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2468U -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2468U
CN215172468U CN202121002196.XU CN202121002196U CN215172468U CN 215172468 U CN215172468 U CN 215172468U CN 202121002196 U CN202121002196 U CN 202121002196U CN 215172468 U CN215172468 U CN 215172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rive
air inlet
outdoo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21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磊
邢飞虎
刘东旭
农佳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21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2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2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2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所述混风阀安装于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二者均连接于所述混风阀,室外空气可经所述室外通风管道引入所述混风阀,所述混风阀包括驱动部和调节部,并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调节部动作,以调节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采用如上结构,新风机可以通过控制混风阀的驱动部,来调节进风口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进而改变新风机从室内和室外的进风比例,引入空气的温度能够根据进风比例自由调节,降低了新风机的能耗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
而在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新风机从室外引入空气会造成室内温度不稳定,例如冬天时室外为零下十度,室内为二十度,当新风机从室外引入空气时,会导致室内气温迅速降低,使室内温度达不到供暖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新风机内部额外设置电加热装置,以将室外空气温度加热至与室内温度相同,但该种方式耗电较大,造成新风机使用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能够调节进入室内空气温度的新风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能够调节进入室内空气温度的新风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风阀,安装于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二者均连接于所述混风阀,室外空气可经所述室外通风管道引入所述混风阀,所述混风阀包括驱动部和调节部,并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调节部动作,以调节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采用如上结构,新风机可以通过控制混风阀的驱动部,来调节进风口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进而改变新风机从室内和室外的进风比例,引入空气的温度能够根据进风比例自由调节,降低了新风机的能耗与成本。
可选地,所述混风阀设有壳体,所述调节部为所述壳体,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壳体转动,以调节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齿轮,所述壳体侧壁下沿设有与所述齿轮相配合的齿条,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转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新风机,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底部下方,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壳体转动,以调节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传动摆臂,所述传动摆臂设置有凸块,所述进风口内沿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卡槽,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摆臂转动,使所述凸块带动所述卡槽转动。
可选地,所述混风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封闭区域,所述调节部为摇臂,所述摇臂分隔所述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封闭区域还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设置于所述摇臂的两侧,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摇臂摆动,使调节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的连通比例。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齿轮,所述壳体还设置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为弧形结构,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摇臂沿所述齿条摇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混风阀,所述混风阀为上文中所描述的混风阀;所述新风机能够通过所述混风阀,调整其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进风配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混风阀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机的爆炸图。
图1-6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壳体、11齿条、12进风口、13摇臂、14第一风口、15第二风口、2驱动部、21齿轮、22传动摆臂、221凸块、3风机电机、4叶轮、5光电开关、6壳体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风阀,安装于新风机,新风机包括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二者均连接于混风阀,室外空气可以经过室外通风管道引入混风阀,混风阀包括驱动部2和调节部,并开设有进风口12,驱动部2能够驱动调节部动作,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采用如上结构,新风机可以通过控制混风阀的驱动部2,调节混风阀2的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在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相差较大时,可以将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减小,室内进风管道的连通比例增大,从室外引入新风机内的较小流量空气会与室内引入的较大流量空气相混合,使新风机引入室内的空气温度接近于室内空气温度,引入新风的整体过程能耗较低。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和调节部的结构与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均不做限定,只要进风口12能够由驱动部2驱动调节部动作带动的方式进行旋转,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出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便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混风阀设置有壳体1,调节部即为该壳体1,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驱动部2能够驱动壳体1转动,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具体的,驱动部2安装于新风机,壳体1为圆桶状结构,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的侧壁,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分别位于壳体1的两侧,驱动部2能够驱动转动,带动壳体1旋转,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其中,驱动部2和壳体1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驱动部2能够驱动壳体1转动,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即可。
另外,室内出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形式不限于管道,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侧壁周向外侧均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各占壳体1周向的180度,二者之间不互通,其中一部分为与室内连通的室内出风管道,另一部分为与室外连通的室外通风管道。
需要注意,进风口12的大小应适中,若进风口12过小,则会导致混风阀无法满足新风机的进风需求,还会增加进风所需的能耗;若进风口12过大,则会导致混风阀无法使进风口12单独与室内进风管道或室外通风管道连通,即无法只从室内进风管道或室外通风管道进风,无法满足新风机的使用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2的大小壳体1侧壁的三分之一,即开设于壳体1侧壁的120度开口,该大小既能够满足新风机的进风需求,也能够满足新风机调节连通比例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2包括齿轮21,壳体1侧壁下沿设置有与齿轮21相配合的齿条11,驱动部2能够驱动齿轮21转动,带动齿条11转动,图1中齿条11沿壳体1周向外缘设置,齿条11长度可以根据壳体1的转动调节区间进行设置,图1中齿条11大致布置在180度。
具体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中心固定于新风机内,其整体可以绕中心旋转,驱动部2还包括电机,电机与新风机固定连接,该电机能够驱动齿轮21旋转,由于齿轮21固定于电机,所以齿轮21能够带动齿条11转动,以带动壳体1整体随之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光电开关5,光电开关5能够检测进风口12是否转动到位,以调节与室内出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混风阀的爆炸图。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驱动部2安装于新风机,混风阀设置有壳体1,调节部即为该壳体1,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连通至壳体1的底部下方,驱动部2能够驱动壳体1转动,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进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具体的,如图3所示,壳体1底部下方连接有分别连通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相互隔离,并以壳体1的中心线为分界,分别设置于该中心线的两侧,壳体1底部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12,驱动部2能够驱动壳体1转动,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壳体安装座6,安装于新风机,壳体安装座6为筒状结构,其中心设有能够支撑壳体1中心轴的支撑框架,壳体1为圆盘状结构,安装于壳体安装座6内,壳体1能够通过中心轴与壳体安装座6的支撑框架配合,与壳体安装座6相对转动,壳体1中心线的一侧设有若干贯通的镂空结构,该镂空结构即为进风口12。
壳体安装座6下端连接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分隔设置于壳体1底部下方、中心线的两侧,两者之间不互通,驱动部2能够驱动壳体1在壳体安装座6内转动,进风口12同样随之转动,由于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底部、中心线的一侧,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分别设置于壳体1底部下方、中心线的两侧,故在进风口12转动时,其能够只与第一风口14连通,或者只与第二风口15连通,亦或与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均连通,并通过进风口12转动的角度,来调节与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的连通比例。
可以理解,驱动部2和壳体1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驱动部2能够带动壳体1转动,以调节进风口12与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的连通比例即可。同样的,进风口12的形状及结构本实用新型也不做限定,只要其设置范围包含在壳体1中心线的一侧,并且能够通过转动来调节与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的连通比例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安装座6是壳体1的支撑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证壳体1能够正常转动,若壳体1在转动时倾斜摆动,则可能导致其脱离正常工作时所在的位置,甚至导致混风阀无法正常工作,壳体安装座6能够防止壳体1在转动时出现上述的情况,当然,只要壳体安装座6能够实现以上功能,无论其采用何种结构,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2包括传动摆臂22,传动摆臂22设置有凸块221,进风口12内沿设置有与凸块221相配合的卡槽,驱动部2能够驱动传动摆臂22转动,使凸块221带动卡槽转动。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传动摆臂22为杆状结构,设置于壳体安装座6下端,其中心设置有转动轴,该转动轴能够与壳体安装座6中心的支撑框架相配合,绕支撑框架转动。传动摆臂22杆状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凸块221,该凸块221可以穿过壳体安装座6,与上端设置于进风口12内沿的卡槽相抵接,传动摆臂22转动轴处设置有电机,电机可以驱动传动摆臂22转动,以带动壳体1转动。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摆臂22只在一端设置有凸块221,在驱动壳体1向一个方向转动后,若想使壳体1朝向相反方向转动,则传动摆臂22需要转动180度,与设置于进风口12另一侧的卡槽相抵接,带动壳体1向相反方向转动。而在实际应用中,传动摆臂22可以在杆状结构的两端均设置凸块221,两个凸块221能够使壳体1与传动摆臂22保持相对固定,在向相反方向转动时,传动摆臂22无需转动180度,即可直接带动壳体1。
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也设置有光电开关,光电开关能够检测进风口12是否转动到位,以调节与室内出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请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混风阀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有封闭区域,调节部为摇臂13,摇臂13分隔封闭区域,封闭区域连通进风口12,封闭区域还设有分别连通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第一风口14、第二风口15,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设置于摇臂13的两侧,驱动部2驱动摇臂13摆动,使调节进风口12与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的连通比例。
具体如图4所示,摇臂13的后端铰接于壳体1,前端由驱动部2驱动向两侧摆动,即摇臂13整体绕后端固定处摇摆;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摇臂13的上下两侧与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相密封,摇臂13将壳体1内部的封闭区域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第一风口14连通,另一部分与第二风口15连通,当摇臂13摇动至最左端,即偏向于第一风口14时,进风口12完全处于摇臂13的右侧,进风口12可以与右侧的第二风口15相连通;当摇臂13摇动至最右端,即偏向第二风口15时,进风口12完全处于摇臂13的左侧,进风口12可以与左侧的第一风口14相连通。当然,摇臂13还可以位于中间位置,在该状态下,进风口12能够与第一风口14和第二风口15均连通。新风机可以通过控制摇臂13的位置,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其中,驱动部2还可以设置在摇臂13的其他位置,例如设置于摇臂13的中部或后端,驱动部2同样可以驱动摇臂13向两侧摆动,本实施方式中的设置方式力矩较大,驱动部2驱动摇臂13所需的力较小,成本较低。
驱动部2和调节部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驱动部2能够带动调节部移动,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即可。
另外,进风口12可以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顶部或其他位置,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进风口12的大小应适中,使其能够处于摇臂13的转动范围内,摇臂13应能够将进风口12完全分隔至与第一风口14或第二风口15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2包括齿轮,壳体1还设置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11,齿条11为弧形结构,驱动部2能够驱动齿轮带动摇臂13沿齿条11摇摆。
具体如图4所示,齿条11为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弧形结构,固定连接于壳体1,齿条11设置于摇臂13的前端,驱动部2还包括电机,电机与摇臂13的前端固定连接,电机驱动齿轮旋转,由于齿轮固定于电机,所以齿轮能够带动摇臂13的前端沿齿条11摇动,以带动摇臂13整体摇摆。图4中,壳体内设置立板,立板的两端相接到壳体1的侧壁内周,以形成封闭区域,摇臂13位于封闭区域内,其中,齿条11的弧形结构为立板的一部分。
同样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设置有光电开关,光电开关能够检测摇臂13是否摇动到位,以调节与室内出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请参考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混风阀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类似,驱动部2安装于新风机,调节部即为壳体1,壳体1为圆桶状结构,,壳体1的侧壁下沿外侧设置有齿条11,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的侧壁,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驱动部2能够驱动壳体1转动,带动壳体1旋转,以调节进风口12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两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齿条11下端还设置有凹槽(图中未示出),该凹槽能够与下方连接的排风阀相配合,在驱动部2转动混风阀的同时,还能够驱动下方排风阀转动,以控制排风阀的出风方向。除此以外,本实施方式与本实施例第一种实施方式均相同,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机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混风阀,新风机能够通过混风阀调整其才能够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进风配比。该混风阀为上文中所描述的混风阀,由于混风阀已经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包含混风阀的新风机,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包括风机电机3和叶轮4,二者能够将室外或室内的空气经混风阀引入新风机内部,图6中的结构是以混风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例,风机电机3和叶轮4均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新风机能够通过调节混风阀从室内和室外引入空气的比例,来调节从室外引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室内与室外具有温度差所带来的干扰。
而且,新风机除能够调节引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外,还可以调节引入空气的湿度、二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或洁净程度等,如需调节上述各项参数,新风机内需设置有对应参数的检测模块,用以分别检测室内和室外的对应参数,检测并获取到参数数据后,新风机同样可以通过调节混风阀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从而调节引入室内空气的对应参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混风阀,安装于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二者均连接于所述混风阀,室外空气可经所述室外通风管道引入所述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阀包括驱动部(2)和调节部,并开设有进风口(12),所述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调节部动作,以调节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阀设有壳体(1),所述调节部为所述壳体(1),所述进风口(12)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驱动部(2)驱动所述壳体(1)转动,以调节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安装于所述新风机,所述进风口(1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所述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壳体(1)转动,以调节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包括齿轮(21),所述壳体(1)侧壁下沿设有与所述齿轮(21)相配合的齿条(11),所述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齿轮(21)带动所述齿条(1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安装于所述新风机,所述进风口(1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连通至所述壳体(1)的底部下方,所述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壳体(1)转动,以调节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连通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包括传动摆臂(22),所述传动摆臂(22)设置有凸块(221),所述进风口(12)内沿设有与所述凸块(221)配合的卡槽,所述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摆臂(22)转动,使所述凸块(221)带动所述卡槽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阀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有封闭区域,所述调节部为摇臂(13),所述摇臂(13)分隔所述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连通所述进风口(12),所述封闭区域还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室内进风管道和所述室外通风管道的第一风口(14)、第二风口(15),所述第一风口(14)和所述第二风口(15)设置于所述摇臂(13)的两侧,所述驱动部(2)驱动所述摇臂(13)摆动,使调节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第一风口(14)和所述第二风口(15)的连通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包括齿轮(21),所述壳体(1)还设置有与所述齿轮(21)配合的齿条(11),所述齿条(11)为弧形结构,所述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齿轮(21)带动所述摇臂(13)沿所述齿条(11)摇摆。
9.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混风阀,所述混风阀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混风阀;
所述新风机能够通过所述混风阀,调整其从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外通风管道的进风配比。
CN202121002196.X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Active CN215172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2196.XU CN215172468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2196.XU CN215172468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2468U true CN21517246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8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2196.XU Active CN215172468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24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151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7006310A (zh) * 2023-10-07 2023-11-07 深圳市恒永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设备用的切换阀切换补偿方法、装置及分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151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7006310A (zh) * 2023-10-07 2023-11-07 深圳市恒永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设备用的切换阀切换补偿方法、装置及分析设备
CN117006310B (zh) * 2023-10-07 2024-01-19 深圳市恒永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设备用的切换阀切换补偿方法、装置及分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72468U (zh) 一种混风阀和新风机
EP3193088B1 (en) Upright air conditioner with swing louvers
CN101101008B (zh) 离心式风机及具有室内空气净化功能的新风装置
US7204096B2 (en) Indoor apparatus for air conditioner
US20180335222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213983780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CN206514388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WO2022242113A1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0876521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765565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13124520A (zh) 一种排风阀、新风机和新风机的自清洁方法
CN111089083A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751500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0876520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490131U (zh) 一种排风阀和新风机
CN203501371U (zh) 换气装置
CN110017601A (zh) 风暖换气一体机
CN210267513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103153U (zh) 一种具有嵌套式弧形框板的空调导风装置
CN114893845B (zh) 新风机
CN219735545U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空调
CN211601005U (zh) 一种空间布局合理的新风装置
CN2189727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68539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1575261U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