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5603U -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5603U
CN215215603U CN202121444792.3U CN202121444792U CN215215603U CN 215215603 U CN215215603 U CN 215215603U CN 202121444792 U CN202121444792 U CN 202121444792U CN 215215603 U CN215215603 U CN 215215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e
outer frame
frame plat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47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大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Up Opt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Up Opt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Up Opt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Up Opt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47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5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5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5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升降底座包括:举升板、升降机构和外框板;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举升板,升降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外框板;外框板开设有通孔,整体形成框架结构;升降机构升降举升板用以调整举升板的顶面到外框板的顶面沿垂直外框板方向的距离在零和第一预设值之间变化;距离为零时,举升板和升降机构均收纳于通孔中,且外框板套在举升板的外部。对于光电自准仪,将自准仪主体固定在举升板的顶面上。本新型通过外框板将举升板和升降机构收纳在通孔中,有效降低了升降底座和光电自准仪的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升降底座都是采用动板放置在定板上,造成升降底座的高度至少是动板和定板的两个板的厚度。
而光电自准仪是检测轴系晃动与导轨直线度必须的光学检测工具。测量时需要根据反射镜的中心高度,调整平行光管的中心高。
现有技术中自准仪主体是由高度升降调整工作台支撑的,自准仪主体固定在动板上的,动板的底面和定板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一般都是呈X型的两个支撑杆交叉布置的,光电自准仪的高度至少包括动板、两个个支撑杆和定板四者的高度。这样导致测量所需的反射镜等工具的中心高度至少大于前述四者的高度,调整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亟需一种高度可调节、能降低高度的升降底座和光电自准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调整范围广的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底座,包括:举升板、升降机构和外框板;
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举升板,所述升降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框板;
所述外框板开设有通孔,整体形成框架结构;
所述升降机构升降所述举升板用以调整所述举升板的顶面到所述外框板的顶面沿垂直所述外框板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在零和第一预设值之间变化;
所述距离为零时,所述举升板和所述升降机构均收纳于所述通孔中,且所述外框板套在所述举升板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水平放置的滑杆和驱动单元;
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外框板转动支撑;
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所述举升板铰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用以改变所述顶端和所述底端的沿垂直所述外框板方向的距离;
所述举升板的底面上开设有收纳槽为所述升降机构提供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滑杆的两侧;经过所述滑杆且垂直所述外框板的平面与所述升降杆所在的平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电机和套接在所述滑杆外的丝母,所述滑杆为与所述丝母配套的丝杠结构;
所述电机的转动驱动所述丝母沿所述滑杆滑动;
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丝母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滚轮、引导面;所述滑杆还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母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杆相对所述外框板平行放置,所述举升板和外框板之间的所述距离对应为零;
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母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举升板和外框板之间的所述距离对应为所述第一预设值;
所述滚轮与所述丝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引导面设置在所述举升板上;
所述丝母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滚轮与所述引导面滚动接触,所述引导面压制所述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面设置在所述收纳槽中,所述引导面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滑杆的长度方向布置,并沿着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用以形成斜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置于所述举升板和所述外框板之间的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举升板的两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铰接所述外框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铰接所述举升板;
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举升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框板的内壁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板的底面的两侧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用以收纳所述第一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板升至所述外框板的上方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升降杆交叉平行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铰接所述外框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铰接所述举升板;
所述举升板升至所述外框板的上方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的边。
光电自准仪,包括自准仪主体和前述的一种升降底座,所述自准仪主体固定在所述举升板的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举升板降至最低点时,能够和外框板重合,实现了一种结构更薄的升降底座。对于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实现了一种结构更薄的高度升降调整工作台来支撑自准仪主体。此时高度升降调整工作台的高度仅为外框板自己的厚度,厚度能够达到30mm,比市场上普遍存在的80mm的高度升降调整工作台具有更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升降底座的闭合状态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升降底座的闭合状态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举升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举升板升至最高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举升板;2、升降机构;3、外框板;11、收纳槽;12、开口槽;21、升降杆;22、滑杆;23、丝母;24、电机;25、滚轮;26、引导面;27、轴套;28、凸出轴;31、通孔;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111、第一空间;112、第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体积小、高度低的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升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升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后文的铰接是转动连接。
图1示出了一种升降底座的闭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一种升降底座的举升板位于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底座包括:举升板1、升降机构2和外框板3。升降机构2的一端连接举升板1,升降机构2的另一端连接外框板3。外框板3是一个框架结构,中间开设长方形的通孔31形成四边形框架。升降机构2用来升降举升板1,能够将举升板1沿着向上的方向、即垂直外框板3方向顶起而使举升板1位于外框板3的上方。举升板1被顶起在最高位置时,外框板3和举升板1的距离为第一预设值。升降机构2也能够将举升板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外框板3的顶面和举升板1的顶面的距离为零。同时举升板1和升降机构2均收纳于通孔31中,且外框板3套在举升板1的外部,也就是升降底座处于闭合状态。因升降机构2置于外框板3和举升板1之间,可以在举升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收纳槽11,用以包裹升降机构2。
举升板1内置到外框板3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这样升降底座的高度仅为外框板3自己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更薄,体积更小。而且外框板3置于举升板1和升降机构2外部,升降底座的外观更整齐,也利于在闲置时对升降底座进行收纳管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2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杆21、水平放置的滑杆22和驱动单元。滑杆22置于外框板3的中间位置,它沿外框板3的长度方向布置。外框板3的相对的一对短边,每个短边的中间位置内嵌有轴承,滑杆22的两端套接在轴承中,实现了外框板3的两个框架边转动支撑滑杆22,滑杆22与外框板转动连接。
升降杆21的顶端与举升板1铰接,驱动单元驱动升降杆21的底端与滑杆22滑动连接,升降杆21的顶端与举升板1的铰接点布置在举升板1的远离驱动单元的一端。举升板1受升降机构2作用离开外框板3时,升降杆21是倾斜放置的,且此时升降杆21所在的平面,同由经过杆22且垂直外框板3形成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升降杆21的底端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使升降杆21的倾斜角度不同,用以改变升降杆21的顶端和底端的沿垂直外框板3方向上的距离,当举升板1被降至最低位置时,收纳槽11为升降机构2提供容纳空间,此时升降杆21是水平放置的。收纳槽11布置在滑杆22的对应位置的上方,能够包裹滑杆22、升降杆21和驱动单元。
优选的,升降杆2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分布在滑杆22的两侧。经过滑杆22且垂直外框板3的平面与两个升降杆21分别所在的平面平行。图5示出了闭合状态下的升降底座的俯视结构,如图5所示,轴套27活动套接在滑杆22的外部,轴套27的两侧的对应位置固定链接有与滑杆22垂直的凸出轴28,每个升降杆21的底端通过轴承等机械常用连接件套在凸出轴28上,驱动单元驱动轴套27便能实现了升降杆21的底端与滑杆22滑动连接。滑杆22置于升降杆21之间,能使闭合状态下的升降底座的厚度减小,两个升降杆21与一个相比升降更稳定。同时,因为升降杆21分布在滑杆22的两侧,举升板1又在高度方向上与外框板重合,所以能实现升降杆21水平布置。也就是升降底座闭合时,可以在举升板1上加工收纳槽11,为升降杆21提供安装空间,升降杆21和举升板1的铰接位置与升降杆21和滑杆22的铰接位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驱动单元还包括电机24和套接在滑杆22外的丝母23,滑杆22为与丝母23配套使用的丝杠结构。电机24的转动驱动丝母23沿滑杆22滑动,升降杆21的底端与丝母23铰接。如图9所示,滑杆22和丝母23形成了单螺旋副运动机构。丝母23与前述的轴套27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驱动单元还包括滚轮25、引导面26、滑杆22还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电机24驱动丝母23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升降杆21相对外框板3平行放置,举升板1和外框板3之间的距离对应为零,升降底座处于闭合状态。图6示出了举升板升至最高位置时的升降底座的立体结构,如图8所示图8示出了举升1升至最高位置时的升降底座的俯视结构,如图6和图8所示,电机24驱动丝母23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举升板1和外框板3之间的距离对应为第一预设值,举升板1运动到最高位置。滚轮25与丝母23的顶部连接,两个滚轮安装在丝母22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滚轮25的轴线沿滑杆22垂直布置。滚轮25的结构可以参见轴承,能够与丝母23相对转动。引导面26设置在举升板1上;丝母2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滚轮25与引导面26滚动接触,引导面26压制滚轮25。
因丝母23相对升起的举升板1,丝母23具有向下的运动,丝母23又有沿滑杆22水平滑动的运动,两种运动合成一起,丝母23相对举升板1是倾斜运动的,所以在举升板1上可以相应的设置一个对应倾斜的引导面26,便于对滚轮25具有一个引导与限位的作用。引导面26设置在举升板1上,其位置与滑杆2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相对应,使升降板1从最低位置升起时,能够有引导面26的作用,升降更稳定。容易想到升降板1从最高位置降落到最低位置时,也会经过引导面26,减少升降板1对外框板3的冲击。同时便于克服升降杆21和后续的第一支撑杆41的运动的死点问题。
更为具体的,引导面26设置在收纳槽11中,引导面26的长度方向沿滑杆22的长度方向布置,并沿着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用以形成斜面。图4示出了举升板的结构,如图4所示,收纳槽11整体是一个沿举升板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一个通槽。它包括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第一空间111是梯形体的孔,用来放置闭合状态下的位于第一位置的丝母23,第二空间112也是梯形体的孔,主要用来放置闭合状态下的升降杆21。两个空间的交汇处共用的平面是引导面26,引导面26是一个相对举升板1具有坡度的平面,越远离第一位置的丝母23,引导面26就越靠近外框板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升降底座还包括置于举升板1和外框板3之间的支撑机构。如图7所示的第一支撑杆41,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举升板1的两侧的第一支撑杆41,第一支撑杆41的底端铰接外框板3,第一支撑杆41的顶端铰接举升板1。举升板1位于外框板3上方时,第一支撑杆41是相对外框板3倾斜布置的。每个第一支撑杆41位于举升板1的外侧面与外框板3的内壁面之间。举升板1的外侧面向外伸出有转轴,第一支撑杆41的顶端与转轴转动连接;外框板3的内壁面的对应位置向内伸出有转轴,第一支撑杆41的底端与转轴转动连接。
举升板1的底面的两侧设有开口槽12,是将举升板1的侧面和底面均切去一部分形成的,如图6所示,形成了升降底座闭合状态时,举升板1盖住第一支撑杆41的效果。开口槽12用以收纳第一支撑杆41。举升板1升至外框板3的上方时,第一支撑杆41与升降杆21交叉但又在不同平面上平行布置。这样使第一支撑杆41与升降杆21的倾斜方向相反,举升板1的长度方向有两个支撑点并与两者同是一个方向支撑举升板1相比更稳定,降落的更快。
支撑机构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杆41结构一致的第二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2的底端铰接外框板3,第二支撑杆42的顶端铰接举升板1。也就是举升板1的每侧都有两个第一支撑杆41,第一支撑杆41沿举升板1的长度方向有间隔的再布置一个第一支撑杆41,从而形成第二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2位于靠近第一位置的丝母23的一端,便于举升板1更均匀的被支撑。举升板1升至外框板3的上方时,第一支撑杆41与第二支撑杆42形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的边。利用四连杆结构可平行移动特点,用滑杆22驱动丝母23,利用丝母23上轴套27向上推动举升板1,克服四连杆机构的死点。
前述的升降底座可以应用到光电自准仪上,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光电自准仪,包括自准仪主体和前述的升降底座,自准仪主体固定在举升板1的顶面上。支撑自准仪主体的下方外观上只有外框板3的厚度,光电自准仪便于携带,且更利于将自准仪主体下降到极值。
当外框板3的厚度为30mm,内框架的厚度为30mm,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和升降杆21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杆,滑杆22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杆,开口槽12的深度为20mm,第二空间121的深度为20mm时,光电自准仪的厚度能够达到30mm,更便于携带、压缩体积并降低了了举升板1的位置。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板(1)、升降机构(2)和外框板(3);
所述升降机构(2)的一端连接所述举升板(1),所述升降机构(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框板(3);
所述外框板(3)的中间开设有通孔(31),整体形成框架结构;
所述升降机构(2)升降所述举升板(1)用以调整所述举升板(1)的顶面到所述外框板(3)的顶面沿垂直所述外框板(3)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在零和第一预设值之间变化;
所述距离为零时,所述举升板(1)和所述升降机构(2)均收纳于所述通孔(31)中,且所述外框板(3)套在所述举升板(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杆(21)、水平放置的滑杆(22)和驱动单元;
所述滑杆(22)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外框板(3)转动支撑;
所述升降杆(21)的顶端与所述举升板(1)铰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杆(21)的底端与所述滑杆(22)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杆(21)的底端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用以改变所述顶端和所述底端的沿垂直所述外框板(3)方向的距离;
所述举升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收纳槽(11)来容纳所述升降机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2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滑杆(22)的两侧;经过所述滑杆(22)且垂直所述外框板(3)的平面与所述升降杆(21)所在的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电机(24)和套接在所述滑杆(22)外的丝母(23),所述滑杆(22)为与所述丝母(23)配套的丝杠结构;
所述电机(24)的转动驱动所述丝母(23)沿所述滑杆(22)滑动;
所述升降杆(21)的底端与所述丝母(23)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滚轮(25)和引导面(26);所述滑杆(22)还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电机(24)驱动所述丝母(23)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杆(21)相对所述外框板(3)平行放置,所述举升板(1)和外框板(3)之间的所述距离对应为零;
所述电机(24)驱动所述丝母(23)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举升板(1)和外框板(3)之间的所述距离对应为所述第一预设值;
所述滚轮(25)与所述丝母(23)连接,所述引导面(26)设置在所述举升板(1)上;
所述丝母(23)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滚轮(25)与所述引导面(26)滚动接触,所述引导面(26)压制所述滚轮(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26)设置在所述收纳槽(11)中,所述引导面(26)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滑杆(22)的长度方向布置,并沿着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用以形成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举升板(1)和所述外框板(3)之间的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举升板(1)的两侧的第一支撑杆(41),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底端铰接所述外框板(3),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顶端铰接所述举升板(1);
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1)位于所述举升板(1)的外侧面与所述外框板(3)的内壁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板(1)的底面的两侧设有开口槽(12),所述开口槽(12)用以收纳所述第一支撑杆(4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板(1)升至所述外框板(3)的上方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所述升降杆(21)交叉平行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1)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撑杆(42),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底端铰接所述外框板(3),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顶端铰接所述举升板(1);
所述举升板(1)升至所述外框板(3)的上方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2)形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的边。
11.一种光电自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准仪主体和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升降底座,所述自准仪主体固定在所述举升板(1)的顶面上。
CN202121444792.3U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Active CN215215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4792.3U CN215215603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4792.3U CN215215603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5603U true CN215215603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3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4792.3U Active CN215215603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5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40199A (en) Mobile terminal mounting stand
US5309847A (en) Adjustably movable work table
KR100905293B1 (ko) 틸팅 및 승강 조절이 가능한 전동식 테이블
CN215215603U (zh)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CN210209596U (zh) 一种可防止物件倾倒的液压翻转机
CN113389997A (zh) 一种升降底座及使用这种底座的光电自准仪
EP0558597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iltable load supporting platforms
CN210797152U (zh) 可连续调节倾斜高度或角度的斜面支架
CN209792865U (zh) 自动升降机构及调焦装置
CN216243277U (zh) 一种高载荷可变位移液压调平装置
CN113294660B (zh) 一种便携式的结构光三维测量设备
JP2979481B1 (ja) 昇降台
CN213319957U (zh) 一种产品设计辅助工作台
CN212564968U (zh) 一种适用于电气柜的双向可调平底座
CN220882267U (zh) 一种下盖板接触架
CN110703570A (zh) 一种v字稿台
CN220889633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件
CN213640034U (zh) 智能升降桌的高度调节装置
CN215769286U (zh) 一种带有微调结构的光放大器
CN215411121U (zh) 一种光轴调节装置及光电转台
CN220263979U (zh) 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货架
CN220961962U (zh) 一种气浮光学平台用水平调节装置
CN219552097U (zh) 一种增大共振柱实验应变测试装置
CN219200628U (zh) 一种用于光学干涉测量设备的多轴驱动机构
CN217299376U (zh) 一种折叠式的磁力道具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