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4266U - 射频治疗手持件 - Google Patents

射频治疗手持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4266U
CN215084266U CN202120943364.9U CN202120943364U CN215084266U CN 215084266 U CN215084266 U CN 215084266U CN 202120943364 U CN202120943364 U CN 202120943364U CN 215084266 U CN215084266 U CN 215084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ortion
radio frequency
electrode
pressing
out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33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永生
李亚楠
丁毅
雷晓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eninsul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eninsul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eninsul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Peninsul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33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4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4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4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射频治疗手持件,包括:手柄、内电极以及外电极。其中,手柄包括底壳和按压部,按压部与底壳连接,内电极安装于底壳,外电极安装于按压部,按压部与底壳转动连接,以使外电极相对于内电极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频治疗手持件的外电极按压不费力,使用方便,能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射频治疗手持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治疗手持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在使用时,将内电极片插入皮肤下表面,然后按压外电极片,使外电极片整体往靠近内电极片方向运动与皮肤上表面接触,达到对用户进行射频理疗的目的,但是用户在按压外电极片时需要的力气较大,容易导致用户的手部疲劳,使用起来不方便,用户的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射频治疗手持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外电极片按压费力,容易造成用户手部疲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射频治疗手持件,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底壳和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连接所述底壳;
内电极,所述内电极安装于所述底壳;
外电极,所述外电极安装于所述按压部;
其中,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底壳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外电极相对于所述内电极靠近或远离。
可选地,所述外电极包括主体延伸部和接触部,所述主体延伸部自所述按压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内电极倾斜。
可选地,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底壳的夹角为20-60°。
可选地,所述内电极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接触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底壳具有安装腔,所述按压部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可选地,所述按压部的一侧凸设有凸块,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块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底壳具有轴孔,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轴孔位置凸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卡入所述轴孔内,所述柄体绕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安装腔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旋转轴的外周设有U型孔。
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壳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壳包括壳身和壳盖,所述壳盖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内电极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壳身与所述壳盖配合将所述内电极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件和按压盖,所述柄体具有第二容置槽,所述外电极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柄体和柄盖卡扣配合将所述外电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提出一种射频治疗手持件,包括手柄、内电极以及外电极。其中,手柄包括底壳和按压部,按压部与底壳连接,内电极安装于底壳,外电极安装于按压部,按压部与底壳转动连接,以使外电极相对于内电极靠近或远离。使用时,用户手握壳体,大拇指按压按压部,按压部与底壳的连接处沿受力方向转动,间接带动外电极往内电极方向运动,与内电极抵接或分离,使用户在使用时按压外电极不费力,且简单方便,能有效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射频治疗手持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按压部和外电极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底壳和内电极的爆炸图;
图5为图1的整体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手柄 101 底壳
1011 壳身 1012 壳盖
10111 轴孔 10112 前半部
10113 倾斜部 10114 后半部
10115 第一容置槽 10116 安装腔
102 按压部 1021 按压件
1022 按压盖 10211 凸块
10212 凹槽 10213 旋转轴
10214 U型孔 10215 第二容置槽
103 弹性件 1031 第一凸柱
1032 第二凸柱 20 内电极
30 外电极 301 电极架
302 FPC 303 上盖
304 盖帽 40 第一温度传感器
50 第二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正对现有技术中射频治疗手持件工作时按压外电极片费力,容易导致用户手疲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射频治疗手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射频治疗手持件包括:手柄10、内电极20以及外电极30。其中,手柄10包括便于人手握持的底壳101和便于大拇指按压的按压部102,按压部102与底壳101转动连接,内电极20安装于底壳101的一端,外电极30安装于按压部102远离壳体的一端,按压部102转动带动外电极30靠近或远离内电极20。详细地,使用时,人手握住底壳101,将内电极20插入人体表层皮肤,大拇指对按压部102用力,按压部102转动间接带动外电极30往内电极20靠近,与人体皮肤表层相接触,进行射频理疗。当不对按压部102作力时,外电极30远离内电极20。当需要使外电极30靠近或远离内电极20时,用户的大拇指只需要轻轻按压按压部102就可实现,按压外电极30时简单不费力,能有效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外电极30包括主体延伸部和接触部,主体延伸部自按压部102的自由端朝向内电极20倾斜,这时外电极30的接触部与内电极20直线距离更小,按压部102受力转动时,只需要转动很小的幅度,就能使得外电极30的接触部与内电极20相接,保证内电极20和外电极30能同时作用于皮肤的内部和表面,提升治疗理疗效果。
进一步地,按压部102与底壳101的夹角为20-60°。可以理解的是,当按压部102与底壳101的夹角越小,要达到内电极20和外电极30能同时作用于皮肤的内部和表面的目的需要的外电极30和内电极20的长度越长。按压部102与底壳101的夹角越大时,按压时,外电极30的接触部对皮肤的作用力越大,容易造成皮肤损伤。针对电极用材和理疗效果综合考虑,当按压部102与底壳101的夹角为20-60°时,电极的耗材少,射频治疗手持件的整体效果整体最优。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外电极30由电极架301、FPC302以及上盖303共同构成,电极架301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手柄10内,在与手柄10的连接处斜向下指向内电极20,且电极架301的左端端部向上翘起形成接触部,使得电极架301受到按压力时向下移动时,电极架301的左端端部能与人体皮肤表层贴合,起到更好的射频效果。同时,FPC302与电极架301的形状一致,并贴合在电极架301上,上盖303压在FPC302上表面,将FPC302固定在电极架301上,再通过将盖帽304卡接在电极架301的上,将FPC302和上盖303固定在电极架301上。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电极架301选用金属弹片,使得当其受到按压力过大时,它会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回弹,以免电极架301的对人体皮肤挤压产生损伤,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外电极30的接触部上设有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0,内电极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0。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电极架301用于与皮肤表层相接触的左端端部,用于检测皮肤表皮的温度。通常,外电极30温度在45℃以下,可以很好的进行真皮层的保护,此外,在温度大于40℃时,真皮层紧缩及真皮皱纹削减可以保证较好的疗效。内电极20为射频的一极,外电极30为射频的另一极,电流在射频电极区间进行流通,根据此种方案,内电极20的温度和外电极30的温度存在关联性,外电极30的温度控制表皮的接受最高温度,内电极20控制脂肪层或者smas层的治疗温度,当任何电极上的温度传感器达到目标设定值,立即降低或者停止发射脉冲射频能量。
在此应用中,第一温度传感器40用于检测内电极20作用于皮肤内部产生的温度,并用于衡量治疗剂量,第二温度传感器50用于检测外电极30作用于皮肤表面产生的温度,用于确保真皮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底壳101具有安装腔10116,按压部10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腔10116内,安装腔10116的大小与按压部102的连接端的大小相匹配,按压部102可以在安装腔10116内转动,使得整个手柄10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按压部102的一侧凸设有凸块10211,安装腔10116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与凸块10211相配合的凹槽10212,凸块10211卡设在所述凹槽10212内,用户对按压部102用力时,按压部102在安装腔10116内转动时,凸块10211沿凹槽10212向下移动,当不对按压部102用力时,按压部102恢复原状,此时凸块10211沿凹槽10212向上运动,抵住凹槽10212的上端,进而防止按压部102从安装腔10116内脱落出来,使按压部102和壳体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底壳101具有轴孔10111,其中轴孔10111可以是贯穿安装腔10116设置,也可以是不贯穿安装腔10116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从方便轴孔10111加工方面考虑,轴孔10111贯穿安装腔10116设置。按压部102的侧壁上相对于轴孔10111位置凸设有旋转轴10213,旋转轴10213的外径稍小于轴孔10111的内径,使得旋转轴10213能卡入轴孔10111内,且旋转轴10213的长度稍大于底壳101的侧壁厚度,使得旋转轴10213不易从轴孔10111内脱落,整个结构更稳固。当按压部102受力按压时,按压部102的旋转轴10213以轴孔10111为支点在安装腔10116内转动,进一步带动外电极30朝靠近内电极20方向运行,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进一步地,旋转轴10213的外周设有U型孔10214。详细地,U型孔10214贯穿按压部102的侧壁,当需要将旋转轴10213与轴孔10111分离时,按压U型孔10214的缺口端,U型孔10214受力朝受力方向运动,带动旋转轴10213从轴孔10111中脱落,使得整个结构的安装拆卸更加简单方便。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按压部102和底壳101具有一致的通孔,且通孔在同一直线上,一根固定轴依次穿过通孔,使得按压部102绕固定轴在底壳101内转动,这也是可行的。
在一实施例中,手柄10还包括弹性件103,该弹性件103为弹簧,容纳腔的底端凸设有第一凸柱,按压部102与容纳腔具有与第一凸柱相对应的第二凸柱1032,弹簧的上端套在第一凸柱上,下端套在第二凸柱1032上,使得弹簧不会在容纳腔内左右移动,整体结构更稳固。
进一步地,弹性件本身的弹性系数大于等于按压部本身对他的作用力,当按压部102不受力时,弹性件103起支撑作用,保持按压部102处于压缩前位置。按压部102受力时,按压部102底端绕旋转轴10213旋转,带动外电极30朝内电极20方向移动,此时弹簧压缩,当用户不对按压部102用力时,弹簧恢复原状,带动按压部102恢复原位。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103也可以是金属片或其他原件,只要是受力时会产生形变,不受力时自动复原的弹性件103,都是可行的。
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部102具有出线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按压部102与容纳腔连接处的底端开设出线槽,使得整个射频治疗手持件的接线都能走手柄10内部,结构简单,各部件的装配更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底壳101包括壳身1011和壳盖1012,壳身1011一体成型,包括前半部10112、倾斜部10113以及后半部10114,倾斜部10113的一端与后半部10114连接,倾斜部10113另一端斜向下与前半部10112连接,其中,前半部10112与壳盖1012相配合的表面具有第一容置槽10115,第一容置槽10115的大小与内电极20相匹配,内电极20的一端安置在第一容置槽10115内。
进一步地,壳盖1012的形状与壳身1011一致,且与壳身1011卡扣连接,内电极20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置槽10115内。底壳101的前半部10112倾斜向下设置使得内电极20能更好的插入到人体皮肤内,更方便内电极20和外电极30之间的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壳身1011和壳盖1012之间的连接处还设有空腔,方便内电极20的走线,使整个手柄10结构更紧凑。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按压部102包括按压件1021和按压盖1022,按压件1021与按压盖1022相配合的端面上具有第二容置槽10215,第二容置槽10215与外电极30相匹配,外电极30的一端放置在第二容置槽10215内,按压盖1022压合住第二容置槽10215内的外电极30,与按压件1021卡扣配合将外电极3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容置腔内,使其能够跟随按压部102转动,且不会发生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包括:手柄10、内电极20以及外电极30。其中,手柄10包括便于人手握持的底壳101和便于大拇指按压的按压部102,按压部102与底壳101转动连接,内电极20安装于底壳101的一端,外电极30安装于按压部102远离壳体的一端,按压部102转动带动外电极30靠近或远离内电极20。详细地,使用时,人手握住底壳101,将内电极20插入人体表层皮肤,大拇指对按压部102用力,按压部102转动间接带动外电极30往内电极20靠近,与人体皮肤表层相接触,进行射频理疗。当不对按压部102作力时,外电极30远离内电极20。当需要使外电极30靠近或远离内电极20时,用户的大拇指只需要轻轻按压按压部102就可实现,按压外电极30时简单不费力,能有效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底壳和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连接所述底壳;
内电极,所述内电极安装于所述底壳;
外电极,所述外电极安装于所述按压部;
其中,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底壳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外电极相对于所述内电极靠近或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包括主体延伸部和接触部,所述主体延伸部自所述按压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内电极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底壳的夹角为20-6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接触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具有安装腔,所述按压部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的一侧凸设有凸块,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块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具有轴孔,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轴孔位置凸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卡入所述轴孔内,所述柄体绕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安装腔内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设有U型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壳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治疗手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壳身和壳盖,所述壳盖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内电极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壳身与所述壳盖配合将所述内电极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件和按压盖,所述柄体具有第二容置槽,所述外电极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柄体和柄盖卡扣配合将所述外电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CN202120943364.9U 2021-04-30 2021-04-30 射频治疗手持件 Active CN215084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3364.9U CN215084266U (zh) 2021-04-30 2021-04-30 射频治疗手持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3364.9U CN215084266U (zh) 2021-04-30 2021-04-30 射频治疗手持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4266U true CN215084266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1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3364.9U Active CN215084266U (zh) 2021-04-30 2021-04-30 射频治疗手持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4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8141A (en) Abrasive skin electrode
JP3537852B2 (ja) 受動的な身体訓練、特に顔の美容のための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US6726640B2 (en) Massaging device with double massaging functions
US11633324B1 (en) Massage device
CN111450414A (zh) 颈部保健设备
CN215084266U (zh) 射频治疗手持件
CN108392200B (zh) 一种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组件及其心电监测设备
US4852574A (en) Electrocardiogram electrode pad
CN111387676A (zh) 一种多功能的护理梳
US4432367A (en) Electrocardiograph receiver
US11147465B2 (en) Abrasive electrode
JPH0584328U (ja) 美容具
US9555233B2 (en) Electrode
CN213994225U (zh) 一种灸疗复合装置
CN21451227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209051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20070492U (zh) 一种射频仪
CN210539552U (zh) 一种自带震动按摩的化妆品涂抹器
CN111558133B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691058U (zh)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按摩仪
CN213553566U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按摩器
CN219681097U (zh) 一种便携式手持微电流按摩器及其组件
CN217286441U (zh) 按摩头
CN212756425U (zh) 按摩头组件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CN218500982U (zh) 一种按摩器以及按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