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1191U - 一种轮廓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廓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1191U
CN215001191U CN202121381040.7U CN202121381040U CN215001191U CN 215001191 U CN215001191 U CN 215001191U CN 202121381040 U CN202121381040 U CN 202121381040U CN 215001191 U CN215001191 U CN 215001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our
lamp body
light
convex strip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10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燕
李彦
陈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 Oriental Industrial Wuh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old Oriental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old Oriental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old Oriental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10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1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1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1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廓灯,包括灯体,灯体在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面上均设置有级联公插头和级联母插头,以使两个轮廓灯通过级联公插头和级联母插头能对接级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两个轮廓灯不需要接线,通过简单的对插就可以实现级联,并且,两个轮廓灯之间对接后缝隙可以忽略不计,无暗斑产生,对设计效果无任何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轮廓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廓灯。
背景技术
目前,多种多样的户外照明成就了绚丽的城市夜景。具体而言,LED灯具户外照明的照明方式有很多,其中被广泛运用、却又最具争议的LED灯具照明方式,就是轮廓照明了。轮廓照明类似于“勾边”,即用灯具把建筑物的轮廓勾勒出来。轮廓照明的做法,通常是用点光源每隔30~1250px连续安装形成光带,或用灯带等线性景观照明灯具直接勾画景观轮廓。这种照明方法在建筑上已有极广泛的应用,适合在亮度要求较低的景观下,突出建筑物富有特色的几何形状。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告诉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景观亮化成为了城市夜晚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平台,灯具作为设计效果的实现着,对其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控制、管理、运维成为了标配。轮廓类灯具是亮化照明的主力军之一,它的安装和运维管理成本加起来占到了工程造价的75%以上,尤其是接线问题,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非常麻烦,而且故障率高。另外,相邻两个灯具是通过防水接头级联,需要占用一定空间,导致相邻两个灯具间不能无缝对接出现暗斑,无法满足高要求设计需要。而且级联防水接线无法隐藏,导致灯具安装后,给原有建筑形态造成影响,破坏其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轮廓灯,解决现有的轮廓灯在安装后,相邻两个轮廓灯间会出现暗斑,还会对原有建筑形态造成影响,破坏其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廓灯,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在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面上均设置有级联公插头和级联母插头,以使两个所述轮廓灯通过所述级联公插头和所述级联母插头能对接级联。
可选地,所述级联公插头处和所述级联母插头处均设置有防水结构。
可选地,所述灯体上设置有固定安装件,所述级联公插头和所述级联母插头为能弹性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上。
可选地,所述灯体包括外壳、光源和透光罩;
所述级联公插头和所述级联母插头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透光罩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且罩设于所述光源外。
可选地,所述透光罩内设置有三角棱镜,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与所述光源在所述灯体的高度方向上相对,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上对应所述光源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光源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顶面上凸设有两个并行设置且沿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凸筋,两个所述限位凸筋之间设置有基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上对应两个所述限位凸筋设置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凸筋的部分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上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定位凸起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槽形成定位配合。
可选地,所述透光罩在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敞口设置,所述透光罩的每一个敞口处盖合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为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透光罩的底部与所述外壳的顶部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轮廓灯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灯体的底部连接;
所述灯体的底部为中空设置且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灯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
所述安装支架具有顶面,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均在所述灯体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相对,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折边凸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为沿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折边位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之间,所述第一凸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凸条为远离所述第二折边设置,所述第一凸条上设置有支架螺栓,所述支架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凸条而与所述第一侧壁抵接;
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上对应所述第二折边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扣钩,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扣钩相扣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两个轮廓灯不需要接线,通过简单的对插就可以实现级联,并且,两个轮廓灯之间对接后缝隙可以忽略不计,无暗斑产生,对设计效果无任何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廓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剖视图;
图3为图2中三角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轮廓灯100、灯体1、外壳11、限位凸筋111、定位槽112、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4、第一折边115、第二折边116、光源12、透光罩13、基板14、端盖15、卡扣结构16、级联公插头2、级联母插头3、固定安装件4、三角棱镜5、容纳槽51、限位槽52、定位凸起53、安装支架6、第一凸条61、第二凸条62、扣钩63、支架螺栓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多种多样的户外照明成就了绚丽的城市夜景。具体而言,LED灯具户外照明的照明方式有很多,其中被广泛运用、却又最具争议的LED灯具照明方式,就是轮廓照明了。轮廓照明类似于“勾边”,即用灯具把建筑物的轮廓勾勒出来。轮廓照明的做法,通常是用点光源每隔30~1250px连续安装形成光带,或用灯带等线性景观照明灯具直接勾画景观轮廓。这种照明方法在建筑上已有极广泛的应用,适合在亮度要求较低的景观下,突出建筑物富有特色的几何形状。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告诉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景观亮化成为了城市夜晚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平台,灯具作为设计效果的实现着,对其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控制、管理、运维成为了标配。轮廓类灯具是亮化照明的主力军之一,它的安装和运维管理成本加起来占到了工程造价的75%以上,尤其是接线问题,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非常麻烦,而且故障率高。另外,相邻两个灯具是通过防水接头级联,需要占用一定空间,导致相邻两个灯具间不能无缝对接出现暗斑,无法满足高要求设计需要。而且级联防水接线无法隐藏,导致灯具安装后,给原有建筑形态造成影响,破坏其美观。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廓灯,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廓灯的一实施例。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廓灯100包括灯体1,灯体1在灯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面上均设置有级联公插头2和级联母插头3,以使两个轮廓灯100通过级联公插头2和级联母插头3能对接级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两个轮廓灯100不需要接线,通过简单的对插就可以实现级联,并且,两轮廓灯100之间对接后缝隙可以忽略不计,无暗斑产生,对设计效果无任何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级联公插头2处和级联母插头3处均设置有防水结构,进一步,防水结构的长度不小于5cm。轮廓灯100两端分别设计免接线的级联公插头2处和级联母插头3,按需求设计有信号线对接公母插头(2芯或3芯)和电源线对接公母插头(2芯或3芯),公母插头的防水结构长度不小于5厘米,防水结构可以为内外两圈的防水圈,防水圈采用软胶材质。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灯体1上设置有固定安装件4,级联公插头2和级联母插头3为能弹性伸缩地设置于固定安装件4上。这样从多个对接的轮廓灯100中拆除其中任意一个轮廓灯100。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灯体1包括外壳11、光源12和透光罩13;级联公插头2和级联母插头3设置于外壳11的底部,光源12设置于外壳11的顶部,透光罩13设置于外壳11的顶部且罩设于光源12外。其中,外壳11为铝合金材质且经防锈处理;光源12为RGB或RGBW仿流明或3535光源,1~3W单颗。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为LED光源。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13的底部与外壳11的顶部之间通过卡扣结构16连接,透光罩13可以为外扣大球面式PC透光罩,密封性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13内设置有三角棱镜5,三角棱镜5的底面与光源12在灯体1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三角棱镜5的底面上对应光源12设置有容纳槽51,光源12容置于容纳槽51内。轮廓灯100采用独特的三角棱镜设计结构,使得轮廓灯100的出光角度可以达到270度,解决现有的轮廓灯具出光角度只有120度,安装后只有正面效果最好的缺点。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的顶面上凸设有两个并行设置且沿灯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凸筋111,两个限位凸筋111之间设置有基板14,光源12设置于基板14上;三角棱镜5的底面上对应两个限位凸筋111设置有两个限位槽52,两个限位凸筋111的部分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52内,通过限位凸筋111和限位槽52的设置,能实现外壳11与三角棱镜5之间的安装定位,其中,基板14通常为铝板。
同样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角棱镜5的底面上凸设有定位凸起53,外壳11对应定位凸起53设置有定位槽112,定位凸起53与定位槽112形成定位配合。通过定位凸起53和定位槽112的设置,能实现外壳11与三角棱镜5之间的安装定位。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13在灯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敞口设置,透光罩13的每一个敞口处盖合安装有端盖15,端盖15的底部与外壳11为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廓灯100还包括安装支架6,安装支架6与灯体1的底部连接;灯体1的底部为中空设置且设置有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在灯体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的底部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折边115和第二折边116;安装支架6具有顶面,第一折边115和第二折边116均在灯体1的高度方向上与安装支架6的顶面相对,安装支架6的顶面上对应第一折边115凸设有第一凸条61和第二凸条62,第一凸条61和第二凸条62为沿灯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折边115位于第一凸条61和第二凸条62之间,第一凸条61相对于第二凸条62为远离第二折边116设置,第一凸条61上设置有支架螺栓7,支架螺栓7穿过第一凸条61而与第一侧壁113抵接;安装支架6的顶面上对应第二折边116设置有朝向第二侧壁114的扣钩63,第二折边116与扣钩63相扣持。由于轮廓灯100装后,轮廓灯100无法实现轮廓灯100方向前后移动,拆除时无法进行轮廓灯100出光方向上线移动,为此在轮廓灯100的固定安装件4上设计有二次弹簧装置,直接将支架螺栓7拆除后,沿着轮廓灯100出光方向将轮廓灯100往外拉,拉动到一定角度后,二次弹簧动作公母插头斜向45度,实现两个轮廓灯100公母插头拔出,拆除轮廓灯100进行更换,安装时将新轮廓灯100的公母插头手动按置到45度斜向,对准前后轮廓灯100的公插头和母插头按下,直至安装到固定位置,然后在固定好支架螺栓7。
轮廓灯100还包括灯板控制电路(未在图中示出),灯板控制电路采用注胶式防水方式,配合三角棱镜结构,防水等级达到IP67。在本实施例中,灯板控制电路基于IC HL1712设计,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轮廓灯100设计有每米4段、8段、12段、16段等规格。HL1712为配合外部编程控制方式,采用创新的控制方法和内部结构,力求在用户端用简单的单片机编程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轮廓灯100(IC)间通过两根数据信号线(数据+时钟)或三线(时钟+数据+锁存)级联,控制信号采用不高于1KHz的速率实现更长距离传输。轮廓灯100采用独特的灯板电路设计,实现更长距离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轮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在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面上均设置有级联公插头和级联母插头,以使两个所述轮廓灯通过所述级联公插头和所述级联母插头能对接级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公插头处和所述级联母插头处均设置有防水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上设置有固定安装件,所述级联公插头和所述级联母插头为能弹性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外壳、光源和透光罩;
所述级联公插头和所述级联母插头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透光罩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且罩设于所述光源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内设置有三角棱镜,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与所述光源在所述灯体的高度方向上相对,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上对应所述光源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光源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面上凸设有两个并行设置且沿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凸筋,两个所述限位凸筋之间设置有基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上对应两个所述限位凸筋设置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凸筋的部分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上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定位凸起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槽形成定位配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在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敞口设置,所述透光罩的每一个敞口处盖合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为可拆卸地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的底部与所述外壳的顶部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灯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灯体的底部连接;
所述灯体的底部为中空设置且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灯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
所述安装支架具有顶面,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均在所述灯体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相对,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折边凸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为沿所述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折边位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之间,所述第一凸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凸条为远离所述第二折边设置,所述第一凸条上设置有支架螺栓,所述支架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凸条而与所述第一侧壁抵接;
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上对应所述第二折边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扣钩,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扣钩相扣持。
CN202121381040.7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轮廓灯 Active CN215001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1040.7U CN21500119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轮廓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1040.7U CN21500119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轮廓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1191U true CN21500119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1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1040.7U Active CN21500119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轮廓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1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2004B2 (en) LED night light with more than 1 optics means
JP2001512279A (ja) ストリップ状照明装置
US11054116B1 (en) UV panel light
CN215001191U (zh) 一种轮廓灯
CN215489509U (zh) 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汽车倒车灯
CN210717064U (zh) 方便任意搭配组装的无缝连接线条灯
CN209622649U (zh) 模块化led三防灯
CN207394709U (zh) 一种具有外壳发光炫彩效果的智慧路灯
KR101829408B1 (ko) Led 조명을 포함한 외벽 판넬 몰딩 부재
CN200955707Y (zh) 投光灯
CN210088603U (zh) 灯具
CN218379301U (zh) 一种灯具安装结构
CN216438923U (zh) 一种自发光浴镜
CN218441971U (zh) 一种舱顶灯
CN218178685U (zh) 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穿孔灯
CN21111915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水灯彩
CN217653804U (zh) 一种带背光led铁制吸顶灯
CN211289657U (zh) 平行双面发光洗墙线型灯
CN213118771U (zh) 一种营地灯悬挂结构
CN214425795U (zh) 一种卡扣固定式扶手灯具
CN209355011U (zh) 一种高牢固性对接线条灯
CN218989671U (zh) 晾衣机led照明系统
CN218883788U (zh) 一种发光组件、电子设备及车辆
CN218781203U (zh) 新型三防灯
KR102269579B1 (ko) 광케이블을 이용한 스마트 표지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1, Level 11, Building 18, HSBC Enterprise Tiandi, Gutian No. 2 Road, Qiek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olden Oriental Industrial (Wuha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1, Level 11, Building 18, HSBC Enterprise Tiandi, Gutian No. 2 Road, Qiek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GOLD ORIENTAL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