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1127U - 一种多功能病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病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1127U
CN215081127U CN202120561298.9U CN202120561298U CN215081127U CN 215081127 U CN215081127 U CN 215081127U CN 202120561298 U CN202120561298 U CN 202120561298U CN 215081127 U CN215081127 U CN 215081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backup pad
patient
piece
containing cav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12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
安玉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aosh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aosh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5612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1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1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1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病床。包括支架和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支架固定,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或支架铰接,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有上推单元,上推单元包括上推件和连接块,连接块可沿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滑动,上推件与连接块铰接并用于推动连接块滑动;第三支撑板下方设有推动件,推动件与第三支撑板连接并用于推动第三支撑板摆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功能病床能够改变患者姿势,以提高患者被束缚时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病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病床。
背景技术
存在外走、打砸或者攻击他人倾向的患者就医时,由于患者的治愈需要一定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的病情发作后容易出现外走、打砸或者攻击他人情况,特别是有攻击他人举动的患者,通常需要在患者发病后对患者进行束缚,以降低患者的危害性。
目前通常采用束缚带将患者束缚在病床上,当患者的病情缓解后再解开束缚带,但是不同的患者发病的时长不同,部分患者发病时间较长,被束缚在病床上的时间较长。而在患者发病时,医务人员或者陪护人员靠近患者时会进一步刺激患者,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另外,当采用束缚带对患者的四肢进行束缚时,若要改变患者的姿势,往往还需要改变束缚带的位置,即先将束缚带从病床上解开后再固定在病床的另一位置,而解开束缚带时,患者在情绪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容易打伤医务人员,所以在患者被束缚过程中,医务人员通常难以更换患者的姿势,而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舒适度较差。而患者在舒适度较差的情况下也会导致情绪进一步变差,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变患者姿势的多功能病床,以提高患者被束缚时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病床,包括支架和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支架固定,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或支架铰接,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有上推单元,上推单元包括上推件和连接块,连接块可沿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滑动,上推件与连接块铰接并用于推动连接块滑动;第三支撑板下方设有推动件,推动件与第三支撑板连接并用于推动第三支撑板摆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中的上推件能够推动第一支撑板,使第一支撑板向上转动,而推动件能够推动第三支撑板,使第三支撑板向下转动,此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能够形成类似椅子的形状,将患者从躺位变为坐位,对患者的姿势进行调整,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躺位而产生不舒适感,有利于缓解患者情绪,从而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2.本方案中的上推件和推动件启动时可代替人工转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在调整时,医务人员不会直接与患者接触,避免患者看见医务人员时受到刺激,进一步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进一步,还包括束缚单元,束缚组件包括四个束缚组件,其中两个束缚组件与第三支撑板相对并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另外两个束缚组件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两侧,束缚组件包括收卷件、收卷杆和束缚带,收卷件与收卷杆连接并用于驱动收卷杆转动,束缚带一端收卷在收卷杆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束缚带能够用于对患者的手腕和脚腕进行束缚,而不再需要采用另外的束缚带。在对患者进行束缚时,直接将束缚带固定在患者的四肢上即可,而不再需要再将束缚带与病床连接,操作更为简单。由于可通过收卷件带动收卷杆转动,从而实现对束缚带的收卷和放松,在使用过程中,若患者的情绪较为平缓,可通过控制收卷件稍放松束缚带,从而减小对患者的束缚,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在稍放松束缚带时,若患者不再挣扎,则证明患者的病情逐渐恢复,可考虑不再束缚患者。
进一步,第三支撑板两侧均固定有立板,支架内设有两个第一容纳腔、立板内设有两个第二容纳腔,两个第一容纳腔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两侧,第二容纳腔位于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四个收卷杆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容纳腔和两个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分别设有朝向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收卷口,束缚带从收卷口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外。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反复发病,发病时即会对患者进行约束,在长时间使用后,往往会导致患者对束缚带产生抗拒心理,抗拒心理较强的患者在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即使看见束缚带也容易受到刺激,导致患者发病。本方案中的束缚带可被收拢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支架和立板可对束缚带起到遮挡的作用,在患者未发病时避免患者看见束缚带受到刺激。
进一步,第三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挡板,挡板沿竖向设于第三支撑板的顶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挡板可对病床上的被子等起到限位作用,在患者挣扎时避免被子从病床上滑落。
进一步,挡板沿第三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板上设有导向通槽,且导向通槽沿第三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挡板底部固定有导向块,导向块位于导向通槽内并与导向通槽滑动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患者的身高较小时,可通过滑动挡板使挡板靠近患者的脚部,避免挡板与患者之间的空隙过大,导致被子被堆积在挡板与患者之间的空隙中无法与患者接触。
进一步,第三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推动单元,推动单元包括第一螺杆、固定块和驱动件,固定块与第三支撑板固定,第一螺杆贯穿导向块并与导向块螺纹连接,第一螺杆与固定块转动连接,驱动件与第一螺杆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螺杆。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推动单元可自动推动挡板,方便对挡板进行调整。
进一步,第三支撑板两侧的收卷杆上滑动连接有收卷筒,收卷筒可随收卷杆转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患者的身高较小时,在患者手腕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患者脚腕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此时可通过滑动收卷筒对位于第三支撑板两侧的束缚带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束缚带与患者的四肢相对,提高对患者的束缚效果。
进一步,支架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固定孔。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如螺栓等紧固件穿过固定孔时可将固定杆固定在病房的地面,避免患者挣扎时使病床移位,导致病床与周围的其它设备发生撞击,导致其它设备受到损坏。
进一步,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开口朝上且容纳槽内固定有气囊,气囊连通有进气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进气件向气囊内通气时可使气囊膨胀,对患者进行翻动,使患者从平躺变为侧躺,进一步增加患者可调整的姿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架1、栏杆11、支腿12、安装块13、导向杆14、连接块15、固定杆2、第一支撑板3、上推件31、第二支撑板4、容纳槽41、气囊42、第三支撑板5、导向通槽51、立板52、收卷口53、支撑件54、收卷件55、第一螺杆56、驱动件57、容纳腔58、固定块59、挡板6、导向块61、收卷杆7、收卷筒71、推动件8。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病床,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和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分布的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第三支撑板5,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U形,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均与支架1相对,第二支撑板4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1上,支架1的顶部铰接有栏杆11,用于对病床上的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患者从病床上掉落。
支架1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腿12,四个支腿12分别分布在支架1的四个顶角位置,支腿12下方设有两个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3的前后两侧,位于第一支撑板3前侧的两个支腿12焊接在前侧的固定杆2上,位于第一支撑板3后侧的两个支腿12焊接在后侧的固定杆2上。具体的,两个固定杆2上均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三个固定孔,在安装时,将螺栓或者螺钉等紧固件穿过固定孔并插入病房的地面后可将固定杆2固定在病房的地面,在对发病的患者进行束缚时,即使患者挣扎也可避免病床移位。
第一支撑板3右端和第三支撑板5的左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4的左端和右端铰接,第一支撑板3的下方设有两个上推单元,两个上推单元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3的前后两侧。如图2所示,上推单元包括上推件31和连接块15,上推件31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杆2上,本实施例中的上推件31采用液压缸,上推件31的推杆朝上,且连接块15与上推件31的推杆铰接。第一支撑板3的底部设有两组固定组件,两组固定组件分别与前后两侧的上推单元相对,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块13,安装块13分别焊接在第一支撑板3的左右两端,上推件31上方设有导向杆14,导向杆14贯穿连接块15,连接块15与导向杆14花键连接,导向杆14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安装块13上,导向杆14对连接块15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再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板5的下方设有两个推动件8,两个推动件8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5的前后两侧,本实施例中的推动件8采用液压缸。第三支撑板5的底部也设有导向杆14、安装块13和连接块15,推动件8的推杆向右倾斜并与第三支撑板5下方的连接块15铰接,推动件8的下端向左倾斜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杆2上,推动件8用于推动第三支撑板5摆动。在实际实施时,第三支撑板5的下方还设有两个支撑件54,支撑件54位于第三支撑板5的右侧且支撑件54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5的前后两侧。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54采用液压缸,支撑件54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支撑板5底部,且支撑件54的推杆与固定杆2相抵。
如图2所示,第三支撑板5的右端设有挡板6,挡板6竖向设置,且挡板6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向块61。第三支撑板5的右端设有与导向块61相对的导向通槽51,导向块61下端穿过导向通槽51并延伸至第三支撑板5的下方,导向块61可相对导向通槽51滑动。第三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推动单元,推动单元包括第一螺杆56、驱动件57和两个固定块59,两个固定块59分别位于导向块61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支撑板5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杆56贯穿导向块61和两个固定块59,第一螺杆56与固定块59之间设有轴承,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轴承的结构以及轴承的安装方式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驱动件57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支撑板5的底部,且驱动件57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螺杆56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螺杆56转动;第一螺杆56与导向块61螺纹连接,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杆56与导向块61构成滚珠丝杠结构,故当驱动件57转动时可使导向块61沿第一螺杆56的轴向移动,带动挡板6沿第一螺杆56的轴向移动。
再如图1所示,还包括束缚单元,本实施例中的束缚单元包括四个束缚组件,支架1上设有两个第一容纳腔58,两个第一容纳腔58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3的前后两侧;立板52内设有两个第二容纳腔58,两个第二容纳腔58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5的前后两侧,四个束缚组件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容纳腔58和两个第二容纳腔58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板3两侧的束缚组件与支架1的连接方式与第三支撑板5前后两侧的束缚组件与立板52的连接方式相同,本实施例以束缚组件与立板52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束缚组件包括收卷件55、收卷杆7和束缚带,立板52内设有容纳腔58,收卷杆7设于容纳腔58内,且收卷杆7的右端贯穿容纳腔58的右壁并延伸至容纳腔58外,收卷杆7与容纳腔58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收卷件55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板52的右端,且收卷件55通过联轴器与收卷杆7的右端连接,用于驱动收卷杆7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收卷件55采用正反转电机。收卷杆7上套设有收卷筒71,且收卷筒71通过花键与收卷杆7连接,故收卷筒71可随收卷杆7转动。束缚带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束缚带的一端绕于收卷筒71上并与收卷筒71胶接,故当收卷筒71转动时可对束缚带进行收卷,容纳槽41靠近第三支撑板5的侧壁设有收卷口53,束缚带远离收卷筒71的一端从收卷口53延伸至容纳槽41外。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当患者发病时,先使患者平躺在病床上,此时患者的头部、肩部与第一支撑板3相对,腰部、手腕和臀部与第二支撑板4相对,腿部与第三支撑板5相对。然后人工启动四个收卷件55,使收卷杆7放松束缚带,再将束缚带向容纳腔58外拉动,直到将束缚带拉出容纳腔58,再将四个束缚带分别绑缚在患者的手腕和脚腕上,对患者进行束缚,束缚后再启动收卷件55,对束缚带进行收卷,使束缚带拉直,减小患者手部和腿部可活动的范围,避免患者打伤医务人员。
在对患者进行束缚过程中,当患者长时间保持平躺的姿态时,人工启动上推件31,并控制上推件31的推杆伸出,使第一支撑板3顺时针转动,使患者坐起。而当患者的腿部长时间平放在第三支撑板5上后,人工启动推动件8,并控制推动件8的推杆缩回,使第三支撑板5沿顺时针转动,使患者的腿部以平放的姿态变为下垂状态,从而对患者的姿态进行调整,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平躺姿势而产生不舒适感。
当患者情绪缓解后,可再次启动收卷件55,使收卷杆7放松束缚带,增大患者的手部和腿部可活动的范围,当患者不再挣扎和不再存在打砸倾向后,则证明患者的病情好转,此时可解开束缚带,不再对患者进行束缚。最后再次启动收卷件55,将束缚带收卷在收卷筒71上,而由于束缚带位于容纳腔58内,可避免束缚带完全暴露在外界,对患者造成刺激。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板4顶部设有两个容纳槽41,两个容纳槽41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4的前后两侧,且两个容纳槽41内均胶接有气囊42,第二支撑板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进气件,两个进气件通过管道分别与两个气囊42连通。
当患者保持平躺姿态时,可通过进气件向气囊42内充气使气囊42膨胀,推动患者,使患者从平躺变为侧躺,于此同时,放松朝向患者背部的束缚带,避免束缚带对患者的手腕造成拉扯。与实施例1的病床相比,本方案中的气囊42可增大患者可调整的姿势,提高适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支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或支架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有上推单元,所述上推单元包括上推件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可沿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上推件与连接块铰接并用于推动连接块滑动;所述第三支撑板下方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与第三支撑板连接并用于推动第三支撑板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缚单元,所述束缚单元包括四个束缚组件,其中两个束缚组件与第三支撑板相对并分别位于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另外两个束缚组件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束缚组件包括收卷件、收卷杆和束缚带,所述收卷件与收卷杆连接并用于驱动收卷杆转动,所述束缚带一端收卷在收卷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两侧均固定有立板,所述支架内设有两个第一容纳腔、立板内设有两个第二容纳腔,两个第一容纳腔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四个收卷杆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容纳腔和两个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分别设有朝向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收卷口,所述束缚带从收卷口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沿竖向设于第三支撑板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挡板沿第三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导向通槽,且导向通槽沿第三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板底部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导向通槽内并与导向通槽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推动单元,所述推动单元包括第一螺杆、固定块和驱动件,所述固定块与第三支撑板固定,所述第一螺杆贯穿导向块并与导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第一螺杆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螺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两侧的收卷杆上滑动连接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可随收卷杆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支架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固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床,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朝上且容纳槽内固定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进气件。
CN202120561298.9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功能病床 Active CN215081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1298.9U CN215081127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功能病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1298.9U CN215081127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功能病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1127U true CN215081127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1298.9U Active CN215081127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功能病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1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75368A1 (en) Device to produce assisted, active and resisted motion of a joint or extremity
EP3131516B1 (de) Rehabilitationsmechanismus für bettpflichtige patienten sowie ein den rehabilitationsmechanismus umfassendes bett
CN106389065B (zh) 一种卧、坐、立三姿态下肢康健训练设备
JP4627113B2 (ja) 健康器具
US7998040B2 (en) Force assistance device for walking rehabilitation therapy
US7150722B1 (en) Therapeutic walker
CA2104255A1 (en) Sheet position adjust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CN1698554A (zh) 滑动式下肢皮肤牵引多功能牵引架
CN211095736U (zh) 一种免穿戴式辅助站立装置
EP3117815A1 (en) Pull-type body turning aid
CN108433956A (zh) 多功能助行器
KR101319127B1 (ko) 허리 교정용 승하강 침대
US200601673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bed sores and lower back pain in spinal injury patients
US10398613B2 (en) Patient support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CN215081127U (zh) 一种多功能病床
CN2801101Y (zh) 滑动式下肢皮肤牵引多功能牵引架
EP2044919B1 (en) Stretching bank for health purposes
CN209474998U (zh) 一种轮椅
US11395755B2 (en) Method for applying spinal traction
EP1637099A1 (en) Health apparatus
EP1920747A1 (en) Couch for physio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persons
CN206080882U (zh) 一种骨科用医用康复设备
DE102015118955B4 (de) Sitzassistent zur Mobilisation von Patienten
CN210078091U (zh) 一种骨折病人术后直腿抬高锻炼器
JP2024515463A (ja) 障害者用の補助運動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