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63141U -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63141U
CN215163141U CN202120915509.4U CN202120915509U CN215163141U CN 215163141 U CN215163141 U CN 215163141U CN 202120915509 U CN202120915509 U CN 202120915509U CN 215163141 U CN215163141 U CN 215163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ositioning
component
driv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155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威扬
向明勋
徐政锋
蔡国双
齐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iru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iru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iru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iru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155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63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63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63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以解决夹持装置夹取零件时,不能精准定位、夹持,导致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存在误差,造成零件表面形成的熔覆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上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定位机构以及控制器。夹持机构包括移动构件以及与移动构件连接的夹持构件。移动构件、夹持构件和定位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夹持构件用于对零件进行预夹持,移动构件用于在夹持构件对零件预夹持后,将夹持构件和零件移动至定位机构处。当夹持构件和零件移动至定位机构处后,定位机构用于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夹持构件还用于夹紧基准面调整后的零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夹持装置的加工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作零件过程中,需要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小于1mm的熔覆层。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六轴机器人以及设置在六轴机器人上的两轴定位机,对零件进行夹取搬运,之后再利用激光熔覆设备对夹持中的零件进行处理,以在零件表面形成熔覆层。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在夹取零件的过程中,不能精准的定位、夹持零件,导致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存在误差,进而造成零件表面形成的熔覆层厚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用于精准夹持零件,减小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的误差,在零件表面形成厚度合格的熔覆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用于夹持零件。上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定位机构以及控制器。夹持机构包括移动构件以及与移动构件连接的夹持构件。移动构件、夹持构件和定位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夹持构件用于对零件进行预夹持,移动构件用于在夹持构件对零件进行预夹持后,将夹持构件和零件移动至定位机构处。当夹持构件和零件移动至定位机构处后,定位机构用于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夹持构件还用于夹紧基准面调整后的零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中,由于夹持机构包括移动构件和夹持构件,上述夹持构件可以用于对零件进行预夹持。接着,利用上述移动构件可以将预夹持的零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定位机构处。再利用上述定位机构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此时有利于夹持机构在夹取零件的过程中,对零件的基准面进行精确的定位,以便于夹持机构准确的夹正夹准该零件。由于夹持机构可以准确夹持上述基准面调整后的零件,基于此,当移动构件带动夹持构件和夹正夹准的零件移动到激光熔覆设备处后,只要使移动构件与激光熔覆设备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符合要求,即可确保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符合要求。具体的,当夹持构件将零件夹正夹准后,可以减小或消除零件相对于夹持构件之间的角度误差,进而可以减小或消除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的角度误差。应理解,上述激光熔覆设备的位置,激光熔覆设备和移动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均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基于此,通过减小或消除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的误差,可以确保在零件表面形成厚度均匀、合格的熔覆层。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仅由夹持机构、定位机构和控制器三个部分构成,使得夹持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精准定位、夹持零件,节约工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夹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工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持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关于夹持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7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7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7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关于定位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冲头,10为夹持部,11为定位部,2为夹持机构,20为移动构件,21为夹持构件,210为夹持组件,2100为夹持件,211为执行件,212为连接端口,3为定位机构,30为第一驱动构件,31为第一定位构件,310为第一定位组件,311为第二定位组件,312为调整面,4为气滑环,5为激光熔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制作零件过程中,需要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小于1mm的熔覆层。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六轴机器人以及设置在六轴机器人上的两轴定位机,对零件进行夹取搬运,之后再利用激光熔覆设备对夹持中的零件进行处理,以在零件表面形成熔覆层。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在夹取零件的过程中,不能精准的定位、夹持零件,导致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存在误差,进而造成零件表面形成的熔覆层厚度不均匀。
例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零件通常是堆放或散落在初始区域。当利用夹持装置夹持零件时,夹持装置不易夹持到预设位置,致使零件被夹偏。由于夹持装置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通常是固定的,此时会导致夹持装置夹持的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之间存在误差,进而造成零件表面形成的熔覆层厚度不均匀。应理解,这里的预设位置是指,零件在初始处理过程中不参与加工的位置,并且夹持该位置可以将零件夹正、夹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用于夹持零件。上述零件可以是冲头。下面以冲头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不作为限定。
参见图1,上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2、定位机构3以及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夹持机构2包括移动构件20以及与移动构件20连接的夹持构件21。移动构件20、夹持构件21和定位机构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夹持构件21用于对零件进行预夹持,移动构件20用于在夹持构件21对零件进行预夹持后,将夹持构件21和零件移动至定位机构3处。当夹持构件21和零件移动至定位机构3处后,定位机构3用于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夹持构件21还用于夹紧基准面调整后的零件。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夹持构件21在夹持零件时会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的截面形状,可以与零件待夹持部分的截面形状相同。此时有利于夹持构件21稳定夹持零件,避免零件从夹持空间中脱落。同时当零件待夹持部分完全位于夹持空间时,表示零件被夹正夹准,有利于辅助夹持装置夹正夹准零件。上述定位机构3在调整零件的基准面时,会形成调整空间。调整空间的截面形状,可以与零件调整时夹持部分的截面形状相同。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零件为冲头1。冲头1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为圆柱状。具体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一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部分的长度。上述冲头1的第一部分具有夹持部10,在实际夹持过程中,夹持构件21通过夹持冲头1的夹持部10,以夹紧该零件。基于此,为了使夹持构件21夹正夹准冲头1,夹持空间的截面形状与冲头1的夹持部10的截面形状相同。例如,夹持构件21具有的夹持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纵截面形状为矩形。冲头1中第二部分靠近第一部分的位置为定位部11,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定位机构3通过夹持冲头1的定位部11,将冲头1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为了便于定位机构3调整零件的基准面,定位空间的截面形状与冲头1的定位部11的截面形状相同。例如,定位机构3的定位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纵截面形状为矩形。
参见图1,上述移动构件20和夹持构件21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是螺栓连接、卡接、焊接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构件20和夹持构件21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不仅便于安装,同时也便于拆卸。基于此,有利于后期检修,更换构件。上述移动构件20可以是导轨和丝杆组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可运动的机械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带动夹持构件21运动即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移动构件20既可以带动夹持构件21做不同方向的直线运动,又可以带动夹持构件21做不同方向的转动。
参见图1,上述夹持机构2和定位机构3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控制器可以是电脑或其他装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中,由于夹持机构2包括移动构件20和夹持构件21,上述夹持构件21可以用于对零件进行预夹持。接着,利用上述移动构件20可以将预夹持的零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定位机构3处。再利用上述定位机构3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此时有利于夹持机构2在夹取零件的过程中,对零件的基准面进行精确的定位,以便于夹持机构2准确的夹正夹准该零件。由于夹持机构2可以准确夹持上述基准面调整后的零件,基于此,当移动构件20带动夹持构件21和夹正夹准的零件移动到激光熔覆设备5处后,只要使移动构件20与激光熔覆设备5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符合要求,即可确保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5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符合要求。具体的,当夹持构件21将零件夹正夹准后,可以减小或消除零件相对于夹持构件21之间的角度误差,进而可以减小或消除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5之间的角度误差。应理解,上述激光熔覆设备5的位置,激光熔覆设备5和移动构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均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基于此,通过减小或消除零件与激光熔覆设备5之间的误差,可以确保在零件表面形成厚度均匀、合格的熔覆层。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仅由夹持机构2、定位机构3和控制器三个部分构成,使得夹持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精准定位、夹持零件,节约工作时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5和图6,上述夹持构件21可以包括夹持组件210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驱动组件(图5和图6中未示出)。由于驱动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此时可以利用控制器远程控制驱动组件的启动或关闭,不需要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在工作现场监工,节省了人力,同时利用控制器远程控制还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当工作人员操作多个不同的控制器时,可以同时控制多个不同的夹持装置工作或停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见图2、图6至图10,上述夹持组件2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2100。上述夹持件2100的形状、材质、规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稳定夹持零件即可。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10包括三个夹持件2100。由于零件为冲头1,冲头1的第一部分为圆柱状。上述三个夹持件2100在夹持零件时形成的夹持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纵截面形状为矩形。为了更好的夹持冲头1,夹持冲头1的夹持面的形状与冲头1的第一部分外侧形状相同。
参见图5和图6,至少两个夹持件2100均与驱动组件的第一端驱动连接,用于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预夹持或夹紧零件。上述驱动组件为至少两个夹持件2100提供驱动力,以使至少两个夹持件2100可以稳定的夹持零件。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与移动构件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是卡接、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与移动构件螺栓连接。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6,上述驱动组件可以包括驱动件以及与驱动件驱动连接的执行件211,驱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应理解,此处驱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好处,与前文中驱动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效果一致,可参考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驱动件和执行件21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驱动件可以是电机或空气压缩机(即空压机)。上述执行件211可以是气缸本体(即气动执行元件)。应理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驱动件通过电磁阀、多个气体管路等结构与执行件211连接。根据图6可知,执行件211上设置有连接端口212,连接端口212处可以设置有转接头。通过转接头可以与气体管路连接,在气体管路上还会设置有电磁阀,以用于控制与执行件211连通的进气口(即连接端口212)。
参见图6,上述至少两个夹持件2100设置在执行件211的第一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执行件211的第一端设置有三个夹持件2100。此时,驱动件为执行件211提供的驱动力可以输向一个方向,使驱动力作用在一个方向上,有利于夹持件2100稳定的夹持零件。在一种示例中,上述执行件211和三个夹持件2100组成的结构可以是三爪气缸。执行件211的第二端与移动构件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是卡接、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执行件211的第二端与移动构件采用螺栓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1,上述定位机构3的组成结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以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不作为限定。
在一种示例中,参见图12,上述定位机构3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构件30以及与第一驱动构件30驱动连接的第一定位构件31。第一定位构件3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定位组件,至少两个定位组件与第一驱动构件30驱动连接。上述第一驱动构件30可以气缸,上述气缸可以由电机提供动力。
参见图12,上述定位组件的设置方式、设置位置、数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构件31包括两个定位组件。上述定位组件的设置位置多种多样,下面以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描述。
第一种:上述两个定位组件可以均位于第一驱动构件的同一端。至于定位组件具体设置在第一驱动构件的哪一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种:上述两个定位组件可以分别位于第一驱动构件的两端。当两个定位组件分别位于第一驱动构件的两端时,第一驱动构件可以选择同时驱动两个定位组件向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以使两个定位组件之间形成调整空间。
示例性的,参见图12,此时上述第一驱动构件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定位构件31可以包括第一定位组件310和第二定位组件311。第一定位组件310设在第一驱动构件30的第一端,并与第一驱动构件30驱动连接。第二定位组件311设在第一驱动构件30的第二端,并与第一驱动构件30驱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构件30的驱动下,第一定位组件310的定位部与第二定位组件311的定位部用于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
参见图1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第一驱动构件30可以同时为第一定位组件310和第二定位组件311提供驱动力,当第一定位组件310和第二定位组件31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定位组件310和第二定位组件311之间可以形成调整空间。上述第一定位组件310和第二定位组件311的结构可以相同。在一种示例中,上述第一定位组件310和第二定位组件311均具有调整面312,上述调整面31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V形截面或弧形截面。应理解,上述调整面31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通过改变V形截面的夹角,或弧形截面的弧度来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改变V形截面的夹角A,只要保证夹角A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即可。也可以改变弧形截面的弧度,使调整面312的横截面形状变为半圆形截面,只要保证弧度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即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组件310的调整面312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截面,第二定位组件311的调整面312的横截面形状也为V形截面。
参见图1、图3和图12,由于至少两个定位组件之间形成有调整空间,在第一驱动构件30的驱动下,至少两个定位组件通过调整空间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两个定位组件形成的调整空间,可以用于夹持冲头1的定位部11。由于至少两个定位组件之间形成的调整空间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水平面,此时利用定位组件夹持冲头1时,可以确保冲头1整体在竖直方向上也垂直于水平面,进而可以确保冲头1的基准面与水平面相平行。当两个定位组件夹紧冲头1的定位部11后,冲头1可以从夹持构件21上脱离。之后,利用移动构件20调整与其连接的夹持构件21对冲头1的夹持角度。然后,再次利用夹持构件21夹持冲头1的夹持部10。由于经过调整之后的冲头1的基准面与水平面相平行,当利用夹持构件21夹持冲头1的夹持部10时,只要确保夹持件2100的纵截面与冲头1的基准面相互垂直,便可以确保夹持件2100夹正冲头1的夹持部10,减小或消除冲头1相对于夹持构件21的角度误差,进而减小或消除冲头1与激光熔覆设备5之间的角度误差,使零件表面形成厚度均匀、合格的熔覆层。
在另一种示例中,定位机构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上述第二驱动构件也可以是气缸,上述气缸可以由电机提供动力。第二驱动构件具有固定端和驱动端。第二定位构件可以包括固定组件和移动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固定端,移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端。上述驱动端可以为移动组件提供驱动力,以使移动组件运动。上述固定组件和移动组件的结构,可以与前文描述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适于实用的结构。当定位机构处在工作状态时,移动组件在第二驱动构件的驱动下,向靠近固定组件的方向移动,此时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可以形成调整空间,以用于将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图5和图6,上述夹持装置还可以包括旋接连接件。旋接连接件的一端与执行件211连接,旋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移动构件20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是卡接、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接连接件与执行件211,旋接连接件与移动构件20均采用螺栓连接。
参见图1、图5和图6,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接连接件用于确保夹持组件210连续运动,以使夹持组件210预夹持或夹紧零件。具体的,由前文可知,驱动组件中的驱动件通过电磁阀、多个气体管路等结构与执行件211连接,执行件211与夹持组件210连接。当移动组件带动夹持构件21转动时,上述多个气体管路也会随之转动。由于在执行件211和移动构件20之间设置有旋接连接件,此时可以避免多个气体管路之间相互缠绕,以确保夹持组件210受到连续不间断的驱动力,进而使夹持组件210稳定的预夹持或夹紧零件。
参见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旋接连接件可以是气滑环4。上述气滑环4包括定子端和转子端,应理解,上述气滑环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气滑环。由前文可知,驱动件可以是电机或空气压缩机(即空压机)。执行件211可以是气缸本体(即气动执行元件)。执行件211和三个夹持件2100组成的结构可以是三爪气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电机驱动三爪气缸运动,使三爪气缸预夹持或夹紧零件。由于气滑环4自身结构的特性,与三爪气缸连接的气体管路对应的先与气滑环4定子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接着气滑环4转子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对应的与三爪气缸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基于此,气滑环4可以防止在移动构件带动三爪气缸旋转过程中,三爪气缸的气体管路缠绕在一起。即上述气滑环4可以起到气体管路过渡的作用,进而可以确保三爪气缸的正常工作。
下面以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描述夹持装置的具体使用方式。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
参见图1至图12,启动控制器,首先利用控制器控制移动构件20带动夹持构件21运动,使夹持构件21到达冲头1的堆放位置。接着,利用夹持构件21的三个夹持件2100对冲头1的夹持部10进行预夹持。之后,再次利用移动构件20将夹持构件21和冲头1移动至定位机构3处。利用定位机构3的调整空间将冲头1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再之后,再次利用夹持构件21的三个夹持件2100对冲头1进行夹正、夹紧。最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移动构件20带动夹持构件21和夹正夹紧后的冲头1运动到激光熔覆设备5处,对冲头1进行加工,以获得最终需要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夹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工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持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夹持零件;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定位机构以及控制器;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移动构件以及与所述移动构件连接的夹持构件;
所述移动构件、所述夹持构件和所述定位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夹持构件用于对所述零件进行预夹持,所述移动构件用于在所述夹持构件对所述零件进行预夹持后,将所述夹持构件和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定位机构处;
当所述夹持构件和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定位机构处后,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所述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夹持构件还用于夹紧基准面调整后的所述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包括夹持组件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驱动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所述至少两个夹持件均与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端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预夹持或夹紧所述零件;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的执行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夹持件设置在所述执行件的第一端;所述执行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第一定位构件;
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定位组件,所述至少两个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驱动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定位组件之间形成有调整空间,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的驱动下,所述至少两个定位组件通过所述调整空间将所述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驱动连接;
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定位部用于将所述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均具有调整面,所述调整面的横截面为V形截面或弧形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
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具有固定端和驱动端;所述第二定位构件包括固定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端,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端;
所述定位机构处在工作状态时,所述移动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构件的驱动下,向靠近所述固定组件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零件的基准面调整为与水平面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旋接连接件;
所述旋接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执行件连接,所述旋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执行件为气缸本体时,所述旋接连接件为气滑环。
10.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
CN202120915509.4U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Active CN215163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5509.4U CN21516314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5509.4U CN21516314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63141U true CN215163141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5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15509.4U Active CN21516314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63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4483B2 (en) Robo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EP1992457A1 (en) Robot having arm in which umbilical member is accommodated
US20130313791A1 (en) Robotic tool change system
KR101558676B1 (ko) 리스폿 지그
CN215163141U (zh) 一种夹持装置和加工设备
CN112055922B (zh) 线缆处理设备及其使用和为其使用做准备的方法
CN116945205B (zh) 一种基于视觉辅助的tr机器人工作站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58555A (zh) 一种焊接机械手
CN220362073U (zh) 一种打孔攻丝设备
WO2020119529A1 (zh) 零件装夹装置
CN215701817U (zh) 稳定连接机构和执行设备
CN112222589A (zh) 一种管道预制智能组对系统
CN212735588U (zh) 一种机器人打磨抓手及打磨机器人
CN217168550U (zh) 一种夹头可旋转机械手
CN105806641A (zh) 空调外机运转测试系统
JP2023517392A (ja) 把持用工具、システムおよび挟持用工具、交換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または挟持用工具を用いて物体をハンドリングする方法
US7434491B1 (en) Flexible tooling interface for headstock/tailstock positioner
CN111992949A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焊枪装置及焊接小车
CN219563168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快换装置
CN211193939U (zh) 一种组合快换式机械手手爪
CN214236711U (zh) 一种管道预制智能组对系统
CN220240461U (zh) 一种控制幕墙龙骨钢板转接件精准焊接固定装置
CN115401390B (zh) 一种汽车焊接翻转设备
CN220902260U (zh) 塔机标准节主弦杆的接头自动组对定位焊系统
CN218776614U (zh) 一种机器人取件快速更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