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7823U -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7823U
CN215207823U CN202120252983.3U CN202120252983U CN215207823U CN 215207823 U CN215207823 U CN 215207823U CN 202120252983 U CN202120252983 U CN 202120252983U CN 215207823 U CN215207823 U CN 215207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sliding
supporting plates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29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uangfei Automobile Harness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huangfei Automobile Harnes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huangfei Automobile Harness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huangfei Automobile Harnes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29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7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7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7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线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线束收卷装置,所述线束收卷装置,包括:底板和收卷筒;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杆转动,该连接杆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从而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一转动杆,以此带动两个滑动杆相对靠近,从而带动两个转动筒将线束绷紧,有效防止因线束松弛导致收卷不畅,进而提高收卷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话务理论的基本研究内容是研究话务量、呼损和线束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线束是话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线束在收卷过程中,若收卷筒收卷前的线束放线过多使线束松弛,在收卷时会造成线束收卷凌乱,若发生收卷凌乱的现象,则需要暂时停止收卷工作由人工将问题解决,则会降低收卷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收卷装置,旨在解决收卷前的线束放线过多使线束松弛,在收卷时会造成线束收卷凌乱,则会降低收卷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包括:底板和收卷筒;
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通槽,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通槽,两个所述第一通槽的内部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筒,两个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离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离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部;
四个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分别和位于其顶部的四个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第二通槽中的滑动杆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和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呈完全收缩的状态时,位于第一通槽中的滑动杆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和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呈完全伸展的状态,第一安装杆和两个第一支撑板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板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和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伺服电机通过现有技术和外部控制开关连接,且伺服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和其中一个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皮带轮设置有皮带。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底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杆高于第二安装杆,所以延伸至第一顶板底部的连接杆的长度短于延伸至第二顶板底部的连接杆的长度,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的正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结构,电机通过现有技术和外部控制开关连接,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和第一安装板上转动连接的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U型块,所述U型块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U型块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块,U型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第一滑动板上的两个推拉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动块的正面,第二滑动板上的两个推拉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动块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U型块内壁的底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一端均贯穿U型块并延伸至U型块的外部,且两个连接块与U型块的贯穿处为滑动连接,收卷筒上设置有形状和大小和连接块相适配的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底部贯穿所述U型块并延伸所述U型块的底部,所述U型块的底部通过连接板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和丝杆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螺纹孔的大小和内部纹路和丝杆相适配,U型块被第一滑动板贯穿的地方设置有横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杆转动,该连接杆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从而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一转动杆,以此带动两个滑动杆相对靠近,从而带动两个转动筒将线束绷紧,有效防止因线束松弛导致收卷不畅,进而提高收卷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通过转动丝杆将丝杆移出螺纹孔,将第一滑动板向远离固定轴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动板通过两个与其连接的推拉杆带动两个滑动块靠近,两个滑动块通过另外两个推拉杆将第二滑动板推动使其远离固定轴,从而带动两个连接块移回U型块内部,便于后期收卷筒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连接结构左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连接结构俯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收卷筒、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第一通槽、6-第二通槽、7-滑动杆、8-转动筒、9-第一转动杆、10-第一安装杆、11-第二安装杆、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转动杆、14-第一顶板、15-第二顶板、16-伺服电机、17-连接杆、18-第二锥齿轮、19-第一安装板、20-第二安装板、21-电机、22-固定板、23-连接结构、231-U型块、232-固定轴、233-滑动块、234-第一滑动板、235-第二滑动板、236-推拉杆、237-连接块、238-丝杆、23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收卷装置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底板1和收卷筒2;
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通槽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通槽6,两个所述第一通槽5的内部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二通槽6的内部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7,两个所述滑动杆7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筒8,两个所述滑动杆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杆10,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杆11,所述第一安装杆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杆11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
所述第一安装杆10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离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杆1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相离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杆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杆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14,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15,所述第一顶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6,所述第一顶板14与所述第二顶板15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7,两个所述连接杆17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顶板14和所述第二顶板15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14和所述第二顶板15的底部。
进一步的,四个第一转动杆9的一端分别和位于其顶部的四个第二转动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第二通槽6中的滑动杆7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9和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13呈完全收缩的状态时,位于第一通槽5中的滑动杆7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9和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13呈完全伸展的状态,第一安装杆10和两个第一支撑板3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杆11和两个第二支撑板4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17和第一顶板14以及第二顶板15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伺服电机16通过现有技术和外部控制开关连接,且伺服电机16输出轴的一端和其中一个连接杆17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17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皮带轮设置有皮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连接杆17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14和所述第二顶板15底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8,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9和第二安装板20。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杆10高于第二安装杆11,所以延伸至第一顶板14底部的连接杆17的长度短于延伸至第二顶板15底部的连接杆17的长度,两个第二锥齿轮18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12啮合,第一安装板19和第二安装板20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4的正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板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1,所述第一安装板19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0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22,两个所述固定板22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结构23。
进一步的,电机21通过现有技术和外部控制开关连接,且电机21输出轴的一端和第一安装板19上转动连接的固定板2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23包括U型块231,所述U型块23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U型块231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32,所述固定轴23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块233。
进一步的,U型块231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2上,第一滑动板234上的两个推拉杆236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动块233的正面,第二滑动板235上的两个推拉杆236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动块233的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块231内壁的底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234和第二滑动板235,所述第一滑动板234与所述第二滑动板235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236,所述第一滑动板234与所述第二滑动板23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7。
进一步的,两个连接块237的一端均贯穿U型块231并延伸至U型块231的外部,且两个连接块237与U型块231的贯穿处为滑动连接,收卷筒2上设置有形状和大小和连接块237相适配的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板234的底部贯穿所述U型块231并延伸所述U型块231的底部,所述U型块23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转动连接有丝杆238,所述第一滑动板234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239。
进一步的,螺纹孔239和丝杆238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螺纹孔239的大小和内部纹路和丝杆238相适配,U型块231被第一滑动板234贯穿的地方设置有横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当线束在收卷筒2收卷前放出太多松弛时,通过伺服电机16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杆17转动,该连接杆17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个连接杆17转动,两个连接杆17分别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8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8分别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12转动,从而第一安装杆10与第二安装杆11转动,第一安装杆10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13转动,两个第二转动杆13转动时将两个与其连接的第一转动杆9向上拉动,两个第一转动杆9拉动与其连接的滑动杆7向上移动,第二安装杆11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13转动,两个第二转动杆13转动时将两个与其连接的第一转动杆9向下推动,两个第一转动杆9推动与其连接的滑动杆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转动筒8相对靠近将线束绷紧,有效防止因线束松弛导致收卷不畅,进而提高收卷效率;
当收卷筒2收卷完毕后,通过转动丝杆238将丝杆238移出螺纹孔239,将第一滑动板234向远离固定轴232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动板234拉动两个与其连接的推拉杆236转动,两个推拉杆236的一端带动两个滑动块233逐渐靠近,两个滑动块233带动另外两个推拉杆236转动并将第二滑动板235推动使其远离固定轴232,第一滑动板234和第二滑动板235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连接块237移回U型块231内部,从而将收卷筒2拆卸,便于后期收卷筒2的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收卷筒(2);
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通槽(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通槽(6),两个所述第一通槽(5)的内部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二通槽(6)的内部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7),两个所述滑动杆(7)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筒(8),两个所述滑动杆(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杆(10),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杆(11),所述第一安装杆(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杆(11)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
所述第一安装杆(10)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离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杆(1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相离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杆(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杆(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14),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15),所述第一顶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6),所述第一顶板(14)与所述第二顶板(15)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7),两个所述连接杆(17)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顶板(14)和所述第二顶板(15)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14)和所述第二顶板(15)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17)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14)和所述第二顶板(15)底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8),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9)和第二安装板(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1),所述第一安装板(19)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0)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22),两个所述固定板(22)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结构(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3)包括U型块(231),所述U型块(23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U型块(231)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32),所述固定轴(23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块(2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块(231)内壁的底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234)和第二滑动板(235),所述第一滑动板(234)与所述第二滑动板(235)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236),所述第一滑动板(234)与所述第二滑动板(23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234)的底部贯穿所述U型块(231)并延伸所述U型块(231)的底部,所述U型块(23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转动连接有丝杆(238),所述第一滑动板(234)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239)。
CN202120252983.3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Active CN215207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2983.3U CN21520782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2983.3U CN21520782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7823U true CN215207823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3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2983.3U Active CN21520782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7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07823U (zh) 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CN111017773A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卷扬机
CN109879107A (zh) 一种电缆盘组合拼装式同步防线启制动装置
CN210619883U (zh) 一种输电线缆高效节能收放装置
CN206069254U (zh) 一种电动晾衣机的升降机构
CN210224793U (zh) 一种电力施工牵引装置
CN209948522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
CN111891851A (zh) 一种电器设备卷线器
CN216613850U (zh) 一种物流吊车拉臂机构
CN210914827U (zh) 龙门式收排放线装置用提升收线机构
CN213085066U (zh) 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
CN209853619U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绳装置的电动绞盘
CN113336006A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收线装置
CN112408117A (zh) 一种电网专用自动收卷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21080798U (zh) 一种便携式电缆敷设装置
CN210419045U (zh) 一种铸造卷扬机卷筒的支撑机构
CN2621150Y (zh) 线材打捆滚圆装置
AU2020203712B2 (en) Self-driven active heavy cable winder
CN220642084U (zh) 一种钢丝绳计米收卷装置
CN219525811U (zh) 绞线柔性支架
CN219971502U (zh) 一种电缆线收放装置
CN213037313U (zh) 一种建筑装配吊装设备
CN212101360U (zh) 一种电力电缆收线装置
CN220165434U (zh) 一种通讯线缆铺设用放线装置
CN217650590U (zh) 一种电力基建施工用线缆放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