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4674U -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4674U
CN214994674U CN202121575186.5U CN202121575186U CN214994674U CN 214994674 U CN214994674 U CN 214994674U CN 202121575186 U CN202121575186 U CN 202121575186U CN 214994674 U CN214994674 U CN 214994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hell
slot
bim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51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
喻赛强
李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751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4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4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4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拼接结构设置于外壳的两侧,所述外壳一端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且外壳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顶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旋转杆穿过插接槽进入转动槽,此时再旋转主动锥形齿轮,使得主动锥形齿轮带动从动锥形齿轮转动,最终使得限位块在转动槽内部旋转一定角度,阻止顶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保证顶板的平稳,解决了顶板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背景技术
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建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使用装配式的建筑构件进行组装,能够省去复杂繁琐的现场工作,为建筑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进行使用时,其顶部的顶板定位不够稳定,存在安全隐患,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顶板不稳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包括外壳,还包括能够方便将两个装置拼接的拼接结构、能够提高居住舒适度的防护结构以及能够使顶板稳定的限位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
所述拼接结构设置于外壳的两侧;
所述外壳一端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且外壳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顶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开设于顶板的底端,且插接槽的顶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插接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顶端均延伸至转动槽,所述空槽内部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一端均延伸至外壳的一端,所述空槽内部的旋转轴外壁均套设有主动锥形齿轮,且空槽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顶端均安装有旋转杆,且旋转杆的顶端均延伸至转动槽的内部,所述旋转杆外壁均焊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和从动锥形齿轮的尺寸相同,且主动锥形齿轮和从动锥形齿轮之间啮合。
优选的,所述拼接结构包括卡槽、插接块、第一插槽、卡块、第二插槽和盖板,所述插接块均安装于外壳一侧的上下两端,且插接块的底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插槽开设于外壳一侧的上下两端,且第二插槽的内部均通过铰接件安装有盖板,所述第一插槽均开设于外壳一端一侧的上下两端,且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部的底端均固定有卡块。
优选的,所述卡块和卡槽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卡块的直径等于卡槽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部的高度均等于插接块和卡块高度之和,且卡块底端和第二插槽底端与插接块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保温陶瓷、支撑架、阻火层、保护层、防渗透层和阻水层,所述保护层安装于外壳内部的一端,且保护层的一端设置有阻火层,所述阻火层的一端设置有阻水层,且阻水层的一端设置有防渗透层,所述外壳内部另一端和防渗透层的一端之间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保温陶瓷,所述保护层、阻火层、阻水层、防渗透层依序设置。
优选的,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放置槽,在两种构件(这里的构件为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插接时放置槽对已经打开的盖板进行收纳。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主动锥形齿轮、旋转杆、从动锥形齿轮、空槽、限位块、转动槽、导向槽和插接槽,利用将旋转杆穿过插接槽进入转动槽,同时限位块也在导向槽内部移动到顶并进入转动槽,此时再旋转旋转轴,使得主动锥形齿轮带动从动锥形齿轮转动,最终使得限位块在转动槽内部旋转一定角度,使其无法从导向槽离开,从而阻止顶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保证顶板的平稳;
2、本实用新型提供有卡槽、插接块、第一插槽、卡块、第二插槽和盖板,通过令两个装置错位,再将其中一个装置的插接块插入另一装置的第一插槽或者第二插槽中,随后缓缓将其放下,使得卡块插入卡槽内部,对两装置完成拼接,从而使得各个装置能够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拼接,非常方便,同时如果不使用第二插槽,可以关上盖板对其进行遮挡,解决了不方便拼接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保温陶瓷、支撑架、阻火层、保护层、防渗透层和阻水层,利用外壳内部的保护层进行初步保护,阻火层可以阻止火势蔓延,阻水层可以防止水或者潮气进入,防渗透层则避免水分长时间聚集出现渗透,支撑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起到支撑作用,也给保温陶瓷提供空间,利用保温陶瓷可以保证室内冬暖夏凉,解决了舒适度不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杆和顶板组合安装状态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拼接结构;101、卡槽;102、插接块;103、第一插槽;104、卡块;105、第二插槽;106、盖板;2、防护结构;201、保温陶瓷;202、支撑架;203、阻火层;204、保护层;205、防渗透层;206、阻水层;3、放置槽;4、外壳;5、主动锥形齿轮;6、旋转杆;7、从动锥形齿轮;8、空槽;9、顶板;10、限位块;11、转动槽;12、导向槽;13、插接槽;16、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6,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包括外壳4,还包括能够方便以两种构件(这里的构件为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实现拼接的拼接结构1、能够提高居住舒适度的防护结构2以及能够保证顶板稳定的限位结构;
防护结构2设置于外壳4的内部;
拼接结构1设置于外壳4的两侧(两侧指外壳前后左右四个面中相邻的两个面,图1中拼接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前面4a和左面);
外壳4一端顶部的两侧(这里的一端指后端,后端即图1中外壳的后面4b)均开设有空槽8(图2、图6),且外壳4的上方设置有顶板9,限位结构设置于顶板9的下方。空槽8由容置槽8a和与容置槽连通的空槽主体8b组成;空槽主体8b上端与容置槽8a连通,容置槽的开口设置于外壳4顶部且在外壳4内部形成所述的容置槽,容置槽用于容纳旋转杆,旋转杆的上部位于外壳外(也位于容置槽外面); 图6中,空槽主体截面为大长方形,容置槽截面为小长方形。
外壳4的一侧(图1中为左面)开设有两个放置槽3,可以在插接时对已经打开的盖板106进行收纳,防止两个外壳4之前产生较大的缝隙。
请参阅图1-6,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插接槽13,插接槽13开设于顶板9的底端,且插接槽13的顶端开设有转动槽11,插接槽13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12,且导向槽12的顶端均延伸至转动槽11(即导向槽顶端与转动槽连通,如图5所示,导向槽顶端上方即转动槽,由于导向槽和转动槽都是空槽,两者是连通的,限位块在导向槽内上移至导向槽顶端后继续上移至转动槽内部)。如图5所示,限位块对准导向槽且位于转动槽内,此时还未通过旋转将旋转杆与顶板卡住。图5中13、11正好所指向的位置实际分别是插接槽、转动槽的边缘,13、11所指向的位置是空的,插接槽与导向槽是连通的,故旋转杆和已焊接在旋转杆上的限位块能同时分别穿过插接槽、导向槽;导向槽的结构如图3所示;插接槽的内径略大于旋转杆的内径;
空槽主体8b内部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轴16,且旋转轴16的一端均延伸至外壳4的一端(后端,即后面,且旋转轴从外壳4后面向外伸出),所述空槽8内部的旋转轴16外壁均套设有主动锥形齿轮5,且空槽主体8b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7,从动锥形齿轮7的顶端均安装有旋转杆6,且旋转杆6的顶端均延伸至转动槽11的内部,旋转杆6外壁均焊接有限位块10;插接槽、导向槽、转动槽均为空槽;
限位块为2个,分别焊接于旋转杆顶部外壁的两侧。所述的导向槽也为2个, 2个限位块可同时分别在两个导向槽内上下移动。
主动锥形齿轮5和从动锥形齿轮7的尺寸相同,且主动锥形齿轮5和从动锥形齿轮7之间啮合;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将旋转杆6穿过(即进入)插接槽13进入转动槽11(旋转杆6的顶部6a进入转动槽内,转动槽的上端11a所处位置如图5,转动槽下端所处位置如图5中11所处位置,转动槽上端和下端均未完全图示),同时限位块10也在导向槽12内部移动到顶并继续上移进入转动槽内(图5),此时再旋转旋转轴16,使得主动锥形齿轮5带动从动锥形齿轮7转动,最终使得限位块10在转动槽11内部旋转一定角度,使其无法从导向槽12离开(如图3所示),从而阻止顶板9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保证顶板9的平稳。插接槽13和转动槽11均为圆柱形的空槽,插接槽13的内径小于转动槽11的内径,通过导向槽12使限位块10移动进出转动槽11。当限位块10无法与转动槽12对齐(例如图3)时,限位块10就无法离开转动槽11 (竖向上,限位块被实心的顶板9挡住,顶板9除了插接槽、导向槽、转动槽以外为实心结构,如图3中的限位块下方即顶板9,限位块下表面与顶板直接接触)。只要限位块不完全处于转动槽12内,顶板就不会上下位移。
实施例2:拼接结构1包括卡槽101、插接块102、第一插槽103、卡块104、第二插槽105和盖板106,插接块102均安装于外壳4一侧(指外壳的左面)的上下两端,且插接块102的底端均开设有卡槽101,第二插槽105开设于外壳4一侧(指外壳的前面4a)的上下两端,且第二插槽105的内部均通过铰接件安装有盖板106,第一插槽103均开设于外壳4一端(指靠近或位于右端,图2)一侧(指外壳的前面4a)的上下两端,且第一插槽103和第二插槽105内部的底端均固定有卡块104;
卡块104和卡槽101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卡块104的直径等于卡槽101的内径;
第一插槽103和第二插槽105内部的高度(均为h)均等于插接块102和卡块104高度之和,且上方第一拼接机构和上方第三拼接机构的卡块104底端和第二插槽105底端与插接块102的底端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下方第一拼接机构和下方第三拼接机构的卡块104底端和第二插槽105底端与插接块102的底端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中插接块高度为h1,卡块高度为h-h1,两个装置拼接时,插接块能正好插入第二卡槽内,然后使插接块下移(使卡块104完全插入卡槽101内)。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插接块、卡槽构成第一拼接机构(上方的插接块和卡槽构成上方第一拼接机构111,下方的插接块和卡槽构成下方第一拼接机构112),第一插槽、卡块构成第二拼接机构(上方的第一插槽、卡块构成上方第二拼接机构113,下方的第一插槽、卡块构成下方第二拼接机构114),第二插槽、卡块构成第三拼接机构(上方的第二插槽和卡块构成上方第三拼接机构115,下方的第二插槽和卡块构成下方第三拼接机构116);拼接时一个装置的两个第一拼接机构分别对准另一个装置的两个第二拼接机构并实现拼接,或者,一个装置的两个第一拼接机构分别对准另一个装置的两个第三拼接机构并实现拼接。相比第三拼接机构,第二拼接机构更靠近外壳边缘。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形状与大小一致;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的卡块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在第一或第二插槽中的位置均一致;在上方第二拼接机构和上方第三拼接机构中,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顶端也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的卡块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下方第二拼接机构和下方第三拼接机构中,亦是如此。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的卡块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使用时,令两个装置(即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错位,再将其中一个装置的插接块102插入另一装置的第一插槽103或者第二插槽105中,随后缓缓将其放下,使得卡块104插入卡槽101内部,对两装置完成拼接,从而使得各个装置能够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拼接,非常方便,同时如果不使用第二插槽105,可以关上盖板106对其进行遮挡。
实施例3:防护结构2包括保温陶瓷201、支撑架202、阻火层203、保护层204、防渗透层205和阻水层206,保护层204安装于外壳4内部的一端,且保护层204的一端设置有阻火层203,阻火层203的一端设置有阻水层206,且阻水层206的一端设置有防渗透层205,外壳4内部另一端和防渗透层205的一端之间安装有支撑架202,且支撑架20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保温陶瓷201;保护层204、阻火层203、阻水层206、防渗透层205依序设置;
具体的,如图4所示,外壳4内部的保护层204进行初步保护,阻火层203可以阻止火势蔓延,阻水层206可以防止水或者潮气进入,防渗透层205则避免水分长时间聚集出现渗透,支撑架202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起到支撑作用,也为保温陶瓷201提供空间,利用保温陶瓷201可以保证室内冬暖夏凉。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各构件运输到指定位置,利用大型器械进行连接,令两个装置错位,再将其中一个装置的插接块102插入另一装置的第一插槽103或者第二插槽105中,随后缓缓将其放下,使得卡块104插入卡槽101内部,对两装置完成拼接,从而使得各个装置能够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拼接,非常方便,同时如果不使用第二插槽105,可以关上盖板106对其进行遮挡;
当底部墙体拼接好后,可以对顶板9进行安装,此时首先将限位块对准导向槽12,再直接将顶板9放在底部墙体上,使得旋转杆6穿过插接槽13直至旋转杆顶部插入转动槽11内部,同时限位块10在导向槽12内部向上移动最终进入转动槽11,此时再旋转旋转轴16,使得主动锥形齿轮5带动从动锥形齿轮7转动,最终使得限位块10在转动槽11内部旋转一定角度,使其无法从导向槽12离开,从而阻止顶板9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保证顶板9的平稳;
此外,外壳4内部的保护层204进行初步保护,阻火层203可以阻止火势蔓延,阻水层206可以防止水或者潮气进入,防渗透层205则避免水分长时间聚集出现渗透,支撑架202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起到支撑作用,也保温陶瓷201提供空间,利用保温陶瓷201可以保证室内冬暖夏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包括外壳(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拼接结构(1)、防护结构(2)以及使顶板稳定的限位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2)设置于外壳(4)的内部;
所述拼接结构(1)设置于外壳(4)的两侧;
所述外壳(4)一端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8),且外壳(4)的上方设置有顶板(9),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顶板(9)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插接槽(13),所述插接槽(13)开设于顶板(9)的底端,且插接槽(13)的顶端开设有转动槽(11),所述插接槽(13)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12),且导向槽(12)的顶端均延伸至转动槽(11),所述空槽(8)内部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轴(16),且旋转轴(16)的一端均延伸至外壳(4)的一端,所述空槽(8)内部的旋转轴(16)外壁均套设有主动锥形齿轮(5),且空槽(8)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7),所述从动锥形齿轮(7)的顶端均安装有旋转杆(6),且旋转杆(6)的顶端均延伸至转动槽(11)的内部,所述旋转杆(6)外壁焊接有限位块(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5)和从动锥形齿轮(7)的尺寸相同,且主动锥形齿轮(5)和从动锥形齿轮(7)之间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结构(1)包括卡槽(101)、插接块(102)、第一插槽(103)、卡块(104)、第二插槽(105)和盖板(106),所述插接块(102)均安装于外壳(4)一侧的上下两端,且插接块(102)的底端均开设有卡槽(101),所述第二插槽(105)开设于外壳(4)一侧的上下两端,且第二插槽(105)的内部均通过铰接件安装有盖板(106),所述第一插槽(103)均开设于外壳(4)一端一侧的上下两端,且第一插槽(103)和第二插槽(105)内部的底端均固定有卡块(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04)和卡槽(101)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卡块(104)的直径等于卡槽(101)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103)和第二插槽(105)内部的高度均等于插接块(102)和卡块(104)高度之和,且卡块(104)底端和第二插槽(105)底端均与插接块(102)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2)包括保温陶瓷(201)、支撑架(202)、阻火层(203)、保护层(204)、防渗透层(205)和阻水层(206),所述保护层(204)安装于外壳(4)内部的一端,且保护层(204)的一端设置有阻火层(203),所述阻火层(203)的一端设置有阻水层(206),且阻水层(206)的一端设置有防渗透层(205),所述外壳(4)内部另一端和防渗透层(205)的一端之间安装有支撑架(202),且支撑架(20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保温陶瓷(201),所述保护层(204)、阻火层(203)、阻水层(206)、防渗透层(205)依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壳(4)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放置槽(3),在插接时放置槽(3)对已经打开的盖板(106)进行收纳。
CN202121575186.5U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Active CN214994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5186.5U CN214994674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5186.5U CN214994674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4674U true CN21499467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2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5186.5U Active CN214994674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4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112012031123B1 (pt) conjunto unitário de uma fenestração arquitetônica.
CN214994674U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CN213115130U (zh) 一种玻璃幕墙型材
CN112663981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1691572B (zh) 一种装配式高层建筑外墙
CN210976210U (zh) 一种构件式建筑幕墙
DE3523244A1 (de) Fassadenelement
CN111485641B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建筑用承重结构
CN21286652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火保温幕墙
CN213509116U (zh) 双层中空玻璃幕墙结构
CN214117005U (zh) 一种简易房建筑钢结构
CN211370184U (zh) 一种石材开启系统
CN211115425U (zh) 一种易安装的水泥预制门框组合体
CN110130684B (zh) 一种简易泳池
CN208105609U (zh) 一种单控制双层建筑装饰幕墙
CN208830874U (zh) 一种可防脱落的遮阳窗结构
CN113338470A (zh) 连接紧固的装配式一体墙
CN213573786U (zh) 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
CN213682670U (zh) 一种装配式双层玻璃隔断安装件
CN217684679U (zh) 一种具有固定防移动机构的室外用led泛光灯
CN217924408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具有隔热防爆的玻璃
CN213449653U (zh) 一种装配式阳光房
CN220247424U (zh) 一种用于建筑外墙横向遮阳的装置
DE10028433B4 (de) Photovoltaischer solarer Fensterladen mit hexagonalen Solarzellen
CN221030934U (zh) 一种带孔覆面龙骨直角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