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6174U -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6174U
CN211156174U CN201921536064.8U CN201921536064U CN211156174U CN 211156174 U CN211156174 U CN 211156174U CN 201921536064 U CN201921536064 U CN 201921536064U CN 211156174 U CN211156174 U CN 211156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onnection device
clamping block
ball head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60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春宝
闫景龙
卢洪磊
闫春
刘建国
卢东胜
王建超
刘亚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60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6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6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6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固定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二者的端部球面铰接;两个夹持块,两个夹持块分别插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以及锁紧装置,锁紧装置设置成能够对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球面铰接处进行压紧,以实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相对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横向连接装置能够具有多维度的调节,以提高其连接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固定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的脊椎骨中相互连接的中空骨节用于容纳和保护其周边的神经系统的。当脊椎因为遗传或后天的外伤、疾病(例如骨肿瘤、脊柱侧弯、退化性疾病)等产生病变,有可能压迫到椎管内的神经系统而产生疼痛。此时就必须施以手术治疗,并且需要在椎体上安装脊柱内固定系统以达到固定、脊柱复位以及神经减压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包括用于与脊椎骨相连的若干对纵向脊椎杆,和用于固定相邻的纵向脊椎杆以使脊柱内固定系统形成框架结构的横向连接装置。现有技术中的横向连接装置常包括一根横杆、位于该横杆的两端的连接钩以及用于将连接钩固定在横杆上的螺母,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其不足之处包括: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横向连接装置需要先将两个连接钩分别固定在纵向脊椎杆上,再将横杆插入钩子上的孔中,然后调整好角度位置再拧紧各个螺母,这就导致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从而使得手术时间较长,容易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横向连接装置中的横杆仅能够在人体的矢状面的方向进行调节,使得其在使用时的调节方式具有局限性,不能够很好的避开相邻的纵向脊椎杆之间的脊椎骨或神经组织,从而不仅容易造成对脊椎骨或神经组织的刺激,还降低了其连接后的稳定性。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寻求一种能够具有多维度调节的横向连接装置,以提高其连接后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具有多维度调节,以提高其连接后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连接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二者的端部球面铰接;两个夹持块,两个夹持块分别插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以及锁紧装置,锁紧装置设置成能够对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球面铰接处进行压紧,以实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相对定位。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包括用于插接夹持块的第一连接板和形成在第一连接板的端部的球头部,第二连接杆包括用于插接夹持块的第二连接板和形成在第二连接板的端部的与球头部形成球面配合的筒体部,锁紧装置包括用于将球头部压固在筒体部内的压紧部。
进一步地,筒体部包括筒体本体和形成在筒体本体的侧壁上的用于插入球头部的开口,以及形成在筒体本体的内侧壁上的螺纹,压紧部为与螺纹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塞。
进一步地,开口形成在筒体本体的与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地,球头部的球面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平面。
进一步地,各定位平面沿球头部的垂直于第一连接杆的最大圆周面处周向排列。
进一步地,筒体本体的内部底面形成有与球头部球面配合的第一球面,和/或第一螺塞的与球头部相抵接的一面形成有与球头部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
进一步地,筒体本体的外部底面的边缘形成有与筒体本体的侧面相连的光滑的曲面。
进一步地,夹持块包括:夹持块本体,夹持块本体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与纵向脊椎杆相连的弹性夹持部,夹持块本体的顶部形成有螺纹孔,夹持块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插入的横向通孔;和第二螺塞,第二螺塞与螺纹孔形成螺纹配合以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夹持块本体之间的固定。其中,筒体本体的外部底面与弹性夹持部同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该脊柱内固定系统包括多个纵向脊椎杆和用于固定相邻的纵向脊椎杆的上述横向连接装置。其中,纵向脊椎杆与横向连接装置的弹性夹持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横向连接装置安装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对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能够在人体的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切面均能够进行多维度的调节。这与现有技术相比,多维度的调节不仅能够降低横向连接装置在使用时的调节方式的局限性,还能够更好的避开相邻的纵向脊椎杆之间的脊椎骨或神经组织,从而能够避免对脊椎骨或神经组织形成刺激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脊椎骨对横向连接装置的连接杆产生应力,进而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横向连接装置连接后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可通过分别定制不同型号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并进行适应性的搭配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对患者的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横向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一螺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第二螺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横向连接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横向连接装置100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二者的端部球面铰接;两个夹持块3,两个夹持块3分别插接在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上;以及锁紧装置4,锁紧装置4设置成能够对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的球面铰接处进行压紧,以实现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的相对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在使用时,首先,可先将夹持块3分别插接在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上,即一个夹持块3与第一连接杆1为一部分,另一个夹持块3与第二连接杆2为一部分。再将该两部分分别与纵向脊椎杆相连,并通过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二者的端部形成的球面铰接直接将两部分进行相连,并适当调整角度后使用锁紧装置4对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的球面铰接处进行压紧以实现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的相对定位,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可首先将连接杆与夹持块3进行连接后再与纵向脊椎杆固定连接,这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横向连接装置安装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能够简化安装操作步骤,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对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通过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二者的端部形成的球面铰接的配合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能够在人体的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切面均能够进行多维度的调节。这与现有技术相比,多维度的调节不仅能够降低横向连接装置100在使用时的调节方式的局限性,还能够更好的避开相邻的纵向脊椎杆之间的脊椎骨或神经组织,从而能够避免对脊椎骨或神经组织形成刺激,同时,还能够避免脊椎骨对横向连接装置100的连接杆产生应力,进而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横向连接装置100连接后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将连接杆分为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还可通过分别定制化不同型号的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并进行适应性的搭配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对患者的适用性更广。
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杆1可包括用于插接夹持块3的第一连接板11和形成在第一连接板11的端部的球头部12,第二连接杆2可包括用于插接夹持块3的第二连接板21和形成在第二连接板21的端部的与球头部12形成球面配合的筒体部22,锁紧装置4包括用于将球头部12压固在筒体部22内的压紧部41。通过该设置,球头部12与筒体部22形成的球面配合,可使得第一连接板11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板21实现转动和摆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在与纵向脊椎杆固定后可通过球面配合即可实现沿人体的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切面的多维度的调节,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的调节操作更为简单。
在如图4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筒体部22可包括筒体本体221和形成在筒体本体221的侧壁上的用于插入球头部12的开口222,以及形成在筒体本体22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图中未示出),压紧部41为与螺纹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塞411(结合图5所示)。第一连接杆1通过球头部12插入至筒体本体221的开口222内后可实现与第二连接杆2的连接,并在适应性的调整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的相对的角度后,可通过第一螺塞411与筒体本体221形成的螺纹配合逐步的将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进行紧固。通过该设置,可在调整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的相对位置时,将第一螺塞411进行预压紧,这样,调整二者的相对角度时可形成有一定的阻力,从而可有效地提高调整过程的稳定性,避免造成调整的精度较差或因多次调整而导致的手术时间的延长的问题发生。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开口222可形成在筒体本体221的与第二连接板21相对的一侧。这样,可延长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在使用时的有效距离,以对横向连接装置100更为充分的利用。
在如图3所示的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1还可包括位于第一连接板11与球头部12之间的连接第一连接板11的端部与球头部12的轴段13,轴段13的直径可小于开口222的口径,以进一步的提高第一连接杆1可相对于第二连接杆2摆动的角度。
在如图4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球头部12的球面上可形成有多个定位平面121。通过该设置,定位平面121与第一螺塞411进行压紧固定时,平面可提供与第一螺塞411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二者的固定更为稳定可靠,以避免横向连接装置100与纵向脊椎杆连接后,由于人体的活动而导致的横向连接装置100的松动的问题。另外,定位平面121还可实现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2之间的角度的微调,即在调整时,可将第一螺塞411进行预压紧,以使得在调整过程中,通过一个定位平面121过渡至另一个定位平面121可形成一定的阻尼感,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为精确的控制调整位置。
优选地,如图4所示,各定位平面121可沿球头部12的垂直于第一连接杆1的最大圆周面处周向排列。通过该设置,一方面,可保证第一连接杆1在相对于第二连接杆2转动时的微调和定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第一连接杆1相对于第二连接杆2的摆动角度较小,因此,该设置在能够满足第一连接杆1在相对于第二连接杆2的定位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球头部12的加工难度。
当然,球头部12的球面上也可全部形成有定位平面121,以进一步提高横向连接装置100的多个维度调整后的固定稳定性。另外,定位平面121的大小可也根据调整角度的需求来具体设置,以更快速的达到与人体的脊椎骨相匹配的角度,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筒体本体221的内部底面可形成有与球头部12球面配合的第一球面223,和/或第一螺塞411的与球头部12相抵接的一面形成有与球头部12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412(结合图5所示)。优选地,筒体本体221的内部底面与第一螺塞411的与球头部12相抵接的一面均形成有球面,以使球头部12能够与第一球面223和第二球面412组成的球面形成更稳定的球面配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筒体本体221的外部底面224的边缘可形成有与筒体本体221的侧面相连的光滑的曲面225(结合图2所示)。优选地,筒体本体221的外部底面224均构造为光滑的表面。通过该设置,一方面,筒体本体221的外部底面224的边缘形成光滑的曲面225可有效地避免与相邻的纵向脊椎杆之间的脊椎骨产生刮碰的问题;另一方面,外部底面224均构造为光滑的表面还可有效地防止对相邻的纵向脊椎杆之间的神经组织造成刺激。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体本体221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如图6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夹持块3可包括:夹持块本体31,夹持块本体31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与纵向脊椎杆相连的弹性夹持部32,夹持块本体31的顶部形成有螺纹孔33,夹持块本体31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插入的横向通孔34;和第二螺塞35(如图7所示),第二螺塞35与螺纹孔33形成螺纹配合以实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与夹持块本体31之间的固定。其中,筒体本体221的外部底面224与弹性夹持部32可同向设置。通过该设置,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在通过夹持块3与纵向脊椎杆相连后,筒体本体221的外部底面224形成的光滑的表面可朝向人体的脊椎骨和神经组织的方向设置,从而有效地避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对相邻的纵向脊椎杆之间的脊椎骨和神经组织的刺激。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可由钛合金加工而成,由于钛合金材料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各种理化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可具有更好的显影效果,从而可更便于其在手术时灵活的操作性和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该脊柱内固定系统包括多个纵向脊椎杆(图中未示出)和用于固定相邻的纵向脊椎杆的上述横向连接装置100。其中,纵向脊椎杆与横向连接装置100的弹性夹持部32固定连接。通过上文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内固定系统使用的横向连接装置100可具有更多维度的角度的调节,从而使得脊柱内固定系统由纵向脊椎杆和横向连接装置100构成的框架结构能够更好的与人体的脊椎骨进行适配,以避免对人体的脊椎骨和神经组织造成刺激,还能够提高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固定额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二者的端部球面铰接;
两个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以及
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设置成能够对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球面铰接处进行压紧,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用于插接所述夹持块的第一连接板和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的球头部,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用于插接所述夹持块的第二连接板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部的与所述球头部形成球面配合的筒体部,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球头部压固在所述筒体部内的压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包括筒体本体和形成在所述筒体本体的侧壁上的用于插入所述球头部的开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筒体本体的内侧壁上的螺纹,所述压紧部为与所述螺纹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筒体本体的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的球面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平面沿所述球头部的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最大圆周面处周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本体的内部底面形成有与所述球头部球面配合的第一球面,和/或所述第一螺塞的与所述球头部相抵接的一面形成有与所述球头部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本体的外部底面的边缘形成有与所述筒体本体的侧面相连的光滑的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包括:
夹持块本体,所述夹持块本体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与纵向脊椎杆相连的弹性夹持部,所述夹持块本体的顶部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夹持块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插入的横向通孔;和
第二螺塞,所述第二螺塞与所述螺纹孔形成螺纹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夹持块本体之间的固定;
其中,所述筒体本体的外部底面与所述弹性夹持部同向设置。
10.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纵向脊椎杆和用于固定相邻的所述纵向脊椎杆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纵向脊椎杆与所述横向连接装置的弹性夹持部固定连接。
CN201921536064.8U 2019-09-16 2019-09-16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Active CN211156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6064.8U CN211156174U (zh) 2019-09-16 2019-09-16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6064.8U CN211156174U (zh) 2019-09-16 2019-09-16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6174U true CN211156174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9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6064.8U Active CN211156174U (zh) 2019-09-16 2019-09-16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6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0488A (zh) * 2019-09-16 2020-01-14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0488A (zh) * 2019-09-16 2020-01-14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0035B2 (en) Articulating rod assembly
EP1885253B1 (en) Cross-connector assembly
EP1443864B1 (en) Adjustable tandem connectors for corrective devices for the spinal column and other bones and joints
JP4598760B2 (ja) 調整ロッド及びコネクタ機器、並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US9232966B2 (en) Articulating spinal rod system
US20140277146A1 (en) Cross-braced bilateral spinal rod connector
EP2368506A1 (en) 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nd-plate system
KR20090043569A (ko) 척추 로드 연장기 및 그의 사용방법
CN203841856U (zh) 颈椎融合器
WO2011053962A1 (en) Laminoplasty rod system
US20120022598A1 (en) Spinal fixation system
CN110680488A (zh)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CN211156174U (zh)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CN110151363B (zh) 可调式骶骨假体组件
DE112013003051T5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die Behandlung von Skoliose
US20110004249A1 (en) Flexible spinal fixation device and rod thereof
US9095378B2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CN208228989U (zh) 一种脊柱内固定钉棒系统
CN210727938U (zh) 可调式骶骨假体组件
CN209884298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椎板固定板
CN111529146A (zh) 一种零切迹可调式人工椎体
CN201542728U (zh) 一种后路寰枢椎非融合性内固定器
CN216455242U (zh) 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
AU2019250253A1 (en) Occipital plate with angled screw opening
CN210871974U (zh) 一种腰骶前路内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