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2802U -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2802U
CN215042802U CN202121410150.1U CN202121410150U CN215042802U CN 215042802 U CN215042802 U CN 215042802U CN 202121410150 U CN202121410150 U CN 202121410150U CN 215042802 U CN215042802 U CN 215042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nder
controller
height adjustment
adjustment system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101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志刚
张晓涛
徐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101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2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2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2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应答器高度可调节地安装在轨道梁的疏散平台上,高度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与应答器相连接的驱动件、以及设置在轨道梁上的检测元件,驱动件和检测元件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该系统配置为:根据检测元件获取的信息,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动作,以抬升或降低应答器。在本公开提供的高度调节系统中,可实现对应答器高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应答器可以自动下降至与疏散平台相贴合,以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效率;应答器也可以自动上升至指定高度,避免与金属轨道梁的干扰,保证对轨道车辆的精确定位,满足车辆正常运营的需求,整体控制过程简单、响应迅速,可在升起状态和下降状态之间自由、稳定切换。

Description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应答器,应用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可实现车辆的精确定位。在应答器安装时,要求其下方210mm为无金属区域,为满足该要求,通常将应答器安装在高度固定的支架上,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但是,当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需要组织乘客紧急逃生时,此种安装方式将严重影响疏散平台上乘客的疏散效率,对紧急情况下人员逃生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安装方式无法同时兼顾应答器的安装高度要求和紧急情况下人员逃生的问题。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应答器高度可调节地安装在轨道梁的疏散平台上,所述高度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所述应答器相连接的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的检测元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检测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其中,所述高度调节系统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元件获取的信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件动作,以抬升或降低所述应答器。
可选地,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疏散平台上,并用于获取所述疏散平台上的压力,当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件动作,以将所述应答器降低至与所述疏散平台相贴合;当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所述应答器降低动作完成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件动作,以将所述应答器抬升至预设高度。
可选地,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轨道梁的车辆走行面上,并用于判断所述车辆走行面上是否有走行轮经过,当检测到走行轮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件动作,以升起所述应答器,并在预设时间内保持升起状态,其中,所述预设时间为轨道车辆完全通过所述应答器的时间。
可选地,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应答器,所述轨道梁上每个所述应答器的附近区域内设置有所述检测元件。
可选地,所述检测元件为传感器,且平铺设置在所述轨道梁的疏散平台或车辆走行面上。
可选地,所述应答器通过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疏散平台的中轴线上。
可选地,所述轨道梁为凹字型结构,所述凹字型结构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间隔固定有多块加强板和连接所述多块加强板上端的盖板,每块所述加强板上分别形成有供线束穿过的走线孔。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安装在一侧的所述盖板上,连接所述检测元件和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线缆、连接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线缆分别穿过所述走线孔固定。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直线运动模块,所述直线运动模块为多个,且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轨道车辆和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的应答器,所述轨道梁上还设置有上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高度调节系统中,可实现对应答器高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应答器可以自动下降至与疏散平台相贴合,以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效率;应答器也可以自动上升至指定高度,避免与金属轨道梁的干扰,保证对轨道车辆的精确定位,满足车辆正常运营的需求,整体控制过程简单、响应迅速,可在升起状态和下降状态之间自由、稳定切换。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应答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应答器处于升起状态);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应答器处于落下状态);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的俯视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中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应答器,2-轨道梁,20-疏散平台,21-车辆走行面,3-驱动件,4-检测元件,5-控制器,6-线槽,61-加强板,610-走线孔,62-盖板,63-侧板,71-第一线缆,72-第二线缆,8-安装支架,100-轨道车辆,101-走行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应答器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轨道梁2为金属的凹字型结构,具有位于顶部的两个车辆走形面21和位于两个车辆走形面21之间的疏散平台20,疏散平台20用作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应答器1通过安装支架8固定在疏散平台20的上方,以避免金属干扰。通过对安装支架8的高度进行设计,可满足应答器1下方无金属区的高度要求,但是,安装支架8的高度无法调节,当车辆运营过程中出现异常,需组织乘客紧急逃生时,该安装方式中由于应答器1凸出疏散平台20的高度较大,占用疏散平台20的空间,将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疏散乘客。
针对上述问题,如图2至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应答器1高度可调节地安装在轨道梁2的疏散平台20上,该高度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5、与应答器1相连接的驱动件3、以及设置在轨道梁2上的检测元件4,驱动件3和检测元件4分别与控制器5相连接,其中,本公开提供的高度调节系统配置为:根据检测元件4获取的信息,控制器5控制驱动件3动作,以抬升或降低应答器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元件4可以设置在任意适当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轨道梁2的疏散平台20或车辆走行面21上,根据检测元件4设置位置的不同,可用于获取不同的检测信息。另外,可以沿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应答器1,用于精确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保证轨道车辆的正常行驶,每个应答器1可对应设置本公开提供的高度调节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高度调节系统中,可实现对应答器1高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应答器1可以自动下降至与疏散平台20相贴合,以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效率;应答器1也可以自动上升至指定高度,避免与金属轨道梁2的干扰,保证对轨道车辆的精确定位,满足车辆正常运营的需求,整体控制过程简单、响应迅速,可在升起状态和下降状态之间自由、稳定切换。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元件4设置在疏散平台20上,并用于获取疏散平台20上的压力,当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器5控制驱动件3动作,以将应答器1降低至与疏散平台20相贴合;当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应答器1降低动作完成预定时间后,例如5min后,控制器5控制驱动件3动作,以将应答器1抬升至预设高度。即,检测元件4用于判断疏散平台20上是否有行人经过,当行人经过疏散平台20时,行人的压力作用在检测元件4上,检测元件4发生形变,并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控制器5对驱动件3发送下降指令,同时发送报警信号至控制中心,驱动件3带动应答器1下降至规定高度,例如与疏散平台20相贴合,可满足人员逃生的要求。当未检测到行人或行人在预定时间内已经完全通过疏通平台20,控制器5将对驱动件3发送上升指令,带动应答器1上升至指定高度,当轨道车辆100通过时,可满足其定位需求。这里的“预定时间”可根据线路需要进行设置,在完成下降动作后开始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控制器5便发送上升指令,将应答器1升高至规定的高度,以缩短故障的时间,满足列车的运营需求。
作为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检测元件4还可以设置在轨道梁2的车辆走行面21上,并用于判断车辆走行面21上是否有走行轮101经过,当检测到走行轮101,即,车辆走行面21上有轨道车辆100通过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5,控制器5根据此信号对驱动件3发送上升指令,驱动件3带动应答器1执行升起动作,并在预设时间内保持升起状态,这里,“预设时间”是指轨道车辆100完全通过应答器1的时间,可以为30~60S,主要取决于轨道车辆100的车速和车长等,这样,在轨道车辆100通过应答器1的时间范围内一直处于升起状态,能够准确获取轨道车辆100的位置信息;在达到预设时间后,此时轨道车辆100已经完全通过应答器1,控制器5将直接对驱动件3发送下降指令,驱动件3带动应答器1执行下降动作。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中,沿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应答器1,如图4所示,轨道梁2上每个应答器1的附近区域内设置有检测元件4,这里,关于附近区域的面积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以保证能够准确获取对应的信息,并及时、快速传递信号至控制器5。
在本公开中,如图4所示,应答器1通过驱动件3安装在疏散平台20的中轴线L0上,一方面可保证获取轨道车辆100位置的准确性,同时可保证应答器1与轨道梁2的两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不会对执行上升或下降动作产生干涉和影响。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梁2的横截面为凹字型结构,凹字型结构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线槽6,具体地,如图5所示,线槽6由间隔设置的多块加强板61和连接多块加强板61上端的盖板62,每块加强板61上分别形成有供线束穿过的走线孔610,以形成容纳线束的通道。在本公开中,控制器5可以安装在一侧的盖板62上,连接检测元件4和控制器5的第一线缆71、连接驱动件3和控制器5的第二线缆72分别穿过走线孔610固定。另外,为避免线缆外露,多块加强板61的一侧通过侧板63相连接,能够对线束进行遮挡,更加美观和安全。
检测元件4和驱动件3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形式。在本公开中,检测元件4可以为应力传感器,且平铺设置在疏散平台20或车辆走行面21上,用于实时获取疏散平台20上的压力信息,判断是否有行人经过疏散平台20,或者判断车辆走行面21上是否有走行轮101经过,可实时、准确将获取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控制器5。
驱动件3可以为直线运动模块,例如能够升降的机械臂,控制器5与机械臂的动力模块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直线运动模块为多个,多个直线运动模块均与控制器5相连接,控制器5同时控制多个驱动件3同步动作,以完成应答器1的上升或下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件3还可以为直线电机、气缸、液压油缸、滚珠丝杠、齿轮齿条等任何适当的能够实现直线移动的驱动结构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2、轨道车辆100、以及设置在轨道梁2上的应答器1,轨道梁2上还设置有上文介绍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该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上文介绍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的所有有益效果,既能够满足轨道车辆100的运营需求,又不会影响异常情况下,乘客在疏散平台20上的疏散效率,具体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答器(1)高度可调节地安装在轨道梁(2)的疏散平台(20)上,所述高度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5)、与所述应答器(1)相连接的驱动件(3)、以及设置在所述轨道梁(2)上的检测元件(4),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检测元件(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5)相连接,其中,所述高度调节系统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元件(4)获取的信息,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驱动件(3)动作,以抬升或降低所述应答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4)设置在所述疏散平台(20)上,并用于获取所述疏散平台(20)上的压力,
当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驱动件(3)动作,以将所述应答器(1)降低至与所述疏散平台(20)相贴合;
当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所述应答器(1)降低动作完成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驱动件(3)动作,以将所述应答器(1)抬升至预设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4)设置在所述轨道梁(2)的车辆走行面(21)上,并用于判断所述车辆走行面(21)上是否有走行轮(101)经过,
当检测到走行轮(101)时,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驱动件(3)动作,以升起所述应答器(1),并在预设时间内保持升起状态,其中,所述预设时间为轨道车辆(100)完全通过所述应答器(1)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应答器(1),所述轨道梁(2)上每个所述应答器(1)的附近区域内设置有所述检测元件(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4)为应力传感器,且平铺设置在所述轨道梁(2)的疏散平台(20)或车辆走行面(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器(1)通过所述驱动件(3)安装在所述疏散平台(20)的中轴线(L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2)为凹字型结构,所述凹字型结构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间隔固定有多块加强板(61)和连接所述多块加强板(61)上端的盖板(62),每块所述加强板(61)上分别形成有供线束穿过的走线孔(6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安装在一侧的所述盖板(62)上,连接所述检测元件(4)和所述控制器(5)的第一线缆(71)、连接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控制器(5)的第二线缆(72)分别穿过所述走线孔(610)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为直线运动模块,所述直线运动模块为多个,且均与所述控制器(5)相连接。
10.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2)、轨道车辆(100)和设置在所述轨道梁(2)上的应答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2)上还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
CN202121410150.1U 2021-06-23 2021-06-23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215042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0150.1U CN215042802U (zh) 2021-06-23 2021-06-23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0150.1U CN215042802U (zh) 2021-06-23 2021-06-23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2802U true CN21504280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10150.1U Active CN215042802U (zh) 2021-06-23 2021-06-23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28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8075A (zh) * 2022-01-19 2022-04-1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基地信号应答器丝杠平推式变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8075A (zh) * 2022-01-19 2022-04-1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基地信号应答器丝杠平推式变位装置
CN114348075B (zh) * 2022-01-19 2024-0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基地信号应答器丝杠平推式变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6416B (zh) 具有可竖直行驶和水平行驶的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JP508175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保守時安全装置
US20110119842A1 (en) Boarding bridge with minute approaching device and shock absorbing par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70084672A1 (en) Self-propelled elevator
CN215042802U (zh) 应答器高度调节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0817657A (zh) 电梯电气安全致动器
CN109422152B (zh) 电梯位置检测系统
EP3702308A1 (en) Elevator cabin
KR20130135909A (ko) 멀티-카식 엘리베이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524058A (zh) 具有在竖井底部和/或在竖井顶部的虚构的保护区的电梯设备和用于驱动电梯设备的方法
CN110817643A (zh) 电梯电气安全致动器控制器
CN104024138A (zh) 用于具有多个轿厢的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10510487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区域对象检测系统
US20200239269A1 (en)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an elevator car
EP3305704B1 (en) Elevator system
MX2013007079A (es) Sistema de ascensor de dos plantas.
RU2499760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орможением лифта
CN111497837B (zh) 一种基于前向感知的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821045A (zh) 一种新型电梯再平层装置
EP3643660A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elevator service
CN105293249B (zh) 电梯装置
US11542123B2 (en)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motorized module
WO2023173275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anufacturing elevator
KR0121729Y1 (ko) 수직 승하강 장치의 자동정위치조정 장치
CN216945771U (zh) 一种曳引机安装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