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0933U -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0933U
CN215130933U CN202022841377.3U CN202022841377U CN215130933U CN 215130933 U CN215130933 U CN 215130933U CN 202022841377 U CN202022841377 U CN 202022841377U CN 215130933 U CN215130933 U CN 215130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rod
column
transvers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13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13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0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0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0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其中,脊柱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棒和第一横连柱,第一连接棒与第一横连柱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连接棒和第二横连柱,第二连接棒与第二横连柱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件,连接在第一横连柱和第二横连柱之间,其中,第一横连柱和/或第二横连柱相对于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第二横连柱相对于连接件可伸缩地设置。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脊柱内固定器的结构复杂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椎融合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融合术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脊柱创伤以及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脊柱融合术需要应用脊柱内固定器。脊柱内固定器通常包括两根连接棒和固定连接棒的多个椎弓根螺钉,手术时先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到脊柱内与脊柱连接,然后装入连接棒,用螺塞固定。固定好之后的两根连接棒分别位于脊椎的两侧。连接棒安装好之后需要在连接棒之间安装横连器,横连器的作用是将安装在脊柱两侧的连接棒连接在一起,达到稳定固定的效果。目前的横连器一般包括两个横连钩,横连钩的钩部分别挂设在连接棒上,再通过螺钉将钩部与连接棒锁紧。两个横连钩之间还设置有调节装置,用以调节连接棒的空间位置。上述结构会导致脊柱内固定器的安装结构复杂,增加了手术的操作步骤,延长了手术时间。另外,上述的横连器在使用时,横连钩的连接效果不佳,术后可能发生螺钉松动的现象,导致横连钩的钩部从连接棒上脱出,进而导致椎体失稳,致使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脊柱内固定器的结构复杂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脊柱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棒和第一横连柱,第一连接棒与第一横连柱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连接棒和第二横连柱,第二连接棒与第二横连柱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件,连接在第一横连柱和第二横连柱之间,其中,第一横连柱和/或第二横连柱相对于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第二横连柱相对于连接件可伸缩地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锁紧件,连接轴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连接轴的轴线,第二横连柱的自由端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通孔内,第一横连柱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连接棒的轴线,连接轴穿设在第二通孔内,锁紧件设置于连接轴的端部,第一横连柱位于第二横连柱和锁紧件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轴包括连接杆和设置于连接杆下方的第一套筒,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套筒上,连接杆包括第一杆段和连接第一杆段与第一套筒的第二杆段,第二杆段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杆段凹入的通槽,通槽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二杆段穿设在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第二杆段外径在从第一杆段至第一套筒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一横连柱包括第一横连柱本体和设置与第一横连柱本体自由端处的第二套筒,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套筒上。
进一步地,第二套筒的下端面包括与第一套筒的外壁配合的凹弧形面。
进一步地,锁紧件为锁紧螺母,第一杆段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第一杆段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
进一步地,第二杆段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进一步地,第一横连柱为第一弯曲柱,第一连接棒的第一端与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棒的第二端向远离紧固件的方向弯折;第二横连柱为第二弯曲柱,第二连接棒的第一端与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棒的第二端向远离紧固件的方向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脊柱的内固定器,包括:连接器,连接器为上述的连接器;椎弓根螺钉,具有与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棒或第二连接棒配合连接的配合缺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棒和第一横连柱,第二连接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棒和第二横连柱,第一横连柱和第二横连柱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上述结构使得脊柱的连接器的连接方式简单,减少了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将连接棒与横连器固定在一起的操作步骤,从而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所需的时间。另外,第二横连柱相对于连接件可伸缩地设置,使得连接器能够起到调节第二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之间的距离的作用。第一横连柱和第二横连柱相对于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使得连接器能够起到调节第二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之间的角度的作用。上述结构能使连接器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调节需求,从而提升了连接器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连接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连接体;11、第一连接棒;12、第一横连柱;121、第一横连柱本体;122、第二套筒;123、第二通孔;124、下端面;20、第二连接体;21、第二连接棒;22、第二横连柱;30、连接件;40、连接轴;41、连接杆;411、第一杆段;412、第二杆段;413、通槽;414、翻边;415、第一外螺纹;416、第二外螺纹;42、第一套筒;421、第一通孔;50、锁紧件;60、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脊柱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体10、第二连接体20以及连接件30。其中,第一连接体10包括第一连接棒11和第一横连柱12,第一连接棒11与第一横连柱1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体20包括第二连接棒21和第二横连柱22,第二连接棒21与第二横连柱22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件30连接在第一横连柱12和第二横连柱22之间,其中,第一横连柱12和第二横连柱22相对于连接件30可转动地设置,第二横连柱22相对于连接件30可伸缩地设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棒11和第一横连柱12,第二连接体2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棒21和第二横连柱22,第一横连柱12和第二横连柱22通过连接件30进行连接。上述结构使得脊柱的连接器的连接方式简单,减少了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将连接棒与横连器固定在一起的操作步骤,从而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所需的时间。另外,第二横连柱22相对于连接件30可伸缩地设置,使得连接器能够起到调节第一连接棒11和第二连接棒21之间的距离的作用。第一横连柱12和第二横连柱22相对于连接件30可转动地设置,使得连接器能够起到调节第一连接棒11和第二连接棒21之间的角度的作用。上述结构能使连接器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调节需求,从而提升了连接器的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使第一横连柱12相对于连接件30可转动地设置,或者仅使第二横连柱22相对于连接件30可转动地设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包括连接轴40和锁紧件50,连接轴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21,第一通孔421的轴线垂直于连接轴40的轴线,第二横连柱22的自由端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通孔421内,第一横连柱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3,第二通孔123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连接棒11的轴线,连接轴40穿设在第二通孔123内,锁紧件50设置于连接轴40的端部,第一横连柱12位于第二横连柱22和锁紧件50之间。上述结构中,第二横连柱22能够在第一通孔421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器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棒11和第二连接棒21之间的距离。另外,第二横连柱22还能够在第一通孔421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器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棒11和第二连接棒21之间的冠状面角度。连接轴40穿设在第一横连柱12的第二通孔123内,使得第一横连柱12能够以连接轴40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器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棒11和第二连接棒21之间的矢状面角度。上述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且能够提升连接器的通用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0包括连接杆41和设置于连接杆41下方的第一套筒42,第一通孔421设置在第一套筒42上,连接杆41包括第一杆段411和连接第一杆段411与第一套筒42的第二杆段412,第二杆段412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杆段411凹入的通槽413,通槽413与第一通孔421连通,第二杆段412穿设在第二通孔123内。上述结构中,在安装时,将第二横连柱22穿设在第一套筒42内,再将第一横连柱12套设在连接轴40的第二杆段412外,最后锁紧锁紧件50。在向下旋紧锁紧件50时,锁紧件50带动第一横连柱12向下移动,从而将第一横连柱12和第二横连柱22压紧在第一套筒42与锁紧件50之间。上述结构中,通过一个锁紧件50能够起到固定第一连接体10和第二连接体20的效果。结构简单,便于连接器的安装。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段412外径在从第一杆段411至第一套筒4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上述结构中,在向下旋紧锁紧件50时,锁紧件50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横连柱12向下移动,由于第二杆段412的外径在从第一杆段411至第一套筒4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因此在第一横连柱1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挤压第二杆段412,使第二杆段412的通槽413两侧的部分相互靠近,从而带动第一套筒42收紧,使得第一套筒42能够锁紧第二横连柱22。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体20被固定得更加紧固,提升了连接器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连柱12包括第一横连柱本体121和设置与第一横连柱本体121自由端处的第二套筒122,第二通孔123设置在第二套筒122上。上述结构简单,设置第二套筒122能够提升第一横连柱12的强度,从而提升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22的下端面124包括与第一套筒42的外壁配合的凹弧形面。上述结构使得第二套筒122的下端面124与第一套筒42的贴合性更好,从而进一步使得第一套筒42能够收紧,提升了第一套筒42对第二连接体20固定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第二横连柱22来调节第一连接棒11和第二连接棒21之间的冠状面角度时,第二横连柱22仅需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完成调节,因此凹弧形面与第一套筒42的外壁之间的贴合性不会受到影响。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套筒42的外表面设置成球面,将第二套筒122的下端面124设置成与球面适配的凹球形面。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50为锁紧螺母,第一杆段411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一外螺纹415,第一杆段411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414。上述结构中,锁紧螺母与第一外螺纹415之间的配合较为稳定,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体10和第二连接体20能够被稳定地锁紧。另外,为了防止连接器长期使用后,锁紧螺母发生松动,在第一杆段411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414,当锁紧螺母具有向上脱出的趋势时,翻边414能够对锁紧螺母形成止挡,从而防止锁紧螺母松脱。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段412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二外螺纹416。上述结构中,设置第二外螺纹416能够延长锁紧螺母朝向第一套筒42移动的移动行程,使得第一连接体10和第二连接体20能够被锁紧得更加紧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连柱12为第一弯曲柱,第一横连柱12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0连接,第一横连柱12的第二端向远离锁紧件50的方向弯折;第二横连柱22为第二弯曲柱,第二连接棒21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0连接,第二连接棒21的第二端向远离锁紧件50的方向弯折。上述结构中,由于当连接器安装在患者体内时,第一横连柱1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横连柱22的远离患者的脊椎的一侧,因此第一横连柱12和第二横连柱22的弯曲弧度不同。第一横连柱12的第二端朝向患者脊柱所在的方向弯折。上述结构能够便于第一连接棒11与椎弓根螺钉进行配合,从而便于连接器的固定。另外,将第二连接棒21弯折地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棒21能够避让患者的椎体结构,从而便于连接器的安装。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脊柱的内固定器,脊柱的内固定器包括:连接器60和椎弓根螺钉。其中,连接器60为上述的连接器;椎弓根螺钉具有与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棒或第二连接棒配合连接的配合缺口。上述结构中,由于脊柱的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具有连接器的脊柱的内固定器也具备上述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脊柱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体(10),包括第一连接棒(11)和第一横连柱(12),所述第一连接棒(11)与所述第一横连柱(12)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二连接体(20),包括第二连接棒(21)和第二横连柱(22),所述第二连接棒(21)与所述第二横连柱(22)为一体成型结构;
连接件(30),连接在所述第一横连柱(12)和所述第二横连柱(2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横连柱(12)和/或所述第二横连柱(2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横连柱(2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0)可伸缩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包括连接轴(40)和锁紧件(50),所述连接轴(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21),所述第一通孔(42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轴(40)的轴线,所述第二横连柱(22)的自由端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421)内,所述第一横连柱(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3),所述第二通孔(123)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棒(11)的轴线,所述连接轴(40)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123)内,所述锁紧件(50)设置于所述连接轴(40)的端部,所述第一横连柱(12)位于所述第二横连柱(22)和所述锁紧件(5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0)包括连接杆(4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杆(41)下方的第一套筒(42),所述第一通孔(421)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42)上,所述连接杆(41)包括第一杆段(411)和连接所述第一杆段(411)与所述第一套筒(42)的第二杆段(412),所述第二杆段(412)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杆段(411)凹入的通槽(413),所述通槽(413)与所述第一通孔(421)连通,所述第二杆段(412)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1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段(412)的外径在从所述第一杆段(411)至所述第一套筒(4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连柱(12)包括第一横连柱本体(121)和设置与所述第一横连柱本体(121)自由端处的第二套筒(122),所述第二通孔(123)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1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122)的下端面(124)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筒(42)的外壁配合的凹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50)为锁紧螺母,所述第一杆段(411)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一外螺纹(415),所述第一杆段(411)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4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段(412)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二外螺纹(41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连柱(12)为第一弯曲柱,所述第一横连柱(12)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0)连接,所述第一横连柱(12)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锁紧件(50)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横连柱(22)为第二弯曲柱,所述第二连接棒(21)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棒(21)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锁紧件(50)的方向弯折。
10.一种脊柱内固定器,包括:
连接器(6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6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椎弓根螺钉,具有与所述连接器(60)的所述第一连接棒(11)或所述第二连接棒(21)配合连接的配合缺口。
CN202022841377.3U 2020-11-30 2020-11-30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Active CN215130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1377.3U CN215130933U (zh) 2020-11-30 2020-11-30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1377.3U CN215130933U (zh) 2020-11-30 2020-11-30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0933U true CN21513093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0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1377.3U Active CN215130933U (zh) 2020-11-30 2020-11-30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0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5696B1 (en) Jointed rod
US11103287B1 (en) Pedicle screw and multi-axial connector system
US20120158064A1 (en) Curved spinal cross-connector
EP2967668A1 (en) Cross-braced bilateral spinal rod connector
CN114554975A (zh) 具有可旋转连接器的脊柱固定装置
CN215130933U (zh)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CN112494182A (zh) 脊柱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脊柱内固定器
CN201104915Y (zh) 弹性脊柱内固定器
CN103598910A (zh) 脊柱前路固定板
CN212816475U (zh) 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
CN217310414U (zh) 一种椎弓根螺钉拉钩组件
CN211213466U (zh) 上钉器
CN214511279U (zh) 椎弓根固定器
CN215018732U (zh) 一种骨折用外固定支架
CN211156174U (zh)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CN111759438A (zh) 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
CN209770519U (zh) 一种可调节下颌骨外固定装置
CN215306577U (zh) 钉棒组件
CN219070588U (zh) 一种延伸型椎弓根螺钉
CN211271084U (zh) 一种脊柱内固定装置
CN208640868U (zh) 股骨颈接骨板
CN219516497U (zh) 一种应用于颈椎矫正固定螺钉
CN111772754A (zh) 一种枕颈固定融合系统
CN201104916Y (zh) 一种弹性脊柱内固定装置
CN211749984U (zh) 肋骨骨折的复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