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6144U -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6144U
CN215076144U CN202121959437.XU CN202121959437U CN215076144U CN 215076144 U CN215076144 U CN 215076144U CN 202121959437 U CN202121959437 U CN 202121959437U CN 215076144 U CN215076144 U CN 215076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cloth
portable
buckle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94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节洪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9594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6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6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6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涉及布包的技术领域。该便携式立体布包包括:包身;包身包括:前壁;后壁;侧壁,侧壁围绕连接于前壁和后壁之间形成立体布包;卡扣,卡扣缝制于包身的背面,卡扣包括:第一卡座,第一卡座靠近包身背面的一侧的上端设置;第一卡头,第一卡头靠近包身背面的另一侧的上端设置;包带,包带包括:卡头带,卡头带设置于第一卡座处;卡座带,卡座带设置于第一卡头处;其中,卡扣与包带连接配合形成挂带,卡头带和卡座带连接配合形成背带。该便携式立体布包采用立体结构盛装的东西比较多,且能够方便变换挂式与背式的携带方式,能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境如各种车挂、墙挂、肩背和斜挎等。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背景技术
布包指通过选用一些专用的布如防水布、无纺布和牛津布等,然后经过一定的设计、裁剪和缝制而做成的包。
现有布包采用非立体结构盛装的东西比较少,且其包带只方便单独采用挂式或者背式的结构,在不同情境下不方便变换携带方式。
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实施例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以下问题:
现有布包采用非立体结构盛装的东西比较少,且不方便变换挂式与背式的携带方式,从而不能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解决了现有布包采用非立体结构盛装的东西比较少,且不方便变换挂式与背式的携带方式,从而不能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境。
实用新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包括:包身;所述包身包括:前壁;后壁;侧壁,所述侧壁围绕连接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形成立体布包;卡扣,所述卡扣缝制于所述包身的背面,所述卡扣包括:第一卡座,所述第一卡座靠近所述包身背面的一侧的上端设置;第一卡头,所述第一卡头靠近所述包身背面的另一侧的上端设置;包带,所述包带包括:卡头带,所述卡头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座处;卡座带,所述卡座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头处;其中,所述卡扣与所述包带连接配合形成挂带,所述卡头带和所述卡座带连接配合形成背带。
进一步的,所述后壁延伸形成:翻盖。
进一步的,所述翻盖和所述前壁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扣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带采用粘扣带,所述第一扣带的两部分一横一竖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壁和/或包身内设有:分兜。
进一步的,所述卡头带包括:第二卡头;第一布带,所述第一布带与所述第二卡头连接;所述卡座带包括:第二卡座;第二布带,所述第二布带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带和所述第二布带分别连接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分别调整两布带的长短。
进一步的,所述包身的背面还缝制有:第二扣带,所述第二扣带采用粘扣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中,侧壁围绕连接于前壁和后壁之间形成立体布包,增加了盛装的空间;而且,卡头带与上部的第一卡座连接配合,同时卡座带再与上部的第一卡头连接配合形成双挂带;卡头带与卡座带连接配合形成背带。
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携式立体布包采用立体结构盛装的东西比较多,且能够方便变换挂式与背式的携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境如各种车挂、墙挂、肩背和斜挎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布包可形成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布包可形成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布包的肩背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布包的背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布包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布包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包身;110-前壁;分兜-111;120-侧壁;130-后壁;140-翻盖;
200-卡扣;210-第一卡座;220-第一卡头;
300-包带;310-卡头带;311-第二卡头;312-第一布带;313-调节扣;320-卡座带;321-第二卡座;322-第二布带;
400-第一扣带;
500-第二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请参照图1-6所示,包括:包身100;包身100包括:前壁110;后壁130;侧壁120,侧壁120围绕连接于前壁110和后壁130之间形成立体布包;卡扣200,卡扣200缝制于包身100的背面,卡扣200包括:第一卡座210,第一卡座210靠近包身100背面的一侧的上端设置;第一卡头220,第一卡头220靠近包身100背面的另一侧的上端设置;包带300,包带300包括:卡头带310,卡头带310设置于第一卡座210处;卡座带320,卡座带320设置于第一卡头220处;其中,卡扣200与包带300连接配合形成挂带,卡头带310和卡座带320连接配合形成背带。
具体的,侧壁120围绕连接于前壁110和后壁130之间形成立体布包,增加了盛装的空间;其中,卡头带310与上部的第一卡座210连接配合,同时卡座带320再与上部的第一卡头220连接配合形成双挂带;卡头带310与卡座带320连接配合形成背带。
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携式立体布包采用立体结构盛装的东西比较多,且能够方便变换挂式与背式的携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境如各种车挂、墙挂、肩背和斜挎等。
本实施例中,后壁130延伸形成:翻盖140。
具体的,翻盖140由后壁130直接延伸形成避免了单独缝制从而省工省料,同时比较美观;翻盖140用于通过向前翻折来遮盖布包的开口和分兜111的开口。
本实施例中,翻盖140和前壁110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扣带400。
可选的,第一扣带400可采用粘扣带或者摁扣带,其中,第一扣带400的两部分分设于翻盖140和前壁110。
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带400采用粘扣带,第一扣带400的两部分一横一竖对应设置。
具体的,当采用粘扣带时,粘扣带的两部分可一横一竖对应设置,如竖向部分设置于翻盖140,横向部分设置于前壁110,或者将两部分进行相反设置亦可;这样方便翻盖140翻折后两部分直接粘连,不容易完全错开,另外可以调整翻盖140与布包的开口之间的距离及翻盖140遮盖前壁110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前壁110和/或包身100内设有:分兜111。
具体的,请参照图5所示,当分兜111设置于前壁110时,分兜111可设置1个或多个,当采用多个时,各分兜111开口之间错落设置;请参照图6所示,当分兜111设置于包内时,分兜111由设置于包内的夹层分隔形成,该夹层采用一般布料或者网布料,该夹层的两端通过缝制于前壁110或后壁130,从而对包身100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同时形成分兜111;此外,分兜111可同时设置于前壁110和包内。
本实施例中,卡头带310包括:第二卡头311;第一布带312,第一布带312与第二卡头311连接;卡座带320包括:第二卡座321;第二布带322,第二布带322与第二卡座321连接。
具体的,包带300主要由第二卡头311、第二卡座321和两布带组成,卡头带310和卡座带320之间能够便捷连接,同时还能够分别与上下的第一卡座210和第一卡头220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布带312和第二布带322分别连接有:调节扣313,调节扣313用于分别调整两布带的长短。
具体的,调节扣313采用日子扣。
本实施例中,包身100的背面还缝制有:第二扣带500,第二扣带500采用粘扣带。
具体的,该第二扣带500可采用粘扣带或摁扣带,可用于围绕固定于杆上;优选的,第二扣带500采用粘扣带,粘扣带围绕的周长可以调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身(100);所述包身(100)包括:
前壁(110);
后壁(130);
侧壁(120),所述侧壁(120)围绕连接于所述前壁(110)和所述后壁(130)之间形成立体布包;
卡扣(200),所述卡扣(200)缝制于所述包身(100)的背面,所述卡扣(200)包括:
第一卡座(210),所述第一卡座(210)靠近所述包身(100)背面的一侧的上端设置;
第一卡头(220),所述第一卡头(220)靠近所述包身(100)背面的另一侧的上端设置;
包带(300),所述包带(300)包括:
卡头带(310),所述卡头带(310)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座(210)处;
卡座带(320),所述卡座带(320)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头(220)处;
其中,所述卡扣(200)与所述包带(300)连接配合形成挂带,所述卡头带(310)和所述卡座带(320)连接配合形成背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130)延伸形成:
翻盖(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40)和所述前壁(110)设有相配合的:
第一扣带(4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带(400)采用粘扣带,所述第一扣带(400)的两部分一横一竖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110)和/或所述包身(100)内设有:
分兜(11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带(310)包括:
第二卡头(311);
第一布带(312),所述第一布带(312)与所述第二卡头(311)连接;所述卡座带(320)包括:
第二卡座(321);
第二布带(322),所述第二布带(322)与所述第二卡座(32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带(312)和所述第二布带(322)分别连接有:
调节扣(313),所述调节扣(313)用于分别调整两布带的长短。
8.根据权利要求1-5、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100)的背面还缝制有:
第二扣带(500),所述第二扣带(500)采用粘扣带。
CN202121959437.XU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Active CN215076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9437.XU CN215076144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9437.XU CN215076144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6144U true CN215076144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1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9437.XU Active CN215076144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6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60164A (en) Four-in-one jacket
US11910896B2 (en) Anti-theft carrying bag
US5743448A (en) Raincoat concealing backpack
US20020113107A1 (en) Pocket-mounted tool pouch
US20130233661A1 (en) Integrated multi-component travel and backpack
CN1315670C (zh) 带手提包的汽车用座椅
US11589658B2 (en) Anti-theft carrying strap
US20140259299A1 (en) Purse alternative
CN215076144U (zh) 一种便携式立体布包
CN210672139U (zh) 便携内藏式可收纳上衣
CN212488913U (zh) 一种具有多用途的新型内胆包
JP3048644U (ja) 携帯電話の収納に適した上衣
CN220966992U (zh) 一种用于记忆海绵枕芯的枕套
WO2018154715A1 (ja) リュックサック
JP3074450U (ja) 多機能バッグ
CN215125211U (zh) 多功能新祔包
CN213281913U (zh) 一种带有负重结构的包
CN216147298U (zh) 一种具备内置收纳包的羽绒服
CN218588460U (zh) 一种软壳支撑防护背包
CN215014363U (zh) 一种新型背包
CN218737684U (zh) 一种多功能背包
CN219939766U (zh) 承载装置、胸挂及战术背心
CN209883282U (zh) 一种收纳包
CN210203765U (zh) 一种多功能背包
CN202095595U (zh) 一种带有颈枕形收纳装置的服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