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3633U - 吸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3633U
CN215083633U CN202121211810.3U CN202121211810U CN215083633U CN 215083633 U CN215083633 U CN 215083633U CN 202121211810 U CN202121211810 U CN 202121211810U CN 215083633 U CN215083633 U CN 215083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ule
inhalation device
base
cover plat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18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博江盟
王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F PHARM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CF PHARM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F PHARMTECH Inc filed Critical CF PHARM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2118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3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3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3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吸入装置,包括盖体、吸嘴、过滤件、盖板、胶囊仓、刺穿组件以及基座,其中,在盖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分别设有气流入口,从而在吸嘴的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时,形成双侧进气通道。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通过双侧进气设计使吸入装置在使用状态下产生理想的气流走向,帮助胶囊仓内的胶囊产生振动和/或旋转等运动以释放药物粉末,保证吸入效率。

Description

吸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吸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给药方法中,针对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直接吸入的方式摄入药物。例如,在用药时通过特殊的给药装置刺破具有药物粉末的胶囊,并将药物粉末吸入呼吸道。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常见的给药装置由于结构设计缺陷无法有效保证进气效率,并且无法实现理想的气流走向。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相关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入装置,用以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给药装置进气效率低、无法实现理想的气流走向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提供一种吸入装置,包括:吸嘴,包括吸嘴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吸嘴本体内的吸入通道;过滤件,设置于所述吸入通道的底端,用于阻挡胶囊被刺破后产生的胶囊碎屑;盖板,设置于所述吸嘴下方并开设有对应结合所述过滤件的胶囊置入口,所述盖板的近侧和远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胶囊仓,位于所述盖板下方并具有用以在使用状态下容置胶囊的腔室,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盖板的胶囊置入口;刺穿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胶囊仓一侧的按钮件及刺针,所述按钮件在按压状态下朝向所述胶囊仓运动以带动所述刺针刺破所述胶囊仓内的胶囊;基座,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胶囊仓及部分刺穿组件的座体,在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基座的状态下,形成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至所述腔室的第一进气通道以及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至所述腔室的第二进气通道;盖体,与所述基座卡合状态下盖合所述吸嘴;其中,当所述腔室内产生负压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的气流在所述腔室的底端形成汇流进入所述腔室,所述腔室中被刺破的胶囊内的药物粉末通过所述胶囊置入口经所述过滤件进入所述吸入通道。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盖板与吸嘴的远端通过第一铰接部同轴连接,所述盖体与基座的远端通过第二铰接部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不共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两侧设有第一卡合部,穿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用以与所述基座的座体两侧边缘实现卡合。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针的尖端由三个斜向平面在同一点相交而成,且所述尖端与所述刺针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不重合。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针的直径为1mm~2mm。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针的数量为两根并呈上下设置,所述上下设置的两根刺针间距小于胶囊的高度,且大于所述胶囊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嘴本体包括:操作部,位于吸嘴本体的近侧,用以供使用时操作以使所述吸嘴本体与盖板靠近或分离;吸口部,与所述操作部一体成型,具有所述吸入通道以及适应于人体口部的外形轮廓。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部近端具有凹陷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处具有操作标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入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4.5~1:3.5。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件包括用以安装于所述吸入通道的安装部、以及用以过滤的筛网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入通道的底部呈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底端外表面与所述过滤件的安装部内表面具有对应的安装结构,以将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底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包括位于中心的圆弧形凸面及位于所述圆弧形凸面周沿的挡边。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的网孔直径小于等于0.6mm至1mm。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的线径直径为0.1mm~0.5mm。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的网孔面积总量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3~1:2。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为不锈钢材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和安装部通过超声波焊接为一体并由此在安装部表面形成一圈凸起。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件与盖板的相对面具有形状相配合的端面,以使所述过滤件和盖板紧密贴合。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上在与过滤件的相对面处均布设有若干气孔,用以在当腔室内产生负压时帮助腔室内产生紊流以使胶囊产生振动和/或旋转。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两个位于近端并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盖板上具有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卡合部的卡孔,用以实现所述吸嘴与所述盖板的卡合。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前后的两侧下表面具有凸起部;所述基座内侧壁的顶部形成有对应结合所述凸起部的支撑部,用于在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基座上的状态下实现与所述基座前后侧的密封和相互支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第三卡合部,所述基座的上侧边沿具有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对应的第四卡合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盖板两侧分别具有第五卡合部,所述基座的上侧边沿具有与所述第五卡合部对应的第六卡合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盖板近端的前后两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面积各为3.5~15mm2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流入口的数量为两个,开设于所述盖板远端两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远侧还开设有第三气流入口,在所述盖板合于所述基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三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流入口的数量为一个,开设于所述盖板远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和胶囊仓为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包括主腔室,所述主腔室的横向直径大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并小于胶囊的纵向截面直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腔室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2~1:1.5。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底部设有与所述主腔室相连通的副腔室,副腔室的底端具有腔室进气口,且所述腔室进气口与基座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副腔室的直径小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室进气口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8~1:7。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包括安装结构,用以与所述刺穿组件相配合以使刺穿组件在相对于胶囊仓运动的过程中利用其刺针刺破所述胶囊仓内的胶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开设有对称的卡槽;抵靠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对称的卡槽之间;二管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抵靠部的上下两侧,连通所述腔室,用以限制所述刺针的刺入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穿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位于所述按钮件及抵靠部之间,用于在按钮件朝向胶囊仓方向运动时受压以提供复位力使刺针和按钮件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钮件上设有安装所述复位机构的安装块。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针穿设于所述管部内,且所述刺针的近端与所述按钮件配合连接。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钮件包括按压部以及与所述按压部一体成型的活动连接部,所述活动连接部的远端具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限位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针的远端与活动连接部的远端位于同一垂线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的近端设有一开口,用以为所述刺穿组件提供运动空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座体上的透明视窗,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具有透明壁面,用以在使用状态下透过所述基座观察胶囊仓内的胶囊状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视窗位于基座远端并延伸至基座前后两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内具有开设有气流导向孔的限流板,用以限制气流大小并控制气流的进气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流板位于基座内靠远端一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导向孔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开设于所述限流板上,各气流导向孔的面积为20~35mm2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为50~100mm2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通过双侧进气设计,并通过筛网部结构、胶囊置入口处的气孔、限流板等多处设计,使吸入装置在使用状态下产生理想的气流走向,帮助胶囊仓内的胶囊产生振动和/或旋转以释放药物粉末,保证吸入效率。并且,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通过按钮件与盖体、基座之间的配合可实现按钮开盖,使用方便。另外,吸入装置的双轴连接、盖板与基座之间配合的支撑结构等多处设计可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吸嘴操作部的凹陷结构可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卫生清洁度,刺针与活动连接部的位置关系便于感知刺穿位置,操作方便,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下文的详细描述中容易地洞察到本申请的其它方面和优势。下文的详细描述中仅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本申请的内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改动而不脱离本申请所涉及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相应地,本申请的附图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为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本申请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具体特征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显示。通过参考下文中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所涉及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势。对附图简要说明书如下:
图1a~图1c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a显示为本申请中的过滤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b显示为一实施例中筛网部与安装部在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显示为一实施例中筛网部与安装部在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嘴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内气流走向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体、盖板以及基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盖板、胶囊仓与盖体的配合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8a~图8c显示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盖板、胶囊仓与盖体的配合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和基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申请中的过滤件与盖板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胶囊仓与胶囊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申请中的胶囊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嘴、过滤件和盖板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14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刺针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显示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安装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图18b显示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刺穿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显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在再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刺针和按钮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基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在再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与基座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基座在又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气流走向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信息或参数,但是这些元件或参数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或参数与另一个元件或参数进行区分。例如,第一进气通道可以被称作第二进气通道,并且类似地,第二进气通道可以被称作第一进气通道,而不脱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均是在描述一个进气通道,但是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明确指出,否则它们不是同一个进气通道。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呈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给药装置通常具有进气通道以提供气流,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类给药装置通常只具有一个进气通道,进气量有限。并且,这些进气通道的设计也无法实现理想的气流走向,进而影响胶囊内药物粉末的吸入效率。
再者,在一些相关技术中,给药装置的一些细节设计也不够人性化,例如用于与人体口部对接的吸嘴部分容易在操作时受到污染、开启给药装置时操作不便等,用户体验差。
有鉴于为给药装置的吸入装置的吸气效率对给药效率及给药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以及该类设备对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吸入装置,在实施例中,所述吸入装置为便于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的方式从封装有粉末状药物的胶囊中吸入药粉的给药装置,在一些使用场合中,所述为给药装置的吸入装置又称之为吸入器,药粉吸入器,或干粉吸入器等。在使用中,患者可将该胶囊在使用前装入到一个位于所述吸入器内的胶囊仓中,然后患者可以按压一个可驱动刺针的按钮,使刺针从静止状态转换到运动状态以刺破位于胶囊仓内的胶囊,以使所述胶囊在负压作用下释放其中的粉末状药物。所述粉末状药物举例包括但不限于:噻托溴铵(Tiotropium Bromide)、茚达特罗(Indacaterol)等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方式给药的药物。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a~图1c,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吸入装置包括盖体1、吸嘴2、过滤件3、盖板9、胶囊仓4、刺穿组件5、以及基座6。
所述盖体是用于在与基座6的卡合状态下遮罩所述吸嘴2的部件,以避免吸嘴受到外界污染。
在本申请中,所述卡合表示两个部件之间利用机械形变(例如过盈配合)或机械干涉能够彼此间快速或便捷地达成两个部件呈固定状态或分离状态的物理配合方式,在实施例中,例如卡勾和卡槽的配合方式,卡勾和卡勾的配合方式,或者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方式,凸起和凸起的配合方式等,在本申请中,将依据不同部件在各自的具体实施状态中的机械结构并配合图示予以说明两个部件之间的卡合结构。
所述吸嘴是用于与人体口部配合将胶囊仓内胶囊中的药物粉末吸入体内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嘴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吸入通道22一体成型成于所述吸嘴本体21中。
在本申请中,所述一体成型结构表示多个具有各自功能的部件集成为一体式且不可通过非破坏性手段物理拆分的结构,其通常在制造阶段就被融合成一体,例如通过模具注塑而成,或通过增材制造(3D打印)的方式一体成型等。
所述过滤件用于表示对胶囊仓中的物体起到过滤作用并利于产生高效吸入气流的部件,在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a~图1c,所述过滤件3套设于吸入通道22底部。
所述盖板9位于吸嘴的下方,盖板9开设有胶囊置入口91,所述胶囊置入口91连通所述胶囊仓4,在使用状态下,患者通过胶囊置入口91将胶囊置于胶囊仓4内。所述胶囊置入口91对应结合所述过滤件3,以便与过滤件紧密结合保证吸入效率。
所述胶囊仓为用于容纳胶囊并保持与刺穿组件、盖板、以及基座连接的部件,请继续参阅图1c,所述胶囊仓位于盖板9的下方,所述胶囊仓包括腔室42,所述腔室42用以容置胶囊;在实施例中,所述胶囊被置入所述腔室42时大致呈竖立的状态,即胶囊的一端位于腔室42的底部,胶囊的一端临近腔室42的顶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9也可与胶囊仓4为一体成型结构,使两者无缝连接,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难度,减少了物料及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4,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盖板9的近侧和远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气流入口92和第二气流入口93,在所述盖板9盖合于所述基座6的状态下,形成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92至所述腔室42的第一进气通道以及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93至所述腔室42的第二进气通道。
在本申请中,所述连通是指在空间上相通,以使得气流或气流裹挟的药物粉末可以通过,在一些表述中,所述连通也用做联通,均指两个物理空间的空间连接。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胶囊并非必须为吸入装置的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为避免胶囊内的粉末受潮,仅在使用状态下取出胶囊并将胶囊放入胶囊仓内以吸取胶囊内的药物粉末。
所述刺穿组件为用以刺破胶囊仓内胶囊的部件。所述刺穿组件5位于所述胶囊仓4的一侧,所述刺穿组件5包括按钮件51及刺针52,所述按钮件51可相对于胶囊仓运动,所述胶囊仓4的腔室上设有用以使刺针通过的通道,在使用状态下,当对按钮件施加按压力时,按钮件在相对于胶囊仓运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刺针52刺破腔室42内的胶囊。在本申请中,相对运动是指多个部件之间相对于彼此移动靠近或远离。故在此,按钮件可相对于胶囊仓运动是指按钮件可相对于胶囊仓靠近或远离。
所述基座为用以容纳胶囊仓并作为气流通道的一部分,以及防尘且便于使用者握持操作的部件,所述基座6包括座体61,所述座体61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以容纳所述胶囊仓的腔室42以及部分刺穿组件5。
在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中,首先打开盖体1和吸嘴2,将胶囊放置于盖板9上的胶囊置入口91,胶囊从胶囊置入口91进入腔室42中,然后将吸嘴2覆盖于盖板9上以使吸入通道22与胶囊置入口91相连通,再通过按钮件51带动刺针52刺破位于腔室42内的胶囊以在胶囊上形成药物粉末出口,此时使用者用口部含住吸嘴上部并吸气,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请参阅图5,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内气流走向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气流分别从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入基座(未予以示出)内,并在腔室42底端形成汇流进入所述腔室。由于药物粉末的直径很细,可在负压作用下通过胶囊的药物粉末出口离开胶囊,并随气流经由过滤件进入吸入通道而被吸入使用者体内,而可能产生的胶囊碎屑则被过滤件3阻挡而不会进入吸入通道内。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近”和“远”是相对于刺穿组件而言的,因此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将吸入装置靠近刺穿组件的一侧定义为近侧,将远离刺穿组件的一侧定义为远侧,即在本申请图1b中示出的标号19、29、69b、99所在的一侧为远侧,其反向为近侧。另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前”和“后”是为便于解释以图示的观测方向而言的,具体地说,本申请中的“前”定义为以刺穿组件所在方向为基准朝向标号19、29、69b、99所在方向的左侧,即图1a中距离图示的观测方向较近的一侧;本申请中的“后”定义为以刺穿组件所在方向为基准朝向标号19、29、69b、99所在方向的右侧,即图1a中距离图示的观测方向较远的一侧。还应当理解,为便于描述,在本申请中以图示中呈现的吸入装置放置状态而使用诸如“顶面”、“底面”等空间术语。然而由于外科医疗器械能够在各使用场景下多个方向和位置中使用,因此这些空间术语并非限制性和绝对性的。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第一气流入口9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盖板近端的前后两侧。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实现理想的进气量,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面积各为3.5~15mm2,例如3.5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2、10mm2、11mm2、12mm2、13mm2、14mm2、15mm2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面积各为9mm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入口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大于两个,只要能够实现从盖板的近侧进气即可,例如仅在盖板近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气流入口,或者在盖板近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气流入口等。在此,为保证吸入效率,各第一气流入口面积相加后的总面积可以为10~30mm2,例如10mm2、11mm2、12mm2、13mm2、14mm2、15mm2、16mm2、17mm2、18mm2、19mm2、20mm2、21mm2、22mm2、23mm2、24mm2、25mm2、26mm2、27mm2、28mm2、29mm2、30mm2等。
所述第二气流入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请参阅图23,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在再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盖板的远端设有一个第二气流入口93,当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时,气流一方面可通过位于盖板近侧的第一气流入口92进入基座,另一方面可通过位于盖板远侧的该第二气流入口93进入基座。又如,呈如图4所示,盖板远侧在第一铰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气流入口93,当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时,气流一方面可通过位于盖板近侧的第一气流入口92进入基座,另一方面可通过位于盖板远侧的两个第二气流入口93进入基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4,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与基座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基座的远侧还可开设有第三气流入口65,在盖板卡合于所述基座后,所述第三气流入口65可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93连通,即共同配合形成一缺口,当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时,可形成从所述第三气流入口65与第二气流入口93至所述腔室的第二进气通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可以在50~100mm2,例如50mm2、51mm2、52mm2、53mm2、54mm2、55mm2、56mm2、57mm2、58mm2、59mm2、60mm2、61mm2、62mm2、63mm2、64mm2、65mm2、66mm2、67mm2、68mm2、69mm2、70mm2、71mm2、72mm2、73mm2、74mm2、75mm2、76mm2、77mm2、78mm2、79mm2、80mm2、81mm2、82mm2、83mm2、84mm2、85mm2、86mm2、87mm2、88mm2、89mm2、90mm2、91mm2、92mm2、93mm2、94mm2、95mm2、96mm2、97mm2、98mm2、99mm2、100mm2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所述吸入装置可采用双轴连接,即盖体、吸嘴、盖板、以及基座之间分别通过两个轴连接。例如,所述基座、盖板与吸嘴的远端通过第一铰接部同轴连接,所述盖体与基座的远端通过第二铰接部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不共轴。
请继续参阅图1b,所述基座6、盖板9、吸嘴2与盖体1的远端均分别具有铰接部,其中,盖体和基座通过第二铰接部(19,69b)同轴连接,吸嘴2、盖板9和基座6通过第一铰接部(29,99,69a)同轴连接,为此在所述基座远端同时包括第一铰接部69a和第二铰接部69b。其中,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可以为轴孔,并通过连接轴实现各部件之间的铰接。或者,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可以为凸块与轴孔的配合方式实现铰接,呈如图1b所示,基座上的第一铰接部69a、盖板上的第一铰接部99均为轴孔,吸嘴2上的第一铰接部29为近似圆形的凸起以与第一铰接部69a、第一铰接部99配合实现铰接,同理,盖体上的第二铰接部19为轴孔,基座6上的第二铰接部69b为近似圆形的凸起以与第二铰接部19配合实现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例举的轴孔与凸起的设置位置仅为示例而非限制,在具体的应用中并不以为限,轴孔和凸起的位置也可以互换,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实现铰接均可被运用于此。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对基座起到更好的支撑和密封作用,所述盖板前后的两侧下表面具有凸起部,所述基座内侧壁的顶部形成有对应结合所述凸起部的支撑部,当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基座上时,可实现与所述基座前后侧的密封和相互支撑。
请参阅图9,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和基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盖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下表面分别具有一凸起部94,在基座前后内侧壁的顶部具有支撑部62,在此,所述支撑部62包括一与凸起部94相配合的台阶面,当盖板盖合在基座上时,所述凸起部94与支撑部62相配合,从而一方面起到对基座前后两侧的应力加强作用,避免受到挤压时基座变形或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可起到密封作用,保证吸入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和基座上具有相对应的卡合部,从而可将盖板卡合在基座上。其中,相对应的卡合部可以包括一处或多处,即盖板和基座上可具有一对相对应的卡合部或多对相对应的卡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9,所述凸起部94上设有第三卡合部941,所述基座的上侧边沿设有与所述第三卡合部941相对应的第四卡合部621。在此,第三卡合部941为一凸块,第四卡合部621为一凹槽,从而实现盖板与基座的卡合。应当理解,在图9中由于角度关系并不能直接观测到位于前侧的第四卡合部,因此在图9中以虚线示出,以表明与第三卡合部941的位置及卡合关系;对应地,由于后侧的第三卡合部在该视图角度下被遮挡因此未予以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通过位于前侧的第三卡合部和第四卡合部位置关系得出位于后侧的第三卡合部和第四卡合部位置关系,在此不予以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9,所述盖板近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五卡合部95,所述基座的近端上侧边沿具有与所述第五卡合部95对应的第六卡合部64。在此,第五卡合部95为一凸块,第六卡合部64为一凹槽,从而实现盖板与基座的卡合。应当理解,在图9中由于角度关系并不能直接观测到位于前侧的第六卡合部,因此在图9中以虚线示出,以表明与第五卡合部95的位置及卡合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在盖板上设有第三卡合部并在基座上设有对应的第四卡合部;也可仅在盖板上设有第五卡合部并在基座上设有对应的第六卡合部;或者同时在盖板上设有第三卡合部和第五卡合部,并在基座上设有对应的第四卡合部和第六卡合部。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凸块和凹槽结构仅为卡合结构的举例而非限制,在实际的应用中,凸块与凹槽也可被替换为其他卡合结构,在此不予以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非使用状态下盖体松动而无法保护吸嘴,所述盖体与基座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卡合结构,从而在使用时通过卡合结构开启盖体露出吸嘴,并在非使用时合上盖体遮罩吸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两侧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基座的座体两侧边缘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七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穿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并与所述基座座体两侧边缘的第七卡合部实现卡合。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盖体与基座的卡合方式来设计。例如,所述第一卡合部可为凸起结构,对应地,所述盖板近侧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配合的第七卡合部,例如斜面或凹槽等。或者,所述第一卡合部可包括钩状结构,对应地,所述第七卡合部包括与所述钩状结构相卡合的凸起结构等。
请参阅图6,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体、盖板以及基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盖体1两侧设有第一卡合部11,第一卡合部11位于盖体内壁的前后两侧,第一卡合部11具有向盖体外侧凸起的卡钩。并且,在基座6的座体61前后两侧边沿分别设有与第一卡合部11对应的第七卡合部67,在此所述第七卡合部67为凹槽结构,以便第一卡合部11的卡钩结构与凹槽实现卡合。在此,盖体两侧的第一卡合部11均分别穿过第一气流入口92与基座的座体61两侧边缘实现卡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盖板上开设的第一气流入口位置与第一卡合部位置不对应,使第一卡合部无法从第一气流入口穿过时,也可在盖板上开设于第一卡合部对应的开口以使第一卡合部穿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盖体与基座的卡合结构仅为示例而非限制,并且,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盖体也可通过与其他部件例如盖板相卡合以实现对吸嘴的遮罩,只要在盖体和其他部件上设置相对应的卡合结构即可,在此不予以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盖体与基座卡合的状态下,可通过按钮件的配合将盖体打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钮件的上部远端具有斜面,所述按钮件在按压状态下朝向所述胶囊仓运动以令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接触并将第一卡合部向上顶起以解除盖体与基座的卡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盖板、胶囊仓与盖体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在此,为清楚显示按钮件与第一卡合部之间的配合关系,未显示基座的结构。如图所示,在按钮件51的上方远侧具有一斜面514,该斜面用以与盖体上的第一卡合部11配合以实现盖体的开启。具体地说,在盖体盖合于基座的状态下,盖体上的第一卡合部与基座上的第七卡合部相卡合,当按动按钮件51时,斜面514随之朝向远侧方向移动,斜面514与第一卡合部11接触并在按钮件持续朝向远侧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一卡合部11向上顶起并最终解除与第七卡合部之间的卡合从而开启盖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a~图8c,其显示为按钮件、盖板与盖体的配合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其中图8b为图8a在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图8c为图8b中的A部放大图。在此,为清楚显示按钮件的结构和位置,因此在图中保留了胶囊仓的结构,以示出按钮件与胶囊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8a所示,当盖板上还设有用以与基座相卡合的第五卡合部95时,可将第一卡合部11设置在斜面的行进方向上,并将第五卡合部95设置在斜面的行进方向之外,以避免产生影响。诚如图8b所示,由于第五卡合部95与按钮件斜面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按钮件朝向远侧运动的过程中,斜面只会触碰到与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卡合部11以将盖体与基座解除卡合。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如图所示,所述吸嘴本体21包括吸口部211和操作部212。所述操作部212用以供使用时操作以使所述吸嘴本体与盖板靠近或分离。当吸嘴本体靠近盖板后,吸嘴本体覆盖住盖板的局部,例如至少覆盖住盖板置入口的部分,并将盖板上的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暴露,以将吸入通道22与盖板上的胶囊置入口相联通的同时使气流能够从盖板上的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进入基座。呈如图3所示,所述吸口部具有适应于人体口部(嘴)的近似扁平状椭圆形结构,便于使用者用嘴含住吸嘴的上部,以在使用者的嘴包裹吸嘴上部的状态下通过吸气在吸嘴的吸入通道内形成负压。
其中,所述操作部212与吸口部211之间为一体成型,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操作部与盖板相配合,而吸口部与使用者口部相配合,因此操作部与吸口部具有不同的形状以更符合人体工学。为此在所述操作部212与吸口部211之间具有过渡面,以从吸口部211的近似扁平状椭圆形结构过渡到与盖板形状相配合的操作部结构。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操作部近端具有一凹陷结构2121,由此在操作部近端形成一表面高度差,该表面高度差可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便于对吸嘴施力以将其打开或关闭,从而使吸嘴便于操作的同时保证吸口部的卫生。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示使用者通过该凹陷结构2121操作吸嘴2,所述凹陷结构处还可设有操作标识,所述操作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案或色彩等以便提示使用者。
如图1c所示,所述过滤件3套设于吸入通道22底部。在本申请中,所述套设于指因两个部件之间存在直径差而使直径较大的一个部件能够套接在直径较小的部件之上。因此,一方面,过滤件3需要起到过滤作用以仅使药物粉末通过吸入通道;另一方面,过滤件需要固定于吸入通道22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a,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过滤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过滤件3包括安装部31及筛网部32,所述筛网部32用于阻挡胶囊被刺破后产生的胶囊皮碎屑,以尽量避免其进入吸入通道,所述安装部用于套设于吸入通道22底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下,胶囊碎屑的阻挡与胶囊碎屑的直径、以及过滤件的过滤直径有关。例如,当筛网部的网孔直径为0.8mm时,则直径大于0.8mm的胶囊碎屑可被阻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吸入通道与胶囊仓结合后形成通畅的气流通道,所述吸入通道的底部呈管状结构,所述过滤件套设于吸入通道底部的管状结构上。其中,所述管状结构可以是圆管也可以是方管或其他形状的管道等,只要能够使粉末药物通过即可,但考虑到吸入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圆管,即横截面为圆形的管状结构。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入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之比为1:4.5~1:3.5,以保证吸入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状结构的底端外表面与所述过滤件的安装部内表面具有对应的安装结构,以将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底端,从而可使过滤件与管状结构之间牢固结合,保证使用效率及安全性。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3,在吸嘴2的管状结构22底端外表面设有一圈突肋221,对应地,如图2a所示,所述过滤件的安装部31内表面具有与该突肋相配合的环形槽311,以使将过滤件安装在吸嘴的管状结构上时,突肋221能够卡固在环形槽311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以突肋和环形槽的配合结构为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实现过滤件和管状结构的卡合效果即可,例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一圈突肋可被替换为形成于管状结构外表面的若干凸块,环形槽可被替换为形成于过滤件安装部内表面并与若干凸块一一对应的若干凹孔。并且,突肋与环形槽,或者凸块与凹孔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例如过滤件的安装部内表面可以为环形槽而管状结构的底端外表面为一圈突肋,或者管状结构的底端外表面可以为若干凹孔而过滤件的安装部内表面为对应的若干凸块等,在此不予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筛网部与安装部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在兼顾过滤及固定作用的同时便于制造生产和组装。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a,为形成理想的气流走向,所述筛网部包括位于中心的圆弧形凸面和位于所述圆弧形凸面周沿的挡边,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冲压成型以形成圆弧形凸面和挡边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采用不锈钢材质,以便于冲压成型。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也可以采用高分子材质并通过模具或3d打印的方式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在阻挡胶囊碎屑的同时保证吸入量,所述筛网部的网孔直径小于等于0.6mm至1mm,例如小于等于0.6mm、小于等于0.7mm、小于等于0.8mm、小于等于0.9mm、小于等于1mm等;所述筛网部的线径直径为0.1mm~0.5mm,例如0.1mm、0.2mm、0.3mm、0.4mm、0.5mm;所述筛网部的网孔面积总量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3~1:2。
应当理解,所述筛网部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线状结构以形成网状,网状结构的网眼即为网孔,所述线径即线状结构的直径,所述筛网部的网孔面积总量即各网孔面积相加后的面积量。所述网孔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等,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孔可以为边长约为0.8mm的正方形,或者所述网孔也可以为直径约为0.7mm的圆形结构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申请中的过滤件可借由圆弧形凸面、筛网线径和网孔面积等特征来控制流动气流的走向,同时也可避免患者在大力吸取药物粉末时将大片碎裂的胶囊壳吸入。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筛网部和安装部可通过超声波焊接为一体。
请参阅图2b、图2c,其中图2b显示为一实施例中筛网部与安装部在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显示为一实施例中筛网部与安装部在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呈如图2b、图2c所示,在超声波焊接的过程中,在安装部的表面会形成一圈凸起312。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部和安装部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并形成凸起。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与胶囊仓的接触面具有形状相配合的端面,从而使得在吸嘴与盖板的贴合状态下,过滤件能够压合在胶囊置入口并互相紧密贴合,以避免使用过程中气流的泄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囊置入口91对应结合所述筛网部32,以便与筛网部紧密结合以保证吸入效率。并且,当过滤件的安装部具有凸起312时,该凸起会有助于增强过滤件与盖板之间的密封性。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过滤件与盖板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过滤件的下部外表面具有安装部与筛网部的形状过渡而形成的阶梯状结构,对应地,所述盖板的胶囊置入口91内表面上部具有与该阶梯状结构相对应配合的形状,从而使过滤件与胶囊置入口紧密贴合,且在吸嘴与盖板贴合时,筛网部整体均位于胶囊置入口91中,由此在吸入药物粉末时,在负压作用下气流能更好地通过筛网部形成理想流向,提高药物粉末吸入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证过滤件与盖板的紧密贴合,所述过滤件与盖板之间具有相对应的卡合部,从而可将过滤件卡合在盖板上,由此当过滤件装配于吸入通道底部时,吸嘴与盖板之间可借由过滤件而相对固定。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件的安装部包括两个位于近端并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盖板上具有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卡合部的卡孔,用以实现所述吸嘴与所述盖板的卡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台阶状结构从而与卡孔实现卡合。
请继续参阅图1c,过滤件3的近端设有两个第二卡合部313,第二卡合部313与盖板近端的两个卡孔实现卡合。请参阅图13,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嘴、过滤件和盖板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过滤件卡合在吸嘴吸入通道底部时,吸嘴可通过过滤件上的第二卡合部卡合在盖板9上,从而使过滤件更贴合盖板的胶囊置入口,保证气流的吸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台阶状结构和卡孔仅为过滤件与盖板之间卡合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第二卡合部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卡合在卡孔上的结构,在此不予以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在与过滤件的相对面处均布设有若干气孔,用以在当腔室内产生负压时形成气流,其中所述气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上与过滤件的相对面为胶囊置入口,则气孔可以均布在胶囊置入口,或者也可以不规则地排布在胶囊置入口处。
请参阅图14并结合图13,其中,图14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盖板的胶囊置入口处均布有3个气孔96,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气孔的直径不大于1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设置在吸嘴的吸入通道底部,吸嘴位于盖板上方以使过滤件与盖板的胶囊置入口贴合,盖板盖合于基座上。当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时,气流分别从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进入基座内,其中一部分气流会进入胶囊仓,另一小部分会通过气孔96,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孔96中通过的气流与胶囊仓内进入的空气可有助于产生紊流,以使胶囊在胶囊仓内产生振动和/或旋转,从而有利于胶囊内粉末药物的释放。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盖板上设有气孔96时,相对盖板上未设置气孔的进气量相差百分之十左右,从而在保证气流量的同时利于产生理想的气流方向。
其中,所述盖板和胶囊仓可以为分体制造后相配合连接为一体,也可以是一体式成型结构。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包括主腔室,为了使胶囊在主腔室中保持竖直状态以便于被刺穿组件刺破,所述主腔室的直径大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并小于胶囊的纵向截面直径。请参阅图11,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盖板、胶囊仓与胶囊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腔室421的横向直径D1大于胶囊8的横向截面直径D3以使胶囊8能够进入主腔室内,并且主腔室421的横向直径D1小于胶囊8的纵向截面直径D2以使胶囊8在主腔室421中保持在竖直状态。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腔室的横向直径与纵向直径的比例为1:2~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主腔室内的气体流通量,所述主腔室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2~1:1.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胶囊的尺寸不予限制,所述胶囊可以是任意尺寸的胶囊,而为了适配胶囊尺寸,所述主腔室的直径也可以被配置为与胶囊相匹配的尺寸。胶囊的大小通常与用药量的大小相关,即粉末量大时,胶囊尺寸也随之设计得较大,粉末量少时,胶囊尺寸也随之设计得较小。
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现有的粉末药物用量,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噻托溴铵、茚达特罗等,通常将胶囊8的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D3设计为5~6mm,高度即纵向截面直径D2设计为15~16mm。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胶囊是通过上下两个壳体组装而成,请参阅图12,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胶囊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胶囊的外壳由上壳体8a及下壳体8b组装而成,通常将上壳体8a及下壳体8b的纵向截面直径之和设计为16~17mm。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所述胶囊仓的腔室42底部设有与所述主腔室421相连通的副腔室422,副腔室422用于为主腔室421提供进气通道。所述副腔室422的底端具有进气口,为使胶囊仓卡合在基座的座体上后能够与基座的座体内部空间连通以形成进气通道,副腔室底端的进气口与基座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且,为了使胶囊不从主腔室掉落至副腔室,副腔室的直径D4小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D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腔室内的气体进气量,所述腔室进气口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8~1:7。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包括与刺穿组件配合的安装结构,以使刺穿组件在非使用状态下保持与胶囊仓的连接,并在使用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胶囊仓活动以刺破胶囊仓内的胶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与腔室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使刺穿组件的按钮件能够相对于胶囊仓运动并不脱离胶囊仓的卡槽、以及限制刺穿组件的刺针刺入方向的管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在使用过程中对刺穿组件施力使其刺破胶囊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所述刺穿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举例包括但不限于弹簧等弹性元件;并且,所述安装板上对应复位机构的位置处设有抵靠部,以起到限制复位机构的位置保证其正常工作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钮件上也可设有用以安装所述复位机构的安装块,以实现更牢固的连接。其中,卡槽、抵靠部和管部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刺穿组件的结构来确定。例如,当刺穿组件通过按钮件的左右两侧与安装板活动连接、刺穿组件通过两根上下设置的刺针来配合刺破胶囊仓内的胶囊、且复位机构设置在两根刺针之间时,所述卡槽可以对应开设于安装板对称的左右两侧,所述抵靠部可位于对称的卡槽之间,与两根刺针对应的两个管部可分别位于抵靠部的上下两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刺穿组件中刺针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各刺针的近端与按钮件配合连接,例如通过过盈配合连接等。所述安装板上的管部位置、数量与刺针的位置、数量相对应。在将刺穿组件安装至胶囊仓后,刺针可穿设于安装板上对应的管部内,即各刺针的远侧位于各对应的管部中,在对按钮件施力时,刺针可沿管部移动以在伸入腔室后刺破位于腔室内的胶囊。
所述刺针为用以刺破胶囊的部件,所述刺针并非一定为细长型结构,其还可以为薄型的片状结构。例如,所述刺针还可以设计成扁平状类似于刀片结构,对应地,安装板上的管部也可以相应调整为扁平状的管路结构以使刀片状的刺针能够在其管路内活动,在这种实施例中,当刺针刺破胶囊时,会以横切的方式将胶囊切出一较大的开口或直接将其切为两半或多半。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保证各刺针均能够发挥作用并提高药物逸出效率,各刺针中彼此相距最远的两个刺针之间的间距应当小于胶囊的高度,且大于胶囊高度的二分之一。例如当刺针为两根时,两根刺针之间的间距应小于胶囊的高度,且大于胶囊高度的二分之一,例如,所述刺针在刺破胶囊时,对胶囊的破壁位置刚好位于所述胶囊两端的主体部分与顶端部分之间的过渡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刺针刺破胶囊后在胶囊上形成的孔眼之间的距离为组装后的胶囊高度的3/5~4/5。
各刺针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胶囊的放置方向、刺针数量而配置。例如,当刺针为一个时,可在对应胶囊中心的位置处设置;当刺针为两个且胶囊为竖直放置时,两根刺针可以呈上下设置;当刺针为两个且胶囊为横向放置时,两根刺针可以呈左右设置;当刺针为三个或以上时,各刺针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应当理解,上述刺针的设置位置仅为举例而非限制,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而调整,在此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胶囊仓被设计为竖向结构,以使胶囊以竖直状态放置在胶囊仓中。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囊仓也可被设计为横向结构,以使胶囊以横向状态放置在胶囊仓中,相应地,刺穿组件中的刺针、以及安装板上的管部均被配置为左右设置,从而配合胶囊的放置方向以便刺破胶囊。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刺针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便于刺针刺破胶囊且尽可能地避免产生胶囊碎屑,所述刺针52的针尖部具有斜面,针尖的位置为偏心设计,刺针的尖端由三个斜向平面在同一点相交而成,且所述尖端与所述刺针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不重合,即针尖的尖端点与刺针的轴心位置不在一直线上。当刺穿胶囊壳时,胶囊破口处的碎片不容易从胶囊上掉落,从根本上避免胶囊碎屑的产生,以保证吸入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该结构还可使药物粉末在吸入过程中被有效地释放出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刺针的直径可以设计为1mm~2mm。
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便于将刺穿组件活动连接于安装板,所述刺穿组件的按钮件包括按压部及活动连接部,所述按压部与活动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活动连接部的远端具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限位部,从而使刺穿组件能相对于胶囊仓运动但不脱离安装板。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按钮件51包括一体成型的按压部510和活动连接部,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连接部即包括按钮件51两侧向远侧延伸的延伸臂511,该延伸臂511的远侧端部设有外凸的卡勾部512作为限位部,卡勾部与延伸臂为一体式结构。
对应地,请参阅图17,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安装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安装板44上开设有两个卡槽441,该两个卡槽441的位置与延伸臂511的位置相对应,且卡槽441的宽度略大于延伸臂511的宽度,以使延伸臂511能够在卡槽中滑动。同时,卡勾部512与延伸臂511相加的宽度大于卡槽441的宽度,使延伸臂在卡槽441中滑动时不会脱开安装板。
在一些情况下,请参阅图18a、图18b,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b为图18a在另一视角下的G部放大图。如图18b所示,为进一步便于将刺穿组件组装至安装板44,所述按钮件51的卡勾部512具有斜面s,斜面s与延伸臂511之间的间距从远侧到近侧递增,请参阅图17并结合图18b,卡槽在侧边具有与卡勾部对应的形状以便为延伸臂提供形变空间,斜面处的最小宽度he1小于卡槽441的宽度hg,斜面处的最大宽度he2约等于卡槽441的宽度hg。在此,呈如图18b所示,所述斜面处的最小宽度he1包括卡勾远侧与延伸臂的远侧相加的宽度,所述斜面处的最大宽度he2包括卡勾近侧、以及延伸臂的近侧相加的宽度。基于这种结构设计,在安装时,将延伸臂511的远侧对准安装板44上的卡槽441,由于斜面处的最小宽度he1小于卡槽441的宽度hg,使延伸臂511能够穿过卡槽,而随着斜面处的宽度增加,斜面逐渐贴紧卡槽441边沿,继续施力后卡槽441将对斜面施加压力,延伸臂借由自身材料特性产生略微的弹性形变以便继续向远侧移动,最后当整个卡勾部512穿过卡槽441后,延伸臂回复到初始状态并通过卡勾部512将刺穿组件限位,以使刺穿组件能相对于胶囊仓运动但不脱离安装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部结构仅为举例而非限制,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限位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令按钮件穿过安装板并限位其上即可,例如图18a、18b中的卡勾部也可以替换为多个分布于延伸臂远侧的小卡勾作为限位部等。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刺针在使用时位于安装板上的管部内,因此在使用状态下无法清楚地看到刺针相对于胶囊仓内胶囊的位置,无法直接判断胶囊是否已被充分地刺破。请参阅图21,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刺针和按钮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针52的远端可与活动连接部511的远端基本位于同一垂线上,从而在按钮件装配于胶囊仓的状态下,当按动刺穿组件时使用者可通过按钮件的活动连接部远端位置来感知刺针的远端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并结合图17,其中,图19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刺穿组件在再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请先参阅图19,刺针52的数量为两个并呈上下设置,两个刺针52均位于前后两侧延伸臂511之间,并通过近侧与按钮件51过盈配合连接。请参阅图17,在胶囊仓的安装板44上对应该两个刺针处设有两个管部443,因此两个管部443亦在安装板44上呈上下设置,管部443与胶囊仓4的腔室42相连通。在将刺穿组件5安装至胶囊仓后,刺针穿设于管部443内,即刺针52的远侧位于两个管部443中,在对按钮件51施力时,刺针52可沿管部443移动以在伸入腔室42后刺破位于腔室内的胶囊。所述穿设表示刺针的直径小于管部的直径,从而可从管部的中空部分穿过,并且为便于刺针沿管部移动,刺针的一部分,例如刺针的远端在初始状态下(即不对按钮件施力操作的状态下)可位于管部内。
为在使用过程中对刺穿组件施力使其刺破胶囊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所述刺穿组件还包括一复位机构53,所述复位机构53举例包括但不限于弹簧等。并且,所述安装板44上对应复位机构53的位置处设有抵靠部442,以起到限制复位机构的位置保证其正常工作的作用。在此,所述抵靠部422可以为用以固定复位机构53的安装座,例如当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时,抵靠部422可以为向近侧凸出的弹簧安装座,以将弹簧的远侧套接在所述安装座上。在此,考虑安装板的空间利用效率,将抵靠部442设置在安装板的中心,即左右两侧卡槽441之间以及上下两侧管部443之间。请参阅图20,其显示本申请中的按钮件在再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按钮件51上对应复位机构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513,在此,安装,513为近似“十”字型结构的凸起从而将复位机构安装于其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复位机构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能令按钮件受力后复位即可。抵靠部和/或安装块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计,不局限于向外凸出的结构,例如抵靠部和/或安装块也可以为凹陷结构,如凹槽等,从而将复位机构安装其内。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9,如图所示,在基座的近端设有一开口613,以使胶囊仓组装至基座内后,通过开口613为所述刺穿组件提供安装空间及运动空间,使刺穿组件能够在受力状态下沿胶囊仓运动。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便于在操作时观察胶囊仓内的胶囊状态,所述基座还包括透明视窗,所述透明视窗安装于座体上,同时胶囊仓的腔室也为透明材质,从而可在使用时通过透明视窗和透明腔室观察腔室内的胶囊状态及刺入时对胶囊的破壁状态。
其中,所述透明视窗设置在基座上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计,例如所述透明视窗可以设置在基座的前后两侧,或者所述透明视窗也可位于基座远端并延伸至基座前后两侧,只要能透过视窗看清胶囊仓内的胶囊状态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2,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基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透明视窗63位于基座61的远端上方一侧且透明视窗的两侧均分别延伸到基座座体的前后两侧,即基座座体的远侧上方、前侧远端上方以及后侧远端上方均为透明,从而便于观察胶囊仓内的胶囊状态。其中,所述透明视窗可以一体成型于基座本体,也可以是分体并安装于基座本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也可整体采用透明材质。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内还设有限流板,所述限流板上开设有气流导向孔,用以限制气流大小并控制气流的进气方向。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基座近侧需要提供按钮件的运动空间,故将限流板设置在基座内靠远端一侧则可简化结构设计。所述气流导向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被配置为一个或多个,同理,气流导向孔的形状及开设位置也可根据所期望的气流走向、流量等参数而被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5,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基座在又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基座6座体内设有一限流板66,限流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气流导向孔。当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时,从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的气流经过气流导向孔的气流控制后进入胶囊仓。在此,所述气流导向孔为狭长型的开口,从而将第二进气通道中的气流在两个气流导向孔处汇流。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气流导向孔的面积可根据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或者总进气量等参数来确定。在一实施例中,各气流导向孔的面积可以为20~35mm2,例如20mm2、21mm2、22mm2、23mm2、24mm2、25mm2、26mm2、27mm2、28mm2、29mm2、30mm2、31mm2、32mm2、33mm2、34mm2、35mm2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b,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在再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吸入装置包括盖体1、吸嘴2、过滤件3、盖板9、胶囊仓4、刺穿组件5、以及基座6。其中,所述盖体1与基座6在远侧通过第二铰接部(19,69b)同轴铰接,吸嘴2、盖板9、以及基座6在远侧通过第一铰接部(29、99、69a)同轴铰接。
所述吸嘴2的吸嘴本体上方具有与人体口部相适应的吸口部、以及便于操作的操作部,吸口部用以与人体口部配合以便使用者通过吸嘴将粉末药物吸入呼吸道,所述操作部近端具有凹陷结构,以供使用时操作,便于所述吸嘴本体与盖板靠近或分离并保持吸口部的清洁度。所述吸嘴2的吸入通道底部呈管状结构,过滤件3即套设在该管状结构上,过滤件3包括用以安装于所述吸入通道的安装部、以及用以过滤的筛网部,过滤件3的安装部通过内表面的凹槽与吸入通道下部外表面的一圈突肋相配合,从而将过滤件3卡固于吸入通道底部。过滤件的筛网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并通过冲压成型以形成位于中心的圆弧形凸面及位于所述圆弧形凸面周沿的挡边,筛网部的网孔大小直径小于等于0.6mm至1mm,且所述筛网部的线径直径为0.1mm~0.5mm。所述筛网部和安装部通过超声波焊接为一体并由此在安装部表面形成一圈凸起。
所述盖板9位于吸嘴的下方并开设有对应结合所述过滤件的胶囊置入口,盖板9的近侧设有两个第一气流入口92,盖板的远侧设有两个第二气流入口93,当盖板卡合于基座上时,形成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至所述腔室的第一进气通道以及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至所述腔室的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为74mm2。所述过滤件的安装部包括两个位于近端并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盖板上还具有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卡合部的卡孔,从而当过滤件安装在吸嘴的吸入通道上时,实现所述吸嘴与盖板的卡合。所述过滤件与盖板胶囊置入口的相对面具有形状相配合的端面,以使在吸嘴与盖板的卡合状态下,过滤件能够压合在胶囊置入口并紧密贴合,以避免气流泄露。所述盖板上在与过滤件的相对面处均布设有3个气孔,用以在当腔室内产生负压时形成气流。在此,虽然安装部上具有一圈凸起,在使用时依然有少量的气流能够从凸起与盖板之间的缝隙中透过。
所述胶囊仓4位于盖板9的下方,所述胶囊仓包括腔室42,其中腔室42又分为主腔室和副腔室。胶囊可经盖板上的胶囊置入口被置入主腔室内,由于主腔室的直径大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并小于胶囊的纵向截面直径,且副腔室的直径小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因此胶囊在主腔室中保持竖直状态以便于被刺穿组件刺破。副腔室的上部与主腔室相连通,下部亦具有开口,并且在副腔室与基座内底部之间具有间隙,以便外部气流进入胶囊仓。
刺穿组件5通过安装板与胶囊仓4保持位置关系。刺穿组件5包括按钮件、二刺针及复位机构。其中,按钮件包括按压部和位于按压部远端两侧的活动连接部,在安装板上对应活动连接部的位置处相应设有卡槽,活动连接部上的限位部可将按钮件限制在卡槽中以使按钮件可沿卡槽活动但不会脱离卡槽。复位机构位于两侧的活动连接部之间,在安装板上对应复位机构的位置处设有抵靠部,复位机构的一侧与按钮件配合连接,另一侧安装在抵靠部上,以在对按钮件施压后帮助按钮件回复到初始位置。两根刺针的近端分别固定在按钮件上且呈上下设置,相对地在安装板上对应于两根刺针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管部,从而使刺穿组件在安装于胶囊仓的安装板后,两根刺针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管部内,由于管部与主腔室相连通,因此当对按钮件施压时,按钮件可带动刺针经由管部通往主腔室而刺破胶囊。
刺针的尖端由三个斜向平面在同一点相交而成,且所述尖端与所述刺针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不重合,刺针的直径为1mm~2mm,以便于刺针刺破胶囊且尽可能地避免产生胶囊碎屑。所述刺针的远端与活动连接部的远端位于同一垂线上,从而在按钮件装配于胶囊仓的状态下,当按动刺穿组件时使用者可通过按钮件的活动连接部远端位置来感知刺针的远端位置。
所述基座6包括座体61,所述座体61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以容纳所述胶囊仓的腔室42,在座体61的近侧具有一开口,以使胶囊仓组装至基座内后,通过开口613为所述刺穿组件提供运动空间,使刺穿组件能够在施力状态下沿胶囊仓运动。所述盖板前后的两侧下表面具有凸起部;所述基座内侧壁的顶部形成有对应结合所述凸起部的支撑部,用于在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基座上的状态下实现与所述基座前后侧的密封和相互支撑。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第三卡合部,所述基座的上侧边沿具有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对应的第四卡合部,以将基座与盖板卡合;并且,所述的盖板两侧还分别具有第五卡合部,所述基座的上侧边沿具有与所述第五卡合部对应的第六卡合部,从而加强基座与盖板之间的卡合。所述基座远侧还开设有第三气流入口,在所述盖板合于所述基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三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连通,当吸入通道内产生负压时,可形成从所述第三气流入口与第二气流入口至所述腔室的第二进气通道,从而扩大进气量。所述基座内靠远端一侧具有开设有气流导向孔的限流板,所述气流导向孔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开设于所述限流板上,各气流导向孔的面积为28mm2,用以限制气流大小并控制气流的进气方向。
基座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座体上的透明视窗,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具有透明壁面,所述透明视窗位于基座远端并延伸至基座前后两侧,用以在使用状态下透过所述基座观察胶囊仓内的胶囊状态。
所述盖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当盖体盖合时,两个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过盖板前侧的两个第一气流入口并与基座的座体两侧边缘相卡合。所述按钮件的上部远端具有斜面,所述按钮件在按压状态下朝向所述胶囊仓运动以令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接触并将第一卡合部向上顶起以解除盖体与基座的卡合。
在此,为保证吸入效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面积各为9mm2,管状结构的管口面积为18.9mm2,筛网部的网孔面积总量为30mm2,主腔室的横截面面积为47.2mm2,腔室进气口的横截面面积为10.4mm2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盖体1和吸嘴2,将胶囊通过盖板9上的胶囊置入口91置入主腔室内,然后合上吸嘴2及盖体1并按压按钮件,按钮件带动刺针沿管部进入主腔室内刺破胶囊,操作者可通过按钮件的活动连接部远端位置来感知刺针的远端位置。当操作者撤销对按钮件的施力后,复位机构将按钮件复位到初始位置。
然后,使用者打开盖体,将口部含住吸嘴上方吸气。请参阅图26,其显示为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气流走向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吸嘴2内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外部气流经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通过副腔室422底部进入主腔室421,并且,盖板胶囊置入口设置的气孔会产生气流,帮助胶囊产生振动和旋转以便于释放胶囊内的药物粉末。由于筛网部的结构设计,使主腔室内产生利于粉末逸出的气流,粉末经由筛网部进入吸嘴2的吸入通道内,而胶囊碎屑被阻挡在筛网部以外,吸入通道内的粉末顺势被吸入使用者体内。
最后,打开吸嘴将胶囊仓内的胶囊壳体和碎屑等清理,并且/或者洗净晾干后,盖上吸嘴和盖体,以备后续使用。
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通过双侧进气设计,并通过筛网部结构、胶囊置入口处的气孔、限流板等多处设计,使吸入装置在使用状态下产生理想的气流走向,帮助胶囊仓内的胶囊产生振动和/或旋转以释放药物粉末,保证吸入效率。并且,本申请中的吸入装置通过按钮件与盖体、基座之间的配合可实现按钮开盖,使用方便。另外,吸入装置的双轴连接、盖板与基座之间配合的支撑结构等多处设计可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吸嘴操作部的凹陷结构可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卫生清洁度,刺针与活动连接部的位置关系便于感知刺穿位置,操作方便,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48)

1.一种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嘴,包括吸嘴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吸嘴本体内的吸入通道;
过滤件,设置于所述吸入通道的底端,用于阻挡胶囊被刺破后产生的胶囊碎屑;
盖板,设置于所述吸嘴下方并开设有对应结合所述过滤件的胶囊置入口,所述盖板的近侧和远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
胶囊仓,位于所述盖板下方并具有用以在使用状态下容置胶囊的腔室,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盖板的胶囊置入口;
刺穿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胶囊仓一侧的按钮件及刺针,所述按钮件在按压状态下朝向所述胶囊仓运动以带动所述刺针刺破所述胶囊仓内的胶囊;
基座,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胶囊仓及部分刺穿组件的座体,在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基座的状态下,形成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至所述腔室的第一进气通道以及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至所述腔室的第二进气通道;
盖体,与所述基座卡合状态下盖合所述吸嘴;
其中,当所述腔室内产生负压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的气流在所述腔室的底端形成汇流进入所述腔室,所述腔室中被刺破的胶囊内的药物粉末通过所述胶囊置入口经所述过滤件进入所述吸入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盖板与吸嘴的远端通过第一铰接部同轴连接,所述盖体与基座的远端通过第二铰接部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不共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两侧设有第一卡合部,穿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用以与所述基座的座体两侧边缘实现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的尖端由三个斜向平面在同一点相交而成,且所述尖端与所述刺针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的直径为1mm~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的数量为两根并呈上下设置,所述上下设置的两根刺针间距小于胶囊的高度,且大于所述胶囊高度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本体包括:
操作部,位于吸嘴本体的近侧,用以供使用时操作以使所述吸嘴本体与盖板靠近或分离;
吸口部,与所述操作部一体成型,具有所述吸入通道以及适应于人体口部的外形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近端具有凹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处具有操作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4.5~1:3.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用以安装于所述吸入通道的安装部、以及用以过滤的筛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通道的底部呈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底端外表面与所述过滤件的安装部内表面具有对应的安装结构,以将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底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部包括位于中心的圆弧形凸面及位于所述圆弧形凸面周沿的挡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部的网孔直径小于等于0.6mm至1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部的线径直径为0.1mm~0.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部的网孔面积总量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3~1:2。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部为不锈钢材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部和安装部通过超声波焊接为一体并由此在安装部表面形成一圈凸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与盖板的相对面具有形状相配合的端面,以使所述过滤件和盖板紧密贴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在与过滤件的相对面处均布设有若干气孔,用以在当腔室内产生负压时帮助腔室内产生紊流以使胶囊产生振动和/或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两个位于近端并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盖板上具有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卡合部的卡孔,用以实现所述吸嘴与所述盖板的卡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前后的两侧下表面具有凸起部;所述基座内侧壁的顶部形成有对应结合所述凸起部的支撑部,用于在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基座上的状态下实现与所述基座前后侧的密封和相互支撑。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第三卡合部,所述基座的上侧边沿具有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对应的第四卡合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2或23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两侧分别具有第五卡合部,所述基座的上侧边沿具有与所述第五卡合部对应的第六卡合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盖板近端的前后两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面积各为3.5~15mm2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的数量为两个,开设于所述盖板远端两侧。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7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远侧还开设有第三气流入口,在所述盖板合于所述基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三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连通。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的数量为一个,开设于所述盖板远端。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胶囊仓为一体成型。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包括主腔室,所述主腔室的横向直径大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并小于胶囊的纵向截面直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室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2~1:1.5。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底部设有与所述主腔室相连通的副腔室,副腔室的底端具有腔室进气口,且所述腔室进气口与基座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副腔室的直径小于胶囊的横向截面直径。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进气口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的比例为1:8~1:7。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包括安装结构,用以与所述刺穿组件相配合以使刺穿组件在相对于胶囊仓运动的过程中利用其刺针刺破所述胶囊仓内的胶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板,开设有对称的卡槽;
抵靠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对称的卡槽之间;
二管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抵靠部的上下两侧,连通所述腔室,用以限制所述刺针的刺入方向。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穿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位于所述按钮件及抵靠部之间,用于在按钮件朝向胶囊仓方向运动时受压以提供复位力使刺针和按钮件恢复到初始位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件上设有安装所述复位机构的安装块。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穿设于所述管部内,且所述刺针的近端与所述按钮件配合连接。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件包括按压部以及与所述按压部一体成型的活动连接部,所述活动连接部的远端具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限位部。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的远端与活动连接部的远端位于同一垂线上。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近端设有一开口,用以为所述刺穿组件提供运动空间。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座体上的透明视窗,所述胶囊仓的腔室具有透明壁面,用以在使用状态下透过所述基座观察胶囊仓内的胶囊状态。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位于基座远端并延伸至基座前后两侧。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具有开设有气流导向孔的限流板,用以限制气流大小并控制气流的进气方向。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板位于基座内靠远端一侧。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孔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开设于所述限流板上,各气流导向孔的面积为20~35mm2
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的面积总量为50~100mm2
CN202121211810.3U 2021-06-01 2021-06-01 吸入装置 Active CN215083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1810.3U CN215083633U (zh) 2021-06-01 2021-06-01 吸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1810.3U CN215083633U (zh) 2021-06-01 2021-06-01 吸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3633U true CN215083633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2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1810.3U Active CN215083633U (zh) 2021-06-01 2021-06-01 吸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36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4217A (zh) * 2023-02-14 2023-03-21 杭州希溪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4217A (zh) * 2023-02-14 2023-03-21 杭州希溪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22935B2 (ja) 粘稠液用鼻孔内噴霧容器の使捨てアダプタ
EP1859828B1 (en) Inhaler
RU2730961C1 (ru) Ингалятор сухого порошка
KR101509365B1 (ko) 흡입기 및 흡입기용 하우징 캡
CN110366438B (zh) 具有可直接连接的安瓿的雾化器单元
WO2008026730A1 (fr) Vaporisateur médical
JPH06505897A (ja) 新吸入器
CN215083633U (zh) 吸入装置
EP3138601B1 (en) Dry powder inhaler
CN215309298U (zh) 吸入装置
WO2008042951A2 (en) Inhalation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EP2318078A2 (en) User friendly inhalation device
CN217138881U (zh) 吸入装置
JPS636024B2 (zh)
CN215083634U (zh) 吸入装置
CN215958319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KR101691308B1 (ko) 필터 주사기
CA2821994C (en) Filtering powdered medicament inhaler and application
CN215309297U (zh) 吸入装置
CN115414558A (zh) 吸入装置
WO2022206340A1 (zh) 吸入装置
CN215780666U (zh) 吸入装置
CN209392524U (zh) 一种干粉吸入器
CN211096765U (zh) 一种干粉吸入器
CN109847158B (zh) 一种胶囊型干粉吸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