缘部(图中未示);其中,减振件17上开设有贯穿上凸缘部、颈部171及下凸缘部172的插孔170,用于插装外/内螺纹柱;再进一步的,上凸缘部、颈部171及下凸缘部172为一体成型的整体。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下,上述下凸缘部172能够将支撑柱16的阶梯面与电机支撑板13隔离,上凸缘部能够将螺母或螺钉与电机支撑板13隔离,该结构能够避免电机支撑板13与其他部件硬性接触,在保护了电机支撑板13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碰撞异响问题。
为了方便在第二安装孔132中装配减振件17,所述第二安装孔132上开设有一缺口1320;缺口1320的宽度小于上述颈部171的直径,从而防止减振件17经缺口掉落。
同时,为了方便在第一安装孔133中装配减振件17,所述上凸缘部包括多个沿减振件17周向配置的凸块173;上述凸块173的顶面构造成沿外侧向下倾斜的坡面,以实现能够较顺畅地穿插第一安装孔133,凸块173的底面构造成平面,以能够较好的贴合电机支撑板13的顶面。
由于在穿插过程中凸块173会产生内部应力,为使其能够发生较大形变利于穿插动作,限定多个凸块173相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凸块173的数量为四个,任一凸块173和与其相邻的两个凸块173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间距1741、第二间距1742;其中,第一间距1741、第二间距1742不相同;基于上述结构,能够便于将上凸缘部穿过安装孔,并能够保证上凸缘部的整体强度。
参照图23和图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的动力件3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转轴支架33以及第二转轴支架34;其中,转子组件旋转配置在定子组件中,第一转轴支架33和第二转轴支架34分别固定在定子组件的前后侧,用于支撑转子组件。
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31;分别固定在定子铁芯31前后端的两个定子骨架311;以及缠绕在定子骨架311上的定子绕组312;
其中,第一转轴支架33和第二转轴支架34均固定在定子铁芯31上。
转子组件包括输出轴32;两个固定在输出轴32上的转子端板322;固定在两个转子端板322间的转子铁芯321;缠绕在转子端板322上的转子绕组323;以及固定在输出轴32上的换向器324。
动力件3还包括触接在换向器324上的两个碳刷件325,用于向两个转子绕组323供电;固定在输出轴32上的磁环326、用于检测磁环转度的霍尔传感器(图中未示)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其中,控制器能够控制向定子绕组312、转子绕组323的供电时机,以控制转子组件的旋转方向和转动速度;霍尔传感器能够将磁环326的转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从而提高了动力件3的作业精准度。
第一转轴支架33和第二转轴支架34上均采用有镂空结构,以满足轻量化需求,并节约生产用料。
输出轴32上还配置有两个转子轴承320,其中一个转子轴承320被限定于第一转轴支架33上设置的第一轴承室330中,另一个转子轴承320被限定于第二转轴支架34上设置的第二轴承室340中,以保证转子组件的转动平顺性。
基于上述结构,当对转子绕组323和定子绕组312时,转子组件能够在定子组件中转动,用于动力输出。
参照图25,本实施例中,转子绕组323通过两个碳刷件325连接出第一接线端j1和第二接线端j2;两个定子绕组312串联配置,其连接出第三接线端j3和第四接线端j4。
具体的,参照图26,动力件3还包括与火线(L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继电器k1和与第三接线端j3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k2;其中,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均可选择地与第一接线端j1或第二接线端j2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第四接线端j4与零线(N极)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当第一继电器k1与第一接线端j1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k2与第二接线端j2电性连接时,第一接线端j1接通火线,第二接线端j2和第三接线端j3导通,从而使输出轴32正转,进而驱动刀组件4顺时针转动(俯视烹饪机视角);当第一继电器k1与第二接线端j2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k2与第一接线端j1电性连接时,第二接线端j2接通火线,第一接线端j1和第三接线端j3导通,从而使输出轴32反转,进而驱动刀组件4逆时针转动。
参照图4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锅体2包括容器20和固定于容器20底部的锅座21,锅体2底部开设有贯穿容器20和锅座21的通孔(图中未示),用于部分穿过刀组件4;为保证刀组件4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限定容器20的底部截面基本呈圆形,部分刀组件4旋转设置在容器20的底面上。
参照图9-图15,具体的,刀组件4包括固定配置在通孔中的刀座40;旋转配置在刀座40中的刀组转轴41;固定在刀组转轴41顶部且旋转配置在容器20中的旋刀组(图中未示);以及固定在刀组转轴41底部的耦合体44;
参照图18,耦合套141上配置有套孔1410,耦合体44能够插配在套孔1410中,以随插配件14同步转动。
具体的,耦合体44基本呈花键状,套孔1410与耦合体44的形状匹配设置。
本实施例中,旋刀组包括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从整体上看,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形成“十字形”,即在俯视视角,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呈中心对称的十字型四叶刀;其中,四片刀叶的同一侧设置成刀刃部,另一侧设置成刀背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刀刃部和刀背部的设置位置对调。
上述实施例中,当刀组件4顺时针转动时,刀刃部工作,进行搅拌、研磨、切碎等动作;当刀组件4逆时针转动时,刀背部工作,进行搅拌、缠绞等动作。
进一步的,第二刀片43的一端向上倾斜配置,另一端向下倾斜配置,第一刀片42的两端基本呈水平设置;旋刀组与容器20底部的最小距离为2.5-5mm,旋刀组端部与容器20侧壁的间距为2.5-5mm;
再进一步的,第二刀片43的两端分别以第一折弯角度α水平向上和第二折弯角度β水平向下折弯构成第一刀叶和第二刀叶;第一折弯角度α和第二折弯角度β的弯折角度不相同,其中,第一折弯角度α为25-35°,第二折弯角度β为30-40°。
再进一步的,第一刀片42的两端配置成第三刀叶和第四刀叶(图中未示),其中,第四刀叶设置为低于第三刀叶。
基于此,转动过程中的旋刀组能够对食料有效地进行搅拌、翻动、切割等,不仅能够避免食料沉底和糊底,还能够促进食料入味、缩短烹饪时间以及便于自清洗;另外,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的切削角度不相同,保证了切削、搅拌更加均匀充分、无死角,进一步提高了对食料搅拌、粉碎的效率。
特别的,旋转中的第二刀片43可以模拟厨师颠勺手法对烹饪食料进行均匀的上下翻动,翻炒更彻底,翻炒效果更好,使烹饪食物受热更均匀且不易粘锅。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对旋刀组进行维护,限定旋刀组可拆地固定在刀组转轴41上;具体的,刀组转轴41上配置有螺杆部和若干第一限位面410,第一刀片42上设置有套插在刀组转轴41上的第一限位孔420,第二刀片43上设置有套插在刀组转轴41上的第二限位孔430;其中,第一限位面410与第一限位孔420、第二限位孔430均卡接配置,以使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能够随刀组转轴41同转;
进一步,所述刀组转轴41上配置有能够从底部支撑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的转轴凸缘(图中未示),螺杆部上连接有螺母45;螺母45能够从顶部按压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以沿刀组转轴41的轴向将其固定。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刀座40通过卡扣5固定在通孔中;具体的,刀座40设有能够卡压在通孔上部的卡压面400,并设有能够穿过通孔的承压块402,卡扣5配置在通孔下部,能够拉住承压块402,从而使刀座40与锅座21固定。
为便于刀组件4的拆装,以及考虑到刀组件4和卡扣5的安装空间,优选在锅座21内设置有一环形凸台211,卡压面400卡压在环形凸台211的顶部。
参考图16和图17,承压块402的数量为多个,其沿周向均匀地设置在刀座40的侧部;进一步的,所述卡扣5包括环体50,环体50的内径尺寸不小于通孔的尺寸,环体50的内侧设置有与承压块402数量和位置均对应的卡块55;多个卡块55间设置有能够对应嵌入承压块402的间隙(图中未示)。
参照图13,承压块402具有拉压顶面4021和嵌入底面4022,卡块55具有能够与拉压顶面4021对应压接的导向面552、到位面551;导向面552和到位面551间平滑对接,所述导向面552用于将拉压顶面4021导送至到位面551处。
进一步的,到位面551远离导向面552的一端配置有到位块54,当承压块402与到位块54触接时,说明卡扣5已经将刀组件4固定到位。
本申请中,导向面552与水平面配置有一倾斜角度c,为使卡扣5与刀座40能够快速卡接且不出现卡顿,限定倾斜角度c为18-30°;作为优选,导向面552可略带一些弧度(内凹或外凸均可),到位面551与水平面基本平行。
为方便旋转卡扣5,在环体50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纵截面呈弧形的按压板52,并在其中一个按压板52上设有拇指压板53;其中,按压板52的两侧对称地呈渐近线形或弧形,按压板52与环体50相连的根部尺寸大于按压板52的尖部尺寸。基于这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用者方便通过食指和拇指向卡扣5施力,并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为了防止卡扣5在与刀座40卡接的过程中刀座40进行旋转,也避免刀组转轴41转动时刀座40同转,参照图8,所述通孔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承压块402相对应的嵌槽2100,且刀座40上设有能够对应插嵌在嵌槽2100中的多个定位块401,从而保证了刀座40在锅座21沿周向能够被固定;明显地可知,多个所述定位块401配置在承压块402的上层,其不需要穿过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定位块401的外侧面形成的圆周与多个承压块402的外侧面形成的圆周基本重合,即承压块402需穿过嵌槽2100才能与卡扣5配合;为便于承压块402的贯穿,限定定位块的宽度h1大于承压块的宽度h2;同时,可限定嵌入底面4022的尺寸小于拉压顶面4021的尺寸,即正朝向承压块402的截面基本呈等腰梯形状。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下,俯视视角时,为方便插装刀座40,可将承压块402配置在定位块401的投影中;但这样会导致移除或意外掉落卡扣5后,刀组件4能够顺畅无阻地从通孔中掉出,不仅会导致刀组件4受损,还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难以预估的危险;由此,在俯视视角下,本申请中的承压块402与定位块401均匀地相间隔设置,基于该结构,即便卡扣5没有限定刀座40,刀座40也需在特定的转度后才能从通孔中取出,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具体的,承压块402、定位块401及嵌槽2100的数量可以是2-10个,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使用稳定性,优选其数量均为3个;在安装刀组件4的过程中,将承压块402对应穿过嵌槽2100后,对刀座40旋转60°,使定位块401对应地插嵌在嵌槽2100中,最后使用卡扣5拉住承压块402,从而完成刀组件4的固定。
参照图6和图7,为了容纳部分刀组件4和部分卡扣5,在锅座21的底部成型有第一凹陷2101;为了便于使用者旋转按压板52和拇指压板53,并为了隐藏卡扣5,第一凹陷2101的底部还形成有第二凹陷2102;其中,第二凹陷210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一凹陷2101的横截面尺寸,第二凹陷2102大致呈工字形。
为适应不同的烹饪要求,本申请中的烹饪机设置有可调的11个正转档位和6个反转档位。
以下为适合不同烹饪要求的建议档位,用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正转11个档位(刀组件4顺时针转动)如下:
档位L:超低速搅拌档位,极其温和的搅拌模式,类似于在普通锅具中偶尔的搅拌;此时旋刀组转速为50rpm。
档位1-3:慢速搅拌档位,温和的搅拌模式,适用于蒸煮等;档位1旋刀组转速为250rpm、档位2旋刀组转速为350rpm、档位3旋刀组转速为500rpm。
档位3-5:混合搅拌档位,适用于混合、均匀搅拌食材,如打发蛋清、奶油等;档位3旋刀组转速为500rpm、档位4旋刀组转速为800rpm、档位5旋刀组转速为1000rpm。
档位5-7:粗研磨、切碎档位,适用于粗研磨或切碎软质食材,如打马铃薯泥、南瓜泥、蒜泥等;档位5旋刀组转速为1000rpm、档位6旋刀组转速为2000rpm、档位7旋刀组转速为3000rpm。
档位8-10:细研磨、切碎档位,适用于细研磨或切碎较硬的食材,如打豆浆、坚果谷物、打肉馅等;档位8旋刀组转速为4000rpm、档位9旋刀组转速为5000rpm、档位10旋刀组转速为6000rpm。
反转6个档位(刀组件4逆时针转动)如下:
档位L:超低速搅拌档位,极其温和的搅拌模式,使食材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原有形状,不被打碎,此时旋刀组转速为50rpm。
档位1-3:慢速搅拌档位,温和的搅拌模式,使食材保持原有形状,如翻炒、蒸煮等;档位1旋刀组转速为250rpm、档位2旋刀组转速为350rpm、档位3旋刀组转速为500rpm。
档位4-5:适合给搅好的肉馅上劲、打熟肉达到手撕的效果等;档位3旋刀组转速为500rpm、档位4旋刀组转速为800rpm、档位5旋刀组转速为1000rpm。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30)

1.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包括机体(1)和锅体(2),其特征在于,锅体(2)中配置有刀组件(4),用于对烹饪食料进行搅拌、铲翻、切割或研磨;
机体(1)包括并列配置的第一机体(11)和第二机体(12),锅体(2)可拆装地设置在第一机体(11)的顶部;第二机体(12)中固定有能够驱动所述刀组件(4)双向旋转的、转速可调的动力件(3);
其中,所述刀组件(4)可拆装地设于所述锅体(2)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机体(11)中设置有用于匹配连动刀组件(4)的插配件(14);
动力件(3)与插配件(14)间采用带传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动力件(3)的输出转速为200-24000rpm;
动力件(3)与插配件(14)间的传动比为3:1-5: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插配件(14)包括旋转设置的插配转轴(140);和
连接在插配转轴(140)的顶部并与其同转的耦合套(141);
其中,部分所述刀组件(4)插配在所述耦合套(141)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动力件(3)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转轴支架(33)以及第二转轴支架(34);
其中,转子组件旋转配置在定子组件中,第一转轴支架(33)和第二转轴支架(34)分别固定在定子组件的前后侧,用于支撑转子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定子组件包括
定子铁芯(31);
分别固定在定子铁芯(31)前后端的两个定子骨架(311);以及
缠绕在定子骨架(311)上的定子绕组(312);
其中,第一转轴支架(33)和第二转轴支架(34)均固定在定子铁芯(31)上;
转子组件包括
输出轴(32);
两个固定在输出轴(32)上的转子端板(322);
固定在两个转子端板(322)间的转子铁芯(321);
缠绕在转子端板(322)上的转子绕组(323);以及
固定在输出轴(32)上的换向器(324);
其中,动力件(3)还包括触接在换向器(324)上的两个碳刷件(325),用于向两个转子绕组(323)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转子绕组(323)通过两个碳刷件(325)连接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两个定子绕组(312)串联配置,其连接出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动力件(3)还包括与火线电性连接的第一继电器和与第三接线端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可选择地与第一接线端或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第四接线端与零线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锅体(2)包括容器(20)和固定于容器(20)底部的锅座(21),锅体(2)底部开设有贯穿容器(20)和锅座(21)的通孔,用于部分穿过刀组件(4);
其中,容器(20)的底部截面基本呈圆形,部分刀组件(4)旋转设置在容器(20)的内侧底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刀组件(4)包括
固定配置在通孔中的刀座(40);
旋转配置在刀座(40)中的刀组转轴(41);
固定在刀组转轴(41)顶部且旋转配置在容器(20)中的旋刀组;以及
固定在刀组转轴(41)底部的耦合体(44);
其中,耦合套(141)上配置有套孔(1410),耦合体(44)能够插配在套孔(1410)中,以随插配件(14)同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旋刀组包括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在俯视视角下,第一刀片(42)和第二刀片(43)呈中心对称的十字型四叶刀;
其中,四片刀叶的同一侧设置成刀刃部,另一侧设置成刀背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刀片(43)的一端向上倾斜配置,另一端向下倾斜配置;
第一刀片(42)的两端基本呈水平设置;旋刀组与容器(20)底部的最小距离为2.5-5mm,旋刀组端部与容器(20)侧壁的间距为2.5-5m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刀片(43)的两端分别以第一折弯角度水平向上和第二折弯角度水平向下折弯构成第一刀叶和第二刀叶;
其中,第一折弯角度和第二折弯角度的弯折角度不相同,第一折弯角度为25-35°,第二折弯角度为30-40°。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刀片(42)的两端配置成第三刀叶和第四刀叶;
其中,第四刀叶设置为低于第三刀叶。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转轴(41)上配置有能够从底部支撑旋刀组的转轴凸缘;
螺杆部上连接有螺母(45);螺母(45)能够从顶部按压旋刀组,以沿刀组转轴(41)的轴向将其固定。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刀座(40)通过卡扣(5)固定在通孔中;
刀座(40)设有能够卡压在通孔上部的卡压面(400),并设有能够穿过通孔的承压块(402),卡扣(5)配置在通孔下部,能够拉住承压块(402),以使刀座(40)与锅座(21)固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承压块(402)的数量为多个,其沿周向均匀地设置在刀座(40)的侧部;
所述卡扣(5)包括环体(50),环体(50)的内径尺寸不小于通孔的尺寸,环体(50)的内侧设置有与承压块(402)数量和位置均对应的卡块(55);
多个卡块(55)间设置有能够对应嵌入承压块(402)的间隙。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承压块(402)具有拉压顶面(4021)和嵌入底面(4022),卡块(55)具有能够与拉压顶面(4021)对应压接的导向面(552)、到位面(551);
其中,导向面(552)和到位面(551)间平滑对接,所述导向面(552)用于将拉压顶面(4021)导送至到位面(551)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到位面(551) 远离导向面(552)的一端配置有到位块(54)。
20.如权利要求18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导向面(552)与水平面配置有一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18-30°;
其中,到位面(551)与水平面基本平行。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环体(50)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纵截面呈弧形的按压板(52);其中一个按压板(52)上设有拇指压板(53);
其中,按压板(52)的两侧对称地呈渐近线形或弧形,按压板(52)与环体(50)相连的根部尺寸大于按压板(52)的尖部尺寸。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承压块(402)相对应的嵌槽(2100);
刀座(40)上设有能够对应插嵌在嵌槽(2100)中的多个定位块(401),以使刀座(40)在锅座(21)中沿周向能够被固定。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多个定位块(401)的外侧面形成的圆周与多个承压块(402)的外侧面形成的圆周基本重合;
其中,定位块(401)的宽度大于承压块(402)的宽度。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视角下,承压块(402)与定位块(401)均匀地相间隔设置。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承压块(402)、定位块(401)及嵌槽(2100)的数量均为3个。
2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机体(1)中固定有成型为一体的电机支撑板(13);
动力件(3)固定在电机支撑板(13)上,插配件(14)旋转配置在电机支撑板(13)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机体(1)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机支撑板(13)的支撑柱(16);支撑柱(16)呈阶梯状,每个支撑柱(16)的阶梯面上设置有一个减振件(17);
其中,减振件(17)配置在支撑柱(16)和电机支撑板(13)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电机支撑板(13)基本呈长方形,其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安装孔包括配置在电机支撑板(13)中心处的第一安装孔(133)和分别配置在电机支撑板(13)四角处的第二安装孔(132)。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减振件(17)包括能够嵌在安装孔中的颈部(171)、配置在安装孔下部的下凸缘部(172)以及配置在安装孔上部的上凸缘部;
其中,减振件(17)上开设有贯穿上凸缘部、颈部(171)及下凸缘部(172)的插孔(170)。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缘部包括四个沿减振件(17)周向配置的凸块(173);
任一凸块(173)和与其相邻的两个凸块(173)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间距(1741)、第二间距(1742);其中,第一间距(1741)不同于第二间距(1742)。
CN202023198683.6U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Active CN215226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8683.6U CN215226975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8683.6U CN215226975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26975U true CN215226975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8683.6U Active CN215226975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26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56084A (en) Food processor
CN101138466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EP1430824A1 (en) Multi-functional catering equipment
JP2012531245A (ja) フードプロセッサ用の汎用ブレード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WO2019104818A1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装置
GB2469639A (en) Wand attachments for hand-held electric blenders
US20140246529A1 (en) Linear path food processor
CN215226975U (zh)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EP2594177A1 (en) Appliance for preparing foodstuff
WO2018171505A1 (zh) 一种多功能的食品加工机
MX2012004445A (es) Soporte para cuchillas de mezcladora.
CN114668319A (zh) 一种能够一刀多用的烹饪机
CN209202958U (zh) 一种食物处理器
WO2021035849A1 (zh) 多功能搅拌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US20140290499A1 (en) Preparing foodstuff
WO2023015612A1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处理器
CA1300600C (fr) Outil batteur-emulsionneur pour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de preparation des aliments
CN210114363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装置
CN211270218U (zh) 空气炸炒锅
CN204033171U (zh) 多功能料理机
US20180361526A1 (en) Devices for sharpening a blender blad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EP2609841A1 (en) Food processor comprising a bouncing utensil
CN209202956U (zh) 杯体组件及料理机
CN213588090U (zh) 一种家用厨房料理机
CN217547825U (zh) 一种新型防蒸汽搅拌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