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5730U - 电能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能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5730U
CN215185730U CN202121085477.6U CN202121085477U CN215185730U CN 215185730 U CN215185730 U CN 215185730U CN 202121085477 U CN202121085477 U CN 202121085477U CN 215185730 U CN215185730 U CN 215185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eams
bus
mount
genera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54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和平
胡平
康树峰
张维波
仝志红
金海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854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5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5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5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包括设于塔筒内的多个电能传输单元;每个电能传输单元包括上部固定架、侧扶固定架和至少一条母线段,相邻两个电能传输单元的母线段通过软连接头连接,其中所述母线段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部固定架与塔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母线段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上部固定架上,所述侧扶固定架与塔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母线段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侧扶固定架上,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减少母线的震动,从而有利于保证母线连接处的可靠性,提高母线的抗震性能,降低电力运输故障的几率。

Description

电能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塔筒内一般使用母线进行输电,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受风力的影响母线容易产生震动或者随塔筒的震动而震动,而母线的频繁震动尤其是较大幅度的震动,容易造成母线连接处发生磨损、松动甚至脱落,从而造成电力运输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能传输装置,能够减少母线的震动,从而有利于保证母线连接处的可靠性,提高母线的抗震性能,降低电力运输故障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包括设于塔筒(A)内的多个电能传输单元(10);
每个电能传输单元(10)包括上部固定架(12)、侧扶固定架(13)和至少一条母线段(11),相邻两个电能传输单元(10)的母线段(11)通过软连接头(14)连接,其中所述母线段(11)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部固定架(12)与塔筒(A)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母线段(11)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上部固定架(12)上,所述侧扶固定架(13)与塔筒(A)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母线段(11)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侧扶固定架(13)上。
其中,所述上部固定架(12)包括两条支撑杆(121)和至少一组横梁组(122),每组所述横梁组(122)包括两个横梁(1221);
所述支撑杆(121)的一端固定在塔筒(A)的与所述母线段(11)的上端部位置对应的内壁上,两条所述支撑杆(12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横梁(12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支撑杆(121)上;每组所述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间留有用于穿过母线段(11)的空隙,所述两个横梁(1221)对穿过所述空隙的母线段(11)的上端部形成固定作用。
其中,每组所述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夹持母线段(11)的上端部,和/或每组所述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与母线段(11)的上端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杆(121)包括朝向塔筒(A)顶端的顶面(1211)和朝向塔筒(A)底端的底面(1212),所述横梁(12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所述支撑杆(121)的顶面(1211)上;
所述上部固定架(12)还包括两条辅助支架(123),每条辅助支架(123)的一端对应与一条支撑杆(121)的底面(1212)连接,辅助支架(123)的另一端固定在塔筒(A)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横梁(1221)和所述支撑杆(121)的顶面(1211)之间设置有减震垫(124)。
其中,所述上部固定架(12)还包括两条加强梁(125),所述加强梁(12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所述支撑杆(1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至少一组横梁组(122)位于两条加强梁(125)之间。
其中,所述加强梁(125)与支撑杆(121)为一体成型件。
其中,所述侧扶固定架(13)包括与塔筒(A)内壁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架(131),所述两个支撑架(13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担(132),所述每个横担(13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抱箍(133),所述抱箍(133)用于对所述母线段(11)进行限位固定。
其中,所述抱箍(133)与所述横担(132)之间设置有垫片。
其中,所述横担(132)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抱箍(133)上设置有螺孔,藉由一螺栓(134)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螺孔将所述抱箍(133)和所述横担(1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呈扁孔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母线段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采用上部固定和侧扶固定架进行固定,从而分别固定母线段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由此能够减少母线的震动,从而有利于保证母线连接处的可靠性,提高母线的抗震性能,降低电力运输故障的几率。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单元与塔筒结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单元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部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电能传输单元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单元的仰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电能传输装置、10电能传输单元、11母线段、111接线端子、12上部固定架、121支撑杆、1211顶面、1212底面、1213凹槽、122横梁组、1221横梁、1222第一螺栓、123辅助支架、124减震垫、125加强梁、13侧扶固定架、131支撑架、132横担、133抱箍、134螺栓、14软连接头、15螺丝、A塔筒、B第一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传输装置,适合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
该电能传输装置100包括设于塔筒A内的多个电能传输单元10,如图1示意出了两个电能传输单元10,每个电能传输单元10包括母线段11、上部固定架12和侧扶固定架13,母线段11的数量为至少一条,其中相邻两个电能传输单元10的母线段11通过软连接头14连接。其中,母线段11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母线段11的上端部是指母线段11靠近塔筒顶端的一端部,下端部是指母线段11靠近塔筒底端的另一端部。
其中,上部固定架12与塔筒A的内壁固定连接,母线段11的上端部固定在上部固定架12上,侧扶固定架13与塔筒A的内壁固定连接,母线段11的下端部固定在侧扶固定架13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通过在母线段1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用上部固定架和侧扶固定架进行固定,从而有利于减少母线段11的震动,由此有利于保证母线连接处的可靠性,提高母线的抗震性能,降低电力运输故障的几率。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塔筒A可以包括由下向上依次相连的多个塔筒段,每个电能传输单元10对应设于一个塔筒段内,最上端塔筒段内的母线段11通过进线连接结构连接风机的出线扭缆,最下端塔筒段内的母线段11通过出线连接结构连接变流柜的进线电缆,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其中,在一条母线段11为一体式结构,即一条母线段11为一条整体的母线,而并非拼接结构,也就是位于一个塔筒段内的母线段11都是一体式结构,从而只需采用软连接头14对相邻塔筒段内的母线段进行连接,由此可以大大减少母线段的连接节点。
其中,母线段11包括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的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的绝缘层,质量轻、集肤效应系数小。软连接头14包括由铜材或铝合金制成的导体层及包覆在导体层外的绝缘层,方便调整安装距离且能够适应震动环境。
其中,母线段1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有接线端子111,接线端子111的一端为平板状且开设有通孔,方便螺丝连接,软连接头14与接线端子111通过螺丝15紧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上部固定架12包括两条支撑杆121和至少一组横梁组122,每组横梁组122包括两个横梁1221,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意的实施例中,该上部固定架12包括两组横梁组122。
其中,支撑杆121的一端固定在塔筒A的与母线段11的上端部位置对应的内壁上。两条支撑杆121相对间隔设置,该两条支撑杆121位于塔筒A的同一径向平面内。横梁12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支撑杆121上,因此,两组横梁组122中的一共四个横梁1221是沿支撑杆121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每组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间留有用于穿过母线段11的空隙,并在母线段11穿过同一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间的空隙时,同一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对母线段11的上端部形成固定作用。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固定架12能够实现对母线段11的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并且支撑杆121固定在塔筒A的与母线段11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因此横梁1221是对母线段11的上端部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母线段11的抗震性能。
其中,同一组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间的空隙具有宽度和长度,该空隙的宽度大小可以配置为能够容纳一条母线段11,或者也可以容纳多条母线段11,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该空隙的长度方向与横梁1221的长度方向相同,该空隙的长度大小可以配置为能够容纳多条母线段11,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容纳3条母线段11,3条母线段11沿横梁12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从而,当具有两组横梁组122时,两组横梁组122总共能够固定6条母线段11,该6条母线段11呈两行三列分布在上部固定架12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横梁组122的两个横梁1221用于夹持母线段11的上端部,从而实现对母线段11的上端部的固定,即横梁1221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母线段11的上端部。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螺栓将横梁1221和母线段11固定。具体地,每组横梁组12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螺栓1222,横梁12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B,母线段11的上端部上设有与第一贯穿孔B一一对应的第二贯穿孔(图未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栓1222、第一贯穿孔B和第二贯穿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更具体地,第一贯穿孔B有6个,第一螺栓1222和第二贯穿孔也有6个,其中,第一螺栓1222自同一横梁组122中的一个横梁1221的第一贯穿孔B穿过,然后依次经过母线段11的上端部上的第二贯穿孔和另一个横梁1221的第一贯穿孔,从而将母线段11的上端部与横梁1221固定。其中,第一贯穿孔B和第二贯穿孔可以是螺纹孔,从而与第一螺栓1222螺纹连接以实现母线段11的上端部和横梁1221的固定,或者也可以在第一螺栓1222的两端设置螺母从而通过拧紧螺母以将母线与横梁1221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母线段11的上端部和横梁1221的两种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固定,也可以两种组合一起固定,即横梁1221既对母线段11的上端部具有夹持作用,同时也通过螺接的方式与母线段11的上端部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软连接头14与母线段11通过螺丝15连接在一起,螺丝15可能会有部分露出于母线段11外,此时两个横梁1221间的空隙可以配置为使得母线段11通过螺丝15悬挂在横梁1221上,即该空隙的宽度小于外露的螺丝15的长度与母线段11厚度的总和,螺丝15为挂在横梁1221上。当然,螺丝15也可以不与横梁1221接触,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支撑杆121包括朝向塔筒顶端的顶面1211和朝向塔筒底端的底面1212,横梁12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支撑杆121的顶面1211上。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横梁1221的两端也可以是固定在两条支撑杆1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其中,横梁1221与支撑杆12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
进一步地,上部固定架12还包括两条辅助支架123,每条辅助支架123的一端对应与一条支撑杆121的底面1212连接,辅助支架123的另一端固定在塔筒的内壁上。其中,辅助支架123与支撑杆121的底面1212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支撑杆121的中间位置,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位置,从而辅助支架123和支撑杆121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以支撑母线段11,有利于提高上部固定架12的稳定性。
其中,在横梁1221和支撑杆121的顶面1211之间设置有减震垫124。减震垫124例如可以是海绵垫、橡胶垫或者弹簧垫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设置减震垫124,可以对母线段11的震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母线的抗震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支撑杆121可以是凹槽结构,具有凹槽1213,支撑杆121的顶面为该凹槽结构的其中一外侧壁表面,支撑杆121的底面为凹槽结构的另一外侧壁表面。通过将支撑杆121设置为凹槽结构,可以减轻支撑杆121的重量。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部固定架12,还可以包括两条加强梁125,加强梁12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支撑杆1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从而有利于提高上部固定架12的稳定性。其中,所有横梁组122均位于两条加强梁125之间。
可选地,支撑杆121和加强梁125可以是一体成型件,当然,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当为分体式结构时,支撑杆121和加强梁125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中,通过设置横梁组122用以在塔筒A顶端固定母线,该结构安装简便,母线布线整齐,且有利于提高母线的抗震性能,可靠性高。
进一步结合图2和图3,侧扶固定架13包括与塔筒A内壁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架131,两个支撑架13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担132,每个横担13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抱箍133,抱箍133用于对母线11进行限位固定。
同样的,对于侧扶固定架13中横担132以及横担132上的抱箍133的数量不作限制,只需满足前后并排设置的横担132数量与横梁组122的数量相同、每个横担132上设置的抱箍133的数量与平行排列的母线11的数量相同。示例性的,抱箍133与横担132之间是通过螺栓134固定连接,此时更优选的,抱箍133与横担132之间还设置有垫片,该垫片上设置有穿孔,该穿孔用于穿过固定横担132和抱箍133的螺栓134。其中,该垫片例如可以是金属垫片、橡胶垫片或者海绵垫片等。
其中,横担132上设置有固定孔,抱箍133上设置有螺孔,螺栓134穿过固定孔和螺孔将抱箍133和横担132固定连接。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横担132上设置的固定孔例如可以是呈扁孔状,扁孔状结构可使得螺栓134可沿扁孔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螺栓134可随抱箍133中母线段11的热胀冷缩而上下(沿扁孔长度方向)滑动,避免因母线热胀冷缩而导致的开裂,不但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抱箍133可以是金属或塑料等材质,另外抱箍133也可以是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栓紧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100中,母线段1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通过上部固定架12和侧扶固定架13固定在塔筒A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传输电能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10)

1.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塔筒(A)内的多个电能传输单元(10);
每个电能传输单元(10)包括上部固定架(12)、侧扶固定架(13)和至少一条母线段(11),相邻两个电能传输单元(10)的母线段(11)通过软连接头(14)连接,其中所述母线段(11)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部固定架(12)与塔筒(A)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母线段(11)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上部固定架(12)上,所述侧扶固定架(13)与塔筒(A)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母线段(11)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侧扶固定架(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架(12)包括两条支撑杆(121)和至少一组横梁组(122),每组所述横梁组(122)包括两个横梁(1221);
所述支撑杆(121)的一端固定在塔筒(A)的与所述母线段(11)的上端部位置对应的内壁上,两条所述支撑杆(12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横梁(12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支撑杆(121)上;每组所述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间留有用于穿过母线段(11)的空隙,所述两个横梁(1221)对穿过所述空隙的母线段(11)的上端部形成固定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夹持母线段(11)的上端部,和/或每组所述横梁组(122)中的两个横梁(1221)与母线段(11)的上端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1)包括朝向塔筒(A)顶端的顶面(1211)和朝向塔筒(A)底端的底面(1212),所述横梁(12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所述支撑杆(121)的顶面(1211)上;
所述上部固定架(12)还包括两条辅助支架(123),每条辅助支架(123)的一端对应与一条支撑杆(121)的底面(1212)连接,辅助支架(123)的另一端固定在塔筒(A)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21)和所述支撑杆(121)的顶面(1211)之间设置有减震垫(1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架(12)还包括两条加强梁(125),所述加强梁(12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所述支撑杆(1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至少一组横梁组(122)位于两条加强梁(12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125)与支撑杆(121)为一体成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扶固定架(13)包括与塔筒(A)内壁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架(131),所述两个支撑架(13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担(132),所述每个横担(13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抱箍(133),所述抱箍(133)用于对所述母线段(11)进行限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133)与所述横担(132)之间设置有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132)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抱箍(133)上设置有螺孔,藉由一螺栓(134)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螺孔将所述抱箍(133)和所述横担(1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呈扁孔状。
CN202121085477.6U 2021-05-19 2021-05-19 电能传输装置 Active CN215185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5477.6U CN215185730U (zh) 2021-05-19 2021-05-19 电能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5477.6U CN215185730U (zh) 2021-05-19 2021-05-19 电能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5730U true CN21518573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5477.6U Active CN215185730U (zh) 2021-05-19 2021-05-19 电能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5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6080B1 (en) Bus bar mounting arrangement
SU1405711A3 (ru) Стат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US9685771B2 (en) Space dampers for four-conductors bundles
CN215378812U (zh) 一种预应力索桁架光伏支架
CN215185730U (zh) 电能传输装置
US10243340B2 (en) Space dampers for four-conductors bundles
CN106785517B (zh) 一种连接金具及使用该连接金具的换流站
CN215185711U (zh) 一种用于风电塔筒母线的固定结构
CN212968975U (zh) 风电管型母线连接结构
CN215498154U (zh) 一种用于母线的侧扶结构
CN215990634U (zh) 具有檩条结构的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US3443019A (en) Spacer damper
CN214741880U (zh) 一种风电塔筒母线支撑结构
JP5205813B2 (ja) 耐張がいし装置
CN115247631A (zh) 一种风电塔筒母线支撑结构
CN212968976U (zh) 风电管型母线安装结构
CN114257166A (zh) 一种预应力索桁架光伏支架施工方法
RU2099613C1 (ru) Амортиз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16981465U (zh) 一种母线安装结构
CN21686692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竖向电缆的固定装置
CN217036684U (zh) 一种阻尼型管母线配重金具
CN216598910U (zh) 一种绝缘耐张线夹
CN220849046U (zh) 一种绝缘横担
CN203799765U (zh) 500kV线路铝合金导线用水平排列三联布置方式绝缘子串
CN219592107U (zh) 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电缆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