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5695U -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5695U
CN215135695U CN202120654033.3U CN202120654033U CN215135695U CN 215135695 U CN215135695 U CN 215135695U CN 202120654033 U CN202120654033 U CN 202120654033U CN 215135695 U CN215135695 U CN 215135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iece
guide groove
balloon
muscle
balloon dila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40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恩玉
陈智铭
黄炼红
范文娟
高艺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6540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5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5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5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吞咽康复治疗技术领域的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包括定位件,内侧设有咬块,其上设有一导槽,所述导槽连通定位件的内外两侧,所述定位件的内侧左右两端;隔离管,为两端开口的柔韧软管,能分离的卡紧在导槽上;球囊扩张导管,一端为充气头,另一端外壁设有环形气囊,能够利用人体环咽肌的刺激感应特性,不会反复的插入并刺激咽部,大大减少患者的不断产生呕吐反应次数,并且对使用这种治疗方案的患者呕吐刺激敏感程度带来明显降低,并且本装置不需要反复的在咽部抽插扩张导管了,只需一次校准,就能每次都能将球囊扩张导管导向进入食道的环咽肌处,简化治疗操作,提高治疗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吞咽康复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球囊导管扩张术:用适当大小的球囊导管经鼻孔或口腔插入食管,在食管入口处,用分级注水或注气的方式充盈球囊.通过间歇性牵拉环咽肌,激活脑干与大脑的神经网络调控,恢复吞咽功能,扩张的球囊导管主要应用于神经疾病导致的环咽肌功能障碍,即是上食管括约肌不能开放或开放不完全,又称为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患者。
环咽肌出现功能障碍症状的主要表现为:进食时吞咽困难;患者感觉喉咙中有块状物,或食物粘着于食道内;食物停留在口咽部不能进入食管内进餐时间大为延长;如所进为液体,则在吞咽后被误吸入气道,引起呛咳,常有口、鼻返流等吞咽障碍表现。另有吞咽痛阻塞感、异物感,或食物下咽时颈部有气过水声感,体重下降。
这种疾病的严重后果在于因食物误吸人肺部,导致反复感染,营养不良,很多脑干病损的患者会出现食管期的吞咽障碍。主要障碍是环咽肌不开放或放不完全;对于脑卒中后环咽肌失驰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治疗,单纯采用常规直接及间接方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训练,仅对口腔及咽部肌肉功能异常进行治疗疗效往往比较差,因此就需要利用导管球囊扩张术对环咽肌进行扩张。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认证,球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吞咽障碍食管期,环咽肌的不开放或者开放不全首选的治疗方案,此项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大的改善了患者吞咽功能,解决了患者因吞咽困难带来的痛苦。
可是这种治疗方案,需要反复多次将球囊扩张导管不断的探入食道,每次触及咽后壁,或者刺激舌根或者咽弓周边,会反复的引起呕吐,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并且伴随着这种刺激和呕吐,还会影响正常进食和消化活动,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以及营养障碍,损害人体健康。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能够利用人体环咽肌的刺激感应特性,不会反复的插入并刺激咽部,大大减少患者的不断产生呕吐反应次数,并且对使用这种治疗方案的患者呕吐刺激敏感程度带来明显降低,并且本装置不需要反复的在咽部抽插扩张导管了,只需一次校准,就能每次都能将球囊扩张导管导向进入食道的环咽肌处,避免不慎将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呼吸道的情况发生,简化治疗操作,提高治疗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包括:
定位件,内侧设有咬块,其上设有一导槽,所述导槽连通定位件的内外两侧,所述定位件的内侧左右两端;
隔离管,为两端开口的柔韧软管,能分离的卡紧在导槽上;
球囊扩张导管,一端为充气头,另一端外壁设有环形气囊,所述充气头上设有与气囊连通的导管,所述气囊不与球囊扩张导管连通;
所述气囊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球囊扩张导管能抽出的滑动插设在隔离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的内侧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定位块内侧的弧形结构与牙齿咬合弧形面形状相同,所述定位块上固定了一个弹性环,所述弹性环为松紧带,所述弹性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块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咬块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咬块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定位件的内侧弧面上,所述咬块的面积大于对应位置牙齿的咬合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管为医用胶管,所述隔离管与导槽为过盈配合,所述隔离管和导槽的接触面均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导槽为开口的凹槽,所述导槽上还覆盖了能单侧翻开的压紧片,翻开的所述压紧片不遮挡导槽,所述压紧片为自粘性硅胶片,所述导槽的长度在1cm-3c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扩张导管和隔离管上都设有刻度线,且所述球囊扩张导管与隔离管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个隔离管,使得每次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咽部,对环咽肌进行扩张治疗时,球囊扩张导管都不会与咽后壁、舌根和咽弓周围直接接触,避免反复抽擦刺激引起呕吐反射,从而降低患者治疗时的不适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因为减少了呕吐反射,患者不容易发生呕吐了,就不会刺激患者的肠胃了,有效的降低了因为呕吐,在治疗时对患者身体带来的一系列损伤;
2、每次治疗都要将球囊扩张导管反复多次插入食道,对环咽肌进行扩张,而本装置通过隔离管一次校准插入患者的食道,每次都插拔球囊扩张导管时只需要沿着隔离管插入导向即可,不需要每次插入球囊扩张导管都进行定位,隔离管起到插入时的导向作用,避免插错,简化治疗的校对操作;
3、本装置通过定位件对隔离管进行定位,能够对不同食道长度的患者都能适应,只需要调整隔离管在定位件的导槽上位置即可完成,而且每次调整完成后,就可以在一次治疗中持续使用了,不需要反复调整,而且适应性更广,并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球囊扩张导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离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离管与球囊扩张导管套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紧片翻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球囊扩张导管,11-充气头,12-气囊,2-隔离管,3-定位件,31-咬块,32-导槽,33-弹性环,34-压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包括:
定位件3,内侧设有咬块31,其上设有一导槽32,所述导槽32连通定位件3的内外两侧,所述定位件3的内侧左右两端;
隔离管2,为两端开口的柔韧软管,能分离的卡紧在导槽32上;
球囊扩张导管1,一端为充气头11,另一端外壁设有环形气囊12,所述充气头11上设有与气囊12连通的导管,所述气囊12不与球囊扩张导管1连通;
所述气囊12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球囊扩张导管1能抽出的滑动插设在隔离管2内,而且气囊12为环形硅胶的薄壁囊体,便于将环咽肌均匀的膨胀,能够利用人体环咽肌的刺激感应特性,不会反复的插入并刺激咽部,大大减少患者的不断产生呕吐反应次数,并且对使用这种治疗方案的患者呕吐刺激敏感程度带来明显降低,并且本装置不需要反复的在咽部抽插扩张导管了,只需一次校准,就能每次都能将球囊扩张导管1导向进入食道,避免不慎将球囊扩张导管1插入呼吸道的情况发生,简化治疗操作,提高治疗的舒适性。
其中,定位件3的内侧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定位块3内侧的弧形结构与牙齿咬合弧形面形状相同,所述定位块3上固定了一个弹性环33,所述弹性环33为松紧带,所述弹性环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块3的左右两侧,能够稳定的将定位件3束缚在头部,避免口腔内的定位件3因为不适感而发生滑动;
咬块31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咬块31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定位件3的内侧弧面上,所述咬块31的面积大于对应位置牙齿的咬合面积,通过咬块31来将定位件3咬紧,避免定位件3发生移动;
隔离管2为医用胶管,所述隔离管2与导槽32为过盈配合,所述隔离管2和导槽32的接触面均设有防滑纹,避免隔离管2发生移动而刺激到咽部,增加稳定性,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所述导槽32为开口的凹槽,导槽32上还覆盖了能单侧翻开的压紧片34,翻开的所述压紧片34不遮挡导槽32,所述压紧片34为自粘性硅胶片,所述导槽32的长度在1cm-3cm之间,能够将隔离管2稳定的夹持,并且能够在需要拔出时又方便的拔出;
球囊扩张导管1和隔离管2上都设有刻度线,且所述球囊扩张导管1与隔离管2为间隙配合,便于将球囊扩张导管1在隔离管2内方便的伸入和抽出,并且定位方便准确,能够更方便准确的对环咽肌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在进行球囊扩张术治疗食道闭合或者开启不完全的疾病时,导管经口腔插入食管的过程中,易引发咽反射和呕吐反射,导管会触及咽后壁而引起咽反射。而咽反射是一种防止吞咽异物的生理反应,将牙刷放到嘴里刷牙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干呕”,这就是因为咽反射引起的,导管会刺激舌根或咽弓周围等而引起呕吐反射,一般进行一次球囊扩张治疗,持续时间大概在半小时左右,在这半小时内,需要反复进行5-8次插入球囊扩张导管1的操作,并且每次都要将气囊12插入食道内的环咽肌处后,进行充气膨胀,将环咽肌撑开,让患者感觉环咽肌的扩张状态的受力感觉,从而改善患者的环咽肌功能;
这个痛苦的过程大大阻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降低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并且反复的拔插,易造成局部粘膜的水肿,影响下次治疗的效果。并且呕吐会影响正常进食和消化活动,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以及营养障碍,损害人体健康;
2、导管经口腔插入食管的过程中,导尿管球囊装置在治疗时不能对环咽肌位置进行定位,容易误插入气管,引起患者的不适,给患者气管带来伤害,并且每次治疗都要插入导管,也就是每次治疗都要校准5-8次,很容易插伤气管,因为气管是没有长期的实物吞咽锻炼的,非常脆弱,更容易受伤,所以这种治疗,在插入导管时,难免对患者的气管进行反复插动,容易导致患者气管受损;
3、治疗过程对人体产生的不适感,会影响患者训练的积极性,这对于治疗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而且每个人的食道的深度和能够恢复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原有的装置容易在进行治疗时手持导管时,容易抖动拉扯导管,导致在治疗时还会不断的拉扯刺激患者的咽部,造成较强烈的不适感。
实现了的技术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个隔离管2,使得每次球囊扩张导管1插入咽部,对环咽肌进行扩张治疗时,球囊扩张导管1都不会与咽后壁、舌根和咽弓周围直接接触,避免反复抽擦刺激引起呕吐反射,从而降低患者治疗时的不适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因为减少了呕吐反射,患者不容易发生呕吐了,就不会刺激患者的肠胃了,有效的降低了因为呕吐,在治疗时对患者身体带来的一系列损伤;
2、每次治疗都要将球囊扩张导管1反复多次插入食道,对环咽肌进行扩张,而本装置通过隔离管一次校准插入患者的食道,每次都插拔球囊扩张导管1时只需要沿着隔离管2插入导向即可,不需要每次插入球囊扩张导管1都进行定位,隔离管2起到插入时的导向作用,避免插错,简化治疗的校对操作;
3、本装置通过定位件对隔离管2进行定位,能够对不同食道长度的患者都能适应,只需要调整隔离管2在定位件的导槽32上位置即可完成,而且每次调整完成后,就可以在一次治疗中持续使用了,不需要反复调整,而且适应性更广,并且操作方便。
可是当咽后壁、舌根和咽弓周围被持续的压迫时,反而不会因此呕吐反射,本装置就是利用了这一人体机能反射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先预先准备球囊扩张导管1,球囊扩张导管1为软胶管,柔韧即可,一般的输液管的材料制作即可,在球囊扩张导管1的一端制作充气头11,并在球囊扩张导管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一个环状的气囊12,并且气囊12是套装环绕在球囊扩张导管1外壁的,并且用一个细小的管道将充气头11和气囊12连通,也就是可以通过充气头11向气囊12内注射水或者气将气囊12膨胀或者将气囊12缩小,然后制作一个咬嘴作为定位件3,定位件3的形状与呼吸管的咬嘴一样,定位件3的外侧为圆柱状,正好与嘴微张的形状相同,而内侧为向中间弯曲的弧形结构,便于与口腔内形状吻合,便于咬住定位,而两个咬块31是用于大牙咬住固定的,并且是左右对称设置的,而中间位置中空,避免咬块31将球囊扩张导管1阻挡了,然后在定位件3的左右两侧用弹性环33固定起来,形成一个松紧带的头环,用于绑紧在头上,避免滑动;定位件3和咬块31是呼吸管咬嘴的形状,包括咬块31也是与呼吸管的咬合定位件是一样的作用,便于将定位件3咬住,避免定位件3的滑动和脱落,然后在定位件3上开设一个导槽32,导槽32要贯穿定位件3的内外两侧,在导槽32的一侧固定一个压紧片34,在压紧片34盖压在导槽32上就能粘附在定位件3上,将导槽32盖紧,而在压紧片34开启时能够将导槽32完全敞开;
还需要制作一个隔离管2,隔离管2的外径与导槽32为过盈配合,而隔离管2的内径要与球囊扩张导管1的外径为间隙配合,也就是隔离管2是卡紧在导槽32内的,并且导槽32和隔离管2之间的配合面上都有防滑纹,而球囊扩张导管1是插设在隔离管2内可以滑设的,而隔离管2是不能在导槽32内滑动的,而且隔离管2是具有一定硬度的软管,硬度与注射器的滴管相似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用隔离管2探入患者咽部,确定患者的环咽肌深度,然后将隔离管2与嘴唇的触碰点对准定位件3与嘴唇接触点进行卡装,将隔离管2对准并卡装在定位件3的导槽32内,然后将定位件3和隔离管2伸入口腔,并将隔离管2探入食道,确保隔离管2底部对齐在环咽肌处,先将定位件3对准口腔,然后指示患者用大牙咬住咬块31,确保定位件3稳定,隔离管2位置调整准确后将压紧片34盖紧粘附在定位件3上,确保隔离管2稳定的卡紧在导槽32内,接下来将弹性环33拉展压紧在头部后脑上,确保定位件3稳定的束缚在人嘴部,接下来通过没有针头的注射器,沿着充气头11将球囊扩张导管1上的气囊12内部空气抽尽,然后将气囊12处于收缩状态的球囊扩张导管1缓慢的沿着隔离管2伸入患者食道,伸入指定位置后,通过充气头11向气囊12内注水、可以注入温水或者凉水,也可以充气,根据患者都不同需求,或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注入的介质,主要是为了不刺激患者咽部,也能起到良好的回复力作用,然后使气囊12膨胀鼓起,鼓起力度可以通过外接的压电传感器、气压计等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控气囊12的扩张力度,科学地进行肌肉扩张,提高了治疗效果,只需要将外接充气装置接在充气头11上即可完成;
持续对气囊12充气,使患者的环咽肌收缩迫使食道开启,刺激患者3-5分钟,然后将气囊12内的介质排尽,将球囊扩张导管1抽出,让患者的环咽肌回弹,持续也要3-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8次,每次反复时操作时,只需要拔出球囊扩张导管1即可,而隔离管2和定位件1整体都保持不动,避免隔离管2对咽后壁、舌根和咽弓周围的反复插入刺激,避免患者不断产生呕吐反射,而且本装置只需要插入一次即可,不需要反复,达到对患者环咽肌的循环压迫,促使环咽肌收缩舒张,以达到治疗后,患者能逐渐自主进行吞咽的目的,当插入隔离管2和球囊扩张导管1时,可以在隔离管2和球囊扩张导管1外表面涂抹的亲水性润滑涂层,减少装置对人体咽部粘膜的损伤。
目前已经有类似的球囊扩张的导管1使用和出售了,也有用不同型号的导尿管或者气管导管替代,因为这种治疗方案没有完全标准化使用,所有目前使用的球囊扩张的导管1尺寸也不相同,但只要符合本装置使用的球囊扩张的导管1就可以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件(3),内侧设有咬块(31),其上设有一导槽(32),所述导槽(32)连通定位件(3)的内外两侧,所述定位件(3)的内侧左右两端;
隔离管(2),为两端开口的柔韧软管,能分离的卡紧在导槽(32)上;
球囊扩张导管(1),一端为充气头(11),另一端外壁设有环形气囊(12),所述充气头(11)上设有与气囊(12)连通的导管,所述气囊(12)不与球囊扩张导管(1)连通;
所述气囊(12)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球囊扩张导管(1)能抽出的滑动插设在隔离管(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的内侧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定位块(3)内侧的弧形结构与牙齿咬合弧形面形状相同,所述定位块(3)上固定了一个弹性环(33),所述弹性环(33)为松紧带,所述弹性环(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块(3)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块(31)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咬块(31)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定位件(3)的内侧弧面上,所述咬块(31)的面积大于对应位置牙齿的咬合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管(2)为医用胶管,所述隔离管(2)与导槽(32)为过盈配合,所述隔离管(2)和导槽(32)的接触面均设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32)为开口的凹槽,所述导槽(32)上还覆盖了能单侧翻开的压紧片(34),翻开的所述压紧片(34)不遮挡导槽(32),所述压紧片(34)为自粘性硅胶片,所述导槽(32)的长度在1cm-3c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扩张导管(1)和隔离管(2)上都设有刻度线,且所述球囊扩张导管(1)与隔离管(2)为间隙配合。
CN202120654033.3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Active CN215135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033.3U CN215135695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033.3U CN215135695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5695U true CN215135695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4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4033.3U Active CN215135695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56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003A (zh) * 2022-01-04 2022-04-1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一种新型自测压力气囊导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003A (zh) * 2022-01-04 2022-04-1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一种新型自测压力气囊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3690B2 (en) Oral mouthpiece and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AU2011201739B2 (e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 breathing disorder
ES2701864T3 (es) Mecanismo sellante para dispositivos anestésicos de vía aérea
CN215135695U (zh) 一种环咽肌的球囊扩张装置
CN206979816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CN209122925U (zh) 一种带套囊的鼻饲管
GB2489275A (en) Breathing device
CN217660612U (zh) 新型吞咽功能训练装置
CN220344901U (zh) 一种气管插管与鼻胃管固定装置
CN208958821U (zh) 一种改良气囊导食管
CN217409542U (zh) 胃管
CN218552880U (zh) 一种与经鼻气管导管相结合的新型胃管置入结构
CN217311211U (zh) 一种带有颗粒的柱状球囊经口营养管
CN214129837U (zh) 一种防止牙齿损坏的球形口腔垫
Singh Second Generation Supraglottic Airway (SGA) Devices
KR101807355B1 (ko) 기관내 튜브
CN116747401A (zh) 一种新型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接头
AU2013267024B2 (e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 breathing disorder
KR20170138381A (ko) 기관내 튜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