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5040U -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5040U
CN215205040U CN202021993163.1U CN202021993163U CN215205040U CN 215205040 U CN215205040 U CN 215205040U CN 202021993163 U CN202021993163 U CN 202021993163U CN 215205040 U CN215205040 U CN 215205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hell
sliding
rotat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31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931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5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5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5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该折叠式手推车包括旋转折叠机构,还包括与第二摆杆连接的第一轮组、与第三摆杆连接的第二轮组、与第二转动壳转动连接的连接壳、与连接壳连接固定的手推杆、兜架,在第一摆杆上套设有传动滑套,在第一摆杆上设有第一滑轴,旋转折叠机构内的第一拉绳与第一滑轴连接,传动滑套上设有接触块,手推杆上设置有第二滑轴,第二滑轴与接触块抵接,还包括第二拉绳,手推杆内靠近第二滑轴的部位设置有滑块,第二拉绳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固定,手柄上设置有按钮,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与按钮传动连接。该手推车通过单手即可完成折叠和展开的操作,使用简单便捷,可以将手推车完全折叠,方便存放和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各样的车辆也逐渐增多。
手推车作为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超市里面的购物车、物流平板车、婴儿车等,手推车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人们在不使用手推车时或是运输手推车时,希望将手推车折叠起来,以节约存放空间。现有的手推车折叠和展开操作比较复杂,不能实现单手操作,往往需要用户手脚并用才能完成折叠和展开操作,给用户使用手推车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手推车,可以实现单手折叠和展开,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关节,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壳和第二转动壳,所述第一转动壳与第二转动壳之间设置有非圆形的锁定件,所述第一转动壳和第二转动壳内设置有与锁定件的外形吻合的结构,所述锁定件与第一转动壳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转动件和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与转动件连接并用于拉动转动件使其转动,所述转动件与第一壳体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导向块和导向槽,所述转动件转动时导向块与导向槽发生相对移动并驱动转动件沿其转动轴线移动,从而驱动锁定件使其与第一转动壳脱离,所述旋转关节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锁定件使其复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定件的边缘带有锁齿,并在第一转动壳和第二转动壳内均设置有与锁齿啮合的卡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块的与导向槽接触的一面为倾斜面。
一种旋转折叠机构,包括所述的旋转关节,还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端部与第一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摆杆的端部与第二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摆杆的端部与第二转动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杆体与第二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杆与第三摆杆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套设有可滑动的滑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滑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绳穿设于第一摆杆内。
一种折叠式手推车,其车架包括所述的旋转折叠机构,还包括与第二摆杆连接的第一轮组、与第三摆杆连接的第二轮组、与第二转动壳转动连接的连接壳、与连接壳连接固定的手推杆,还包括安装在车架内侧的兜架,所述手推杆的上端连接有手柄,在第一摆杆上套设有传动滑套,在所述第一摆杆上且位于传动滑套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轴,旋转折叠机构内的第一拉绳与第一滑轴连接,所述传动滑套上靠近手推杆的一面上设置有往外突出的接触块,所述手推杆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轴,所述第二滑轴伸出于第二滑槽外,所述第二滑轴与接触块抵接,该折叠式手推车还包括第二拉绳,所述手推杆内靠近第二滑轴的部位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滑轴与滑块连接固定,所述滑块与手推杆弹性连接且可在手推杆内来回滑动,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固定,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按钮,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与按钮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折叠式手推车还包括第二旋转关节,所述手推杆的上端与第二旋转关节的第二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手柄的下端与第二旋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内还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第二转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拉绳的端部与传动轮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内的拉绳即第三拉绳设置在手柄内,所述手柄内设置有容置腔,并在容置腔内滑移设置有按钮,所述容置腔内还装有滑轮,所述第三拉绳绕过滑轮且第三拉绳的端部与按钮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在手推杆上设有可以滑动的互锁滑套,所述互锁滑套上靠近手推杆的部位设置有锁定槽,所述在第一摆杆上对应于锁定槽的部位上固定有向外伸出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进入锁定槽内,通过滑动互锁滑套可使定位柱与锁定槽分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内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壳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兜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兜架的后部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的上还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托住兜架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手推车通过单手即可完成折叠和展开的操作,使用简单便捷,通过本设计可以将手推车完全折叠,折叠状态的手推车占用空间最小,方便存放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旋转关节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一转动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二转动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旋转折叠机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的旋转折叠机构的折叠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的手推车的第一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A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0中的C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的B部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的手推车的第二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D部放大图;
图15为实施例三中的手推车的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E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的F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5中的G部放大图;
图19为实施例三中的手推车折叠中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三中的手推车折叠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旋转关节;101、第一转动壳;102、第一连接部;103、第二转动壳;104、第二连接部;105、转轴;106、锁定件;107、第一卡齿;108、第一弹簧;109、轴孔;110、第二卡齿; 111、转动件;112、第一拉绳;113、导向块;114、导向槽;2、连接壳;3、铰接座;4、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第三摆杆;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0、第四连杆;11、手推杆; 12、第一滑套;13、滑环;14、手柄;15、第一轮组;16、第二轮组; 17、第二滑套;18、第一滑槽;19、第一滑轴;20、接触块;21、第二滑轴;22、限位轴;23、兜架;24、支撑杆;25、支撑块;26、第二滑槽;27、第二拉绳;28、第三拉绳;29、容置腔;30、按钮;31、滑轮;32、锁定拨片;33、传动轮;34、锁定槽;35、定位柱;36、滑块;37、通槽;38、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旋转关节,包括第一转动壳101和第二转动壳103,在第一转动壳101内部固定有转轴105,在第二转动壳103内设置有轴孔109,转轴105穿过轴孔109,从而使第一转动壳101和第二转动壳103可以绕转轴105相对转动。
在旋转关节内,即在第一转动壳101与第二转动壳103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锁定件106,锁定件106的边缘带有锁齿,转轴105穿过锁定件106,使得锁定件106可以沿转轴105的轴向横移,在第一转动壳101内设置有与锁定件106的锁齿啮合的第一卡齿107,在第二转动壳103内设置有锁定件106的锁齿啮合的第二卡齿110。
参照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转动壳101内还设置有环形的转动件111,转动件111位于第一转动壳101与锁定件106 之间,转轴105从转动件111的内部穿过,使转动件111可以绕转轴 105转动,在第一转动壳101上与转动件111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导向块113,导向块113与转动件111接触,且导向块113与转动件111 接触的一面(即导向块113的顶面)沿着转轴105的周向逐渐升高,在转动件111与导向块113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凹陷的导向槽114,导向槽114的形状与导向块113的顶部的形状吻合,导向块113嵌入导向槽114内,转动件111的边缘连接有第一拉绳112。当转动件111 绕转轴105转动时,导向槽114与导向块113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转动件111一边转动一边朝远离或靠近第一转动壳101的方向移动。
在转轴105上还套设有第一弹簧108,第一弹簧108的两端分别与锁定件106和第二转动壳103抵接,第一弹簧108用于驱使锁定件 106向第一转动壳101运动。
在初始状态下,锁定件106同时位于第一转动壳101和第二转动壳103之间,此时第一卡齿107和第二卡齿110均位于锁定件106的锁齿内,第一转动壳101和第二转动壳103处于相对锁止状态,旋转关节不能转动;通过拉拽第一拉绳112带动转动件111旋转一定角度,此时导向块113与导向槽114发生相对移动,使得转动件111朝远离第一转动壳101的方向移动,即转动件111驱动锁定件106朝远离第一转动壳101的方向横移,此时锁定件106的锁齿与第一卡齿107脱离,第一转动壳101与第二转动壳103被解锁,此时第一转动壳101 与第二转动壳103可以相对转动,在前述步骤中第一弹簧108压缩储能。
当释放第一拉绳112后,弹簧驱动锁定件106反向横移,此时锁定件106向回挤压转动件111,使转动件111一边横移一边转动,直至转动件111和锁定件106复位,即旋转关节回到初始状态。
该旋转关节,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通过拉拽和释放拉绳的方式即可实现关节的解锁和锁定,操作简单。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件106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不是圆形即可。
实施例二:
参照图7和图8,一种旋转折叠机构,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旋转关节,还包括第一摆杆4、第二摆杆5和第三摆杆6。第一摆杆4的端部与第一转动壳连接固定,第二摆杆5的端部与第二转动壳连接固定,第三摆杆6的端部通过铰接座3与第二转动壳转动连接。在第一摆杆4与第二摆杆5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第一连杆7的一端与第一摆杆4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8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8的杆体与第二摆杆5转动连接,在第二摆杆5与第三摆杆6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9和第四连杆10,第三连杆9的一端与第二摆杆5转动连接,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10的另一端与第三摆杆6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杆9上套设有可滑动的滑环13,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与滑环13转动连接,第一拉绳穿设于第一摆杆4内。
该旋转折叠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拉拽第一拉绳,使第一转动壳与第二转动壳解锁,随后转动第一摆杆4,使第一摆杆4靠近第二摆杆 5,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连接处向内折叠,第二连杆8绕其旋转支点转动,此时第二连杆8一边摆动一边上拉第三连杆 9,使得第三连杆9和第四连杆10向上折叠,在上拉第三连杆9的过程中,滑环13沿第三连杆9滑动。第三连杆9和第四连杆10向上折叠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摆杆5和第三摆杆6互相靠近收拢。如此,通过转动第一摆杆4就能使三组摆杆互相靠近和收拢。在旋转折叠机构完成折叠后,释放第一拉绳,使旋转关节再次锁定即可防止旋转折叠机构自己展开。
需要展开该旋转折叠机构时,拉拽第一拉绳使旋转关节解锁,再朝远离第二摆杆5的方向转动第一摆杆4,即可使三组摆杆互相远离,完成展开操作。操作简单、稳定可靠。
实施例三:
参照图9、图10和图11,一种折叠式手推车,其车架包括实施例三中的旋转折叠机构,还包括与第二摆杆5连接的第一轮组15、与第三摆杆6连接的第二轮组16、与第二转动壳转动连接的连接壳2、与连接壳2连接固定的手推杆11,还包括安装在车架内侧的兜架23,手推杆11的上端连接有手柄14。
在手推杆11上套设有可以滑动的第一滑套12(即互锁滑套),在第一摆杆4与第一转动壳的连接端上套设有第二滑套17(即传动滑套),在第一摆杆4上且位于第二滑套17处开设有第一滑槽18,第一滑槽18沿第一摆杆4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滑槽18内设置有第一滑轴19,第一滑轴19可沿第一滑槽18来回滑动,旋转折叠机构内的第一拉绳与第一滑轴19连接,当第二滑套17沿第一摆杆4向上滑动时,第一拉绳被拉拽,旋转关节被解锁,当第二滑套17的上滑外力撤去后,旋转关节内的第一弹簧和导向结构共同作用驱动转动件转动,从而将第一拉绳连同第二滑套17拉回。在第二滑套17上靠近手推杆11的一面上设置有往外突出的接触块20。
参照图13和图14,在手推杆11与连接壳2的连接端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6,第二滑槽26沿手推杆1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滑槽26内设置有第二滑轴21,第二滑轴21可沿第二滑槽26来回滑动,第二滑轴21伸出于第二滑槽26外,第二滑轴21与接触块20的底面抵接。当第二滑轴21沿第二滑槽26上滑时可以带动第一滑轴19上滑,第二滑轴21向下滑动时,第一滑轴19自动下滑。即实现了通过第二滑轴21的上下滑动控制旋转关节的解锁与锁定。
参照图15、图17和图18,本实施例中的手推车还包括第二拉绳 27,在手推杆11内靠近第二滑轴21的部位设置有滑块36,第二滑轴21与滑块36连接固定,滑块36可在手推杆11内来回滑动,在滑块36上开设有通槽37,在通槽37内装设有第二弹簧38,第二弹簧 38沿手推杆11的长度方向设置。参照图11,在手推杆11上固定有限位轴22,限限位轴22从通槽37内穿过,第二弹簧38的上端与限位轴22抵接,第二弹簧38的下端与通槽37的槽底抵接。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式手推车还包括第二拉绳27,第二拉绳27沿手推杆1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手推杆11内,第二拉绳27的下端与滑块36连接固定。
第二拉绳27上拉时带动滑块36上滑,即带动第二滑轴21上滑,滑块36上滑的过程中第二弹簧38被压缩,当第二拉绳27的拉力撤去后,在第二弹簧38的弹力作用下,滑块36下滑复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拉绳27的上端可以与第一滑套12连接固定,当第一滑套12沿手推杆11上下滑动时,可以拉拽和释放第二拉绳27,从而实现旋转关节的解锁和锁定。
参照图17,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一滑套12上靠近手推杆11的部位设置有锁定槽34,并在第一摆杆4上对应于锁定槽34的部位上固定有向外伸出的定位柱35。当第一滑套12上滑时,定位柱35与锁定槽34分离,第一摆杆4与手推杆11之间的互锁被解除,第一滑套12下滑时,定位柱35进入锁定槽34内,第一摆杆4与手推杆11 互锁。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式手推车还包括第二旋转关节,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旋转关节定义为第一旋转关节。
手推杆11的上端与第二旋转关节的第二转动壳连接固定,手柄 14的下端与第二旋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连接固定。
参照图17,在第二旋转关节内,具体是在第二转动壳内还设置有传动轮33,传动轮33与第二旋转关节内的转轴连接固定,第二拉绳27的上端与传动轮33的边缘连接固定。当第二旋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与第二转动壳发生相对转动时,传动轮33会随转轴同步转动,从而拉拽第二拉绳27。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拉绳28,第三拉绳28即为第二旋转关节内的拉绳,第三拉绳28设置在手推杆11上端的手柄14内。
参照图16,在手柄14内设置有容置腔29,并在容置腔29内滑移设置有按钮30,在容置腔29内还装有滑轮31,第三拉绳28绕过滑轮31且第三拉绳28的端部与按钮30连接固定。当按钮30被按入容置腔29内时,第三拉绳28被拉拽,从而使第二旋转关节被解锁。
在初始状态下,手推车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旋转关节和第二旋转关节均处于锁定状态。
参照图19和图20,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式手推车的使用方法为:
在第一摆杆4与手推杆11处于互锁的状态下,按下按钮30,拉拽第三拉绳28,使第二旋转关节被解锁;再下压手柄14,使手柄14 绕第二旋转关节的转轴向下转动,在手柄14转动的过程中,传动轮 33随之同步转动,从而拉拽第二拉绳27,使第一旋转关节被解锁;再继续下压手柄14,此时手推杆11开始绕第二旋转关节向下转动,第一摆杆4跟随手推杆1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摆杆5和第三摆杆6互相靠近收拢,直至手推车完全折叠,最后释放按钮30,将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锁定,避免手推车自己展开,折叠状态参见图20。
需要展开手推车时,按下按钮30,再向上转动手推杆11,随后向上转动手柄14,直至手推车完全展开,最后释放按钮30。
该手推车通过单手即可完成折叠和展开的操作,使用简单便捷,通过本设计可以将手推车折叠至体积最小,折叠状态的手推车占用空间最小,方便存放和运输。
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推杆11与第一摆杆4之间设计了互锁结构,上滑第一滑套12,使两者的互锁被解除后,即可单独转动手推杆11,可以将手推杆11转动至车身的前方后后方,实现推把的自由换向。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的兜架23也采用活动式结构,具体的:在车架内侧设置有支撑杆24,支撑杆24的一端与连接壳2转动连接,支撑杆24的另一端与兜架23的中部转动连接,兜架23的后部与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连接部转动连接,在第一旋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的上还固定有支撑块25,支撑块25托住兜架23的底部。
如此结构使得在手推车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兜架23也能随之转动,使手推车达到更好的折叠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旋转关节,其特征是: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壳和第二转动壳,所述第一转动壳与第二转动壳之间设置有非圆形的锁定件,所述第一转动壳和第二转动壳内设置有与锁定件的外形吻合的结构,所述锁定件与第一转动壳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转动件和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与转动件连接并用于拉动转动件使其转动,所述转动件与第一壳体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导向块和导向槽,所述转动件转动时导向块与导向槽发生相对移动并驱动转动件沿其转动轴线移动,从而驱动锁定件使其与第一转动壳脱离,所述旋转关节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锁定件使其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关节,其特征是:所述锁定件的边缘带有锁齿,并在第一转动壳和第二转动壳内均设置有与锁齿啮合的卡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关节,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块的与导向槽接触的一面为倾斜面。
4.一种旋转折叠机构,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关节,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端部与第一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摆杆的端部与第二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摆杆的端部与第二转动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杆体与第二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杆与第三摆杆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套设有可滑动的滑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滑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绳穿设于第一摆杆内。
5.一种折叠式手推车,其车架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折叠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与第二摆杆连接的第一轮组、与第三摆杆连接的第二轮组、与第二转动壳转动连接的连接壳、与连接壳连接固定的手推杆,以及兜架,所述手推杆的上端连接有手柄,在第一摆杆上套设有传动滑套,在所述第一摆杆上且位于传动滑套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轴,旋转折叠机构内的第一拉绳与第一滑轴连接,所述传动滑套上靠近手推杆的一面上设置有往外突出的接触块,所述手推杆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轴,所述第二滑轴伸出于第二滑槽外,所述第二滑轴与接触块抵接,该折叠式手推车还包括第二拉绳,所述手推杆内靠近第二滑轴的部位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滑轴与滑块连接固定,所述滑块与手推杆弹性连接且可在手推杆内来回滑动,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固定,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按钮,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与按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手推车,其特征是:所述折叠式手推车还包括第二旋转关节,所述手推杆的上端与第二旋转关节的第二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手柄的下端与第二旋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内还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第二转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拉绳的端部与传动轮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内的拉绳即第三拉绳设置在手柄内,所述手柄内设置有容置腔,并在容置腔内滑移设置有按钮,所述容置腔内还装有滑轮,所述第三拉绳绕过滑轮且第三拉绳的端部与按钮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手推车,其特征是:所述在手推杆上设有可以滑动的互锁滑套,所述互锁滑套上靠近手推杆的部位设置有锁定槽,所述在第一摆杆上对应于锁定槽的部位上固定有向外伸出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进入锁定槽内,通过滑动互锁滑套可使定位柱与锁定槽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手推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架内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壳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兜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兜架的后部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关节的第一转动壳的上还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托住兜架的底部。
CN202021993163.1U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Active CN215205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3163.1U CN215205040U (zh)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3163.1U CN215205040U (zh)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5040U true CN215205040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1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3163.1U Active CN215205040U (zh)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5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0280B (zh) 一种可自动收车的童车车架
TW202321086A (zh) 車架鎖定機構、背靠釋鎖機構及嬰兒車
EP3712033B1 (en) Baby stroller frame
CN205292748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
US7063340B1 (en) Folding collapsible golf cart
CN111717267A (zh) 一种折叠婴儿车的车架和婴儿车
CN215205040U (zh) 一种旋转关节、旋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手推车
CN210416703U (zh) 一种便于折叠和换向的手推童车
CN207843027U (zh) 一种婴儿车
CN210653254U (zh) 一种童车骨架
CN207943079U (zh) 一种联动折叠式童车
CN209833732U (zh) 可折叠儿童推车
CN212556456U (zh) 折叠婴儿车的车架和婴儿车
CN219651247U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07776641B (zh) 推车车架
CN21524507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1167045U (zh) 一种童车车架
CN216833860U (zh) 一种可折叠儿童车
CN220924240U (zh) 儿童推车
CN220615918U (zh) 一种可折叠车架及具有可折叠车架的童车
CN22000987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2828632U (zh) 一种可折叠婴儿车
CN214776130U (zh) 一种婴儿车
CN215851421U (zh) 一种联动收合的婴儿手推车
CN211844593U (zh) 一种可自动收合的童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