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7154U -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7154U
CN215137154U CN202120203878.0U CN202120203878U CN215137154U CN 215137154 U CN215137154 U CN 215137154U CN 202120203878 U CN202120203878 U CN 202120203878U CN 215137154 U CN215137154 U CN 215137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rame
settling tank
rod
mud
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038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杰
许耀东
王国彬
吕紫阳
邓庆勇
陈芸
居彦治
韩晓东
李春秀
吕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Fourth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038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7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7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7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内部围成容置腔,上端为连通容置腔和外界的开口,沉淀罐的第一杆设置在容置腔中且通过浇筑在容置腔中的水泥块固定,其中沉淀罐的第一杆与沉淀罐的柱形体连接且位于柱形体下方;水泥层,水泥层浇筑在水泥块的上方且固定架在位于水泥块上方的侧壁浇筑在水泥层中,其中水泥层构成水存储池的底壁,水存储池容置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使用的清水。通过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将沉淀罐牢固的固定在水存储池中,安装简单、方便,为后续基坑开挖泥水分离系统的使用提供有力支持。

Description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砂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基坑开挖泥砂通常利用泥砂分离系统分离出泥和砂,纯泥外运,砂作为资源再利用,洗出来的粗砂用于支护结构的喷锚,级配砂运送至搅拌站,制作成预拌砂浆,用于排水等工程的砌筑、抹灰、装饰,使其达到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环境。
在泥砂分离系统中,用于实现泥水分离的沉淀罐,其工作过程中,盛入泥水后,重量可达百吨级。因此,如何提升沉淀罐的安装稳固性,是泥砂分离系统安装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有效沉淀罐的安装稳固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围成容置腔,所述固定架的上端为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的开口,所述沉淀罐的第一杆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且通过浇筑在所述容置腔中的水泥块固定,其中所述沉淀罐的第一杆与所述沉淀罐的柱形体连接且位于所述柱形体下方;
水泥层,所述水泥层浇筑在水泥块的上方且所述固定架在位于所述水泥块上方的侧壁浇筑在所述水泥层中,其中所述水泥层构成水存储池的底壁,所述水存储池容置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使用的清水。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侧壁上端设有朝外弯折的凸沿。
可选的,所述水泥层在位于所述固定架部分的厚度与位于所述固定架上方部分的厚度之比为1.5-2。
可选的,所述水泥层在位于所述固定架部分的厚度与所述水泥块的厚度之比为0.3-0.5。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为金属固定架。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杆底部且固定在所述水泥块中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垂直所述第一杆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一杆底端的底板和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杆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垂直所述第一杆和所述底板。
可选的,所述加强板延伸至所述水泥块的顶面。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设有多个,所述沉淀罐的各所述第一杆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所述固定架中。
可选的,还包括辅固定架,所述辅固定架的内部浇筑有辅水泥块,所述沉淀罐的各第二杆均固定在同一所述辅固定架中,所述辅固定架的外围包裹所述水泥层,其中各所述第二杆固定在所述沉淀罐的锥形体下方且均朝向所述第二杆倾斜。
可选的,所述辅固定架呈顶大底小的锥形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将沉淀罐牢固的固定在水存储池中,安装简单、方便,为后续基坑开挖泥水分离系统的使用提供有力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沉淀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1-2中具体包括下述附图标记:
罐体-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固定架-4;水泥层-5;夹板-6;辅固定架-7;柱形体-11;锥形体-12;第一杆-21;加强筋-22;横筋-221;斜筋-222;第二杆-31;水泥块-41;凸沿-42;底板-61;加强板-62;辅水泥块-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用于实现沉淀罐的固定。为便于理解固定结构,以下先介绍沉淀罐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包括罐体1、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罐体1包括呈圆柱形的柱形体11和呈圆锥形的锥形体12,柱形体11的顶端呈开口状,柱形体11的底端安装锥形体12。第一支架2包括沿柱形体11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杆21和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杆21之间的加强筋22,各第一杆21的顶端均焊接在柱形体11且各第一杆21的轴线与柱形体11的中心线平行,即第一杆21沿柱形体11的轴线延伸。第二支架3包括沿锥形体12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杆31,各第二杆31位于第一杆21内侧,且各第二杆31的顶端均焊接在锥形体12而底端向第一杆21倾斜。0231第二杆31的底端向第一杆21倾斜,即,第二杆31的轴线与第一杆21的轴线具有夹角。如此设置,可以有效提升罐体1的强度,保证罐体1的安装稳固性。
加强筋22包括垂直第一杆21且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横筋221和位于两个横筋221之间且交叉设置的两个斜筋222,横筋221、斜筋222和第一杆21彼此焊接,提高第一杆21和加强筋22的连接牢固性。相对于第一杆21的顶端,加强筋22靠近第一杆21的底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杆21的支撑强度。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最顶端的横筋221与锥形体12的底端高度相同,换句话说,最顶端横筋221的轴线大致与锥形体12的锥尖处于同一高度。
第二杆31与锥形体12的连接点位于加强筋22和第一杆21的顶端之间。并且相对于锥形体12的顶端,第二杆31与锥形体12的连接点靠近锥形体12的底端。如此设置,保证第二杆31与锥形体12的连接牢固性。
第一杆21和第二杆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定。在一个例子中,沿柱形体11的周向,等间隔设有10根第一杆21。沿锥形体12的周向,等间隔设有4根第二杆31。如此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一杆21和第二杆31的支撑强度,保证第二杆31的稳固性。
如图2所示,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4,固定架4的内部围成容置腔,固定架4的上端为连通容置腔和外界的开口。沉淀罐第一杆21设置在容置腔中,通过浇筑在容置腔中的水泥块41固定。固定架4的顶部不设置水泥块41,使水泥层5浇筑在水泥块41的上方且使固定架的侧壁顶部浇筑在水泥层5中。水泥层5构成水存储池的底壁,水存储池容置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所使用的清水。
固定沉淀罐时,预先在第一杆21的底端浇筑固定架4,然后先开挖用于构成水存储池的水槽,并在水槽的底部开挖放置固定架4的凹槽,再然后将沉淀罐的固定架4放置在凹槽中并浇筑水泥层5,形成水存储池。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固定结构,能够将沉淀罐牢固的固定在水存储池中,安装简单、方便,为后续基坑开挖泥水分离系统的使用提供有力支持。
固定架4可以为金属固定架4,固定架4的侧壁上端设有朝外弯折的凸沿42,凸沿42固定在水泥层5中,提高固定架4与水泥层5的连接牢固性,减少固定架4受力下沉的风险。水泥层5在位于固定架4中部分的厚度与位于固定架4外的部分的厚度之比为1.5-2,进一步的,水泥层5在位于固定架4部分的厚度与水泥块41的厚度之比为0.3-0.5,以进一步减少固定架4受力下沉或使水泥层5产生裂纹的风险。
另外,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在第一杆21底部且固定在水泥块41中的夹板6,夹板6包括垂直第一杆21轴向固定在第一杆21底端的底板61和连接底板61、第一杆21的加强板62,加强板62垂直第一杆21轴向且垂直底板61,沿底板61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加强板62。加强板62延伸至水泥块41的顶面。并且固定架4的个数与第一杆21的个数相同,各第一杆21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固定架4中。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杆21的固定牢固性。
此外,固定结构还包括辅固定架7,辅固定架7的内部浇筑有辅水泥块71,沉淀罐的各第二杆31均固定在同一辅固定架7中,辅固定架7的外围包裹水泥层5。并且辅固定架7呈顶大底小的锥形状。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沉淀罐;而且提高第二杆31的稳固性,减少第二杆31与锥形体12之间的焊点断裂风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围成容置腔,所述固定架的上端为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的开口,所述沉淀罐的第一杆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且通过浇筑在所述容置腔中的水泥块固定,其中所述沉淀罐的第一杆与所述沉淀罐的柱形体连接且位于所述柱形体下方;
水泥层,所述水泥层浇筑在水泥块的上方且所述固定架在位于所述水泥块上方的侧壁浇筑在所述水泥层中,其中所述水泥层构成水存储池的底壁,所述水存储池容置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使用的清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侧壁上端设有朝外弯折的凸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在位于所述固定架部分的厚度与位于所述固定架上方部分的厚度之比为1.5-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在位于所述固定架部分的厚度与所述水泥块的厚度之比为0.3-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为金属固定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杆底部且固定在所述水泥块中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垂直所述第一杆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一杆底端的底板和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杆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垂直所述第一杆和所述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延伸至所述水泥块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设有多个,所述沉淀罐的各所述第一杆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所述固定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固定架,所述辅固定架的内部浇筑有辅水泥块,所述沉淀罐的各第二杆均固定在同一所述辅固定架中,所述辅固定架的外围包裹所述水泥层,其中各所述第二杆固定在所述沉淀罐的锥形体下方且均朝向所述第二杆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固定架呈顶大底小的锥形状。
CN202120203878.0U 2021-01-25 2021-01-25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Active CN215137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3878.0U CN215137154U (zh) 2021-01-25 2021-01-25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3878.0U CN215137154U (zh) 2021-01-25 2021-01-25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7154U true CN215137154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03878.0U Active CN215137154U (zh) 2021-01-25 2021-01-25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7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75626U (zh) 一种松软土层基坑中支护与止水合一的组合结构
CN208844417U (zh) 一种用于桥墩柱的外预制结构及其外预制内现浇桥墩柱
CN110904956B (zh) 灌注桩施工工艺
CN209482709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墙体沉降缝定型模板
CN205502025U (zh) 一种基坑围护止水桩与型钢围檩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5137154U (zh) 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的固定结构
CN113957887A (zh) 核心筒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
KR101031571B1 (ko) 분리형 우물통 시공방법
CN109707054A (zh) 一种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和钢梁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1340899U (zh) 一种靠岸沙地上设施基础的加固结构
CN215137153U (zh) 一种应用于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沉淀罐
CN112267486B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抗震桥梁桩基及桩基施工方法
CN107620314A (zh) 一种混凝土柱脚的施工方法及混凝土柱脚结构
CN210828068U (zh) 一种高位灌浆套筒
CN207331733U (zh) 一种混凝土柱脚结构
CN205330172U (zh) 一种用于墙体转角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装置
CN210508489U (zh) 一种历史建筑墙体临时加固用的吊装保护架
CN218541008U (zh) 一种新型叠合板拼板板缝处理结构
CN217581429U (zh) 简支梁临时支座
CN216130156U (zh) 一种建筑地下室底板集水装置
CN218521861U (zh) 一种塔吊基础不均匀沉降加固装置
CN217174886U (zh) 独立基础承台支模加固结构
CN213329087U (zh) 一种管道支架装配式桩基础结构
CN210621625U (zh) 一种防止混凝土斜面模板上浮装置
CN213867913U (zh) 水泥支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401, building 1, COFCO core R & D center, 69 District,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Fourth Construc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401, building 1, COFCO core R & D center, 69 District,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