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9851U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 Google Patents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69851U CN215069851U CN202121708525.2U CN202121708525U CN215069851U CN 215069851 U CN215069851 U CN 215069851U CN 202121708525 U CN202121708525 U CN 202121708525U CN 215069851 U CN215069851 U CN 2150698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plate
- crank arm
- driving
- driv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包括转动轴、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推动轴、多个支撑轴、设置于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之间的锁轴、用于拨动断路器手柄的拨动组、用于复位的拐臂复位组、固定于支架上的旋转轴、设置于旋转轴上的推动板,所述的推动板驱动推动轴向分闸方向运动,所述的旋转轴外部驱动源驱动,所述的锁轴与脱扣组件配合。通过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的设置保证其具有较为简单的运动过程,提高整体机构的刚性;推动轴只在储能过程中受力,而在锁止过程中不再受力,而锁轴只在锁止过程中受力,在储能过程中不再受力,使得推动轴以及锁轴不会一直受力,降低疲劳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使得维修周期增加,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断路器使用的电动操作机构大多可通过远程进行操控,其分闸或者合闸时间大概需要1秒钟,无法满足接到合闸指令快速合闸操作的场合,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合闸操作时间降低的操作机构。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能够使时间缩短至100毫秒内的储能式电动操作机构,它能够将机械能进行储存,在需要合闸时释放机械能实现迅速合闸的目的;中国专利(CN107910235B)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储能操作机构,主要是通过电机电动齿轮组的方式驱动其内的拐臂组件运动,同时通过电磁铁的方式释放机械能,实现快速合闸;目前使用的储能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采用四杆结构,其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对多个轴进行限位,设计较为复杂;同时在该机构中,驱动整体运动是通过推动锁轴实现的,同时锁轴在拐臂组件极限位置时用于锁止,故在拐臂组件运动过程以及锁止过程均是锁轴受力,从而导致锁轴始终处于受理状态,容易发生折断损坏,影响储能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以及维修周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与维修周期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安装于支架上,用于驱动断路器手柄快速合闸,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脱扣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转动轴、围绕转动轴设置的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设置于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之间的推动轴、多个设置于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之间的支撑轴、设置于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之间的锁轴、用于拨动断路器手柄的拨动组、用于复位的拐臂复位组、固定于支架上的旋转轴、设置于旋转轴上的推动板,所述的推动板驱动推动轴向分闸方向运动,所述的旋转轴外部驱动源驱动,所述的锁轴与脱扣组件配合。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形状一致均为倒置的三角形,所述的支撑轴包括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第三支撑轴以及第四支撑轴,所述的第一支撑轴位于第一驱动板的右上方,所述的第二支撑轴位于第一驱动板的左上方且在转动轴下方,所述的第三支撑轴位于第一驱动板右侧中部,所述的第四支撑轴位于第一驱动板的中下部,所述的推动轴位于第一驱动板的左侧中部,所述的锁轴位于左侧下部。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拐臂复位组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轴上的第一压簧限位件、设置于支架上的第二压簧限位件、设置于第一压簧限位件与第二压簧限位件之间的拐臂复位压簧。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拨动组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之间的拨动旋转轴、围绕拨动旋转轴旋转的U型拨动板,所述的断路器手柄插入U型拨动板内。
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U型拨动板外侧设置导向轴,在所述的支架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轴在导向槽内滑动。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导向轴有两个且分别位于U型拨动板的两侧,所述的导向槽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与导向轴对位的支架上。
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上均设置有形状一致且位置相对的弧形槽,所述的旋转轴穿过弧形槽。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推动板为一围绕旋转轴转动的凸轮。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推动板设置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旋转轴上。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锁轴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与脱扣组件内的锁扣板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拐臂组件,通过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的设置保证其具有较为简单的运动过程,提高整体机构的刚性;推动轴只在储能过程中受力,而在锁止过程中不再受力,而锁轴只在锁止过程中受力,在储能过程中不再受力,使得推动轴以及锁轴不会一直受力,降低疲劳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使得维修周期增加,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动储能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及控制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及控制凸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挂锁板与解锁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挂锁板与解锁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拐臂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拐臂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解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储能驱动组件与自动脱扣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储能驱动组件与自动脱扣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中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中第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1是本发明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中第一板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拐臂组件;11、转动轴;12、第一驱动板;13、第二驱动板;14、推动轴;151、第一支撑轴;152、第二支撑轴;153、第三支撑轴;154、第四支撑轴;16、锁轴;17、拨动组;171、拨动旋转轴;172、U型拨动板;173、导向轴;18、拐臂复位组;181、第一压簧限位件;182、第二压簧限位件;183、拐臂复位压簧;19、旋转轴;110、推动板;111、弧形槽;
2、脱扣组件;21、解锁轴;211、解锁槽;22、锁扣轴;23、锁扣板;
3、支架;31、第一侧板;311、导向槽;32、第二侧板;33、侧板支撑轴;
4、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1、脱扣凸轮;42、脱扣按钮;
5、手动储能驱动组件;51、驱动轴;52、第一棘轮;53、转动柄;54、第一棘齿;55、转动杆;56、驱动柄;57、第二棘轮;58、第二棘齿;
6、自动储能驱动组件;61、电机;62、主动齿轮;63、从动齿轮;64、驱动齿轮;
7、自动脱扣驱动组件;71、脱扣驱动轴;72、脱扣单向轴承;73、脱扣驱动齿轮;74、第一板;741、驱动孔;742、让位槽;75、第二板;751、驱动杆;752、稳定杆;
8、控制凸轮;810、第一环面;811、第一凹槽;812、第一微动开关;820、第二环面;821、第二凹槽;822、储能指示旋柄;830、第三环面;831、第三凹槽;832、第一辅助板;833、挂锁板;834、第二辅助板;835、挂轴;836、限位部;837、挂锁限位板;841、内壳;842、锁键;843、第二微动开关;
101、分合闸指示件;102、分合闸旋转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断路器的储能式操作机构,包括
拐臂组件1,用于驱动断路器手柄作分闸与合闸动作,向分闸方向运动拐臂组件1储能,向合闸方向运动拐臂组件1释放能量;
脱扣组件2,用于解锁拐臂组件1使得拐臂组件1释放能量;
支架3,用于固定拐臂组件1、脱扣组件2以及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
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脱扣组件2运动;
手动储能驱动组件5,用于手动驱动拐臂组件1向分闸方向运动;
其中,支架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在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通过若干侧板支撑轴33进行固定,拐臂组件1、脱扣组件2设置于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以及手动储能驱动组件5设置于第一侧板31的外侧。
手动储能驱动组件5驱动拐臂组件1向分闸方向运动进行储能,待储能完毕后,需要进行合闸操作时,手动操作脱扣驱动组件2运动,而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驱动脱扣组件2运动,脱扣组件2对拐臂组件1进行解锁,释放能量,拐臂组件1瞬间复位并带动断路器手柄向合闸方向运动。
如图2所示手动储能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轴51、设置于驱动轴51上的第一棘轮52、设置在驱动轴51上的转动柄53、设置在转动柄53上的第一棘齿54、用于第一棘齿54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驱动轴51穿过第一侧板31连接拐臂组件1,所述的转动柄53与驱动轴5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棘齿54与第一棘轮52配合,手动驱动转动柄53逆时针旋转,由于第一棘齿54卡入第一棘轮52的一个齿形内,第一棘齿54推动第一棘轮52转动,此时第一棘轮52带动驱动轴51转动,而驱动轴51带动拐臂组件1运动,在转动柄53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转动柄53顺时针复位,此处的复位可以通过手动复位,也可以在转动柄53与第一侧板31之间设置第三复位弹簧进行复位;此时第一棘齿54由于第一棘轮52上的齿形先向上旋转,当该齿形与第一棘轮52脱离后,由于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第一棘齿54进入第一棘轮52的另一个齿形,此时转动柄53逆时针旋转继续推动驱动轴51单向运动,第一复位弹簧采用压簧的形式推动第一棘齿54围绕一个转轴旋转;同时,为了保证驱动轴51在旋转一定角度后不会复位,如图7与图8所示故在所述的驱动轴51上设置第二棘轮57,在所述的第一侧板31上设置第二棘齿58,所述的第二棘轮57与第二棘齿58配合,同时在第二棘齿58上设置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采用扭簧的形式。
如图2所示转动柄53呈圆形其中心活动连接在驱动轴51上,同时在转动柄53的径向方向上向上伸出一转动杆55,在转动杆55的端部设置驱动柄56,驱动柄56的中部与转动杆55转动连接,同时驱动柄56与转动杆55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用于驱动柄56的复位;当未进行手动储能时,转动杆55位于中部向上,且与驱动柄56保持垂直状态,驱动柄56的顶面刚好与该储能式操作机构最上面的外壳保持一致,外观美观;而当需要操作时,将驱动柄56的一端部抬起形成手柄,之后通过该手柄驱动转动柄53旋转,在操作完成之后,复位扭簧自动将驱动柄56复位保持与转动杆55垂直,此时转动柄53因为第三复位弹簧的作用也复位至初始位置。
如图11与图12所示拐臂组件1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的转动轴11、围绕转动轴11设置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推动轴14、多个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支撑轴、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锁轴16、用于拨动断路器手柄的拨动组17、用于复位的拐臂复位组18、固定于支架上的旋转轴19、设置于旋转轴19上的推动板110;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的外形一致近似为一个倒置的三角形,转动轴11设置于该三角形左上方,支撑轴有四个且为位于右上方的第一支撑轴151、位于左上方且转动轴11下方的第二支撑轴152、位于右侧中部的第三支撑轴153以及位于中下部的第四支撑轴154,推动轴14位于左侧中部,锁轴16位于左侧中下部,在锁轴16上设置有环形槽,该环形槽与脱扣组件2内的锁扣板23进行配合;在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的中部均开设有形状一致的弧形槽111,旋转轴19穿过弧形槽111,旋转轴19与手动储能驱动组件5的驱动轴51固定连接并随着驱动轴51转动而转动,推动板110为一凸轮,旋转轴19旋转带动推动板110旋转,而推动板110将推动轴14向左侧分闸方向推进,使得锁轴16与脱扣组件1配合;采用推动板110驱动拐臂组1件运动,采用锁轴16进行锁止,能够保证推动板110与锁轴16均有缓冲时间,不会一直受力,降低疲劳,能够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以及维修周期。
其中,如图12所示拐臂复位组18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轴151上的第一压簧限位件181、设置于支架3上的第二压簧限位件182、设置于第一压簧限位件181与第二压簧限位件182之间的拐臂复位压簧183,第一压簧限位件181与第一支撑轴151转动连接,第二压簧限位件182与支架3转动连接,当拐臂组件1向左运动时,即拐臂组件1整体围绕转动轴11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压簧限位件181与第二压簧限位件182压缩拐臂复位压簧183,此时处于储能阶段,而当拐臂组件1运动至最左端时,脱扣组件2能够将拐臂组件1锁住,储能结束,之后通过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控制脱扣组件2解锁拐臂组件1,之后通过拐臂复位压簧183推动第一支撑轴151围绕转动轴11逆时针方向旋转,将拐臂组件1整体迅速从左侧移动至右侧,解锁完成。
如图11与图12所示拨动组17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拨动旋转轴171、围绕拨动旋转轴171旋转的U型拨动板172以及设置于U型拨动板172外侧的导向轴173,拨动旋转轴171位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的最底部,在所述的支架3上设有导向槽311,所述的导向轴173插入导向槽311内并可在导向槽311内滑动,所述的导向轴173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U型拨动板172的两侧,所述的导向槽311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与导向轴173对位的支架3上,U型拨动板172内卡设断路器的手柄,通过U型拨动板172与拨动旋转轴171组成的封闭容纳部带动断路器手柄向合闸或者分闸方向运动。
如图11所示脱扣组件2设置于支架3上可旋转的解锁轴21、设置于支架3上可旋转的锁扣轴22、固定于锁扣轴22上的锁扣板23,在所述的解锁轴21上设置复位扭簧;锁扣轴22位于锁扣板23的中部,锁扣板23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处设置向下开口的锁口231(如图13所示),该锁口231与锁轴上的环形槽配合,在使用过程中锁扣板23不会发生左右晃动,第二端在工作时抵在解锁轴21上,在解锁轴21上设置一解锁槽211,拐臂组件1上的锁轴16从下方进入锁口231内并推动锁扣板23顺时针运动,同时在锁扣轴22上设置复位扭簧,用于锁扣板23复位,当拐臂组件1上的锁轴16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拐臂组件1上的推动板110达到极限位置,此时推动板110不再限制拐臂组件1的运动,拐臂组件1由于拐臂复位组18的作用具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此时锁口231将锁轴16卡住,使得拐臂组件1不能向右运动;在锁住状态下,解锁槽211的槽口向下与锁扣板23的第二端错开,而在解锁状态下,解锁轴21逆时针旋转使得解锁槽211的槽口逆时针旋转,直至解锁槽211与锁扣板23的第一端对齐,锁扣板23的第一端能够通过解锁槽211逆时针旋转,锁扣板23第一端的锁口逆时针旋转,锁轴16脱离锁口231的限制,拐臂组件1在拐臂复位组18的作用下向右运动。
上述的脱扣组件2需要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来控制,如图3与图5所示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在解锁轴21上的脱扣凸轮41以及驱动脱扣凸轮41运动的脱扣按钮42,脱扣按钮42呈长条形设置于第一侧板31上并可在第一侧板31上沿一个方向滑动,脱扣按钮42的一端与脱扣凸轮41接触,而脱扣按钮42的另一端为操作端,同时在在脱扣按钮42与第一侧板31之间设置脱扣复位弹簧,手动按下脱扣按钮42的操作端,脱扣按钮42推动脱扣凸轮41转动,脱扣凸轮41驱动解锁轴21转动进行解锁;当手指离开操作端,脱扣复位弹簧使得脱扣按钮42回复未按压时位置;此时解锁轴21复位。
如图3、图5-图10所示在驱动轴51上设置一控制凸轮8,在所述的控制凸轮8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环面810、第二环面820以及第三环面830,第一环面810的直径大于第二环面820的直径,第二环面820的直径大于第三环面830的直径,第一环面810上设置第一凹槽811,第二环面820上设置第二凹槽821、第三环面830上设置第三凹槽831,在所述的第一侧板31上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812,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812与第一凹槽811配合用于远程判断充能状态;在第一侧板31上转动设置一储能指示旋柄822,储能指示旋柄822与第二凹槽821配合用于指示手动储能状态,方便现场观察,同时储能指示旋柄822与第一侧板3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为拉簧或者扭簧,储能指示旋柄822与第一侧板31转动连接处位于储能指示旋柄822的中部,当储能指示旋柄822的一端进入第二凹槽821,另一端在支架3上显示储能完成,在储能指示旋钮822的另一端设置有两种储能指示标志,为红色与蓝色,在支架3上开设储能观察窗,通过在储能观察窗内看到不同颜色的储能指示标志来确认储能状态;在第一侧板31上设置挂锁板833以及第一辅助板832,挂锁板833可在第一侧板31上下滑动,第一辅助板832的一端与第三凹槽831配合,另一端设置有一挂轴835,在挂锁板833上设置一限位部836,挂轴835与限位部836配合,限位部836为设置于挂锁板833上的台阶,也可以是一侧开口的限位槽;同时第一辅助板832与第一侧板31之间有复位弹簧,当第一辅助板832的一端进入第三凹槽831时,说明储能完成,此时挂轴835从限位部836中旋出,挂锁板833可向上拉起,同时第一辅助板832带有挂轴835的端部进入脱扣按钮42底部,能够防止脱扣按钮42按下释放能量,保证安全工作。
如图9与图10所示在所述的解锁轴21上设置有第二辅助板834,所述的第二辅助板834跟随解锁轴21旋转,第二辅助板834与第一侧板3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挂锁板833的一侧向外伸出一挂锁限位板837,当挂锁板833向上拉起后,第二辅助板834位于挂锁限位板837底部相抵,此时挂锁限位板837与第二辅助板834配合使得解锁轴21不能向解锁方向旋转,即当挂锁板833拉起时,说明有工人进行现场施工,不能进行合闸操作。
如图4所示在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的顶部设置内壳841,在所述的内壳841里设置有用于锁住挂锁板833不让其向上拉起的锁键842,同时在锁键842上设置锁键凹槽,在内壳841上设置第二微动开关843,第二微动开关843与锁键凹槽配合,用于远程提示挂锁板833是否可以被拉起,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在第一侧板31上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分合闸指示件101,同时分合闸指示件101与第一侧板31之前设置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为拉簧或者扭簧,分合闸指示件101与底部断路器接触用于接收断路器分合闸状态;在第一侧板31上设置有分合闸旋转件102,分合闸旋转件102上设置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为拉簧或者扭簧,分合闸旋转件102与第一侧板31转动连接处位于分合闸旋转件102的中部,分合闸旋转件102的一端与分合闸指示件101连接,分合闸旋转件102的另一端用于指示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在分合闸旋转件102的另一端设置有分闸以及合闸的指示标志,可以用红色与蓝色或者其他颜色,在支架3上设置有分合闸观察窗,通过在分合闸观察窗内看到不同颜色的指示标志来确认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分合闸指示件101的上下运动,驱动分合闸旋转件102进行旋转,从而在现场能够直接判断断路器的工作状态。
基于上述结构,在手动控制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远程自动控制,如图14与图15所示在第二侧板3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自动驱动拐臂组件1向分闸方向运动自动储能驱动组件6,所述的自动储能驱动组件6包括电机61以及齿轮组,所述的齿轮组驱动拐臂组件1运动,电机61设置于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其电机轴穿过第二侧板32伸出,齿轮组包括设置于电机轴上的主动齿轮62、若干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63以及与拐臂组件1旋转轴19连接的驱动齿轮64,驱动齿轮64与旋转轴19之间通过单向轴承连接,远程控制电机61运动,从而通过旋转轴19的转动,驱动拐臂组件1向左运动,由于单向轴承的设置,电机61在正转时能够驱动拐臂组件1运动,而当其反转时,不会驱动拐臂组件1运动。
在远程驱动拐臂组件1运动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远程解锁,如图14-17所示在第二侧板32上设有用于驱动脱扣组件2运动的自动脱扣驱动组件7,自动脱扣驱动组件7包括设置于第二侧板32上的脱扣驱动轴71、设置于脱扣驱动轴71上的脱扣单向轴承72、设置于脱扣单向轴承72上的脱扣驱动齿轮73、设置于脱扣驱动轴71上的脱扣驱动板,脱扣驱动板驱动脱扣组件2上的解锁轴21旋转,当电机61正转时由于脱扣单向轴承72的作用,脱扣驱动齿轮73跟随驱动齿轮64转动,而脱扣驱动轴71不转动,当电机61反转时,脱扣驱动轴71跟随驱动齿轮64转动,带动脱扣驱动板转动,而脱扣驱动板带动解锁轴21转动实现远程解锁。
如图18与图19所示脱扣驱动板包括第一板74与第二板75,第一板74的第一端与脱扣驱动轴71连接,第一板74的第一端随着脱扣驱动轴71转动而旋转;第二板75的第一端固定于解锁轴21,第二端与第一板7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板74的第二端设置有驱动孔741,第二板75的第二端设置驱动杆杆751,驱动杆751插入驱动孔741内,同时需要保证驱动孔741的直径大于驱动杆751的直径,方便第一板74驱动第二板75旋转;第二板75呈三角形结构,第二板75的第三端上设置稳定杆752,在支架3上设置稳定槽,稳定杆752在稳定槽内滑动,运行更加稳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孔741与驱动杆751之间配合后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转动解锁轴16,即手动不能解锁,从而导致功能性单一,不适合手动解锁与自动解锁共存的结构,如图20与图21所示故将驱动孔741设计为一侧敞开,在驱动孔741只能通过一侧推动驱动杆751运动,而在另一侧不限制,从而保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释放储能。
在第一板74的中部设置有弧状的让位槽742,解锁轴21的端部插入让位槽742内,该让位槽742具有让位功能,在第一板74旋转时不会对解锁轴21造成干涉,既很好的利用了空间,同时减轻了部件的重量。在解锁轴21上设置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32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板75上。
综上,该储能式操作机构实现了手动储能、手动解锁的功能,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实现了远程自动储能以及自动解锁功能,提高了远程控制的便利性,适用于需要快速合闸的应用场合,同时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可以现场手动储能与释放,提高现场维修的自由度,操作方便。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安装于支架(3)上,用于驱动断路器手柄快速合闸,在所述的支架(3)上设置脱扣组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支架(3)上的转动轴(11)、围绕转动轴(11)设置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推动轴(14)、多个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支撑轴、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锁轴(16)、用于拨动断路器手柄的拨动组(17)、用于复位的拐臂复位组(18)、固定于支架(3)上的旋转轴(19)、设置于旋转轴(19)上的推动板(110),所述的推动板(110)驱动推动轴(14)向分闸方向运动,所述的旋转轴(19)外部驱动源驱动,所述的锁轴(16)与脱扣组件(2)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形状一致均为倒置的三角形,所述的支撑轴包括第一支撑轴(151)、第二支撑轴(152)、第三支撑轴(153)以及第四支撑轴(154),所述的第一支撑轴(151)位于第一驱动板(12)的右上方,所述的第二支撑轴(152)位于第一驱动板(12)的左上方且在转动轴(11)下方,所述的第三支撑轴(153)位于第一驱动板(12)右侧中部,所述的第四支撑轴(154)位于第一驱动板(12)的中下部,所述的推动轴(14)位于第一驱动板(12)的左侧中部,所述的锁轴(16)位于左侧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拐臂复位组(18)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轴(151)上的第一压簧限位件(181)、设置于支架(3)上的第二压簧限位件(182)、设置于第一压簧限位件(181)与第二压簧限位件(182)之间的拐臂复位压簧(18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动组(17)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之间的拨动旋转轴(171)、围绕拨动旋转轴(171)旋转的U型拨动板(172),所述的断路器手柄插入U型拨动板(17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U型拨动板(172)外侧设置导向轴(173),在所述的支架(3)上设有导向槽(311),所述的导向轴(173)在导向槽(311)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轴(173)有两个且分别位于U型拨动板(172)的两侧,所述的导向槽(311)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与导向轴(173)对位的支架(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二驱动板(13)上均设置有形状一致且位置相对的弧形槽(111),所述的旋转轴(19)穿过弧形槽(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板(110)为一围绕旋转轴(19)转动的凸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板(110)设置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旋转轴(1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轴(16)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与脱扣组件(2)内的锁扣板(23)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8525.2U CN215069851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8525.2U CN215069851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69851U true CN215069851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21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08525.2U Active CN215069851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69851U (zh)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21708525.2U patent/CN2150698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118813U (zh) | 用于断路器的储能式操作机构 | |
CN113421804B (zh) |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储能式操作机构 | |
CN107706035B (zh) | 一种集手动和电动于一体的带分闸脱扣的三工位机构 | |
CN215418004U (zh) | 一种集手动和电动于一体的合闸装置 | |
CN201112304Y (zh) |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装置 | |
CN202718471U (zh) | 电子锁的离合控制装置 | |
CN215069851U (zh)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拐臂组件 | |
CN215069852U (zh)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手动储能驱动组件 | |
CN215118700U (zh)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挂锁组件 | |
CN210296146U (zh) | 一种新型abb组合电器操作机构 | |
CN215418053U (zh) |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 | |
CN216311697U (zh) | 储能式操作机构 | |
CN201778570U (zh) | 插芯门锁的自动解锁装置的改进结构 | |
CN113394041B (zh) | 一种隔离开关 | |
CN201796834U (zh) | 预储能的遥控塑壳断路器电操机构 | |
CN113972109B (zh) | 一种离合传动组件及断路器 | |
CN209687024U (zh) | 一种锁芯连接结构及其机械锁体和机电一体化锁体 | |
CN112289652A (zh) |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 | |
WO2019165815A1 (zh) | 一种四级延时微动开关 | |
CN215578311U (zh) | 储能机构 | |
CN215578314U (zh) | 分合机构 | |
CN215578309U (zh) | 储能摇臂 | |
CN114023611B (zh) | 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 | |
CN113394042B (zh) | 一种分合机构 | |
CN113314372B (zh) | 一种旋转动作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