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5327U -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85327U
CN214985327U CN202121229330.XU CN202121229330U CN214985327U CN 214985327 U CN214985327 U CN 214985327U CN 202121229330 U CN202121229330 U CN 202121229330U CN 214985327 U CN214985327 U CN 214985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air
communicated
channel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293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方亮
王昆
张鹤璞
王令军
李培署
胡淼
王善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293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85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85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85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撒砂器包括:第一主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和第一排砂通道,容纳腔与第一排砂通道连通设置;容纳腔内设置有连通的送砂通道和流砂通道,送砂通道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砂口,流砂通道设置有与第一排砂通道连通的第一出砂口;旋转送砂件,其轴向设置在容纳腔内;气动马达,其设置在第一主体上,且与旋转送砂件连接;第二主体,其设置在第一主体的下方,第二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排砂通道,第二排砂通道设置有第二出砂口;进气单元,其设置在第二主体内部,分别与外部压缩空气及气动马达的进风口相连通,为气动马达提供压缩空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撒砂器仅需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撒砂功能,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轨道交通车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受到雨、雪、霜等影响,地上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中会出现车轮滑行问题,滑行对车辆运行带来很大的危害,轻者擦伤车轮,重者延长制动距离,引发安全事故。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撒砂装置可有效提高车轮与轨道间的粘着力,降低车辆滑行风险。
目前轨道交通车辆上使用的气动撒砂器多为重力式撒砂器和压差式撒砂器,其多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电机或者气缸控制送砂,结构复杂,控制不便;
(2)砂子颗粒度变化对撒砂器的撒砂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压差式撒砂器,当砂子颗粒度变化范围较大时会出现不撒砂或撒砂量严重超标的问题;
(3)撒砂管易堵塞,且撒砂量不稳定,且撒砂速度难控制;
(4)进砂不顺畅,且进砂口多设计在上方导致砂箱砂子残留过多的问题。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撒砂器,使其可适应较大范围的砂子颗粒度变化,确保稳定的撒砂量;同时,提升砂子的流动性,解决进砂不顺畅和砂箱砂子残留过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该撒砂器结构简单、控制简便可靠,仅需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撒砂功能,不需电力驱动,可适应可适应较大范围的砂子颗粒度变化,确保稳定的撒砂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撒砂器,包括:
第一主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和第一排砂通道,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排砂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连通的送砂通道和流砂通道,所述送砂通道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砂口,所述流砂通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砂通道连通的第一出砂口;
旋转送砂件,其轴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气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且与所述旋转送砂件连接,所述气动马达驱动旋转送砂件旋转;
第二主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下方,第二主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砂通道对应的第二排砂通道,所述第二排砂通道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出砂口;
进气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内部,分别与外部压缩空气及所述气动马达的进风口相连通,以便为所述气动马达提供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力。
本技术方案仅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机械式主动撒砂功能,不需要电力驱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调整送入气动马达内的压缩空气的风量大小继而调整气动马达的转速,实现撒砂量的精确调整,确保砂子稳定输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撒砂器还包括第一空气导管,所述第一空气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动马达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进气单元包括:
进气口,其与外部压缩空气相通;
第一气路,其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以便为所述气动马达提供压缩空气。
本技术方案通过进气单元及第一空气导管,实现为气动马达提供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力,驱动旋转送砂件旋转,进而实现撒砂功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撒砂器还包括第二空气导管,所述第二空气导管一端与所述气动马达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砂通道相连通,以便将所述出风口的压缩空气送至第二排砂通道,产生负压利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内清砂。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出风口排出的驱动气动马达后的压缩空气通入第二排砂通道,从而在其上方产生一定的负压,使砂子在重力和负压产生的吸力共同作用下,流入第二排砂通道通过第二出砂口排出撒砂器,确保第二排砂通道不会发生堵塞的情况,达到撒砂后清除第二排砂通道内部残存的砂子的目的。且将该部分压缩空气充分利用,避免浪费,有利于能源利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气路,所述第二气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导管连通。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第二排砂通道连通的第二气路,将气动马达的出风口的压缩空气顺利送入第二排砂通道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单元进一步包括缩堵,所述第一气路与所述第二气路连通设置,所述缩堵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与所述第二气路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缩堵来调整通入气动马达的压缩空气的风量大小,继而通过调整气动马达的转速来调整撒砂量,控制方便可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砂通道的内部嵌设有导气套,所述导气套上倾斜设置有导气孔,所述第二气路通过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连通。
本技术方案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气孔为第二排砂通道送入压缩空气,避免砂子在降落过程中被吸入所述导气孔造成堵塞,同时更加有利于压缩空气通过导气孔进入第二排砂通道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倾斜设置,所述进砂口的上沿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第一出砂口的下沿的高度。
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在撒砂器不启动即气动马达无压缩空气驱动时,砂子不会流出撒砂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送砂件为螺杆、齿轮或摇杆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撒砂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进砂口处的吹砂管,所述吹砂管的一端口密封,另一端口与外部压缩空气连通,所述吹砂管上设置若干通孔以便利用压缩空气使砂子畅通的进入进砂口。
本技术方案通过吹沙管吹动撒砂器周围的砂子,使砂子的流动性大幅提升,砂子可更顺畅的流入撒砂器的进砂口,使砂箱中的砂子充分被利用。同时,从进砂口吹入的压缩空气可通过旋转送砂件的空隙进入第二排砂通道,多股压缩空气与进入第二排砂通道的砂子充分耦合,从而喷出撒砂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撒砂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撒砂器,仅需要利用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气控机械式撒砂,可以适应大多数不同颗粒度的砂子,保证撒砂器稳定出砂,不需要电力驱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设置吹砂管主动提升砂子的流动性,解决砂子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进砂不顺畅和砂箱内砂子残留过多无法撒出等问题。同时设置有送砂通道的容纳腔倾斜设置,进砂口的上沿与第一出砂口的上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有高度差,该高度差大于等于零,可保证在无压缩空气驱动时砂子不会流出撒砂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撒砂器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撒砂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以上各图中:1、第一主体;11、容纳腔;111、送砂通道;112、流砂通道;12、进砂口;13、第一排砂通道;14、第一出砂口;2、旋转送砂件;3、气动马达;31、进风口;32、出风口;4、第二主体;41、第二排砂通道;42、第二出砂口;5、进气单元;51、进气口;52、第一气路;53、第二气路;54、缩堵;6、第一空气导管;7、第二空气导管;8、导气套;9、吹砂管;91、通孔;10、砂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撒砂器,包括第一主体1、旋转送砂件2、气动马达3、第二主体4和进气单元5;第一主体1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1和第一排砂通道13,容纳腔11与第一排砂通道13连通设置;且容纳腔11内设置有连通的送砂通道111和流砂通道112,送砂通道111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砂口12,流砂通道112设置有与第一排砂通道13连通的第一出砂口14;旋转送砂件2轴向设置在容纳腔11内,气动马达3设置在第一主体1上,且与旋转送砂件2连接,气动马达3驱动旋转送砂件2旋转,旋转送砂件2优选为螺杆、齿轮或摇杆中;第二主体4设置在第一主体1的下方,第二主体4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排砂通道13对应的第二排砂通道41,第二排砂通道41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出砂口42,第二出砂口42用于与撒砂管连接,实现撒砂;进气单元5设置在第二主体4内部,分别与外部压缩空气及气动马达3的进风口31相连通,以便为气动马达3提供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力,驱动旋转送砂件2旋转。
本实施例提供的撒砂器仅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机械式主动撒砂功能,不需要电力驱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调整送入气动马达3内的压缩空气的风量大小继而调整气动马达3的转速,实现撒砂量的精确调整。
具体地说,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撒砂器在使用时,将第一主体1放置在砂箱10内,深埋在砂里,第二主体4安装在砂箱10底部,暴露在砂箱10外,将第二出砂口42接入撒砂管。第二主体4内部的进气单元5与外部压缩空气及气动马达3的进风口31相连通,为气动马达3提供压缩空气,气动马达3驱动旋转送砂件2旋转将送砂口处的砂子输送至流砂通道112的第一出砂口14,砂子从出砂口流出进入第一排砂通道13。本实施例中,第一排砂通道13有一段为竖直通道,砂子通过该竖直通道进入第二排砂通道41从而通过第二出砂口42流出撒砂器,进入撒砂管,从而实现撒砂。
在一些实施例中,撒砂器还包括第一空气导管6和第二空气导管7,第一空气导管6的一端与气动马达3的进风口31连通,第二空气导管7的一端与气动马达3的出风口32连通;进气单元5包括进气口51、第一气路52、第二气路53和缩堵54;进气口51与外部压缩空气相通,第一气路52的一端与进气口51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一空气导管6的另一端连通,以便为气动马达3提供压缩空气。第二气路53的一端与连接出风口32连通的第二空气导管7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砂通道41连通,将气动马达3的出风口32排出的压缩空气输送到第二排砂通道41,以便产生负压利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41内清砂。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外部压缩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进气口51及第一空气导管6,进入气动马达3的进风口31,为其提供驱动力,继而驱动旋转送砂件2旋转,将从进砂口12进入容纳腔11内的砂子输送至第一排砂通道13。气动马达3的出风口32排出的压缩空气为驱动气动马达3后的压缩空气,将该压缩空气通过第二空气导管7、第二气路53送至第二排砂通道41,进行喷砂,避免了气动马达3的出风口32处的压缩空气排出造成浪费,有利于能源节约、利用。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撒砂器还包括缩堵54,第一气路52与第二气路53连通设置,缩堵54设置在第一气路52与第二气路53之间;第二排砂通道41的内部嵌设有导气套8,导气套8上倾斜设置有导气孔,第二气路53通过导气孔与第二排砂通道41连通。
具体地说,外部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经进气口51、第一气路52及缩堵54进入第二气路53,与第二空气管路7送入的压缩空气混合,再通过导气孔、导气套8进入第二排砂通道41,导气孔作倾斜设置,可避免砂子在降落过程中被吸入导气孔造成堵塞,同时更加有利于压缩空气通过导气孔进入第二排砂通道41中。进入第二排砂通道41的压缩空气会在第二排砂通道41的上方产生一定的负压,使砂子在重力和负压产生的吸力共同作用下,流入第二排砂通道41并通过第二出砂口42喷出撒砂器,确保第二排砂通道41不会发生堵塞的情况,达到撒砂后清除第二排砂通道41内部残存的砂子的目的。示意性的,本实施例通过缩堵54来调整通入气动马达3的压缩空气的风量大小,继而通过调整气动马达3的转速来调整撒砂量,控制方便可靠。且本实施例通过进气单元5的同一个进气口51,为驱动气动马达3和第二出砂口42的喷砂提供压缩空气,简少了撒砂器的外部接口,简化了机械结构。通过设置缩堵54将外部压缩空气进入第二气路53,进而通入第二排砂通道41,避免单一靠气动马达3的出风口32处排出的压缩空气其风量较小,达不到较好的喷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内的容纳腔11倾斜设置,进砂口12的上沿的高度不超过第一出砂口14的下沿的高度。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进砂口12设置在第一主体1上的下方位置,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砂箱内的砂子可充分通过进砂口送砂,避免出现砂箱内砂子残留过多的问题。且进砂口12的上沿的高度不超过第一出砂口14的下沿的高度,该结构可使撒砂器可在不启动时即气动马达3无压缩空气驱动时,确保砂子不会流出撒砂器,提高了撒砂器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撒砂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进砂口12处的吹砂管9,吹砂管9的一端口密封,另一端口与外部压缩空气连通,吹砂管9上设置若干通孔91以便利用压缩空气使砂子畅通的进入进砂口12。示例性的,参考图2,本实施中将吹砂管9敞开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空气导管6上,通过进气单元5的进气口51输入压缩空气,减少了撒砂器的外部接口。使用时,吹砂管9将引导进入第一空气导管6的一部分压缩空气通过若干通孔91进入砂箱10,改变砂子的流动性,使不同颗粒度、不同性质的砂子均能顺利进入撒砂器的进砂口12,使砂箱10中的砂子充分被利用。同时,砂箱10内多余的压缩气体通过旋转送砂件2的空隙进入第二排砂通道41,多股压缩空气在导气套8内与进入第二排砂通道41的砂子充分耦合,进而通过第二出砂口42喷出撒砂器。有效解决砂子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进砂不顺畅和砂箱10内砂子残留过多无法撒出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撒砂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撒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和第一排砂通道,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排砂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连通的送砂通道和流砂通道,所述送砂通道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砂口,所述流砂通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砂通道连通的第一出砂口;
旋转送砂件,其轴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气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且与所述旋转送砂件连接,所述气动马达驱动旋转送砂件旋转;
第二主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下方,第二主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砂通道对应的第二排砂通道,所述第二排砂通道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出砂口;
进气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内部,分别与外部压缩空气及所述气动马达的进风口相连通,为所述气动马达提供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空气导管,所述第一空气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动马达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进气单元包括:
进气口,其与外部压缩空气相通;
第一气路,其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以便为所述气动马达提供压缩空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撒砂器还包括第二空气导管,所述第二空气导管一端与所述气动马达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砂通道相连通,以便将所述出风口的压缩空气送至第二排砂通道,产生负压利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内清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气路,所述第二气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导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元进一步包括缩堵,所述第一气路与所述第二气路连通设置,所述缩堵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与所述第二气路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的内部嵌设有导气套,所述导气套上倾斜设置有导气孔,所述第二气路通过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第二排砂通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倾斜设置,所述进砂口的上沿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第一出砂口的下沿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送砂件为螺杆、齿轮或摇杆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撒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撒砂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进砂口处的吹砂管,所述吹砂管的一端口密封,另一端口与外部压缩空气连通,所述吹砂管上设置若干通孔以便利用压缩空气使砂子畅通的进入进砂口。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撒砂器。
CN202121229330.XU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4985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9330.XU CN214985327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9330.XU CN214985327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85327U true CN21498532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5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29330.XU Active CN214985327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853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5849A (zh) * 2023-08-07 2023-11-03 长沙润伟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撒砂装置用砂量控制调节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5849A (zh) * 2023-08-07 2023-11-03 长沙润伟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撒砂装置用砂量控制调节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4915B (zh) 贯穿式自动回收循环液体喷砂机
CN214985327U (zh) 一种撒砂器及轨道车辆
CN102277846B (zh) 用于吸扫式扫路车的吸管降尘装置及扫路车
CN2198072Y (zh) 箱式喷砂机
CN108087015B (zh) 防治隧道爆破粉尘的泡沫制备装置及除尘工艺方法
CN201288708Y (zh) 射流式粉料输送泵
CN106638415A (zh) 气力系统及扫路机
CN206338031U (zh) 一种井下自进式高压磨料气体射流钻孔修复装置
CN208994694U (zh) 一种可打散物料结块的取料枪
CN213726947U (zh) 一种具有防扬尘结构的破碎装置
CN207078148U (zh) 撒砂器
CN210912450U (zh) 一种有轨电车撒砂系统注砂装置
CN202641699U (zh) 一种电力机车喷砂装置
CN110195610B (zh) 一种矿用两级超滤临界干湿除尘装置
CN209322021U (zh) 一种防水涂料用粉粒环保运输装置
CN205394296U (zh) 进料控制水喷砂器
CN210178408U (zh) 矿用两级超滤临界干湿除尘装置
CN109531396A (zh) 一种差速器壳体表面抛光设备
CN107628040B (zh) 撒砂器
CN206607447U (zh) 一种损纸回收系统
CN212236717U (zh) 一种新型炉内深度脱硝粉体喷射加速器
CN205363528U (zh) 一种胶囊抛光机用的螺旋送料轴
CN112871839B (zh) 一种打磨物件运输清洗设备
JP4285975B2 (ja) サンドブラスト加工における研磨材供給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8854450U (zh) 湿式喷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