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0266U -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 Google Patents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0266U
CN215080266U CN202120946738.2U CN202120946738U CN215080266U CN 215080266 U CN215080266 U CN 215080266U CN 202120946738 U CN202120946738 U CN 202120946738U CN 215080266 U CN215080266 U CN 215080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ery
branch pipe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67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梅
王桂龙
李明秋
荣晓松
焦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iba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iba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iba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iba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67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0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0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0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包括主动脉弓人造主管;还包括人造血管支管组,人造血管支管组包括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以及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位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外侧壁上;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颈总动脉支管侧管,所述颈总动脉支管侧管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经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侧管向头臂干无名动脉内置入导管供血,同时,经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侧管向颈总动脉内置入导管供血,避免因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Description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血管,尤其是一种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背景技术
人工血管置换术是根治大动脉血管瘤的方法之一,在临近心脏的胸主动脉瘤由于血管分叉较多,手术较为复杂。
目前,对于临近心脏的胸主动脉瘤手术,需采用心跳停止,并在体外循环配合下为术者提供血液循环支持。对主动脉弓部血管的远端吻合时,尚可利用置管为上肢及头颈部供血。对主动脉弓部血管的头臂干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吻合时,吻合过程中,上肢及头颈部供血严重不足。于大脑耐受缺血及缺氧的能力极差,很容易因为不同部位脑细胞缺血坏死导致各种手术并发症;其中,主要是中风症状,并伴随各种不同情形的脑功能障碍,手术风险十分巨大。
为了减少手术风险,目前常用的解决办法包括:加速吻合速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体温,延长脑耐受缺血缺氧时间、术后高压氧仓治疗,以尽量恢复手术不良后遗症。
综上,临床急需一种手术方法或耗材,能在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头臂干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吻合时,能保持上肢及头颈部充足供血,避免因因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在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头臂干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吻合时,能保持上肢及头颈部充足供血,避免脑部因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包括呈弧形的主动脉弓人造主管;还包括设置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上的人造血管支管组,所述人造血管支管组包括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以及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位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外侧壁上,且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相互连通;
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相连通;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颈总动脉支管侧管,所述颈总动脉支管侧管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相连通。
所述人造血管支管组还包括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所述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均在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外侧壁上,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相连通。
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所述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相互连通,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一端,且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间的结合部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一端与心脏的胸主动脉吻合时,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一端,且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间的结合部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一端与心脏的胸主动脉吻合时,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所述颈总动脉置管侧管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一端,且颈总动脉支管侧管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间的结合部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的一端与心脏的胸主动脉吻合时,颈总动脉支管侧管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还包括能在吻合过程中供血的支撑供血管路,所述支撑供血管路包括能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适配的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以及能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适配的颈总动脉供血导管;
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通过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能置入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内,颈总动脉供血导管通过颈总动脉支管侧管能置入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内。
所述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颈总动脉供血导管与供血总管连接并连通,在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和/或颈总动脉供血导管上设有供血开关。
所述支撑供血管路还包括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所述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与供血总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经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能进入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内,进而能进入头臂干无名动脉间内,在对头臂干无名动脉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吻合时,头臂干无名动脉与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绑扎固定,从而能稳定地为吻合中的头臂干无名动脉供血,确保头臂干无名动脉的端部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吻合中供血的可靠性;避免因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2、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颈总动脉支管侧管,颈总动脉供血导管经颈总动脉支管侧管能进入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进而能进入颈总动脉内;将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吻合时,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供血导管绑扎固定,从而能稳定为吻合中的颈总动脉供血,确保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吻合中供血的可靠性;避免因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3、在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上设置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能经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进入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进而能进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吻合时,锁骨下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绑扎固定,从而能稳定为吻合中的锁骨下动脉供血,确保锁骨下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吻合中供血的可靠性;避免因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4、通过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颈总动脉供血导管以及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能分别实现对头臂干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的支撑,降低血管吻合操作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5、通过供血开关能分别与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颈总动脉供血导管以及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配合,能有效实现供血过程的状态控制,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供血管路进行供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置换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主动脉弓人造主管、1-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5-缝扎线、6-夹闭钳、7-主管第一吻合部、8-头臂干无名动脉、9-颈总动脉、10-锁骨下动脉、11-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2-头臂干动脉吻合部、13-颈总动脉吻合部、14-锁骨下动脉吻合部、15-主管第二吻合部、16-主管连接血管、17-心脏、18-胸主动脉、21-颈总动脉支管侧管、31-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40-供血总管、41-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2-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4-供血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对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患者,瘤体为夹层动脉瘤,实质上是主动脉弓部的内壁损伤后形成破口,在较强的动脉压力下,动脉血经破口撑开原本紧紧贴合在动脉内壁外侧的动脉外壁,从而使原本动脉内、外壁之间的潜在间隙会变成一个实质存在的血管瘤腔。若不及时治疗,夹层动脉瘤在动脉压力推动下内腔越来越大,最终难免破裂,一旦破裂,患者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死亡,基本没有抢救机会。
动脉瘤若在其他结构较为简单的血管内时,可以采用动脉支架置入在动脉瘤对应位置的血管内壁腔内,利用动脉支架能将破口与动脉瘤腔隔绝阻断,从而使动脉瘤腔血液和动脉血液隔绝,动脉瘤腔内血液失去活性,逐渐凝固,最终机化。
但位于主动脉弓部的血管瘤,由于主动脉弓部上方有三个重要动脉分支: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以及锁骨下动脉10,通过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以及锁骨下动脉10能为双上肢、头颈部供血。若使用动脉支架置入法治疗,会堵塞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锁骨下动脉10相对应的开口,进而导致严重并发症;而且,此部位的血管瘤常累及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及锁骨下动脉10分支,连通累及的分支动脉的动脉瘤腔也需要处理。此时,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就成为此种病患唯一的治疗方案。
主动脉弓部人造血管的置换术需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手术时,需要心跳停止,并在心脏后方动脉瘤远心端的血管正常处夹闭主动脉。在夹闭的主动脉后,剪开动脉瘤波及的血管,血液经破口流出后被吸引进入体外循环机器内氧合,经置管被泵入主动脉。为了避免头颈部供血不足导致的并发症,主动脉内置管常设置两个分支导管,分别为头臂干无名动脉8和颈总动脉9供血。但在吻合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时,需拔除相应的内置管,此时,处于吻合术中的动脉血液供应严重不足,该动脉分支供血区域的双上肢及大脑血供大大减少,很容易使大脑因缺血缺氧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呈弧形的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还包括设置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上的人造血管支管组,所述人造血管支管组包括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以及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位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外侧壁上,且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相互连通;
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上设置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相连通;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上设置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所述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相连通。
具体地,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呈弧形,头臂干无名动脉血液支管1以及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设置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外侧壁上,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的具体形状,以及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与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的具体配合均与现有相一致,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以及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具体的材料等均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医用材料,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均为大脑组织的重要供血原生血管,缺乏其中任一的供血,都可能导致大脑更脑供血不足,发生严重并发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侧壁连通设有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同理,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侧壁设置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具体实施时,利用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能方便置入导管,为吻合中的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供血,能避免吻合时因头臂干无名动脉8时,因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供血不足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同时也能避免对颈总动脉9和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吻合时,因颈总动脉9供血不足导致的大脑供血不足,避免由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进一步地,所述人造血管支管组还包括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所述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均在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外侧壁上,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均在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同一侧,通过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能与锁骨下动脉10吻合连接。
具体实施时,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上设置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所述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相互连通,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且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间的结合部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时,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对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的位置设定,能适应胸主动脉瘤累及不同长度锁骨下动脉10。
进一步地,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且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间的结合部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时,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所述颈总动脉置管侧管21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且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间的结合部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时,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本技术领域人员周知,对不同类型的复杂胸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都不相同,其区别主要是累及主动脉弓部血管分叉的长度,主要是累及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或锁骨下动脉10的长度。
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置换需求,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上位于临近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的一端,距离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和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衔接处至少5mm,以能适应于复杂胸主动脉瘤累及不同长度的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情况。当胸主动脉瘤累及头臂干无名动脉8长度较短时,只需裁剪去掉多余的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端部即可。当胸主动脉瘤累及头臂干无名动脉8长度较长时,只需保留较多的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端部即可。保留的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需与正常的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剪切口端部密闭吻合即可。
同理,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上位于临近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的一端,距离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和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衔接处至少5mm。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设置在临近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的一端,距离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分支3和主动脉弓人造血管0衔接处至少5mm,以适应胸主动脉瘤累及不同长度的颈总动脉9。
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时,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所述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以及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均面向胸腔一侧侧壁;从而能与置换手术需求相适应,分别对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及锁骨下动脉10吻合时,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减少供血时对胸腔周围脏器的压迫。
如图3所示,还包括能在吻合过程中供血的支撑供血管路,所述支撑供血管路包括能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适配的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以及能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适配的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
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通过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能置入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内,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通过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能置入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能与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适配,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的一端穿过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能置入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当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的另一端体外循环泵血系统连接。当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与头臂干无名动脉8吻合时,通过体外循环泵血系统以及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能实现对头臂干无名动脉8供血,且在整个吻合过程中,既能保证对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供血需要,又不会影响头臂干无名动脉8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间的吻合过程。
同理,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通过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能置入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内,通过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能为吻合中的颈总动脉9供血。
此外,当在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上设置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且在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上设置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时,支撑供血管路还包括能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适配的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通过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能伸入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内,以能为锁骨下动脉10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的吻合过程供血。
进一步地,所述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与供血总管40连接并连通,在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和/或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上设有供血开关4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也与供血总管40连接并连通,在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上也设置供血开关44,供血开关44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开关形式,如当供血开关44设置在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上时,通过供血开关44能控制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的供血状态,所述供血状态可以为大流量供血,小流量供血或停止供血。
具体实施时,供血开关44可以设置成不同夹持度的渐闭式开关,不仅可以关闭所在的供血管路,还可以用于减少不同供血导管的管腔大小,实现供血减少但不中断供血;其意义在于:1)、当供血总管40的管腔较细,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时,能调小或关闭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增加颈总动脉9和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血供,进而增加大脑血供;2)、当手术结束,在移除支撑供血管路时,通过供血开关44能关闭相应的供血通路,避免拔除支撑供血管路时血液外涌;3)、通过支撑供血管路供血前,需灌注生理盐水,排出管路气体,灌注完成后,通过供血开关44关闭导管,能避免灌注液流失,空气再次进入支撑供血管路内。
具体实施时,手术时,提供适配的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主管连接血管16吻合,在主管连接血管16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吻合处形成主管第一吻合部7,主管连接血管16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间吻合得到主管第一吻合部7的具体过程与现有相一致,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在得到主管第一吻合部7后,利用夹闭钳6对主管连接血管16夹闭,以关闭主管连接血管16,主管连接血管16可以为胸主动脉残端或腹主动脉。
当对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吻合时,将头臂干无名动脉8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对应,将颈总动脉9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对应。同时,将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穿过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后进入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以及头臂干无名动脉8内;而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穿过颈总动脉置管侧管21进入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以及颈总动脉9内,如图3所示。此外,通过供血总管40能与体外循环泵血系统连接。
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进入头臂干无名动脉8内后,在邻近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8端部采用缝扎线5或艾米尔将头臂干无名动脉8与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固定绑扎,以保证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密闭性。此时,体外循环氧合后的血液能经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供血导管41进入头臂干无名动脉8内,进而为大脑供血,具体为头臂干无名动脉8支配区域提供血液供应,避免头臂干无名动脉8支配区域的大脑组织及右上肢缺血缺氧,避免由此导致的并发症。
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进入颈总动脉9内后,在邻近所述颈总动脉9的端部采用缝扎线5或艾米尔将颈总动脉9与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绑扎固定,以保证颈总动脉8的密封性,此时,体外循环氧合后的血液能经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进入颈总动脉9内,进而为大脑供血,具体为颈总动脉9支配区域提供血液供应,避免颈总动脉9支配区域的大脑组织缺血缺氧,避免由此导致的并发症。
在采用上述连接后,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实现头臂干无名动脉8能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吻合连接,以及颈总动脉9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吻合连接。在吻合连接过程中,能能保持头臂干无名动脉8及颈总动脉9为大脑组织的供血,即在手术时,始终保持体外循环对头臂干无名动脉8及颈总动脉9的同时血液供应,同时对颈总动脉9支配区域及头臂干无名动脉8支配区域提供血液供应,能最大程度避免脑组织因缺血缺氧,避免由此导致的并发症。
当需要实现锁骨下动脉10与锁骨下人造血管支管3吻合连接时,可以参考上述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图3中,可以先利用夹闭钳6关闭锁骨下动脉10的开口。
具体实施时,当供利用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以及头臂干无名动脉8配合时,需预先设计并修剪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的长度及开口外形,与人体残留的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长度及开口外形相匹配。同样,也需要对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及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做相同的处理,此处不再详述。
当通过头臂供血导管41、颈总供血导管42及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实现体外供血时,不仅不会影响具体的吻合连接过程,还能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能为动脉血管与人工血管吻合提供安全和便利。
当所有的吻合完成后,需要灌注生理盐水,排净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等内空气,关闭支撑供血管路,即可解除对应各部位的缝扎线5或夹闭钳6,移除支撑供血管路后,再分别剪切与扎闭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和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并最终实现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以及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相对应的剪切与缝合,如图4所示。当对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和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剪切缝合后,避免需进入头臂干无名动脉8的动脉血从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流出,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以及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的具体情况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中,头臂干无名动脉8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间的吻合处形成头臂干动脉吻合部12,颈总动脉9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的吻合处形成颈总动脉吻合部13,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与锁骨下动脉10吻合处形成锁骨下动脉吻合部14。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处能形成主管第二吻合部15。
完成上述吻合后,即实现了人工血管的置换;此后进入心脏复跳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供血时,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和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的密封绑扎最佳选用扎闭及开放均十分方便的艾米尔实施,能最大限度减少出血及手术操作的难度。其他部位的密闭绑扎,在不考虑手术费用的前提下,也是使用艾米尔为最佳。
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在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头臂干无名动脉8、颈总动脉9吻合时,能保持上肢及头颈部充足供血,避免脑部因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包括呈弧形的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上的人造血管支管组,所述人造血管支管组包括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以及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位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外侧壁上,且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相互连通;
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上设置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相连通;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上设置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所述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人造血管支管组还包括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所述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均在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外侧壁上,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在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上设置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所述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与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相互连通,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在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且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与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间的结合部与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且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间的结合部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与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上位于邻近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且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间的结合部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结合部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还包括能在吻合过程中供血的支撑供血管路,所述支撑供血管路包括能与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适配的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 以及能与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适配的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
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通过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能置入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内,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通过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能置入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与供血总管(40)连接并连通,在头臂干动脉供血导管(41)和/或颈总动脉供血导管(42)上设有供血开关(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供血管路还包括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所述锁骨下动脉供血导管与供血总管(4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时,头臂干无名动脉支管侧管(11)在头臂干无名动脉人造血管支管(1)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时,颈总动脉支管侧管(21)在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支管(2)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其特征是:主动脉弓人造主管(0)的一端与心脏(17)的胸主动脉(18)吻合时,锁骨下人造支管侧管(31)在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支管(3)上位于面向胸腔的一侧。
CN202120946738.2U 2021-05-06 2021-05-06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Active CN215080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6738.2U CN215080266U (zh) 2021-05-06 2021-05-06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6738.2U CN215080266U (zh) 2021-05-06 2021-05-06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0266U true CN215080266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6738.2U Active CN215080266U (zh) 2021-05-06 2021-05-06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0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13441A (en) Method of using an artery vein shunt applique
US8419672B2 (en) Peripheral access devices and systems
JP2016195805A (ja) 大動脈の病理的治療用ハイブリッドグラフト及びそれに関する方法
CN106726001A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吻合扣环
CN110393605A (zh) 一种主动脉弓部带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
CN101584617A (zh) 一种分叉型血管支架
CN215080266U (zh) 安全型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
CN112022431B (zh) 一种带组装式免缝合分支的一体式支架人工血管及其应用
CN213217907U (zh) 一种一体化支架血管
US6626872B1 (en) Perfusion cannula
RU2720745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гибридный протез с бесшовными соединениями для "открытых"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х вмешательств при расслаивающих аневризмах грудной аор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мплантации
RU181000U1 (ru) Аортальная канюля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параллельной перфузии тела при тотальной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дуги аорты
CN214017683U (zh) 一种远端免缝合分支人工血管及与主体血管快速连接装置
EP4313205A2 (en) Devices for fistula-free hemodialysis
CN107049556A (zh) 可灌注的远心端带支架人工血管及主动脉弓降部人工血管
CN220141878U (zh) 一种用于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的人工血管
CN113813091B (zh) 一种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手术中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支架
CN220141879U (zh) 一种用于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的人工血管
CN208851725U (zh) 开窗型覆膜支架
CN216535654U (zh) 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
CN216823776U (zh) 带翻转四分叉人工血管降主动脉动脉顺行灌注装置
CN113229997B (zh) 预埋吻合线及实现吻合过程供血的主动脉弓人造血管
CN111658228A (zh) 一种用于翻转吻合的人造血管
CN218220393U (zh) 一种多分支人工血管
CN220124889U (zh) 一种用于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的人工血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