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70941U -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70941U
CN214970941U CN202120933072.7U CN202120933072U CN214970941U CN 214970941 U CN214970941 U CN 214970941U CN 202120933072 U CN202120933072 U CN 202120933072U CN 214970941 U CN214970941 U CN 214970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implant
mandrel
core wire
state
med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30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静雯
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j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j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j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j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30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70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70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70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用于推送医用植入物,并包括套管组件、芯轴和回收组件,所述芯轴用于可活动地设置在套管组件中,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回收部和支撑部。所述回收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回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回收组件用于与医用植入物之间保持预定间距;当回收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回收组件用于至少部分地压抵在所述医用植入物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以回收医用植入物。该推送芯丝可降低推送过程及第一次释放过程中的阻力,尤其是当医用植入物通过弯曲路径呈弯曲状态下的阻力,并解决医用植入物的后撤回收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动脉血管病变,其对人体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动脉瘤增大压迫周围的神经和动静脉组织,造成身体不适应或者部分功能的丧失,其二,动脉瘤瘤壁老化或外部原因导致动脉瘤破裂,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特别是脑部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卒中,具有相当高的致死致残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境恶化,动脉瘤发病率逐年升高。
在动脉瘤中,以颅内动脉瘤最难治疗。目前,公认的低风险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是微创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治愈快、复发率低及后遗症少的优点。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在血管病变处植入永久性的医用植入物例如密网支架,利用医用植入物阻隔进入动脉瘤的血液,使得动脉瘤供血下降,进而促进动脉瘤萎缩,同时医用植入物还用于支撑动脉瘤周围的血管壁,以保证血管内血液的正常流通。在微创介入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利用推送系统将医用植入物推送至病变血管处。在将医用植入物推送至病变血管并进行释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释放情况对医用植入物的方位、姿态进行调整,因而希望推送系统具有较好的回收性能以及较低的阻力,以便对已释放的医用植入物进行回收再释放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旨在利用所述推送芯丝将所述医用植入物推送至目标部位后进行释放时,能够根据实际的释放情况对医用植入物进行回收调整,同时减小推送过程中尤其是从输送管(例如微导管)近端到远端和通过弯曲路径时由于推送芯丝的固定形态或持续保持对医用植入物径向向外挤压导致的推送阻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用于推送医用植入物,所述推送芯丝包括:
套管组件,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近端的推送块,所述推送块与所述管体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推送块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
芯轴,部分地穿设在所述管体中,并能够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且所述芯轴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管体的远端外部;以及,
回收组件,位于所述套管远端之外部,并包括回收部和支撑部;所述回收部连接于所述套管上,并布置在所述芯轴的外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芯轴上,并在轴向上与所述芯轴保持相对静止;
所述推送芯丝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被配置为: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的远端侧,且所述回收组件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之间保持预定间距;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回收部施加作用力,并使所述回收部沿所述芯轴的径向向外扩张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压抵在所述医用植入物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
可选地,所述回收部为弹性套,且所述弹性套的近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组件上,所述弹性套的远端为自由端;
当所述推送芯丝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弹性套的远端向所述弹性套施加沿所述芯轴的远端指向近端的挤压力,并使所述弹性套沿轴向压缩且沿径向向外扩张。
可选地,所述回收部括基座和触角,所述基座的近端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上,所述基座的远端沿所述套管组件的轴向延伸;所述基座远离所述芯轴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触角;
当所述推送芯丝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芯轴之间,并向所述基座施加沿所述芯轴的径向向外的支撑力,且使所述基座径向扩张;至少一个所述触角用于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或者压抵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的侧壁相互平行,或者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回收部包括多个所述基座,多个所述基座围绕所述芯轴的轴线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基座上皆设置有所述触角。
可选地,所述回收部还包括环形连接件,所述基座的近端均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件上,并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套管上。
可选地,所述环形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管体上,或者所述环形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推送块的远端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楔形段,所述第一楔形段的外表面到所述芯轴的侧壁的距离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楔形段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的远端侧;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楔形段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与所述芯轴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装置,包括:
鞘管;
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所述推送芯丝部分地穿设在所述鞘管中,并能够沿所述鞘管的轴向移动;以及,
医用植入物,被压缩在所述鞘管中,并套设在所述推送芯丝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推送块的远端侧;
所述医疗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推送块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回收部至少部分地压抵在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内表面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
可选地,所述医用植入物为医用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前述的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用于推送医用植入物,所述推送芯丝包括:套管组件,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近端的推送块,所述推送块与所述管体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推送块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芯轴,部分地穿设在所述管体中,并能够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且所述芯轴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管体的远端外部;以及,回收组件,位于所述套管远端之外部,并包括回收部和支撑部;所述回收部连接于所述套管上,并布置在所述芯轴的外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芯轴上,并在轴向上与所述芯轴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推送芯丝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利用所述推送芯丝推送及第一次释放医用植入物时,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此时所述支撑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的远端侧,且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内表面之间保持预定间距,以使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减小阻力,降低推送过程中回收组件与医用植入物或管件(例如鞘管和微导管)之间因摩擦产生碎屑进而引发血栓的可能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并保证治疗效果;在释放医用植入物的过程中,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位姿不佳,操作者可通过执行相应操作以使所述推送芯丝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此时,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回收部施加作用力,并使得所述回收部径向扩张至能够压抵所述医用植入物内表面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如此操作者可回收所述医用植入物,从而可重新对所述医用植入物的位姿进行调整并释放。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在微导管中推送医用支架时的示意图,图示中回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回收医用支架时的示意图,图示中回收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医用支架,20-微导管;
100-套管组件,110-管体,120-推送块;
200-芯轴;
300-回收组件,310-回收部,311-基座,312-触角,313-环形连接件,320-支撑部,321-第一楔形段,322-平直段,323-第二楔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装置的操作者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是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用于推送医用植入物,所述推送芯丝包括:套管组件,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近端的推送块,所述推送块与所述管体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推送块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芯轴,部分地穿设在所述管体中,并能够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且所述芯轴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管体的远端外部;以及,回收组件,位于所述套管远端之外部,并包括回收部和支撑部;所述回收部连接于所述套管上,并布置在所述芯轴的外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芯轴上,并在轴向上与所述芯轴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推送芯丝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推送芯丝被配置为: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的远端侧,且所述回收组件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之间保持预定间距;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回收部施加作用力,并使所述回收部沿所述芯轴的径向向外扩张,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压抵在所述医用植入物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
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操作者可利用所述推送芯丝将所述医用植入物推送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处并进行第一次释放,此过程中,由于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医用植入物保持预定间距以使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可有效减小医用植入物推送及第一次释放时的阻力,并还降低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医用植入物和/或管件(例如是鞘管和微导管,将在下文中介绍)因摩擦产生不溶性微粒进而引发血栓的可能性。在释放所述医用支架的过程中,只要所述医用植入物未完全被释放(即所述医用植入物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微导管中),操作者就可通过执行相应操作使所述推送芯丝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并利用所述回收组件实现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回收,之后操作者可调节所述医用植入物的位姿,并重新进行释放。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所述医用植入物包括医用支架、栓塞弹簧圈、封堵器、扰流装置、填塞器、瓣膜或其他具有非光滑连续内侧壁(如网眼结构、波纹结构、孔洞结构等)医用植入物。所述目标位置可以是血管上形成有动脉瘤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装置,包括前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医用植入物以及鞘管;所述推送芯丝部分地穿设在所述鞘管中,并能够沿所述鞘管的轴向移动。所述医用植入物被压缩在所述鞘管中,并套设在所述推送芯丝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推送块的远端侧。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推送块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回收部至少部分地压抵所述医用植入物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推送芯丝包括套管组件100、芯轴200及回收组件300。其中,所述套管组件100包括管体110和推送块120。所述管体110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装载所述芯轴200。所述推送块120设置在所述管体110的近端,并与所述管体110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推送块120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以使所述推送块120能够随所述管体110同步运动,并向远端推送所述医用支架10。所述芯轴200部分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内腔的轴向移动,且所述芯轴200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管体110的外部。所述回收组件300位于所述套管100的远端的外部,并包括回收部310和支撑部320。所述回收部310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100。所述支撑部320设置在所述芯轴200上,并在轴向上与所述芯轴200保持相对静止,如此所述支撑部320能够随所述芯轴200做同步轴向运动,并能够与所述回收部310之间产生轴向相对运动。此处,所述支撑部320可以与所述芯轴200分体成型后再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型。
所述推送芯丝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所述推送芯丝被配置为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部320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310的远端侧,且整个所述回收组件300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保持预定间距,以使所述回收组件300与所述医用植入物之间没有接触,从而相互作用力为零。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320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310与所述芯轴200之间,且所述支撑部320向所述回收部310施加沿所述芯轴200之径向向外的支撑力,并使所述回收部310径向向外扩张,且扩张后的所述回收部310用于至少部分地压抵在所述医用植入物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晓,所述推送芯丝用于与鞘管(图中未示出)相配合,以用于将所述医用植入物导入输送管例如微导管20,之后所述推送芯丝用于沿所述微导管20将所述医用植入物推送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后再进行释放(具体方法将在后文中介绍)。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装置,包括所述推送芯丝、医用植入物及所述鞘管,本实施例以所述医用植入物为医用支架10为例进行说明。所述鞘管具有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用于装载所述推送芯丝和所述医用支架10。所述推送芯丝部分地穿设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医用支架10被压缩在所述第二内腔中,并套装在所述推送芯丝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推送块120的远端侧。
使用所述医疗装置时,首先通过所述鞘管将所述医用支架10和所述推送芯丝导入所述微导管20,然后沿所述微导管20将所述医用支架10推送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进行释放。具体地,操作者向所述推送芯丝施加沿所述推送芯丝的近端指向远端的推送力,以使所述套管组件100和所述芯轴200同步移动,并通过所述推送块120将所述推送力传递至所述医用支架10,以推动所述医用支架10向所述微导管20的远端移动,直至所述医用支架10的远端抵达所述微导管20的远端。之后回撤所述微导管20以释放所述医用支架10(即第一次释放)。在此过程中,优选所述推送芯丝的所述回收组件3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推送及第一次释放所述医用支架10时,所述医用支架10和/或所述微导管20与所述回收组件300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减小阻力,还降低了所述回收组件300与所述医用支架10和/或所述微导管20之间因摩擦产生碎屑的可能性,减少血栓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概率。在所述医用支架10完全释放之前,即所述医用支架10仍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微导管20中,例如回收部310的远端还未超过微导管20的远端时,若所述医用支架10的位姿未达到预期,操作者可通过执行相应操作,使得所述回收组件300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然后再向所述推送芯丝施加回撤力以回收所述医用支架10,并在对所述医用支架10的位姿进行调整后重新释放。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推送芯丝及治疗装置不仅可以解决所述医用支架10在释放过程中的回收问题,还可以有效减小所述医用支架10在推送及第一次释放时的阻力尤其是支架通过弯曲部位呈弯曲状态时的阻力,更可以降低在整个植入手术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碎屑进而引发血栓的可能性,提高植入手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降低即刻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在一个揭示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组件300的所述回收部310包括基座311、触角312和环形连接件313。所述环形连接件313套装在所述芯轴200上,并可与所述管体110的远端连接或与所述推送块120的远端端面连接(图中未示出)。所述基座311沿所述芯轴200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基座311的近端与所述环形连接件313连接,同时所述基座311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触角312。所述“外表面”是指所述基座311远离所述芯轴200的表面。
在所述治疗装置中,当所述回收组件3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基座311和所有所述触角312皆与所述医用支架10保持预定间距,应理解,所述预定间距大于零。而当所述回收组件30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基座311与所述支撑部320在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基座311在所述支撑部320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向所述医用支架10靠近,使得至少一个所述触角312插入所述医用支架10的孔隙中或者抵压在医用支架10的内侧壁上,如果抵压力足够大,在抵压力的作用下就可以带动医用支架回撤,如果抵压力不足,在回撤所述医用支架10的初期,所述医用支架10与芯轴200会产生相对移动,并使所述触角312移动至插入所述医用支架10的孔隙中,之后所述医用支架10将随所述芯轴同步回撤。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回收组件300将所述医用支架10与所述芯轴200连接起来,以使所述医用支架10可在轴向上与所述芯轴200保持相对静止,从而可随所述芯轴200做轴向同步运动。
所述回收部310包括多个所述基座311,多个所述基座311围绕所述芯轴200的轴线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基座311上皆设置有所述触角312。每个所述基座311上设置的所述触角31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不同所述基座311上设置的所述触角312的在所述芯轴200之轴向上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优选地,多个所述基座311绕所述芯轴200的轴线均匀布置,从而所述回收部310可在周向上的多个位置与所述医用支架10连接,以提高所述回收部310的受力均衡性。
可选地,所述基座311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20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回收组件3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基座311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200的侧壁相互平行,或者所述基座311的内表面到所述芯轴20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此处所述的“内表面”是指所述基座311靠近所述芯轴200的表面。
为使所述回收组件300的所述支撑部320能够顺利地插入所述回收部310与所述芯轴200的侧壁之间,所述支撑部320于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楔形段321,所述第一楔形段321的外表面到所述芯轴200的侧壁的距离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当所述回收组件3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楔形段321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310的远端侧;当所述回收组件30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楔形段321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310与所述芯轴200之间。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芯轴200带动所述第一楔形段421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楔形段321位于所述回收部310与所述芯轴200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多,实现所述推送芯丝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应理解,所述第一楔形块321可以在所述芯轴200的周向上连续地延伸一圈,也可以是间断的结构即第一楔形块321包括多个沿所述芯轴200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子楔形块。另外,在平行于所述芯轴200的轴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楔形段321的外表面的投影的边缘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如此,所述第一楔形段321可以由锥形结构构成,也可以是球面或椭球面的一部分,只要其能够插入到所述回收部310和所述芯轴200之间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的是,所述支撑部320还可以包括平直段322,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段321的远端,所述平直段322的外表面到所述芯轴200的侧壁的距离可等于所述第一楔形段321的外表面到所述芯轴200的侧壁的最大距离,以为所述回收部310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持力。或者,所述第一楔形段321的远端还可以设置第二楔形段323,所述第二楔形段323的外表面到所述芯轴200的侧壁的距离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所述支撑部320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楔形段321,所述第一楔形段321的远端可设置其他结构。
较佳地,所述回收组件300还具有显影性,例如所述回收部310和所述支撑部320上分别设置有显影元件,这样做,方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显影设备监视所述回收部310和所述支撑部320的相对位置,进而可判断所述回收组件300的状态。当然也可以通过定位结构预先标定管体110与支撑部320的可回撤距离,在使用过程中直接通过定距回撤来确保回收部310的充分打开。
下面介绍所述医疗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理解,在使用前,所述推送芯丝的所述回收组件3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首先,操作者在患者体内构建微导管20,所述微导管20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目标位置。
接着,操作者在显影设备例如X射线装置的监视下将所述医疗装置导入所述微导管20中。为便于操作,所述鞘管的远端优选被设计为锥形结构。
接着,操作者在所述推送芯丝的近端施加推送力,以使所述套管组件100及所述芯轴200同时向所述鞘管的远端移动,并利用所述推送块120将所述推送力传递至所述医用支架10,以使所述推送芯丝携带所述医用支架10进入所述微导管20,并回撤所述鞘管。
接着,操作者继续在所述推送芯丝的近端施加推送力以使所述套管组件100和所述芯轴200同步移动,所述推送芯丝携带所述医用支架10在所述微导管20中行进,直至所述医用支架10的远端抵达所述微导管20的远端。
接着,操作者在所述微导管20的近端施加回撤力(沿远端指向近端的作用力)回撤所述微导管20,以进行所述医用支架10的第一次释放。
若所述医用支架10在释放过程中的位姿始终符合预期位姿,那么操作者可持续地回撤所述微导管20,以使所述医用支架10完全释放(即只执行一次释放过程)。
若在所述医用支架10的释放过程中,所述医用支架10的位姿不佳,操作者可在所述芯轴200的近端施加回撤力,以使所述芯轴200携带所述支撑部320朝向所述微导管20的近端移动(此过程中所述套管组件100保持静止),使得所述支撑部320插入所述回收部310的所述基座311与所述芯轴200之间(以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部320全部位于所述回收部310的远端侧为例)。由于所述支撑部320的所述第一楔形段321的表面距离所述芯轴200的侧壁的距离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增大,那么随着所述第一楔形段321插入所述回收部310与所述芯轴200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多,所述支撑部320向所述基座311施加沿所述芯轴200之径向向外的支撑力,以使所述基座311逐渐靠近所述医用支架10的内表面(即所述回收部310发生变形),直至所述基座311上的触角312插入所述医用支架10的孔隙而实现所述芯轴200与所述医用支架10的连接,使得所述芯轴200可与所述医用支架10保持轴向相对静止。之后,操作者可在所述微导管20的近端施加推送力以推送所述微导管20,回收已释放的所述医用支架10。需要说明的时,所述基座311上的所述触角312也可能会压抵在所述医用支架10的内表面上,但此后在推送所述微导管20时,所述微导管20与所述医用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可使得所述医用支架10发生轻微移动,以使所述触角312插入所述医用支架10的孔隙中。
完成所述医用支架10的回收之后,操作者可调整所述医用支架10的位姿,并重新释放所述医用支架10。
所述医用支架10释放完成之后,操作者在所述微导管20的近端施加推送力以推送所述微导管20,使得所述推送芯丝全部进入所述微导管20内。最后,操作者将所述微导管20和所述推送芯丝一起撤出体外。
应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组件300的所述环形连接件313并不是必须的,当所述基座311的近端直接与所述管体110的远端连接(或直接与所述推送块120连接)时,所述环形连接件313可省略。
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组件300的所述支撑部310为弹性套,弹性套的近端与所述套管组件100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的远端为自由端。如此,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310可在所述弹性套的远端向所述弹性套施加沿所述芯轴200的远端指向近端的轴向挤压力,从而所述弹性套在所述支撑部320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扩张。这是因为弹性套在系统作用力水平下体积可近似考虑为不变,沿芯轴200的轴向压缩必定会导致弹性套沿芯轴200的径向向外扩张。如此,所述弹性套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能够压抵在所述医用支架10的内表面上,这样在所述弹性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医用支架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使得所述医用支架10能够与所述弹性套200保持轴向相对静止。然后,操作者可推送所述微导管20以回收所述医用支架1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部310可部分地插入所述弹性套与所述芯轴之间,或者所述支撑部310全部位于所述弹性套的远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输送及第一次释放所述医用植入物时,使所述推送芯丝的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如此回收组件与医用植入物之间没有进行作用力,从而减小医用植入物与输送管之间的摩擦阻力。众所周知,医用植入物与输送管之间的摩擦阻力对实现医用植入物在输送管内的推送没有帮助,反而会由于通过挤压医用植入物而造成医用植入物与输送管内壁产生刮擦,刮擦现象尤其在容易发生在穿过弯曲部位时。输送管通常是是高分子材料的,其与医用植入物发生刮擦时容易产生不溶性微粒,进而增加因微粒导致的血栓风险。从输送管近端推送医用植入物到输送管的远端出口直至抵达目标的释放部位是介入手术的必要路径,医用植入物在这一段路径中与输送管的刮擦和因刮擦导致的不溶性微粒都是临床中应当尽量减小和避免的。以向心血管中植入医用植入物为例,输送管的长度一般超过500mm,而用于向脑血管植入医用植入物的输送管长度则更长,一般超过1000mm,与植入器械本身术中释放长度相比,占据了与输送管摩擦距离的绝大部分。输送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会随着医用植入物的推送最终被输送到血管当中。而植入器械完成植入后输送系统回撤,本身鞘管内空间更大,不容易产生碎屑。即使产生碎屑也会随输送系统在保持向外血压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被带出体外。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推送芯丝在推送及第一次释放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过程中可有效减小阻力,并降低因摩擦产生碎屑并引发血栓的风险。在将所述回收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则能够对已释放的医用植入物进行回收,方便调整医用植入物的位姿。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用于推送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芯丝包括:
套管组件,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近端的推送块,所述推送块与所述管体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推送块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
芯轴,部分地穿设在所述管体中,并能够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且所述芯轴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管体的远端外部;以及,
回收组件,位于所述套管远端之外部,并包括回收部和支撑部;所述回收部设置所述套管上,并布置在所述芯轴的外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芯轴上,并在轴向上与所述芯轴保持相对静止;
所述推送芯丝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被配置为: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的远端侧,且所述回收组件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之间保持预定间距;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回收部施加作用力,并使所述回收部沿所述芯轴的径向向外扩张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压抵在所述医用植入物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为弹性套,且所述弹性套的近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组件上,所述弹性套的远端为自由端;
当所述推送芯丝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弹性套的远端向所述弹性套施加沿所述芯轴的远端指向近端的挤压力,并使所述弹性套沿轴向压缩且沿径向向外扩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括基座和触角,所述基座的近端设置于所述套管组件上,所述基座的远端沿所述套管组件的轴向延伸;所述基座远离所述芯轴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触角;
当所述推送芯丝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芯轴之间,并向所述基座施加沿所述芯轴的径向向外的支撑力,且使所述基座径向扩张;至少一个所述触角用于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或者压抵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的侧壁相互平行,或者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与所述芯轴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包括多个所述基座,多个所述基座围绕所述芯轴的轴线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基座上皆设置有所述触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还包括环形连接件,所述基座的近端均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件上,并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套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管体上,或者所述环形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推送块的远端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楔形段,所述第一楔形段的外表面到所述芯轴的侧壁的距离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当所述推送芯丝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楔形段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的远端侧;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楔形段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回收部与所述芯轴之间。
9.一种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鞘管;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所述推送芯丝部分地穿设在所述鞘管中,并能够沿所述鞘管的轴向移动;以及,
医用植入物,被压缩在所述鞘管中,并套设在所述推送芯丝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推送块的远端侧;
所述医疗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推送块用于与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近端抵靠;当所述回收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回收部至少部分地压抵在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内表面上或插入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孔隙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植入物为医用支架。
CN202120933072.7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Active CN214970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3072.7U CN214970941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3072.7U CN214970941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70941U true CN21497094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3072.7U Active CN214970941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70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8676B (zh) 一种血管内血栓取出装置
JP6346221B2 (ja) 人体内での流動回復および部材埋込のための装置
US20200246036A1 (e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rombectomy devices and methods
KR20190137007A (ko) 동맥류 디바이스 및 전달 시스템
KR20140112408A (ko) 확장 링을 구비한 브레이딩된 스텐트 및 전달 방법
CN113262007A (zh) 血管内植入物部署系统
US11497513B2 (en) Securing element for resheathing an intravascular device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BR102019016190A2 (pt) Aplicação de stent com fio de aplicação de assistência à expansão
US20230329733A1 (en) Catheter with distal interventional element
CN108135619B (zh) 医疗装置递送系统
CN113058134A (zh)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TW202011899A (zh) 使用遠側接合之編織植入物遞送及回縮裝置
KR101135154B1 (ko) 마이크로카데터를 이용한 스텐트 전달장치
CN213076116U (zh) 一种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导向装置
CN214970941U (zh) 一种医用植入物的推送芯丝及医疗装置
CN114343781A (zh) 多段伞状颅内血栓取出装置
CN111481265A (zh) 一种快速交换型血管取栓装置
CN113925555B (zh) 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
US20230310004A1 (en) Hemangioma occlusion apparatus, hemangioma occlusion and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hemangioma occlusion system
US20220233204A1 (en) Anchoring and Non-Occluding Intravascular Device for Use During Clot Removal Via Aspiration and/or Mechanical Extraction Device
CN114469258A (zh) 一种新型颅内血栓取出装置
US10603157B2 (en) Braid implant delivery and retraction device with distal engagement
US20220313269A1 (en) Embolic device delivery system
CN217886302U (zh) 密网支架输送系统
US8550087B2 (en) Implant delivery device with expanding t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