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0766U - 转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转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80766U
CN214980766U CN202120232949.XU CN202120232949U CN214980766U CN 214980766 U CN214980766 U CN 214980766U CN 202120232949 U CN202120232949 U CN 202120232949U CN 214980766 U CN214980766 U CN 214980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hand wheel
force application
connecting ro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29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
张福生
马述
曹传洋
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29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80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80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80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动工具,用于对距离地面预设高度的阀门的手轮进行转动,包括施力杆和卡紧机构,卡紧机构的第一端与施力杆连接,卡紧机构相对于施力杆可转动地设置,卡紧机构具有与施力杆相垂直的初始位置,以及卡紧机构具有与施力杆相平行的终了位置,卡紧机构的第二端与手轮连接,拉动施力杆以使卡紧机构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在卡紧机构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时,卡紧机构带动手轮转动预设角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升降车或者梯子来对高空阀门进行关闭或者打开作业,耗时耗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油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动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炼油化工的设备较大,且位于距地面较高处的高空阀门较多,通常需要升降车或者梯子来辅助操作人员对高空阀门进行关闭或者打开作业,导致高空阀门的关闭或者打开的作业效率较低,且为了确保位于升降车上的或者位于梯子上的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常需要多个操作人员配合辅助才能完成高空阀门的关闭或者打开作业,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升降车或者梯子来对高空阀门进行关闭或者打开作业,耗时耗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动工具,用于对距离地面预设高度的阀门的手轮进行转动,包括施力杆和卡紧机构,卡紧机构的第一端与施力杆连接,卡紧机构相对于施力杆可转动地设置,卡紧机构具有与施力杆相垂直的初始位置,以及卡紧机构具有与施力杆相平行的终了位置,卡紧机构的第二端与手轮连接,拉动施力杆以使卡紧机构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在卡紧机构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时,卡紧机构带动手轮转动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卡紧机构包括连接杆和卡紧组件,其中,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施力杆连接;卡紧组件与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卡紧组件具有与手轮的外圈表面抵接的第一抵接端,以及卡紧组件具有与手轮的内圈表面抵接的第二抵接端,卡紧机构通过卡紧组件以与手轮连接。
进一步地,卡紧组件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一抵接臂,第一悬臂的第一端与连接杆连接,第一悬臂的第二端沿远离连接杆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抵接臂与第一悬臂的第二端连接以形成第一抵接端,第一抵接臂沿垂直于施力杆和连接杆所在的平面延伸设置,第一抵接臂的远离连接杆一侧的表面用于与手轮的外圈表面抵接;其中,第一悬臂和施力杆均位于连接杆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手轮的轮圈在其轴向上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臂与第一悬臂连接并呈T型。
进一步地,卡紧组件还包括第二悬臂和第二抵接臂,第二悬臂的第一端与连接杆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第二悬臂的第二端沿远离连接杆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悬臂位于施力杆和第二悬臂之间;第二抵接臂与第二悬臂的第二端连接以形成第二抵接端,第二抵接臂沿垂直于施力杆和连接杆所在的平面延伸设置,第二抵接臂的朝向连接杆一侧的表面用于与手轮的内圈表面抵接;其中,第二悬臂和施力杆均位于连接杆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抵接臂与第二悬臂连接并呈L型。
进一步地,第一悬臂的长度为L1,第二悬臂的长度为L2,其中,L1<L2。
进一步地,手轮的内圈与手轮的外圈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2>L3。
进一步地,预设高度为H,其中,0<H≤4.5m;手轮的外圈的直径为R,其中,50mm≤R≤200mm;施力杆的长度为L4,其中,1.5m≤L4≤3m。
进一步地,转动工具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一端与施力杆连接;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一端与卡紧机构连接,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其中,当卡紧机构位于终了位置时,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二端凸起转动至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二端的缺口处并与缺口抵接。
进一步地,施力杆沿其长度方向可伸缩的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施力杆和卡紧机构的转动工具,这样,确保操作人员站在地面上便可对阀门的手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阀门的关闭或者打开,具体而言,操作人员手持施力杆的远离卡紧机构的一端,通过拉动施力杆使得卡紧机构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即,卡紧机构由与施力杆相垂直的位置转动至与施力杆相平行的位置,在卡紧机构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手轮转动一个预设角度,也就是说,当卡紧机构由初始位置转动至终了位置对应的手轮能够转动预设角度,如果手轮转动预设角度后仍没有打开或者关闭阀门,需要线将卡紧机构的第二端与手轮分开,然后换个位置再使卡紧机构的第二端与手轮的另一个位置连接,继续拉动施力杆使得卡紧机构再次由初始位置转动至终了位置,与此同时,卡紧机构带动手轮转动第二个预设角度,如此反复,直至完成阀门的打开或者关闭,操作方便快捷,且仅需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完成,避免多个操作人员同时配合进行阀门的打开或者关闭,大大提升了阀门的打开或者关闭的效率的同时,还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转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施力杆;20、卡紧机构;21、连接杆;22、卡紧组件;221、第一悬臂;222、第一抵接臂;223、第二悬臂;224、第二抵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需要通过升降车或者梯子来对高空阀门进行关闭或者打开作业,耗时耗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动工具。
如图1所示,转动工具用于对距离地面预设高度的阀门的手轮进行转动,包括施力杆10和卡紧机构20,卡紧机构20的第一端与施力杆10连接,卡紧机构20相对于施力杆10可转动地设置,卡紧机构20具有与施力杆10相垂直的初始位置,以及卡紧机构20具有与施力杆10相平行的终了位置,卡紧机构20的第二端与手轮连接,拉动施力杆10以使卡紧机构20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在卡紧机构20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时,卡紧机构20带动手轮转动预设角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施力杆10和卡紧机构20的转动工具,这样,确保操作人员站在地面上便可对阀门的手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阀门的关闭或者打开,具体而言,操作人员手持施力杆10的远离卡紧机构20的一端,通过拉动施力杆10使得卡紧机构20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即,卡紧机构20由与施力杆10相垂直的位置转动至与施力杆10相平行的位置,在卡紧机构20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手轮转动一个预设角度,也就是说,当卡紧机构2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终了位置对应的手轮能够转动预设角度,如果手轮转动预设角度后仍没有打开或者关闭阀门,需要线将卡紧机构20的第二端与手轮分开,然后换个位置再使卡紧机构20的第二端与手轮的另一个位置连接,继续拉动施力杆10使得卡紧机构20再次由初始位置转动至终了位置,与此同时,卡紧机构20带动手轮转动第二个预设角度,如此反复,直至完成阀门的打开或者关闭,操作方便快捷,且仅需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完成,避免多个操作人员同时配合进行阀门的打开或者关闭,大大提升了阀门的打开或者关闭的效率的同时,还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当阀门为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才能够打开阀门,则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便可关闭阀门,具体操作方式是,将转动工具的卡紧机构20与手轮的一侧连接,拉动施力杆10,从而使得卡紧机构20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与此同时,卡紧机构20带动手轮沿顺时针转动一个预设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打开阀门;当需要关闭阀门时,将转动工具的卡紧机构20与手轮的另一侧连接,拉动施力杆10,从而使得卡紧机构20由初始位置向终了位置转动,与此同时,卡紧机构20带动手轮沿逆时针转动一个预设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关闭阀门。
当然,也存在阀门为沿逆时针反向转动手轮才能打开阀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才能关闭阀门的情况,操作方法上述已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本申请的预设角度为45度。
如图1所示,卡紧机构20包括连接杆21和卡紧组件22,其中,连接杆21的第一端与施力杆10连接;卡紧组件22与连接杆21的第二端连接,卡紧组件22具有与手轮的外圈表面抵接的第一抵接端,以及卡紧组件22具有与手轮的内圈表面抵接的第二抵接端,卡紧机构20通过卡紧组件22以与手轮连接。这样,通过将卡紧机构20设置成包括连接杆21和卡紧组件22的结构形式,确保卡紧机构20通过连接杆21与施力杆10的连接可靠性,以及确保卡紧机构20通过卡紧组件22与手轮的连接可靠性,从而确保转动工具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所示,卡紧组件22包括第一悬臂221和第一抵接臂222,第一悬臂221的第一端与连接杆21连接,第一悬臂221的第二端沿远离连接杆21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抵接臂222与第一悬臂221的第二端连接以形成第一抵接端,第一抵接臂222沿垂直于施力杆10和连接杆21所在的平面延伸设置,第一抵接臂222的远离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用于与手轮的外圈表面抵接;其中,第一悬臂221和施力杆10均位于连接杆21的一侧。这样,通过将卡紧组件22设置成包括第一悬臂221和第一抵接臂222的结构形式,确保第一抵接臂222的远离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能够与手轮的外圈表面有效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第一抵接臂222对手轮的外圈表面的抵接可靠性,可选地,第一抵接臂2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手轮的轮圈在其轴向上的厚度。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一抵接臂222的远离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和手轮的外圈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从而确保第一抵接臂222对手轮的外圈表面的抵接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抵接臂222呈柱状,使得第一抵接臂222的远离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和手轮的外圈表面之间为滚动摩擦。
可选地,第一抵接臂222与第一悬臂221连接并呈T型。这样,确保第一抵接臂222沿着手轮的轴向延伸设置,确保第一抵接臂222对手轮的抵接可靠性。
如图1所示,卡紧组件22还包括第二悬臂223和第二抵接臂224,第二悬臂223的第一端与连接杆21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第二悬臂223的第二端沿远离连接杆21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悬臂221位于施力杆10和第二悬臂223之间;第二抵接臂224与第二悬臂223的第二端连接以形成第二抵接端,第二抵接臂224沿垂直于施力杆10和连接杆21所在的平面延伸设置,第二抵接臂224的朝向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用于与手轮的内圈表面抵接;其中,第二悬臂223和施力杆10均位于连接杆21的一侧。这样,通过将卡紧组件22设置还包括第二悬臂223和第二抵接臂224的结构形式,使得第二抵接臂224的朝向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能够与手轮的内圈表面有效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二悬臂223和第一悬臂22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悬臂221和施力杆10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第二抵接臂224与第二悬臂223连接并呈L型。这样,确保第二抵接臂224与第二悬臂223形成像钩子一样的外形,以勾住手轮的内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考虑到第二抵接臂224用于与手轮的内圈表面抵接,第一抵接臂222用于与手轮的外圈表面抵接,可选地,第一悬臂221的长度为L1,第二悬臂223的长度为L2,其中,L1<L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第二抵接臂224的朝向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能够有效抵接手轮的内圈表面,可选地,手轮的内圈与手轮的外圈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2>L3。
可选地,预设高度为H,其中,0<H≤4.5m。这样,本申请提供的转动工具能够适用于距离地面0至4.5m的阀门的手轮进行转动,大大提升了转动工具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手轮的外圈的直径为R,其中,50mm≤R≤200mm。这样,通过优化手轮的外圈的直径R,确保卡紧机构20的卡紧组件22能够有效地与手轮连接,并卡紧手轮,从而确保卡紧机构20能够带动手轮转动。
可选地,施力杆10的长度为L4,其中,1.5m≤L4≤3m。这样,通过优化施力杆10的长度L4,确保站在地面上的操作人员不用踮起脚尖便可通过转动工具对手轮进行轻松地操作。
可选地,连接杆21的长度为L5,其中,0.2m≤L5≤0.5m。
优选地,连接杆21的长度L5为0.3m。
可选地,转动工具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一端与施力杆10连接;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一端与卡紧机构20连接,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其中,当卡紧机构20位于终了位置时,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二端凸起转动至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二端的缺口处并与缺口抵接。这样,当卡紧机构20位于终了位置时,避免卡紧机构20沿反方向转动,确保卡紧机构20能够与施力杆10在一条直线上。
可选地,施力杆10沿其长度方向可伸缩的设置。这样,便于转动工具的携带,使用时可以将施力杆10伸长,不使用时将施力杆10缩短方便携带。
当然,本申请提供的转动工具也可以对距离地面较低的一些手轮进行转动,需要将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的枢转连接改成固定连接,即在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之间通过紧固件将两者紧固连接,避免卡紧机构20和施力杆10之间出现相对转动,再用卡紧机构20的卡紧组件22与手轮连接,此时的施力杆10较短,施力杆10的长度与卡紧机构20的长度相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对距离地面预设高度的阀门的手轮进行转动,包括:
施力杆(10);
卡紧机构(20),所述卡紧机构(20)的第一端与所述施力杆(10)连接,所述卡紧机构(20)相对于所述施力杆(1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卡紧机构(20)具有与所述施力杆(10)相垂直的初始位置,以及所述卡紧机构(20)具有与所述施力杆(10)相平行的终了位置,所述卡紧机构(20)的第二端与所述手轮连接,拉动所述施力杆(10)以使所述卡紧机构(20)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终了位置转动,在所述卡紧机构(20)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终了位置转动时,所述卡紧机构(20)带动所述手轮转动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20)包括:
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第一端与所述施力杆(10)连接;
卡紧组件(22),所述卡紧组件(22)与所述连接杆(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卡紧组件(22)具有与所述手轮的外圈表面抵接的第一抵接端,以及所述卡紧组件(22)具有与所述手轮的内圈表面抵接的第二抵接端,所述卡紧机构(20)通过所述卡紧组件(22)以与所述手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22)包括:
第一悬臂(221),所述第一悬臂(221)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1)连接,所述第一悬臂(221)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连接杆(21)的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抵接臂(222),所述第一抵接臂(222)与所述第一悬臂(221)的第二端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抵接端,所述第一抵接臂(222)沿垂直于所述施力杆(10)和所述连接杆(21)所在的平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抵接臂(222)的远离所述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用于与所述手轮的外圈表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悬臂(221)和所述施力杆(10)均位于所述连接杆(2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臂(2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手轮的轮圈在其轴向上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臂(222)与所述第一悬臂(221)连接并呈T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22)还包括:
第二悬臂(223),所述第二悬臂(22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1)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悬臂(223)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连接杆(21)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悬臂(221)位于所述施力杆(10)和所述第二悬臂(223)之间;
第二抵接臂(224),所述第二抵接臂(224)与所述第二悬臂(223)的第二端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二抵接臂(224)沿垂直于所述施力杆(10)和所述连接杆(21)所在的平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抵接臂(224)的朝向所述连接杆(21)一侧的表面用于与所述手轮的内圈表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悬臂(223)和所述施力杆(10)均位于所述连接杆(2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臂(224)与所述第二悬臂(223)连接并呈L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221)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悬臂(223)的长度为L2,其中,L1<L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的内圈与所述手轮的外圈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2>L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为H,其中,0<H≤4.5m;所述手轮的外圈的直径为R,其中,50mm≤R≤200mm;所述施力杆(10)的长度为L4,其中,1.5m≤L4≤3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工具还包括:
第一连接套管,所述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施力杆(10)连接;
第二连接套管,所述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卡紧机构(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二端枢转连接;
其中,当所述卡紧机构(20)位于所述终了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套管的第二端凸起转动至所述第二连接套管的第二端的缺口处并与所述缺口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10)沿其长度方向可伸缩的设置。
CN202120232949.XU 2021-01-27 2021-01-27 转动工具 Active CN214980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2949.XU CN214980766U (zh) 2021-01-27 2021-01-27 转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2949.XU CN214980766U (zh) 2021-01-27 2021-01-27 转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80766U true CN214980766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2949.XU Active CN214980766U (zh) 2021-01-27 2021-01-27 转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80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884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lift subs and other objects
US6000680A (en) Fluid operated machine for prying and other purposes
EP2627854B1 (en) Tubing grab assembly
AU2021203882A1 (en) Top-Loading Straddle-Mounted Pipe Fusion Machine
US4369576A (en) Hand-held cable cutter
CN108747333A (zh) 夹紧机构
US10544642B2 (en) Adjustable lock-out ram for production BOP applications
CN214980766U (zh) 转动工具
US3322456A (en) Pipe-gripping device used for pulling and running operations in the boring of wells
CN1071834C (zh) 电动窗户操纵器
US9930733B1 (en) Electrode joint spacer
CN109236166A (zh) 一种卷帘门以及升降设备
CN111997053A (zh) 拔桩机及其离合器
JP4654338B2 (ja) 改良されたドアラッチをもつ動力トング
US6327769B1 (en) Brake spring maintenance tool and method
CN204586830U (zh) 一种等三角分力移车器
CN105583780B (zh) 盘泵工具
CN208575705U (zh) 卡盘和加工设备
CN208592571U (zh) 夹紧机构
CN219566379U (zh) 用于夹轮器油缸辅助搬运的装置
US2646966A (en) Power-operated wrench
CN210825318U (zh) 一种变形滚轮撬棍装置
CN219050165U (zh) 一种消防杠杆支点破门装置
CN211812990U (zh) 一种起吊运输的快速装夹结构
CN204416959U (zh) 一种飞机机轮安装与拆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