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70337U -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70337U
CN214970337U CN202121762475.6U CN202121762475U CN214970337U CN 214970337 U CN214970337 U CN 214970337U CN 202121762475 U CN202121762475 U CN 202121762475U CN 214970337 U CN214970337 U CN 214970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filtering
positive pressure
sliding bloc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24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7624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70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70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70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包括管体、正压封管组件、过滤部以及单向阀部;管体的内部设置有正压封管组件,以通过正压封管组件对管体的内部导通或封闭;管体的输出端与过滤部连通,以通过过滤部对来自管体的液体进行过滤;单向阀部的输入端与过滤部背离管体的端部连通,以对来自过滤部的液体的单向导通。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正压输液接头存在微粒污染的隐患和没有二次防倒流的功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过滤输液微粒、二次防倒流以最终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背景技术
在医药卫生行业,能够与留置针、深静脉、PICC置管连接的输液接头,可分为正压接头和平衡压接头,现有技术中的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可以防止装置移除后血液在导管内的残留。在输液完毕,输液器乳头与接头分离时,可产生瞬间正压,自动让连接管内的液体向前推进,使留置针管腔内充满液体。
现有技术中的正压接头在移除输液装置或注射器时产生一次性正压,一次性正压仅可以防止装置移除后血液在导管内的残留,只有在移除输液装置或注射器时才会起作用,同时这与护士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手法有着密切联系,即如果护士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操作手法有误导致正压接头失效时,就会造成血液回流,并不存在二次防倒流的功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正压接头均没有过滤装置,存在微粒污染的隐患,介于输液微粒造成的输液和推注给药带来的危害,在医学界已达成共识。
针对静脉推注给药这种方式,由于没有二次防倒流的功能,同时也没有经过精密输液器(静脉输液时,可以起到过滤作用)的过滤,所以需要为静脉推注给药设计一款可以过滤输液微粒、能够与留置针、PICC、深静脉连接的具有过滤作用的输液接头,起到过滤输液微粒、二次防倒流以最终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正压输液接头存在微粒污染的隐患和没有二次防倒流的功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过滤输液微粒、二次防倒流以最终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包括管体、正压封管组件、过滤部以及单向阀部;所述正压封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以对所述管体的内部导通或封闭;所述管体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滤部连通,以通过所述过滤部对来自所述管体的液体进行过滤;所述单向阀部的输入端与所述过滤部背离所述管体的端部连通,以对来自所述过滤部的液体的单向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体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接头,且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正压封管组件的滑动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径;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与所述正压封管组件的滑动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正压封管组件的固定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压封管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滑套、弹性件以及固定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包括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径,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套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径,所述滑套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径,所述第二滑块背离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部伸入所述滑套内,且与所述滑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套靠近所述第二滑块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留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滑块的高度,以通过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对所述开口进行封堵与打开,所述滑套背离所述第二滑块的端部为封闭端,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部的输入端;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套的封闭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当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滑块将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内腔封堵,同时所述第二滑块将所述开口封堵;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滑块将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内腔导通,同时所述第二滑块将所述开口打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管和第一过滤棉;所述过滤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棉嵌装于所述过滤管的内部,所述过滤管背离所述第二内腔的端部与所述单向阀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过滤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滑套的封闭端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阀部包括第二接头、第二过滤棉和单向瓣膜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的输入端与所述过滤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棉嵌装于所述第二接头的输入端;所述单向瓣膜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的内部,以对来自所述第二过滤棉的液体进行单向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瓣膜组件包括支撑架、多组单向瓣膜和多个密封球;多个所述密封球沿所述第二接头的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多组所述单向瓣膜沿所述第二接头的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的内壁;当所述单向瓣膜导通液体时,所述单向瓣膜的导流端与所述密封球分离;当所述单向瓣膜封堵液体时,所述单向瓣膜的导流端与所述密封球接触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撑梁和支撑块;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管的输入端,所述支撑块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滑套的封闭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体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部外侧设置有防护帽,所述防护帽内嵌装有消毒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过滤管的外侧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通过设置管体、正压封管组件、过滤部以及单向阀部;在管体的内部设置正压封管组件,从而在输液时和输液后通过正压封管组件对管体的内部导通和正压封闭;将管体的输出端与过滤部连通,从而在输液的过程中通过过滤部对来自管体的液体中的微粒进行过滤,降低微粒污染的隐患;将单向阀部的输入端与过滤部背离管体的端部连通,从而在输液过程中对来自过滤部的液体的单向导通,避免液体的回流,同时在正压封管组件出现异常导致管体内无正压时,通过单向阀部起到二次防倒流的功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正压输液接头存在微粒污染的隐患和没有二次防倒流的功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过滤输液微粒、二次防倒流以最终达到安全输液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的轴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输液前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输液过程中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管体;11-第一接头;12-第一内腔;13-第二内腔;2-正压封管组件;21-第一滑块;211-第一密封圈;22-第二滑块;221-第二密封圈;23-滑套;231-开口;24-弹性件;25-固定件;251-支撑梁;252-支撑块;3-过滤部;31-过滤管;311-防滑凸起;32-第一过滤棉;4-单向阀部;41-第二接头;42-第二过滤棉;43-单向膜组件;431-支撑架;432-单向瓣膜;433-密封球;5-防护帽;51-消毒棉;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包括管体1、正压封管组件2、过滤部3以及单向阀部4;正压封管组件2设置于管体1的内部,以对管体1的内部导通或封闭;管体1的输出端与过滤部3连通,以通过过滤部3对来自管体1的液体进行过滤;单向阀部4的输入端与过滤部3背离管体1的端部连通,以对来自过滤部3的液体的单向导通。
参照图2-3,管体1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接头11,且与第一接头11连通;第一接头11的内壁滑动连接正压封管组件2的滑动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1的外部设置外螺纹,可以和注射器、输液器以及延长输液管连接,也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注射器、输液器以及延长输液管连接。
参照图2-3,管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腔12和第二内腔13;第一内腔12的内径大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且小于第二内腔13的内径,第一内腔12的内壁与正压封管组件2的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二内腔13的内部设置有正压封管组件2的固定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内腔12设置在管体1的输入端,正压封管组件2的滑动端贯通第一接头11和第一内腔12并伸入到第二内腔13中,通过正压封管组件2的滑动端的移动,实现第一接头11、第一内腔12以及第二内腔13三者的导通与关闭。
参照图2-3,正压封管组件2包括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22、滑套23、弹性件24以及固定件25;第一滑块21和第二滑块22均包括圆柱形结构,第一滑块21的外径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第一滑块21与第一接头11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滑块22的外径等于第一内腔12的内径,第二滑块22与第一内腔12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套23的内径等于第二滑块22的外径,滑套23的外径小于第二内腔13的内径,第二滑块22背离第一滑块21的端部伸入滑套23内,且与滑套23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套23靠近第二滑块22的端部与第二内腔13之间留有开口231,开口231的宽度小于第二滑块22的高度,以通过第二滑块22的运动对开口231进行封堵与打开,滑套23背离第二滑块22的端部为封闭端,且通过固定件25固定连接于过滤部3的输入端;弹性件2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滑套23的封闭端与第二滑块22,当弹性件24处于自然状态时,通过第一滑块21将第一接头11与第一内腔12封堵,同时第二滑块22将开口231封堵;当弹性件24处于压缩状态时,通过第一滑块21将第一接头11与第一内腔12导通,同时第二滑块22将开口231打开。
参照图2-3,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滑块21背离第二滑块22的端部设置为斜面结构,第一滑块2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11,第二滑块2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21,当第一滑块21的外侧与第一接头11的内壁接触连接时,通过第一密封圈211实现第一内腔12与第一接头11之间的密封,当第二滑块22的外侧与滑套23的内壁接触连接时,通过第二密封圈221实现弹性件24与第二内腔13之间的密封,保证液体不进入弹性件24区域;在第一接头11与外部输液管连接后,液体流动挤压第一滑块21在第一接头11内壁滑动,使得第二滑块22被全部挤压到滑套23内部,同时第一滑块21的斜面的低端被移动至第一内腔12中,此时第一滑块21的斜面的高端仍处于第一接头11内部,此时,第一接头11、第一内腔12、开口231以及第二内腔13被导通,弹性件24被压缩在滑套23内部,液体通过第二内腔13流入过滤部3的输入端,当输液完成从第一接头11处拔出外部输液管时,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22在弹性件24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在恢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密封圈211使得第一内腔12与第一接头11之间形成密封,同时第二滑块22持续性的挤压第一内腔12和第二内腔13中的液体,实现在输液方向上存在一个正压力,避免血液出现回流,直至弹性件24恢复至自然状态时,第二滑块22将开口231处完全封堵,实现最终的正压封管。弹性件24选用不锈钢弹簧,弹簧内部套接导向杆,导向杆固定连接在滑套23的底面,也可以选用其他适用的弹性件24,比如小型弹片。
参照图2-3,过滤部3包括过滤管31和第一过滤棉32;过滤管31的输入端与第二内腔13连通,第一过滤棉32嵌装于过滤管31的内部,过滤管31背离第二内腔13的端部与单向阀部4的输入端连通;过滤管31的输入端通过固定件25与滑套23的封闭端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滤管31与管体1固定连接,并且是一体化设计,第一过滤棉32用于对来自第二内腔13的输液微粒的有效过滤。
参照图2-3,单向阀部4包括第二接头41、第二过滤棉42和单向瓣膜组件43;第二接头41的输入端与过滤管31的输出端连通,第二过滤棉42嵌装于第二接头41的输入端;单向瓣膜组件43设置于第二接头41的内部,以对来自第二过滤棉42的液体进行单向导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头41与过滤管3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两者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插接,第二接头41内部的第二过滤棉42一方面对输液微粒起到再次过滤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偶尔出现的回血进行吸附,避免在第二接头41处形成血栓,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过滤管31的外侧设置过滤棉透视窗,通过可拆卸连接的设计实现在需要更换过滤棉时方便拆卸更换。
参照图2-3,单向瓣膜组件43包括支撑架431、多组单向瓣膜432和多个密封球433;多个密封球433沿第二接头41的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于支撑架431;多组单向瓣膜432沿第二接头41的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二接头41的内壁;当单向瓣膜432导通液体时,单向瓣膜432的导流端与密封球433分离;当单向瓣膜432封堵液体时,单向瓣膜432的导流端与密封球433接触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架431为T形支撑架431,设置两组单向瓣膜432和两个密封球433,一组单向瓣膜432的导流端在封闭时与密封球433紧密贴合,密封球433对单向瓣膜432的导流端起到支撑与密封的作用,设置两组单向瓣膜432是为了起到更好地密封,其本身就存在防止血液回流的作用,另外当正压封管组件2出现异常时,通过两组单向瓣膜432起到二次防倒流的作用,使得输液更加地安全。
参照图2-3,固定件25包括支撑梁251和支撑块252;支撑梁251的两端固定连接于过滤管31的输入端,支撑块25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梁251和滑套23的封闭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支撑块252和支撑梁251将滑套23的封闭端固定在过滤管31的输入端,保证了滑套23的固定与稳定。
参照图2-3,管体1靠近第一接头11的端部外侧设置有防护帽5,防护帽5内嵌装有消毒棉51,本申请实施例在不使用时将防护帽5扣在第一接头11处,可以保持第一接头11不被外界污染,防止感染发生,消毒棉51采用消毒抑菌成分的棉垫或软垫,可以保持第一接头11的无菌状态,防止感染。
参照图1,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41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过滤管31的外侧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311。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头41通过螺纹与留置针连接,设置防滑凸起311,方便拆卸时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输液前,将防护帽5从第一接头11上拔出,之后将第二接头41连接到留置针上,将第一接头11拧到外部输液管上,液体流动挤压第一滑块21在第一接头11内壁滑动,使得第二滑块22被全部挤压到滑套23内部,同时第一滑块21的斜面的低端被移动至第一内腔12中,此时第一滑块21的斜面的高端仍处于第一接头11内部,此时,第一接头11、第一内腔12、开口231以及第二内腔13被导通,弹性件24被压缩在滑套23内部,液体通过第二内腔13流入过滤管31的输入端,进而经过第一过滤棉32和第二过滤棉42实现过滤,最后冲开单向瓣膜432从第二接头41流入留置针;当输液完成从第一接头11处拔出外部输液管时,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22在弹性件24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在恢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滑块21和第一密封圈211使得第一内腔12与第一接头11之间形成密封,同时第二滑块22持续性的挤压第一内腔12和第二内腔13中的液体,实现在输液方向上存在一个正压力,避免血液出现回流,直至弹性件24恢复至自然状态时,第二滑块22将开口231处完全封堵,使得第一内腔12与第二内腔13的隔离,实现最终的正压封管,同时,在第二内腔13中没有液体流动后,两组单向瓣膜432合拢至两个密封球433,避免留置针内的血液回流至第二接头41内,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少量血液回流,可通过第二过滤棉42对血液进行吸附,避免在第二接头41内形成血栓。
参照图2-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滑套23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用于限制第二滑块22的位置,使得当第二滑块22与限位块6接触时,第一滑块21的斜面的高端部分仍处于第一接头11内,避免当外部输液管内压力过大导致第一滑块21的斜面的高端部分进入到第一内腔12中,可能造成在第一滑块21的斜面的高端部分卡在第一内腔12中导致正压封管失效。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正压封管组件(2)、过滤部(3)以及单向阀部(4);
所述正压封管组件(2)设置于所述管体(1)的内部,以对所述管体(1)的内部导通或封闭;
所述管体(1)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滤部(3)连通,以通过所述过滤部(3)对来自所述管体(1)的液体进行过滤;
所述单向阀部(4)的输入端与所述过滤部(3)背离所述管体(1)的端部连通,以对来自所述过滤部(3)的液体的单向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接头(11),且与所述第一接头(11)连通;
所述第一接头(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正压封管组件(2)的滑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腔(12)和第二内腔(13);
所述第一内腔(1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头(11)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内腔(13)的内径;所述第一内腔(12)的内壁与所述正压封管组件(2)的滑动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腔(13)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正压封管组件(2)的固定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封管组件(2)包括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22)、滑套(23)、弹性件(24)以及固定件(25);
所述第一滑块(21)和所述第二滑块(22)均包括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21)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接头(11)的内径,所述第一滑块(21)与所述第一接头(11)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22)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内腔(12)的内径,所述第二滑块(22)与所述第一内腔(12)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滑套(23)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滑块(22)的外径,所述滑套(2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内腔(13)的内径,所述第二滑块(22)背离所述第一滑块(21)的端部伸入所述滑套(23)内,且与所述滑套(2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套(23)靠近所述第二滑块(22)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内腔(13)之间留有开口(231),所述开口(2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滑块(22)的高度,以通过所述第二滑块(22)的运动对所述开口(231)进行封堵与打开,所述滑套(23)背离所述第二滑块(22)的端部为封闭端,且通过所述固定件(25)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部(3)的输入端;
所述弹性件(2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套(23)的封闭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2),当弹性件(24)处于自然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滑块(21)将所述第一接头(11)与所述第一内腔(12)封堵,同时所述第二滑块(22)将所述开口(231)封堵;当所述弹性件(24)处于压缩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滑块(21)将所述第一接头(11)与所述第一内腔(12)导通,同时所述第二滑块(22)将所述开口(231)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3)包括过滤管(31)和第一过滤棉(32);
所述过滤管(3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内腔(13)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棉(32)嵌装于所述过滤管(31)的内部,所述过滤管(31)背离所述第二内腔(13)的端部与所述单向阀部(4)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过滤管(3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固定件(25)与所述滑套(23)的封闭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部(4)包括第二接头(41)、第二过滤棉(42)和单向瓣膜组件(43);
所述第二接头(41)的输入端与所述过滤管(3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棉(42)嵌装于所述第二接头(41)的输入端;
所述单向瓣膜组件(43)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41)的内部,以对来自所述第二过滤棉(42)的液体进行单向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瓣膜组件(43)包括支撑架(431)、多组单向瓣膜(432)和多个密封球(433);
多个所述密封球(433)沿所述第二接头(41)的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431);
多组所述单向瓣膜(432)沿所述第二接头(41)的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41)的内壁;当所述单向瓣膜(432)导通液体时,所述单向瓣膜(432)的导流端与所述密封球(433)分离;当所述单向瓣膜(432)封堵液体时,所述单向瓣膜(432)的导流端与所述密封球(433)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5)包括支撑梁(251)和支撑块(252);
所述支撑梁(251)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管(31)的输入端,所述支撑块(25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梁(251)和所述滑套(23)的封闭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靠近所述第一接头(11)的端部外侧设置有防护帽(5),所述防护帽(5)内嵌装有消毒棉(5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1)和所述第二接头(41)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过滤管(31)的外侧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311)。
CN202121762475.6U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Active CN214970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2475.6U CN214970337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2475.6U CN214970337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70337U true CN21497033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25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2475.6U Active CN214970337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703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7749A (zh) * 2024-03-22 2024-04-26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管用新式隔热接箍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7749A (zh) * 2024-03-22 2024-04-26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管用新式隔热接箍
CN117927749B (zh) * 2024-03-22 2024-05-17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管用新式隔热接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581B (zh) 正位移流体锁定接口
US6620119B1 (en) Reusable blood lines
US9468749B2 (en) Closed male luer device for minimizing leakage during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CA2303084C (en) Needleless valve
US3520298A (en) Peritoneal dialysis apparatus
US6689109B2 (en) Positive flow generator for indwelling medical fluid systems
JP2012501742A5 (zh)
CN107050558B (zh) 一种正压缓释接头
WO2016086832A1 (zh) 一种带缓释正压的留置针
JPH08168535A (ja) バイパス弁構造を備えた無針式注入サイト
CN214970337U (zh) 一种与静脉留置针相连的正压过滤输液接头
CN113226424B (zh) 导管充注装置、系统和方法
CN214911612U (zh) 一种无针密闭连接件
CN216148739U (zh) 一种防回血静脉输液器
CN114748728A (zh) 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
CN105771029B (zh) 一种防逆流正压装置
CN211935135U (zh) 一种防治血栓静脉留置管
CN213284936U (zh) 一种留置针
CN217724231U (zh) 一种单向防反流输液接头
CN213312291U (zh) 密闭式回血下机
CN215351218U (zh) 一种y形正压无针输液接头
CN216148741U (zh) 一种防回血静脉输液针
CN213049725U (zh) 多通道药液过滤器延长管
CN219167303U (zh) 一种带输注装置的多联血袋
CN212914067U (zh) 一种自停式防回血精密过滤输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