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8650U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8650U
CN215008650U CN202121544903.8U CN202121544903U CN215008650U CN 215008650 U CN215008650 U CN 215008650U CN 202121544903 U CN202121544903 U CN 202121544903U CN 215008650 U CN215008650 U CN 215008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ocket
side wall
groov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49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会玖
尹军平
裘加恩
马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49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8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8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8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插座,属于电气设备领域。该插座包括外壳和压线板;外壳的一侧壁具有两个出线孔,外壳内还具有导线支架,导线支架具有两个导线槽,导线槽与出线孔相对;压线板包括主体部和遮挡部,主体部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遮挡部位于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一面与导线支架可拆卸连接。在两根导线分别插入插座内部的情况下,将第一面与导线支架相连,遮挡部位于导线槽之外,两个导线槽分别对两根导线进行固定。在两根导线包裹成一束插入插座内部的情况下,将压线板的第二面与导线支架相连,遮挡部位于一个导线槽中,使该导线槽被截断,另一个导线槽固定导线。只需要一套模具制作一种结构的插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插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是为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插座内具有插套,表面具有插孔,用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孔中与插套接触,从而将用电器接入电路中。
插座的外壳通常具有出线孔,导线通过出线孔插入到插座内部,与插座内部的接线端子相连。插入插座内部的导线一般有两根,导线通过压线板压紧在导线支架的导线槽中。导线槽和出线孔通常是一一对应的,在一些插座中,两根导线被包裹成一束,这种插座的外壳只需要有一个出线孔,导线支架也只有一个导线槽。在另一些插座中,两根导线是分开的,分别插入插座内部,这种插座的外壳就需要有两个出线孔,导线支架也需要有两个导线槽。
由于出线孔和导线槽的数量问题,即使插座的其他结构完全相同,也需要设置两套模具进行生产,在仓储方面也需要将两种插座分开存放,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能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外壳和压线板;
所述压线板包括主体部和遮挡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一面与所述外壳内的导线支架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导线支架相连时,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导线支架的导线槽外,当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导线支架相连时,所述遮挡部位于一个所述导线槽中。
可选地,所述压线板具有第一压线槽、第二压线槽和第三压线槽;
所述第一压线槽和所述第二压线槽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面,且所述第一压线槽和所述第二压线槽并排分布;
所述第三压线槽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面,且与所述第一压线槽关于所述主体部对称;
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第二压线槽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遮挡部远离所述第三压线槽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第三压线槽之间,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压线槽远离所述遮挡部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用于连接所述导线支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等间距排列。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呈板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面。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导线支架螺栓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线槽的槽底具有插槽,当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导线支架相连时,所述遮挡部部分位于所述插槽中。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和翻盖,所述翻盖与所述主壳体枢接,所述导线支架位于所述主壳体中,所述压线板位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翻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包括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且均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第三侧壁;
所述导线支架分别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相连。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间隙为0~2mm。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制作成单电源线插座时,将压线板的第二面与导线支架相连,压线板的遮挡部位于导线支架的其中一个导线槽中,使该导线槽被截断,利用另一个导线槽固定电源线。在制作成双电源线插座时,将压线板的第一面与导线支架相连,压线板的遮挡部位于导线槽之外,能够利用两个导线槽分别对两根电源线进行固定。使得一种结构的插座既能够被制作成单电源线插座,又能够被制作成双电源线插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线板的两种安装方式对比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插座包括外壳10和压线板20。
外壳10的一侧壁具有两个出线孔10a,外壳10内还具有导线支架101,导线支架101具有两个导线槽101a,导线槽101a与出线孔10a相对。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压线板20包括主体部21和遮挡部22。主体部21具有相反的第一面21a和第二面21b,遮挡部22位于主体部21的第二面21b。
主体部21的第一面21a和第二面21b中的一面与外壳10内的导线支架101可拆卸连接。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线板的两种安装方式对比图。如图3的右图所示,当主体部21的第一面21a与导线支架101相连时,遮挡部22位于导线支架101的导线槽101a外;如图3的左图所示,当主体部21的第二面21b与导线支架101相连时,遮挡部22位于一个导线槽101a中。
插座根据所连接的电源线的根数,通常分为单电源线插座和双电源线插座,单电源线插座只有一根电源线,单根电源线由外壳10的一个出线孔10a伸入到插座内部,然后固定在导线支架101的一个导线槽101a中。而双电源线插座有两根电源线,两根电源线由外壳10的两个出线孔10a分别伸入到插座内部,然后分别固定在导线支架101的两个导线槽101a中。对于图1所示的插座,在制作成单电源线插座时,将压线板20的第二面21b与导线支架101相连,压线板20的遮挡部22位于导线支架101的其中一个导线槽101a中,使该导线槽101a被截断,利用另一个导线槽101a固定电源线。在制作成双电源线插座时,将压线板20的第一面21a与导线支架101相连,压线板20的遮挡部22位于导线槽101a之外,能够利用两个导线槽101a分别对两根电源线进行固定。使得一种结构的插座既能够被制作成单电源线插座,又能够被制作成双电源线插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遮挡部22呈板状,且遮挡部22垂直于第二面21b。
呈板状的遮挡部22具有较大的面积,能够更大程度地将导线槽101a隔断,以防止外部物体通过导线槽101a。插座内部用于与导线连接的接线端子通常位于导线支架101远离出线孔10a的一侧,将导线槽101a隔断,还能够降低触电风险。
如图2所示,压线板20具有第一压线槽214、第二压线槽215和第三压线槽216。第一压线槽214和第二压线槽215位于主体部21的第一面21a,且第一压线槽214和第二压线槽215并排分布。第三压线槽216位于主体部21的第二面21b,且与第一压线槽214关于主体部21对称。遮挡部22与第二压线槽215相对应。
压线槽能够将导线更稳固地压紧在导线槽中。将主体部21的第一面21a与导线支架101相连时,第一压线槽214和第二压线槽215分别将两根导线压紧在两个导线槽101a中。将主体部21的第二面21b与导线支架101相连时,遮挡部22截断一个导线槽101a,第三压线槽216能够将导线压紧在另一个导线槽101a中。
如图2所示,主体部21具有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用于连接导线支架101。其中,第一通孔211位于遮挡部22远离第三压线槽216的一侧,第二通孔212位于遮挡部22和第三压线槽216之间,第三通孔213位于第三压线槽216远离遮挡部22的一侧。
三个通孔相互间隔,主体部21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的部分与导线槽101a对应,三个通孔能够将压线板20牢固地连接在导线支架101上,避免压线板20松动。
可选地,主体部21与导线支架101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拆装方便,易于改变压线板20的安装方式。
可选地,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等间距排列。即第一通孔211和第三通孔213关于第二通孔212中心对称。
由于三个通孔是等间距排列的,因此在将压线板20的第二面21b连接到导线支架101时,压线板20有两种安装方式。调整压线板20,使遮挡部22位于不同的导线槽101a中,从而改变被遮挡部22截断的导线槽101a。例如图3中的左图,遮挡部22位于图3中靠右的导线槽101a,在安装压线板20时,还可以旋转压线板20,使遮挡部22位于图3中靠左的导线槽101a中。对于固定安装在桌面等地方的插座,如果是单电源线插座,根据插座的摆放方式、连接插座的电源线的布线方式,将电源线布置在比较容易布置的一个导线槽101a中,利用压线板20将另一个导线槽101a截断。例如以图3中的左图为例,若电源线由图示位置的左侧延伸至插座,则可以选择将电源线由图中靠左的导线槽101a引入插座内部,将遮挡部22置于图中靠右的导线槽101a中。若电源线由图示位置的右侧延伸至插座,则调整压线板20的安装方式,将遮挡部22置于图中靠左的导线槽101a中,电源线由图中靠右的导线槽101a引入插座内部。
可选地,主体部21和遮挡部22一体成型。例如,压线板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制作方便,便于量产,且成本低。
如图1所示,外壳10包括主壳体11和翻盖12,翻盖12与主壳体11枢接,导线支架101位于主壳体11中,压线板20位于主壳体11和翻盖12之间。
设置翻盖12方便导线的布置,也便于对压线板20进行拆装。在使用时,通过打开翻盖12,就能够露出压线板20和导线进行操作。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主壳体11包括底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和第三侧壁114。主壳体11的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相对,且均与主壳体11的底壁111相连。主壳体11的第三侧壁114分别与底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相连,出线孔10a位于主壳体11的第三侧壁114。导线支架101分别与底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相连。
导线支架101与底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相连,使得导线支架101将主壳体11内部分隔为两个部分。插座内的接线端子通常位于导线支架101远离第三侧壁114的一侧,导线支架101与主壳体11的侧壁相连后,能够防止由出线孔10a进入到插座内部的异物到达接线端子处,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导线槽101a的槽底还具有插槽101b。当第二面21b与导线支架101相连时,遮挡部22部分位于插槽101b中。遮挡部22与插槽101b相配合,能够使导线槽101a被完全截断,防止异物通过导线槽101a,进一步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主体部21与出线孔10a所在的侧壁之间的间隙d为0~2mm。本公开实施例中,主壳体11的第三侧壁114与翻盖12的一侧壁共同形成出线孔10a。出线孔10a所在的侧壁即主壳体11的第三侧壁114以及翻盖12用于与第三侧壁114形成配合的侧壁。将主体部21与出线孔10a所在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的比较小,能够避免异物从出线孔10a中进入到插座内部,绕过压线板20到达接线端子等结构处,有利于提高插座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和压线板(20);
所述压线板(20)包括主体部(21)和遮挡部(22),所述主体部(21)具有相反的第一面(21a)和第二面(21b),所述遮挡部(22)位于所述第二面(21b);
所述第一面(21a)和所述第二面(21b)中的一面与所述外壳(10)内的导线支架(101)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面(21a)与所述导线支架(101)相连时,所述遮挡部(22)位于所述导线支架(101)的导线槽(101a)外,当所述第二面(21b)与所述导线支架(101)相连时,所述遮挡部(22)位于一个所述导线槽(101a)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20)具有第一压线槽(214)、第二压线槽(215)和第三压线槽(216);
所述第一压线槽(214)和所述第二压线槽(215)位于所述主体部(21)的第一面(21a),且所述第一压线槽(214)和所述第二压线槽(215)并排分布;
所述第三压线槽(216)位于所述主体部(21)的第二面(21b),且与所述第一压线槽(214)关于所述主体部(21)对称;
所述遮挡部(22)与所述第二压线槽(215)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具有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所述第一通孔(211)位于所述遮挡部(22)远离所述第三压线槽(216)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212)位于所述遮挡部(22)和所述第三压线槽(216)之间,所述第三通孔(213)位于所述第三压线槽(216)远离所述遮挡部(22)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二通孔(212)和所述第三通孔(213)用于连接所述导线支架(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等间距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22)呈板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面(21b)。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与所述导线支架(101)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槽(101a)的槽底具有插槽(101b),当所述第二面(21b)与所述导线支架(101)相连时,所述遮挡部(22)部分位于所述插槽(101b)中。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主壳体(11)和翻盖(12),所述翻盖(12)与所述主壳体(11)枢接,所述导线支架(101)位于所述主壳体(11)中,所述压线板(20)位于所述主壳体(11)和所述翻盖(1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包括底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和第三侧壁(114),所述第一侧壁(112)和所述第二侧壁(113)相对,且均与所述底壁(111)相连,所述第三侧壁(114)分别与所述底壁(111)、所述第一侧壁(112)、所述第二侧壁(113)相连;
所述导线支架(101)分别与所述底壁(111)、所述第一侧壁(112)、所述第二侧壁(113)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与所述第三侧壁(114)之间的间隙(d)为0~2mm。
CN202121544903.8U 2021-07-07 2021-07-07 插座 Active CN215008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4903.8U CN215008650U (zh) 2021-07-07 2021-07-07 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4903.8U CN215008650U (zh) 2021-07-07 2021-07-07 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8650U true CN215008650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0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4903.8U Active CN215008650U (zh) 2021-07-07 2021-07-07 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8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85347A (ko) 복수개의 전송 인터페이스를 가진 전기 커넥터
CN205991466U (zh) 一种接线方便的led筒灯
CN110233392A (zh) 一种插座及插座组件
CN115579696A (zh) 母线槽及配电系统
CN215008650U (zh) 插座
CN217508459U (zh) 一种电机端盖组件及电机
CN212062753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02737154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btb连接器端子和btb连接器
CN2143136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9963313U (zh) 一种rj45连接器
CN213184671U (zh) 一种扁平式电源信号混装连接器
CN219696761U (zh) 一种多功能接头护盒
JP2016051679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217387655U (zh) 车载插座
CN219040828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7216158U (zh) 潜水电泵
CN219144566U (zh) 一种插座机构
CN219350761U (zh) 一种国标插座
CN209592405U (zh) 电连接器
JP7050887B1 (ja) ピン型ledランプキャップ
CN218866843U (zh) 带连接器且便于组装的微型滤波器
CN216354929U (zh) 一种焊线类电源连接器
CN219226716U (zh) 一种单层扁平电缆连接器
CN219717333U (zh) 伸缩式插座
CN216413307U (zh) 一种屏蔽导线分线器及其分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