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3581U -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3581U
CN214993581U CN202121771033.8U CN202121771033U CN214993581U CN 214993581 U CN214993581 U CN 214993581U CN 202121771033 U CN202121771033 U CN 202121771033U CN 214993581 U CN214993581 U CN 214993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dimensional
raw bamboo
net ra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10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坤
周丕健
毛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7710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3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3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3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滩涂堤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滩涂堤坝加固结构。提供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处理效果显著提高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包括软土地基,还包括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软土地基中,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连接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的上方,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内的一端以及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复合表面硬化体内。

Description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滩涂堤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建设中经常需要处理沿海滩涂土地,对于沿海滩涂土地普遍的处理方法是换填法、沙(碎石)桩挤密法、强夯法等进行加固处理,然而,以上方法工序多,工程量大,成本高,周期长,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大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处理效果显著提高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包括软土地基,还包括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软土地基中,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连接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的上方,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内的一端以及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复合表面硬化体内。
进一步的是,复合表面硬化体包括砂石垫层和坝体,砂石垫层设置在软土地基上,坝体设置在砂石垫层上,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内的一端穿过砂石垫层插接在坝体内,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坝体内。
进一步的是,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包括第一原竹网架和第一灌浆复合体,第一灌浆复合体位于第一原竹网架中。
进一步的是,第一原竹网架包括第一竖向原竹、第一横向原竹和第一纵向原竹,第一横向原竹和第一纵向原竹分别与第一竖向原竹内腔连通,所有的第一竖向原竹、第一横向原竹和第一纵向原竹连接为一个整体;
第一竖向原竹插接在软土地基中,第一竖向原竹未伸入软土地基内的一端穿过砂石垫层插接在坝体内,第一横向原竹和第一纵向原竹位于坝体中;
位于第一原竹网架连通空腔中的第一灌浆复合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第一竖向原竹上设置有与外部连接的圆孔,通过圆孔渗出的水泥浆液与相连的软土地基凝固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是,第一竖向原竹的下端设置有棱锥形加固头,第一竖向原竹中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是,第一竖向原竹、第一横向原竹和第一纵向原竹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加强基础。
进一步的是,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包括第二原竹网架和第二灌浆复合体,第二灌浆复合体位于第二原竹网架中,且位于第二原竹网架连通空腔中的第二灌浆复合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第二原竹网架包括至少一层原竹架体,每层原竹架体包括第二竖向原竹、第二横向原竹和第二纵向原竹,第二横向原竹和第二纵向原竹分别与第二竖向原竹内腔连通,所有的第二竖向原竹、第二横向原竹和第二纵向原竹连接为一个整体;
坝体包括至少两层坝基体,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内的一端插接在最下端一层坝基体中,一层原竹架体插接在一层坝基体中。
进一步的是,第二竖向原竹、第二横向原竹和第二纵向原竹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施工时,首先将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软土地基中,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连接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的上方,再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外部布置复合表面硬化体,使得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内的一端以及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复合表面硬化体内。这样,由于本申请的软土地基不需要大量的进行软土置换,也不需要进行大量挤压柱的压入,更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通场的普遍夯砸,而仅仅只需要向软土地基内压入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的第一竖向原竹,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上,最后布置复合表面硬化体即可,不仅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由于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的存在,处理效果显著提高。并且,施工复合表面硬化体中的坝体时,安装一层原竹架体,然后紧跟施工一层坝体的坝基体,再进行下一层原竹架体的安装和坝基体的施工,直至完成坝体的施工,这样显著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依据竹材是一种常用且广泛存在的绿色资源,而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生长周期短等优点,本申请的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主要采用原竹构成,还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达到降低施工周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软土地基1、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第一混凝土加强基础24、加强筋25、棱锥形加固头26、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第二纵向原竹33、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34、复合表面硬化体4、砂石垫层41、坝体42、坝基体421、连接套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包括软土地基1,还包括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和复合表面硬化体4,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插接在软土地基1中,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通过连接套5连接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的上方,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以及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插接在复合表面硬化体4内。
施工时,首先将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插接在软土地基1中,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连接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的上方,再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外部布置复合表面硬化体4,使得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以及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插接在复合表面硬化体4内。这样,由于本申请的软土地基1不需要大量的进行软土置换,也不需要进行大量挤压柱的压入,更不需要对软土地基1进行通场的普遍夯砸,而仅仅只需要向软土地基1内压入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的第一竖向原竹21,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上,最后布置复合表面硬化体4即可,不仅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由于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的存在,处理效果显著提高。
为了保证处理后的表面质量,本实用新型复合表面硬化体4包括砂石垫层41和坝体42,砂石垫层41设置在软土地基1上,坝体42设置在砂石垫层41上,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11内的一端穿过砂石垫层41插接在坝体42内,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插接在坝体42内。砂石垫层41的总厚度为500mm,分两层填筑完成,每层填筑250mm,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压实。为了便于进行施工,砂石垫层41的施工可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插接在软土地基1中与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连接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上之间进行。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软土地基1的处理效果,进而提高其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包括第一原竹网架和第一灌浆复合体,第一灌浆复合体位于第一原竹网架中。此时第一原竹网架包括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分别与第一竖向原竹21内腔连通,所有的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一竖向原竹21插接在软土地基1中,第一竖向原竹21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穿过砂石垫层41插接在坝体42内,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位于坝体42中;位于第一原竹网架连通空腔中的第一灌浆复合体为一体结构。为了实现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与软土地基1的连接,第一竖向原竹21上设置有与外部连接的圆孔,通过圆孔渗出的水泥浆液与相连的软土地基1凝固为一个整体。相应的,为了方便将第一竖向原竹21压入软土地基1内,在每一根第一竖向原竹21的下端还布置有棱锥形加固头26,棱锥形加固头26直径定制加工桩头,下端为圆锥形,上端为圆形钢箍,直径比第一竖向原竹21稍大,桩头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入土后不变形、脱落,采用铁制材料制作,安装牢固。灌浆第一灌浆复合体时,水泥浆进入注浆管后通过圆孔进入棱锥形加固头26周圈土壤中,形成扩大桩头。为了再进一步提高加固强度,第一竖向原竹21中设置有加强筋25,加强筋25选用细竹条或钢筋。为了方便进行施工,采用机械的方式将第一竖向原竹21压入软土地基1内。
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相互之间是垂直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牢固性,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加强基础24。
而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包括第二原竹网架和第二灌浆复合体,第二灌浆复合体位于第二原竹网架中,且位于第二原竹网架连通空腔中的第二灌浆复合体为一体结构。
为了便于施工和保证处理效果,第二原竹网架包括至少一层原竹架体,原竹架体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在一起,每层原竹架体包括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分别与第二竖向原竹31的内腔连通,所有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连接为一个整体;坝体42包括至少两层坝基体421,坝基体421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插接在最下端一层坝基体中,一层原竹架体插接在一层坝基体421中。这样设置在施工时,安装一层原竹架体,然后紧跟施工一层坝体42的坝基体421,再进行下一层原竹架体的安装和坝基体421的施工,从下到上直至完成第二原竹网架和坝体42的施工,这样显著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安全性。
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相互之间是垂直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牢固性,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34。
依据竹材是一种常用且广泛存在的绿色资源,而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生长周期短等优点,本申请的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主要采用原竹构成,还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达到降低施工周期的目的。上述涉及原竹的部件,比如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选用的原竹的高度为5-8m,直径200mm以上,去除原竹竹管内的竹节,清理空腔,原竹竹管内形成连通的内腔。
实施例一
本申请涉及一种滩涂堤坝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实施例中第二原竹网架包括两层原竹架体,从下到上分别为下层原竹架体、上层原竹架体;坝体42包括三层坝基体421,从下到上分别为最下端一层坝基体、中间一层坝基体、上层坝基体,施工方法如以下步骤:
1、去除原竹竹节:选用5-8m秆高直、坚硬、直径200mm以上的原竹,比如刚竹、毛竹、茶杆竹,去除原竹竹管内的竹节,清理空腔,竹管内形成连通的内腔。
2、原竹开孔:使用电钻在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的管壁上开设圆孔,孔径25mm,并清理干净。
3、棱锥形加固头26安装:根据第一竖向原竹21的直径定制加工棱锥形加固头26,下端为棱锥形,上端为圆形钢箍,直径比第一竖向原竹21稍大,棱锥形加固头26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入土后不变形、脱落,采用钢制材料制作,将棱锥形加固头26安装锁紧第一竖向原竹21的入土端,安装牢固。
4、压入原竹:按@500的间距,将第一竖向原竹21采用机械(挖掘机)压入的方法垂直安装于软土地基1的内部,压入时第一竖向原竹21带棱锥形加固头26端朝下,成纵横向排列布置,并根据第一竖向原竹21进入软土的松软程度调整间距疏密。
5、砂石垫层41填筑:软土地基1表层清理,填筑砂石垫层41,总厚度500mm,分两层填筑完成,每层填筑250mm,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压实。
6、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安装:在压实后的砂石垫层41表面,根据两第一竖向原竹21的间距分段加工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各段杆件,并在第一竖向原竹21侧面开设直径50mm的注浆孔,使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与第一竖向原竹21空腔连通,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将第一竖向原竹21相互连接围合成矩形方格,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与第一竖向原竹21采用卡接连接、并采用铁丝绑扎加固。
7、第一混凝土加强基础24施工、注浆: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相连接处设置第一加强基础模板,完成模板安装后,向第一竖向原竹21的空腔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前端伸入至桩底部,开始高压注入水泥浆,使水泥浆从孔底向孔口反向注入,注浆压力为0.1-0.4Mpa,水泥浆进入注浆管后通过圆孔进入棱锥形加固头26周圈土壤中,形成扩大桩头,当所有第一横向原竹22、第一纵向原竹23与第一竖向原竹21空腔充满水泥浆后停止注浆,随后立即浇筑第一混凝土加强基础24,同步往第一竖向原竹2内插入加强筋25,加强筋25选用细竹条或钢筋。
8、第一次坝体填筑:第一次坝体为最下端一层坝基体,填筑最下端一层坝基体,压实,并同步安装第二竖向原竹31并采用连接套连接锁紧。
9、下层原竹架体安装:填筑压实坝体到一定高度后,根据两第二竖向原竹31的间距安装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各段杆件,并在第二竖向原竹31侧面开设直径50mm的注浆孔,使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空腔连通,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将第二竖向原竹31相互连接围合成矩形方格,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与第二竖向原竹31采用卡接连接、并采用铁丝绑扎加固。
10、中间层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34施工: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与第二竖向原竹31相交节点部位支设第二加强基础模板,同时向第二竖向原竹31空腔内插入注浆管,开始高压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1-0.4Mpa,当所有第二竖向原竹31与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空腔充满水泥浆后停止注浆,随后立即浇筑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34,同步往第二竖向原竹3内插入加强筋。
11、第二次坝体填筑:第二次坝体为中间一层坝基体,填筑并压实。
12、上层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安装:填筑压实坝体到一定高度后,根据两加强桩的间距安装上层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各段杆件,并在加强桩侧面开设直径50mm的注浆孔,使上层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与第二竖向原竹31空腔连通,并采用卡接连接、铁丝绑扎加固。
13、上层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34施工: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与第二竖向原竹31相交节点部位支设第二加强基础模板,同时向第二竖向原竹31空腔内插入注浆管,开始高压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1-0.4Mpa,当所有第二竖向原竹31与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空腔充满水泥浆后停止注浆,随后立即浇筑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34,同步往第二竖向原竹3内插入加强筋。
14、第三次坝体填筑:第三次坝体为上层坝基体,填筑并压实,完成整个滩涂堤坝加固结构施工。

Claims (10)

1.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包括软土地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和复合表面硬化体(4),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插接在软土地基(1)中,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连接设置在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的上方,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以及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插接在复合表面硬化体(4)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复合表面硬化体(4)包括砂石垫层(41)和坝体(42),砂石垫层(41)设置在软土地基(1)上,坝体(42)设置在砂石垫层(41)上,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穿过砂石垫层(41)插接在坝体(42)内,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插接在坝体(4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包括第一原竹网架和第一灌浆复合体,第一灌浆复合体位于第一原竹网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原竹网架包括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分别与第一竖向原竹(21)内腔连通,所有的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连接为一个整体;
第一竖向原竹(21)插接在软土地基(1)中,第一竖向原竹(21)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穿过砂石垫层(41)插接在坝体(42)内,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位于坝体(42)中;
位于第一原竹网架连通空腔中的第一灌浆复合体为一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竖向原竹(21)上设置有与外部连接的圆孔,通过圆孔渗出的水泥浆液与相连的软土地基(1)凝固为一个整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竖向原竹(21)的下端设置有棱锥形加固头(26),第一竖向原竹(21)中设置有加强筋(25)。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竖向原竹(21)、第一横向原竹(22)和第一纵向原竹(23)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加强基础(24)。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3)包括第二原竹网架和第二灌浆复合体,第二灌浆复合体位于第二原竹网架中,且位于第二原竹网架连通空腔中的第二灌浆复合体为一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原竹网架包括至少一层原竹架体,每层原竹架体包括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分别与第二竖向原竹(31)的内腔连通,所有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连接为一个整体;
坝体(42)包括至少两层坝基体(421),第一三维复合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1)内的一端插接在最下端一层坝基体中,一层原竹架体插接在一层坝基体(421)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滩涂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竖向原竹(31)、第二横向原竹(32)和第二纵向原竹(33)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加强基础(34)。
CN202121771033.8U 2021-07-30 2021-07-30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Active CN214993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1033.8U CN214993581U (zh) 2021-07-30 2021-07-30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1033.8U CN214993581U (zh) 2021-07-30 2021-07-30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3581U true CN21499358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25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1033.8U Active CN214993581U (zh) 2021-07-30 2021-07-30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3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1328A (zh) 一种带砂墙翼板的后注浆碎石桩及施工方法
CN113550270B (zh)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2195910A (zh) 一种振冲碎石桩与堆石体加筋的土石坝软基处理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11455966A (zh) 一种加强桩体和土工囊袋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CN100516374C (zh) 大面积软弱地基动力加固表层移动填料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45808A (zh) 一种混凝土格构墙与散体材料桩组合的深厚软土基础加固处理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06758559B (zh) 一种高速铁路粉土、粉砂路堤结构的构筑方法
CN214993581U (zh) 滩涂堤坝加固结构
CN213390201U (zh) 一种振冲碎石桩与堆石体加筋的土石坝软基处理结构
CN112854144A (zh) 一种深厚淤泥层上土石坝的构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643215B (zh) 一种旋喷压入变截面后锚墩式基础施工方法
CN111622234A (zh) 一种斜竖向组合钢管桩承托的卸荷式薄壁箱型挡墙及施工工艺
CN214993736U (zh) 用原竹加固的软土地基
CN216275591U (zh) 一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防沉降结构
CN206752209U (zh) 一种高速铁路格构式路堤结构
CN107558490A (zh) 复合地基加筋堆石体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533950U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
CN210529683U (zh)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管桩
CN103225282A (zh) 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底部淘空修补加固结构及方法
CN211008743U (zh) 一种模袋挡墙
CN112921962A (zh) 一种桩基加固方法
CN207419517U (zh) 复合地基加筋堆石体挡墙结构
CN203569524U (zh) 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底部淘空修补加固结构
CN113250182A (zh) 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施工方法
CN207348085U (zh) 复合地基加筋石笼挡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