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0895U -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0895U
CN215130895U CN202023346500.0U CN202023346500U CN215130895U CN 215130895 U CN215130895 U CN 215130895U CN 202023346500 U CN202023346500 U CN 202023346500U CN 215130895 U CN215130895 U CN 215130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tissue
handle
far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65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彭波波
张庭超
甘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65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0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0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0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组织缝线装置包括鞘管、夹持组件、穿刺组件、抓捕器及手柄。鞘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手柄;夹持组件包括相对开合的近端夹头与远端夹头;穿刺组件包括活动穿设于近端夹头内的穿刺针以及固定连接穿刺针的近端并活动容置于近端夹头与鞘管内的缝线;抓捕器活动穿设于鞘管与近端夹头内,抓捕器的远端活动容置于远端夹头内,抓捕器用于抓捕穿刺组织后的穿刺针与缝线;手柄包括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控制远端夹头与抓捕器于穿刺针穿刺组织前及穿刺组织时处于相互连接的联动状态,以及控制远端夹头与抓捕器于穿刺针穿刺组织后处于解除连接的独立状态。

Description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如二尖瓣、三尖瓣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单向阀门,正常健康的瓣膜可以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到心室,同时避免血液从心室流到心房。当心房收缩时,瓣膜张开,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侧;当心室收缩时,瓣膜应关闭,防止血流冲到心房侧。若瓣膜的瓣叶或腱索、瓣环等其相关结构发生病变,心室收缩时,瓣膜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心室反流至心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上对瓣膜病变的修复技术包括腱索修复、缘对缘修复或者瓣环成形术。行腱索修复术,可将缝线作为人工腱索植入心脏内,缝线的一端固定至瓣叶上,另一端固定至心室壁或乳头肌;行缘对缘修复术,可向相邻的瓣叶上分别植入缝线,通过牵拉缝线使得相邻瓣叶不能正常对合的边缘相互对合,并对缝线远离瓣膜的一侧进行锁结,以减小瓣口的总面积,减少或者消除反流量;行瓣环成形术,可向瓣环上植入缝线,通过收紧缝线来收缩瓣环,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口面积得以减小,从而减小或消除反流。
向上述组织上植入缝线需要使用组织缝线装置。现有的一种组织缝线装置为实现经导管途径的人工腱索植入而设置有用于抓捕缝线的抓捕器,由于抓捕器活动穿装于远端夹头内,在远端夹头的移动过程中,抓捕器的抓捕线圈可能会与远端夹头上对应于穿刺针的位置错位,穿刺针穿刺瓣膜后无法进入抓捕线圈内,抓捕线圈抓捕不到与穿刺针相连接的缝线,穿刺针及缝线将不能被引出体外,无法实施后续的缝线锚定或锁结的操作,造成向瓣膜缝线的失效及整个手术的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组织缝线装置,包括鞘管、夹持组件、穿刺组件、抓捕器及手柄;所述鞘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所述鞘管的远端的近端夹头以及相对所述近端夹头开合的远端夹头;所述穿刺组件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近端夹头内的穿刺针以及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针的近端并活动容置于所述近端夹头与所述鞘管内的缝线,所述穿刺针用于穿刺组织并带动所述缝线穿过所述组织;所述抓捕器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与所述近端夹头内,所述抓捕器的远端活动容置于所述远端夹头内,所述抓捕器用于抓捕穿刺组织后的所述穿刺针与所述缝线;所述手柄包括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所述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远端夹头与所述抓捕器于所述穿刺针穿刺组织前及穿刺组织时处于相互连接的联动状态,以及控制所述远端夹头与所述抓捕器于所述穿刺针穿刺组织后处于解除连接的独立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瓣膜修复系统,包括上述组织缝线装置及套设于所述鞘管外的可调弯鞘。
本申请提供的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在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所述抓捕联动控制模块,在所述穿刺针穿刺组织前及穿刺组织时,所述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抓捕器与所述远端夹头处于相互连接的联动状态,能够防止所述抓捕器的抓捕线圈相对所述远端夹头错位,保证所述抓捕器可靠地抓捕到穿刺组织后的所述穿刺针与缝线,为后续缝线锚定或锁结操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穿刺针穿刺组织后,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控制远端夹头与抓捕器处于解除连接的独立状态,抓捕器可独立后撤,从而将缝线缝在组织上。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瓣膜修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可调弯鞘与组织缝线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组织缝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夹持组件处于夹持状态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手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芯轴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显示本申请的瓣膜修复系统中手柄与定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夹头控制模块及穿刺控制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夹头控制模块控制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穿刺控制模块控制穿刺针收容于近端夹头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穿刺控制模块控制穿刺针伸出近端夹头的示意图;
图12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穿刺控制模块与下壳之间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探针控制模块控制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控制抓捕器与夹头推杆联动的示意图;
图15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控制抓捕器与夹头推杆解除联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中抓捕器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a至图17e为显示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结构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近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而远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轴向是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是指环绕轴向的方向。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包括组织缝线装置10、可调弯鞘30、加强管40、定位件50及夹具20。
结合图1至图5和图13,组织缝线装置10包括鞘管600、夹持组件100、穿刺组件200、抓捕器300、探针400及手柄500。鞘管600的近端固定连接手柄500的远端;夹持组件100包括近端夹头110及相对于近端夹头110开合的远端夹头120,近端夹头110固定连接于鞘管600的远端;穿刺组件200包括穿刺针210、缝线220以及穿设于缝线上220上的垫片230,穿刺针210活动穿设于近端夹头110内,缝线220固定连接穿刺针210的近端并活动容置于近端夹头110与鞘管600内,穿刺针210用于穿刺组织并带动缝线220穿过瓣膜或其它组织,垫片230活动容置在近端夹头110内;抓捕器300和探针400分别活动穿设于鞘管600与近端夹头110内,抓捕器300的远端活动容置于远端夹头120内。
可调弯鞘30套设于鞘管600外,可调弯鞘30的近端设置调弯手柄900,调弯手柄900的近端固定连接加强管40,加强管40的近端插设于手柄500内,鞘管600的近端活动穿设于加强管40内;定位件50可拆卸连接于手柄500或加强管40,定位件50用于使加强管40与手柄500连接,以保持加强管40与手柄500的相对位置;通过调整加强管40与手柄500的相对位置不同,可以使得鞘管600的远端及夹持组件100伸出可调弯鞘30的远端的长度不同;夹具20用于夹持手柄500及调弯手柄900。
手柄500包括外壳560、芯轴组件510、夹头控制模块520、穿刺控制模块530、探针控制模块540以及抓捕联动控制模块550。芯轴组件510转动安装于外壳560内,芯轴组件510的远端固定连接鞘管600的近端;夹头控制模块520、穿刺控制模块530及探针控制模块540分别与芯轴组件510轴向滑动配合;抓捕联动控制模块550控制远端夹头120与抓捕器300于穿刺针210穿刺瓣膜前及穿刺瓣膜时处于相互连接的联动状态,防止抓捕线圈320相对远端夹头120错位,保证穿刺针210穿刺瓣膜后能够带动缝线220进入抓捕器300的抓捕线圈320内,从而抓捕器300能够可靠地抓捕到穿刺瓣膜后的穿刺针210与缝线220,为后续的缝线锚定或锁结操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和保障;在穿刺针210穿刺瓣膜后,抓捕联动控制模块550控制远端夹头120与抓捕器300处于解除连接的独立状态,抓捕器300可独立后撤,从而将穿刺针210与缝线220连接穿刺针210的部分抓捕至体外,使得缝线220缝在瓣膜上。芯轴组件510旋转可带动夹持组件100、穿刺组件200、探针400及抓捕器300相对于外壳560旋转,以方便调整夹持组件100的开口朝向瓣膜,而无需旋转整个手柄500,操作便捷。
请参阅图5和图7至图10,外壳560包括相互对合连接的上壳561和下壳562,外壳560内设置有固定架567及沿轴向延伸并安装于固定架567上的导向杆568。上壳561和下壳562的远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一固定件569套设并螺接于所述外螺纹上,以固定上壳561和下壳562。图7中,加强管40穿过固定件569,定位件50优选为螺钉,外壳560的上壳561开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孔,固定件569穿入外壳560内后,旋紧定位件50,定位件50朝向加强管40移动并压紧加强管40,从而限制加强管40轴向移动;反方向旋松定位件50则允许加强管40与外壳560相对轴向移动。
参阅图5和图6,芯轴组件510包括短轴511、长轴512、分隔件515、密封壳513及内芯旋钮514。短轴511在垂直于轴向方向上的截面面积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短轴511的近端套设于长轴512的远端上,短轴511和长轴512通过多个销钉5121可拆卸连接,短轴511的外表面上围绕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通道5111,各通道5111自远端至近端逐渐远离所述短轴511的轴线,长轴512上对应各通道5111分别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腔体,分隔件515设置于短轴511与长轴512之间,分隔件515对应各通道5111设置有通孔及缺口,当短轴511与长轴512连接后,短轴511上的各通道5111与长轴512上的各腔体一一对应连通,以分别供后述夹头推杆130、穿刺推杆240、探针400、抓捕器300等部件对应穿插,使得各部件在短轴511的远端相对聚拢以方便进入鞘管600、于短轴511的近端相对扩散以增大相互之间的空间而方便安装至手柄500上相应的控制模块。密封壳513套设在短轴511上,内芯旋钮514止转连接在长轴512的近端上,通过转动内芯旋钮514可使长轴512及短轴511相对于外壳560转动,当夹持组件100打开但未能成功捕捉到瓣叶时,可通过转动内芯旋钮514驱动芯轴组件510转动,从而调整夹持组件100开口方向,以再次进行瓣叶的捕捉。
参阅图1、图2、图3、图5、图8及图9,夹持组件100还包括穿装管150及导向杆140,穿装管150的远端固定连接远端夹头120,穿装管150的近端活动穿设于近端夹头110内,抓捕器300活动穿设于穿装管150内。本实施例中,导向杆140设置有两个,穿装管150设置于两个导向杆140之间,导向杆140的远端固定连接远端夹头120,导向杆140的近端活动穿设于近端夹头110内并与夹头推杆130的远端固定连接。
夹头控制模块520包括开合传动轮521、第一滑块522及第一驱动件523,开合传动轮521轴向滑动套设于长轴512上,夹头推杆130的近端固定连接开合传动轮521,第一滑块522嵌置于开合传动轮521上,第一滑块522滑动套设于导向杆568上,第一驱动件523连接第一滑块522。本实施例中,开合传动轮521周向上开设有凹槽,第一滑块522嵌置于凹槽内。第一驱动件523带动开合传动轮521朝向远端轴向移动,夹头推杆130带动远端夹头120远离近端夹头110,夹持组件100打开;在夹持组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朝向近端推动第一驱动件523,第一驱动件523带动开合传动轮521朝向近端轴向移动,夹头推杆130带动远端夹头120朝向近端夹头110移动,夹持组件100闭合。
参阅图5、图8和图9,具体的,第一驱动件523包括第一按钮5231、第一抵持部5232、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第一销轴5234及第一弹性件5235,第一按钮5231连接第一抵持部5232,第一抵持部5232沿轴向延伸设置,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垂直第一抵持部5232,第一销轴523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抵持部5232,第一销轴5234的另一端活动穿设于第一滑块522内,第一弹性件5235套设于第一销轴5234上,第一弹性件5235朝向外壳560外侧抵推第一抵持部5232,第一抵持部5232与外壳560抵接。外壳560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滑槽564及与第一导滑槽564连通的第一卡槽563,第一卡槽563位于第一导滑槽564的外侧。第一弹性件5235抵推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进入第一卡槽563时,限制第一驱动件523沿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5232与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呈“十”字状,上壳561设置有第一卡槽563和第一导滑槽564,下壳562也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槽563和第一导滑槽564,向外壳560内侧按压第一按钮5231时,第一弹性件5235被压缩,第一抵持部5232和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均朝向外壳560内侧移动,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自第一卡槽563进入第一导滑槽564,然后可沿轴向向远端移动第一按钮5231以带动第一滑块522、开合传动轮521及夹头推杆130沿轴向朝远端移动,控制夹持组件100打开。同理,沿轴向向近端移动第一按钮5231以带动第一滑块522、开合传动轮521及夹头推杆130沿轴向朝近端移动,可控制夹持组件100闭合,直至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再次进入第一卡槽563。第一限位保险部5233及第一弹性件5235的设置起到了防止误操作的保险作用,可以保证夹持组件100输送到位后,再由第一驱动件523控制打开。
参阅图4、图5、图8、图10及图11,穿刺组件200还包括穿刺推杆240,穿刺推杆240沿轴向活动穿设于鞘管600内,穿刺推杆240的远端在鞘管600内抵接穿刺针210的近端。本实施例中,穿刺针210设置有两个,缝线220穿过垫片230后,缝线22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穿刺针210。
穿刺控制模块530包括穿刺传动轮531、第二滑块532、第二驱动件533及第三弹性件534,穿刺传动轮531轴向滑动套设于长轴512上,穿刺推杆240的近端固定连接穿刺传动轮531,第二滑块532嵌置于穿刺传动轮531上,第二滑块532滑动套设于导向杆568上,第三弹性件534套设于穿刺传动轮531远侧的导向杆568上,第二驱动件533连接第二滑块532,本实施例中,穿刺传动轮531周向上开设有凹槽,第二滑块532嵌置于穿刺传动轮531的凹槽上。
第二驱动件533带动穿刺传动轮531朝向远端轴向滑动,穿刺推杆240抵推穿刺针210伸出于近端夹头110并朝向远端夹头120移动以穿刺瓣膜并进入远端夹头120内,穿刺传动轮531挤压第三弹性件534,第三弹性件534被压缩,穿刺针210穿刺瓣膜后,第三弹性件534抵推第二滑块532带动穿刺推杆240自动复位,从而不需要操作者手动后撤穿刺推杆240。
请参阅图5、图10、图11和图12,第二驱动件533包括第二按钮5331、第二抵持部5332、第二限位保险部5333、第二销轴5334及第二弹性件5335。第二按钮5331连接第二抵持部5332,第二抵持部5332沿轴向延伸设置,第二限位保险部5333垂直第二抵持部5332,第二销轴533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抵持部5332,第二销轴5334的另一端活动穿设于第二滑块532内,第二弹性件5335套设于第二销轴5334上,第二弹性件5335朝向外壳560外侧抵推第二抵持部5332使得第二抵持部5332与外壳560抵接。外壳560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导滑槽566及与第二导滑槽566连通的第二卡槽565,第二卡槽565位于第二导滑槽566的外侧,第二弹性件5335抵推第二限位保险部5333进入第二卡槽565以限制第二驱动件533沿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5332与第二限位保险部5333呈“十”字状,上壳561设置有第二卡槽565和第二导滑槽566,下壳562也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槽565和第二导滑槽566。向外壳560内侧挤压第二按钮5331,第二弹性件5335被压缩,第二抵持部5332和第二限位保险部5333均朝向外壳560内侧移动,第二限位保险部5333自第二卡槽565进入第二导滑槽566,然后可沿轴向移动第二按钮5331控制穿刺推杆240朝向远端移动,穿刺推杆240抵推穿刺针210伸出于近端夹头110进行穿刺。第二限位保险部5333及第二弹性件5335的设置起到了防止误操作的保险作用,可以在确认夹持组件100已经夹持到瓣膜后,再由第二驱动件533控制穿刺针210进行穿刺。
参阅图5、图8及图13,探针控制模块540包括探测传动轮541、第三滑块542、第三驱动件543、锁定件544、指示件545、第四弹性件(图未示)及第五弹性件546。探测传动轮541轴向滑动套设于长轴512上,探针400的近端从鞘管600穿出并固定连接探测传动轮541,探针400的远端为钝端。第三滑块542嵌置于所述探测传动轮541,且第三滑块542滑动套设于导向杆568上,锁定件544设置于第三滑块542与第三驱动件543之间,锁定件544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分别连接第三滑块542与第三驱动件543。第四弹性件被压缩于锁定件544与第三滑块542之间,锁定件544上设置有卡扣5441,外壳560上设置有锁止部(图未示),第四弹性件抵推锁定件544使得卡扣5441与锁止部配合,从而限制第三驱动件543控制探针400沿轴向移动。
指示件545连接锁定件544并沿轴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指示件545朝向远端,外壳560对应指示件545开设有带有刻度的窗口,以便于观察指示件545的移动情况。第五弹性件546压缩设置于第三滑块542的近侧,第五弹性件546的一端抵推第三滑块542,第五弹性件546的另一端抵推固定架567,当卡扣5441与锁止部脱离后,第五弹性件546抵推第三滑块542朝向远端移动。
本申请中,操作探针400时,首先朝向手柄500内按压第三驱动件543,第三驱动件543带动锁定件544挤压第四弹性件,使锁定件544的卡扣5441与外壳560的锁止部脱离,第五弹性件546朝向远端抵推第三滑块542与探测传动轮541,探测传动轮541带动探针400伸出近端夹头110,观察指示件545在窗口上所指示的位置,确定夹持组件100是否夹持到了瓣叶。在夹持组件100夹持瓣叶后,穿刺针210需要穿刺瓣膜,为了确保穿刺针210能够穿刺到瓣膜,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探针400比穿刺针210更加靠近导向杆140。
请参考图5、图8、图9、图10、图11及图12所示,本申请中,第一驱动件523位于第二驱动件533的远侧,第三驱动件543设置于第一驱动件523件与第二驱动件533之间;第一驱动件523和第二驱动件533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驱动件523分别安装于开合传动轮521轴向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驱动件533分别安装于穿刺传动轮531轴向方向的两侧。手柄500上的夹头控制模块520、穿刺控制模块530、探针控制模块540等各功能模块分区明确,操作简便,且均能够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误操作。
请参阅图4、图14、图15及图16所示,抓捕器300包括驱动件310及抓捕线圈320,驱动件310包括第一管体311和第二管体312,第一管体311的远端固定连接抓捕线圈320,第一管体311的近端固定连接第二管体312的远端,第一管体311与第二管体312活动穿设于鞘管600与近端夹头110内的穿装管150内,抓捕线圈320从穿装管150的远端伸出并活动容置于远端夹头120内。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11的材质可以是聚酰亚胺,第二管体312可以采用不锈钢,第一管体311可随着鞘管600的弯曲发生适应性的弯曲。
抓捕联动控制模块550包括解脱件551、桥接件552及连接件553。解脱件551呈圆盘状结构,解脱件551朝向近端的一侧设置有三角形凸起,通过三角形凸起方便对解脱件551操作;解脱件551朝向远端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5511,安装孔5511内设置有内螺纹。桥接件552开设有穿装孔5521,且桥接件552在穿装孔的外围设置有可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5523。第二管体312穿过穿装孔5521后,第二管体312的近端固定连接连接件553。连接件553可为金属材质,连接件553与第二管体312之间可通过焊接或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件553上设置有至少一环形凸台5531,环形凸台5531上开设环形凹槽5532,解脱件551的安装孔5511内设置有与环形凹槽5532适配的凸筋(图未示),第二管体312通过该连接件553转动安装于解脱件551的安装孔5511内,由于凸筋与环形凹槽5532的相互配合,第二管体312与解脱件551在轴向上固定连接,但第二管体312与解脱件551可以相对转动。桥接件552的一端通过穿装孔5521活动套设于第二管体312上,桥接件552的另一端与夹头推杆130的远端固定连接,桥接件552与解脱件551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穿刺针210穿刺瓣膜前,解脱件551与桥接件552处于连接状态,即,解脱件551轴向固定连接抓捕器300的驱动件310,解脱件551通过桥接件552轴向固定连接夹头推杆130,推动夹头推杆130以控制远端夹头120相对近端夹头110远离或靠近以夹持瓣叶的过程中,抓捕器300与远端夹头120同步联动,抓捕器300的抓捕线圈320相对远端夹头120保持不动,从而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抓捕线圈320始终能够包围穿刺针210。在穿刺针210穿刺瓣膜时,穿刺针210进入抓捕线圈320内。待穿刺针210穿刺瓣叶进入抓捕线圈320后,旋转解脱件551,使得桥接件552与解脱件551脱离,由于解脱件551与抓捕器300的驱动件310转动连接,旋转解脱件551并不会引起抓捕器300转动,由于夹头推杆130与开合传动轮521固定连接,夹头推杆130在解脱件551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桥接件552与解脱件551脱离后即解除了夹头推杆130与抓捕器300的联动状态,朝向近端后撤解脱件551,抓捕器300便被驱动着朝向近端移动,从而将穿刺针210与缝线220连接穿刺针210的部分抓捕至体外,使得缝线220缝在瓣膜上。
请参阅图17a至图17e,结合图1至16,在一应用场景中,本申请的瓣膜修复系统用于治疗三尖瓣反流,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组织缝线装置10经股静脉、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与右心室,近端夹头110位于心房侧,远端夹头120位于心室侧。
在解脱件551连接桥接件552、夹头推杆130与抓捕器300处于联动状态的情形下,朝向手柄500内部按压第一按钮5231,然后朝向远端推动第一按钮5231,使得近端夹头110与远端夹头120在夹头推杆130的带动下相对打开,通过内芯旋钮514调节近端夹头110与远端夹头120之间开口的朝向,使瓣叶置于远端夹头120与近端夹头110之间,如图17a所示。
之后朝向近端拉动第一按钮5231,近端夹头110与远端夹头120关闭并夹紧瓣膜;朝向手柄500内按压第三驱动件543,锁定件544的卡扣5441与外壳560的锁止部脱离后,第五弹性件546朝向远端抵推第三滑块542与探测传动轮541,探测传动轮541带动探针400伸出近端夹头110,观察指示件545在窗口上所指示的位置,确定夹持组件100是否夹持到了瓣膜,确认瓣膜已被有效夹持后将探针400撤回;通过朝向手柄500内挤压第二按钮5331,然后朝向远端推动第二按钮5331,穿刺推杆240带动穿刺针210从心房侧向心室侧穿刺,穿刺针210带动缝线220穿刺瓣膜并进入远端夹头120内的抓捕线圈320内,如图17b所示;第三弹性件534抵推第二滑块532带动穿刺推杆240复位。
然后,旋转解脱件551,使得解脱件551与桥接件552解除连接,向近端后撤解脱件551,抓捕线圈320逐步收紧并牵拉穿刺针210与缝线220依次进入穿装管150和鞘管600,直至将穿刺针210与缝线220连接穿刺针210的部分撤出体外,如图17c和图17d所示。
如图17e所示,缝线220远离穿刺针210的部分及垫片230被从近端夹头110中带出,使垫片230与瓣膜靠近心房的一侧接触,撤出组织缝线装置10;最后通过锚定件将缝线220固定于心室壁或乳头肌上并切断多余的缝线220,即完成了人工腱索的植入。
在一应用场景中,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经导管途径向三尖瓣植入人工腱索还可以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与右心室。
在一应用场景中,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经导管途径向二尖瓣植入人工腱索可以通过上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还可以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以到达二尖瓣瓣膜位置,在瓣膜上缝上缝线220。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可以向三尖瓣或二尖瓣的各瓣叶上分别缝上缝线220,然后通过锁结装置将所有缝线220锁紧并剪断多余的缝线,以对三尖瓣或二尖瓣实施缘对缘修复。
可以理解的,除二尖瓣或三尖瓣的瓣叶组织外,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还可用于将缝线植入在二尖瓣或三尖瓣的乳头肌上。
例如,组织缝线装置10可经各种可行的途径进入左心室(例如经股动脉、主动脉弓进入左心室)或右心室,近端夹头110与远端夹头120夹持住乳头肌,穿刺针210带动缝线220穿刺乳头肌并进入远端夹头120内的抓捕线圈320内,之后旋转解脱件551,使得解脱件551与桥接件552解除连接,向近端后撤解脱件551,抓捕线圈320逐步收紧并牵拉穿刺针210与缝线220依次进入穿装管150和鞘管600,直至将穿刺针210与缝线220连接穿刺针210的部分撤出体外,使得缝线220远离穿刺针210的部分及垫片230被从近端夹头110中带出而缝在乳头肌上;撤出组织缝线装置10后,可再次将缝线220及穿刺针210安装至该组织缝线装置10,重复图17a至图17d所示的上述步骤,使得缝线220穿过瓣叶,之后对缝线220进行锁结并切断多余的缝线220,也可以完成人工腱索的植入。亦或者,使用两套组织缝线装置10分别向乳头肌、瓣叶上植入缝线220,最后锁结相应的两组缝线220并切断多余的缝线220,亦可以完成人工腱索的植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组织缝线装置还可用于将缝线缝在瓣环、心尖或心室壁等组织上,只要近端夹头110与远端夹头120经可行的介入途径对应夹持住瓣环等组织即可。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夹持组件、穿刺组件、抓捕器及手柄;
所述鞘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所述鞘管的远端的近端夹头以及相对所述近端夹头开合的远端夹头;
所述穿刺组件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近端夹头内的穿刺针以及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针的近端并活动容置于所述近端夹头与所述鞘管内的缝线;
所述抓捕器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与所述近端夹头内,所述抓捕器的远端活动容置于所述远端夹头内,所述抓捕器用于抓捕穿刺组织后的所述穿刺针与所述缝线;
所述手柄包括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所述抓捕联动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远端夹头与所述抓捕器于所述穿刺针穿刺组织前及穿刺组织时处于相互连接的联动状态,以及控制所述远端夹头与所述抓捕器于所述穿刺针穿刺组织后处于解除连接的独立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近端夹头内的夹头推杆,所述远端夹头固定连接所述夹头推杆的远端;所述抓捕器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与所述近端夹头内的驱动件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远端的抓捕线圈,所述抓捕线圈活动容置于所述远端夹头内;
所述抓捕联动控制模块包括解脱件及桥接件;所述解脱件与所述驱动件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所述桥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头推杆,所述桥接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解脱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脱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桥接件的另一端滑动套设于所述驱动件上,且所述桥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解脱件螺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芯轴组件,所述芯轴组件的远端连接所述鞘管的近端,所述夹头推杆及所述驱动件均活动穿设于所述芯轴组件上,所述芯轴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夹持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及所述抓捕器相对所述外壳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组件包括短轴及可拆卸连接所述短轴的近端的长轴;所述短轴在垂直于轴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且所述短轴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长轴上对应各所述通道分别开设有沿轴向延伸且连通相应所述通道的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夹头控制模块,所述夹头控制模块包括开合传动轮、第一滑块及第一驱动件;
所述开合传动轮轴向滑动套设于所述长轴上,所述夹头推杆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开合传动轮;所述第一滑块嵌置于所述开合传动轮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轴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限位保险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滑槽及与所述第一导滑槽连通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限位保险部进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时,限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轴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组件还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内且抵接所述穿刺针的近端的穿刺推杆;
所述手柄还包括穿刺控制模块,所述穿刺控制模块包括穿刺传动轮、第二滑块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穿刺传动轮轴向滑动套设于所述长轴上,所述穿刺推杆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穿刺传动轮;所述第二滑块嵌置于所述穿刺传动轮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以驱动所述第二滑块沿轴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限位保险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导滑槽及与所述第二导滑槽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限位保险部进入所述第二卡槽时,限制所述第二驱动件沿轴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固定架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并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杆,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上于所述第二滑块的远侧套设有弹性件;所述穿刺针穿刺组织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穿刺推杆沿轴向向远端移动并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穿刺针穿刺组织后,所述弹性件抵推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穿刺推杆复位。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缝线装置还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近端夹头与所述鞘管内的探针;
所述手柄还包括探针控制模块,所述探针控制模块包括探测传动轮、第三滑块及第三驱动件;
所述探测传动轮轴向滑动套设于所述长轴上,所述探针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探测传动轮;所述第三滑块嵌置于所述探测传动轮上;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以驱动所述第三滑块沿轴向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控制模块还包括锁定件及弹性件,所述锁定件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锁定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于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三滑块之间,所述弹性件抵推所述锁定件使得所述卡扣与设于所述外壳上的锁止部配合,以限制所述探针沿轴向移动;所述第三滑块的近侧设置有另一弹性件;所述卡扣与所述锁止部配合时,所述另一弹性件压缩;所述卡扣与所述锁止部脱离后,所述另一弹性件抵推所述第三滑块沿轴向向远端移动。
13.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组织缝线装置及套设于所述鞘管外的可调弯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弯鞘的近端设置调弯手柄,所述调弯手柄的近端固定连接套设于所述鞘管外的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近端活动插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瓣膜修复系统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或所述加强管,用于保持所述加强管与所述手柄的相对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夹持所述手柄及所述调弯手柄。
CN202023346500.0U 2020-12-31 2020-12-31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Active CN215130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6500.0U CN215130895U (zh) 2020-12-31 2020-12-31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6500.0U CN215130895U (zh) 2020-12-31 2020-12-31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0895U true CN215130895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6500.0U Active CN215130895U (zh) 2020-12-31 2020-12-31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08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1015A (zh) * 2021-12-28 2022-03-18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半月板缝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1015A (zh) * 2021-12-28 2022-03-18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半月板缝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91015B (zh) * 2021-12-28 2024-03-26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半月板缝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80705A1 (en) Delivery Catheter Handle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30270432A1 (en) Device for suture attachme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valve repair
US6575971B2 (en) Cardiac valve leaflet stapl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06528911A (ja) 固着装置、組織に係合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4681147A (zh)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US11918464B2 (en) Prosthetic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212346605U (zh) 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CN114469212B (zh)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CN215130895U (zh) 组织缝线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211934164U (zh) 可导向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CN215839709U (zh) 心脏瓣膜修复装置
CN114305551A (zh) 医用锁扣及医用锁结装置
CN113116423A (zh) 可导向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CN215130902U (zh) 缝合装置
CN114681132A (zh) 心脏瓣膜修复装置
EP4384120A1 (en) Edge to edge repair of the mitral valve
CN214907820U (zh) 一种心尖闭合装置
CN215307038U (zh) 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及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
CN212346814U (zh) 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及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
CN211243518U (zh) 介入式远程缝合线锁结装置
CN114430674A (zh) 腱索替换装置和方法
CN215778921U (zh) 介入式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CN216021546U (zh) 瓣膜缝合器
CN214017664U (zh) 医用锁扣及医用锁结装置
CN112823750B (zh) 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