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0658U -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0658U
CN215060658U CN202120889685.5U CN202120889685U CN215060658U CN 215060658 U CN215060658 U CN 215060658U CN 202120889685 U CN202120889685 U CN 202120889685U CN 215060658 U CN215060658 U CN 215060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arm
groov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896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896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0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0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06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涉及夹持机械技术领域。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弹性复位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转动件。弹性复位件设置于安装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转动件传动连接,转动件被配置为在第一夹持件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驱动第二夹持件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弹性复位件被配置为给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提供复位弹性力,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配合夹持目标件。转动件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实现联动,方便夹持目标件。弹性复位件能够为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稳定夹持目标体提供复位弹性力,以保持目标体夹持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夹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手持云台手机卡扣都是被动安装方式,及安装手机时需要手机顶住上卡扣,手动拉动下卡扣然后将手机放入进行锁紧,操作非常不方便,还常常因为没有顶住上卡扣导致手机掉落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以改善现有手机夹持装置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弹性复位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转动件。弹性复位件设置于安装座。第一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第二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转动件连接,在第一夹持件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转动件被配置为驱动第二夹持件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反。弹性复位件被配置为给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提供复位弹性力,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配合夹持目标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件被配置为使第一夹持件在第二夹持件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驱动第二夹持件沿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即转动件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实现联动,便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距离的调整,从而方便夹持目标件。而弹性复位件能够为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提供弹性力,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配合稳定夹持目标体。在夹持目标体时,不需要顶住夹持装置,减小目标体掉落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夹持件滑动配合的第一配合槽和用于与第二夹持件滑动配合的第二配合槽,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均为渐变弧形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转动件的结构配合更加稳定。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均为渐变弧形槽,使得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转动件转动更加容易,也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移动更加容易,避免第一夹持件相对转动件在第一配合槽内卡死和第二夹持件相对转动件在第二配合槽内卡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为圆形盘。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件圆形盘,结构较为规则、简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还包括底座和盖板,底座和盖板形成容纳腔,弹性复位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容纳腔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转动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复位件设于底座和盖板限定出的容纳腔内,不仅能够对弹性复位件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使得整个夹持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转动件连接,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第一夹持臂位于第一导向槽并能够在第一导向槽内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臂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臂的一端与转动件连接,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二夹持臂位于第二导向槽内并能够在第二导向槽内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臂在第一导向槽内移动,第二夹持臂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沿预设的路径稳定移动,提供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移动稳定和夹持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上还设有供第一夹持臂插入的第三导向槽和供第二夹持臂插入的第四导向槽;第三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布置;第四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对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导向槽和第一导向槽能够在第一夹持臂的不同位置对第一夹持臂导向和提供支撑,以使第一夹持件移动更加稳定,第二导向槽和第四导向槽能够在第二夹持臂的不同位置对第二夹持臂导向和提供支撑,从而提供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夹持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转动件的径向间隔布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夹持臂连接并形成L形的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部向靠近第二夹持臂的方向延伸;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夹持臂连接并形成L形的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部向靠近第一夹持臂的方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夹持臂连接并形成L形的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部向靠近第二夹持臂的方向延伸;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夹持臂连接并形成L形的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部向靠近第一夹持臂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配合夹持目标体时能够与目标体有更大的接触面,以保证目标体被稳定夹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第二容纳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第二容纳槽,当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目标体时,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能够对目标体起到限位作用,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对目标体夹持更加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第一销轴设于第一夹持件,第二销轴设于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配合槽滑动配合,第二夹持件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配合槽滑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件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配合槽滑动配合,第二夹持件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配合槽滑动配合,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通过转动件稳定地传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位于容纳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件位于容纳腔内,使得夹持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云台系统,包括云台本体和第一方面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连接于云台本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云台系统方便夹持目标件。弹性复位件能够为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提供弹性力,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配合稳定夹持目标体。在夹持目标体时,不需要顶住夹持装置,减小目标体掉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没有盖板的夹持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没有盖板的夹持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底座和弹性复位件的相对关系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底座和弹性复位件的相对关系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其他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其他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夹持装置;10-安装座;11-底座;111-圆盘;112-边缘板;1121-第一导向槽;1122-第二导向槽;1123-第三导向槽;1124-第四导向槽;13-盖板;15-容纳腔;20-弹性复位件;30-第一夹持件;31-第一夹持臂;32-第一夹持部;321-第一容纳槽;40-第二夹持件;41-第二夹持臂;42-第二夹持部;421-第二容纳槽;50-转动件;51-第一配合槽;511-第一端;512-第二端;52-第二配合槽;521-第三端;522-第四端;60-第一销轴;70-第二销轴;A-第一预设方向;B-第二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100,夹持装置100包括安装座10、弹性复位件20、第一夹持件30、第二夹持件40和转动件50。弹性复位件20设置于安装座10;第一夹持件30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0;第二夹持件40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0;转动件50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0,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通过转动件50连接,转动件50被配置为在第一夹持件3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驱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反。弹性复位件20被配置为给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提供复位弹性力,以使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配合夹持目标件。
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转动件50被配置为驱动第二夹持件40沿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即转动件使得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能够实现联动,便于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之间距离的调整,从而方便夹持目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需要克服克服弹性复位件20的弹性力才能相对安装座10移动。弹性复位件20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夹持件30具有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的趋势,这一过程也是为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复位积蓄用复位弹性力,弹性复位件20积蓄的复位弹性力使得第二夹持件40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的趋势,即当需要夹持目标体时,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能够在弹性复位件20的作用下,稳定地配合夹持目标体,当不需要夹持目标件时,弹性复位件20积蓄的复位弹性力使得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安装座10包括底座11和盖板13,底座11和盖板13连接并形成容纳腔15,弹性复位件20设置于容纳腔15内。弹性复位件20设于底座11和盖板13限定出的容纳腔15内,不仅能够对弹性复位件20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使得整个夹持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弹性复位件20的一端与容纳腔15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转动件5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20为转簧或者扭簧。
转动件50位于容纳腔15内,不仅能够对转动件50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使得夹持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50为圆形盘,结构较为规则、简单。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件5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如方形件、椭圆形件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10还包括连接轴。连接轴位于容纳腔15内,连接轴轴向的一端与底座11连接,连接轴轴向的另一端与盖板13连接,以使底座11与盖板13之间形成容纳腔15。弹性复位件20套设于连接轴的外周,转动件50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轴,转动件50的转动轴线与连接轴的轴线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10也可以是整体结构,比如安装座10仅包括底座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底座11上设有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二导向槽1122。第一夹持件30包括第一夹持臂31和第一夹持部32,第一夹持臂31的一端与转动件50连接,第一夹持臂31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部32连接,第一夹持臂31位于第一导向槽1121并能够在第一导向槽1121内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40包括第二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部42,第二夹持臂41的一端与转动件50连接,第二夹持臂4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部42连接,第二夹持臂41位于第二导向槽1122内并能够在第二导向槽1122内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第一夹持臂31在第一导向槽1121内移动,第二夹持臂41在第二导向槽1122内移动,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二导向槽1122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臂31和第二夹持臂41能够沿预设的路径稳定移动,提供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的移动稳定和夹持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底座11包括圆盘111和沿圆盘111的边缘设置的边缘板112,边缘板112沿圆盘111的轴向靠近盖板13的一侧延伸。盖板13与边缘板112远离圆盘111的一端连接,以使改变与底座11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二导向槽1122均设置于边缘板112并沿圆盘111的轴向贯穿边缘板112。第一夹持臂31的一端从第一导向槽1121内深入底座11和盖板13限定出的容纳腔15内与转动件50连接,第一夹持部32位于容纳腔15外,第二夹持臂41的一端从第二导向槽1122内深入底座11和盖板13限定出的容纳腔15内与转动件50连接,第二夹持部42位于容纳腔15外。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上还设有第三导向槽1123和第四导向槽1124;第三导向槽1123与第一导向槽1121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布置;第四导向槽1124与第二导向槽1122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对布置。第一夹持臂31移动能够插入或者退出第三导向槽1123;第二夹持臂41移动能够插入或者退出第三导向槽1123。
当第一夹持臂31插设于第一导向槽1121和/或第三导向槽1123,第二夹持臂41插设于第二导向槽1122和/或第四导向槽1124内时,第一夹持臂31和第二夹持臂41沿转动件50的径向间隔布置,这样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能够有更大的移动范围,以使第一夹持件30的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件40的第二夹持部42之间的距离能够适应更多不同尺寸的目标体,使得夹持装置100的适用范围更广。
当第一夹持臂31和第二夹持臂41足够长时,第一夹持臂31可以是始终位于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三导向槽1123内,并同时在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三导向槽1123内移动,第二夹持臂41可是始终位于第二导向槽1122和第四导向槽1124内,并同时在第二导向槽1122和第四导向槽1124内移动。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在夹持目标体时,第一夹持臂31位于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三导向槽1123内并被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三导向槽1123支撑,第二夹持臂41位于第二导向槽1122和第四三导向槽内并被第二导向槽1122和第四导向槽1124支撑。第三导向槽1123和第一导向槽1121能够在第一夹持臂31的不同位置对第一夹持臂31导向和提供支撑,以使第一夹持件30移动更加稳定,第二导向槽1122和第四导向槽1124能够在第二夹持臂41的不同位置对第二夹持臂41导向和提供支撑,从而提供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的夹持稳定性。
若第一夹持臂31和第二夹持臂41不够长,当第一夹持件30的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件40的第二夹持部42的距离足够小时,第一夹持臂31同时位于第一导向槽1121和第三导向槽1123内,第二夹持臂41同时位于第二导向槽1122和第四导向槽1124内。当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在相互远离的过程中,即第一夹持件3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一夹持臂31远离第一夹持部32的一端逐渐退出第三导向槽1123,第二夹持臂41远离第二夹持部42的一端逐渐退出第四导向槽1124。当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在相互靠近的过程,即第一夹持件3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一夹持臂31远离第一夹持部32的一端能够逐渐插入第三导向槽1123内,第二夹持臂41远离第二夹持部42的一端能够逐渐插入第四导向槽1124内。第三导向槽1123和第一导向槽1121能够在第一夹持臂31的不同位置对第一夹持臂31导向和提供支撑,以使第一夹持件30移动更加稳定,第二导向槽1122和第四导向槽1124能够在第二夹持臂41的不同位置对第二夹持臂41导向和提供支撑,从而提供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的夹持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32与第一夹持臂31连接并形成L形的第一夹持件30,第一夹持部32向靠近第二夹持臂41的方向延伸;第二夹持部42与第二夹持臂41连接并形成L形的第二夹持件40,第二夹持部42向靠近第一夹持臂31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在配合夹持目标体时能够与目标体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保证目标体被稳定夹持。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
如图7所示,第一夹持部32与第一夹持臂31连接并形成T形的第一夹持件30,第一夹持部32向第一夹持臂31位于底座11的径向的两侧延伸,第二夹持部42与第二夹持臂41连接并形成T形的第二夹持件40,第二夹持部42向第二夹持臂41位移底座11的径向的两侧延伸。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也可以是其他的布置形式,如图8所示,第一夹持臂31远离第一夹持部32的一端和第二夹持臂41远离第二夹持部42的一端相对布置。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夹持臂31远离第一夹持部32的一端和第二夹持臂41远离第二夹持部42的一端相互抵靠时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的距离最大。第一夹持部32和第一夹持臂31连接形成T形的第一夹持件30,第二夹持部42和第二夹持臂41连接形成T形的第二夹持件40。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夹持部32和第一夹持臂31连接形成L形的第一夹持件30,第二夹持部42和第二夹持臂41连接形成L形的第二夹持件40,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延伸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32上设有第一容纳槽321,第二夹持部42上设有第二容纳槽421。当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夹持目标体时,第一容纳槽321和第二容纳槽421能够对被夹持的目标体起到限位作用,以使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能够对目标体夹持更加稳定。
根据目标体的外形的不同,第一容纳槽321和第二容纳槽421的结构可以不同。比如,目标体为手机时,第一容纳槽321和第二容纳槽421可以是矩形槽,以使第一容纳槽321和第二容纳槽421与手机的外形适配。再比如,目标体的外形的弧形,第一容纳槽321和第二容纳槽421为也可以为与目标体的外形适配的弧形槽。
为了使得转动件50能够在第一夹持件3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驱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5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夹持件30滑动配合的第一配合槽51和用于与第二夹持件40滑动配合的第二配合槽52,第一配合槽51和第二配合槽52均为渐变弧形槽,以使转动件50在第一夹持件3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转动件50转动并驱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第一配合槽51和第二配合槽52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与转动件50的结构配合更加稳定。第一配合槽51和第二配合槽52均为渐变弧形槽,使得第一夹持件30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转动件50转动更加容易,也使得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移动更加容易,避免第一夹持件30相对转动件50在第一配合槽51内卡死和第二夹持件40相对转动件50在第二配合槽52内卡死。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销轴60和第二销轴70,第一销轴60设于第一夹持件30,第二销轴70设于第二夹持件40;第一夹持件30通过第一销轴60与第一配合槽51滑动配合,第二夹持件40通过第二销轴70与第二配合槽52滑动配合,以使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能够通过转动件50稳定地传动连接。
第一配合槽51具有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第一端511靠近转动件50的转动中心,第二端512远离转动件50的转动中心。第一配合槽51为渐变弧形槽,是指第一配合槽51到转动件50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从第一端511到第二端512逐渐增大。当第一夹持件3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销轴60从第一端511向第二端512移动。
第二配合槽52具有第三端521和第四端522,第三端521靠近转动件50的转动中心,第四端522远离转动件50的转动中心。第二配合槽52为渐变弧形槽,是指第二配合槽52到转动件50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从第三端521到第四端522逐渐增大。当第二夹持件4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二销轴70从第三端521向第四端522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夹持部32向远离第二夹持部42的方向移动时,即第一夹持件3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销轴60与第一配合槽51配合,以使转动件50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由于第二销轴70与第二配合槽52配合,则转动件50转动能够驱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当第一夹持部32向靠近第二夹持部42的方向移动时,即第一夹持件30沿第二预设方向B移动时,第一销轴60与第一配合槽51配合,以使转动件5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由于第二销轴70与第二配合槽52配合,则转动件50转动能够驱动第二夹持件40沿第一预设方向A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比如当第一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云台系统,云台系统包括云台本体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100,夹持装置100连接于云台本体。其中,夹持装置100连接于云台本体可以通过螺钉、螺栓、卡扣、磁吸等中的一种连接方式或者多种连接方式的组合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云台系统还包括手柄,手柄连接于云台本体,便于云台系统的使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第一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
第二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
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所述转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所述转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反;以及
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弹性复位件被配置为给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提供复位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配合夹持目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滑动配合的第一配合槽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夹持件滑动配合的第二配合槽;
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二配合槽均为渐变弧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形成容纳腔,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臂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供所述第一夹持臂插入的第三导向槽和供所述第二夹持臂插入的第四导向槽;
所述第三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布置;
所述第四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对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转动件的径向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并形成L形的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连接并形成L形的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第二容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述第一销轴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销轴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
所述第一夹持件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配合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配合槽滑动配合。
10.一种云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云台本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连接于所述云台本体。
CN202120889685.5U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60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9685.5U CN215060658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9685.5U CN215060658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0658U true CN215060658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1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8968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60658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0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4799B2 (en) Portable device holder and support for containing same
EP3030390B1 (en) Dual axis hook assembly for a power tool
US4211380A (en) Universal hospital bracket
US8784164B2 (en) Power tool with a shield
US9716257B2 (en) Adjustable battery lock device and method
EP3713724B1 (en) Hair cutting unit having a coupling structure
EP3406174B1 (en) Charging seat for dust collector
CN109922997B (zh) 夹持支架
CN215060658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云台系统
KR100395092B1 (ko) 무선랜 어댑터
KR20060120410A (ko) 회전 절단 장치
US20150068937A1 (en) Milling cutter box
CN115218084A (zh) 一种支架组件及连接件
CA2307662C (en) Lightweight handle
CN213656275U (zh) 可折叠手持云台
US10999664B2 (en) Loudspeaker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0351257U (zh) 可折叠式云台
CN112532776A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8419674U (zh) 一种机身站立后防止左右转动的结构
CN215316055U (zh) 一种电动锯
EP4271541A1 (en) Hook assembly for power tool
CN217239653U (zh) 一种电池固定机构及电动车
CN218254103U (zh) 取料装置
JP2003311660A (ja) 道具ホルダー
CN212861875U (zh) 固定装置与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