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2552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2552U
CN215072552U CN202120485082.9U CN202120485082U CN215072552U CN 215072552 U CN215072552 U CN 215072552U CN 202120485082 U CN202120485082 U CN 202120485082U CN 215072552 U CN215072552 U CN 215072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light emitting
main board
emitting componen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850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宗文
蔡岳林
孙俊
完颜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850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2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2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2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上盖、发光组件、固定件以及紧固件;发光组件位于主板上盖上,固定件设置于发光组件上,且固定件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延伸至主板上盖,且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主板上盖连接,固定件用于将发光组件固定于主板上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主板上盖连接,使得固定件将发光组件固定于主板上盖,从而避免在发光组件上开设通孔,进而避免在将发光组件固定于主板上盖时,降低发光组件的强度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发光组件的强度。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电子设备中通常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被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盖上,在通过电子设备拍摄时发光组件可以进行补光。但将发光组件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盖时,会影响发光组件的强度,降低发光组件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将发光组件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盖时,会影响发光组件的强度,降低发光组件的强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上盖、发光组件、固定件以及紧固件;
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主板上盖上,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上,且所述固定件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发光组件接触,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主板上盖,且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主板上盖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发光组件固定于所述主板上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发光组件位于主板上盖上,固定件设置于发光组件上,固定件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主板上盖连接,因此,紧固件可以将固定件固定在主板上盖上,进而使得固定件将发光组件固定于主板上盖。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主板上盖连接,使得固定件将发光组件固定于主板上盖,从而避免在发光组件上开设通孔,进而避免在将发光组件固定于主板上盖时,降低发光组件的强度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发光组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
10:主板上盖;20:发光组件;30:固定件;40:紧固件;50:主板; 60:导电泡棉;70:显示模组;80:中框;90:后盖;11:防水泡棉;21:发光件;22:保护罩;23:柔性电路板;24:支撑件;71:粘接件;91: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参照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上盖10、发光组件20以及紧固件40,紧固件40为螺钉,发光组件20位于主板上盖10上,发光组件20包括发光件21、保护罩22、柔性电路板23以及支撑件24,支撑件24设置于主板上盖10上,柔性电路板23设置于支撑件24上,保护罩 22以及发光件21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3上,且保护罩22覆盖发光件21。保护罩22上开设有通孔,柔性电路板23上也开设有通孔,主板上盖10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将螺钉穿过保护罩22上的通孔以及柔性电路板23上的通孔,之后嵌设于主板上盖10上的螺纹孔中,使得螺钉将保护罩22固定在主板上盖10上。
由于保护罩22上需要开设通孔,使得保护罩22的强度降低,进而使得发光组件20的强度降低。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三,如图 2、图3和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上盖10、发光组件20、固定件 30以及紧固件40。
发光组件20位于主板上盖10上,固定件30设置于发光组件20上,且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30的至少一端延伸至主板上盖,且固定件30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10连接,固定件30用于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发光组件20位于主板上盖10上,固定件 30设置于发光组件20上,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连接,因此,紧固件40可以将固定件30固定在主板上盖10上,进而使得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连接,使得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从而避免在发光组件20上开设通孔,进而避免在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时,低发光组件20的强度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发光组件20的强度。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紧固件40的数量为一个,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30的两端均延伸至主板上盖 10,固定件30的一端通过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10连接。此时,紧固件40 可以将固定件30的一端固定在主板上盖10上,使得通过固定件40将发光组件20固定在主板上盖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30的另一端可以与主板上盖10接触,或者固定件30的另一端通过粘接的方式与主板上盖10粘接,从而使得固定件30的一端被紧固件40固定之后,固定件30的另一端不易翘起。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紧固件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可以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30的两端均延伸至主板上盖10,固定件30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 10连接,且至少两个紧固件40可以分别位于发光组件20的两侧。
当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30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两个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10连接,使得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可以对发光组件20起到抵持作用,从而将发光组件20固定在主板50上。另外,在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时,至少两个紧固件40分别位于发光组件20的两侧,可以使得至少两个紧固件40将固定件30与主板上盖10连接的更加牢固,避免发光组件20从主板上盖10上脱落。也即是,通过将紧固件40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固定件30的两端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10连接,可以使得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发光组件20从主板上盖10上脱落的问题出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0可以为金属片,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可以与发光组件20接触,金属片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10连接,且至少两个紧固件40可以分别位于发光组件20的两侧。
当固定件30为金属片时,此时,金属片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金属片的两端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10连接,使得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对发光组件20起到抵持作用,使得金属片可以将发光组件20固定在主板上盖10上。此时,至少两个紧固件40位于发光组件20的两侧。
另外,当固定件30为金属片,金属片的中间部分的面积较大,可以使得金属片与发光组件20接触的面积较大,使得发光组件20可以更好的被固定在主板上盖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片可以为钢片、还可以为贴片,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材质的金属,例如,合金片,对于金属片的具体材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可以为凹陷结构,此时,在通过金属片固定发光组件20时,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即凹陷结构可以与发光组件20接触,且由于中间部分是凹陷结构,因此,发光组件可以位于凹陷结构中,使得在将金属片的两端通过紧固件40的固定时,金属片的两端不会收到中间的力,从而避免紧固件40易与主板上盖10分离的问题出现。另外,金属片的中间部分为凹陷结构,还可以在通过金属片固定发光组件20时,便于安装金属片。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40可以为螺钉。固定件30的两端均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主板上盖10上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至少一个螺纹孔,螺钉穿设于通孔并嵌设于螺纹孔。即固定件30的第一端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固定件30的第二端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主板上盖10上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纹孔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螺纹孔,第一通孔与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第二通孔与第二螺纹孔位置对应,一个螺钉穿设于一个第一通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一螺纹孔,一个螺钉穿设于一个第二通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二螺纹孔。
当紧固件40为螺钉,一个螺钉穿设于固定件30的第一端的一个第一通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一螺纹孔,一个螺钉穿设于固定件30的第二端的一个第二通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二螺纹孔时,即紧固件40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主板上盖10连接,使得便于安装固定件30,使得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 固定于主板上盖10上。另外,还可以便于更换固定件3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固定件30为金属片时,紧固件40为螺钉时,此时,金属片的第一端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金属片的第二端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一个螺钉穿设于一个第一通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一螺纹孔,一个螺钉穿设于一个第二通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二螺纹孔,使得金属片的两端通过螺钉与主板上盖10连接。在相关技术中,通过螺钉穿设于发光组件20的保护罩22,之后嵌设于主板上盖10的螺纹孔,此时,由于螺钉需要穿过保护罩22,为了使得螺钉与主板上盖10与较多的接触,从而需要主板上盖10的厚度较大,进而出现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大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螺钉分别穿过金属片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通过螺钉将金属片与主板上盖10连接,由于金属片的厚度通常较小,因此,主板上盖10较大的厚度,便可以使得螺钉与主板上盖10有较多的接触,即可以降低主板上盖10的厚度,进而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厚度。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螺钉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通孔、第一螺纹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二螺纹孔的数量均为一个。一个螺钉穿设于第一通孔并嵌设于第一螺纹孔,另一个螺钉穿设于第二通孔并嵌设于第二螺纹孔。
当螺钉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通孔、第一螺纹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二螺纹孔德数量均为一个时,此时,一个螺钉可以连接于固定件30的第一端,另一个螺钉可以连接于固定件30的第二端,即一个螺钉穿设于第一通孔并嵌设于第一螺纹孔,另一个螺钉穿设于第二通孔并嵌设于第二螺纹孔,使得通过两个螺钉便可以将固定件30固定于主板上盖10,进而使得主板上盖10 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可以节省螺钉的数量。另外,当螺钉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通孔、第一螺纹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二螺纹孔德数量均为一个时,还可以使得固定件30的第一端只需开设一个第一通孔,第二端只需开设一个第二通孔,主板上盖10上分别开设一个第一螺纹孔和一个第二螺纹孔,从而使得在固定件30以及主板上盖10上开孔的数量较少,使得固定件30和主板上盖10的强度增加。也即是,通过将螺钉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可以提高固定件30的强度,将第一通孔、第一螺纹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二螺纹孔的数量均设置为一个,可以提高主板上盖10的强度。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4所示,紧固件4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固定件30的高度,紧固件40的高度为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10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固定件30的高度为固定件30与主板上盖10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主板上盖10的下表面为背离固定件30的表面。
当紧固件4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固定件30的高度时,此时,紧固件40 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占据较少的空间,从而避免因为安装紧固件40而影响其他器件的安装的问题出现,使得电子设备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也即是,通过设置紧固件4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固定件30的高度,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空间利用率提高。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40可以为卡扣。固定件30的两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避让孔,主板上盖10上开设有与避让孔对应的至少一个卡槽,卡扣穿设于避让孔并嵌设于卡槽。即固定件30的第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避让孔,固定件30的第二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避让孔,主板上盖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卡槽,第一避让孔与第一卡槽位置对应,第二避让孔与第二卡槽位置对应,一个螺钉穿设于一个第一避让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一卡槽,一个螺钉穿设于一个第二避让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二卡槽。
当紧固件40为卡扣,一个卡扣穿设于固定件30的第一端的一个第一避让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一卡槽,一个卡扣穿设于固定件30的第二端的一个第二避让孔,并嵌设于一个第二卡槽时,即紧固件40的两端均通过卡扣与主板上盖10连接,使得便于安装固定件30,使得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 固定于主板上盖10上。另外,还可以便于更换固定件30。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避让孔、第一卡槽、第二避让孔以及第二卡槽的数量均为一个。一个螺钉穿设于第一避让孔并嵌设于第一卡槽,另一个螺钉穿设于第二避让孔并嵌设于第二卡槽。可以使得在主板上盖10开设较少的卡槽,从而使得主板上盖10的强度增加,还可以使得在固定件30上开设较少的避让孔,使得固定件30的强度增加。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光组件20包括发光件21、保护罩22以及柔性电路板23。发光件21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3上,柔性电路板23设置于主板上盖10上,保护罩22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3上,且保护罩 22覆盖发光件21,固定件30设置于保护罩22上。
发光组件20包括发光件21、保护罩22以及柔性电路板23,发光件21 可以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3,柔性电路板23设置于主板上盖10上,保护罩 22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3上,保护罩22覆盖发光件21时,此时,可以将固定件30设置于保护罩22上,使得固定件30将保护罩22固定在主板上盖10 上,使得保护罩22不易从主板上盖10上脱落,进而使得通过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件2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 (Light-Emitting Diode,LED),保护罩22可以为透光保护罩22。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柔性电路板23以及保护罩22上开设通过,通过将螺钉穿过保护罩22以及柔性电路板23上的通孔,之后通过螺钉将保护罩22固定于主板上盖10,但需要在柔性电路板23上开设通孔,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23中电路需要绕过该通孔,从而使得在柔性电路板23中设置电路时需要较为复杂的设置。另外,在柔性电路板23上开设通孔,还会导致柔性电路板23的面积增加。
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紧固件40将固定件30固定于主板上盖 10上,通过固定件30抵持保护罩22,从而避免在柔性电路板23上开设通孔,使得在柔性电路板23中设置电路可以较为简单地额设置。另外,由于无需在柔性电路板23上开设通孔,还可以减小柔性电路板23的面积。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主板50。柔性电路板23与主板50连接,以使发光组件20接地。
当电子设备包括主板50,且柔性电路板23与主板50连接时,此时,发光件21产生静电时,静电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23传递至主板50,使得静电最终传输至大地。另外,发光件21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3上,柔性电路板23 还可以为发光件21提供电能,使得发光件21可以发光。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光组件2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 24。柔性电路板23设置于支撑件24上,支撑件24设置于主板上盖10上。
由于柔性电路板23容易变形,出现褶皱,且柔性电路板23较为柔软,因此,当发光组件20包括支撑件24,柔性电路板23设置于支撑件24上时,支撑件24可以对柔性电路板23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柔性电路板23变形。另外,支撑件24还可以对柔性电路板2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柔性电路板23 处于展开状态,便于在柔性电路板23上设置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4可以为金属片,此时,支撑件24还可以具有导电的能力,使得柔性电路板23在传输静电时,还可以通过金属片传输。其中,金属片可以为钢片、铜片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导电泡棉60。支撑件24与主板上盖10通过导电泡棉60连接。
电子设备包括导电泡棉60时,此时,支撑件24与主板上盖10可以通过导电泡棉60连接,即导电泡棉60的第一面可以连接在支撑件24上,导电泡棉60的第二面可以连接在主板上盖10上。另外,导电泡棉60还具有导电的能力,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23可以通过支撑件24将静电传递至导电泡棉60,通过导电泡棉60导电。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泡棉60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均可以设置导电胶,通过导电胶将导电泡棉60的第一面与支撑件24粘接,导电泡棉60的第二面与主板上盖10粘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中框80,主板上盖10与中框80连接。其中,主板上盖10与中框8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当然,中框80上还可以设置连接槽,主板上盖10通过防水泡棉11连接在连接槽中,使得电子设备具有防水性能。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模组70,主板上盖10上设置有沉台,显示模组70通过粘接件71设置在沉台中。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后盖90,后盖90通过粘接件71粘接于中框80上。另外,后盖90上可以设置有膜层,此时,膜层通过粘接件71粘接在中框8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计步器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发光组件20位于主板上盖10上,固定件 30设置于发光组件20上,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连接,因此,紧固件40可以将固定件30固定在主板上盖10上,进而使得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30的中间部分与发光组件20接触,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紧固件40与主板上盖连接,使得固定件30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从而避免在发光组件20上开设通孔,进而避免在将发光组件20固定于主板上盖10时,降低发光组件20的强度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发光组件20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上盖、发光组件、固定件以及紧固件;
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主板上盖上,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上,且所述固定件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发光组件接触,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主板上盖,且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一端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主板上盖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发光组件固定于所述主板上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固定件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发光组件接触,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主板上盖,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主板上盖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紧固件分别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发光组件接触,所述金属片的两端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主板上盖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主板上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设于所述通孔并嵌设于所述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件的高度,所述紧固件的高度为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主板上盖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固定件的高度为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主板上盖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主板上盖的下表面为背离所述固定件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卡扣;
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避让孔,所述主板上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避让孔对应的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扣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并嵌设于所述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件、保护罩以及柔性电路板;
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盖上,所述保护罩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且所述保护罩覆盖所述发光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保护罩上。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
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连接,以使所述发光组件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支撑件;
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导电泡棉;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主板上盖通过所述导电泡棉连接。
CN202120485082.9U 2021-03-05 2021-03-05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072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5082.9U CN215072552U (zh) 2021-03-05 2021-03-0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5082.9U CN215072552U (zh) 2021-03-05 2021-03-0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2552U true CN21507255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85082.9U Active CN215072552U (zh) 2021-03-05 2021-03-0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2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223B (zh) 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键盘背光特征部
US10228720B2 (en) Internal components of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891998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thermal design thereof
CN108322577B (zh) 移动终端
TW200518623A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11210044U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108615460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EP3263972B1 (en) Display device
CO4780085A1 (es) Ensamble de montaje de pantalla de informacion
CN215072552U (zh) 电子设备
CN110928049A (zh) 显示屏模组与电子设备
CN209859953U (zh)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KR20040066647A (ko) 노트북 컴퓨터
CN211128697U (zh) 电子设备
US6519019B2 (en) Liquid crystal connected to circuit substrate and backlight via connector
KR100477080B1 (ko) 안정성과 클릭감이 향상된 el 방식 메탈 돔 키패드
CN210839659U (zh) 电子设备
WO2010137841A2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1696809B (zh) 电子设备及其侧键结构
CN101599376B (zh) 按键结构
JP4617988B2 (ja) スイッチシート及び携帯端末
CN114167636B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可穿戴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17116132U (zh) 电子设备
CN212727092U (zh) 终端和电路板组件
CN213904027U (zh) 摄像头模组闪光灯的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