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9714U - 一种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9714U
CN215069714U CN202121393131.2U CN202121393131U CN215069714U CN 215069714 U CN215069714 U CN 215069714U CN 202121393131 U CN202121393131 U CN 202121393131U CN 215069714 U CN215069714 U CN 215069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ionization
housing
wall
chamber
circuit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31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心意
瞿帅强
殷乃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31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9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9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9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具有出气口的灭弧室、接线排以及构成于壳体内的供接线排与外接母排连接的接线通道;同样设置在壳体内的并且位于灭弧室的右侧的消游离装置,该消游离装置包括一消游离壳体,所述消游离壳体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该消游离壳体的上部朝向所述灭弧室的一侧与所述的出气口相对应并且相通,而背离灭弧室的出气口的一侧与所述的接线通道相对应并且相通;该消游离壳体的下部将灭弧室与接线排隔离。具有既不会增加安装空间又有利于方便安装并且有益于将高温金属粒子冷却而体现极致的消游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断路器配置于供配电网络中,起限制和/或断开(习惯称“分断”,以下同)供配电网络中的故障大电流的作用,而在前述断开即分断供配电网络中的故障大电流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金属粒子,该高温金属粒子经灭弧室出气口排出断路器外部。通常情况下,即在传统设计理念下,为了减小含有金属离子的高温气体对断路器出线端的污染,会在断路器出气口部位设置或称加装作为消游离装置的消游离端子罩,由该消游离端子罩对含有金属离子的高温气体合理冷却并过滤后再排至断路器外,以减少断路器出线端遭击穿的风险。
仍如业界所知,在断路器外部加装前述的消游离子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断路器安装空间,同时由于加装的消游离端子罩难以甚至根本无法与断路器本体无缝连接,因而在连接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游离气体泄漏,导致消游离有失彻底而存在相间击穿的风险之虞,无法满足业界期望的要求。鉴于前述,仍有继而改进的必要,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加装消游离装置后不会增加安装空间和有利于体现消游离装置的安装便捷性以及有益于消游离装置有效地对高温金属粒子进行冷却的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具有出气口的灭弧室、接线排以及构成于壳体内的供接线排与外接母排连接的接线通道;同样设置在壳体内的并且位于灭弧室的右侧的消游离装置,该消游离装置包括一消游离壳体,所述消游离壳体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该消游离壳体的上部朝向所述灭弧室的一侧与所述的出气口相对应并且相通,而背离灭弧室的出气口的一侧与所述的接线通道相对应并且相通;该消游离壳体的下部将灭弧室与接线排隔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游离装置的数量是与所述断路器的极数相等的,在所述消游离壳体的上部构成有一消游离区域腔和一消游离气喷出口,消游离区域腔朝向所述灭弧室的所述出气口并且与出气口相对应以及相通,而消游离气喷出口朝向所述接线通道并且与接线通道相对应以及相通;所述消游离壳体的下部构成为用于将所述灭弧室与所述接线排隔离的壳体电气隔离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游离装置的所述消游离壳体朝向所述灭弧室的一侧的壁体构成为消游离壳体左壁体,而消游离壳体朝向所述接线通道的一侧的上部的壁体构成为消游离壳体右壁体,消游离壳体左壁体的上部与消游离壳体右壁体的相向一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消游离区域腔的宽度程度的距离,消游离壳体的前后壁体构成为一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该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分别与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以及消游离壳体右壁体的相向一侧的边缘部位衔接,并且消游离壳体的顶面构成为消游离壳体顶壁,所述壳体电气隔离部的底壁构成为消游离壳体下底壁,由消游离壳体左壁体的上部、消游离壳体右壁体、一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的上部、消游离壳体顶壁以及消游离壳体对应于消游离区域腔的腔底部的消游离壳体上底壁共同围合成的空间构成为所述消游离区域腔,并且消游离壳体左壁体的上部区域在对应于消游离区域腔的部位形成敞口,而消游离壳体右壁体是与所述接线通道相通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游离壳体的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消游离壳体右壁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并且大于程度为所述壳体电气隔离部的高度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游离壳体的所述消游离壳体右壁体以形成口字形腔、曰字形镂空腔、目字形镂空腔或田字形镂空腔的方式与所述接线通道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消游离壳体上底壁通过上底壁过渡板向下延伸至所述消游离壳体下底壁并且该上底壁过渡板与消游离壳体下底壁衔接,所述壳体电气隔离部的高度是与上底壁过渡板的高度相适应的;对应于所述上底壁过渡板的右侧的凹进区域构成为与所述接线通道相通的接线排安装操作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内通过相间隔板隔设有数量与断路器极数相等的容腔,在各容腔的右端的相向一侧的容腔壁体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插嵌槽,在所述消游离装置的消游离壳体的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的前后侧的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左壁体插嵌边,该左壁体插嵌边与所述插嵌槽插嵌配合;所述的消游离壳体右壁体以及消游离壳体顶壁与所述容腔的容腔壁体相配合,所述消游离壳体下底壁在对应于所述接线排左端上方的位置与接线排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消游离装置还包括有一消游离组件,该消游离组件与所述消游离壳体的所述消游离区域腔以及在对应于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的左侧位置与所述容腔的插嵌槽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消游离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板Ⅰ、第二绝缘板Ⅱ、冷却过滤件、第一隔离框Ⅰ和第二隔离框Ⅱ,第一绝缘板Ⅰ与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贴触,该第一绝缘板Ⅰ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与所述左壁体插嵌边重合并且同样与所述插嵌槽插嵌配合,在第一绝缘板Ⅰ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消游离区域腔的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绝缘板消游离孔Ⅰ,而在第一绝缘板Ⅰ的下部的中间区域构成有一接线排让位腾空腔,第一隔离框Ⅰ、第二绝缘板Ⅱ、第二隔离框Ⅱ以及冷却过滤件依次自左向右并且在各自相互贴触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消游离区域腔内,并且在第二绝缘板Ⅱ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绝缘板消游离孔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消游离区域腔的腔底壁构成为台阶状,由该台阶状的腔底壁而使所述消游离区域腔由彼此相通的第一腔室Ⅰ与第二腔室Ⅱ共同构成并且第二腔室Ⅱ位于第一腔室Ⅰ的右侧;所述的第一隔离框Ⅰ、第二绝缘板Ⅱ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Ⅰ内,所述的第二隔离框Ⅱ以及冷却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Ⅱ内;所述冷却过滤件由金属丝编织叠层网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将消游离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消游离壳体设计成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而形成犹如P字形的外形构造,以及消游离壳体朝向灭弧室的一侧与出气口相对应并且相通,而背离灭弧室的出气口的一侧与接线通道相对应并且相通,因而具有既不会增加安装空间又有利于方便安装并且有益于将高温金属粒子冷却而体现极致的消游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消游离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1和图2所示的消游离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a为图1至图4所示的消游离装置的消游离壳体的左侧面观察的示意图。
图5b为图1至图4所示的消游离装置的消游离壳体的右侧面观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后、内以及外之类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除另行特别说明的外,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壳体1,该壳体1实质上由底座11以及与底座11相配合的盖12构成,即壳体1由盖12与底座11拼接紧固构成,底座11以及盖12的内部空间形成壳体容腔;示出了设置在壳体1内的即前述壳体容腔内的具有出气口21的灭弧室2、接线排3以及构成于壳体1内的即前述壳体容腔内的供接线排3与外接母排5连接的接线通道4;示出了同样设置在壳体1内的并且位于灭弧室2的右侧的消游离装置6,该消游离装置6包括一消游离壳体6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消游离壳体61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该消游离壳体61的上部朝向前述灭弧室2的一侧即左侧与前述的出气口21相对应并且相通,而背离灭弧室2的出气口21的一侧即右侧与前述的接线通道4相对应并且相通;该消游离壳体61的下部将灭弧室2与接线排3隔离。
由于将消游离壳体61的上部的宽度设计成大于下部的宽度,因而整个消游离壳体61的外廓形状形成P字形(也可称“P形”),这里所称的宽度是指消游离壳体61自左侧面至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即在下面所要提及的一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616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
前述消游离装置6的数量是与前述断路器的极数相等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例举的断路器的极数为两极,因而消游离装置6的数量为两个,依据专业常识,如果断路器为三个极或四个极,那么消游离装置6的数量也相应为三个或四个,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到图示数量的制约。在前述消游离壳体61的上部构成有一消游离区域腔611和一消游离气喷出口612,消游离区域腔611朝向前述灭弧室2的前述出气口21并且与出气口21相对应以及相通,而消游离气喷出口612朝向前述接线通道4并且与接线通道4相对应以及相通,也就是说,消游离区域腔611的腔口朝向左在,而消游离气喷出口612朝向右;前述消游离壳体61的下部构成为用于将前述灭弧室2与前述接线排3隔离的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接线排3通过接线排连接螺钉8在对应于预设外接母排5上的外接母排螺钉孔51的位置与外接母排5固定连接,从而得以将断路器连接到电路中,以起到控制电路的接通与断开的作用。
由图2所示,在前述盖12上开设有贯穿盖12的厚方向即从盖12的上表面贯通至下表面的接线孔121,用户可使用五金工具从接线孔121接入而对接线排连接螺钉8进行紧固操作,从而使前述的接线排3与外接母排5连接。
请参见图3、图4、图5a以及图5b并且结合图1和图2,前述消游离装置6的结构体系的前述消游离壳体61朝向前述灭弧室2的一侧(即左侧)的壁体构成为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而消游离壳体61朝向前述接线通道4的一侧(即右侧)的上部的壁体构成为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上部与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相向一侧之间的距离即空间构成为前述消游离区域腔611的宽度程度的距离,消游离壳体61的前后壁体构成为一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616,该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616分别与前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以及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相向一侧的边缘部位衔接,并且消游离壳体61的顶面构成为消游离壳体顶壁617,前述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的底壁构成为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由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上部、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一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616的上部、消游离壳体顶壁617以及消游离壳体61对应于消游离区域腔611的腔底部的消游离壳体上底壁619共同围合成的空间构成为前述的消游离区域腔611,并且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上部区域在对应于消游离区域腔611的部位形成敞口,而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是与前述接线通道4相通的。
图1至图5b的示意可以确定:前述消游离壳体61的前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前述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并且大于程度为前述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的高度程度。也就是说,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高度与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的高度之和等于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高度。
前述消游离壳体61的前述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既可以形成口字形腔,例如作为一种实施例的并且由图1至图3所示的结构形式,当然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还可以形成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并且由图4、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曰字形或目字形的镂空腔,再可以形成图中未示出的田字形镂空腔或者其它等效的只要能确保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与接线通道4良好相通的形式。
前述的消游离壳体上底壁619通过上底壁过渡板6191(图5a和图5b标注)向下延伸至前述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并且该上底壁过渡板6191与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衔接,前述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的高度是与上底壁过渡板6191的高度相适应的;对应于前述上底壁过渡板6191的右侧的凹进区域构成为与前述接线通道4相通的接线排安装操作空间7。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壳体1内通过相间隔板隔设有数量与断路器极数相等的容腔13,在各容腔13的右端的相向一侧的容腔壁体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插嵌槽131,在前述消游离装置6的消游离壳体61的前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前后侧的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左壁体插嵌边6141,该左壁体插嵌边6141与前述插嵌槽131插嵌配合;前述的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以及消游离壳体顶壁617与前述容腔13的容腔壁体相配合,前述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在对应于前述接线排3左端上方的位置与接线排3相配合。依据图2的示意可知,前述的外接母排5的左端位于容腔13的右端,并且前述的接线排连接螺钉8途经外接母排螺钉孔51旋入预设于容腔13的底部孔132内。
请重点见图3和图4,前述的消游离装置6还包括有一消游离组件62,该消游离组件62与前述消游离壳体61的前述消游离区域腔611以及在对应于前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左侧位置与前述容腔13的插嵌槽131相配合。
前述的消游离组件62包括第一绝缘板Ⅰ621、第二绝缘板Ⅱ622、冷却过滤件623、第一隔离框Ⅰ624和第二隔离框Ⅱ625,第一绝缘板Ⅰ621与前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贴触,该第一绝缘板Ⅰ621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与前述左壁体插嵌边6141重合并且同样与前述插嵌槽131插嵌配合,在第一绝缘板Ⅰ621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消游离区域腔611的部位以间隔状态(也可称“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第一绝缘板消游离孔Ⅰ6211,而在第一绝缘板Ⅰ621的下部的中间区域构成有一接线排让位腾空腔6212,其用于供接线排3的位于第一绝缘板Ⅰ621底部的折弯段31在其内部的伸展(参见图1),第一隔离框Ⅰ624、第二绝缘板Ⅱ622、第二隔离框Ⅱ625以及冷却过滤件623依次自左向右并且在各自相互贴触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消游离区域腔611内,并且在第二绝缘板Ⅱ622上以间隔状态(也可称“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第二绝缘板消游离孔Ⅱ622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隔离框Ⅱ625有两个,左侧的一个大,形状以及大小与第一隔离框Ⅰ624相同,右侧的一个小,形状以及大小与冷却过滤件623相同。前述第一隔离框Ⅰ624以及第二隔离框Ⅱ625为框体状。
由图3至图4以及图5a所示,前述的消游离区域腔611的腔底壁构成为台阶状,由该台阶状的腔底壁而使前述消游离区域腔611由彼此相通的第一腔室Ⅰ6111与第二腔室Ⅱ6112共同构成并且第二腔室Ⅱ6112位于第一腔室Ⅰ6111的右侧;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隔离框Ⅰ624、第二绝缘板Ⅱ622、第二隔离框Ⅱ625的左侧的一个设置在前述第一腔室Ⅰ6111内,第二隔离框Ⅱ625的左侧的一个以及冷却过滤件623设置在前述第二腔室Ⅱ6112内;前述冷却过滤件623由金属丝编织叠层网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冷却过滤件623优选由20至30层的丝网编织线的线经由粗到细依次排列构成,并且靠近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为细丝网。当然,所述的消游离组件62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为如图3所示的在第一腔室Ⅰ6111内仅设置一个第一隔离框Ⅰ624,而在第二腔室Ⅱ6112内仅设置仅设置冷却过滤件623。
当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分离而产生电弧时,电弧气体从灭弧室2的出气口21排出,进入前述消游离装置6的消游离区域腔611内被前述的消游离组件62消游离,然后经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上的消游离气喷出口612进入接线通道4并排出断路器外。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游离装置6的结构体系的消游离壳体6的外廓即外形呈P字形的形状,因而在安装于断路器内部时,接线通道4与灭弧室2之间可由P形结构避免对接线排连接螺钉8的干涉,即在不影响断路器安装的前提下,达到断路器分断过程中的优异的消游离目的,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具有出气口(21)的灭弧室(2)、接线排(3)以及构成于壳体(1)内的供接线排(3)与外接母排(5)连接的接线通道(4);同样设置在壳体(1)内的并且位于灭弧室(2)的右侧的消游离装置(6),该消游离装置(6)包括一消游离壳体(6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游离壳体(61)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该消游离壳体(61)的上部朝向所述灭弧室(2)的一侧与所述的出气口(21)相对应并且相通,而背离灭弧室(2)的出气口(21)的一侧与所述的接线通道(4)相对应并且相通;该消游离壳体(61)的下部将灭弧室(2)与接线排(3)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游离装置(6)的数量是与所述断路器的极数相等的,在所述消游离壳体(61)的上部构成有一消游离区域腔(611)和一消游离气喷出口(612),消游离区域腔(611)朝向所述灭弧室(2)的所述出气口(21)并且与出气口(21)相对应以及相通,而消游离气喷出口(612)朝向所述接线通道(4)并且与接线通道(4)相对应以及相通;所述消游离壳体(61)的下部构成为用于将所述灭弧室(2)与所述接线排(3)隔离的壳体电气隔离部(6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游离装置(6)的所述消游离壳体(61)朝向所述灭弧室(2)的一侧的壁体构成为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而消游离壳体(61)朝向所述接线通道(4)的一侧的上部的壁体构成为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上部与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相向一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消游离区域腔(611)的宽度程度的距离,消游离壳体(61)的前后壁体构成为一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616),该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616)分别与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以及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相向一侧的边缘部位衔接,并且消游离壳体(61)的顶面构成为消游离壳体顶壁(617),所述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的底壁构成为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由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上部、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一对消游离壳体侧壁体(616)的上部、消游离壳体顶壁(617)以及消游离壳体(61)对应于消游离区域腔(611)的腔底部的消游离壳体上底壁(619)共同围合成的空间构成为所述消游离区域腔(611),并且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上部区域在对应于消游离区域腔(611)的部位形成敞口,而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是与所述接线通道(4)相通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游离壳体(61)的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并且大于程度为所述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的高度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游离壳体(61)的所述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以形成口字形腔、曰字形镂空腔、目字形镂空腔或田字形镂空腔的方式与所述接线通道(4)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游离壳体上底壁(619)通过上底壁过渡板(6191)向下延伸至所述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并且该上底壁过渡板(6191)与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衔接,所述壳体电气隔离部(613)的高度是与上底壁过渡板(6191)的高度相适应的;对应于所述上底壁过渡板(6191)的右侧的凹进区域构成为与所述接线通道(4)相通的接线排安装操作空间(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内通过相间隔板隔设有数量与断路器极数相等的容腔(13),在各容腔(13)的右端的相向一侧的容腔壁体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插嵌槽(131),在所述消游离装置(6)的消游离壳体(61)的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前后侧的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左壁体插嵌边(6141),该左壁体插嵌边(6141)与所述插嵌槽(131)插嵌配合;所述的消游离壳体右壁体(615)以及消游离壳体顶壁(617)与所述容腔(13)的容腔壁体相配合,所述消游离壳体下底壁(618)在对应于所述接线排(3)左端上方的位置与接线排(3)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游离装置(6)还包括有一消游离组件(62),该消游离组件(62)与所述消游离壳体(61)的所述消游离区域腔(611)以及在对应于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的左侧位置与所述容腔(13)的插嵌槽(131)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游离组件(62)包括第一绝缘板Ⅰ(621)、第二绝缘板Ⅱ(622)、冷却过滤件(623)、第一隔离框Ⅰ(624)和第二隔离框Ⅱ(625),第一绝缘板Ⅰ(621)与所述消游离壳体左壁体(614)贴触,该第一绝缘板Ⅰ(621)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与所述左壁体插嵌边(6141)重合并且同样与所述插嵌槽(131)插嵌配合,在第一绝缘板Ⅰ(621)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消游离区域腔(611)的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绝缘板消游离孔Ⅰ(6211),而在第一绝缘板Ⅰ(621)的下部的中间区域构成有一接线排让位腾空腔(6212),第一隔离框Ⅰ(624)、第二绝缘板Ⅱ(622)、第二隔离框Ⅱ(625)以及冷却过滤件(623)依次自左向右并且在各自相互贴触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消游离区域腔(611)内,并且在第二绝缘板Ⅱ(622)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绝缘板消游离孔Ⅱ(62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游离区域腔(611)的腔底壁构成为台阶状,由该台阶状的腔底壁而使所述消游离区域腔(611)由彼此相通的第一腔室Ⅰ(6111)与第二腔室Ⅱ(6112)共同构成并且第二腔室Ⅱ(6112)位于第一腔室Ⅰ(6111)的右侧;所述的第一隔离框Ⅰ(624)、第二绝缘板Ⅱ(622)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Ⅰ(6111)内,所述的第二隔离框Ⅱ(625)以及冷却过滤件(623)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Ⅱ(6112)内;所述冷却过滤件(623)由金属丝编织叠层网构成。
CN202121393131.2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断路器 Active CN215069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3131.2U CN215069714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3131.2U CN215069714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9714U true CN21506971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3131.2U Active CN215069714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9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0325B (zh) 电池模块
JP4979767B2 (ja) 金属閉鎖形スイッチギヤ
KR101636343B1 (ko) 금속폐쇄형 스위치기어
CN101010841A (zh) 低压开关装置的供电系统
CN215069714U (zh) 一种断路器
EP3667690A1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109314373B (zh) 开关装置
CN102034650B (zh) 具有开关电极壳体和连接装置的装置和多极电开关装置
CN212381098U (zh) 功率单元组件、功率单元装置及高压变频器
CN216084776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11929420U (zh) 一种设有狭窄细缝灭弧结构的小型漏电断路器
CN201438612U (zh) 用于直流断路器开关柜的泄压散热窗
CN108346533A (zh) 直流电路断路器
CN111048370B (zh) 一种断路器用高分段灭弧室
CN209929246U (zh) 一种断路器的端子罩
CN207781427U (zh) 手动维护开关
CN219267588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01112307Y (zh) 断路器灭弧室
CN21838509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4588671U (zh) 一种断路器触头装配用的基座组件
CN218456047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
KR102647275B1 (ko) 배전반의 아크 방출 장치
CN21104530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壳体的断路器
AU2022204661B2 (en)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CN215732841U (zh) 一种新型低压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